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卢志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3217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卢志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卢志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卢志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卢志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卢志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卢志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卢志文.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制度创新:教育繁荣发展的根本出路,新教育研究院 翔宇教育集团,第三届中国校长大会 杭州萧山,卢志文,体制变革与中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办学自主权:一个很奢侈的话题; 公办学校,行政授权,办学自主权的获得源于体制。不改革现有体制,学校只能作为行政的下级单位存在,无法从根本上获得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民办学校,法律授权,办学自主权的获得源于资本。学校办学自主权虽有所扩大,但存在资本对教育的制约和民办教育整体发展环境不佳的羁绊。,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疲弱的基本现实: 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生存状况堪忧; 生源不好,师资不稳,发展遭遇瓶颈; 方向不明,环境不好,制度存在隐患。

2、 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边缘行走的命运没有改变,生存堪忧,遑论办学自主权。 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充分获得,只有一个渠道改革 行政办学资本家办学教育家办学,中国教育呼唤思想解放 今天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从哪里来? “和谐”以“满意”为前提,没有满意就没有和谐; “满意”以“选择”为前提,没有选择就不会满意; “选择”以“发展”为前提,没有发展,供给不足,便无从选择; “发展”以“开放”为前提,没有开放就不会有发展; “开放”以“解放”为前提,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开放的局面。 这些道理已经被中国波澜壮阔而又成就卓著的经济改革实践所证明。教育领域的思想解放还没有开始!,XIANGYU

3、EDUCATION GROUP,教育与经济:两个方向两种结果,教育与经济应相适应,这是人所共知的通理。然而,走向“市场”的中国经济,越走越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教育却“计划”性越来越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相背离。 社会多元化,而教育却依然在“一元化”、“同质化”、“指令性”和“政府垄断”的老路上挣扎,且愈演愈烈,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相背离。 商品领域的“供销社主任”已经消失,有两个领域却依然存在学校和医院。紧俏的“学位”和“床位”。 顾客是上帝的时代,“既要花钱还要做孙子”的地方不多了,教育却是其中之一。 “增加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早已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教育与经济

4、:两个方向两种结果,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都是以“选择性”的增加来体现的,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 可是,划片招生、电脑派位、取消择校、严管学籍,中国教育的“强制性”、“威权化”、“行政化”趋向愈发严重,和人性的选择性需求是背离的。 制订政策禁止老百姓孩子在社区间择校的领导,其孩子多半已经在国际间择校。 光遏制需求不行,还要满足需求。光遏制选择不行,还要满足选择。 均衡地办好公办学校,保好底线,可以减少择校;扶持发展各类民办学校,促进繁荣,可以满足择校。,教育与经济:两个方向两种结果,行政区域内的择校可以被行政命令禁止,国际范围内的择校,根本无法制止。最后把有能力支付教育投入

5、的家庭的孩子全挤到国外去,大笔资金外流,大量人才流失,令人痛心疾首。 让家长削足适履地去迁就学校,而不是用多元化的优质服务去满足家长。于是,教育的诸多问题皆应运而生,效率不高、服务不优、发展缓慢这是计划经济的老毛病。哪里垄断,哪里的服务和产品就价高质次,就满意度低,就难发展;哪里开放,哪里的服务和产品就价廉物美,就满意度高,就快速发展。 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那些发展最疲弱的行业,率先开放之后,不仅没有被淘汰出局,反而会迅速提升品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 保底靠国家,发展靠市场。义务教育保障之外,培育市场,多元办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 增加教育投入

6、,“依靠财政拨款”和“吸引社会资金多元进入”,要两者兼顾。 一条腿走路不行。财政投入,只能实现稳定保底;社会投入,才会带来腾飞繁荣。国家经济发展,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增加,很多人认为有这一条就够了,但即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拨付比例和数额远高于我们,公共教育经费还显捉襟见肘,不敷使用。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的同时更要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多元进入,教育才有希望。,XIANGYU EDUCATION GROUP,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 “加大投入促发展”和“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要两者兼顾。 体制、机制是最大的生产力。不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完善,很多资金投入会如泥牛入海。制度的黑洞用资金是填不满的。

7、 “办好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要两者兼顾。 前者是保障,后者是机遇。底线创造,是推进一切事业发展的铁律。底线有保障,发展无止境。保底靠政府,繁荣靠市场。 对于教育,公办保均衡、促公平、守底线;民办抓环境、求发展、促繁荣。一定要两手抓两手硬,坚持两条腿走路。,XIANGYU EDUCATION GROUP,XIANGYU EDUCATION GROUP,作为“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的学校: 任务由上级下达,资金由财政拨给, 绩效由领导评价,命运由组织掌握; 在这里教育是“任务” 作为“市场条件下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学校: 任务由需求确定,资金由社会供给,绩效由上帝评价,命运由市场

