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风俗.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5468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393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族风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3页
中国民族风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3页
中国民族风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3页
中国民族风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3页
中国民族风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民族风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族风俗.ppt(3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第二节 民族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 第四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 第五节 满、蒙、维、回、朝鲜 第六节 壮、土家、苗、黎 第七节 藏、彝、白、纳西、傣,中国的民俗风情,学习目标 通过对中国各主要民族民俗的学习,了解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了解各民族的历史、语言等简要情况;掌握其人口及分布情况; 重点掌握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苗族、黎族、白族和傣族的主要风俗、宗教信仰、禁忌和重要节庆活动。,一、中国民族概述 中华民族是定居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这是广义的民族概念。 在旅游活动和旅游资源的研究中,我们涉及到的“民族”概念,是狭义的民族概念。 (

2、一)我国民族的组成与分布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他们是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m lo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第一节 民族与民俗概述,基诺族、德昂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构成了中国民族的主体,其他各民族的人数较少

3、。 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600万。 中国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二)语言与文字 我国各民族除了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分属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5大语系,共有1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1.汉藏语系 中国各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者居多.汉族和藏族、壮族、白族、傣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均属汉藏语系.,2.阿尔泰语系 是中国第二大语系。我国东北、内蒙、青海和新疆等省区的17个少数民族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

4、系,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语言。 3.南亚语系 使用南亚语系的少数民族集中在云南西南部边境地区.如佤语、德昂语、布朗语等语言。 4.南岛语系 指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我国属于这个语系的只有台湾的高山族的高山语。 5.印欧语系 主要分布在欧、亚、美等地区,我国境内只有分布在新疆境内的塔吉克族和俄罗斯族的语言属于该语系。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分为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两大类。我国文字中除了汉文和彝文为非拼音文字,其余都属于拼音文字.,第二节 汉族与少数民族,(一)汉族概况 演化阶段 特征: 分布格局 农耕 政治文化 汉人信仰、宗亲观念,第二节 汉族与少数民族

5、,(二 )少数民族概况 民族自治 语言文字 宗教 分布特点,第三节 中国民俗概述 (一)民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 民俗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游艺民俗四大类。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社会性和共通性 人类在形成和发展中,经历了许多相似或相同的因素,因此形成了许多人类共通的深刻内容,如各国、各民族、各地方、各部落和各阶层都把婚姻视作人生大礼。在婚礼习俗中,祝福几乎成为人类共通的意愿。对待故去的亲人,无一例外地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追念,这是全人类、全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的社会性的习俗之一。,2.民俗的

6、民族性和地方性 民族性是民俗的重要特征之一。各民族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中,自然地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民俗。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民俗因为受到地理和气候等条件的制约,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可见,民俗是一定要受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3.民俗的传承性和变异性 民俗的传承性具有普遍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纵向的、稳定的世代相传。 另一方面,传承性体现在横向的播布性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也会对外来的习俗有选择地接受。 同时,民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民俗在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或地

7、域的变迁而发生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变化。,(一)民族概况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部分荆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汉族称“华”、“夏”或“华夏”,以区别于其他各部族,汉代以后称为汉族。 汉族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民族之一。 汉族的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语又以地域为基础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七大方言. (二)民俗 1.物质民俗 汉族服饰历代变化较大,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夏季衣服颜色较浅,冬季多为黑色、蓝色等深色。,汉族饮食以米、面为主,常吃蔬菜,喜食肉、鱼、蛋,

8、注重烹调技术,形成多种不同风格的菜系。 汉族的住房,大中城市多为楼房。北方农村地区多为砖瓦或土木结构的平房,一般每户人家都形成独立的院落.,汉族人口众多,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态度,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都有为数不少的信徒.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等也过此节。 清明节,节期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的前两天是寒食节,民间禁烟火,一般人们将其统称为清明寒食节。清明节这天,人们主要的活动是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等。,第四节 中

9、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一说是为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另一说是远古的吴越民族,他们以龙为图腾,五月初五是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的活动较为隆重,庆祝活动主要有赛龙舟、食粽子,还要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避邪驱瘟。 中秋佳节,人们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吃月饼。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吃月饼结合起来,寓意家人团圆。 近代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美,它寄托着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祈盼幸福的浓浓情意。,一、满族 (一)民族概况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满族在历史上先后称为“肃慎”、“勿

