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233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畜禽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体系分析:主要考查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生理学理念。2 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B)状态。 A固定不变 B相对恒定 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 E时高时低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D )。A. 反应速度快 B. 作用范围局限 C. 反应速度快而准确D. 作用范围广而作用时间持久 E. 作用范围局限而且作用时间短暂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1)神经调节:迅速迅速、精确、短暂(2)体液调节:作用缓慢、广泛、持久(3)自身调节:简单、幅度小,但对稳态的维持也十分重要。4机体

2、处于应急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C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全身性体液调节 E. 局部性体液调节分析:在应急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应急因素刺激使神经系统的冲动引起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分泌增多,然后引起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最终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结果,引起下丘脑分泌的因素属于神经因素,而下丘脑对肾上腺分泌的调节作用则属于内分泌因素,因此属于神经体液调节。5细胞生活的外环境是指(A)。A.大气环境 B. 血液 C.汗液 D. 细胞外液 E. 细胞内液分析:主要考查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6内

3、环境稳态是指(D)。A.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变 B.理化性质不变,成分相对稳定 C.成分不变,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D.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 E.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分析: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7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 D )。 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神经冲动D生物电变化 E.肌纤维缩短8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 A )。A适应性反应 B前馈调节 C稳态反应 D非自控调节 E.自身控制9 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E )。A. 非条件反射 B. 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D. 负反馈

4、控制 E. 前馈控制分析:因为动物见到食物就分泌唾液是一种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而其他备选答案都不正确。10阈下刺激时膜电位可出现( E )。A. 极化 B. 复极 C. 超射 D. 超极化 E. 去极化分析:考查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1)三个概念的区别: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但能使局部发生去极化。(2)产生动作电位的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3)动作电位的特点:全或无11 下列哪种因素可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A)。A. 膜蛋白的含量 B. 膜蛋白的种类 C. 膜上的水通道D. 脂质分子的排列形式E. 糖类的含量和种类12 细胞膜内

5、、外Na+和K+不均匀分布的原因是( E )。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较大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较大C. Na+和K+跨膜易化扩散的结果 D. Na+-Ca2+跨膜交换的结果E. 膜上Na+泵的活动13. 关于Na+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下列哪项描述正确?( D )。A. 以单纯扩散为主要方式 B. 以易化扩散为次要方式C. 以主动转运为唯一方式 D. 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E. 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14. 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E )。A. 单纯扩散 B. 经载体易化扩散C. 经通道易化扩散D. 原发性主动转运 E. 继发性主动转运15.

6、在膜蛋白的帮助下,某些蛋白质分子选择性地进入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是(D)。A. 原发性主动转运 B. 继发性主动转运C. 经载体易化扩散D. 受体介导入胞 E. 液相入胞16 下列哪种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无饱和现象?(C )。A. 原发性主动转运 B. 受体介导入胞 C. 单纯扩散D. 易化扩散 E. Na+-Ca2+交换17在神经轴突膜内外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C )。A. 等于K+的平衡电位 B. 等于Na+的平衡电位 C. 略小于K +的平衡电位D. 略大于K+的平衡电位 E. 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18 可兴奋细胞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 A)。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C

7、.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E. 突触后电位19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 Na+浓度 B. K+浓度 C. Cl浓度 D. 胶体渗透压 E. 总渗透压20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B )。A. 不含血细胞 B. 蛋白含量低 C. Na+含量高 D. K+含量高 E. Cl含量高21 0.9%NaCl 溶液和10% 葡萄糖溶液对人细胞内液来说( E )。A. 两者都是等渗液 B. 两者都是高渗液 C. 两者都是低渗液 D. 前者都是低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E. 前者是等渗液,后者是高渗液22决定血浆pH 的主要缓冲对是( D )。 A. K2HPO4/KH2PO4

8、B. KHCO3/H2CO3 C. Na2HPO4/NaH2PO4D. NaHCO3/H2CO3 E.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23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C)。A. 各种正离子 B. 各种负离子 C. Na+和Cl D. 氨基酸和尿素 E. 葡萄糖和氨基酸24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C )。A. 血浆蛋白含量 B. 渗透压的高低 C. 红细胞数量 D. 白细胞数量 E. NaCl 的浓度25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B )。 A. NaCl B. 白蛋白C. 球蛋白D. 纤维蛋白原E. 葡萄糖26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C )。A. Na+

