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704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核左移:2核右移: 3. MCH: 4. MCV:5. MCHC: 6. 止血: 7. Ret:8. 表观粘度: 9抗凝:10. HCT: 11. 脾池化: 12. Hb:13. ESR: 14. 瑞氏染液:15再生性核左移: 16退行性核左移: 17毒性颗粒: 18异型淋巴细胞: 19粒细胞缺乏症:20正定型: 21反定型:22出血时间(BT): 23凝血酶原时间(PT):24. 血液凝固: 25.血型系统: 二、填空题1血液标本的采集分为 、 、 。2实验室常用抗凝剂有 、 、 、 。3瑞氏染料是由 和 组成的复合染料。4血液是由 和 组成。离体后的血

2、液自然凝固,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是 。血液加抗凝剂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是 。5. 血液pH值相对恒定,健康人血液pH值是 。6. 血红蛋白测定法目前常用的是_ 和_ 。7. 红细胞起源于_ _、在_ _作用下,使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红系统定向干细胞分化为_ _。 8.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_ _和_ _结合组成。 9. 氰化血红蛋白最大吸收峰_ _,最小吸收波谷_ _。 10.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中,目前被推荐为首选的方法是_ _,本法由_ _推荐,并经_ _确认为标准方法。 11. 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用_ _染色后,以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的_ _表示。 12. 大红细胞见于_ _和_

3、 _贫血。巨红细胞常见于_ 和_ _所致贫血。13. 粒细胞起源于_ _,在造血诱导微循环影响 下,多能干细胞分化为_ _细胞。 14. 根据细胞分布和细胞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可分 为_ _池、_ _池、_ _池、 _ _池和_ _池五个部分。 15 单核细胞与粒细胞起源于共同的_ _细胞,在骨髓内经_ _、_ _发育成为成熟单核细胞,释入血流。 16. 淋巴细胞约为白细胞1/4为人体_ _细胞。 17. T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产生多种_ _物质, 参与_ _免疫。 18. 细胞的染色既有_ _作用,又有_ _作用。 19. 红斑性狼疮患者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存在着狼疮因子,它属于_ _抗体。20

4、.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评价指标是 、 、 、 、 、 。21. 电阻式血液分析仪常用的主要试剂有 、 、 。22. 止血过程涉及_ _、_ _、_ _及其活性等。 23. 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平时都处于_ _状态,只有被活化后才具有_ _ 。 24. 健康人红细胞呈悬浮稳定性主要因为红细胞膜表面的_ _带有_ _ 。25. 凝血过程可分为_ _、_ _和_ _阶段。 26.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为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它对保持_ _、_ _、_ _等均有重要作用。 27. 血液完全凝固后,由于_ _作用,使_ _发生收缩,血清析出,血块缩小, 有利于生理止血。 28. 凝血酶原

5、时间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_ _、_ _的水平,本试验属于_ _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 29.在血浆中直接加入_ _溶液,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3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综合症。发病早期凝血系统功能处于_ _状态,其消耗大量凝血因子继发为_ _。 31. 白细胞上除有与红细胞相同的抗原外,还有特有的抗原即_ _。 32. ABO血型是由第_ _ 对染色体上ABO三复等位基因进行遗传的。 33. 血型抗原物质,由多糖和多肽组成,一般而言_ _部分决定ABO血型抗原性, _ _部分决定其特异性。 34. 大多数Rh不合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都是由于

6、_ _引起的。 35. Rh抗体多为_ _型和_ _抗体。 36. 输血反应一般包括_ _、_ _、_ _、_ _和大量输血所致负反应。三、选择题1成人静脉采血,采血的部位通常是 A手背静脉B肘部静脉C颈外静脉D内踝静脉E股静脉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是 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E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3关于耳垂采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获得较多血量B痛感较轻C检查结果恒定D与静脉血差异小E适合婴幼儿4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 阻止血小板聚集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 除去纤

