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729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植物得病后在生理和形态上均可以发生改变,患病植物外部形态的反常现象就是症状。症状是诊断植物病害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分为病状和病症两种类型,通常把植物体本身的反常表现称为病状,而把病原生物在植物受害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称为病症。由于病害种类、环境条件,发病部位和植物被害时期不同,病状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归纳起来包括五种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病症则直接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如真菌子实体在寄主表面形成的霉层、黑点、粉状物等,细菌表现出来的菌脓和菌痂;而植物病毒、植原体、等无病症表现。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是较稳定和具特异性的,

2、这是利用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病症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但一经表现出来却相当稳定,所以根据病症能够正确判断植物病害。一、目的要求 本次实验目的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多样性,认识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并掌握病症和病状的一般类型,以便在病害诊断中加以利用。 二、材料、试剂与仪器 按照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和病症(粉状物、霉状物、小黑点、白瓷状物、菌脓等)准备植物病害的盒装标本、瓶装液浸标本及新鲜标本。各种症状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下列各种病害标本,按上述症状划分方法,注意观察病状和病症特点及其症状类型。烟草花叶病 黄瓜花叶病

3、甜菜黄化病毒病 苹果绿缘褐斑病马铃薯晚疫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蔬菜幼苗猝倒病 白菜软腐病甘薯线虫病 棉花枯黄萎病水稻恶苗病 枣疯病桃缩叶病 马铃薯疮痂病玉米丝黑穗病 小麦白粉病小麦秆锈病 葡萄霜霉病茄子褐纹病 油菜菌核病麦类麦角病 苹果发根病棉花角斑病 苋菜白锈病大豆菟丝子 黄瓜根结线虫病 三、实验操作病状类型:(一)变色Discolour:由于叶绿素发育受到破坏,而使叶片的颜色发生改变,这种变色可以是普遍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变色的细胞本身并不死亡。1褪绿:叶片普遍变为淡绿色或淡黄色。2黄化:叶片普遍变为黄色。3花叶:叶片局部褪绿,使之呈黄绿色或黄白色相间的花叶状。(二)坏死Necrosis:植物细

4、胞和组织的死亡引起坏死。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都能发生坏死,1斑点:局部组织变色,然后坏死而形成斑点。2枯死:植物组织连片坏死而呈现黄白色,褐色的或黑色,形成叶斑,叶枯、环斑、条斑或轮纹斑。 3穿孔:叶片的局部组织坏死后脱落。4疮痂:植物体表先呈现皮包状隆起,然后表皮细胞破裂。5溃疡:树木枝干的局部组织腐烂。6猝倒或立枯:幼苗的茎基部或根部组织坏死而使幼苗枯死,死苗倒下者为猝倒,死苗直立者为立枯。(三)腐烂Rot:但多汁而幼嫩的植物组织受害后植物细胞和组织易发生腐烂。根据腐烂的部位,可分为根腐、茎腐、果腐、花腐等。伴随各种颜色的变化特点,可分为褐腐、白腐和黑腐等。根据组织分解的程度不同,有

5、干腐、湿腐和软腐之分,比较坚硬的植物组织发生腐烂称为干腐,柔软而多汁的植物的组织发生腐烂称为湿腐,寄主组织细胞间中胶层的破坏称为软腐。(四)萎蔫Wilt:指植物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而发生的枯萎现象,萎蔫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株性的。典型的萎蔫病害无外表病症,植物皮层组织完好,但内部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五)畸型Malformation:植株生长反常,促使植物的各个器官发生变态。1矮化:植株生长较正常的矮小。2徒长:植株生长较正常的植株生长高大。3丛生:枝干的节间停止伸长而使叶片呈丛生状。4卷叶、蕨叶和缩叶:叶片的卷曲和皱缩。5发根:根系过度分枝而成丛生状。6瘿瘤:部分组织细胞过度生长

