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5.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97746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专题3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专题3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专题3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专题3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5.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3、5,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DNA 和蛋白质技术,一、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1.菊花的组织培养,全能性,(1)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_。 (2)基本过程,外植体,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3)实验操作步骤,接种,移栽,制备 MS 培养基外植体消毒_培养_ 栽培,2.月季的花药培养,(1)理论基础:花粉具有_。,全能性,(2)花粉发育过程:_、_、_,等阶段。,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3)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二、DNA 和蛋白质技术 1.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1)实验原理,不同,0.14 mol/L,不,蓝色,1)DNA 在不同浓度

2、的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_,浓度 为_时其溶解度最小。 2)DNA_溶于酒精溶液。,3)DNA 与二苯胺在沸水浴中呈_。,杂质,(2)实验步骤:选材、制备鸡血细胞液破碎细胞,获取含 DNA 的滤液去除滤液中的_DNA 析出与鉴定。,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相对分子质量,(1)凝胶色谱法:也称分配色谱法,是根据_ _分离蛋白质的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移动速度较慢, 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无法_,移动速度较快。 (2)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_对溶液 pH 的影响, 维持 pH_。 (3)电泳:带电粒子在_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进入凝胶内部,酸和碱,基本不变,电场,的大小,(4)实验操作

3、 1)样品处理及粗分离 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 析,2)凝胶色谱柱操作,凝胶色谱柱的装填,凝胶色谱柱的制作_样品的加入 和洗脱 3)纯度鉴定: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 DNA 片段,(1)PCR 原理,DNA 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提供_、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两种引物、_、,_,,同时控制温度使 DNA 复制在,_反复进行。,(2)PCR 的反应过程:变性,_延伸。,耐热的DNA聚合酶,体外,复性,PCR 扩增包括三个环节,变性、复性(退火)、延伸,这,三步的温度依次是(,),A,A95、55、72 C55、95、72,

4、B72、55、95 D80、60、72,解析:PCR 扩增的原理就是利用DNA 耐高温的特性,使 DNA 在95 左右双链解螺旋,然后在低温(3755 )情况下, 两条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与互补的单链DNA 模板结合,形 成部分双链;在Taq 酶的最适温度(72 )下,以引物3端为 合成的起点,以单核苷酸为原料,沿模板以53方向延伸, 合成 DNA 新链。,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1.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内部因素:材料的选取。 (2)外部因素:营养成分的种类及配比;植物激素的用量及 使用顺序;pH、温度、光照等。,2.获得成功的关键,(1)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逆性差

5、,对,培养条件要求较高。,(2)培养材料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失败。原因 是微生物增殖快,生长迅速,消耗养分多,并产生代谢废物毒 害培养材料。,(3)无菌技术主要包括对操作空间、实验用具、实验材料以,及操作者的消毒或灭菌。,3.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使用顺序不同,结果不同,(2)用量比值不同(生长素比细胞分裂素),结果也不同 高: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低: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材料的选取: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应选择未开花植 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月季花药的培养实验中,应选择花 粉发

6、育过程中的单核靠边期的花粉进行培养。,(2)外植体消毒:所用的消毒剂是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和 质量分数为 0.1%的氯化汞溶液,所使用的清洗液是无菌水。 (3)培养过程:在初期,菊花的组织培养需光照,月季花药,的培养不需光照,而在后期均需光照。,单倍体育种与花药组织培养的区别,花药组织培养形成的是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而单倍体 育种则需要把对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诱导为染 色体数目正常的纯合植株,以使其有正常的繁殖能力,再从中 挑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典例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繁殖种苗的 速度_。离体的

7、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 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 _。,(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_的污染。,(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 管苗_,而与_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 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 的生长调节剂是_(填“脱落酸”或“2,4D”)。 (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 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下图。据图分析, 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_,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_。据图判 断,培养基中不含

8、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_(填“能”或“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5)据上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 合作用能力,应_(填“降低”或“增加”)培养基中蔗糖 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解题思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 理进行的,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 作,避免杂菌污染,因为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营养物质丰 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诱导试管苗生根,而如果要促进愈 伤组织形成芽,则需要与细胞分裂素配比;促进愈伤组织产生 和生长,应使用2,4D。,考点对应练 1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 宜

