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草本植物.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8738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8.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草本植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常见草本植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常见草本植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常见草本植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常见草本植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草本植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草本植物.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1 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var. scoparia【科属名称】藜科Chenopodiaceae,地肤属Kochia Roth.图7-1 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var. scoparia.(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红色,有多数条棱,分枝稀疏,斜上。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无毛或稍有毛,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通常有3条明显的主脉,边缘有疏生的锈色绢状缘毛,茎上部叶较小,无柄,1脉。花两性或雌性,通常13个生于上部叶腋,构成疏穗状圆锥状

2、花序,花被近球形,淡绿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无毛或先端稍有毛,翅端附属物三角形至倒卵形,膜质,边缘微波状或具缺刻;柱头2,丝状,紫褐色,花柱极短。胞果扁球状五角形,果皮膜质,与种子离生。种子卵形,黑褐色,稍有光泽。花期79月,果期810月。【分布与习性】分布几遍全国,多生于荒地、路边、田间、河岸、沟边或屋旁。地肤适应性较强,喜温、喜光、耐干旱瘠薄,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较耐碱性土壤,肥沃、疏松、含腐殖质多的壤土利于地肤旺盛生长。【水土保持功能】地肤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多种土壤环境下自然繁殖生长。地上部分生长繁茂,具有截留降水、覆盖地表、保持水土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抗盐碱能力,

3、可用于盐碱地改造。【资源利用价值】果实称“地肤子”,为常用中药,能清湿热、利尿,治尿痛、尿急、小便不利及荨麻疹,外用治皮肤癣及阴囊湿疹。地肤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每百克可食部分含维生素B1 0. 13mg、维生素C62mg 、胡萝卜素5 012mg、蛋白质502g、脂肪0. 8g、糖类8g、硫胺素0.15g、核黄素0.31g、抗坏血酸39mg、尼克酸1.6mg、另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种子中含有三萜甙和脂肪油,碘值约140 左右,具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地肤还是一种理想的、又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食用油脂植物资源,其种子含油量为16%,其中亚油酸占48%,油酸占3

4、8%。地肤中粗蛋白含量高达18.3%,含10余种氨基酸,粗纤维14.9%,粗脂肪2.4%,富含Fe、Cu、Zn、Mn 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 等,茎叶是家禽、家畜喜食的青饲料,营养较全,饲用价值较高,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维生素补充料。地肤的幼苗是一种极好的野生蔬菜,营养价值高,又具有保健功能。另外,地肤可以在一些粗放地段,临时性绿地进行栽植,也可在一些高雅的植物丛中做配植,起到点缀作用,观赏性好,管理简便。【繁殖栽培技术】种子繁殖。播种前精细整地,条播行距0.50.8m,覆土0.40.5cm,播种量为1kg/hm2,播前稍镇压。一般4月播种,播后保持土壤湿润,约10天出苗。苗出齐后要及时间苗、定苗,

5、并及时松土、除草,适时浇水,每年施追肥23次。植株长到1520cm高时,即可结合间苗采收幼苗,47月可陆续采收嫩茎叶;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晒干供用。茎叶切段晒干即可。种子收获后,脱粒干燥,保存备用。6.2 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 Schrad.又名伏地肤、红杆蒿图7-2 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 Schrad.(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科属名称】藜科Chenopodiaceae,地肤属Kochia Roth.【形态特征】多年生半灌木,高2080cm。木质茎通常低矮,高不过10cm,有分枝,黄褐色或带黑褐色。叶互生,条形,常数片集聚于腋生