8、掌握。 在这里教育是“服务”,学校:两种不同的运行质态,学校:两种不同的运行质态,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的学校(任务) 高度同质化,导致千校一面; 体制、机制僵化,导致“国企病”;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服务粗放。 创新和应对变化能力弱,离开垄断环境面向市场缺乏竞争力; 人才通过“相马”涌现;遏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市场条件下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学校(服务) 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 体制、机制灵活,无“国企病”; 服务精致,资金使用效率高,创新和应对变化能力强; 人才通过“赛马”涌现;开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任务与服务:两种质态两样结果,“重效率”与“求效益” 任务:讲效率,关注评先晋级,迎

9、接上级检查验收; 服务:既讲效率还讲效益,关注生存发展,迎接市场挑战。 “眼睛向内”与“内外兼修” 任务:办学可以是封闭的,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即可; 服务:办学必须是开放的,眼睛向外,内外兼修才行。 “僵化被动”与“灵活主动” 任务:贯彻、落实、执行,困难找“市长”,被动的“等靠要”; 服务:满意、生存、品牌,困难找“市场”,主动的“谋发展”。 “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 任务:上级授权,眼睛向上,对上负责,目标是领导满意; 服务:群众授权,眼睛向下,对下负责,目标是群众满意。,发展民办教育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保底靠政府,繁荣靠市场。义务教育保障公平之外,培育市场,深化改革,多元办学,大

10、力发展民办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 目前民办教育总体品质不高,发展疲弱,导致很多人有模糊认识,认为民办教育指望不上,可有可无,管理起来又麻烦,任其自生自灭,政府着力办好公办学校即可。这是极其错误的。正因为民办教育发展不够,才更需要创造环境,扶持发展。 简单化地用管理公办学校的方式去管理民办学校,必然越管麻烦越多。,发展民办教育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虽然民办教育应“解决政府教育发展经费不足问题”而生,但民办教育绝不是“政府财力不足时的过渡性产物”,而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普遍没有被人们认清,从而导致政策左摇右摆,欲扬又抑 由于体制的原因,在发展

11、民办教育的观念和政策上,总体呈现“宏观热,微观冷;高层热,基层冷;外部热,内部冷;口头热,行动冷”的现象,基层民办学校的生存境况非常艰难。,走向“多元化”增加“选择性”的社会发展大势需要民办学校; 激活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需要民营机制; 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需要民办教育!,XIANGYU EDUCATION GROUP,发展民办教育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亟待提升 受制于体制,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我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却连一所在亚洲进入前十名的大学都没有; 长期同质化的办学,扼杀学生创造力。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至今没有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

12、者。 几乎所有的制造业出口我们都有较多贸易顺差,唯教育服务领域我们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 每年高考全国参考生数下降数十万人,而出国就读的人数却持续大幅增长,并出现低龄化、优质化的趋势。,XIANGYU EDUCATION GROUP,经济支付能力较强的家庭,大多倾向于送孩子出国就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国际间的“择校”倾向和一个国家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实力。 咱们在产品领域的那点贸易优势,是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劳动者福利保障换来的,低附加值,难以持续。 而教育属于服务贸易领域,高附加值,可持续,几乎不消耗资源,没有任何污染。 教育是战略行业。不仅是经济帐,算人才帐、文化帐、政治帐我们的损失更大。 当年

13、我们深知国营企业产品没有竞争力,才让大批国有中小企业转制民营。不繁荣民办教育,我国教育服务产品的国际贸易将毫无竞争力可言。 教育周期长,掉头难。改变现状需要时间,我们已经错失很多机遇。,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在教育领域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已经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遗憾。 该放的没有放开,导致该保的也没有保好。把不该包下来的揽在手上不放,搞大而全,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被庞大的教育体系分散。 于是,教育被社会普遍诟病和抱怨 义务教育抱怨经费不足; 非义务教育既抱怨经费不足更抱怨没有活力; 老百姓则抱怨教育不好。,紧迫:本土教育品牌的培育与成长,国有公办名校品牌优势被浪费。有资金积累能力,完全可以做