9、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B,解析:虽然培养基中没有激素,但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 生长素,促进生根;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所以细 胞分裂素不能产生,所以植物能够在一定时间后长出少量的根 而没有长出新芽。,考点,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1.实验原理 (1)DNA 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其变化 曲线如下图所示。 (2)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其他某些物质可以溶 于酒精溶液,据此可提取含杂质较少的 DNA。,(3)DNA二苯胺,蓝色(用于 DNA 的鉴定)。,2.实验流程,续表,3.实验关键,(1)取材不能用哺乳动物的血细胞(

10、由于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2)获取 DNA 时要向鸡血细胞液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以便,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把核内物质释放出来。,(3)实验中有 6 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 5 次搅拌均 要朝一个方向。并且在析出 DNA、DNA 再溶解和提取 DNA 中, 各步骤搅拌都要轻缓,玻璃棒不要直插烧杯底部,防止 DNA 分子断裂。,(4)2 次加蒸馏水,第一次加蒸馏水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注:植物,细胞是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第二次加蒸馏水是为了稀释 NaCl 溶液,析出 DNA。 (5)3 个浓度的 NaCl 溶液,2 mol/L NaCl 溶液,为了溶解 DNA,使 DNA 与

11、蛋白质,分离。,一个是 0.14 mol/L NaCl 溶液,为了析出 DNA。 0.015 mol/L NaCl 溶液,目的是为了溶解 DNA。,(6)DNA 易吸附在玻璃容器上,所以实验中最好使用塑料烧,杯、试管、容器,以减少 DNA 的损失。,4.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的其他方案,(1)方案一:用嫩肉粉(蛋白酶),它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2)方案二:加热至 60 75 ,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 75 的高温而变性,但 DNA 不变性。,【典例2】下列关于DNA 粗提取与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析出 DNA 时要缓慢地加蒸馏水,当析出黏稠物时即不再 加水 B.在探究

12、洗涤剂对植物细胞 DNA 提取的影响实验中,自变 量是洗涤剂和食盐 C.提取的 DNA 溶解后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可染成蓝色 D.将含有 DNA 的滤液放在 60 75 的恒温水浴箱中保 温后过滤,能去除蛋白质杂质,解题思路DNA 在0.14 mol/L 的 NaCl 溶液中溶解度最低 而析出,方法是用蒸馏水进行稀释,直至DNA 析出量不再增加 为止;探究洗涤剂对植物细胞DNA 提取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 是洗涤剂;提取的DNA 溶解后加入二苯胺试剂后要进行加热和 分设对照组。,答案D,考点对应练 2在 DNA 粗提取过程中,先后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分别是(,),B,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13、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 NaCl 浓度使 DNA 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 DNA 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 DNA 解析:第一次是使血细胞破裂;第二次是降低NaCl 浓度使 DNA 析出。,考点,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为例),1.样品处理 (1)红细胞的洗涤:目的是去除杂蛋白,分离时采用低速短 时间离心,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2)血红蛋白的释放:在蒸馏水和甲苯(溶解细胞膜)的作用 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2.粗分离 (1)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将试 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

14、斗中静 置片刻后,分离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2)透析:取 1 mL 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 袋放入盛有 3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 20 mmol/L 的磷酸缓冲液 中,透析 12 h,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3.纯化:利用凝胶色谱柱可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化。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见下表:,4.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NA 与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比较,【典例3】(2011 年南京一模)下列关于 DNA 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用蒸馏水涨破细胞的方法从猪红细胞中提取到 D

15、NA 和蛋白质 B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 DNA 可去部 分杂质 C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利用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 的特性 D进一步分离与纯化血红蛋白可用凝胶色谱法、离心法、 电泳法等,解题思路猪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只能用于蛋白质的提取 和分离实验中;DNA 在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低浓度和高浓度都可使DNA 溶解,但在0.14 mol/L 的NaCl 溶 液中,溶解度最小,可析出DNA,从而去除部分杂质;透析法 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 从而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答案A,考点对应练 3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