6、短枝而呈簇生状,先端钝或急尖,基部稍狭,无柄,两面有稀疏的绢状毛,脉不明显。花两性兼有雌性,通常23花团集叶腋,于当年枝的上部或分枝上集成穗状花序;花被球形,有密绢状毛,花被裂片卵形或矩圆形,翅状附属物扇形或倒卵形,膜质,具紫红色或黑褐色脉;雄蕊5,花丝丝状,稍伸出花被外;柱头2,丝状,紫褐色。胞果扁球形,果皮厚膜质,灰褐色。种子小,横生,卵形或近圆形,黑褐色,千粒重约为1g,花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与习性】木地肤主要分布在荒漠地带及草原地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木地肤具有广泛的生态可塑性。常生长在草原和荒漠区的沙质、砂壤质

7、或砾石土壤上,偶与针茅草伴生,多单株生长,在荒漠草原形成层片,是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旱生植物。木地肤在表层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0%2.0%时,则出现休眠,待土壤水分增加时,再恢复生长。木地肤抗寒,抗热,耐碱性较强,冬季在-35能安全越冬,夏季土表温度达65也未见灼伤。在30cm土层中含盐量在0.5%以内生长良好,在1.0%时也能出苗生长。【水土保持功能】木地肤再生性强,自繁自长,无需任何管理措施即不用浇灌,也不需锄草,封育撒种即可自然生长。在封育条件下,木地肤有较高生物产量,分枝好,特别是生长多年的木地肤,具备了保水、抗旱双重能力。木地肤主根粗大,侧根发达,一般主根长22.5m,侧根长1.4

8、m,根系生长速度很快,可超过地上部11.5倍。发达的根系可固持沙土免受流失。木地肤抗盐碱能力极强,是改良盐碱地和荒漠植被类型的主要草种。【资源利用价值】木地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分析,它在不同发育时期内,与藜科其他植物相比,其灰分多,蛋白质多,而且不随季节变化;木地肤饲用时间长、产量高,各类牲畜均喜食,秋季对山羊、绵羊有催肥作用,因而是干旱荒漠地区的优良牧草。木地肤冬季残株保存完好,返青早,叶量丰富,属多叶型小灌木,茎叶比为1:1.251:2.8,分枝多,成株分枝一般在20个以上,且生长快,成熟早,再生能力强,是干旱区理想的放牧型牧草,也可做割草用。木地肤在开花前每天生长达0.5cm,当年播

9、种植株也能开花结实,第二年生长迅速,每年刈割2次,放牧可利用3次。【繁殖栽培技术】种子繁殖。木地肤种子小,顶土能力弱,发芽要求较好的墒情,以秋末或春初抢墒播种为好。在土壤水分15%20%时,出苗最好,播深以1cm最适宜,不能超过2cm,也可冬前寄籽播种。木地肤种子寿命短,存放35个月以后发芽率下降,应在收获当年播种。幼苗对遮荫敏感,要注意除草。另外,本种有灰毛木地肤(K. prostrata)和密毛木地肤(K. prostrata)两个变种,与木地肤区别在于两者当年生枝有密的灰白色柔毛,也密生贴伏的绢毛。两变种区别在于后者当年生枝所被灰白色柔毛弯曲且贴伏绢毛长,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西部、新疆

10、的山坡及沙地;后者只产新疆北部,生于戈壁、沙地、干山坡。图7-3 沙蓬Agriophylum pungens Link.ex A.Dietr.(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6.3 沙蓬Agriophylum pungens Link.ex A.Dietr.又名沙米、沙蓬米、登相子、登粟楚尔布尔(内蒙古)【科属名称】藜科Chenopodiaceae,沙蓬属Agriophyllum Bieb.【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高14100cm。茎直立,坚硬,浅绿色,具不明显的条棱,幼时密被分枝毛,后脱落;由基部分枝,最下部的一层分枝通常对生或轮生,平卧,上部枝条互生,斜展。叶无柄,披针形、披针状条形或条形,先

