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绪论师大本科选修.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78091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绪论师大本科选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训诂学绪论师大本科选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训诂学绪论师大本科选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训诂学绪论师大本科选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训诂学绪论师大本科选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诂学绪论师大本科选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绪论师大本科选修.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講 訓詁學緒論,李玉平,Email:Y,课程总体介绍,课程类型:语言类选修课 开课时间:每学年第2学期 选修对象:文学院大三学生 预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 参考教材:方一新训诂学概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杨琳训诂方法新探,商务印书馆2011,课程设计 共34学时。 实际授课时间:自今算起,15次课(到1月14日)。1月21日最后一次课(讨论、交作业)(1月26日全校放假了) 成绩计算: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占30%,期末论文成绩占70%。,經學,10,章太炎國學講演錄分國學為五類:,小學,史學,諸

2、子,文學,“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由經學史學入理學者,其理學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詞章者,其詞章有用;以經學史學兼經濟者,其經濟成就遠大。 ”,张之洞书目答问258页,因為是古代小學所學,所以叫“小學”,漢書藝文志: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文字,音韻,訓詁,三字經:“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一、什么是训诂,训诂学史的角度的理解。 非三言两语即可讲清楚。梳理旧说,折衷己意。解放前的旧大学开课,单是训诂二字就讲上几个月的时间,“粤若稽古三万言。 *” 训诂学角度的理解。 截断众流,拣取最切要最易为读者接受的一种意见,加以介绍。仍有分歧

3、。,“训”的最早使用,先秦时代就开始。 、义“教导” “教导的话”。 春秋左傳桓13年:“訓諸司以德。” 東周書高宗肜( rng祭名)日:“乃训于王” 诗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郑笺:故训,先王之遗典也。 国语周语下:啓(開啓)先王之遗训,省(考察)其典图刑法。 2、通“顺”: 书康王之诰:皇天用训厥道。 诗大雅抑: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左传哀26年引作“四方其顺之”,作品,“訓”古文字形,甲金文未見,最早戰國文字。高明古文字類編1072頁,說文解字言部:“訓,說教也。從言,川聲。”段注:“説教者,說釋而教之,必順其理。引申之凡順皆曰訓。”,“詁” 至少西漢已使用,爾雅中有“釋詁”一篇

4、。爾雅的時代有爭議,戰國時代?秦漢之間,漢初? 毛詩詁訓傳,西漢毛亨 尚未發現更早的傳世文獻用例。,高明古文字類編1078頁,古文字則有戰國時寫法:是否準確?待考。,東漢說文解字言部:“詁,訓故言也。從言,古聲。诗曰:詁訓。”段注:“故言者,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訓者,說教也。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教人,是之謂詁。訓故者,順釋其故言也。”,訓詁?,連用最早用例可能是在西漢:西漢揚雄答劉歆書:“獨蜀人有嚴君平、臨邛林閭翁孺者,深好訓詁” (今本揚雄方言后,最早見於東漢應劭風俗通義序。) 東漢班固漢書1次提到“訓詁”。漢書八十七上揚雄傳上:“雄少而好學,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博覽無所不見。” 南朝

5、宋范晔後漢書7次提到“訓詁”。如後漢書儒林傳下董鈞傳:“梁太傅賈誼為春秋左氏傳訓詁,授趙人貫公。” 後漢書鄭興傳:“(劉)歆美興才,使撰條例、章句、訓詁,及校三統歴。”陈元左氏春秋训诂、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傳東平憲王蒼:“以其文典雅,特令校書郎賈逵(30101) 爲之訓詁。”张衡(78139)周官训诂,崔駰(?-92)“盡通古今訓詁百家之言” ;(刘)陶(东汉末)明尚書春秋為之訓詁,“訓詁”本义,訓:解釋疏通。 詁:解释疏通古代的語言。 訓詁:解釋疏通古代的語言。(將古代的話加以解釋,使之明白可曉,謂之訓詁。),訓:解釋疏通。 詁(故):故言,古代(旧的)語言。 訓詁:解釋疏通古代的語言。(將古代

6、的話加以解釋,使之明白可曉,謂之訓詁。),解释一:训诂为动宾关系。,解释二:训诂为并列关系,即同义连文。,“训诂”也称作“诂训”,南朝宋後漢書中提到3次。 後漢書卷五十八上桓譚傳:(譚)徧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 後漢書,卷六十六賈逵傳:逵數為帝言古文尚書與經、傳、爾雅詁訓相應并作周官解故;後漢書卷一百九下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前書(即前漢書)魯人申公受詩於浮丘伯,為作詁訓,是為魯詩,东汉郑玄毛诗笺中提到2次。诗经只有篇名的南陔白華華黍下郑笺:孔子論詩雅頌,各得其所,時俱在耳。篇第當在於此。遭戰國及秦之世而亡之。其義則與衆篇之義合編,故存。至毛公為詁訓傳,乃分衆篇之義,各置於其篇端。十月之

