2019年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74907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精品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 所谓虚拟情境是指由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构出来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虚拟情境中的人与事是虚构的,那么它与历史的真实是否矛盾呢?虚拟不是虚假,不是伪造。历史记载带有很大主观性,记载过程中会存在对历史细节和连续性的缺漏,如此留给后人的历史遗存则是零星的、不完整、不系统的。所以,葛兆光先生说:“历史学家就是要穿透历史的帷幕,重新让遗迹和文物复活,重新想象和经验过去历史研究是要有想象和经验的渗入,对历史总是要重新解读的。”可见,历史研究中支持历史想象,而历史想象是在历史证据支持下,运用想象力建构一种将历史空间

2、、时间和人物整合为一的历史情境。同样,历史教学、历史学习也可以通过想象去体验、理解、感悟。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情境是学生主动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前提,脱离个人生活的环境和体验来谈论学习和能力是毫无意义的。4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课堂上还原真实历史是不可能的,久远而死板的历史知识又无法关照学生的现实情感,在这种情况下,虚拟情境的创设能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为其体验历史创造重要条件,进而探究历史,建构历史认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那么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虚拟情境呢?进行虚拟情境的教学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以

3、罗斯福新政这一课设计的两个虚拟情境为例加以说明。 虚拟场景一: 片段1 很久很久以前,TOM家的祖辈们漂过大西洋来到北美大陆,辛勤的经营一家织布的小作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TOM家的作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问题:TOM家的作坊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片段2 此时TOM的爸爸经营着这家有1000个工人的纺织厂,JACK是工厂里的老工人,每天都和其他的工人一起生产出大批大批的新布运到商场出售。TOM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JACK一家却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问题1:出现上述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问题2:TOM爸爸如果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企业是否存在隐患?) 片段3 突然有一天,T

4、OM发现爸爸将大批的新布放火烧掉了。他不解的问爸爸为什么,爸爸:孩子,我们生产的太多,这些是卖不掉的。”TOM:“我们剩了这么多布,干脆便宜点卖给JACK吧。”爸爸:“孩子这样的话,你将来可就没有新衣服穿了。”(问题:TOM和爸爸的对话说明了什么问题?他爸爸的做法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 虚拟场景二: 虚拟一个1933-1934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场景,两个美国企业家在参观世博会后进行了一次谈话。谈话内容要包含以下要素:你们可能会看到了什么;结合时代背景谈你们的感受和展望;你们未来的复兴计划有哪些? 虚拟场景一中TOM及其一家人是虚构的,场景二则是一个以角色体验为主的虚拟情境。但TOM生活的时代

5、背景、大萧条时的经历、罗斯福新政初期的作用和罗斯福新政内容等都符合历史实际。通过虚拟人物TOM一家的生活遭遇和两位企业家的对话逐一分析出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以及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认识和人物的评价,将刻板的文字化为充满情趣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深入历史”,建构起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整图景。这样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关照生活、关注现实、凸显热点,同时展开课堂对话,激活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迁移整合、探索质疑等思维能力。 用普通人物虚拟情境的设计也让我们体会到作为社会一份子,在历史发展的特定环境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往往是紧

6、密相连的。这种“小人物、大历史”的设计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未来社会的警醒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使整堂课透出浓浓的人文气息,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当然,这些设计还是有其不足之处的。以创设情境为主题的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教师对于整个流程的控制,虽然由此保证了课堂结构的完整和流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讨论与思考是在教师的强力牵引下进行的,有一定的框架限制,以至于学生生成性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加上虚拟场景较多,问题设计量大,一旦学生的回答脱离预设,课堂动向的把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可能是教师难以驾驭的。 总结以上教学实践,笔者对虚拟情境的设计有了进一步认识。 (1)创设虚拟情境作为可供选择的一个

7、教学设计模式,具有深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2)虚拟情境创设的一般路径设计为:其一,破虚。让学生明了哪些是虚拟的人物和虚拟的情境,虚拟的目的是什么,哪些又是真实的历史。其二,求真。让学生借虚拟的情境抽茧出相关事实和史料,建立起文字记载与历史细节之间的联系。其三,共情。虚拟情境在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的同时产生对那段历史或某个人物的共情,从而具备洞察和探究历史的心理要素。其四,建构。再通过其它史料的合成建构起学生的历史认识,并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创设虚拟情境时要注意好以下几点:情境创设必须以史实为依据,虚拟情境创设的目的必须明确,虚拟情境必须典型、合理、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并有效维持学生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