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O4说明书.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579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uSO4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CuSO4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CuSO4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CuSO4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CuSO4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uSO4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uSO4说明书.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硫酸铜的性质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酸铜 化学品英文名称:coppersulfate 中文名称2:蓝矾 英文名称2:cupricsulf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1623 CASNo.:7758-98-7 分子式:CuSO4.5H2O 分子量:249.6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CASNo. 硫酸铜7758-98-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误服引起恶心、呕吐、口内有铜性味、胃烧灼感。严重者有腹绞痛、呕血、黑便。可造成严重肾损害和溶血,出现黄疸、贫血、肝大、血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对眼和皮肤有刺激

2、性。长期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和鼻、眼刺激,并出现胃肠道症状。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0.1%亚铁氰化钾或硫代硫酸钠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铜。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3、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

4、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0.5 TLVTN:未制订标准 TLVWN: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BrPADAP比色法;催化极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实

5、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蓝色三斜晶糸结晶。 pH: 熔点():200(无水物)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2.2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溶于稀乙醇,不溶于无水乙醇、液氨。 主要用途:用来制取其他铜盐,也用作纺织品媒染剂、农业杀虫剂、杀菌剂、并用于镀铜。 其它理化性

6、质:65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潮湿空气、镁。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300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

7、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 硝酸银 ICSC编号:1116 CAS登记号

8、:7761-88-8 RTECS号:VW4725000 UN编号:1493 EC编号:047-001-00-2 中国危险货物编号:1493 中文名称:硝酸银 英文名称:SILVER NITRATE 分子量:169.89 化学式:AgNO3 危害/接触类型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火 灾不可燃,但可助长其他物质燃烧。 禁止与易燃物质接触。 大量水。周围环境着火时,允许使用各种灭火剂。 爆 炸 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接 触 严格作业环境管理!防止粉尘扩散! # 吸入嘴唇或指甲发青,皮肤发青,灼烧感,意识模糊,惊厥,咳嗽,头昏,头痛,呼吸困难 。恶心,气促,咽喉痛,神志不清。症状可能推

9、迟显现。(见注解)。 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新鲜空气,休息,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予医疗护理。 # 皮肤发红,皮肤烧伤,疼痛 ,水疱。另见吸入。 防护手套,防护服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冲洗,给予医疗护理。 # 眼睛发红,疼痛,视力丧失,严重深度烧伤。 如果为粉末,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首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 食入腹部疼痛,灼烧感,休克或虚脱。(见吸入)。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漱口,不要催吐,给予医疗护理。 泄漏处置将泄漏物扫入可密闭容器中。如果适当先润湿,防止扬尘。用大量水冲净残余物。不要用锯末或其他可燃吸收剂

10、吸收。不要让这种化学品进入环境。个人防护用具:全套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包装与标志 欧盟危险性类别:C符号 N符号R:34-50/53 S:1/2-26-45-60-61联合国危险性类别:5.1 联合国包装类别:II 中国危险性类别:第5.1项氧化性物质 中国包装类别:II 应急响应运输应急卡:TEC(R)-51GO2-I+II+III 美国消防协会法规:H1(健康危险性);F0(火灾危险性);R0(反应危险性);OXY(氧化剂) 储存 与可燃物质、还原性物质分开存放。见化学危险性。保存在阴暗处。严格密封。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 ICSC编号:1116硝酸银 重要数据物理状态、外观:无气味,无

11、色透明或白色晶体。 化学危险性:加热时,该物质分解生成氮氧化物有毒烟雾。该物质是一种强氧化剂。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与性质相互抵触的物质,如乙炔、碱类、卤化物和其他化合物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浸蚀有些塑料、橡胶和涂料。职业接触限值:阈限值(以Ag计)0.01mg/m3(时间加权平均值)(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2004年)。最高容许浓度:0.01mg/m3(可吸入粉尘);最高限值种类:I(2);妊娠风险等级:IIc(德国,2004年)。 接触途径:该物质可通过吸入其气溶胶和食入吸收到体内。 吸入危险性:20时蒸发可忽略不计,但喷洒时或扩散时可较快地达到空气中颗粒物有害浓度,尤其是粉

