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答案朱军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6399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答案朱军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花儿也在努力地开放伊夏曼芝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三、(1)叶(2)根 (3)胚乳 (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细胞 (7)反足细胞 (8)花药壁(9)花粉管核(1)叶:20条;(2)根:20条; (3)胚乳:30条; (4)胚囊母细胞:20条; (5)胚:20条;(6)卵细胞:10条; (7)反足细胞:10条; (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 A BC或A BC

2、 或 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 AB 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 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五、(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l 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l 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l 减数分裂中期 I,二价体的两个成员的排列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后期 I 分别来自双亲的两

3、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因而所产生的性细胞就可能会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式(染色体重组,recombination of chromosome)。l 另一方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导致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exchange of segment),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片断重组,recombination of segment)。同时这也是连锁遗传规律及基因连锁分析的基础。六、1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2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4、4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参考答案)1. (1)PPPP 或者 PPPp (2) PpPp (3) Pppp2. 杂交组合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F1基因型 全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F1表现型 无芒 无 芒 无芒无芒 有芒 无芒 有芒 有芒 出现无芒机会 1 1 3/4 1/2 0 出现有芒机会 0 0 1/4 1/2 1 3. F1基因型:Hh ;表现型:有稃 F2基因型 HH: H

5、h: hh=1:2:1; 表现型 有稃:裸粒3:1 4.紫花白花紫花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PPppPp3P_:1pp 5.解释:玉米非甜对甜为显性验证:获得的后代籽粒再与甜粒个体杂交,看性状分离情况6 杂交组合 TTrrttRR TTRRttrr TtRr ttRr ttRr Ttrr 亲本表型 厚红 薄紫 厚紫 薄红 厚紫 薄紫 薄紫 厚红 配子 Tr tR TR tr 1TR:1Tr:1tR:1tr 1tr:1tR 1tR:1tr 1Tr:1tr F1基因型 TtRr TtRr 1TtRR:2TtRr:1Ttrr:1ttRR:2ttRr:1ttrr 1Ttrr:1TtRr:1

6、ttRr:1ttrr F1表型 厚壳紫色 厚壳紫色 3厚紫:1厚红:3薄紫:1薄红 1厚红:1厚紫:1薄紫:1薄红7根据杂交子代结果,红果:黄果为3:1,说明亲本的控制果色的基因均为杂合型,为Yy;多室与二室的比例为1:1,说明亲本之一为杂合型,另一亲本为纯合隐性,即分别为Mm和mm,故这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YyMm和Yymm。8Pprrpprr ; PpRrpprr; PpRrppRr; ppRrppRr9如果两品种都是纯合体:bbRRBBrr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种bbrr.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BBrr BbRr 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7、.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BbrrBbRr 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如果两品种都是杂合体bbRrBbrrBbRr bbRr Bbrr bbrr直接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10.(1)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_Aa);毛颖抗锈有芒(PpR_aa) (2)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rA_);光颖感锈有芒(pprraa);毛颖抗锈有芒(PpRraa);光颖感锈无芒(pprrAa);毛颖感锈无芒(PprrAa);光颖抗锈有芒(ppRraa);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3)PpRRAaPpR

8、rAa 毛颖抗锈无芒(P_R_A_);毛颖抗锈有芒(P_R_aa);光颖抗锈有芒(ppR_aa);光颖抗锈无芒 (ppR_A_)(4)PprraappRrAa毛颖抗锈无芒(PpRrAa);光颖感锈有芒(pprraa);毛颖抗锈有芒(PpRraa);光颖感锈无芒(pprrAa);毛颖感锈无芒(PprrAa);光颖抗锈有芒(ppRraa);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光颖抗锈无芒(ppRrAa)11由于F3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中PPRRAA的比例仅为1/27,因此,要获得10株基因型为PPRRAA,则F3至少需270株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12根据公式展开(1/2