6、而形成的变态。7剑叶:叶片发育受到控制,使宽大的叶片变为细小狭长状。8菌瘿:病部变成菌的集合体,如黑粉病。病症类型:(一)粉状物: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黑色、白色、铁锈色的粉状物。(二)霉状物: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白色、褐色、黑色的霉层。(三)小黑点: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的黑色小颗粒。(四)菌 核: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同的褐色或黑色颗粒。(五)白 锈: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的白瓷状物。(六)菌脓和菌痂:病原细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的粘液和胶痂状物。观察水稻白叶枯病组织的菌溢现象。* 注意:以上病症只针对真菌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病害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非侵染

7、性病害无病症表现。 四、作业 将上述病害标本的发病部位,病状类型和病症类型,填于下表:植物病害症状观察表 病害名称发病部位 病状类型病症类型 五、思考题1植物病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症状在病害诊断上有什么作用?3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如何?六、所需学时实验二、三 真菌形态观察真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已报导的将近45000多种,是植物病原生物中最主要的一大类群,它所引起的病害占植物病害的80%以上,尽管真菌形态差异很大,但基本结构相似,大多数真菌有营养体和繁殖体之分,营养体是指吸收养分的器官,繁殖体是指从营养体上产生的各种类型的孢子。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无论是有形性的还是无性的,统称为子实体

8、。真菌的孢子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有性孢子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子孢子。真菌孢子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和分类学上的重要依据,其营养体及其变态和菌组织体则是真菌分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的还是重要的鉴别特征和分类依据。一、目的要求通过本次实验熟悉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基本形态,为以后真菌病害的病原物鉴定和真菌分类奠定初步基础。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一)真菌的营养体1菌丝和菌丝体 除少数原始的类群以外,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极为细小的丝状体,这种丝状体称为菌丝,生长成丛的菌丝称为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是无隔的,大多数真菌是有隔的。(

9、1)挑取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或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制片,镜检无隔菌丝。(2)挑取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制片镜检有隔菌丝。(3)观察各种病原真菌在平面和斜面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注意菌落大小、形状、厚薄、质地、颜色等形态特点。2菌丝组织体有些真菌的菌丝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可形成特殊的组织体,常见有菌核、子座和根状菌索。(1)菌核:菌核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一种休眠体,既是真菌贮藏养分的器官,又是真菌用以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机构,菌核大小不一,色泽和形状也各不相同。菌核

10、中的菌丝组织已有分化现象,外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色深壁厚,具有保护作用,为拟薄壁组织;内层细胞壁薄色淡,排列疏松,仍可维持营养作用,为疏丝组织。肉眼观察麦角病、油菜菌核病、黄瓜菌核病和大葱菌核病标本,比较菌核形状、大小、颜色;镜检细辛菌核病的菌核制片,注意比较表皮与内部组织细胞的排列特点。(2)子座:子座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容纳子实体的座垫状结构,或由菌丝体与部分寄主组织结合而成的称为假子座。子座是真菌从营养体到繁殖体的过渡机构,除可在其上或其内形成子实体外,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肉眼观察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分生孢子座;镜检苹果树腐烂病菌(Val

11、sa mali)和稻香柱菌(Epichloe typhina)所形成的子座制片,注意子座形状,着生部位及内部繁殖体类别。(3)根状菌索:少数高等真菌的菌丝体还可纠结成绳索状的组织体,形如高等植物的根,故称根状菌索,其作用是帮助菌体蔓延和抵抗不良环境,根状菌萦组织也有表皮和内部组织的分化。肉眼观察林木上根状菌索的外部形状,注意和菌核比较,找出二者区别。3菌丝体上分化出的吸收养分组织(1)吸器:是寄生在细胞间的真菌,特别是一些专性寄生菌在菌丝体上形成的吸收养分的器官,形状有球状、丝状、掌状、裂片状等。镜检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吸器制备片,注意吸器的形状及其形成的部位。(