7、交小序:“大夫刺幽王也”箋:“當為刺厲王。作詁訓傳時,移其篇第,因改之耳。”,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目录30条:毛詩注疏,原目共30条。周南闗雎詁訓傳第一,召南鵲巢詁訓傳第二那之什詁訓傳第三十,“诂训”也稱“故訓”,西漢毛亨毛詩詁訓傳可能原名毛詩故訓傳,漢書藝文志記載有:“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未提著者。同篇之前記載有“魯故二十五卷”下唐代顔師古:“故者,通其指義也。它皆類此。今流俗毛詩改故訓傳為“詁”字,失真耳。” 藝文志還記載有詩經的 “齊后氏故二十巻,齊孫氏故二十七卷,齊后氏傳三十九巻,齊孫氏傳二十八巻,齊雜記十八巻,韓故三十六卷” 南朝宋後漢書卷六十六賈逵傳中提到。:逵數為帝言古文尚書與經、

8、傳、爾雅詁訓相應并作周官解故;,“訓詁”本义,訓:解釋疏通。 詁:解释疏通古代的語言。 訓詁:解釋疏通古代的語言。(將古代的話加以解釋,使之明白可曉,謂之訓詁。),解释一:训诂为动宾关系。,解释二:训诂为并列关系,即同义连文。 ,代表性觀點,齊佩瑢訓詁學概論頁6:“故為故舊,古字古言的古音古義謂之故,順釋疏解之便謂之訓故。” 動賓結構,周祖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167頁:“訓是説明解釋的意思,詁本義是古言的意思,引申也作解説古語講。訓詁原意是用通行的語言解釋不易為人所懂的古字古義,後來就作爲解釋詞語音義的泛稱。”,呂叔湘等現代漢語詞典:“ 訓詁,對古書字句的解釋。”,語源學角度的説明:訓,說

9、文解字言部:“訓,說教也。從言,川聲。” 爾雅釋詁:“訓,道也。”(道通導,疏導。) 廣雅:“訓,順也。” 詩經大雅抑:“四方其訓之”,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引作“順”。 說文:“馴,馬順也。從馬川聲。” 訓、順、馴,從川,蓋川之孳乳分化。聲符,都有“疏通,順從”義。說文 “川,貫穿通流水也。”川不流則成災,故古災字形為一阻川。(說文:“:zi害也。从一雝川。 ”),語源學角度的説明:詁,說文解字言部:“詁,訓故言也。從言,古聲。” 說文解字古部:“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 說文解字攴部:故 ,使爲之也。从攴古聲。段注:使爲之也。今俗云原故是也。凡爲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爲之則成故事矣。引

10、伸之爲故舊。故曰古,故也。墨子經上曰:故,所得而後成也。 說文解字酉部:酤 ,一宿酒也。一曰買酒也。从酉古聲。.一夜酿成的酒。诗小雅伐木:“無酒酤我。” 毛传:“酤,一宿酒也。” 說文解字疒部:gu4,久病也。从疒古聲。 故、詁、酤,皆“古”的孳乳分化,詁是言之古,加“言”以別于一般的古。,語源學角度的説明:訓詁,訓,有“順釋”義,詁有“古言”義,因此“訓詁”正是“順釋古代語言”的含義。,訓詁爲何不直接稱爲“解釋”?,故弄玄虛? 訓詁的兩個特點: 解釋對象一般是古代的文獻語言,現代語言的解釋一般不屬於訓詁,儘管訓詁的方法也可以用於現代漢語的考釋。 訓詁的旨趣在於解釋今人閲讀理解有障礙的古代文獻

11、詞語,解釋大家都明白的古代詞語也不算訓詁。古代漢語詞典,所有詞語的解釋,很多是普通解釋,非訓詁。訓詁是將一種不知其義的詞語考求出其確切含義的活動,具有考辨的特色,普通詞語的含義明確,無須考辨。,二、什麽是訓詁學,“訓詁”前加了個“學”。 黃侃:“夫所謂學者,有系統條理,而可以因簡馭繁之法也。”(黃侃、黃焯文字聲韻訓詁筆記),黃侃:“真正之訓詁學,即以語言解釋語言,初無時地之限域,且論其法式,明其義例,以求語言文字之系統與根源是也。”,黃侃、黃焯文字聲韻訓詁筆記,齊佩瑢:“研究前人的註疏,歷代的訓詁,分析歸納,明其源流,辨其指歸,闡其樞要,述其方法,演為統系而條理之。更進而溫故知新,評其優劣,根

