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教材课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6260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教材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教材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教材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教材课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教材课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教材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教材课程.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目 录 一、安全生产概况 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文件、标准 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框架结构 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1,一、安全生产概况,冶金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料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钢铁工业企业71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加上铁合金等配套企业和钢材回收与加工企业,冶金企业总量超过1万家,从业人数超过500万人。其中年产量超过500万吨钢的企业有20多家,其主要生产工艺和装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自1996年起至今已连续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发展尤其迅猛。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20

2、03年突破2亿吨,2006年达到4.19亿吨, 2008年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达到50116万吨。 2009年,全球产钢12.2亿吨,中国占46.6%,表观消费量占46.4%。全球产生铁8.98亿吨,中国产生铁5.44亿吨,占全球的60.5%。中国生铁表观消费占全球比例为60.9%。是世界第二至第七产钢国钢产量的总和。 2008年世界20大钢铁公司中,我国占了6个,他们分别是宝钢、河北钢铁、武钢、鞍本钢铁、山东钢铁和马鞍山钢铁。,一、安全生产概况,3,一、安全生产概况,4,六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连铸技术:连铸比从25.07%(1990)到93.03%(2002年) 高炉喷吹煤粉技术:完全自主创

3、新 高炉长寿技术:可达20年以上 棒线材轧机的连轧化技术:连轧比在60%以上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炉龄可达3万炉以上 流程工序结构调整综合节能技术:全国钢厂吨钢可比能耗从0.997t标煤(1990)降到0.715t标煤。,5,一、安全生产概况,6,从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看,与矿山等几个高危行业相比,冶金事故总量不大,近五年年平均事故起数约308起,年平均死亡人数306人。全行业百万吨钢死亡率保持在2.1左右,多数大型国有企业百万吨钢死亡率已降至0.5以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000年日本百万吨钢死亡率为0.09。 但冶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重大、特大爆炸、火灾、中毒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

4、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和社会效应远远超过了事故本身。,一、安全生产概况,近七年冶金工业事故统计表,一、安全生产概况,10,一、安全生产概况,主要原因: 1、该公司生产车间起重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按照炼钢安全规程的规定,起吊钢水包应采用冶金专用的铸造起重机,而该公司却擅自使用一般用途的普通起重机; 2、设备日常维护不善,如起重机上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压板螺栓松动; 3、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厂房内设备和材料放置杂乱、作业空间狭窄、人员安全通道不符合要求; 4、违章设置班前会地点,该车间长期在距离钢水铸锭点仅5米的真空炉下方小屋内开班前会,钢水包倾覆后造成人

5、员伤亡惨重。,一、安全生产概况,11,2007年8月19日20时10分左右,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境内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下属的铝母线铸造分厂发生铝液外溢爆炸重大事故,造成16人死亡、59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65万元。,一、安全生产概况,12,主要原因: 1.该工程由无设计资质的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进行设计。 2.设计图纸存在重大缺陷。循环水回水系统设计违反了排水而不存水的原则。 3.工厂现场建设施工违反设计。一是将1号铸造机北侧和2号铸造机南侧的回水坑表面用30cm混凝土浇铸封死,导致大量铝液与水接触后产生的水蒸汽无法释放,压力急剧升高爆炸。二是厂房东区原设计为三条16吨普

6、通铝锭铸造机生产线,现场实际安装了两条16吨普通铝锭铸造机生产线和两条铝母线铸造机生产线,造成现场通道变窄。,一、安全生产概况,13,4.现场应急处置不当。该厂应急预案第二条第五款规定:“如炉眼砖发生漏铝,在短时间处理不好,应及时撤离现场”。而当班人员发现漏铝后,二十分钟左右未处理好,当班人员不但未撤离,反而更多人员涌入,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 5.工厂制定的部分工艺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未履行审核和批准程序,也无发布和实施日期,且内容不明确、不具体,如放铝口操作未对控流、放流和巡视检查作出规定。 6.工厂制定的应急预案不符合规范要求,内容缺失,可操作性差。无应急报告程序、联络方式、组织机

7、构和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一、安全生产概况,14,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文件、标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试行)及安全管理炼铁炼钢考评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823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轧钢)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0172号) 总局关于印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焦化)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11号) 总局关于印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烧结球团)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12号) 总局关于印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铁合金)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13号),15,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8、有关文件、标准,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26号令)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 全国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安监总管四201184号) 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安监总管四201187号),17,主要法律法规6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六十号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七十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49号)原国务院令第373号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引用法规标准,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文件、标准,主要部门规章17个: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3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10、(安监总局令第17号 )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安监总局令第21号)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23号),18,引用部门规章,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文件、标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26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27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令30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第36号 ) 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试行)(安监总管一200823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协调字200456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

