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肺的保健教学设计--刘海鹏精品教育.docx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197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肺的保健教学设计--刘海鹏精品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肺的保健教学设计--刘海鹏精品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肺的保健教学设计--刘海鹏精品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年肺的保健教学设计--刘海鹏精品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年肺的保健教学设计--刘海鹏精品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肺的保健教学设计--刘海鹏精品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肺的保健教学设计--刘海鹏精品教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中小学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教学设计个人信息姓 名单 位设计者刘海鹏房山区窦店中心小学指导教师 梁永增 肖美霞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肺的保健学科科学学段中段年级四年级相关领域关爱健康肺的保健教材首师大版科学第四册第四单元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的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的人的理解常常会因此而有所不同。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及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

2、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建构)起新的经验。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我对教学策略的思考:本节课的前半部分针对呼吸器官的组成这个概念,主要采取了“已有概念探测与呈现引发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解释与回顾”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在课前的前测中,发现学生对呼吸相关的知识有普遍的误区(详见学情分析),通过课堂上的概念集中呈现,可以在教学中有效的完成学生对概念的转化。我对于本课使用氧气检测仪的说明:使用一个新的仪器,我力图呈现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景在发展、概念也在发展的探究过程。在这节课中,使用氧气检测仪可以直观的、数据化的观察到吸入气体成分的变化,通过数据,得知人需要氧气。采用新器材、

3、新技术可以给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经典的石灰水的实验是检测呼出气体的,而吸入的气体成分只能由老师来讲述,这样形成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甚至只要老师追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学生就会产生疑惑。这样的知识形成是跳跃式的,所以我将氧气检测仪带入课堂,按照呼吸的过程,学生在实验中逐步形成知识概念,并在下节课中利用经典石灰水实验验证呼出气体,力图形成完整的概念发展。其理论依据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充分认关注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和概念,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注重通过教学促进儿童的科学学习。当代研究者认为,儿童概念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这固然和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而日常生活中成人语言的错误

4、引导和教师过多采用讲述法教学也是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不关注儿童已有的概念并提供学习者有效的机会去更正他们原本的概念,而是直接告诉儿童正确的概念,就会导致儿童对科学概念的不理解。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概念,主动地去建构概念。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是同化、顺应和平衡三个过程。一般而言,当个体遇到新的刺激,首先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处于一个平衡;如果原有图式无法同化新的刺激,个体便要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由一个低级的平衡达到一个高级的平衡。个体的认知图式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对小学科学教师而言,要基

5、于儿童原有图式进行教学。另外,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要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所以在课程设计时应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此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求,并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二、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肺的保健一课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教材中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分布如下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人与植物植物的生活经历科学生活中的空气变化的水机

6、械与工具人体的秘密人与动物动物的生活植物的叶和茎共有的家园生活与技术热与生活生物与环境人与水生活中的水电与生活植物的花和果实力与生活光与生活身边的运动人与空气变化的空气磁与生活关爱健康常用的材料设计与制作地球的运动人与大地地下资源声音与生活设计与制作星球探索能源与生活科学考察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天坛里的声科学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中国科学技术馆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肺的保健位于第四册关爱健康单元。本单元包括:这节课属于生理与健康这一部分内容,二三四课要求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本课课标上要求学生要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人体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对于肺这个人体器官的认识由

7、结构上的初步了解,到功能上的探究确认,是一个由表象到抽象的探究过程。由浅入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结构、探究功能、思考其对于生长发育的意义,体现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过程。本课的设计以此为前提,根据学生的经验一步一步地拓展,形成新的知识观念。探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比实验,获取大量的事实证据来支持不断发展的观点。在这节课中,我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学习习惯:1发现自己的想法和现实不符时思考原因 2发现原因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办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我以往的经验 要做到教学时更有针对性,就要基于孩子已有的水平进行教学。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呼吸这部分内容的认知水平,我对38名学生进行了学前检测

8、,了解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会出现哪些问题,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窦店中心校学生对人的呼吸相关概念的原有认知调查情况:调查对象:窦店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 人数:38人调查试题一: 关于呼吸,你知道什么? 不呼吸会死 15人人用肺呼吸 9人 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7人呼吸影响人的健康 5人情况分析:被测的38人中,提到肺是呼吸器官的只有9人,有7名同学提到了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对于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时气体成分变化,大多数学生了解的很少。学生对呼吸的认识集中在呼吸器官、呼吸时气体变化、呼吸与健康的关系这三点上。另外,在进一步询问学生“你还知道别的吗?”后,学生说出了呼吸频