12、末。 短期接触的影响:该物质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食入有腐蚀性。该物质可能对血液有影响,导致形成正铁血红蛋白。影响可能推迟显现。需进行医学观察。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该物质可能对血液有影响,导致形成正铁血红蛋白。吸入或食入会导致全身性银质沉着病,一种皮肤的灰色素沉着和棕色指甲。 物理性质沸点:低于沸点在444分解 熔点:212 水中溶解度:易溶 环境数据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注解 根据接触程度,建议定期进行医疗检查。该物质中毒时需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必须提供有指示说明的适当方法。用大量水冲洗污染的衣服(有着火危险)。 中国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标志1爆炸品标志2爆炸品标志3爆

13、炸品标志4易燃气体标志5不燃气体标志6有毒气体标志7易燃液体标志8易燃固体标志9自燃物品标志10遇湿易燃物品标志11氧化剂标志12有机过氧化物标志13剧毒品标志14有毒品标志15有害品(远离食品)标志16感染性物品标志17一级放射性物品标志18二级放射性物品标志19三级放射性物品标志20腐蚀品标志21杂类硝酸银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硝酸银 化学品英文名称: silver nitra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80 CAS No.: 7761-88-8 分子式: AgNO3 分子量: 169.8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CAS No.

14、 硝酸银 7761-88-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15、。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

16、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

17、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0.5 TLVTN: OSHA 0.01mgAg/m3; ACGIH 0.01mg(A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18、: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 pH: 熔点(): 212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4.3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微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照相乳剂、镀银、制镜、印刷、医药、染毛发等,也用于电子工业。 其它理化性质: 440 第十部分:稳定

19、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强碱、氨、醇类、镁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mg,重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若可能,回收使用。 废弃注意事项

20、: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63 UN编号: 149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

21、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CAS: 7772-98-7 分子式: Na2S2O3 分子量: 158.11 沸点: 100 熔点: 48 中文名

22、称: 大苏打海波次亚硫酸钠无水硫代硫酸钠 英文名称: Sodium subsulfiteSodium thiosulfatechlorine controlchlorine cure anhydrous性质:单斜晶系白色结晶粉末,比重1.667,易溶于水,不溶于醇,在空气中加热被氧化分解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在隔绝空气下燃烧则生成硫酸钠、硫化碱和硫黄。用途:主要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其次作鞣革时重铬酸盐的还原剂、含氮尾气的中和剂、媒染剂、麦杆和毛的漂白剂以及纸浆漂白时的脱氯剂。还用于四乙基铅、染料中间体等的制造和矿石提银等。制法:硫代硫酸钠脱水法。由五水硫代硫酸钠经溶解、过滤、浓缩、脱水,制得

23、无水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Na2S2O3+5H2O包装:用内衬聚氯乙烯塑料袋或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40公斤。储运注意事项: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内。避光、密封保存,运输中应避免曝晒、受潮、雨淋。五水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sodium thiosulfate (hypo)分子式Na2S2O3.5H2O 分子量248.18性质:无色透明单斜晶体,无臭、味咸,比重1.729,加热至100,失去5个结晶水。易溶于水,不溶于醇,在酸性溶液中分解,具有强烈的还原性。在33以上的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在潮湿空气中有潮解性。用途用作照相行业的定影剂。用于电镀、净化用水和鞣制皮革,还用作化工行

24、业的还原剂、棉织品漂白后的脱氯剂、染毛织物的硫染剂、靛蓝染料的防白剂、纸浆脱氯剂、医药工业中用作洗涤剂、消毒剂和褪色剂等。制法1、亚硫酸钠将纯碱溶解后,与(硫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作用生成亚硫酸钠,再加入硫黄沸腾反应,经过滤、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Na2CO3+SO2Na2SO3+CO2Na2SO3+S+5H2ONa2S2O3.5H2O2、硫化碱法利用硫化碱蒸发残渣、硫化钡废水中的碳酸钠和硫化钠与硫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经吸硫、蒸发、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2Na2S+Na2CO3+4SO2Na2S2O3.5H2O+CO23、氧化、亚硫酸钠和重结晶法由含硫化钠、亚硫酸钠和烧碱的液体经加硫

25、、氧化;亚硫酸氢钠经加硫及粗制硫代硫酸钠重结晶三者所得硫代硫酸钠混合、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2Na2S+S3O2Na2S2O3Na2S2O3+SNa2S2O34、重结晶法将粗制硫代硫酸钠晶体溶解(或用粗制硫代硫酸钠溶液),经除杂,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1、 砷碱法净化气体副产利用焦炉煤气砷碱法脱硫过程中的下脚(含Na2S2O3),经吸滤、浓缩、结晶后,制得硫代硫酸钠。2、 包装用麻袋、玻璃丝编织袋或木桶包装,内衬塑料袋。每袋(桶)净重25公斤或50公斤。储运注意事项: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内。运输中应避免曝晒、雨淋。不可与酸类、氧化剂共储混运。容器必须密封,防止受潮溶化。如包装受潮