9、B.Ca2+ C.K+ D.Cl E. HCO3 27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 C )。A. 增快 B. 减慢 C. 正常 D. 先增快后减慢E. 先减慢后增快28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下列哪种物质吸收障碍所致?( C )。A. 蛋白质B. 叶酸 C. 维生素B12 D. 脂肪E. 铁29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E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分析:考查红细胞比容的概念30下列哪项不是血清的特点( D )。A. 含钙离子较少

10、 B. 缺乏纤维蛋白原 C.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 含有比血浆更多的清蛋白 E.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分析:考查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由于是血液凝固后的产物,因此凡是血浆中参与了血液凝固的成分在血清中都可能减少或消失。31执行细胞免疫细胞的白细胞是( C )。A. 巨噬细胞 B. 单细胞 C. T淋巴细胞 D. B淋巴细胞 E. 噬碱性粒细胞分析: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32血小板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包括( E )。A. 在止血过程中起作用 B. 在凝血过程中起作用 C. 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D.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E. 维持正常的血浆晶体渗透性分析:血小板的正

11、常生理功能包括:(1)在止血过程中起作用;(2)在凝血过程中起作用;(3)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4)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31执行体液免疫细胞的白细胞是(D )。A. 巨噬细胞 B. 单细胞 C. T淋巴细胞 D. B淋巴细胞 E. 噬碱性粒细胞分析: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34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D)。A. 形成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B. 形成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C. 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D. 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E. 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分析: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包括:形成凝血

12、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35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E )。A. 氯化钠 B. 球蛋白 C. 白蛋白 D. 抗凝血酶 E. 抗凝血酶和肝素分析: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包括:抗凝血酶和肝素。除此之外还有蛋白质C。36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 D )。A. 血液中加入肝素 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D.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E. 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分析:主要考查凝血和抗凝血的措施,硅胶管(光滑表面)使血小板不易粘附和解体,虽然未加入任何抗凝剂,血液可保持液态达72小时以上。肝素、柠檬酸钠均为抗凝剂,低温降低酶的作用,而加入维生素K则具有促凝的作用。37

13、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B)。A.形成凝血酶 B.形成纤维蛋白C.肥大细胞分泌肝素 D.血小板释放尿激酶E.血小板填塞血管损伤处分析: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38血红蛋白包含的金属元素是 (E)。A.铜 B.锰 C.锌 D.钴 E.铁 分析:考查血红蛋白的组成,铁应为二价。39房室瓣开放见于( E )。A. 等容收缩期初期 B. 心室收缩期初期 C. 等容舒张期初期D. 等容收缩期末期 E. 等容舒张期末期分析:(1)等容收缩期初期:房室辨关闭;动脉辨关闭;(2)心室收缩期初期(实际上与等容收缩期初期相同):房室辨关闭;动脉辨关闭;(3)等容舒张期初期:房室辨关闭;动脉辨关闭;

14、(4)等容收缩期末期:房室辨关闭;动脉辨开放;(5)等容舒张期末期:房室辨开放;动脉辨关闭;40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E )。A. 心房收缩期末 B. 等容收缩期末 C. 心室收缩期末 D. 快速充盈期末 E. 快速射血初期分析:(1)心房收缩期末,左心室内压力不算高,必须经过等容收缩、再进一步收缩才会达到最高;(2)等容收缩期末心室肌在此之后会进一步收缩,但此时心室内的压力高于了主动脉,因此血液可以进入动脉此后心室内的压力会进一步增高,但不是等容收缩。(3)心室收缩期末心室的收缩过程中,在射血后不久左心室内的压力达到最高,但此时心脏仍然有射血,此后心室内的压力低于主动

15、脉,血液留入动脉主要靠血液所携带的能量,不是靠压力差。(4)快速充盈期末心室内的压力并不高;(5)快速射血初期是左心室内压力最高的时段。41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E )。A. 脉压 B. 舒张压 C. 收缩压 D. 外周阻力 E. 心输出量分析:考查体循环和循环的基本特征。4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D )。A. Na+内流,Cl-外流 B. Na+内流,K+外流 C. Na+内流,Cl-内流 D. Ca2+内流,K+外流 E. K+内流,钙离子外流分析:平台期是Ca2+缓慢内流与K+外流达到平衡,使膜电位长时间维持在0 mV左右的结果。43心