9、+1/2)6可知,5显性基因1隐性基因的概率为3/32;(3/4+1/4)3=(3/4)3+3(3/4)2(1/4)+3(3/4)(1/4)2+(1/4)3=27/64+27/64(2显性性状1隐性性状)+9/64+1/64 13. 16种表型。 (1)四显性性状A_B_ C_ D_ 占81/256 (2)三显性一隐性性状:A_ B_ C_ dd; A_ B_ ccD_ ; A_ bbC_ D_ ;aaB_ C_ D_ 共4种各占27/256 (3)二显性二隐性性状:A_ B_ ccdd; A_ bbccD_ ; aabbC_ D_ ;aaB_ ccD_ ; aaB_ C_ dd;A_ bbC

10、_ dd共6种各占9/256 (4)一显性三隐性性状:A_ bbccdd;aaB_ ccdd;aabbC_ dd;aabbccD_ 共4种各占3/256 (5)四隐性性状aabbccdd 1/256 (先求3株显性性状概率,2株隐性性状概率)(1)C53(3/4)4)3(1/4)4)2(2)C52(3/4)4)2(1/4)4)3 14.根据(1)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或C为杂合型;根据(2)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和R均为杂合型;根据(3)试验,该株基因型中C或R为杂合型;综合上述三个试验,该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15.不完全显性16.(1)四种可能,但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种,即a1或a2

11、或a3或a4。 (2)十种可能,但一个特定个体只有其中一种,即a1a1或a2a2或a3a3或a4a4或a1a2或a1a3或a1a4或a2a3或a2a4或a3a4。 (3)十种都会出现,即a1a1,a2a2,a3a3,a4a4,a1a2,a1a3,a1a4,a2a3,a2a4,a3a4。 第五章 连锁锁传的性连锁(参考答案)1交换值与连锁强度成反比,与基因间的距离成正比。即: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小,基因间的距离越大;反之,交换值越小,连锁强度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小。2(略)3F1表现为带壳散穗;Ft后代不符合1:1:1:1,说明N与L基因间连锁,交换值为:R(n-l)=(18+20)/(18+

12、20+201+203)=8.6%;如果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20/(4.3*4.3)1081748种: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符合系数为0.26时,实际双交换值10*6*0.260.156 双交换型Aby=aBY=1/2*0.156%=0.078% 单交换aBy=AbY=1/2*(6%-0.156%)=2.922%单交换ABY=aby=1/2*(10%-0.156%)=4.922% 亲型Aby=abY=1/2*(1-0.156%-5.844%-9.844%)=42.078%542%AB 42%ab8%Ab 8%aB 46%DE 0.1932A

13、BDE 0.1932ab DE0.0368Ab DE0.0368aB DE 46%de 0.1932AB de 0.1932ab de 0.0368Ab de 0.0368aB de 4%De 0.0168AB De 0.0168ab De0.0032Ab De0.0032aB De 4%dE 0.0168AB dE 0.0168ab dE0.0032Ab dE0.0032aB dE 6 R(a-b)=(3+5+98+106)/1098=19.2% R(a-c)= (3+5+74+66)/1098=13.5% R(b-c)=32.7% 符合系数0.28 7b,c为相引组时:93ABC:93 A

14、bc:7ABc:7AbC:93aBC:93abc:7aBc:7abC b,c为相斥组时:7 ABC:7 Abc:93ABc:93AbC:7aBC:7abc:93aBc:93abC 8(先将两对性状连在一起,看第三对性状的比例是否为1:1)匍匐/丛生这对性状与白花/有色这对性状是连锁的,交换值是24;光滑/多毛这对性状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与前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9a-d-b-c 25 5 1010141/(129+141)*1/2=26.1%11VgvgXWXwvgvgXwYVgvgXWXw VgvgXwXw vgvgXWXw vgvgXwXw VgvgXWY VgvgXwY vgvgXWY