10、吉”、“ 革未革曷 ”,唐以后称“女真”。清军1644年入关,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辛亥革命后,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语和满文。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文系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的。满族入关后,渐用汉语、汉文。 目前,只有黑龙江省黑河市还有部分老人能讲满语。 (二)民俗 1.物质民俗 男子前剃发后留辫,妇女头顶盘髻,不缠足。,第五节 满、蒙、维、回、朝鲜,满族历史上男女均穿长袍,又称作“旗袍”。男子喜欢在长袍外套“马褂”或“坎肩”。女子穿的旗袍,经过改革,更具魅力,现在流行各地,成为东方妇女的典型服饰,风靡全球。 满族人以面食为主,喜黏食,在饮食上向

11、来有“汉菜满点”之说,意思是满族人十分讲究各种面食的制作,“萨其玛”是满族面点的代表品种。年节吃饺子,白肉血肠、酸菜炖粉条是其特色菜肴。 满族人的住房尤具特色,俗称“口袋房,万字炕”。一般坐北朝南,门开在次东间,其结构形似口袋,进屋南、西、北三面为炕,即所谓的“万字炕”。西炕略窄,不许住人,是满族人供奉祖先和神灵的神位。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北炕为小辈人居住的地方。 2.其他民俗 满族人十分注重礼仪和规矩,“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对同居的长辈要“晨昏定省”;日常见面要请安或打千;隆重的场合,要遵照尊卑长幼的秩序行跪拜礼.,满族婚娶礼俗十分繁杂,它包括相看、合婚、放定和婚礼

12、等程序。婚礼过程中还有“插车”、“坐福”、“吃子孙饽饽”等仪式。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满族的禁忌主要有: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到别人家里做客,不能当主人面赶狗、说狗的坏话,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是在当面侮辱他,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忌打喜鹊和乌鸦;忌在索罗杆(神杆)上拴牲口。 二、蒙古族 (一)民族概况 蒙古族,现有人口约480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西北和东北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经过多次改革后,现已规范化。,(二)民俗 1.

13、物质民俗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四个主要部分。 蒙古族的饮食分奶制品“查干伊得”(意为“白食”)和用肉类为原料制成的“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羊肉传统的食用方法有全羊宴,最具特色的是烤全羊和手扒羊肉。 在日常饮食中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的食品炒米、茶和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蒙古族牧区多为圆形穹隆顶蒙古包,农区则多为砖瓦平房。蒙古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多饰以穹隆顶。 2.其他民俗 蒙古族的婚俗各地不一,共同点是新郎佩戴火镰、蒙古刀、弓箭,有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仪式,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特点。,蒙古族崇尚白色,所以在为女方家送聘礼时

14、,多半是送白色的哈达或白色的马和羊。 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蒙古族人民把春节称做“白节”。农历正月在蒙古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因为蒙古族人民崇尚白色,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 蒙古族主要禁忌有:骑马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马鞭须放在门外,以示对主人的尊敬;来客不坐西炕,西炕为供佛的神位;忌在火盆上烤脚、鞋、袜、裤子等;主人献茶时,客人要欠身双手去接;赠送礼品忌单数;出蒙古包后,要步行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车或上马;见到门前挂红布条等记号,表明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要进入;禁止打骂守门的狗和猎犬,否则视为对主人的不礼貌。 三、维吾尔族 (一)民族概

15、况,维吾尔族,现有人口721万。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其中,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伊犁等北疆各地亦有散居,极少部分居住在湖南的桃源、常德等县。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善于在盆地和河谷边缘开挖“坎儿井”,形成独特的绿洲灌溉农业经济。此外,擅长园林艺术,瓜果生产闻名全国。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沟就在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鲁孜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 (二)民俗 1.物质民俗 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为“袷袢”。

16、,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为“朵帕”。女子还喜爱耳环、手镯、项链。男女均喜穿皮靴。 维吾尔族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食瓜果,爱喝奶茶。日常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门窗的平顶房屋。民居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火墙或壁炉。 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喜好清洁,很重视沐浴,所以特别要求水源洁净,没有渠水可引的地方,几乎每户都在庭院打一口井,并严格保护水源,使其不受污染。 2.其他民俗 维吾尔族穆斯林实行土葬、薄葬、速葬。人死后净身,然后用白布裹尸,用移尸匣抬到墓地入葬。 维吾尔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开斋节)、那吾鲁孜