9、率、次数的概念,还有一些学生说出了错误的呼吸器官。这让我在课上“已有概念探测与呈现引发认知冲突”这一环节有了一个大概的范围。基本达到了前测目的。要解决的:学生在前测中体现出了对呼吸器官的认识不够,还有几名学生写错了呼吸器官,我想展开第二次前测,统计有多少人会认错呼吸器官,以便上课时展开相应的对策。可利用的:呼吸时气体产生了变化这一认知可以引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环节,呼吸的次数这一认知可以引出呼吸的重要性这一讨论点。这两部分要设计合理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本次前测的不足之处:问题的设置过于宽泛,不能涵盖所有孩子真正的认知水平,需要对问题细化,进行第二次调查。窦店中心校学生对人的呼吸相关概念的

10、原有认知调查情况:调查对象:窦店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 人数:38人调查试题二:1人为什么要呼吸?2人呼吸时经过哪些器官?3人呼吸时需要空气中的全部成分,还是某些成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情况分析:问题一:被测的38人中,有28人是从“没有呼吸人会死,器官会不运转”这一方面回答问题1的,看来学生是由人不能不呼吸反推出呼吸很重要,这样我在课堂上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入手,思考“缺少了什么人就死了”“呼吸给人带来了什么”问题二:10人对呼吸器官的认识是错误的,认为肚子、心脏、胃、肠子是呼吸器官,在课堂上有必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错误认知是否得到转变问题三:学生从前面单元所学的空气成分这一课了解了部分知识,另外一些

11、学生通过家长了解了呼吸时气体成分变化。这一部分知识是抽象的,要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在生活中很难自己感悟到。通过数据可知,学生对呼吸器官的了解很少,并存在错误认识,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建构)起新的经验。(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1) 认识呼吸系统这一部分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建构)起新的经验。由感受呼吸开始,一共设计了三项活动:活动一:学生感受呼吸的过程,并讲述对呼吸的认识,这一部分活动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初步认识,也是学生的第一次认知冲突。不同的学生对于呼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通过讲述,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对呼吸的认识和别人不同,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对呼吸的认识还不够

12、多。活动二:画出你感受到的呼吸器官,这是学生的第二次认知冲突,学生有的不知道自己感受到的器官叫什么,有的发现自己画出的器官并不属于呼吸器官。从而思考,什么是呼吸器官。活动三:观察人体模型,认识呼吸器官。这是学生的第三次 认知冲突,经过学习,学生终于可以把呼吸器官的名称和样子辨认清楚。(2) 探究肺的功能。 通过氧气检测仪来检测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探究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推导出肺的功能。并在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取资料的能力。通过本课内容,学生对于呼吸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应该得到转变,能够说出自己课前对于呼吸的认识有什么偏差。并通过实验后一系列分析、思考过程形成由浅入深、有逻辑

13、关系的科学思维过程。 三. 教学目标设计通过2次前测,我已经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学生对于呼吸的了解涉及呼吸器官、呼吸时气体变化、呼吸与健康这三部分,有10人对呼吸器官认识错误,大部分同学对呼吸时气体成分变化不了解。这次调查让我对教学目标更明确了: 1. 了解呼吸器官,知道肺在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2. 学会使用氧气检测仪,并能依据检测仪中的数据,归纳出人需要氧气。 3. .具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关爱健康注重保健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氧气检测仪收集分析数据,知道人需要氧气。教学难点:对氧气分析仪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演示文稿、集气瓶、胶管X3、毛玻璃片、烧杯、水槽、实验记

14、录单,人体模型 氧气探测仪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环节一了解呼吸器官1.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时时刻刻都要呼吸。我想请同学们做一次完整的呼吸,然后将你对呼吸的认识讲给小组的同学听。2. 板书:呼吸 2. 汇报:谁来说说,关于呼吸,你知道什么?在黑板右侧板书学生的观点 3.同学们知道的很多,那你们说的这些(指黑板)对不对呢?我们会在下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刚才有同学说,呼吸时,会用到” ”,除了” ”,你觉得呼吸时气体还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地方?”3. 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人体图,给大家2分钟,你们试着把呼吸时气体经过的地方画下来,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板书:呼吸器官5.

15、把几组完成的人体图展示在黑板上,找同学解释一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各个小组的人体图,认真观察,跟你们组的一样吗?6.小结:看来,对“呼吸时气体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这个问题,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到底谁的想法是正确的呢?老师这儿一幅人体解剖图,你们自己试着找找答案。“看完了吗?我想请两位同学像老师这样朗读一遍: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好,抓紧时间,把刚才写错的器官改过来。 板书:呼吸器官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8. 我们知道了这些呼吸器官,那这些呼吸器官都长什么样儿,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呢?老师带来了一个人体半身模型,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感受呼吸过程互相讲述对呼吸的初步认识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16、记录在旁板上 学生以组为单位绘制人体图 学生说出自己感受到的人体器官观察大屏幕,找一个同学把空气经过的器官边指边读出来学生齐声朗读: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学生对照人体模型,再次诵读人的呼吸器官小组巡视,掌握学生学情掌握学生对呼吸了解的程度,引出新问题先感知器官、再了解器官名称这时不说氧气贴黑板上展示观察10秒 不汇报从感知到确认,知道呼吸过程中经过的器官 巩固新知 总结第一小节知识点,人体的呼吸器官 环节二探究肺的功能,收集证据1.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可呼吸有什么用呢?这需要我们从实验中去寻找答案2.“这个实验需要用到氧气检测仪”大屏幕展示实验仪

