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幽径悲剧(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5875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幽径悲剧(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幽径悲剧(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幽径悲剧(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幽径悲剧(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幽径悲剧(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幽径悲剧(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幽径悲剧(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成为主角幽径悲剧教学案例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冒谨红(邮编 226500)幽径悲剧是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生活随笔,省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中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要求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体会各篇课文所流露的对花鸟树木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本文写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先生在文中将自家附近

2、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从而表明他将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藤萝很美,但又不仅仅是美,而是兼具真、善、美,这是广义的“美”。二是文章矛头所指,既是“十年浩劫”,又不仅是“十年浩劫”,当时文革已经结束十年,作者痛心的是“毁灭愚氓之手”,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文章将浓墨重彩的描写与酣畅淋漓的抒情、精辟深刻的议论相结合。就描写来说,写幽径,写藤萝,写藤萝被毁,无不尽展笔力,或泼墨,或细描,充分表现对象的形象特点和内在神韵。在具体描写

3、过程中,注重绘形、绘色、绘声。作为一种植株,本不会哭,作者这里实际是在描摹自己的感受,使人感到非常逼真。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十分注重议论抒情,放纵情感潮水的奔流,尽情抒发自己“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之情;写藤萝被毁之后,以如泣如诉之笔,一边赞美藤萝,一边反复抒发自己的那种“别人无法理解”的痛苦。作者反复自责自己是“没有出息的人”,这种自责之词实质上是愤慨到极点的反语,锋芒所向,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毁灭美的“愚氓”,含泪带哭的抒发之中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本文写的是“幽径悲剧”,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藤萝愈美,藤萝的悲剧也就愈突出;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文章着力描写藤萝被毁的惨状,令

4、人触目惊心;愚氓灭美的现实,关系到悲剧的性质及强烈与否,十分可悲,也十分发人深思;悲剧的气氛是对被毁者的挽歌,对毁美者的谴责,而这因反复渲染而更为强烈,也使文章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波折”。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季先生的这篇精美散文便是最好的明证。语言精炼、纯粹,通俗而又雅致,特别是文中那些“波折”的设计,将普普通通不为常人注意的现象写得如此生动、深刻,更是匠心独运,值得细琢深品。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在反复品味中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感受纯真与崇高。2学习将浓墨重彩的描写与酣畅淋漓的抒情、精辟深刻的议论等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3赏析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细琢文章中生动的“波折”

5、。这篇课文我一直相当喜爱,不仅出于对文章本身的欣赏,更缘于对季先生的景爷与热爱。但如何能够让学生走进这位“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的东方泰斗的内心,感受他的纯真与崇高、博大与精深,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因为这一切只有过来之人,才会容易产生共鸣,对于今天的孩子,特别是对于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是较难静下心来阅读这样的文字的。因为作者的生活经历离学生较远,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部分学生可能不太感兴趣。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只有先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考虑如何在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而要想切实完成这三项教学目标,就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各种形式的

6、品读就成了本课的重要手段。为此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人物激趣、感知交流、畅谈星语等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活动作为突破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个性化的阅读和与他人的智慧的碰撞中使思维走向深入。指导学生通过课前的阅读、积累以及课堂中的感知、交流、品味、探究等方法学习。通过学生的自读、小组讨论和老师的适时点拨,体会人物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多种活动中,学生成为了舞台的主角,尽情展示才华。 课前活动:1聚沙成塔认真阅读课文,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写下来吧! 2走近大师有人说:“季老是一座山,近之,愈觉其高;季老是一部书,读之,愈觉其深”让我们走近大师吧,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解其

7、经历、学术成就和品格。资料链接,自我补充。 3享受阅读从文中,你读到了一株( )的古藤萝呢?画出描写藤萝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在书上作批注,写出你的品析和感悟。(小提醒: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期待着你们个性的展示哦!*_*)作者为藤萝的被毁灭而悲哀痛苦,找出直接宣泄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4学贵有疑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通过这些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能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使阅读更有效。课堂活动一、感受悲剧,走近大师激发学生兴趣到自然感染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乐曲的基调。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8、,我让学生从感受悲剧入手,在感受美被毁灭的痛心之余,营造对美被毁灭的浓重悲剧气氛,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片。(投影飞禽走兽恬静祥和的生活画卷)再看几幅。(投影它们受到捕杀伤害后令人惨不忍睹的画面)对着这一切,你想说什么?生这些动物太可爱了,他们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他们太可怜了,是谁伤害了他们?那些人真该好好停止自己罪恶的双手了。师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幕幕悲剧。那么什么是悲剧呢?明确:悲剧是美的毁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学者季羡林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一条幽径之上发生了什么悲剧呢?让我们一起探讨吧。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给全课定了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9、。二、交流收获,提出疑惑。 师预习时,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上讲台投影展示积累的词语:强调字形、字音要注意的地方。其他学生或纠正或补充。学生介绍的内容比较广泛:作者的情况,课文的思路,藤萝的形象,作者的情感,自己的感悟等等。教师投影介绍: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曾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师读了文章,有觉得疑惑的地方呢?学