17、节(哈萨克语“辞旧迎新”之意)、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的禁忌有:大门忌向西开;禁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及自死的牲畜;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户外忌着短裤;室外活动时,男子必须戴帽子,女子必须戴头巾或帽子;屋内就坐时,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探望病人时忌站在病人的头或脚的方向。 四、朝鲜族 (一)民族概况 朝鲜族现有人口约193万,主要聚居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数最多。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

18、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 (二)民俗 1.物质民俗,朝鲜族喜爱穿素白衣服,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饮食独具特色。在朝鲜族的饮食中,誉满全国的是冷面,闻名世界的是泡菜。日常饮食以米饭为主,汤是日常饮食中必备的。喜吃狗肉、牛肉、鸡肉、海鱼及泡菜、辣椒酱等。传统风味食品有打糕、冷面、泡菜、大酱汤等。 朝鲜族住房是木结构的青瓦白墙,多无院落,外有长廊. 朝鲜族民居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 一是门窗多为推拉式,往往门窗不分,都可作为出入之口;二是进门就是炕,所以家人或来客进门必须先脱鞋. 2.其他民俗 朝鲜族人民注重礼节,尤其是崇尚

19、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朝鲜族婚礼举行两次,分别为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朝鲜族的主要节日有: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五大节日。此外,还有隆重的“回甲节”和“回婚节”。 老人六十大寿时举办的筵席叫做“回甲节”。要大摆筵席,招待亲友。 老年夫妇要举行“回婚节”,这是为庆贺老两口结婚60周年而举行的。 五、回族 (一)民族概况 回族现有人口约860万,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主要聚集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此外,西北及中原一带省、区、市,回民的分布也较多,有大小不等的回民聚居区。 回族以善于经营著称,加工业,珠宝业、运输

20、业、牛羊屠宰业都是其传统行业。 回族通用汉语、汉字。其文化则深受阿拉伯、波斯等西亚传统文化的影响。,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回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二)民俗 1.物质民俗 由于长期与汉族混居,回族人的服饰基本与汉族相同. 回族的饮食以米、面为主,肉食上只吃牛、羊、骆驼肉和鸡、鱼肉等。逢年过节炸“油香”、“馓子”等食品。风味小吃有清汤羊肉、羊羔肉、牛羊肉夹馍、羊杂碎汤等。回族人爱喝茶,著名的盖碗茶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及八宝茶。 回族有绕寺而居的习惯。清真寺不仅是伊斯兰教从事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回族人从出生到结婚、去世都离不开清真寺,所以穆斯林习惯在

21、清真寺周围买房置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回族聚集的“回回营”。回族人的房屋结构和居室布置与汉族人并无不同,只是在店铺或房间门口有阿拉伯文字或新月等符号,颜色为蓝、白两色。,2.其他民俗 回族实行土葬,讲究速葬、薄葬,丧事尽量从简。人死后要请阿訇主持殡葬,将死者净身后用白布包身,用移尸匣运入墓地。 回族的节日有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又称圣忌节,纪念穆罕默德的诞生和去世)等。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许多生活禁忌与宗教信仰有着直接关系。回族禁食猪、狗、马、骡的肉,不吃未经阿訇念经宰杀或自死的牲畜,不吃动物的血;在吃馒头、烙饼、馕时,忌囫囵吞枣,一定要掰做两半或更多的小块吃;忌在人

22、前袒胸露臂;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物件,不许牲畜在供人饮用的水井或泉眼饮水;忌说杀字,只说宰鸡宰牛;给客人端茶、盛饭必须用右手,不能用左手,客人必须用双手来接,否则是很不礼貌的。,一、壮族 (一)民族概况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近155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地,此外,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也有分布。 壮族是我国岭南的土著民族,古有“布壮”、“布土”、“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解放后,统称“僮族”,后来改称“壮族”。,第六节 壮、土家、苗、黎,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古文字是“方块壮字”。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壮