16、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C )。A.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B. 心肌是机能上的合胞体C.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 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收缩E.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钙离子储存少分析: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 (收缩舒张交替进行)。44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E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 室性期前收缩时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E. 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分析: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 :一次

17、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人工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兴奋(心室肌一次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窦房结新兴奋到达之前)期前兴奋期前收缩;紧接着的窦房结新兴奋落入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心室肌脱失一次兴奋收缩期前收缩有一较长的舒张期。45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D )。A. 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B.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C.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D.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收缩分析:房室延搁: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较缓慢,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才向心室传播。其生理意义在于:(1)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而不

18、致于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2)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的特点和传导速度的不一致性,对于保证心脏各部分有次序地、协调地进行收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6 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原因是( D )。A. 心率的变化 B. 外周阻力的变化 C. 循环血量的变化D. 每搏输出量的变化 E. 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分析: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每搏输出量的变化。47大动脉弹性降低,( C )。A.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升高 B. 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下降C.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 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影响E.只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无影响分析:当大动脉弹性降低,动脉的扩张能力较弱,因此收缩压升高,

19、而回缩能力下降,因此对血管壁的压力减小,因此舒张压降低。48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主要反映(C )。A.血流量和阻力间的关系 B. 静脉压与动脉压之间的关系C.血管容积与血量之间的关系 D. 回心血量与心肌收缩力之间的关系E. 体循环容量与肺循环容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反映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使血管系统足够地充盈,才能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49心肌收缩力加强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机制是(D )。A. 血流速度快 B. 动脉血压升高 C. 收缩期室内压较低 D. 舒张期室内压较低 E. 静脉血液阻力下降分析:心肌收缩力加强使心室内残留的血量降低,最终使舒张期室内

20、压较低,使静脉回流更容易。50右心衰竭的病人常因组织液生成过多而致下肢浮肿,其主要原因是( C )。A. 淋巴回流受阻 B. 组织静水压降低C. 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分析:右心衰竭的病人使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51大量失血时,为了防止血压的下降,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B )。A. 外周阻力降低 B. 外周阻力增加 C. 组织液回流增加 D. 肾脏排出Na+增多 E. 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分析:外周阻力增加,将提高血压。52促使毛细血管内液体向外滤过的力量是(E)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21、C.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分析: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压)53在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夹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的机理是( B )。A. 降压反射活动加强 B. 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C. 心迷走神经活动加强 D. 颈动脉窦受到缺氧刺激E.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升高分析:夹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使流向脑部的血量减少,将通过减压反射使血压升高。54关于弹性贮器血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A. 管壁富含平滑肌纤维 B. 有明显可扩张性和弹性C. 管壁硬化时可使脉压减小 D. 心缩

22、期约1/3 搏出量留在管腔内E. 起血液储存库的作用分析: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大分支血管。这些血管的管壁坚厚,富含弹性纤维,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在心室收缩射血期被动扩张,贮存部分血液。心室舒张期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释放贮存的部分血液,维持血流的连续性。心缩期约2/3 搏出量留在管腔内。55 关于毛细血管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 血流速度慢 B. 血流阻力大 C. 总横截面积大D. 管壁通透性高 E. 血容量大分析:毛细血管管壁纤薄,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间有裂隙,有很大的通透性,为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和

23、微动脉。其中血液流动速度很快,口径又小,故血流阻力很大;管壁富含平滑肌,可作舒缩活动变化管径以改变血流阻力,其阻力大于毛细血管。 56长期卧床患者由平卧位突然站立时,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而发生昏厥。该患者搏出量减少的因素是( B )。A. 等长自身调节 B. 异长自身调节 C. 心交感神经抑制 D. 心迷走神经兴奋 E. 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减少分析:长期卧床患者由平卧位突然站立时,静脉回流受阻,回心血流量减少,因此搏出量减少。57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后,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C)。A. 心肌细胞传导减慢 B. 心肌收缩力减弱 C. 心率减慢D. 静脉回流减慢 E. 后负荷增大58某患者出现

24、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和双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 B )。A. 左心衰 B. 右心衰 C. 肺水肿 D. 高血压 E. 中心静脉压降低分析: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和双下肢水肿实质是静脉回流受阻,右心衰是一个重要因素;肺水肿将使肺循环回流的血量受阻。59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后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A. 降压反射活动加强 B. 降压反射活动减弱C. 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D. 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抑制作用E. 大脑皮层心血管中枢活动减弱分析: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使压力感受