14、强做大,但受制于体制,无法发展。 本土民办教育品牌成长很艰难。制度保障不力,发展动力不足,生存环境堪忧,体制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按WTO规则,中国必须开放教育服务贸易。国外投资者大举进入,本土教育品牌更将不堪一击。 不能再走过去有些行业“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老路,“迎外来和尚,杀自家方丈”。 目前,两者的结合,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让部分优质公办学校获得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实现名校“民营”,既给优质公办学校注入体制活力,又大幅度提升民办学校的品质,是最佳的选择。 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经济领域已经有很好的实践,发展思路完全可以借鉴。,本土教育品牌的培育与成长,过去“名校办民校”的路子,走反了,导

15、致假民办盛行,前路弯弯,教训深刻。 我主张“名校民营”,这需要政策上的突破。至今,此路依然是被禁止的。 这里有一个悖论要克服“因为怕转制过程会带来不稳定,所以才要禁止公办学校转制民营。事实上,恰恰因为宏观政策的禁止,才导致转制过程中的不稳定”。宏观政策的禁止,事实上成了少数既得利益者告状、闹事的理由。而这部分既得利益者,恰恰是需要改革的对象。 “名校民营”,实践中已经出现一些零星的探索和突破,如果这种点上的突破,能放大实验,最终变成面上的政策,则可释放巨大的教育发展能量!,政府做什么? “凡必须要做的事,民间能做也有积极性做的,政府制定规范交给民间去做; 凡必须要做的事,民间能做却没有积极性做

16、的,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民间去做; 凡必须要做的事,民间做不了的,政府才自己去做。” 教育是民间能做又有积极性做的事,为什么不放手? 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肯为教育花钱的老百姓,这是中国教育最丰厚的资源。他们实际花的钱比我们统计的数字要高得多;他们愿意花钱选择优质教育的人比我们预想的数字要大得多;他们最期待的是:优质教育服务。,政府做什么? 底线发展是我们发展任何事业的“铁律”。公办保底线,民办促发展。 政府:一保底线,二抓环境。 我们可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在省内、市内或县内禁止择校,但我们无法阻止老百姓花十倍甚至数十倍的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择校; 我们可以禁止学校暑期安排任何形式的补课,但我们无法阻

17、止家长在暑期花十倍甚至数十倍的钱把孩子送到老师家里去个别辅导。 需求客观存在,我们要用解放的思想、开放的心态去发展事业,引导需求,满足需求,而不是无视需求,遏制需求。,政府做什么? 通过绩效工资,给老师增加收入,这个目标容易实现,大多也已经实现。但,通过绩效工资让老师提升教育服务品质,这个目标很难实现,也没有实现,我甚至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可能还要走向反面绩效工资越高,服务品质越低。 绩效工资降绩效,这句话基本可以成立。 不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很多投入会如泥牛入海。 制度的黑洞用资金是填不满的!,公办名校大多有很强的资金积累能力,但受制于体制,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极低,存在着很多显性和隐性的浪

18、费。如果能够转换机制,会有很大的改革能量释放。 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使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以造福社会,满足人民。这样的局面到来之时,就是教育繁荣之时,就是经济腾飞之时,就是社会和谐之时。,在服务密集、产品更新速度较快的领域,“市场”机制,具有无可比拟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教育恰恰是“服务密集”的行业,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效应。教育的公益原则与此并不矛盾。 公益的部分,公益到位、公平到位、均衡到位;发展的部分,敞开发展、充分发展、跨越发展、跨域发展。 教育是服务和体验,从国家战略角度说

19、,教育是真正的绿色、低碳经济,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历四个经济时代 货品经济时代,以物易物,自家种咖啡自家消费,没有利润的概念,附加值为零; 产品经济时代,以物换币,自家种咖啡别人消费,附加值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之间; 服务经济时代,在产品中注入服务,利润增值在百分之几十到百分之百; 体验经济时代,在产品中注入体验,培育品牌,利润增值在百分之百到百分之几百之间,有的甚至达百分之数千。 教育既是最古老的行业,也是最先进的经济形态,属于服务和体验经济范畴,是真正的绿色、低碳经济,高附加值行业,具有非常庞大的消费需求。社会已经进入服务和体验经济时代,我们不能只守着产品经济,那样岂能长久?,XIANGYU EDUCATION GROUP,出路在创新当你一直无法推开一扇门时,何不拉一下试试? 希望在改革勇士、逃兵和改革者。即便如此还要怀抱希望!,XIANGYU EDUCATION GROUP,通联,手机:13852568866 邮箱: 网站:(翔宇教育集团网站) (教育在线网站) 论坛:“学校管理论坛-卢志文在线” 博客:“卢志文杏坛絮语” http:/ 网络搜索:“卢志文”,Thank You !,衷心感谢您对翔宇教育事业的一贯理解、信任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