15、 vgvgXwY VgvgXWYvgvgXwXwVgvgXwY vgvgXwY VgvgXWXw vgvgXWXw12.伴性遗传:决定性状位于性染色体上使某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伴随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表现交叉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限性遗传:位于Y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 从性遗传: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内分泌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性状的表现在两种性别不同的现象。 13.雌性:Hh ;雄性:hh 从性遗传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参考答案)1.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缺失了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断造成假显性,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缺失环或断裂融合桥循环来来验证。 第二

16、种可能是基因突变,可以通过与亲本回交看后代的分离情况来得以解释。 2.是因为有缺失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与正常带c基因的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使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成为完整的染色体。 3(1)联会出现倒位圈(2)属于臂内倒位,参考书120页图示。(3)有一半不育4.如果把第一种定为原种,那么第二种是DEFGH倒位形成,第三种又是由于第二种的EDI倒位形成。5第一对形成到位圈,第二对和第三对形成十字形,第四对正常6. (1)F1形成的有效配子:YT、yt、Yt、yT 白胚乳品系形成的配子:yt (2)测交子代基因型YyTt、 yytt、 Yytt、 yyTt 表型 黄半不育、白可育、黄可育、白半不育

17、40% 40% 10% 10%7提示:FFBmBmTTffbmbmtt, F1: FfBmbmTtF1产生的配子:FBmTFBmtFbmtFbmTfbmtfbmTfBmTfBmtFt:FfBmTt99FfBmbmtt6Ffbmbmtt12FfbmbmTt 67ffbmbmtt40ffbmbmTt1ffBmbmTt1ffBmbmtt53若无易位:F-Bm间交换值为:(12+1+67+53)/(99+40+6+1+12+1+67+53)=47.7很明显,易位造成F与Bm独立遗传。易位点与F的距离:(6+1+12+1)/(99+40+6+1+12+1+67+53)=7.2易位点与Bm的距离:(6+1

18、+67+53)/(99+40+6+1+12+1+67+53)=45.58. (提示: 分别考虑A基因的表型和B基因的表型。P133:A表型:a表型=3:1;B表型:b表型=35:1)四种表型:105AB:3Ab:35aB:1ab AB表型:105Ab表型:3aB表型:35ab表型:19.A、B、D三组有部分同源性。二倍体突变频率最高,六倍体最低。 10. .普通小麦(AABBDD),圆锥小麦(AABB),F1(AABBD) ,5个染色体组,35条染色体。联会成14个二价体和7个单价体。 有极少个体能与F1染色体组一样。可能出现与普通小麦染色体组相同的植株。 11. 单倍体能形成12个二价体,说

19、明单倍体中有两个相同的染色体组,因此推断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 12. 90%n10%(n+1)50%n0.45 (2n)0.05 (2n+1)50%(n+1)0.45 (2n+1)0.05 (2n+2)四体:5、三体:50、双体:45。 13. (1)c在Chr 6上CCCcc:F1基因型为CCc,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为:2C:1c:1CC:2Cc假设配子存活力一样,则按下表推算2C1c1CC2Ccc得 (CCc, cc, 2Ccc, 2Cc,)测交子代中三体:双体1:1,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2)(c不在Chr 6上, CC:cc=1:1)三体:双体1:1,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双体

20、1:1,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 14. (1)在第10染色体上,F1基因型为Sususu,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Su: 2su:1susu:2 Susu, 则按下表推算1 Su2 su1 susu2 Susu1 Su2 su1 susu2 Susu得出粉质与甜质比为3:1,但由于配子成活力 不一样,因此会 偏离该比例(2)不在10号染色体上,则符合3:1比例。 因此,综上不在10号染色体上。15. TTSSSS, F1基因型为TSS, 该群体的单体是TSS-1, 因此,(1)属于S组。(2)如果属于T组,联会成12个二价体,11个单价体。 16. (1)若Yb1yb1或 Yb2yb2不在