12、2)假根:为伸入基物内的菌丝体,形如高等植物的根系,故称假根。假根除用其吸收养分外,还有固着菌体的作用。挑取培养基中培养的甘薯软腐病菌(Rhizopus nigricans)的菌丝(注意针尖要插入培养基内)制片镜检或镜检根足霉(Rhizopus sp.)制备片,注意假根与普通营养菌丝的区别。(3)附着胞:从幻灯片或照片观察病菌侵染寄主植物形成附着胞的形态。(4)菌环和菌网:捕食性真菌常由菌丝分化成菌环和菌网组织来捕捉线虫等小动物,然后再由菌丝侵入线虫体内吸取营养。(二)真菌的繁殖体孢子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性和有性两种,分别产生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大类型。真菌的无性繁殖包括断裂、出芽和产生孢子等,

13、真菌的有性生殖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1无性孢子: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便能产生孢子,称为无性孢子。真菌产生的无性孢子类型很多,主要的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1)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为鞭毛菌亚门真菌特有的无性孢子,产生在由菌丝顶端细胞或由菌丝分化成的孢子囊梗的顶端细胞膨大形成的孢子囊内、具鞭毛,能游动。制片镜检用线麻粒诱发的绵霉和水霉的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镜检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游动孢囊梗、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孢囊孢子为接合菌亚门真菌特有的无性孢子,生成方式和游动孢子相似,也是内生的,但无鞭毛,不能游

14、动。挑取黑根霉(Rhizopus sp.)制片(或取制备片)镜检孢子囊梗,孢子囊和孢囊孢子,注意观察孢子囊的形态及其着生位置及孢囊孢子的形态,颜色和产生的数目。(3)分生孢子:子囊菌亚门真菌和大部分半知菌亚门真菌都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外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形状、大小、颜色不一,单生,链生或集生,分生孢子梗有的散生,有的束生,有的产生在分生孢子盘上或分生孢子器内,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也叫器孢子。取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的病叶,用刀片轻轻刮取病斑上的霉状物制片镜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或挑取斜面培养基上培养的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ativum)制

15、片镜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另取苹果灰斑病(Phyllosticta pirina)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器和器孢子,注意分生孢子的形状,色泽,细胞数目及着生情况。(4)厚垣孢子:镜检厚垣孢子制备片,菌丝中或孢子中个别细胞膨大、细胞壁加厚的孢子即厚垣孢子。2有性孢子:由两个不同的性细胞或性器官相结合而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有性孢子主要有以下4种。(1)卵孢子:部分鞭毛菌亚门真菌的有性孢子,由菌丝上产生的两种异形配子囊交配产生。制片镜检谷子白发病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的卵孢子或镜检大豆霜霉病菌(Peronospora manshurica)卵孢子制备片,注意卵孢子形状、大

16、小、颜色,孢壁形态。(2)接合孢子:为接合菌亚门真菌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同形配子囊交配而成。镜检毛霉(Mucor)接合孢子制片,注意接合孢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及表现特点。(3)子囊孢子:为子囊菌亚门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异形配子囊交配生成,子囊孢子产生在子囊内,多为8个,子囊除极少数子囊菌裸生外,多数子囊菌生于子囊果中。取山楂白粉病(Podosphaera oxyacanthae)病叶,用解剖针将白粉上的小黑点(闭囊壳)仔细拨至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盖片并轻轻压破闭囊壳,镜检闭囊壳,子囊、子囊孢子和附属丝的形态,特别注意子囊的数目和附属丝的特点,另取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

17、erotium 132)制备片,镜检子囊盘、子囊和子囊孢子。(4)担孢子: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的有性孢子,由菌丝结合后减数分裂而成,外生于担子或先菌丝上。挑取萌发的玉米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制片镜检冬孢子、先菌丝及担孢子的形态,另取小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冬孢子萌发的制备片,镜检冬孢子、先菌丝及担孢子的形态,比较两种黑粉病菌的区别。另外还有一种有性孢子为休眠孢子囊,由两个游动配子结合而成,为二倍体,萌发时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如壶菌、根肿菌可产生休眠孢子囊,根肿菌产生的休眠孢子囊萌发时通常只释放出一个游动孢子,有时也称为休眠孢子