10、生的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几乎涵盖了整篇文章:这株藤萝怎么能够活下来的?是什么人毁了他?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痛心?他痛的仅仅是一株藤萝吗? 学生带着自己从文本中发现的疑问,去研读课文,远远比老师提问强迫他们思考,既培养了他们善于提出疑问的习惯,又有利于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与主动性。三、整体感知,比照美惨。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介绍自己心中对藤萝的印象。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思想把握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顽强,生机,和睦,增添美丽惨:凄惨,无辜,不幸,可怜学生怀着对美好事物的珍爱以及藤萝被毁的痛惜之

11、情中,亲近文本,发言相当踊跃,将藤萝的特点概括得非常全面。教师相机将学生的回答分为“美”与“惨”两个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正是藤萝的美好,更让人们感觉到它被毁的悲惨,是一个十足的悲剧。教师此时的引领作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四、反复品味,互助探幽。师美的东西是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作者写得是一波三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哪些波折中感悟到藤萝的美丽?小组交流,合作展示,以记者采访等形式,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谈。生发言摘要:因为“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所以作者觉得虽有“幽径翠色”、“浩劫幸运”这些衬托还不够,他还尽情地表达心中的“快乐”,赞“古

12、藤”为燕园的“鲁殿灵光”,称其为自己悲愤惆怅时惟一的安慰,并由其淡淡的幽香、嗡嗡的蜂声发自心底地表达对人世、人生美好的留恋之情。生显然,在作者心中,“这一棵藤萝”已不只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美的化身,是对生活的一种信赖和寄托。本文内容有一定的深度,语言中富含情感和哲理,只有真正静下心来品味,才能全面了解季羡林老先生在藤萝身上所寄予的对真善美的热爱与维护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被毁带来的痛惜、愤懑之情。而这仅凭个人的智慧是很难完成的。学生自主阅读后小组交流,继而进行集体发散性交流,交流自己对人物情感和思想的把握,描写方法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同形式的赏析、朗读、联想想象、画面描写充分展示了他

13、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珍惜之情。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诗歌、音乐等形式的表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气氛,也给所有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课堂上好像有许多小“欣赏家”与季老先生在对话,还有不少记者也参与了报道,整个过程像模像样。学生对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和作者对话,与藤萝共命运,对真善美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在他们心中萌芽,而文学语言则帮助科学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师这株藤萝美在它的形、色、香,美在它的与人和睦相处,美在它的善良与奉献,然而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有一天无端被人给毁了,永远消逝了。作者是怎样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惨状的呢?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小组合作展示:各种形式的朗

14、读和赏析,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痛楚与悲愤。生发言摘要:可就在此时,“然而”一折,现实的荆棘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幽径的这棵古藤下面已被砍断,成了“吊死鬼”在风中摇曳,更可怜的是它那初绽的淡紫的花朵还浑然不知,“还在绿丛中微笑”。可见,这处“波折”可谓大喜大悲。强烈的对比,突现了作品的悲剧效果,真是惨不忍睹。那些如此伤害紫藤萝的愚氓到底有没有良知!师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惨状,作者内心的悲哀和痛苦,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宣泄了出来,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悲情。自主展示学生进行互评,教师相机点评。生发言摘要:作者不愧为著名的教授和学者,具有深邃的哲理,并没有止于“美”的毁灭,而是通过对自己在古

15、藤被毁后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渲染了“悲哀至极”的心情,进一步加重作品的悲剧色彩。生 “但是”一转,诉说了自己“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并为“无端被人杀害”的古藤进行申诉,点明了自然万物的无奈和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漠然,及古藤“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的结局。师这就是使古藤的悲剧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丰富了古藤“美”的内涵,它是“真”、“善”、“美”的集合体,它被“愚氓之手”所毁,说明我们国民的素质急待提高,从而使古藤的悲剧演化成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同时,这里关于“我”的震惊、害怕、和痛心的心理描写,也为下文写自己为古藤而伤心的原因及维护“真”、“善”、“美”

16、的决心作了伏笔。五、走进内心,探究主题,。师作者这样一个人,真的是情感泛滥,真的是为一株藤萝的毁灭而如此悲哀痛苦吗?你还读出了什么?生发言摘要:文章结尾的这两段文字,先连用三个“决不”和四个“偏偏”在极其鲜明的对比中将对古藤被毁的忧伤归为一个特例,不用说它没有引起社会起码的重视,就是对像“我”这样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无比的偶然。然后,用“但是”一转,强调了“我”愿意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永远永远地背下去”的决心,通过“我”矢志不渝的努力,使偶然趋向必然,特殊成为普遍,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作者是为人类的愚昧而悲哀;是为经过了十年浩劫后这么多年我们身边仍存在着愚氓灭美的现象而悲