26、,说明内装物己起潮解作用,必须与干燥包装分开堆放。不可储存于露天,对受潮包装要抓紧处理。失火时可用水砂土扑救。另外它可以解氰化物中毒及升汞中毒急性氰化物中毒的病情发展迅速,故急性中毒的抢救应分秒必争,强调就地应用解毒剂。1、口服中毒者,可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刺激咽后壁诱导催吐洗胃;2、吸入中毒者,应立即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休息;3、用亚酸硝异戊酯12支击碎后倒入手帕,放在中毒者的口鼻前吸入,每2分钟一次,连用56次;4、对症抢救。发生循环、呼吸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等;皮肤烧伤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用硫化铵溶液洗涤;5、经上

27、述现场急救之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切不可延误。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治疗法:解毒机制: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如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迅速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三价铁离子能与体内游离的或已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基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而使酶免受抑制。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数分钟又可解离出氰离子,故需迅速给予供硫剂如硫代硫酸钠,使氰离子转变为低毒硫氰酸盐而排出体外。使用方法: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0.20.4ml)包在清洁的布内压碎,给予吸入1530秒钟,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3支。小儿每次剂量为1支。本药用后在体内只形成少量变性血红蛋白,故仅作为应急措施。3% 亚硝酸钠1015ml

28、静注,每分钟注入23ml。小儿给予610mg/kg。以上两药均能降低血压,有循环障碍者慎用。用同一针头以同一速度注入2550% 硫代硫酸钠2050ml。小儿给予0.250.5g/kg。必要时一小时后重复半量或全量,以后酌情重复使用。轻度中毒者单用此药即可。大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显弱碱性它在33以上的干燥空气中风化而失去结晶水在中性、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会迅速分解Na2S2O32HCl2NaClH2OSSO2大苏打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能跟溴化银形成络合物反应式:AgBr2Na2S2O3NaBrNa3Ag(S2O3)2,根据这一性质,它可以作定影剂洗相时,过量的大苏打跟

29、底片上未感光部分的溴化银反应,转化为可溶的Na3Ag(S2O3)2,把AgBr除掉,使显影部分固定下来大苏打还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将氯气等物质还原Na2S2O34Cl2H2O2H2SO42NaCl6HCl,所以,它可以作为绵织物漂白后的脱氯剂类似的道理,织物上的碘渍也可用它除去另外,大苏打还用于鞣制皮革、电镀以及由矿石中提取银等汗斑(花斑癣)的根治方法:外用20%30%硫代硫酸钠液,干后立即外用1%稀盐酸;或者选用3%采乐洗剂洗患处;用法均为每日12次过硫酸钾 开放分类: 化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过硫酸钾化学品英文名称: potassium persulfate中文名称2:

30、 高硫酸钾 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 540 CAS No.: 7727-21-1分子式: K2S2O8分子量: 270.3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CAS No. 过硫酸钾7727-21-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及胸部不适。对眼有刺激性。吞咽刺激口腔及胃肠道,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慢性影响:过敏性体质者接触可发生皮疹。环境危害: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31、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氧气。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泡沫、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

32、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

33、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5mgS2O4/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九

34、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无气味,有潮解性。 pH:熔点():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2.4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主要用途: 用作漂白剂、还原剂、照相药品、分析试剂、聚合促进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10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

35、活性 稳定性:禁配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碱、水、醇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802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 51504UN编号: 1492 包装标志:包装

36、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

37、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disodium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中文名称2:氨羧络合剂-3 英文名称2:disodium EDTA 技术说明书编码:2038

38、CAS No.:6381-92-6分子式:C10H14N2O8Na2 2H2O 分子量:372.2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381-92-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目前,未见职业性中毒报道。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危险

39、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0、,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订标准TLVWN:未制订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

41、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pH:熔点():248(分解)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资料引燃温度():450(粉云)爆炸上限%(V/V):无资料爆炸下限%(V/V

42、):75(g/m3)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醇。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络合剂及金属掩蔽剂。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稳定性:禁配物: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急性毒性:LD50:200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回目录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UN编号:无资料包装标志:包装类别:Z01包装方法:无资料。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