18、。三、作业1绘有隔菌丝,无隔菌丝和菌核剖面图。2绘分生孢子、孢囊孢子、卵孢子及子囊孢子的形态图。 四、思考题1菌丝有无隔膜是否反应一定的进化关系?2菌核和子座在形态和功能上有何不同?3真菌吸器的有无与寄生性的强弱是否有一定关系?4分生孢子和孢囊孢子的生成过程,形成数量(与产孢细胞比较)及着生部位等方面有何不同?5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子孢子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的时期有何不同? 五、所需学时4学时。*附:安斯沃思(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 真菌界的门和亚门分类检索表1有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粘菌门Mycomycota1无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同化阶段为典型的菌丝体真菌门Eu

19、mycota 2有能动细胞(游动孢子或游动配子),有性阶段产生典型的卵孢子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2无能动细胞3有有性阶段4有性阶段产生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4有性阶段产生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4有性阶段产生担子孢子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3无有性阶段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真菌词典(1995)第8版的分类体系 原生动物界(Protozoa)集胞粘菌门(Acrasiomycota)网柱粘菌门(Dictyosteliomycota)粘菌门(Myxomycota)根肿菌门(Plasmodiophoromyc

20、ota) 假菌界(Chromista)丝壶菌门(Hyphochytriomycota)网粘菌门(Labyrinthulomycota)卵菌门(Oomycota) 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冬孢菌纲(Teliomycetes)黑粉菌纲(Ustomycetes)壶菌门(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门(Zygomycota)毛菌纲(Trichomycetes)接合菌纲(Zygomycetes?实验四、五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鞭毛菌亚门

21、真菌也叫鞭毛菌,是真菌门中最低等的一类,主要特征是无性繁殖产生带有1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有的还有游动配子)。根据营养体的形态及鞭毛的特征,鞭毛菌亚门分为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和卵菌纲,除丝壶菌纲尚未发现有侵染植物的成员外,其余三个纲特别是卵菌纲都有较重要的病原物。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鞭毛菌亚门中根肿菌纲、壶菌纲和卵菌纲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基本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同时,学习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病菌,为分类鉴定打下初步基础。学会病原物标本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一)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根

22、肿菌纲的分类地位,至今意见还不一致,该纲真菌为数不多,只有一个目,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根肿菌的特点是营养体为无细胞壁的原质团;有性繁殖整个原生质团形成大量散生或成堆的厚壁休眠孢子(休眠孢子囊);无性繁殖也由原生质团形成薄壁的游动孢子囊,其中产生前端具有两根长短不等尾鞭的游动孢子,根肿菌都是植物细胞内的专性寄生菌,具有明显的水生习性,常引起植物根部产生刺激性病变,形成膨肿状,其越冬和传播与土壤关系密切,与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有以下两属。1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观察白菜根肿病(P.brassicae)的液浸标本,注意根肿的特点,然后镜检白菜根肿病菌制备片

23、(001),注意在寄主细胞内能否见到成堆的休眠孢子?受病细胞的大小与正常细胞有无区别?是薄壁细胞受害,还是输导组织受害?2粉痂属(Spongospora)观察马铃薯粉痂病(S.subterranea)标本,镜检该病的制备片(002),注意马铃薯块茎皮层上形成的疮痂状小瘤及寄主细胞内由休眠孢子聚集成多孔的海绵状圆球。(二)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壶菌营养体形态变化较大,较高等的开始有原始的丝状体,无性繁殖产生后端具有单根尾鞭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两个同型的游动配子交配形成合子,本纲只有壶菌目(Chytridiales)中的少数成员寄生高等植物引起病害,重要的只有节壶