7、维蛋白原5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 AEDTA-K2 BEDTA-Na2的其他盐类 C双草酸抗凝剂 D肝素 E枸橼酸钠6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A12 B14 C16 D18 E197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 A血浆B血清C全血D浓缩血细胞 E血清因子8可用于输血保养液的是 AEDTA-K2 B枸橼酸钠C草酸钠D双草酸盐E草酸钾9属于酸性染料的是 A美蓝 B天青 C硫堇 D伊红 E苏木素10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是 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DHb为碱性物质 E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11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是 A室温

8、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B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C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 D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 E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12在Hayemy液中,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黏附的是 A氯化钠 B结晶硫酸钠 C氯化高汞 D氯化钾 E结晶硫酸钾13红细胞计数的单位是 Ag/L B1012/L C106/L D109/L E1012/ml14用改良牛鲍板计数红细胞的实验中,计数面积为 A25个中方格 B16个中方格 C5个中方格 D0.1m3 E0.2m315属于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是 A肺气肿 B矽肺 C库欣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应考虑输血的红细胞的医学决定水平是小于 A1

9、.51012/L B1.61012/L C1.41012/L D3.51012/L E2.51012/L17不与红细胞的生理性变化有关的是 A性别 B年龄 C精神因素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感情冲动18红细胞的平均寿命大约是 A3个月 B120d C72h D48h E5个月19CBC的全称是 A循环血细胞 B克隆血细胞 C循环池 D全血细胞计数 E柱状上皮细胞20不影响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的因素的是 A稀释不准确 B反复充液 C有气泡出现 D计数池不干净 E充液后盖片移动21关于血细胞计数中固有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固有误差也称计数域误差 B 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不完全相同所造成的 C 这种

10、误差可以减小 D 属于偶然误差的一种 E 与计数域内细胞计数总和成正比22关于血细胞计数技术误差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器材不符合要求 B稀释倍数不准 C充液不当 D吸管误差 E混合不均23关于血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显微镜计数法设备简单B 显微镜计数法可校正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C 血液分析仪计数法操作简便 D 血液分析仪计数法精密度高E 准确性以血液分析仪计数法为高24手工法红细胞计数的稀释液为 A EDTA-K2溶液 B枸橼酸盐液 CHayemy稀释液 D瑞氏溶液 E冰乙酸稀释液25Hb的四级空间结构有利于结合 AO2和CO2 B血红素 C珠蛋白 DFe2+ E原卟啉26关于网织

11、红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普通光镜法要求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所见的网织红细胞数 B普通光镜法用活体染色显示红细胞内网状结构 CWHO推荐煌焦油蓝染液 D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法用荧光染色RNA EICSH推荐方法是流式细胞仪法27嗜碱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含有 A DNA B 核糖体 C 变性颗粒 D 变性RNA E 变性脂蛋白28在正常情况下,HB主要的存在形式 A HBred B HBCO C HBO2 D MHB ESHB29有关HiCN法的废物处理,不正确的是 A以水11稀释废液 B每升稀释废液加35ml次氯酸钠液 C混匀后封闭置15h DCN氧化为N2和CO2 ECN水解为CO2和NH4+

12、30为消除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对HiCN法的干扰,试剂中应加入 ANa2SO4 BNaCl CH2CO3 DCaCl2 EHCl-31嗜碱点彩红细胞增高不见于 A铅 B铋 C白血病 D食物中毒 E溶血性贫血32HiCN法最小吸收波长为 A540nm B520nm C504nm D510nm E550nm33有关SDS-HB法,错误的是 A稳定 B试剂无毒性 C消光系数已确定 DSDS质量差异性大 E不适用于同时进行WBC计数的自动化分析34应考虑输血的Hb含量应小于 A 60g/L B 50g/L C 30g/L D 45g/L E 25g/L35ICSH推荐血沉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A 潘氏法 B