21、单体染色体上F1单体基因型为21II+IIYb2yb2+II Yb1yb1+I可以不考虑单条染色体,F1的配子为:Yb1Yb2,Yb1yb2,yb1Yb2,yb1yb2因此子代的表现型比应为3:1;(2)若Yb1yb1在单体染色体上,F1单体基因型为22II+IIYb2yb2+Iyb1配子为:22I+ IYb2+Iyb1 则回交子代为:绿株:白肋株=1:1.22I+ Iyb2+Iyb122I+ IYb222I+ Iyb2因此,综上在O染色体上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3. 试比较大肠杆菌和玉米的染色体组。答:大肠杆菌玉米染色体一条环状双链DNA形成的染色体十对线状染色体基因个数少多基因之间的关系

22、连锁独立,连锁连锁图距时间,交换值交换值、4 对两对基因的噬菌体杂交所测定的重组频率如下: abab 3.0 % acac 2.0% bcbc 1.5%试问:(1) a、b、c三个突变在连锁图上的次序如何?为什么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累加的?(2) 假定三因子杂交,ab+ca+bc+,你预期哪两种类型的重组体频率最低?(3)计算从(2)所假定的三因子杂交中出现的各种重组类型的频率。解:噬菌体杂交能够在寄主中形成完整的二倍染色体,可以完全配对,所以噬菌体杂交中的基因重组与高等生物的遗传重组的分析方法完全相同。本题相当于三个两点测验结果。(1)3个相互连锁的基因a,b,c,重组频率越高,基因之间的距离

23、越远,比较它们两两重组频率可知:a与b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c则是位于ab之间。由于两点测验忽略了双交换,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累加的。(2)ab+ca+bc+是三点测验,双交换型重组型的频率最低,由于c位于ab之间,所以ab+ c+和a+b c应该最少。(3)首先对照两点测验结果推算双交换值: 对于ac b+a+c+b 产生的6种重组型为:单交换I单交换II双交换a c+ba cb ac+b+ a+c b+a+c+b+a+cb当对ac进行两点测验时:则a c+b,a+c b+,ac+b+, a+cb都是重组类型,所以两点测验与三点测验的结果相同;同样对cb进行两点测验时:a cb、a+c+b+

24、、ac+b+、a+cb都是重组类型,与两点测验与三点测验的结果相同;对ab进行两点测验时:只包括了a c+b、a+c b+ 、a cb、 a+c+b+四种重组类型,而双交换ac+b+ 和a+cb却不是重组型。已知ac重组值2.0,cb重组值1.5,根据三点测验,ab之间的重组值应该2.0 +1.5 %3.5 ,它与两点测验所得非3.0 %相差两个双交换值,即2双交换值0.5双交换值为0.25。然后,计算各种重组类型的频率:双交换型:ac+b+a+cb0.2520.125 单交换I型:a c+ba+c b+(2-0.25)20.875单交换II型:a cba+c+b+(1.5-0.25)20.6

25、255解:这是一个三点测验的分析题,正如上题指出:可以完全按照高等植物的三点测验分析方法进行:由于噬菌体是单倍体,所以单倍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及其比例相当于高等生物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1) 杂交后代个体最多的基因型分别是+(235)和pqr(270)所以亲本的噬菌体基因型分别是+和pqr。(2)(3):三点测验:首先,确定基因之间的顺序:将双交换型个体:+qr和p+与亲本型比较可知p位于qr之间。其次,求交换值: 13.64 18.32 最后,做连锁图:q p r 6答:转化接合性导转导是否有性因子无FF无是否需要载体无无无噬菌体细菌之间是否需要接触否需要需要否吸收DNA的方式单链吸收边转移边

26、复制的滚环模式边转移边复制的滚环模式噬菌体直接注入菌体的状态受体菌感受态供体:Hfr,受体F-供体:F;受体F-噬菌体侵染范围是否形成部分二倍体外源DNA不复制的单链会会会是否整合到自身染色体上是是是是DNA转移方向供体向受体单方向供体向受体单方向供体向受体单方向供体向受体单方向7解: 首先将ab+和a+b两种菌株分别放入图7-11所示的Davis U型管的两臂,待两臂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上停止生长后,将它们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在任何一臂内如果没有a+b+说明是接合;否则就是转化或者转导:再在DavisU型管中加入DNase处理,如果发现在基本培养基上没有出现a+b+则说明是由转化引起的重组,否