23、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薯类等.,壮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壮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在广西发现和收藏的铜鼓共500多面.它们铸造精致,音响洪亮。在一些盛大活动中,壮族人民常常敲奏铜鼓,以伴歌舞。 壮锦是壮族最为瑰丽的手工艺品。它色泽鲜艳,品种多样,用途广泛,可用作床毯、手提袋、挎包、头巾、衣物装饰等。现在,壮锦已走出国门,飞洋过海。 广西左江连亘数百里的悬崖峭壁上,有80余处1770余幅古代壮族人民创作的壁画。壁画虽经千年风霜,图像仍清晰可见,在国际美术史上广有影响。 (二)民俗 1.物质民俗 壮族的服饰,大部分同汉族,但还有一些地方保留着民族服装的特点。男子多穿

24、青布对襟上衣,以布帕缠头。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常穿褶裙和绣花鞋。,壮族的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有腌菜的习惯,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壮族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白切狗肉、壮家酥鸡等。 壮族的住房与当地的汉族相同。部分地区住房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即用木(或竹)柱做成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成住宅,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存放东西。 2.其他民俗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歌圩”从宋代一直

25、流传至今。 壮族人民的婚姻比较自由,在三月三“歌圩”中,人们通过对歌、抛绣球可以选择佳偶.壮族的节日还有中元节、牛魂节。中元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这天,人们要蒸五色糯米饭祭祖。,壮族人忌食牛肉和蛙肉;忌讳用脚踩踏锅灶,禁止在灶上煮狗肉;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禁忌坐在门槛中间; 门口悬挂草帽时,暗示房内有产妇,外人不得入内。 称猪湿、猪利,二、土家族 (一)民族概况 土家族现有人口约570万,主要聚居在湖南、湖北西部和四川及贵州的东部。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通用汉字。 土家族主要从事

26、农业生产,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大,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和鄂西的“坝漆”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 土家族崇拜土王,土王被认为是土家族的祖先。道教、佛教、基督教的传入,对土家族的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影响. 土家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摆手舞和土家锦并称为土家族的“艺术之 花”。,(二)民俗 1.物质民俗 土家族男性头缠青丝帕或青布帕,呈人字形,穿对胸衣,正中五至七对布扣。女装为短衣大袖,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三条花边。 土家族的饮食以玉米、小米为主,喜食酸菜、辣椒、花椒、山胡椒。习惯做腊肉、甜酒、团馓和糍粑等。 土家族的住房称“吊脚楼”。它一头立在

27、平坝上,和侧面的厢房连接,一头吊在坎下,房屋用木高架,自成两层楼房。上层住人,下层设牲畜栏圈。 2.其他民俗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是赶年和社巴节。赶年就是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土家族的禁忌有:禁食狗肉;不能扛锄穿蓑衣;不能担空水桶进屋;不能用脚踏火坑及三角架;在室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妇坐在一条长凳上。 土家族的十禁忌 1.正月初一莫骂人。 2.腊月廿九妇女休息。 3.年三十莫挑水扫地 4.吃年饭莫泡汤。 5.正月莫剃头。 6.晚上莫借东西。 7.莫踩火坑三角架。 8.吃饭莫敲碗。 9.小孩莫吃猪蹄。 10.莫穿蓑衣进灶房。,三、苗族 (一)民族概况 苗族现有人口约740万,主要分布在

28、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苗族的先祖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就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1956年创制了四种方言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但苗族通用汉文。 苗族历代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等,兼营油桐、油菜、八角等经济作物和田七、天麻等多种名贵药材。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色的芦笙舞流行于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河北省涿鹿县

29、境内现存有轩辕丘、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具体可详阅涿鹿县志、史记、水经注等文献史料。现代建筑有“中华三祖堂”等。,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信奉多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贵州、四川、云南等地部分苗族信仰天主教、基督教。 (二)民俗 1.物质民俗 苗族男子多穿大襟或左衽长衫,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冬天多缠裹腿。苗族女子服饰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或着宽脚裤,衣袖和裤脚边缘有宽大花边,头缠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