13、 魏氏法 C 温氏法 D 血沉率 E 自动血沉仪法36SLS-HB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A490nm B504nm C538nm D544nm E450nm37溶血标本不会影响检查的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细胞比容 D血清钾浓度 E转氨酶38正常男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为 A100120g/L B110150g/L C120160g/L D140160g/L E160180g/L39正常女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为 A100130g/L B100150g/L C120160g/L D110150g/L E160180g/L40HiCN测定法中不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的是 AHBO2 BHBCO CHB

14、F DSHB EHi41SLS-HB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最大优点是 A操作简便 B试剂价廉 C呈色稳定 D没有公害 E方法准确42对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描述不准确的是 A双凹圆盘状,大小相似 B平均直径7.2m C瑞氏染色后呈淡粉红色,中央约1/3为生理淡染区 D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E胞核呈圆形,无核仁43对小红细胞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直径小于6m B正常人偶见 C多为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D可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可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44对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血涂片多见球形红细胞 B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 C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 D巨幼细

15、胞性贫血尤为明显 E与骨髓滥造红细胞有关45对巨红细胞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直径大于15m B胞核小而圆 C由于幼稚红细胞内DNA合成不足导致红细胞不能按时分裂 D多为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E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46有关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细胞着色深浅取决于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 B正常色素性红细胞可见于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多色性红细胞可见于溶血性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D红细胞着色不一多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E正常人外周血中不会出现嗜多色性红细胞47关于血沉,不正确的是 A组织损伤可致血沉加快B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可见血沉加快 C血浆中磷脂酰胆碱增多可致血沉加快 D恶性

16、肿瘤病人可见血沉加快 E血浆中胆固醇增多可致血沉加快48不会引起血沉加快的是 A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 B血浆球蛋白增多 C血浆白蛋白增多 D严重贫血 E红细胞直径增大49有关红细胞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镰形红细胞主要是因为含有异常血红蛋白C B 棘形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蛋白缺乏症 C 靶形红细胞的生存时间约仅为正常红细胞的一半或更短 D 椭圆形红细胞只在成熟后才会出现椭圆形 E 有核红细胞如见于外周血涂片即为病理现象50与红细胞膜异常有关的是 A靶形红细胞 B椭圆形红细胞 C镰形红细胞 D泪滴形细胞 E缗钱状红细胞51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异常有关的是 A 椭圆形红细胞B口形红细胞 C

17、球形红细胞 D 镰形红细胞 E 缗钱状红细胞52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的是 A剧烈运动 B肝脏疾病 C大叶性肺炎 D溶血性贫血 E大手术后53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多为 A高色素性红细胞 B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C低色素性红细胞 D大红细胞 E靶形红细胞54红细胞计数为4.01012 /L,HCT为0.45,MCHC为340g/L,则MCV为 A98fl B112.5fl C88.8fl D85fl E132fl55红细胞计数为3.501012 /L,HCT为0.45,HB为120g/L,则MCH为 A128.6pg B37.5 pg C34.2pg D85 pg E132 p

18、g56红细胞计数为3.501012 /L,HCT为0.36,HB为120g/L,则MCHC为 A342g/L B111g/L C333g/L D300g/L E232 g/L57某贫血患者的MCV、MCH、MCHC的降低,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58某贫血患者MCV 70fl, MCH 25pg, MCHC 330g/L,属于 A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B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 D大红细胞性贫血 E大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59可出现血沉加快的是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心绞痛 C多发性骨髓瘤 D良性肿瘤 E遗

19、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60全血离心后分5层,依次是 A 血浆、白细胞、血小板、还原红细胞、携氧红细胞层 B 血浆、血小板、白细胞、还原红细胞、携氧红细胞层 C 血浆、血小板、还原红细胞、白细胞、携氧红细胞层 D 血浆、白细胞、还原红细胞、血小板、携氧红细胞层 E 以上都错61ICSH推荐HCT检测参考方法是 A放射性核素法 B电阻抗法 C温氏法 D比重计法 E折射仪法62魏氏法测定血沉时不正确的是 A病人检查前不需控制饮食 B血液标本不能有凝血、溶血或混有气泡 C血沉管清洁干燥,管径的不均匀误差0.02mm D室温过高要进行血沉校正 E血沉管放置要垂直63有关HCT,错误的是 A与血流变学联合应