11、南(试行) (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环保部令第3号)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质检总局令第92号)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115号),19,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文件、标准,国标行标26个: 安全色(GB2893)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1-3)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 个体防护装备

12、选用规范(GB/T1165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引用技术标准,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文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1,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文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

13、素 (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2.2) 轧钢安全规程(AQ2003) (相关安全规程)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AQ303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2,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文件、标准,23,24,25,26,27,28,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

14、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两大核心:风险管理、持续改进,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框架结构,29,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框架结构,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框架结构,30,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动态特性,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框架结构,31,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创建,改进与提高,评 定 标 准,炼 铁,炼 钢,轧 钢,烧结球团,铁合金,焦 化,考 评 办 法,煤 气,32,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框架结构,冶金行业,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框架结构,33,评 定 标 准,氧化铝,有色重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考 评

15、 办 法,电解铝,有色行业,八大行业计划共出24个评定标准,评定标准,类目一,类目二,类目,项目1,项目2,项目,要素1,要素2,百分制,考评层次,对照要求打分,A级元素,B级元素,核心内容,34,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框架结构,35,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36,37,安全生产目标,1,目标: 制度:应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具体目标: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1、全

16、年因工轻伤及其以上人身伤害事故为零、每20万工作小时工伤事故损失频率2、可记录的事故比2005年减少10%;重大设备、火灾、爆炸以及交通事故为零;最大限度控制或降低一般交通事故发生。发现职业病病例为零;一般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2、事故隐患及时整改率100;岗位尘毒合格率100;环保设施有效运行率、同步运行率达到90以上。,38,举例,39,组织机构和职责,2,2.1组织机构和人员: 制度:应建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应根据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应定期开会

17、,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纪要中应有工作要求并保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七十号),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0,2.2职责: 制度:应建立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等环节内容的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评审与更新: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适宜性评审与更新。,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1,安全生产投入,3,3.1安全生产费用: 制度: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费用管理:应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使用计划和范围: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

18、防护设备设施;(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3)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7)安全标志及标识;(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26号令规定的使用范围,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2,3.2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 制度:应建立员工工伤保险的管理。 缴纳费用:应缴纳足额的工伤保险费。 工伤补偿:应保障受伤员工获取相应的工伤保险与赔付。 其他资料:缴费发票、工伤事故认定、等级鉴定、赔付凭证等,新工伤保险条

19、例(国务院令第586号),五大变化:1、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2、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3、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4、提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5、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3,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制度:应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 职责分工: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定期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向主管部门。 识别与获取:应按照规定定期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发布其清单。 融入与贯彻:应及时将识别

20、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 传达:应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4,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4,45,4.2规章制度: 制度:应建立文件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发布、使用、评审、修订等效力。 主要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领导现场带班、岗位达标、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源管理、作业

21、安全管理(含危险作业)、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具)管理、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 宣贯:应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6,4.3操作规程: 编制:应基于岗位生产特点中的特定风险的辨识,编制齐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宣贯:应向员工下发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 适用性:应完善、适用。,风险管理,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7,4.4评估: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22、4.5修订: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持续改进,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8,4.6文件和档案管理: 制度:应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安全生产档案及保存要求等。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主要安全生产文件、事故、事件记录;风险评价信息;培训记录;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事故调查报告;检查、整改记录;职业卫生检查与监护记录;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应急演习信

23、息;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维护和校验记录;技术图纸等。,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9,教育培训,5,5.1教育培训管理: 制度: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 需求识别与计划: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 培训与档案: 应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令30号),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50,5.2安全生产人员培训教育: 能力考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

24、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能力考核: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 要求:新员工 “三级”安全教育;“四新”有关操作岗位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二级”安全教育培训。,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51,5.4特种作业(含煤气作业)人员教育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5其他人员教育培训: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

25、告知,并由专人带领。 注:实习人员应按照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5.6安全文化建设: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 举例:扑克牌、漫画书、安全对联、全家福、家属日等,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52,生产设备设施,6,6.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制度:应建立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管理制度。 安全“三同时”: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备案: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注:参评条件之一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

26、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第36号),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53,6.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主要要求) 厂址选择遵循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规定 厂区布置和主要车间的工艺布置,应设有安全通道。 主要生产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建构筑物防火最小安全间距,应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有加扣15分) 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车流、人流、物流,保证安全顺行。,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直梯、斜梯、防护栏杆和工作平台应符合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GB4053.13)的规定。 应设有集中监视和显示的火警信号中心。 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