25、性反射(降压反射)活动加强,其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60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D )。A. 大气压+跨肺压 B. 肺内压+跨胸壁压C. 大气压+肺回缩力 D. 大气压-肺回缩力E.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分析:1.胸内负压的意义(1)使肺和小气道维持扩张状态,不致因回缩力而使肺完全塌陷,从而能持续地与周围血液进行气体交换。(2)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特别是对壁薄而可扩张性大的腔静脉血管、淋巴管和食管等影响较大。作用于腔静脉和心脏,可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及右心充盈。尤其是在作深吸气时,胸内压更负,进一步吸收血液回心。(3)作

26、用于食管,有利于呕吐反射。在牛、羊等反刍动物,对食团逆呕入口腔进行再咀嚼,也有促进作用。2.如果胸膜腔破裂,与大气相通,空气将立即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6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C )。A. 肺的舒缩运动 B. 肺的弹性回缩 C. 呼吸肌的舒缩D. 胸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E. 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分析:肺通气的动力(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大气压和肺泡之间的压力差(2)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肌的舒缩62下列呼吸形式哪种效率高( C )。A. 浅而慢 B. 浅而快 C. 深而慢 D. 深而快 E. 以上都不是分析:呼吸方式的特点63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E )。A. 吸气初和呼气初 B.

27、 吸气末和呼气初 C. 呼气初和呼气末D. 呼气末和吸气初 E. 呼气末和吸气末分析:吸气初 肺内压 大气压气出肺呼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64吸气时发生的变化是( D )。A. 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不变B. 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变小C. 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下降,呼吸道管径扩大D. 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扩大E. 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下降,呼吸道管径变小分析: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65肺总容量等于( B )。A. 潮气量+肺活量 B. 余气量+肺活量 C. 余气量+初吸气量D. 潮气量+机能余气量 E. 肺活量+机能余气量分析:肺总容量余气量+肺活量66体内氧

28、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E )。A. 动脉血 B. 静脉血 C. 组织液 D. 淋巴液 E. 肺泡气 分析:氧分压:肺泡气动脉血组织液静脉血67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B )。A. 气体的溶解度 B. 气体的分压差 C. 肺泡膜的通透性D. 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E. 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分析:气体的分压差是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68氧离曲线右移可由于( B )。A. pH值增大 B. PH值降低 C. 温度降低 D. CO2分压降低E. 2,3-二磷酸甘油酸降低分析:考查CO2、PH、2,3-二磷酸甘油酸和温度对氧离曲线的影响(1)CO2浓度升高,酸度增加,氧离曲线右移;(2

29、)PH降低,氧离曲线右移;(3)2,3-二磷酸甘油酸降低,氧离曲线左移。6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1分子HB可结合2分子O2B. O2与HB的结合是一种氧合作用C. HB和O2的结合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D. 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O2的量叫氧含量E. 100ml血液中HB结合O2的最大量叫氧容量分析:Hb由一个珠蛋白通过4条多肽链和4个血红素联结,每个血红素的中心都含有一个Fe2+,每个Fe2+能结合一个02,故每个Hb分子最多可结合4个02。珠蛋白的4条多肽链,每结合一个02都会使Hb的构型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与02的亲和力。目前认为Hb有两种构型:去氧Hb为紧密型(T型)

30、,氧合Hb为疏松型(R型)。当02与Hb的Fe2+结合后,Hb分子逐步由T型变为R型,对02的亲和力逐步增加。R型对02的亲和力为T型的数百倍。也就是说,Hb的4个亚单位无论在结合02或释放O2时,彼此间有协同效应,即1个亚单位与02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易与02结合;反之,当Hb02的1个亚单位释放出02后,其他亚单位更易释放02。所以,这种变构效应,对结合或释放02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氧分压高的肺部由于变构效应,Hb迅速与O2结合达到氧饱和;而在氧分压低的组织部位,变构效应却又能促使02的释放。70下述关于CO2在血液中运输的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可溶于血浆 B.