20、用,可用于监测血栓前状态 B球形红细胞可使红细胞间残余血浆量增加 C可作为计算MCV、MCHC计算的基础 D抗凝剂用量过大可使红细胞胀大 E可采用肝素或EDTA盐抗凝64关于血细胞比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计算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的要素之一 B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及大小有关 C影响全血黏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D贫血时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平行减低 E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细胞比容增高65关于血沉测定的方法学评价,说法错误的是 A魏氏法操作简便,但只反映血沉终点的变化,缺乏特异性 B潘氏法测定毛细血管血,较适用于儿童,临床应用广泛 C温氏法克服了贫血对结果的影响 D自动血沉仪可反映血沉不同阶段的差异 E血沉率测

21、定要使用专用的离心机66魏氏法血沉测定的成年男性参考值为 A010 mm/h B015 mm/h C210 mm/h D315 mm/h E012 mm/h67网织红细胞网状结构是 A脂肪 B糖蛋白 C核糖核酸 D核膜残余物 E嗜碱性蛋白质68外周血最常见的网织红细胞是 AO B C D E69不用于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的是 A灿烂甲酚蓝 B新亚甲蓝 C中性红 D伊红 E美蓝70关于血沉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因素 B温度因素 C红细胞形态 D白细胞数量 E红细胞数量71可作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辅助诊断的Ret为 A5109/L B8109/L C10109/L D0.003 E1210

22、9/L72关于血沉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直径越大越薄,血沉越快 B球形红细胞使血沉加快 C红细胞增多症血沉加快 D镰形红细胞血沉加快 E贫血对血沉无影响73监测放疗化疗最有效的指标是 A HFR 和 LFR B HFR 和 MFR C Ret D MCHr E RDWr74网织红细胞胞质中网状结构含有 A 中毒颗粒 B 脂蛋白 C 线粒体 D RNA E DNA75关于网织红细胞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髓中的网织红细胞比外周血中的幼稚 B通常网织红细胞比成熟红细胞体积大 C计数网织红细胞可用煌焦油蓝染色 D 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四型 E网织结构越多细胞越成熟76关于网织红细胞

23、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红细胞B经固定染色后可见到连成线状或网状的结构 C胞浆中含有RNA、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D型最幼稚,型最成熟 E可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77网织红细胞即是瑞氏染色血涂片中的 A嗜多色性红细胞 B晚幼红细胞 C有核红细胞 D点彩红细胞 E靶形红细胞78不使血沉增快的是 A急性时相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球蛋白 D磷脂酰胆碱 E胆固醇79外周血中最易见到的网织红细胞是 A 型 B 型 C 型 D 型 E型80网织红细胞计数采用的染色方法是 A碱性亚甲蓝染色 B煌焦油蓝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H-E染色 E瑞氏染色81目前临床上血沉测定常用的抗凝剂是 A

24、肝素 B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14 C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19 DEDTA-K2 E草酸盐81能使血沉减慢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三酰甘油 C胆固醇 D清蛋白 E球蛋白83影响血沉的最主要因素为 A血浆中清/球蛋白比例倒置 B抗凝剂的种类与用量 C血沉管的内径 D室温 E时间84成人外周血白细胞为 A(510)109/L B(38)109/L C(28)109/L D(410)109/L E(1520)109/L85不影响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的是 A样本稀释不准确 B反复充液 C有气泡出现 D计数池不干净E充液后盖片移动86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 A0.10.3 B0.20.3 C0.30.4