24、菌属(Physoderma)中的玉蜀黍节壶菌(P.maydis)引起玉米褐斑病。观察玉米褐斑病标本,注意发病部位,病斑大小,颜色,是否隆起,用解剖针挑破病斑可见到大量黄褐色的粉末,即病菌的休眠孢子,制片镜检休眠孢子的形态,或镜检玉米褐斑病菌制备片(003)注意休眠孢子胞壁厚薄、颜色,是否有盖。(三)卵菌纲(Oomycetes)卵菌的特征是营养体为真正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具有一根尾鞭和一根茸鞭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通过异型的雄器和藏卵器交配产生卵孢子,根据藏卵器内卵孢子数目的多少及其他特性,卵菌纲分为水霉目和霜霉目两个目。1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目真菌的主要特征是藏卵器中形成

25、一个以上的卵孢子;游动孢子有两游现象,游动孢子囊(菌丝顶端原生质高度浓缩,基部有分隔与菌丝分开)不脱落,与菌丝无显著差异,该目与植物病害关系较大的有以下两属。1)水霉属(Saprolegnia)镜检培养皿中用线麻籽或大米粒诱发培养的水霉菌,注意菌丝和游动孢子囊的形态,菌丝和游动孢子囊区别是否明显?次生游动孢子囊是否从初生游动孢子囊的空壳内生出(层生)?藏卵器内卵孢子数是一个,还是多个;能否看到藏卵器和雄器交配?能否看到游动孢子释放的现象。(2)绵霉属(Achlya)镜检培养皿中用线麻籽或大米粒诱发培养的绵霉菌,注意和水霉属真菌的区别,能否看到单个或成串产生的厚壁孢子的情况以及游动孢子释放后聚集

26、在孢子囊附近的情形。2霜霉目(Peronosporales)霜霉目真菌与水霉目真菌的主要区别是藏卵器中只形成一个卵孢子;游动孢子没有两游现象,孢子囊一般是产生在特殊分化的孢囊梗上:孢子囊较易从孢囊梗上脱落。根据孢囊梗的形态特点,霜霉目分为腐霉菌科(Pythiaceae)、白锈菌科(Albuginaceae)和霜霉菌科(Peronosporaceae)(见附录),该目与植病关系密切的有以下几个属。1)腐霉属(Pythium)观察蔬菜幼苗猝倒病标本,注意受害部位和症状特点。将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斜面菌种的菌落少许移置在清水中,在1820下培养2436小时,然后用解剖针从水中

27、挑取少量菌丝制片镜检。观察菌丝有没有隔膜?游动孢子囊形状?与菌丝差别是否明显?能否看到孢子囊萌发的情景?泄管和泡囊的形态如何? 2)疫霉属(Phytophthora) 取马铃薯晚疫病(P.infestans)标本,观察受害部位。注意症状特点,特别要注意叶片上病斑的位置,大小、状态、颜色,边缘是否清楚,是否产生灰白色的霉层(特别是叶背面)?挑取马铃薯晚疫病菌斜面培养菌制片(或取制备片008)镜检游动孢囊梗、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注意孢囊梗分枝的特点及游动孢子囊的形态。(3)单轴霉属(Plasmopara)观察葡萄霜霉病(P.viticola)标本,注意为害部位及症状特点,挑取葡萄霉病病叶病斑上的

28、霉层制片(或取制备片015)镜检孢子囊梗的形态,注意分枝特点及分枝末端的特征。(4)霜霉属(Peronospora)观察十字花科霜霉病(P.paraditica)和大豆霜霉病(P.manschurica)标本,注意为害部位的症状和特点,然后挑取少许霉层制片(或取制备片027或018)镜检孢囊梗和孢子囊,注意孢子囊的梗分枝特点。(5)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观察黄瓜霜霉病(P.cupensis)标本,注意为害部位和病状特点,挑取霉层制片或取制备片013)镜检孢囊梗和孢子囊,注意孢囊梗的分枝特点,与霜霉属形态有何异同。(6)盘梗霉属(Bremia)观察莴苣霜霜霉病(B.lac