27、则可能是转导,在DavisU型管中加入噬菌体的抗血清,如果能抑制重组发生,则可以确定是转导。8答: 应该远。因为接合过程中,Hfr基因向F中的转移是在F因子的原点引导下进行的,离原点越近的基因,在受体中最先发生重组,而且重组频率最高,越远则越后重组而且重组频率越低。如果选择性基因离原点太近,那么选择的时候在消除Hfr供体的同时也杀死了定量的重组体。9解:用排除法。(1)基本培养基加链霉素:不可以,因为供体受体都有strS 基因,培养基加入链霉素,供体、受体、重组体都被杀死。(2)基本培养基加叠氮化钠和亮氨酸:不可以,加入亮氨酸检出的重组体中既有arg+ leu+ aziR也有arg+ leua

28、ziR (3)基本培养基加叠氮化钠:可以(4)在选择培养基中不加精氨酸和亮氨酸,加链霉素:不可以,理由同(1)(5)基本培养基加链霉素和叠氮化钠:不可以理由同(1)10解:首先,根据表格做出各个Hfr菌株的直线连锁图:9 27 24 11 4 17O HfrP4X: lac gal his arg xyl ilu thr 11 4 17 8 9 27 O HfrKL98: arg xyl ilu thr lac gal his8 9 27 24 11 4 O HfrRa-2 thr lac gal his arg xyl ilu(直线代表染色体,数字代表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单位:分钟)然后,整

29、合直线连锁图做环形连锁图:从直线连锁图可以看出,三个不同的Hfr菌株接合做图,所得到的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是一致的。从 HfrP4X和HfrP4Kl98两个菌系的做图结果即可得知这7个基因是环形连锁的,而且可以得知lac和thr之间的距离为8。HfrRa-2的做图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因此,该细菌的染色体全长9+27+24+11+4+17+8100分钟。根据基因之间的距离可以整合得到如下环状连锁图。P4Xthr lac0/100最后,标出F因子的插入位点和转移方向:起始点用箭头表示,箭头前即是终点用竖线表示。galRa-2ilu 25 75xylarghis 50KL98箭头旁边标上Hfr菌株号。

30、11个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假定a- b- c+d-是供体,a+b+c-d+是受体:要获得a-b+c+ d-这种重组体至少需要三次重组即三次双交换才能实现。而这种重组事件发生的频率极低,显然与题中描述的结果不符。15假定a+b+c-d+是供体,a- b- c+d-是受体:要获得a-b+c+ d-这种重组体只需要一次次重组即一次双交换即可实现。符合题中的试验结果。结论:虽然接合可以产生各种基因型的重组类型,但是某一种重组体往往是由次数有限的双交换而获得。当然本题是假定基因排列顺序为abcd,如果基因顺序不同结论也完全不同。12答:不一定。如果噬菌体不能进入大肠杆菌,则该大肠杆菌不是溶原性的。

31、13 答:(1)由于met距离原点最远,因此选择培养基这不考虑met,这样选择的重组体全部是met+,也就是保证了包含三个基因的染色体长度已经全部进入受体细胞中,这样所有的基因都可以经过交换而发生重组。根据重组做图法,可以分别计算metthi以及metpur之间的重组值:因此:(2)基因的次序为thipurmet(3)重组单位的图距有多大?met与pur间的距离为 15.38met与thi间的距离为17.16 pur与thi间的距离为17.16-15.381.78(4)由于pur位于met和thi之间,要获得met+thi+pur需要两个双交换同时发生,这种频率极小,故本题中由于群体较小没有出