25、D0.50.7 E0.70.887白细胞计数仅反映的白细胞数量是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边缘池 D循环池 E贮存池88关于粒细胞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粒细胞的发育阶段划分 B可划分为分裂池、成熟池等5个池 C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数 D总血液粒细胞池包括循环池和边缘池 E边缘池及循环池的粒细胞保持着动态平衡89关于不同年龄白细胞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一般在15.0109/左右 B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0.70 C45岁儿童的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基本相等 D初生儿外周血主要为淋巴细胞 E6个月至2岁一般在(1112)109/90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胞核 A

26、染色致密程度 B是否处于分裂状态 C分叶情况 D位置 E与胞质比例91关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正确的是 A成人0.8109/ B儿童为5% C妊娠时,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反 D常见于急性感染期 E出生2周的婴儿有生理性单核细胞减少92严重感染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并伴有明显核左移,说明 A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 B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 C感染极重,机体反应性很差 D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 E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93正常外周血涂片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 A20%40% B2%4% C5%10% D0%5% E0.5%5%94关于瑞氏染色后单核细胞形态,错误的是 A外周血中最

27、大的细胞 B细胞核大,呈不规则圆形、肾形或马蹄形 C胞质内有细小尘土样嗜天青颗粒 D染色质粗糙致密,排列均匀 E胞质量多染灰蓝色或淡粉红色95关于白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错误的是 A适当用力,快速振荡30s可充分混匀稀释液 B应采用“推式”法向计数板加盖玻片 C首选手指血作为检验标本 D稀释液应过滤 E针刺深度应23mm,采血速度要快96关于杜勒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变性引起 B胞核残留物 C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 D裸核 E胞质局部不成熟97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指数是指 A毒性颗粒的数量 B毒性颗粒的分布 C毒性颗粒的着色程度 D含毒性颗粒的细胞数与所计数的细胞数之比 E每升血液中含毒性颗粒的

28、细胞数98与遗传性疾病无关的是 A椭圆形细胞 B镰形细胞 C棘形细胞 DPelger-Het畸形 E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99异型淋巴细胞按其形态学特征分为 A空泡型,浆细胞型,幼稚型 B空泡型,浆细胞型,单核细胞型 C浆细胞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 D浆细胞型,不规则型,幼稚型 E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幼稚型100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大于 A10.0109/L B4.0109/L C7.0109/L D15.0109/L E12.0109/L101不属于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的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转移癌 C非白血性白血病 D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29、症102通常情况下,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的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红细胞103不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生理变化的是 A新生儿 B急性中毒 C运动、情绪的影响 D妊娠期 E吸烟104关于中性粒细胞生理性日间变化,错误的是 A在安静和休息时,WBC数较低 B活动和进食后较高 C早晨较高 D下午较高 E一日之内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105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常见于 A急性髓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106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细胞的比值为 A1:14 B1:13 C1:12

30、D1:11 E1:10107核右移是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叶以上者超过 A2% B3% C4% D5% E6%108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109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不包括 A大小不均 B空泡 C毒性颗粒 D卡波环 E退行性变110可了解病情进展情况、估计预后的指标是 A大小不均 B毒性颗粒 C空泡 D毒性指数 E退行性变112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棒状小体即可考虑为 A急性白血病 B慢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各类贫血 E细菌感染性疾病113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伤寒或副伤寒 B肝癌 C大

31、面积烧伤 D铅中毒 E急性溶血114不会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的是 A急性胰腺炎 B支气管哮喘 C寄生虫病 D荨麻疹 E湿疹115分类计数白细胞时应选择血涂片的 A尾部 B头部 C体尾交界处 D体部 E头体交界处116白细胞显微镜法计数时,白细胞稀释液通常加 A0.40ml B0.38ml C0.39ml D0.36ml E2.00ml117显微镜法计数白细胞,通常加血标本 A40l B30l C20l D10l E50l118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时,血标本被稀释的倍数是 A10 B20 C40 D100 E200119对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方法学评价,错误的是 A简单易行,不需昂贵仪