11、端向基部渐狭,叶脉浮凸纵行,39条。穗状花序卵圆状或椭圆状,无梗;花被片13,膜质;雄蕊23,花丝锥形,膜质,花药卵圆形。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两面扁平或背部稍凸,上部边缘略具翅缘;果喙深裂成两个扁平的条状小喙,微向外弯,小喙先端外侧各具一小齿突。种子近圆形,光滑,有时具浅褐色的斑点。花果期810月。【分布与习性】沙蓬是一种耐寒、耐旱的沙生植物,为我国北部沙漠地区常见的沙生植物。喜生于流沙和退化的沙质地,常见于沙丘或流动沙丘的背风坡或较低部位,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沙蓬通常伴随黑沙蒿、差巴嘎蒿及细枝岩黄芪或沙鞭等出现,有时局部可形成单纯

12、的群落,或仅有少量其他沙生植物掺入。沙蓬为典型的避旱植物,对水分的影响较为敏感,生长高度因水分条件变化而不同。在干旱之年几乎不发育,植株矮小,株高约310cm,种子不成熟或不饱满;而在雨水丰富之年生长发育良好,结实丰富,株高可达1.5m。沙蓬在雨后可快速萌发生长,在流动沙丘上形成以沙蓬为主的绿色背景而固定沙丘。沙蓬主根短小,浅根性,侧根细长,向四周延伸,多分布于沙表层。沙蓬侧根有时长达812m,密布于540cm的沙层中,犹如丝网,根往往超过株高数倍到数十倍,在干旱之年这种差异更为悬殊。在鄂尔多斯地区,沙蓬4月下旬5月上旬种子发芽出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开花期,10月初为蜡熟期,此后植株开始枯

13、黄死亡。但在8月中旬播种,仍能完成其发育阶段。【水土保持功能】沙蓬幼苗期根系生长快,有利于在流沙上定居,具有适应干旱生态环境的重要特点,是一种很好的防风固沙先锋植物。沙蓬喜生于流动沙丘及丘间沙质土地或避风湾,耐旱,耐风沙。虽然在春冬季枝叶枯萎,但仍能在地表留存,对防风固沙起到积极的作用。沙蓬在沙生植被演替中处于最初阶段,当土地发生严重沙漠化时,沙蓬侵入定居,成为流沙上的先锋植物,因而在生态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资源利用价值】沙蓬在荒漠及荒漠草原地区,不仅是重要的固沙先锋植物,也是重要的饲用植物。骆驼终年喜食,山羊、绵羊、牛、马等仅采食其幼嫩的茎叶。开花后适口性降低,各种家畜不食或少食。种子可

14、作精料,补饲家畜,磨粉熬成糊状,可作为幼畜的代乳品。若8月开花以前刈割制调干草,枝叶嫩绿,营养价值高,大小家畜皆喜食。沙蓬是沙漠地区防沙固沙的重要野生经济植物,经分析,沙蓬籽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构成较合理,可作为保健、疗效食品或优质蛋白资源开发、种植,用于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沙蓬种子含丰富淀粉,沙区农牧民常制作成粉条食用。种子还可作药用,能发表解热,治感冒、发烧、肾炎。图7-4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in DC.Prodr.(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繁殖栽培技术】种子繁殖。沙蓬种子在降水湿透干沙层后才能发芽,但发芽率很低,其中以3cm沙

15、层内的种子发芽率为高,发芽后,幼苗因虫害、风蚀和日灼而大量死亡,存活率也很低。在春季沙蓬植株常有被风整株刮断的现象,因此在种植推广时,要尽量避免种在迎风坡的中上部,在沙丘坡脚、湿润的沙海子或干河床两岸较潮湿的沙地比较适宜种植。6.4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in DC.Prodr.又名甜草,甜根子【科属名称】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 Linn.【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cm,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cm,密被腺点、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7枚

16、,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两面均密被腺点及短柔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花蝶形,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枚,圆形或肾形。花期68月,果期710月。【分布与习性】甘草生于干旱的钙质土壤上,喜干燥气候,耐严寒,常生于干旱、半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荒漠草原、沙漠边缘、黄土丘陵地带及盐渍化土壤上。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及山东。甘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适宜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质土壤栽种,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水土保持功能】甘草为多年生草本,