29、rucae)标本,注意症状特点,挑取病叶上的霉层制片(或取制备片016),镜检孢子囊梗的形态,注意分枝末端是否膨大呈盘状?边缘是否有小梗?孢子囊的形态及着生位置如何?7)白锈菌属(Albugo)取十字花科白锈病(A.candida),注意受害部位,症状特点,切取白锈病病叶制片镜检(或镜检制备片009无性,010有性),注意孢子囊梗着生的位置,形态和排列特点,孢子囊的形态,注意观察藏卵器内卵孢子的数目,藏卵器壁与卵孢子壁是否愈合,另取该菌无性世代制备片009,观察孢子囊梗的形态,特别要注意分枝特点。 三、作业1绘马铃薯晚疫病菌(P.infestans)和十字花科白锈病菌(A.candida)孢囊

30、梗和孢子囊形态图。2绘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和黄瓜霜霉病菌(Ps.cubensis)形态图。3镜检鉴定大葱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波菜霜霉病的病原菌,鉴定到属。 四、思考题1试比较说明水霉、腐霉、疫霉和霜霉,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情况。2鞭毛菌亚门真菌四个纲是怎样划分的?它们为害植物时各具什么特点?3水霜目和霜霉目真菌,在寄生性和形态上有什么不同?4霜霉为害植物时,为什么多发生在叶部?为什么多在病斑背面形成霉层?为什么常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受害严重? 五、所需学时4学时。*附:霜霉目真菌科及主要属分类检索表1孢囊梗与菌丝无显著差异,孢子囊依次顶生,陆续形成,兼性寄生腐霉

31、科(Pythiaceae)2孢子囊一般不能脱落,萌发时先生出泄管,形成泡囊,在泡囊中形成游动孢子腐霉属(Pythium)如瓜类猝倒病菌(P.aphanidermatum)2孢子囊一般脱落,萌发时不形成泡囊,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从乳头状突起部泄出疫霉属(Phytophtora)如马铃薯晚疫病菌(P.infestans) 1孢囊梗与菌丝显著不同,专性寄生2孢囊梗多分枝,由气孔伸出寄主体外,孢子囊单生于顶端霜霉科(Peronosporaceae)3卵孢子大量产生,卵孢子壁与藏卵器壁相愈后,寄生于禾本科植物4孢囊梗粗壮,顶端丛生小梗指梗霉属(Sclerospora)如谷子白发病菌(S.gramin

32、icola)3卵孢子发生较少,卵孢子壁不与藏卵器壁愈合;囊孢梗细小,且具明确分枝4孢囊梗单轴分枝或假单轴分枝5 孢囊梗单轴分枝,分枝与主枝成直角,顶端平单轴霉属(Plasmopara)如葡萄霜霉病(P.viticola)5孢囊梗假单轴分枝,分枝与主枝成锐角,顶端尖锐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如黄瓜霜霉病菌(P.cubensis)5孢囊梗二叉状分枝5分枝末端尖细霜霉属(Peronospora)如白菜霜霉病(P.parasitica)5分枝末端膨大成盘状 盘梗霉病(Bremia)如莴苣霜霉病菌(B.lactucae)2孢囊梗不分枝,呈棍棒状,孢子囊链生于孢囊梗上,埋生于寄生表皮

33、下,形成孢子堆白锈科(Albugiaceae) 白锈属(Albugo)如萝卜白锈病 返回 返回 实验七、八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一、目的子囊菌亚门真菌称子囊菌,子囊菌有15000多种,其中大多数是陆生的。它们的形态,生活史、寄生性及所致病害症状千差万别。营养体除少数种类是单细胞的外,大多数是发达、有隔膜、能分枝的菌丝体,而且很多种类可形成菌组织,因而有子座和菌核等结构,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子囊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概况,熟悉该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以便为子囊菌的分类和病害鉴定打下基础。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子囊菌的