32、器 B是白细胞计数的常用方法 C在严格规范的条件下可用于血液分析仪校准 D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 E适合基层单位选用120白细胞计数时发现有核红细胞,白细胞校正值为 A100校正前白细胞数/(100+有核红细胞) B(100+有核红细胞)校正前白细胞数 C100校正前白细胞数/(1+有核红细胞) D(100/有核红细胞)校正前白细胞数 E100校正前白细胞数/(100有核红细胞)121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若每高倍镜视野平均白细胞数为46个,则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约为 A(47)109/L B(79)109/L C(1012)109/L D(1214)109/L E(1315)109/L122外周

33、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见于 A风疹感染期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期 C百日咳感染期 D猩红热感染期 E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期123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 A钩虫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B急性失血,肺癌 C荨麻疹,心肌梗死 D支气管哮喘,猩红热 E严重外伤,肝吸虫病124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可采用注射ACTH前后进行 A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B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C淋巴细胞计数 D中性粒细胞计数 E单核细胞计数125肾移植手术后排异反应前期,外周血绝对值增高的是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126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 A化脓性胆囊炎 B急性胰腺炎 C阑尾

34、炎 D心肌梗死 E各种病毒感染127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常见于 A病毒性感冒 B病毒性肝炎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缺铁性贫血 E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128剧烈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暂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白细胞破坏减少 B血管收缩 C骨髓刺激 D体内白细胞重新分布 E白细胞生成增多129粒细胞缺乏症是指中性粒细胞数量为 A0 B偶见 C小于0.1109/ D小于0.3109/ E小于0.5109/130关于核左移,正确的是 A很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 B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 C外周血出现核浆发育不平衡的细胞 D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核以上阶段细胞增多 E外周血分类5叶核粒

35、细胞增多131关于核左移,错误的是 A再生性左移的白细胞总数增高 B退行性左移的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 C外周血涂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计数10% D外周血涂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幼稚细胞 E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左移,中度左移和重度左移132关于再生性核左移意义,错误的是 A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B常伴有毒性变化 C仅有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表示感染轻、抵抗力强 D类白血病反应时核左移不明显 E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134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A乙醇,叠氮钠 B伊红,丙酮 C石棉红,亚硝基铁氰化钠 D乙醇,亚硝基铁氰化钠 E乙醇,丙酮135关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36、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人(0.050.5)109/ B小于5岁(00.8)109/ C515岁(00.5)109/ D休息时低,活动后增高 E宜在早晨8时测定136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 A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 B空泡变性 C卡波环 D毒性颗粒 E核固缩137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 ARussell小体 B毒性颗粒 C空泡 D杜勒小体 E退行性变138关于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不正确的是 A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 B染色呈黑色或黑紫色 C可盖于细胞核上 D不易与嗜酸性颗粒混淆 E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造成139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 A大小不均 B豪焦小体 C杜勒小体

37、 D空泡 E退行性变140与白细胞形态异常无关的是 A毒性颗粒 B卵磷脂小体 C杜勒小体 D棒状小体 ERussell小体142毒性颗粒可见于 A淋巴细胞 B异形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红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143关于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错误的是 A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B为23个嗜天青颗粒的融合 C不易与嗜碱性颗粒混淆 D可能为摄取细菌发生变性 E可能为自噬体144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中表现为核质发育不平衡的是 A毒性颗粒 B杜勒小体 C空泡 D退行性变 E染色质小体145与中性粒细胞的退行性变无关的是 A胞体肿大 B核固缩 C核棘突 D核溶解 E结构模糊146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的是 A伤寒 B疟疾 C心肌梗死 D过敏性休克 E副伤寒147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是 A急性感染或炎症 B大面积烧伤 C急性溶血 D急性中毒 E恶性肿瘤148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的是 A伤寒 B副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链球菌感染 E系统性红斑狼疮149关于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错误的是 A机体对各种病因的应激反应 B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 C动员边缘池粒细胞进入循环池 D增多的粒细胞主要是原始或幼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