17、地下根和根茎极发达,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耐盐碱和防风固沙的能力。对土质要求不严,喜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钙质土上,可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草原和荒漠草原上可成为优势植物,形成片状分布的甘草群落,对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利用价值】甘草地上部分是畜牧业的良好饲草,地下根和茎可入药。甘草最早记载于公元一、二世纪,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在名医别录中陶宏景称甘草为国老,意即甘草为众药之主。西欧“植物学之父”提奥弗拉斯特在植物的研究中称甘草为甜根植物(G. glabra Linn.),并指出在民间入药治气喘、咳嗽等症。甘草的根和根状茎供药用,有解毒、消炎、祛痰镇咳之效,可用于治疗胃

18、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咽喉红肿、咳嗽、痈节肿毒等症及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此外甘草还可应用于食品、工业、饮料、卷烟、化工酿造等行业。【繁殖栽培技术】种子和根状茎繁殖。用种子繁殖时,由于甘草种皮质硬而厚,硬实率较高,透气、透水性差,播后不易出苗,最好在播前将种皮磨破、用硫酸法处理种子或用温水浸泡后用湿砂藏3060天播种,可加速种子的萌发,或用60温水浸泡46h,捞出后放到温暖处,用湿布覆盖,每天用清水淋两次裂口露芽时可播种。有灌溉条件的地区,4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可播种,4、5月份为最佳播种期。无灌溉条件,春季风沙危害严重地区以5月下旬、6月上

19、旬播种最为理想。播种深度,沙质土壤播种深度3cm为宜;壤质土播种深度23cm,粘土1.52cm。播后一般当年幼苗灌水34次,翌年生长期内灌水23次,每次灌足灌透。图7-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用根状茎繁殖时选粗壮的一年生甘草苗,去掉须根,将主根截留3040cm。4月份土壤解冻后,选水肥条件较好的农田,施肥7501 500kg/hm2,开沟812cm,沟间距1520cm,每沟两株,头对头放置,株距1520cm,覆土8cm,每公顷用苗条约10 500株,栽后及时浇水。甘草幼苗喜光,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应注意适时拔草和浅松土。生长期要预防锈病、白粉

20、病、褐病及红蜘蛛、蚜虫、地老虎等病虫害的发生。栽培两年以后甘草的根状茎就可布满整块地段,就不需特殊管理了。6.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又名紫苜蓿、苜蓿【科属名称】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属Medicago L.【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粗壮,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枝叶茂盛。三出复叶,托叶大,叶柄比小叶短,顶生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略长。小叶长卵形、倒长卵形至线状卵形,等大,或顶生小叶稍大,纸质,先端钝圆,具由中脉伸出的长齿尖,基部楔形,边缘三分之一以上具锯齿。花序总状或头状,总花梗挺直,比叶长;花冠淡黄、深蓝至暗紫色,花瓣均具长瓣

21、柄,旗瓣长圆形,先端微凹,明显较翼瓣和龙骨瓣长,翼瓣较龙骨瓣稍长;子房线形,具柔毛,花柱短阔,上端细尖。荚果螺旋状紧卷24或26圈,中央无孔或近无孔,被柔毛或渐脱落,脉纹细,熟时棕色;有种子1020粒。种子卵形,平滑,黄色或棕色,千粒重1.52g。花期57月,果期68月。【分布与习性】紫花苜蓿起源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库曼一带,中心为伊朗。目前广泛分布于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栽植紫花苜蓿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目前我国苜蓿的种植范围向北推进到北纬3435,并延及北纬50,向南到江苏、湖南、湖北和云南的高山地区,主要产区是陕西、甘肃、山西、宁夏和新疆。紫