31、作为HCO3-盐 C. 和血红蛋白结合D.以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 E. 和血浆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分析:CO2在血液中也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运输,其中以物理溶解形式运输的量仅占血液总运输CO2量的5,而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量则高达95(其中以碳酸氢盐形式的占88,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占7)。71呼吸节律的基本节律产生于( A )。A. 延髓 B. 脑桥 C. 中桥 D. 丘脑 E. 脊髓分析:延髓是生命中枢,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此。72血液中CO2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D )。A. 通过肺牵张反射 B.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C. 刺激脑桥调整中枢 D. 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E

32、. 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分析:呼吸的化学性调节,CO2可通过外周和中枢两种化学感受器发挥作用,但通过中枢种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主要的。73肺进行气体交换的最主要场所是(A)。A.肺泡 B.肺泡囊 C.肺泡管 D.细支气管 E.呼吸性细支气管分析:肺进行气体交换的最主要场所是肺泡。74抑制动物吸气过长过深的调节中枢位于(D)。A.脊髓 B.延髓 C.间脑 D.脑桥 E.大脑皮层分析:抑制动物吸气过长过深的调节中枢位于脑桥,具体见吸气切断机制的解释。75呼吸过程中的有效通气量是(E)。 A.肺活量 B.潮气量 C.补吸气量 D.补呼气量 E.肺泡通气量 分析:有效通气量主要是指肺泡通气量。76 酸中毒

33、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A)。A. 排出过多的CO2 B. 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D. 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呼吸功能改变分析:酸中毒时,通过排出较多的CO2,可以使机体的酸度下降。77 红细胞消耗葡萄糖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B)。A. 保持低铁血红蛋白不被氧化 B. 使Hb 的Fe2+氧化为Fe3+C. 保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D. 供应红细胞膜上钠泵的活动E.维持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水平分析:正常情况下Hb 的Fe2+不能氧化为Fe3+,因此红细胞消耗葡萄糖产生的能量肯定不能用于催化这一反应。78下列各项中,能使通气/血流比值升高的是(E)。A. 肺水肿 B. 肺气肿 C. 哮

34、喘发作D. 肺纤维化 E. 肺毛细血管阻塞分析:肺毛细血管阻塞,血流量将减少,因此通气/血流比将升高。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支气愉哮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山肺纤维化、肺水肿等叮引起的限制性通气障碍,两者都可导致肺泡通气的严重不足和不均。病变重的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还可因炎性充血等使血流增多(如大叶性肺炎早期),使V扩Q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液未经充分动脉化而倍人动脉血内。这种情况类似动一静脉短路故称静脉血揍杂(ve-nom admixture) ,吸权可有效地提高Pa02,故又称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

35、生理情况下.由于肺内通气分布不均匀,正常成人形成的功能性分流约占肺血流最的3%,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严重时.功能性分流可增加到占肺血流量的30%一bit,。从而严重地影响换气功能。If致肺通气功能障碍使有效通气最下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肺动脉栓塞、弥散性血锌内凝血、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编等.都可使患病部位通V血流比优显著大于正常。由于患部的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正常成人在静息时肺通气最约为6 L /min,其中也有部分通气不参与呼吸交换即为无效通气或死腔通气(dead space l

36、ike ventilation, VD).约有2 L/min,有效通气最即总肺泡通气址约为4 L/min,生理死腔通气址约占潮气量(tidal volume, VT)的30%。疾润时死腔样通气可妓著增多,使VD/VT高达60%-70%,从而导致呼吸衰竭。但吸权治疗可提高这类由于死腔通气出现的低Pao,.故义称功能性死腔(functional dead space), 3肺实变和肺不张等,使该部分肺抱完全失去通气功能,但仍有血流.流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这种分流与解剖分流被称为真性分流(true shunt),以区别1;述仍存在少蟹气体交换的功能性分流。吸人纯氧对

37、提高真性分流的PaO,无明显作用.用这种方法叮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在某些病理过程中.如支气管扩张症常伴有支气管血管扩张和肺内动一静脉短路开放,使解剖分流见增加.朴脉血接杂异常增多,导致呼吸衰竭。在病人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中,单纯的通气不足,单纯的弥散障碍,单纯的肺内分流增加或单纯的死腔增加的情况较少,往往是几个因素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作用。例如休克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既有由肺不张引起的肺内分流.有徽血拴形成和肺血骨收缩引起的死腔样通气,还有由肺水肿引起的气休弥散功能障碍。79某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其起病的主要原因是( E )。A. 气道

