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80391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舒伯特简介:,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 (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歌曲之王”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教师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年仅十一岁的舒伯特进入了当时一个供给食宿的教会儿童合唱团。在那“地狱”(舒伯特语)般的生活里,舒伯特历经了艰难和困苦。然而,凭着个人的努力和对音乐的强烈热爱,他却掌握了许多音乐技能和理论,同时,还接触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特别

2、是维也纳古典派音乐家的作品及演奏。其中最使他敬仰和崇拜的是贝多芬。1813年,舒伯特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了教师,但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业。1818年,二十一岁的舒伯特终于辞掉了教师的职务,开始专心从事作曲。他一生从未任过公职,也没有得到过王公贵族的帮助。他只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在艺术家中结交了许多患难与共的朋友。舒伯特一生贫困,没有结婚。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由于贫病交加,在维也纳的哥哥家中与世长辞。,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他父亲弗朗茨西奥多弗洛里安(Franz Theodor Florian)是一个莫拉维亚农夫的儿子,是一个教区学校的校长

3、。他的母亲伊利莎白维兹(Elizabeth Vietz)在结婚前是一个女仆。舒伯特连他在内共有15名兄弟姊妹,不过这15人当中,有10名在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他们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将自己的音乐知识都传授给了儿子。,从五岁开始,舒伯特就随父亲开始学习,六岁时开始进入学校上课,他的音乐的启蒙也从那时开始。父亲教导他小提琴的基础。当他七岁时,师从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迈克尔霍尔泽,学习音乐。可是霍尔泽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内容他早就会了。所以上课的内容变成了聊天,或者经常就是霍尔泽目瞪口呆地看着舒伯特,吃惊的说不出话来。小舒伯特从一名学徒工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个学徒工曾带他

4、去临近的一个钢琴仓库,给他以比他贫穷的家庭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乐器练习机会。他的早年教育更显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作曲家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在公众面前的出色的演奏家,那他成名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样看来,他童年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他踏上音乐家之路的。,1808年8月,他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并在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里唱歌。在那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曲谱,以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的后来的音乐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的天赋引起了当时顶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注意,萨列里决定教授他作曲和音乐理论。舒伯特早期的室内乐很有特点,后来

5、人们知道他家在周日和节假日经常演练弦乐四重奏,他的两个兄弟拉小提琴,他父亲大提琴,舒伯特自己拉中提琴。这正是他后来为之谱曲的业余合唱的雏形。,在1813年底他离开了寄宿学校,同时为了避免服役便去了他父亲的学校作为底班的教师。此时他的父亲也与一位来自近郊丝绸商人的女儿再婚。其后的两年里年轻的舒伯特忍受着繁杂的工作,但他也不觉辛苦。尤其是萨列里一直对他单独教授作曲。可以说萨列里是教他时间最 长也是对他最有影响的老师。在1815年,尽管有教课的工作,还要找萨列里上课,以及生活的很多杂事,但是他的产量高得让人难以 置信。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完成了,紧接着第三号D大调。他又写了两首弥萨曲,第一首仅用了六天

6、。三首歌剧完成和另外两首, 还没有完成。 另外还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四部奏鸣曲,及零散的钢琴曲,以及146 首歌曲。有些歌曲还很长。他光10月15日写了8首歌,10月19日7首。,逝世 在他的创作旺盛时期,他的健康恶化。 自从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斗争. 尽管有人提出其它的病因,最终的病症很可能是伤寒症;他晚期的病状与汞中毒的病状相似,而汞恰恰是19世纪早期被用来治疗梅毒的药物;无论如何,没有足够 的证据来作出确定的诊断。他于1828年11月19日死于维也纳,哥哥费迪南德的公寓里,卒年31岁。根据他的要求,死后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贝多芬的墓边。1888年,舒伯特以及贝多芬的坟墓被迁

7、到了维也纳中央公墓,与小约翰施特劳斯以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墓为邻。 1872年,弗兰克 舒伯特的纪念碑在维也纳的中央公园被建立起来。,后人评价:,后人笔下的舒伯特通常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天才,他的作品未能得到广大观众的重视。确实,舒伯特的伟大作品 ,如交响乐 ,并未产生重要的影响,歌剧也没有突破。造成这个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自己并未如莫扎特和贝多芬那样积极主动地设法在公众场合展现自己。直到1827年才 在朋友们的劝说下开了个人音乐会,而且取得巨大成功。 另一方面舒伯特却又名声在外。特别是沃格作为歌唱家不遗余力地演唱他的作品。在他去世前,出版商们才对他的作品感兴趣。在他生前已经有大约100首作品被

8、出版 。这个数字与他的总共600首歌曲比起来只是很小一部分,但和当时的许多其它作曲家相比,已经很多了。,音乐成就: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为不少诗人如歌德、席勒、海涅、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致音乐、迷娘之歌、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

9、、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许多人试图续写,但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许比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曲音乐的瞬间、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军队进行曲,军队进行曲创作于1822年。是钢琴四手联弹曲3首军队进行曲D733中的第一首。舒伯特的这首军队进行曲是舒伯特当时为奥地利皇家卫队所作,