22、花苜蓿喜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耐寒性强,幼苗能耐56寒冷,成株能耐-30的低温,有雪覆盖可以耐-40以下的低温。生长适宜温度25左右。紫花苜蓿对土壤选择不严,除粘重土、低湿地、盐碱地以外,从沙土至轻粘土均能生长。但喜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钙质,pH68的土壤,成株苜蓿能耐0.3%的含盐量。不耐水淹,生长期间2448h水淹,会大量死亡。紫花苜蓿抗干旱,但需水量很大。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500800mm的地区,在温暖干燥有灌溉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夏季多雨、湿热对苜蓿的生长极为不利。年降水超过1000mm的地区不宜种植。紫花苜蓿的生长年限因地区和品种不同而异。在干燥地区有生长25年以上的记载,最

23、多有45年,但在潮湿地区仅45年。一般苜蓿在34年产量最高,第7年则有下降的趋势。【水土保持功能】紫花苜蓿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它茎叶繁茂,根系发达,在拦截径流,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据甘肃省天水试验站在坡地的试验,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作物与紫花苜蓿,苜蓿地的雨水流失量仅是作物地的1/16,土壤冲刷量仅是作物地的1/9。中科院西北水保所测定,苜蓿地的冲刷量为93kg/hm2,农地和闲地的冲刷量为3 5706 750kg/hm2。据山东农业大学的杨吉华等测定,紫花苜蓿地土壤饱和含水量比空旷地增加6.18%,土壤饱和贮水量增加720.5t/hm2,渗透速度是空旷地的2.42 倍。紫

24、花苜蓿根系发达,主根肥厚,分布于075cm土层中的根量占60%以上,主根一般入土深度达26m;030cm土层内须根量占总须根量的78.26%,其固持土壤作用强。因此,在荒地荒坡及陡坡地上种植苜蓿,能大大减少土壤的冲刷量和流失量,增强土壤的稳定性的抗冲能力。【资源利用价值】紫花苜蓿茎叶营养价值高,产量高,品质好,利用方式多,适口性好,经济价值最高,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紫花苜蓿可以做青刈、干草、青贮、青饲、打浆、干制成干草或干草粉利用,其营养丰富,粗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都比较高,营养价值可与麦麸、豆饼等精饲料相媲美。其干草营养成分中维生素含量较高。此外,还有各种色素及许多对家畜生长发育有益的未知生长

25、素,各种牲畜都喜食,是大小牲畜都喜食的饲草。苜蓿的根极为发达,并生有大量根瘤,增氮改土作用极为显著。据测定,种植1年苜蓿,可增加土壤N素66kg/hm2;种植5 年苜蓿,可增加土壤N素285kg/ hm2。苜蓿根含N量为1.463 %,根系分解后,对培肥改良土壤均有好处,3年生的紫花苜蓿地每公顷遗留根系22.5t左右,使土壤含氮量增长2.5倍以上。苜蓿鲜草产量高,肥分好,鲜草中N、P、K含量分别为0.56 %、0.18%和0.13%,因此可作绿肥压青或沤制肥料。此外,苜蓿还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繁殖栽培技术】种子繁殖。人工紫花苜蓿地需选择深厚、肥沃的土壤,播种前须整地和进行种子处理

26、。整地务必要精细,要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于出苗。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先灌水,后播种。整地播种后要先镇压,以利保墒。种子处理可采用碾米机碾磨,或播前晒23天,或在150160高温下处理15分钟,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的整齐度。播种深度为12cm,砂性土壤可在3cm左右,春播时深一些,夏播则浅。播种方法可采用穴播、地面撒播、飞播和条播。地面撒播后一般需镇压;条播用播种机,行距2040cm,东北贫瘠地行距以3040cm为宜,肥沃地行距5060cm为宜,然后镇压。密行条播可很快覆盖地面,抑制杂草,提高产量、质量。宽行(带)种植,生长健壮分枝多,可提高产量、质量。播期在西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以47月为宜