38、阻塞 B. 支气管痉挛 C. 肺纤维增生 D. 呼吸中枢发育不全 E.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分析:考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2)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防肺水肿的发生;(3)维持肺泡内压稳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缩。80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B )。A. 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 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C. 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D. 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少,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 E. 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分析: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主要是因为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

39、气道阻力增大。81动物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不参与呼吸调节。在肺充血、肺水肿等病理情况下,由于肺顺应性降低,使肺牵张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加而引起该反射,使得( D )。A. 肺通量增加 B. 气体交换增多 C. 肺泡无效腔减少 D. 呼吸变浅、变快 E. 呼吸加深、变慢分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主要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主要是肺扩张反射。肺顺应性降低时,肺牵张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加,兴奋冲动沿迷走神经纤维传入延髓,引起呼气切断机制兴奋,吸气转入呼气,使呼吸变浅变快。82某男,65岁,有45年吸烟史,主诉气促,尤其呼气困难。门诊诊断为肺气肿。该患者的肺部出现了下列何种情况( C )。A. 余气减少

40、B. 肺顺应性增加 C. 肺顺应性降低 D. 功能余气量量减少 E.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分析:肺气肿将使肺的顺应性降低83动物在空气稀薄、氧分压较低的高原上会出现代偿性呼吸增强。这主要依赖于何种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 C )。A. 中枢化学感受器 B. 主动脉窦化学感受器 C. 颈动脉化学感受器 D.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分析:呼吸的化学性调节(1)化学感受器 包括中枢和外周,引起中枢反应的主要是H+,外周化学感受器对缺O2和H+敏感。(2)外周化学感受器包括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3)缺氧对延髓呼吸中枢起抑制作用。84下列关于唾液的生理作用,错

41、误的是( A )。A. 唾液可使蛋白质初步分解 B. 唾液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C. 唾液可清除口腔中的残余食物 D. 唾液可冲淡、中和、清除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E. 唾液可湿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分析:唾液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湿润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溶解食物某些物质,产生味觉和引起各种反射活动。唾液淀粉酶在接近中性的条件下,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食团进入胃还未被胃液浸透前,这些酶仍可继续起作用。反刍动物唾液中高浓度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能中和瘤胃内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有机酸,借以维持瘤胃内适宜的酸碱度,保证微生物正常活动。哺乳期幼畜唾液含有脂肪分解

42、酶,能分解乳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唾液能冲淡、中和或洗去口腔中的饲料残渣和异物,洁净口腔;狗等肉食动物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某些动物(如水牛、狗)在高温季节可分泌大量稀薄唾液,其中水分的蒸发有助于散热。反刍动物可随唾液分泌大量的尿素进入瘤胃,参与机体的尿素再循环,减少氮的损失。85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形式是( E )。A. 单纯扩散 B. 交换扩散 C. 易化扩散 D. 主动转运 E. 出胞作用分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出胞作用和入胞作用,酶原属于大分子物质,因此出细胞的方式为出胞作用。86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 壁细胞分泌盐酸 B. 幽门腺分泌粘液 C.

43、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D. 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E.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分析:胃液的分泌:(1)胃蛋白酶由胃腺主细胞分泌;(2)盐酸由壁细胞分泌;(3)粘液是由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胃底腺的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87下列关于胃酸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B. 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C. 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解 D. 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E. 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分析:盐酸主要具有以下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它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

44、为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被胃蛋白酶水解。抑制和杀灭随饲料进入胃内的微生物,维持胃和小肠的无菌状态。盐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铁和钙的吸收。88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D )。A. Cl- B. Na+ C. K+ D. HCl E. 内因子分析: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由胃腺主细胞分泌。以无活性的胃蛋白酸原形式存在于主细胞内,分泌入胃腔经盐酸激活后,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后者也可以激活胃蛋白酶原,称为自身激活作用。89正常情况下胃粘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A )。A. 粘液-碳酸氯盐屏障的作用 B. 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C. 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粘膜的酶 D. 胃液中含有大量的HCO 可中和胃酸E. 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分析:粘液碳酸氯盐屏障可以使胃蛋白使活。90将蛋白质类食物通过胃瘘直接放入胃内,引起胃液分泌的特点是( B )。A. 量大,酸度高,消化能力弱 B. 量大,酸度高,消化能力与肠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