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8192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的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陆士桢,一、对中小学生生长的时代及其发展特点的认识,新时代的新少年,1、时代变迁, 学生发展面临新挑战,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不可避免,意识形态冲突长期存在选择; 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直接影响社会道德价值构建精神家园; 传播方式走向大众化、草根化自律; 权威社会逐渐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新格局公民素养;,2、少年儿童发展呈现新特点,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频繁、深入,; 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束缚,但实际能力相对不足; 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主动,但是单一,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支撑的扎实动力,心理较为脆弱; 处于寄托家庭、社会期望

2、值最大,最受社会瞩目的社会角色状态,生存压力大; 道德的自觉性本质随社会发展日益呈现,道德能力水平,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持续提高;,二、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问题多,成效差,换一个视角想问题,1、目标内容脱离儿童少年实际,目标高深脱离少年儿童和社会的实际; 内容抽象影响少年儿童的理解; 标准单一无法适应儿童的多样性; 与人格塑造分离直接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2、德育过程形式脱离儿童少年的主体性,传统德育以儿童少年为客体 ; 道德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不从儿童少年出发; 忽视道德教育中的互动; 教育中儿童少年的低参与、甚至不参与;,3、德育结果上道德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道德价值虚化; 少年儿童行为社会化

3、; 面临着道德能力的多重挑战;,三、德育, 改革发展视野下的话题,面临的形势与任务,1、教育持续变革, 直接影响德育成效性,目标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命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到使人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特征从集体化、标准化到个别化、个体化教育 组织从以课堂学科为基本体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 教育公平从一般性的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到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 途径从以传授、读书为主到强调实践性过程、创造性过程(广泛的社会经验、完整的生活概念),2、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儿童问题及事务需求加大,发展与问题是新时期学生事务的两大主题; 满足儿童需求日益提到工作日程: 1、

4、获得基本生活条件; 2、获得健康保证; 3、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 4、满足学习就业的需求; 5、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 6、拥有社会团体和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求; 8、免于被歧视、剥削伤害的需求;,四、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1、明确工具价值,从改变态度开始,尊重主体把儿童作为活的、有发展性的主体来给予应有的尊重; 接纳区分接纳与赞赏的不同,拒绝判断,从理解出发积极面对青少年儿童; 自决自我决定,尊重青少年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个别化把每一个青少年儿童都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 一致性对事业负责与对青少年儿童个体负责

5、的一致性;,2、根本上服务儿童科学发展,1、辅导儿童确立基本价值 祖国利益至上; 坚持人民利益方向; 诚信守纪; 崇尚科学,热爱劳动; 和谐与包容;,2、根本上服务儿童科学发展,2、构建好人生支撑 1、物质支撑(学习能力、职业能力); 2、精神支撑(坚定信仰、完善人格) 3、社会支撑(制度价值与规则、沟通与合作),3、以少年儿童发展为本, 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1、强调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工作价值,把对少年儿童单纯的道德教育转化为科学成长发展的辅导; 2、抓好常规教育,突出实效 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 以课堂为主渠道,使每一个教师都自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优势互补; 重视心理

6、素质培养,实现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延伸教育时间空间,重视网络虚拟载体建设; 以社会为课堂,以社区为阵地,引导孩子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现代科学技术; 从孩子兴趣出发,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3、以少年儿童发展为本, 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3、紧密结合实际,推动道德教育的改革 围绕社会现实和少年儿童需求寻找教育主题(焦点、热点、矛盾点、发展关键等); 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 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运用成长小组的工作模式,努力形成教育过程中的群体互动; 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把习惯养成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我的信箱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