32、现。14解:由实验1可知:ara距离leu较ara距离ilvH+近,因此可以推断连锁关系如下: ara leu ilvH+ 或者: leu ara ilvH+由实验2可知:ilvH+距离ara较ilvH+距离leu近,所以上面第二种顺序是正确的。由实验3可知:转导片断大小是从ilvH到 leu和ara之间。15答:(2)两基因距离远时,共转化的频率低于每个基因单独转化的频率 (2)两个DNA片断同时与受体发生重组的概率很低。16解:由转导介导的基因重组是单方向的,所以3个连锁基因的重组只产生了4种类型,其中trpC+pyrF- trpA-是亲本型,其余三种为重组型。由于trpC+pyrF- t

33、rpA+比例最低,因此(1)trpA应该位于其它两者之间。(2)trpC与pyrF合转导的频率为: trpC与trpA合转导频率为:(3)由于转导DNA片断大小与噬菌体染色体大小相近,所以转导DNA片断的平均长度L10m 合转导频率X145.9;X292.0 根据公式物理距离: mm17答:由于CB可以发生基因重组,故C只能是F或者Hfr,题中指出重组体是F+,因为一般来说Hfr很难把整条染色体转移到受体中,因此不能将完整的F因子转移到受体中,所以只能是F菌株。由于C只转移lac不转移gal,所以该F因子包含了lac基因及其附近的染色体片断。18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一个带有麦芽糖酶基因(mal)

34、的F因子。将F- mal+引入F-mal-菌株。这样所产生的细胞多数能转移Fmal+到F-细胞中,偶然有些细胞可以从mal- 基因开始把整个细菌染色体转移到F- 中。这些细胞可分为两类:(a)转移mal+很早,mal- 很迟(b)转移mal- 很早,mal+很迟。画出F因子与染色体相互作用的图,表明(a)型细胞最大的可能是如何产生的,(b)型细胞又是如何产生的。答:Mal+Mal+MalMal (a)型的产生 (b)型的产生第八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参考答案)1、 (P178-179)答:具有染色体的主要特性,能自我复制,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有规律的进行分配;基因在染色体上占

35、有一定位置(位点),并且是交换的最小单位,即在重组时不能再分隔的单位;基因是以一个整体进行突变的,故它又是一个突变单位;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它控制着正在发育有机体的某一个或某些性状,如红花、白花等。可以把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统称为结构单位。这样,基因既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 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个最小的单位,不能分割。按照现代遗传学的概念,重组、突变、功能这些单位应该是重组子 (recon)交换的最小的单位。一个交换子可只包含一对核苷酸; 突变子(muton)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可以小到只是一个核苷酸;顺反子(作用子)(cistron)起作用的单位,基本上符合通常指的基因。一个作

36、用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结构单位的基因(过去)大量突变子/重组子(现在)基因是最小的结构单位(过去)已不成立 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过去)仍然正确基因是:可转录一条完整的RNA分子,或编码一条多肽链;功能上被顺反测验(cis-trans test)或互补测验(complementary test)所规定。分子遗传学保留了功能单位的解释,而抛弃了最小结构单位的说法。2、答:有互补作用-ab非等位, 为两个顺反子无互补作用- -ab等位,为一个顺反子3、 由于1与356没有互补作用,所以属于同一顺反子,与2和4都有互补作用,属于不同的顺反子。由于2和4没有互补作用,属于同一个

37、顺反子,所以本区有两个顺反子:1、3、5、6 和2、47、 答:(1)由于是负控制,阻遏蛋白(或者复合物)与DNA的接合使原本转录的基因停止。所以R发生突变变成R使得阻遏蛋白不能表达或者构型发生变化,不能与DNA结合,S基因转录。(2)与负控制相反,正控制子与DNA结合则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R不能产生正常结构的蛋白质(激活子)不能与DNA结合,不能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所以S基因不转录。9、答:lacZ lacY为结构基因,lacO为顺式作用元件,lacI 为反式作用作用元件。LacP为启动子。根据乳糖操纵子模型:(1) 由于没有I和O的信息难以分析,但是如果两者默认为均正常,则可以产生半乳糖苷