17、哀;是为整个社会对愚氓灭美的现象仍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悲哀。师读到这儿,我真的理解了这句话:“季老是一座山,近之,愈觉其高;季老是一部书,读之,愈觉其深”我相信大家一定和我一样,真切感受到了一颗高贵的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深深为老人那悲天悯人、关爱一切的伟大胸怀而震撼。那么,请拿起你的笔,抒写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悟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尽量有一定的创意。生发言摘要:我就是那株古藤萝,我与世无争,我只想安静地生长,为这繁华的尘世增添一些生机,只想用我的紫色营造一个梦幻的世界,给那些像我一样平凡的人一些慰藉。可你们为什么连我这样的权利也要剥夺,连我生存的一点土地也要争抢,难道人类要消灭所有的生物,最终成为孤

18、家寡人吗?醒醒吧,可怜又可悲的人们!季老先生,我是一名初中生,我跟您一样喜欢着紫藤萝,爱它的真善美,爱它的纯洁与高尚,那些愚氓们戕害了藤萝,带给了您无穷的伤痛,我完全能够理解。你放心,你不会孤独,还有我们和你一起背负十字架,我们会共同撑起一片蓝天,给藤萝营造生存的空间,给所有真善美有安身之处,让这个世界变成美好的家园。愚氓们,你们瞧瞧,自己干了些什么?这样一株可爱、美好的藤萝你们也忍心伤害,你们看到他们还挂在脸上的笑容吗?你们有孩子吗?你们有良知吗?为了让世界能够留下真善美,你们忏悔吧,不能再伤害真善美,不要再制造悲剧。醒醒吧!七、结束语。被称为乡村哲学家的刘亮程在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中写到

19、:“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是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它们创造了世界的美丽。 爱它们,就是爱我们自己。智慧的人们创造美丽的世界,愚昧的人们制造一幕幕悲剧。让我们一起珍爱自然,善待生命,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和谐。让幽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让紫藤萝的微笑永远绽放!板书设计: 幽径悲剧 季羡林 美 惨顽强 生机 毁灭 凄惨 无辜和睦 增添美 不幸 可怜 痛苦 悲愤 呼吁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收益,就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当好课堂的“主角”,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

20、台。大力创造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一篇随笔,文字比较优美生动,并且蕴含情感和哲理。教师如果引导过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只能事倍功半,但又不能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上的热闹、自由不能令学生真正有所受益,这也是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在课堂中,我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为突破口,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层层深入地走进课文。通过带着自己设计的问题自由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交流发现,感知藤萝的美好;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激疑探索,把握文章的;畅谈“星语”,让学生在讨论与写作中跟作者和科学家产生共鸣,受到思想和情感的双重熏陶。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鼓励学生“发现”。我改变单纯

21、的“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去找“答案”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结合对作品的初步感知、内容的概括、各种写作方法的点拨、句子含义的理解、特别是在赏析精美语段的过程中对人物进行采访的报道,最后通过与人物对话,使学生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开拓了思维,培养了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文本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等不同层面的碰撞,使学生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不局限于文本,根据他们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在头脑中进行再加工,形成“一千个读者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良好效应。课堂上以

22、学生活动为主,但教师适时的评价和点拨,可以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有效地学习。比如,在学生只注重对藤萝的美好形象进行描写的句子时,我就抛出话题,让他们讨论,以“作者是怎样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惨状的呢?”为话题,促使他们对文章中关于十年浩劫情况的了解,并且通过对作者满含悲情的描写,了解作者的内心的苦痛。学生不仅明白了这部分内容写作的意义,并且上升到对文章精巧构思的深入感悟,从中真正与作者的心灵产生的共鸣,激起了他们对愚氓灭美行为的悲愤之情,也激发他们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这样的过渡没有丝毫刻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无痕的教育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

23、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了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并且学到了一些阅读的技巧。学生的认知毕竟是有限的,许多时候更深层的生成,需要我们的引导与挖掘。总结阶段,教者一句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作者真的是仅仅为一株古藤萝的命运而悲吗?”在本堂课上教师的适时点拨与示范,让学生的阅读与朗诵更加具有深度、富有情感。而最后学生或将自己比作一株古藤萝,或与愚氓、季羡林老先生直接对话,增加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也表达出学生对真善美的爱惜与维护之情,以及对愚昧、麻木缺乏爱的社会、时代甚至全人类的控诉,对国民素质亟需提高的强烈呼吁。尽管一切让作者心痛,让他感到无奈,但他却矢志不渝坚持背着这沉重的十字架,行走在对真善美的

24、爱护与追求的人生道路上。这样的课堂岂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更是灵魂净化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他人的对话中,感受到高尚的人格、增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实这也是我们教师能力与思想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否则课堂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浮华这个层面上,而学生的认识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也就不可能碰撞出更闪亮的智慧的火花。综上所述,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课时教学目标,摆正师生位置,把课堂时间充分让给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才能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作者简介 冒谨红,出生于1970年1月,中学一级教师。执教的公开课斜塔上的实验获得同仁一致好评,有多篇论文在市评比中获奖。这两年连续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三等功、市骨干教师等殊荣。Email: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