27、,不适于8月上旬;华北地区39月播种,以8月为佳。土壤墒情好,以春播为好,春播尽量提早,有些地方秋播或冬播,争取早出苗,免受春旱,烈日,杂草危害,当年即可有收获。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播种条件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0.518.75kg /hm2。播后需做好灌水、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促进丰产稳产。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期为10%开花期,刈割后一般留茬5cm左右为宜。6.6 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e L.又名野苜蓿、镰荚苜蓿【科属名称】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属Medicago L.图7-6 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e L.(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形态特征】黄花苜

28、蓿和紫花苜蓿相似,也为多年生草本。根粗壮,侧根发达,向水平方向延伸。茎斜升或平卧,长3060(100)cm,多分枝。三出复叶,叶片细小,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边缘上部有锯齿。总状花序密集成头状,腋生,花黄色,蝶形花冠。荚果稍扁,镰刀形,被伏毛,每荚含种子510粒,千粒重2.2g。花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与习性】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在内蒙古、新疆分布较多,是森林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低地草甸以及草原化草甸群落中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与紫花苜蓿相比,黄花苜蓿生长慢,再生性差,但抗逆性强,比紫花苜蓿抗寒、耐旱、耐盐碱、耐牧性强,是苜蓿育种中优良种子资源。黄花苜蓿对

29、土壤要求不严,在黑钙土、栗钙土和盐碱土上均能良好生长,喜稍湿润而肥沃的沙壤土。耐寒、耐旱、耐风沙、抗病虫害,在一般紫花苜蓿不能越冬的地方,本种皆可越冬生长,属于耐寒的旱中生植物。适应于年积温1 7002 000及降水量350450mm的气候条件范围内,多生于砂质偏旱耕地、山坡、草原及河岸杂草丛中,在平原、河滩、沟谷、丘陵间低地等低湿生境的草甸中也多见,稀进入森林边缘。【水土保持功能】黄花苜蓿为多年主轴根牧草,其主根发达,在干燥疏松的土壤上,主根可伸入土中23m,从而较好地固持土壤。其分枝能力甚强,分枝多,可达2050个,营养体繁茂,可有效增加地面覆盖,减缓地表径流和风速,防止水土流失。国外尤其

30、在俄罗斯黄花苜蓿多在山坡种植用于固坡,效果显著。其适宜的盐含量在土壤溶液中由0.9%1.75%不等,适合在大面积盐渍化土壤上栽培,以改良盐碱土。黄花苜蓿具有广泛分布的根系和其特有的旱生结构,使其能在干旱地区甚至沙漠地区持续生长。因此,种植黄花苜蓿对改良土壤、改善环境、提高农牧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利用价值】黄花苜蓿为优良饲用植物。青鲜状态为各种家畜,如羊、牛、马所最喜食。牧民称其对产乳畜有增加产乳量的作用;对幼畜有促进发育的功效,还认为是一种具有催肥作用的牧草。种子成熟后的植株,家畜仍喜食。冬季虽叶多脱落,但残株保存尚好,适口性并未见显著降低,可利用较长时间。制成干草时

31、,也为家畜所喜食。黄花苜蓿具有优良的营养价值,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但结实之后,粗蛋白质含量下降较明显。【繁殖栽培技术】黄花苜蓿的栽培技术与紫苜蓿相同。但黄花苜蓿苗期生长极缓慢,应加强管理。新种子硬实率较高,最高可达70%以上,所以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出苗率。黄花苜蓿其形态一般颇似紫花苜蓿,主要的不同是黄花苜蓿的花序为黄色,荚果直或略弯呈镰刀形,而紫花苜蓿花为紫色,荚果为螺旋状。6.7 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 gaertn.又名南苜蓿、黄花草子、黄花苜蓿、肥田草【科属名称】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属Medicago L.图7-7金花菜Medicago hispid