38、酶,可诱导型。(2) O发生突变所以组成性表达Y,假定默认F的IO+能够合成Z,所以可以半乳糖苷酶,由于质粒上的Z受I调控,所以属于可诱导型。(3) 由于染色体上启动子突变,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所以不能转录Z,而F虽然O发生突变,可以组成性表达相关基因,但是Z基因发生了突变,所以不能表达半乳糖苷酶。(4) 由于染色体上启动子突变,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所以不能转录Z,F虽然I发生突变,但是由于是反式作用元件,染色体上基因的产物可以作为阻遏物调控上的表达。所以可以诱导性表达半乳糖苷酶。第九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参考答案)3答:载体:构建重组DNA分子,转基因限制性内切酶:载体构建,重组D

39、NA构建,目的DNA片断的获得连接酶:连接DNA链的磷酸二酯键,构建重组DNA分子宿主细胞:重组DNA分子的受体,克隆。NaCl: 作为盐离子,广泛用于各种试剂的配制,例如限制性内切酶的缓冲液,核酸杂交缓冲液,DNA提取、变性等缓冲液中。4. 答:(1) 氨苄青霉素(2) 氨苄青霉素(3) 没有果蝇DNA插入。5.答:(1) 基因组的大小以及选择合适的载体。小的基因组可以选择质粒或者粘粒或者病毒(噬菌体);大的则要选择BAC、YAC或者PAC等。(2) 受体的选择:容易转化、繁殖和回收(3) 基因组的覆盖率:根据基因组大小、载体的承载量计算出必须的克隆个数。6. 1100950I II I+I

40、I350200150解:限制图的构建方法: 首先,找任何一个单酶切与混合酶切的共有序列: 例如比较I和I+II酶切片片段,发现共有序列是I II950 bp条带,于是得到下列图谱:950 150 200I II 或者950 200 150 然后根据另一个单酶切的片段大小确定其酶切位置。由于单酶切II产生了200bp的片段,所以只能是第一种可能。7.N A答:根据第6题所述的方法,该段DNA全长12 Kb,先考虑A和N,发现N与A+N的共有序列是8,所以N有个8 kb的酶切片段。然后由于A+N产生1kb和3kb的片段,而A有一个3Kb的酶切片段所以酶切图谱应该是:8 1 3考虑N和E:N和N+E

41、的共有序列是4,所以E的酶切点应该全部在上图N切点左侧的8区段上,而且切成1,2,5三个片段。E和N+E的共有序列是5和1,所以E切的下的一个6的片段,被N切成4和2两个片段。所以E在距离N的左侧2处有一个酶切片段。因此第五种正确 。(2)在A和N的切点之间的片断上。 9、共同点:A:都表示的基因或标记各自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顺序B:都表示基因或标记间在染色体上相互间的距离和连锁关系不同点:C:遗传图谱表示的是基因或标记间的相对距离,以重组值表示,单位cM。D:物理图谱表示的是基因或标记间的物理距离,距离的单位为长度单位,如m或者碱基对数(bp或kb)等。第十章基因突变(参考答案)1、 (玉米的

42、子粒色、水稻的有芒/无芒)。2、指上述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三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总体。复等位基因并不存在于同一个体中 (同源多倍体除外),而时存在于同一生物群内。复等位基因的出现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的适应性提供育种工作更丰富的资源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基因内部结构。人类的ABO血型,用于医学中的输血、亲子鉴定、法学利用。3许多植物的“芽变”就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育种上每当发现性状优良的芽变及时扦插、压条、嫁接或组织培养繁殖和保留。芽变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不少果树新品种就是由芽变选育成功的,如温州密桔、温州早桔。但芽变一般只涉及某一性状,很少同时涉及很多性状。4多数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生物经历长期自然选择进化遗传物质及其控制下的代谢过程已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的状态。 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或削弱进而打乱代谢关系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一般表现为在生育反常或导致死亡。5无性繁殖作物:显性突变即能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