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6369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 森林资源匮乏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现状:森林覆盖率低(18.21%),人均占有量少(0.13公顷)(9.47立方米)所以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世界其它国家森林覆盖率情况 :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 瑞典54%, 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 全世界平

2、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8,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 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圭亚那,达到9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是非洲的埃及,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地区分布不均,三大林区较丰富,华北、西北较少台湾省森林覆盖率为全国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其余各省、市

3、、自治区多在10以下,新疆、青海不足1。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原始森林锐减,森林总体质量下降目前原始林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前者以耐寒的针叶林为主,兼有阔叶树种,属于密林地,所以树木都争着往上长,树型挺拔高大,有的高达三十多米,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东北林区的木材蓄积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之一。西南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垂直差异大,树种特别丰富。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热带经济林、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林。并有珍贵的柚木、紫檀、樟木等。人工林保存面积大,但单位蓄积

4、量低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是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东南林区。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条件良好,树木种类很多,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还有我国特有的竹木。这个林区南部,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宝库,经济林木更是丰富多彩,有橡胶林、肉桂林、八角林、桉树等,后面的三种经济林,盛产名贵的药材和香料。樟树为台湾特产,它的枝叶可以提制樟脑。台湾省的樟脑产量,最高曾达全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被誉为“樟脑之乡”。森林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森林面积小,地区分布不均;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基本建设、采矿,森林火灾等。 影响: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气

5、候异常,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灾害加剧二、 草原退化中国草场资源分布: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现状:面积广阔,天然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澳大利亚,但经营方式粗放,过度放牧,重用轻养,草场退化严重。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滥垦草原、过度放牧、乱采滥挖、鼠害虫害等。影响: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如斑点状荒漠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等三、水土流失定义: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受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土壤发生移动和破坏的现象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最突出,且由农村向城市蔓延。原因:自然因素:气候:降水丰富,降

6、水强度大,多暴雨天气地形:山地起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平原起伏小,流速慢,侵蚀能力弱,泥沙沉积作用强。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抗侵蚀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问题:新疆面积广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小,主要是因为?新疆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水土流失大于万平方公顷的省区有:内蒙、甘肃、陕西、四川原因:气候因素:温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两月多暴雨),降水强度大,或气候干旱,风蚀强度大地形因素:黄土高原地形崎岖,地表土质疏松,黄土和石灰岩抗侵蚀能力弱地表植被:各种人类活动,造成了植被破坏人类活动: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7、,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开矿等影响:、破坏土壤肥力、河道淤塞,湖、河床抬高,引发旱涝、泥石流等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四、土地荒漠化什么是土地荒漠化?分布:西北地区(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土地沙漠化 华北、西北:土地次生盐碱化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原因: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作用过程缓慢;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过程,是主导因素。影响:使生态环境恶化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形成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影响生物多样性解决上述生态问题的策略:(一) 发展生态农业1、政策引导制定相应的生态建设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退耕还林、建设生态经济林

8、,开发宜农荒山、荒地、荒丘和荒滩调整农作物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千烟洲”模式:千烟洲,位于江西泰和县灌溪镇,其红壤开发模式曾被推选为国际样板之一,联合国授予其全球生态修复“百佳”。) 丘陵地区,建立立体农业生产体系体现了国土整治过程中的共同原则:因地制宜立体农业模式有哪些经济和环境效益? 使我国的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的集约化经营发展,形成商品性农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最大限度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正确协调人地关系,建立良性生态循环,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改善生态环境。2、加强农村住区建设(1)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农村新区,改变居住环境与条件(2)开发农村

9、小水电、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A农村开发小水电的利与弊利:(1)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减少大气污染,解决农村生活用能(2)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实现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3)开发生态景观,促进水利水电旅游事业的发展(4)提供供水、灌溉等,从而促进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例:红旗渠弊:可能引起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带来环境问题(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对原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等的影响(2)对水环境的影响:将会导致部分或局部河段的季节性甚至全年断流(3)水库淹没与库区移民问题(4)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B 沼气的主要成

10、分:CH4在农村开发的有利条件:原料丰富、投资少、见效快最佳使用季节:夏季因此南方与北方农村相比:利用季节较长,气温较高开发利用沼气的意义:一、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沼气可做饭、照明二、提供肥料:沼渣、沼液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基本解决了环境污染(农药、化肥)三、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四、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环境卫生质量,促进农村文明建设五、有利于植被保护,防治水土流失3、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二)加强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保护1、铁路建设与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以青藏铁路为例:以桥代路一方面是为解决高原冻土地带的路基稳定问题一方面是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

11、留出迁徙通道同时保护生态脆弱区的植被,使其较少被破坏2、高速公路建设与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五、生物多样性减少现状:我国目前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40005000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当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人类活动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保留下来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也是支离破碎。2、人类高强度的捕猎和采集,使野生动物难以正常繁衍3、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或入侵,使原生物种受到威胁4、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策略: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主要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惜濒危动植物人工繁殖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