27、置防雷设施,并定期检查,确保防雷设施完好。 厂房的照明,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有加扣20分),54,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55,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制度:应建立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的管理制度。 台账与计划:应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维修计划。 计划检修: 应按检维修计划定期对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56,主要要求: 各机组的机、电、操控设备应有安全连锁、快停、急停等本质安全设计与装置。 表压超过0.1MPa的液体和气体的设备和管路,

28、应安装压力表,必要时还应安装安全阀和逆止阀等安全装置。各种阀门应采用不同几何形状的标志,还有表明开、闭状态的标志。 不同介质的管线,应按照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注明介质名称和流向。 应在油库、液压站和润滑站设灭火装置和自动报警装置。 吊运物行走的安全路线,不应跨越有人操作的固定岗位或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且不应随意越过主体设备。,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57,加热设备(加热炉、均热炉、常化炉等)应设有可靠的隔热层,其外表温度不得超过100。配置安全水源或设置高位水源。 平行布置的加热炉之间的净空间距应留有足够的人员安全通道和检修空

29、间。 使用氮气设备,应设有粗氮、精氮含氧量极限显示和报警装置,并有紧急防爆的应急措施。 天车应装有能从地面辨别额定荷重的标识,不应超负荷作业。 吊车各类安全装置应齐全、完好,如吊车之间防碰撞装置;大、小车端头缓冲和防冲撞装置;过载保护装置;主、副卷扬限位、报警装置;登吊车信号装置及门联锁装置等。,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58,6.3设备设施验收及报废、拆除: 制度:应建立设备设施验收和拆除、报废的管理制度。 验收:应按规定对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 报废或拆除:应按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报废或拆除。,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59,6.

30、4设备设施检测检验: 制度:应建立设备设施检测检验的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检验:应按规定使用、维护,定期检测检验。 存档:将有关资料归档保存备查。 标签:现场张贴。 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49号)原国务院令第373号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115号)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质检总局令第92号),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60,作业安全,7,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制度:应建立至少包括下列危险作业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等:(1)危险区域动火作业;(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3)能

31、源介质作业;(4)高处作业;(5)大型吊装作业;(6)其他危险作业。 风险辨识和控制:应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管理,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1、2010年1月4日10时50分左右,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发生煤气中毒重大事故,此起事故共造成伤亡30人,其中死亡21人,中毒9人。,61,事故案例,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2、2010年1月4日16时45分,大连XX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炼钢厂电渣车间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死亡8人。 2010年1月4日下午,班长安排操作工对暂停生产的3#电渣炉电极升降室(俗称地坑,低于地面约1

32、.85米,面积约20平方米)进行抽水(通常每隔1-2小时要对坑内渗出的积水进行抽排),发现水泵抽不上来水时,随即联系电工来维修潜水泵。约16时45分发现维修电工已经躺在地坑底下,误以为触电,急忙找人救援。前来救援的另一名电工把3#电渣炉的动力电切掉以后下去救人,随即也倒在了坑底。这时电渣炉车间主任、模具钢检修站站长等7人陆续赶到现场,下到坑底实施救援,其中在最后用手电照明的工人,感觉胸闷爬了出来,其余6人先后倒在坑底。随后拨打119电话求救,消防人员赶到现场,至19时15分将8人全部抢救出来,经送往医院全力抢救无效,8人死亡。,62,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3、2010年8月28日10

33、时左右,外包单位在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钢轧厂1#转炉西侧散料称量漏斗(称量石灰)内补焊衬板作业时发生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经初步分析,为进行补焊衬作业,用氮气对漏斗内残留的气体(高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置换;置换结束后,未进行检测,进入作业,造成窒息死亡;后一人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4、2010年10月5日21时50分许,外包单位在山西太钢第三炼钢厂3#氩氧炉在进行捣打耐火泥作业时,发生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63,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64,主要要求: 禁止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操作现场。应划出非岗位操作人员行走的安全路线,其宽度一般不小于1.5m。 根据建筑

34、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轧钢安全规程(AQ2003)规定,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具体的危险场所,设置危险标志牌或警告标志牌,并严格管理其区域内的作业。 吊车的滑线应安装通电指示灯或采用其他标识带电的措施。滑线应布置在吊车司机室的另一侧;若布置在同一侧,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吊具应在其安全系数允许范围内使用。钢丝绳和链条的安全系数和钢丝绳的报废标准,应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的有关规定。,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65,7.2作业行为管理: 应对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