12、據我國語文的特質提出研究古語的新方法,新途徑,這便是訓詁學。”,訓詁學概論11頁。,張永言訓詁學簡論20頁:“按照近代科學系統來説,訓詁學可以說是語文學(philology)的一個部門,是主要從語義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獻的一門學科。它跟語文學的各個部門(如文字學、校勘學)和語言學(linguistics)的各個分科(如詞彙學、音韻學、語法學、修辭學)以及其他一些人文科學(如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都有密切的聯繫;它需要綜合運用這些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來達到自己的研究目的。”,郭在貽:,訓詁只是感性的,個別分析的,訓詁學則提高為理性的,綜合整理的,它能使許多零碎的訓詁知識帶上條理性和系統性。 黃(

13、侃) 、齊(佩瑢)兩位先生的話,雖然沒有把訓詁學這門學科所應包含的全部內容概括無餘,但原則的問題都談到了。,郭在贻先生称“訓詁學”要強調: 系統性:成爲獨立學科的關鍵。 獨創性:寫作研究角度,不照抄,結合實際,開闢新領域,提出新課題,總結新理論和經驗。 實用性:為當前實際服務,如語文教學、古籍整理、辭書編纂等。電子古文獻整理、考古研究,陸宗達:稱“訓詁學”為“文獻語言學”。,胡樸安:稱“訓詁學”為“書本子上的語義學”。,齊佩瑢訓詁學概論頁6:訓詁學是“歷史語言學全體中的一環”,“叫做古語義學”。,訓詁學是研究訓詁的學問。它是漢語言文字學的一個分支,其任務是對零散的、感性的訓詁現象作理論上的歸納

14、和總結,揭示規律,闡述義例,總結方法和手段,用以指導訓詁實踐。,方一新訓詁學概論 頁8,蘇新春漢語詞義學頁475-476,訓詁學是一門以詮釋語言、解釋語言為目的、具有強烈的功用性和實用性的工具之學。,楊琳訓詁方法新探,訓詁學有兩种含義: 一是指有關訓詁的學問,包括訓詁的實績(實踐)、術語、零散的經驗等; 二是指訓詁的系統理論。 毛詩詁訓傳是不是訓詁學要籍?按前一標準,算;按後者,不算。 訓詁學的產生時間?前一標準,春秋時期,甚至更早甲骨文中,就已經產生;囯語周語對詩經的解釋,爾雅都是。按後一標準,有系統理論的訓詁學是20世紀初才建立。代表作是黃侃的訓詁學講詞(講義)、何仲英訓詁學引論(上海商務

15、印書館1933)有人稱之爲“現代訓詁學” 。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稱:“古代訓詁學幾乎沒有理論可言,所以很難稱之爲學 ,訓詁學真正成爲學,是從黃侃開始的。”,张之洞书目答问页257,读书欲知门径,必须有师,师不易得,莫如即以国朝著述诸名家为师。 行县时,屡有诸生求为整饬乡塾,选择良师。反覆思之,无从措手。今忽思得其法,录为此编,虽不能尽,大略在焉。凡卷中诸家,即为诸生择得无数之良师也。果能循途探讨,笃信深思,虽僻处深居,不患冥行矣。,二、本科生训诂学重要参考书目: (北大)训诂学概论,齐佩瑢(1930年代毕业于北大,留校任教) ,中华书局,1943,1984,2004 (北师大)陆宗达训诂简论

16、(1980) ,北京出版社 王宁训诂学原理(1996),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1996),山西教育出版社 王宁训诂学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大)洪诚 训诂学(1984),又见洪诚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徐复) (浙大)郭在贻(杭州大学,师从姜亮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先生,后曾师从章太炎、蒋礼鸿受业于夏承焘、钟泰、徐益修) 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6,原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又见郭在贻文集第一卷,中华书局2002,(武大)周大璞训诂学要略1980,1984 ,湖北人民出版社, (黄焯,刘赜) 周大璞等训诂学初稿

17、(第三版)2007武汉大学出版社, (山东大学)杨端志(北大毕业,参加洪诚训诂学研究班) 训诂学(1986),殷焕先(赵少咸,王力、罗常培)校订,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殷孟仑黄侃弟子) 冯浩菲(文献学家张舜徽的博士) 中国训诂学1995,山东大学出版社 (川大)张永言(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系毕业) 训诂学简论1985,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赵振铎(幼从祖父赵少咸) 训诂学纲要1987,陕西人民出版社, (上海师大)许威汉(師從唐文治,郭绍虞,张世禄)训诂学导论 1987 ,上海教育出版社。唐文治,郭绍虞,张世禄 (台湾)林尹(黄侃弟子) 训诂学概要(1972),台湾,中正书局 陈新雄(林尹弟子) 训诂学上(1994)、下(2005年),台湾学生书局,台湾,南开大学:杨琳训诂方法新探(师从川大向熹王力研究生,同时的有郭锡良、齐冲天、祝敏彻、张永言),商务印书馆2011。 何九盈二十世紀的漢語訓詁學,見劉堅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