34、分类主要是根据有性阶段的形态特征,根据是否形成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结构,子囊菌亚门分为六个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三纲。(一)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半子囊菌纲包括许多低等的子囊菌,比较原始,营养体是单细胞或不发达的菌丝体:子囊散生,不形成子囊果:也不产生真正的分生孢子,与植病关系较大的只有外囊菌目(Taphrinales)中的外囊菌属(Taphrina),该属真菌都是专性寄生菌,引起叶片、枝梢和果实畸形。观察桃缩叶病(T.deformans)、李囊果病(T.pruni)标本,注意植物组织膨肿变形状态,病部表面是否有灰白色霉层?为何物?取小块病叶或病果皮切片镜检(或取

35、挑缩叶病制备片101),镜检裸生的子囊及其内的子囊孢子。(二)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不整囊菌纲真菌的营养体是很发达的菌丝体:有性阶段产生闭囊壳,子囊散生在闭囊壳中,由于子囊壁很早胶化和消解,所以成熟的闭囊壳中往往只能看到其中分散的子囊孢子,本纲真菌有性阶段较难见到,在自然界经常看到的是该菌的无性阶段,无性阶段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常见的有曲霉和青霉两个属,在半知菌亚门真菌实验时观察。(三)核菌纲(Pyrenomycetes)核菌纲真菌十分庞杂,其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子囊壳外被奠定的包被和具固定的孔口,孔口的内侧有一层菌丝状的缘丝,子囊在子囊壳中的排列是有规则的,子囊壁单层

36、,有些子囊是成束着生在闭囊壳的基部,子囊壁也不易消解,子囊孢子成熟后可从子囊中弹出,因此仍放在核菌纲中。核菌纲有四个目,其中与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有白粉菌目(Erysiphales)和球壳目(Sphaeriales)。1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都是专性寄生菌,菌丝、无性和有性繁殖体多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吸取养分,子囊果为闭囊壳,其上生有各种形状的附属丝,根据附属丝的性状和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进行分类,常见的有以下七属。(1)白粉属(Erysiphe)观察瓜类白粉病(B.cichoracearum)标本,注意病状特点,病部是否有白色粉状物和小黑点,挑取小黑点制片(或取制备片105

37、),镜检闭囊壳的形态,注意附属丝的性状和长短,然后用解剖针轻压盖片,挤压闭囊壳使之慢慢破裂,注意观察其内子囊的数目及形态,能否看到子囊孢子。(2)布氏白粉属(Blumeria)该属是从白粉属(Erysiphe)划出来的一个新属,主要特征是闭囊壳上的菌丝状附属丝很短,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分生孢子梗基部膨大呈近球形。观察小麦白粉病(B.graminis)标本,注意病状特点,病部是否有白色粉状物和小黑点,挑取小黑点制片(或取制备片106),镜检闭囊壳的形态,注意附属丝的长短,然后用解剖针轻压盖片,挤压闭囊壳使之慢慢破裂,注意观察其内子囊的数目及形态,能否看到子囊孢子。(3)单丝壳属(Sphaerot

38、heca)观察蔷薇白粉病(S.pannosa)标本,注意症状特点,制片(或取制备片139、111)镜检闭囊壳及附属丝,注意附属丝是否为菌丝状,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等特点。(4)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取核桃白粉病(M.yamadai)和丁香白粉病(M.alni)标本,观察症状特点。自丁香白粉病叶上挑取小黑点制片(或取核桃白粉病菌制备片141或取丁香白粉病菌制备片109)镜检闭囊壳和附属丝,注意附属丝顶端有数回二叉状分枝,闭囊壳内子囊多数的特点。(5)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取苹果白粉(P.leucotricha)和山楂白粉病(P.oxyacanthae)标本,观察病害的症状特点,自山楂白粉病叶上挑取小黑点制片镜检闭囊壳和附属丝,注意附属丝刚直,顶端一次或数次整齐的叉状分枝,闭囊壳内产生一个子囊特点。(6)球针壳囊(Phyllactinia)取桑里白粉病(P.corylea)和梨白粉病标本观察症状特点,并制片(或取制备片)镜检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