17、器(读名称)3. 现在各组组长可以拿起氧气检测仪,跟着我一起试一遍,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待会你们也要操作。3.教师带着学生记录一次空气中的氧含量 4我们测出了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那怎么测人呼出的气体呢?你们看这样行不行?(直接向集气瓶吹气)对,这样收集到的不全是呼出的气体,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好方法“排水取气法”。教师演示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每组检测两次自己呼出的气体。5收集各组实验数据。这些是各组的记录单在这些记录单上,第一行记录的是什么数据?第二行呢?将这两行数据进行对比,你会发现什么?先在组内讨论一下,待会找同学回答6. (学生回答后查看其它组数据,得到相同的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

18、少了。) 板书: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少了“少了的”氧气去哪儿了?(直接找学生回答)可能是跑到身体里了。这说明“人体需要氧气”。总结:说明呼吸过程消耗了氧气,人体需要氧气学生跟老师一起读一遍仪器名称(集气瓶、传感器、显示屏)记录完成后学生自己操作一遍(1分钟内完成)学生每人做一次,取气前用湿纸巾擦干净器材学生说出自己观点引用学生在旁板上写的知识点了解实验器具传感器放入集气瓶后,数据23秒内无明显变化就记录。讲解详细,关注每个组的操作是否正确排水取气时准备好湿纸巾,保持卫生吸气后让空气在肺部停10秒,然后匀速呼气对比数据环节三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什么了。(回顾板书内容)现在回过头再看看上课时,咱

19、们同学对呼吸的认识,找找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开始时对呼吸的了解,帮助学生或深刻(开始说的对)、或完善(开始说得有问题的)、或纠正(开始就说错的)完善学生对呼吸的认识环节四课堂总结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呼吸器官有,,还知道了人在呼吸的过程获取了空气中的氧气。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肺的保健第一课时的内容(板书课题),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如何保护我们的肺。学生回答,再次巩固新知与下节课做好关联板书设计呼吸器官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少了 旁板记录学生学前概念备注 六.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一个月以后,我对前测问卷2又进行了一次检测,结果如下图:问题一:学

20、生对“人为什么要呼吸”这个问题能够回答出需要氧气,而不是之前的不呼吸会死。问题二:绝大部分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是正确的问题三:之前对呼吸时气体的成分变化认识很少,现在大部分学生知道呼吸时消耗了氧气 肺的保健学生前测问卷1人为什么要呼吸?2人呼吸时经过哪些器官?3人呼吸时需要空气中的全部成分,还是某些成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评价量规: 1.人为什么要呼吸? 层次一:人需要氧气 层次二:人需要氧气,身体中的器官也需要氧气 2人呼吸时经过哪些器官 层次一: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 层次二: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其位置。 3人呼吸时需要空气中的全部成分,还是某些成分,你是怎么知道的?层次一:知道吸气时消耗了

21、空气中的的氧气层次二:知道空气中具有多种成分,呼吸时消耗的主要是其中的氧气检测人数 38人 三个问题均达到层次一的人数 29人 三个问题均达到层次二的人数 13人这次学情检测说明针对前测的几个问题,在教学上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大部分学生认清了呼吸器官及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1 注重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构建新的经验2 利用氧气检测仪,分析实际数据,科学严谨地形成知识概念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想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对呼吸的认识出发,生成起新的经验,认识人的呼吸器官,知道人在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并学会保护自己的肺。我准备通过两节课完成,这节课我

22、想让孩子通过人体模型,氧气探测仪等技术手段,指导孩子认识呼吸系统,明白呼吸时会获取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孩子数据分析能力, 第一次试讲时,简单的介绍了呼吸系统,用了大量的时间在试验上,但整节课下来,学生对呼吸系统还是不能准确的判断,这也是没有进行前测的原因,认为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易地认清人的呼吸系统。第二次试讲,我提前进行了前测,并把第一部分的时间延长,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学生对于呼吸系统的原有错误认识并没有改善,看来在设计环节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错误。最终,我通过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前概念,并用汇报、画出呼吸器官的环节,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认知错误,并在教学环节中产生认知冲突,达到建构新经验的目的,在学后的检测中,效果显著。这节课的时间紧凑,前十分钟用来认识人的呼吸系统,后三十分钟用来探究肺的功能,但我想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分析数据,汇报自己在分析过程中的思路、想法就更好了。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