10、也有人说这首曲子是为儿童所作。这首作品除了一般典型的进行曲的典型节奏之外,更赋予引人如胜的旋律,清晰自然的和声织体和色彩斑斓的转调手法,舒伯特的风格十分的明显。也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音乐语言朴实流畅,形象逼真生动,通俗易懂,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和管弦乐曲。该曲为复三部曲式。开始的引子形象地模拟军号的音响和小军鼓的节奏,高亢嘹亮。 在这首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中,舒伯特运用他巧妙的钢琴手法,把军队中的进行曲用音乐描写的惟妙惟肖。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可在集体行进时演奏,用偶数拍子,节奏明确,结构整齐,常为三段式,中段较为抒情,以取得对比。,魔王,魔王是舒伯特采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一首同

11、名叙事诗创作的叙事歌曲。当时(1815 年)舒伯特只十八岁,在父亲所办的小学里教书。 魔王叙事诗是歌德根据德国民间传说创作的,诗的大意是:父亲怀抱发高烧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里骑着马飞驰,森林中的魔王不断引诱孩子,孩子发出阵阵惊呼,最后终于在父亲怀抱中死去。 歌曲中出现四个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即叙事者、父亲、儿子和魔王。 父亲的低沉、自信,稳重的语调神态;儿子的惊恐、惧怕、急躁的叫喊和心 情;以及魔王在引诱时的轻柔甜言和恐吓时的严声厉色,这一切都在音乐上 有独到的塑造,因此演唱者要用四种不同的音色和表情去表现它们。这首艺 术歌曲是音乐会上常见的男声独唱曲目。,欣赏提示:,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

12、诵调唱出。 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父亲慈爱地问。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 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钢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魔王的意义:,在歌曲叙事曲里,魔王是开风气之作;使叙事曲脱离歌词,完全音乐化而成为器乐叙事曲的则是肖邦。也许是根据这方面理由,有人便指着歌曲魔王说这就是浪漫

13、乐派的开端,此说也是片面的。在漫长的音乐发展史上,以某一部作品来划分风格时期肯定是武断的,况且十九世纪浪漫派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有来自历史的,有来自社会的,有音乐自身变化的结果,各种背景和因素在起作用,所以用一首歌曲来说明一个文艺运动在音乐上的表现,无疑是片面的,但歌曲魔王是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一点毫无疑义。 舒伯特在魔王里还让人们认识到,人声可以和器乐伴奏达到完美的结合,在这里钢琴伴奏不是对演唱者的和声辅助,而是把钢琴伴奏的作用提高到和歌曲同样重要的地位,他把歌词里的诗性因素溶解成纯音乐因素,人声和钢琴共同达到一个艺术境界,诗与音乐之间成为均衡关系,音乐的表现力和文学向音乐的渗透都得到

14、保护。因此,魔王的钢琴伴奏部分对演奏者的要求也很高。,鳟鱼五重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茏的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部无比美好的

15、钢琴五重奏中。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作品分析: 第一乐 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祥的主部主题。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 第二乐章是行板,二段曲式。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又忧愁的情感。二段音乐在反复后结束。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而可爱。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急速、轻快而精神

16、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中段是维也纳舞曲风的恬静而又愉快的音乐。,第四乐章是变奏曲式。脸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弦和阵阵的哀伤,好象是渔夫投网和小鳟鱼的挣扎。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忧伤。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第五乐章最快板,二段曲式。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计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这部作品

17、有两个独特之处。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特别是现代的爱乐者,有了出色的聆听器材对低频的上佳表现,加之人们对低频的偏爱,在此曲中便可尽情地享受了。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整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一般为4个乐章)。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规模较大的室内乐作品。,音乐瞬间,音乐瞬间,由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钢琴小曲,后演变成一种钢琴小品体裁。 “音乐瞬间”是舒伯特创造的与即兴曲

18、类似的一种钢琴小品体裁。f小调音乐瞬间, 此曲据说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所创作的,是1828年出版的音乐瞬间六首乐曲中的第三首。 虽然总共只有54小节,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但是舒伯特将之处理得非常精巧,真可以称得上是玲珑剔透、精致小巧。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为舒伯特钢琴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在二小节轻快节奏奏出后,音乐奏出了一个纯朴、可爱的旋律。乐曲的中间部分转到降A大调上,并在色彩明朗的F大调中。,未完成交响曲,第八号交响曲 未完成 作品作于1822年,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

19、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本曲未完成而终,这为它增添了许多穿凿附会的谣言传说,甚至有人将它杜撰成故事,拍成电影。如此一来,此曲更是家喻户晓。,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b小调,3/4拍,比较简单的奏鸣曲形式。曲初由低音弦奏出富有暗示性的旋律,名指挥家温加纳形容为“好像是来自地底世界的声音“。这段旋律,在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中都担任重要的角色。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E大调,3/8拍。整个乐章行如流水,布局和发展都舒缓自然。这一乐章的主题十分出名,是一个旋律优美的典雅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呈现,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充满幻想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