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史第二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1782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宗教史第二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宗教史第二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宗教史第二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宗教史第二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宗教史第二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宗教史第二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宗教史第二讲.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巫的传统,巫的释义 绝地天通 巫史传统,巫术:中华文明的源头,巫:礼仪(儒)、方术(道)、巫术(民间信仰) 马王堆帛书易传之“要”篇载孔子语: “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一、何谓“巫”?,历史上的“巫” “巫”的字义 “巫”的职能,1 历史上的“巫”,说文解字: “巫咸初作巫。” 汉书效祀志: “荆巫祠堂下,

2、巫先、司命、施糜之属。” “巫先”,颜师古注曰:“巫之最先者也。”巫先,或是“巫咸”。 太平御览: “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又云:“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医。”,2 巫的字义,说文:“以玉事神为之巫。”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颛顼”取义于“人持树枝和持玉而舞”。 墨子明鬼:“先王之书,汤之官刑有之曰: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 尚书伊训:“歌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疏云:“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觋之风俗也。” 陈来: “商代的巫似乎主要不是明神附体,而是以歌舞事奉神灵。”,以玉事神,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 玉猪龙。 红山文化:以蛇

3、为原型的龙,以猫头鹰为原型的凤,组成了玉龙、玉凤系列。缘此推断,龙和凤是黄帝部族的最高图腾,玉龙玉凤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3 巫的基本职能,公羊传隐公四年何休注:“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古医字本从巫。 周礼春官:“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祭祀,凡丧事,掌巫降之礼。男巫掌望祀望衍授号,旁招以茅。冬堂赠,无方无算。春招弭,以除疾病。王吊,则与祝前。女巫掌岁时祓除,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 巫的主要职能:卜筮、祭祀、治病 易,“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二、绝地天通,巫君合一:萨满、君王? 祝宗卜史:天人合一、天人

4、分离?,1 巫君合一,汤祷(吕氏春秋季秋纪)。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下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大悦,雨乃大至。”(顺民篇) 焚巫求雨 “君及官吏皆出于巫”。 李零:巫不等于王。早期是萨满,后来从属于王。,2 祝宗卜史,尚书吕刑:“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颖达疏解:“三苗乱德,民神杂扰,帝尧既诛苗民,乃命重黎二氏,使绝天地相通,令民神不杂,于是天神无有下至地,

5、地民无有上至天,言天神地民不相杂也。”,2 祝宗卜史,国语楚语下: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 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国语楚语下续1,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

6、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1五官: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国语楚语下续2,及少昊1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蒸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1 中国历史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

7、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国语楚语下续3,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曰:重实上天,黎实下地。遭世之乱,而莫之能御也。” 1 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即所谓育重黎之后,使典之也。孔颖达认为,重即羲、黎即和。意思是:羲是重的子孙,和是黎的子孙,能不忘祖之旧业,“掌天地四时之官”,所以沿用“重黎”的称呼。 2 程伯休父,事见诗大雅常武,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1年,周宣王之后即是周幽王,褒似“封火戏诸侯”)

8、时的史官。原是“史官”,后成为军事官员,“司马氏”。古代史官与军事有关。,三、巫史传统,绝地天通:人文精神的奠基 制礼作乐:巫的理性化,1 绝地天通:人文精神的奠基,李零:国语讲了重、黎分司天地,同时讲到了祝宗卜史一类职官的起源,特别是史官的起源(包括司马迁这一支的来源)。故事要讲的道理是,人类早期的宗教职能本来是由巫觋担任,后来开始有天官和地官的划分:天官,即祝宗卜史一类职官,他们是管通天降神;地官,即司徒、司马、司工一类职官,他们是管土地民人。 祝宗卜史一出,则巫道不行,但巫和祝宗卜史曾长期较量,最后是祝宗卜史占了上风。这叫“绝地天通”。 在这个故事中,史官的特点是“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

9、,它反对的是天地不分、“民神杂糅”。可见“绝地天通”只能是“天人分裂”,而绝不是“天人合一”。 颛顼因此也被称为“人文始祖”,是一位宗教改革家。,2 制礼作乐:巫的理性化,在儒家出现以前,中国文化已经有了一个独特的宗教传统。这个传统,李泽厚称之为“巫史传统”。他说: “中国文明有两大征侯特别重要:一是以血缘宗法家族为纽带的氏族体制(Tribe System),一是理性化了的巫史传统(Shamanism rationalized)。两者紧密相连,结成一体;并长久以各种形态延续至今。” 由巫而史(理性化过程):P44-48. 卜筮、祭祀。 制礼作乐:德与礼,是理性化完成的标志。他说:周公旦的“制礼

10、作乐”,最终完成了“巫史传统”的理性化过程,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大传统的根本。(P52),巫的理性化过程,李泽厚说: “巫的特征是动态、激情、人本和人神不分的一个世界。相比较来说,宗教则属于更为静态、理性、主客分明、神人分离的两个世界。”“西方由巫脱魅而走向科学与宗教的分途。中国则由巫而史,而直接过渡到礼仁的理性化塑建。”(P43) “巫术礼仪”在周初彻底分化,一方面,发展为巫、祝、卜、史的专业职官,其后逐渐流入民间,形成小传统。后世则与道教合流,成为各种民间大小宗教和迷信。另一方面,应该说是主要方面,则是经由周公“制礼作乐”即理性化的体制建树,将天人合一、政教合一的“巫”的根本特质,制度化地保存延续下来,成为中国文化大传统的核心。 “巫筮史礼制”,这个过程是李泽厚归纳的巫的理性化过程。,参考文献,李泽厚:己卯五说“说巫史传统”,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第2章“巫觋”,三联书店,1996年 李零:先秦两汉文字史料中的“巫”,载中国方术续考 尚书吕刑、国语楚语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