16、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D,A.防止血红蛋白被 O2 氧化 B.血红蛋白是一种碱性物质,需要酸中和 C.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 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 pH 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解析:利用磷酸缓冲液模拟细胞内的pH 环境,保证血红 蛋白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便于分离观察和研究。,考点,PCR 反应的过程及结果,1过程 (1)变性:当温度上升到 90 以上时,双链 DNA 解聚为单 链。 (2)复性:系统温度下降至 50 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 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 DNA 结合。 (3)延伸:当系统温度上升至 72 左右,溶液中的四种脱氧 核苷酸(A、T、G、C)在

17、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合成新的 DNA 链。,2.结果,(1)PCR 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都包括变性、,复性、延伸。,(2)两引物之间的固定长度的 DNA 序列呈指数扩增。,3.细胞内 DNA 复制与 PCR 技术的比较,【典例4】(2011 年韶关模拟)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 体外迅速扩增 DNA 片段的技术。PCR 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 多次循环:使模板 DNA 变性、解链复性(引物与 DNA 模板链 结合)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 PCR 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 DNA 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18、, 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 DNA 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 DNA 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 与细胞内 DNA 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解题思路变性的目的是破坏DNA 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 键,让 DNA 解链,在体内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体外则是 高温;引物是脱氧核苷酸小片段,在复性时,能与DNA 模板链 结合;延伸过程中需要DNA 聚合酶、AT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 酸; PCR 是体外的DNA 复制,需要高温才能让DNA 解旋, 所以要求酶的最适温度较高。,答案C,考点对应练 4PCR 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

19、枪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使用前必须进行的关键步骤是(,),C,A.反复洗涤 B加热消毒 C.高压灭菌 D在20储存 解析:通过对PCR 实验中所用仪器和试剂进行高压灭菌, 可以避免外源DNA 等因素的污染。,1(2012 年惠州三调)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材料的选用正确的,是(,),B,A.观察线粒体时可用榕树叶肉细胞代替口腔上皮细胞 B.提取 DNA 时可以用花椰菜也可以用鸡血 C.西瓜汁中无还原性糖,不能代替梨汁做还原性糖的鉴定 D.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可以用蔓生的紫藤作调查对象 解析:榕树叶肉细胞有颜色,不能用于观察线粒体;西瓜 汁中有颜色,不能代替梨汁做还原性糖的鉴定;蔓生的紫藤难 以计数

20、。,2(2011 年广东)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 蛋白移动慢 解析:D 项考查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相对分子 质量越大的蛋白质通过凝胶色谱柱的速度越快。,3(2009 年广东)材料:饲料原料中的磷元素有相当一部分 存在于植酸中,猪、禽等动物由于缺乏有关酶,无法有效利用 植酸,造成磷源浪费,而且植酸随粪便排除后易造成环境有机 磷污染。植酸酶能催化植酸水解成

21、肌醇和磷酸,因此成为目前 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之一。 (1)商品化植酸酶主要来自微生物。在产酶菌株筛选过程中, 常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溶于水的植酸钙制成固体平板,植酸 钙被植酸酶分解后可在平板上产生_,可根据其大小选择 目的菌株,所得菌株需要进一步测定植酸酶活性。活性测定可 以植酸钠作为底物,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_,_表示。,透明圈,消耗量(肌醇和磷酸的生成量),植酸钠的,(2)利用上述所得菌株制备植酸酶的流程如下图:,中的主要成分为_;中包含植酸酶等多种 蛋白质。请写出一种纯化得到植酸酶的方法及其依据。_,_,_。,小分子杂质,凝胶色 谱法:根据蛋白质之间分子大小、吸附性质等差异进行纯化(或 电泳法:根据蛋白质之间电荷、分子大小等差异进行纯化),(3)为建设基因工程菌,可用 PCR 等技术从上述菌株中克隆 植酸酶基因。PCR 反应包含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包括三步: _。反应过程中打开模板 DNA 双链的方法,是_。,变性、复性和延伸,加热,(4)除植酸酶外,微生物还应用在_,_的生产中。,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