30、等饰物。苗族妇女的盛装多达四五十种,色彩斑斓,风采独具,其中仅各种白银饰物就重达200多两. 苗族的饮食多以大米为主,玉米、小麦、红薯为辅,部分地区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喜以酸辣调味,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喜饮酒,苗族酿酒历史悠久,酿酒工艺完美。,苗族房屋建筑的形式,各地不尽相同。山区为吊脚楼,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势于下方竖立较长的木柱来支撑,上盖房屋,供人居住,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养家畜。海南岛、云南的苗族则住茅草房,以茅草盖顶,以树枝或竹片编墙,外涂泥土,虽然简易,但却经济实用。 2.其他民俗 苗族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通过“游方”、“会姑娘”、“踩月亮”等社交形式

31、择偶。 苗族主要的节日有:芦笙节、苗年、春节、龙船节、清明节等。 苗族的禁忌是:不吃牛羊肉,忌在屋里煮蛇肉;险恶环境中忌嬉笑;忌刀口朝上,忌用凶器指人;亲人或亲戚去世时,家里人不能吃辣椒,不能婚嫁,不能唱歌或吹芦笙;忌在家里或夜间吹口哨。,五毒教是金庸小说中的门派之一,又名五仙教,由五毒神君所创,“五毒”是指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五种毒物,里面大多用毒较多。五毒教之名曾于笑傲江湖、碧血剑及鹿鼎记出现。在笑傲江湖里,五毒教与百药门并称江湖两大毒门,但五毒教实力更胜一筹。,四、黎族 (一)民族概况 黎族约有111万人,主要分布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9个县境内,少数散居于琼海、万宁、澄迈、屯昌等地

32、。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 黎族的宗教信仰属于原始宗教的范畴,以祖先崇拜为主,其次是自然崇拜。此外,黎族的宗教信仰还受汉族道教的深刻影响。 黎族以农业为主,也有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黎族地区沿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之一。,(二)民俗 1.物质民俗 黎族妇女穿对襟无扣长袖上衣,下着筒裙。脑后束发,插以骨簪、金属簪。 黎族人主食大米,平常上山劳作时,就吃竹筒饭。 黎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村寨建在山坡上。船形屋和金字屋是黎族最具有原始风貌的建筑。船形屋为竹木结构,外形像船篷。金字屋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再糊一层泥. 2.其他民

33、俗 黎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儿女成年后不与父母同住,而是住在另外的“寮房”里,以便谈情说爱,俗称“放寮”。婚后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 黎族的主要节日是三月三,黎语称“浮内浮”。 黎族的禁忌有:忌头朝门口睡觉,如过路人无意犯忌,主人以为将有祸事临头;妇女文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平日不论是自己或别人都不能提及先辈的名字,如外人不慎提及,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部分黎族人对猫禁杀忌食.,第七节 藏、彝、白、纳西、傣,一、藏族 (一)民族概况 藏族现约有人口460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的130多万人口中,藏族人口约

34、占95%。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 藏区经济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等。,(二)民俗 1.物质民俗 藏族农区男子多穿长袖圆领、右开襟束带的氆氇长袍.妇女冬春穿长袍,夏秋着无袖长袍,内着各种颜色的衬衣,前系氆

35、氇围裙。 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常食用的食品还有酥油、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喜欢饮用青稞酒。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 藏族的住房大都是两三层的楼房或一层的平房,“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底层用来圈养牲畜,堆放杂物;二层为活动的主要场所。牧民住在用牦牛毛织成的帐篷里。 2.其他民俗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以白色为主,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藏族的丧葬方式主要是天葬。塔葬仅限于达赖、班禅及少数大活佛;火葬限于活佛;水葬用于夭折的幼童;土葬用于患传染病死者和凶死者。 藏历新年是最重要的节日。 “

36、雪顿节”在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又名藏戏节。 “望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它是藏族人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 藏族的禁忌有:忌讳捕杀野生动物;不吃驴、马、骡肉,忌食飞禽及鱼虾等水生动物;忌讳在寺庙内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及动手抚摸喇嘛随身佩戴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不得在寺院附近砍伐树木、大声喧哗;忌单手接递物品;进入房间后,男坐左边,女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饮食用的碗和茶具忌扣着放置;妇女生育时,忌外人进入;忌讳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夸奖。,青海藏族同胞只吃偶蹄动物,如牛、羊、麝、鹿、猪等,而奇蹄的马、驴,五爪的鸡、鸭、鹅及狗、兔、獭是从不食用的。甚至不食鱼。据说,奇蹄的动物和畜禽是恶狗