35、分类标准(GB6441) 应对危险性大的作业实行许可制,执行工作票制。 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应实行操作牌制。 应当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号)、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 进入使用氢气、氮气的炉内,或储气柜、球罐内检修,应采取可靠的置换清洗措施,有专人监护和采取炉内外人员联系措施。 应具体明确各类煤气危险区域。在第一类区域,应戴上呼吸器方可工作;在第二类区域,应有监护人员在场,并备好呼吸器方可工作;在第三类区域,可以工作,但应有人定期巡查。,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66,在有

36、煤气危险的区域作业,应两人以上进行,并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 酸洗车间应设置贮酸槽,采用酸泵向酸洗槽供酸,不应采用人工搬运酸罐加酸。 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作业,应遵守: (1)拉闸断电,并采取开关箱加锁等措施;(2)验电、放电;(3)各相短路接地;(4)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和装设遮拦。,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67,7.3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 制度: 应建立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 应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或有关设备上,设置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和安全色(GB2893)规定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

37、全色。 应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以及厂区内的坑、沟、池、井、陡坡等设置安全盖板或护栏等。 设备裸露的转动或快速移动部分,应设有结构可靠的安全防护罩、防护栏杆或防护挡板。,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68,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有明显的标志和防护措施,并定期检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 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环保部令第3号)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 酸洗和碱洗区域,应有防止人员灼伤的措施,并设置安全喷淋或洗涤设施。 采用电感应加热的炉子,应有防止电磁场危害周围设备和人员的措施。电磁辐射防护规

38、定(GB 8702-1988 ),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69,提示标志,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0,7.4相关方管理: 制度:应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 管理要求:应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 资质和安全协议:不应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工程项目承包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有加扣6分) 过程管理:应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39、并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 甲方应统一协调管理同一作业区域内的多个相关方的交叉作业。(有加扣4分),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1,7.5变更: 制度:应建立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实施计划: 应对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的变更制定实施计划。 风险辨识和控制:应对变更的实施进行审批和验收管理,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所产生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变更管理:变更安全设施,在建设阶段应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在投用后应经安全管理部门书面同意。重大变更的,还应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2,

40、隐患排查与治理,8,8.1隐患排查: 制度: 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方法等。 工作方案: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 方案实施:应按照方案进行隐患排查工作。 隐患评估分级: 应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3,8.2排查范围与方法: 范围: 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方法:应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事先制定完善、针对性的安全检查表,

41、可使安全检查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与步骤),方法,初步危险分析(PHA) 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 故障类型及其影响分析(FMEA) 事故树分析(FTA) 事件树分析(ETA) 关健任务分析(CTA)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5,基本步骤,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6,风险与评价 (风险辨识控制措施),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7,8.3隐患治理: 治理方案: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进行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

42、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 评估:应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报送:应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8.4预测预警: 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采用技术手段、仪器仪表及管理方法等,建立安全预警指数系统。,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8,危险源监控,9,9.1辨识与评估: 制度:应建立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明确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 危险

43、源辨识与评估:应按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确定危险源(包括企业确定的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协调字200456号),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79,9.2登记建档与备案: 登记建档:应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备案:应按照相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指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向安监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 射源:计量检测用的放射源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许可证。,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80,9.3监控与管理: 监控

44、:应对重大危险源(包括企业确定的重大危险 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包括技术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查、检验等)和组织措施(职责明确、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作业要求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5-2010) 警示标识: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 检查:相关人员应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记录本上签字。,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81,职业健康,10,10.1职业健康管理: 制度:应建立职业健康的管理制度。 环境和条件:应按有关要求,为员工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

45、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类目加扣分) 健康档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病和禁忌症:应对职业病患者按规定给予及时的治疗、疗养。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应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 职业危害监测:应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存入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主席令第六十号,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82,10.1职业健康管理: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和必要的泄险区。 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各种防护用具,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应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健康的日常监测及维护监测系统处于

46、正常运行状态。 生产车间环境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的要求。,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83,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以书面形式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补充告知) 应对员工及相关方宣传和培训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应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84,职业病危害告知牌,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

47、标准,85,10.3职业危害申报: 申报: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变更申请: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向原申报主管部门申请变更: (1)新、改、扩建项目; (2)因技术、工艺或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 (3)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总局令第23号)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总局令第27号),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86,应急救援,11,11.1应急机构和队伍: 制度:应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机构或人员:应按相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

48、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专兼职队伍: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演练:应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87,11.2应急预案: 预案编制:应按规定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 备案:应根据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评审与更新: 应定期评审应急预案,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7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88,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物资储备:应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 检查维护:应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11.4应急演练: 演练: 应按规定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 效果评估:应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 11.5事故救援: 启动: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救援报告:应急结束后应编制应急救援报告。,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89,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