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的解剖.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905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管的解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管的解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管的解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管的解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管的解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管的解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食管的应用解剖食管是消化道最上部,为一富有弹性的肌性管腔,上接漏斗状的喉咽部,下通胃贲门,分颈段与胸段食管,胸段食管又分为胸上段、胸中段与胸下段三部分,食管主要功能是通过蠕动而将咽下的食团与液体运送到胃。食管(esophagus)是消化道的最上部,一富有弹性的肌性管腔。上接漏斗状的喉咽部,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环咽肌下缘,下通胃贲门,相当于第1011胸椎体平面。食管长度随年龄而增长,新生儿约为810cm,一年后增加至12cm,到5岁时长约16cm,515岁内食管生长缓慢,15岁时长约19cm,成人男性食管长约2130cm,平均24.9cm,成人女性食管长约2027cm,平均23.3cm。食管的横径

2、在环状软骨下缘为1.3cm,气管分叉部为1.3cm,横膈裂孔处为1.55cm,贲门部为2.2cm,平时食管前后壁几乎相贴,吞咽时可作不同程度的扩张。【食管走形】 食管分颈段与胸段食管,胸段食管又分为胸上段、胸中段与胸下段三部分。食管并非一单纯直管,大部分的食管接近脊椎,自上而下呈三个弯曲,下颈部与上胸部食管稍向左偏,离气管边缘约46mm,然后再向右,相当于第五胸椎移行至正中线,第七胸椎处食管又再度向左前方弯曲,绕过降主动脉,穿过横膈肌裂孔而达贲门。另外,食管还随着颈、胸椎的曲度,向前后弯曲;所以,食管镜检查时需由高至低地调整头位。【食管内腔】 食管有4个生理性狭窄(图4-1-2),其与上切牙间

3、的距离因年龄不同、食管长度不一而各异(图4-1-3)。第1狭窄为食管入口,由环咽肌收缩所致,距上切牙约16cm处,是环咽部狭窄,为食管最狭窄部位,异物最易嵌顿该处,食道镜检查时,因环咽肌收缩将环状软骨拉向颈椎,食管镜不易通过入口,食管入口后壁处,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有一肌肉薄弱区,若食管镜检查用力不当,可致食管穿孔(图4-1-4)。第2狭窄为主动脉弓处狭窄,由主动脉弓压迫食管所产生,位于距上切牙约23cm处,相当于第四胸椎水平,食道镜检查时局部有搏动可见。第3狭窄为支气管处狭窄,由左主支气管横越食管前壁压迫食管所致,位于第2狭窄下4cm处。因第2、3狭窄位置邻近,临床上常合称为第2狭窄。第4

4、狭窄为横膈处狭窄,位于距上切牙约40cm处,食管通过横膈裂孔时因受到横膈肌与横膈脚的收缩,使内腔缩小。横膈下食管有时可受到正常肝脏的压迫。图4-1-2 食管的4个生理狭窄图4-1-3 上切牙至食管各平面距离(图中数字单位为cm)图4-1-4 环咽肌上薄弱区【气管、食管与邻近组织关系】 自环状软骨到支气管分叉相当于第5胸椎,气管位于食管的前面,喉返神经走行于气管与食管的沟中,左侧较右侧接近食道,颈动脉鞘及甲状腺在食管的两侧。在上胸部食管的两侧为胸腔,左侧有主动脉弓横越其前侧方,左侧锁骨下动脉在食管前方,由主动脉弓处分离后走向食管的上前侧方与胸导管伴行。气管分叉的下方,心包膜及左心房在食道的前方,

5、食道的下1/3转向前向左而进入横膈裂孔,左心室就在食管前右方。食管壁厚度约为34mm,共有4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与纤维层。粘膜层有复层鳞状上皮、固有膜与粘膜肌,粘膜下层为疏松活动的弹性结缔组织,含有食管腺体,肌层由内环状肌与外纵行肌二种肌纤维组成,肌层内包括平滑肌与横纹肌,横纹肌在食管上端,平滑肌在食管中部以下。肌层之外裹有薄层结缔组织,形成食管的外膜,但不存在浆膜层。食管与胃之间的组织学连接称为齿状线(食管鳞状上皮与胃上皮的交界线),其边界不规则,口侧端为食管复层鳞状上皮,肛侧端为胃单层柱状上皮。食管几乎没有吸收和分泌功能,其动脉血供不像消化道其他部分丰富,故具有节段性、多源性特点,食

6、管的主要动脉有甲状腺下动脉、胸主动脉食管支、胃左动脉与脾动脉,食管动脉也可起源于支气管动脉、右肋间动脉或左膈下动脉,另有一些动脉可能分支营养食管。食管上段静脉经甲状腺下静脉汇入上腔静脉;中段回流至奇静脉,下段处之静脉注入门静脉系统;因此,门静脉血流受阻时,食道下段静脉易充盈曲张。食管粘膜内淋巴管,在胃肠道空腔脏器中是独一无二的,粘膜及粘膜下层淋巴管形成一个复杂互联网络,其贯穿食管全长,数量上超过了毛细血管,粘膜下淋巴管主要为纵行,其纵行淋巴管数量是横行的6 倍,并断续穿过肌层,回流到局部淋巴结,部分病人可直接回流到胸导管,而纵隔淋巴管,可直接回流到胸导管或奇静脉。食管淋巴回流趋势是,纵向引流大于横向环形引流,食管的上2/3 主要引流向口侧,下1/3主要引流向肛侧,故食管癌多纵向远处淋巴转移。食管壁内有Meissner粘膜下神经丛与Auerbach肌间神经丛。这些源于多极节细胞网的神经丛,彼此保持联系,并接受迷走神经的轴突。节细胞最大密度在食管下1/3,这些神经丛节后纤维支配平滑肌细胞。来自于椎前神经节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进入神经丛,没有突触分布到食管壁血管内的肌细胞。食道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来自上、下颈交感神经节与迷走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