37、,鱼属于龙的家族,所以禁食。,二、彝族 (一)民族概况 彝族现有人口约658万,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其中,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一般认为彝族与我国古代西部的羌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支系繁多,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有6种方言。彝文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比较通用的有1000多个文字。 彝族流行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此外,部分彝族人信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荞麦、水稻等经济作物,部

38、分地区兼营牧业。,(二)民俗 1.物质民俗 凉山地区男女都穿右衽斜襟贴身镶边上衣,男子下着长裤,女子下着长百褶裙。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编辫,称“天菩萨”;裹青蓝布头帕,前方扎“英雄结”;以无须为美,左耳戴大耳珠,珠下缀丝线流苏。女子包黑色头帕,中、青年女子头覆绣花瓦式方帕,压以发辫;喜戴耳环,在领口别银排花。此外,大、小凉山气候寒冷,男女外出时都要穿羊毛披风,彝族人称其为“察尔瓦”。 彝族以杂粮面、大米为主食,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特色。常用各种肉类作成“坨坨肉”。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面糊酸菜肉、锅巴油粉等。 凉山地区彝族人民的住房大都是土木结构。顶部为斜面,覆以小块木板,用石块压平,俗称“

39、瓦板屋”。有的住房的一端构筑高耸的碉楼,成为彝族传统建筑的象征。,2.其他民俗 彝族青年男女多自由恋爱,基本上婚姻自主。 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3天。彝族最著名乐器有芦笙、马布、巴乌。彝族舞蹈“阿细跳月”、“锅庄舞”颇具特色。 彝族的禁忌有:忌在家中吹口哨和大声喧哗;彝族人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或跨越,不许用手摸火塘上的三角架;男子头顶蓄有一蓬头发,这是人最高贵的地方,忌旁人用手触摸;宰杀家禽、家畜时,忌外人在场;忌外人骑马进彝寨,到寨门的竹篱笆前必须先下马;彝族人常以酒待客,若主人敬酒不喝,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彝族人忌讳客人将

40、食品带走。 三、白族 (一)民族概况 白族现有人口近160万,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还有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白族的先民早在汉代时就分布在洱海地区,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南诏和大理两个政权。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大多数白族人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交流的工具。 白族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荞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是大理著名特产。 此外,大理地区盛产大理石及珍贵木材。 白族信仰佛教,佛教寺院遍布各地,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妙香左国”的称号。也有部分白族人信仰道教。 白族有着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

41、窟造像、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大理画卷等,都显示了白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二)民俗 1.物质民俗,白族崇尚白色,常着白色衣服。男子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套黑色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长裤.出门时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大理地区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丝绒短褂或红色坎肩,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下着蓝布宽裤。以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已婚者绾髻,未婚者垂辫或盘辫于顶,一般都佩戴银饰。 白族的主食是大米饭、包谷饭及粑粑、汤圆、米线等各种米面蒸制食品。白族人大多喜饮酒、饮茶,尤其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的两次茶。 白族的民居最有代表性的是独立的、封闭的、颇像汉地

42、四合院的“三房一照壁”式的民居。 2.其他民俗 白族人待客热情,有客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冲喝为目的,以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因桂

43、皮性辣,辣在白族中与“亲”谐音,而姜在白语中读“菒”,有富贵之意,所以此道茶表达了宾主之间亲密无比和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如恭喜发财,大富大贵)。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称回味茶,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款待. 白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婚,但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 。三月街不仅是白族,同时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盛会。另外白族还有火把节等民族节日. 白族的禁忌有: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能安排在上午;正月初一不能

44、到别家串门;火把节的晚上,岳父不能接女婿来家中过节。 四、纳西族 (一)民族概况 纳西族,现有人口27万,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滇川间的泸沽湖畔。,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其文字,即东巴文是世界上惟一活着的象形字,不过使用范围很小。 纳西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东巴文化。东巴画是少见绘画艺术珍品。东巴音乐、东巴舞是纳西族艺术宝库中精品. 除了东巴教,部分人信仰喇嘛教,极少数人信奉道教、基督教。 纳西族地区宜农宜林宜牧。纳西族以从事农业为主,主要生产大米、玉米、土豆等。珍贵的雪茶和丽江马一直名扬全国。 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一座“无围之城”。丽江古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

45、化遗产。 (二)民俗 1.物质民俗 纳西族男子多穿汉式服装,老年人穿无领长衫,外加青色领褂。,女子基本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丽江妇女穿长过膝的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裙,下着长裤,衣料多为蓝、白、黑三色。劳动或出门时披黑羊皮披肩,披肩的四周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肩两旁缀以日、月,当地称“七星披肩”。 纳西族的饮食以玉米、大米、小麦为主,宁蒗的纳西族还喜食青稞。丽江火腿粑粑、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宁蒗的琵琶肉,味美可口,是待客和馈赠的佳品。 纳西族丽江地区的住房多为土木瓦结构,普遍采用“三房一照壁”的形式,正房较高,偏房较低。山区居民多系木楞房,上盖石片。 2.其他民俗 纳西族的婚俗

46、各地不同。丽江地区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社交自由,晚上对歌,异常热闹.,纳西族的节日有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其中,三朵节是纳西族具有民族特色传统节日. 纳西族的禁忌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进屋后不能靠神位坐,最好坐在灶下方或周围;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忌触动大门两旁的石头“门神”;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五、傣族 (一)民族概况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共有人口约102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孟连等

47、县。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就在此地开发西夷,建立益州都。,傣族有自己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傣族普遍信奉上座部佛教。 傣族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民族,耕作技术较为精细。 (二)民俗 1.物质民俗 傣族妇女爱穿各种浅色或白色的紧身内衣,外衣多为大襟或对襟,领口圆形,下身穿长及脚背的花色长筒裙,腰间系银色带,系银带是傣族妇女的传统习俗。傣家女子结发于顶,插梳子或顶花头巾。傣族男子上身是大襟或对襟小袖衫,下身穿长裤,裤脚较窄,头缠白布巾,腰系青布带,天冷时披毛毡。他们习惯赤脚,一年四季不穿鞋袜,无论行走或劳动都是赤

48、脚。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喜食酸味及烘烤水产品。嗜酒,喜嚼槟榔。,“依树积木”的“干栏式”住宅是傣族有上千年历史的典型建筑。此种住宅,易修建,也极易腐毁,每年雨季后,需重新修补。 2.其他民俗 傣族青年婚前交往自由。晚上吹芦笙“串寨子”和傣历新年“丢包”等都是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的方式。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泼水节源于印度,后来随佛教的流传进入中国。 关门节在农历的芒种日,意即繁忙的耕耘农作开始了,请“岩冒”(小伙子)和“普哨”(姑娘)暂时把“爱情之门”关上,全力投入农耕生产。 开门节在农历冬至日,此时丰收的稻谷堆进谷仓,青年男女可以把关闭了的“爱情之门”打开,

49、通过“串普哨”寻找心爱的伴侣,互诉爱慕之情。,傣族的主要禁忌有: 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 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 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 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 进佛寺要脱鞋; 忌妇女在佛寺任意走动; 忌讳摸小和尚的头和佛像、戈矛、旗幡等佛家圣物。,第一节 中国的烹饪流派 第二节 中国名酒 第三节 中国名茶 第四节 中国的陶瓷器 第五节 织绣工艺品 第六节 雕塑工艺品 第七节 漆器及金属工艺品 第八节 文房四宝与木版年画,中国的烹饪流派及风物特产,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烹饪流派的形成及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重点掌握我国烹饪“十大流派”的名称、主要特点及代表菜肴;了解其他菜系的名称及特点。 了解中国酒的历史和文化,重点掌握中国名酒的分类及代表名酒。 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茶经,重点掌握中国茶的分类及其特点。 掌握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地、工艺特色及代表品种; 掌握我国“三大名锦”、“四大名绣”的产地、特点及代表作品; 掌握我国玉雕、石雕、木雕和泥塑、漆器、金属工艺品、文房四宝与木版年画的主要名品、产地及主要特点.,所谓菜系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在物产气候、历史条件、饮食习俗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演变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