32、a gaertn.(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形态特征】金花菜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细小,侧根发达。茎丛生,匍匐或稍直立,高30100cm,有棱,中空,表面光滑,分枝48个,自主茎基部叶腋中抽出。三出复叶,小叶圆形或倒心形。顶端钝圆或稍凹,上部叶缘锯齿状,下部楔形。托叶卵形,有细裂齿,叶面浓绿色,背面淡绿色。总状花序,从茎上部叶腋抽出,具28朵花,花冠黄色。荚果螺旋状,通常卷曲23圈,边缘有疏刺,刺端钩状,每荚有种子37粒,种子肾形,黄色或黄褐色,千粒重2.53.2g。【分布与习性】原产于印度,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沿海地区均有栽培。金花菜在我国江苏、浙江、四川等省栽培面积较大,湖北、湖南、江

33、西、福建和台湾等省也有栽培。金花菜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1月份为2等温线以南的地区可种植。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幼苗在-3受冻害,-6大部死亡,生长期间在-12-10也会受冻。植株地上部在初花盛花期生长最快,初花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盛花期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种子成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全生育期约240天左右。金花菜喜肥沃土壤,在一般排水良好的粘土和红壤都能较好地生长,但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壤土生长最好。耐碱性较强,土壤pH值5.58.5,含氯盐0.2%以下也能较好生长。【水土保持功能】金花菜茎丛生,枝叶茂盛,可有效覆盖地表,减少地表径流的土壤流失,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资源利用

34、价值】金花菜是品质优良的栽培牧草。它茎叶柔嫩,适口性好,猪、牛、羊、家禽等都喜食,是优良的家畜饲料。金花菜一般每公顷产鲜草45 00052 500kg,高者可达75 000kg以上,鲜草主要利用时期在45月,如制成干草粉或青贮料,家畜全年均可利用。金花菜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87.5 g,蛋白质5.9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9.7g,钙168mg,磷64 mg,铁7.6mg,胡萝卜素3.48mg,维生素B10.1mg,维生素B20.22mg,尼克酸1.0mg,维生素C85mg等。且在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含量也是不同的,一般其粗纤维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金花菜还可作绿肥作物种植,其嫩茎叶可食用

35、。【繁殖栽培技术】种子繁殖。单播或与水稻、棉花、小麦轮作。播种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玉米、棉花套种在9月下旬。带荚种子播量为7590kg/hm2或去荚种子1522.5kg/hm2,套作带荚种子37.545kg/hm2,留种田可适当减少播量。播种时先浸种24h,然后用磷肥拌种播种。稻田在收获前520天,排水后开沟条播或穴播,在棉田收获前撒播,也可与大麦、油菜、蚕豆间作、混种。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而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无积水。排水不良时,植株生长缓慢,分枝少,产量低。金花菜需肥较多,特别是磷钾肥,冬前追施N、P、K复合肥510kg。6.8 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

36、b.又名黄花草、黄花草木樨、香马料木樨、野木樨【科属名称】豆科Leguminosae,草木樨属Melilotus图7-8 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形态特征】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主根深达2m以下。茎直立,多分枝,高50120cm,最高可达2m以上。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1.5cm,宽36mm,先端钝,基部楔形,叶缘有疏齿,托叶条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长34mm;花萼钟状,具5齿;花冠蝶形,黄色,旗瓣长于翼瓣。荚果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5mm,成熟时近黑色,具网纹,含种子1粒。【分布与习性】草木墀的生态幅度很广,从

37、寒温带到南亚热带,从沙滩到高寒草原,都有分布,喜生于温暖而湿润的沙地、山坡、草原、滩涂及农区的田埂、路旁和弃耕地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川和云南等地。草木樨耐寒、耐旱、耐高温、耐酸碱和土壤贫瘠。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沙土、粘土、盐碱土均可生长,可适应的pH值为4.59。草木樨适应的降水范围为3001 700mm,可耐-40的低温和41的高温。草木樨依赖种子繁殖,主要靠自播和风力传播,种子硬实率较高,主要通过种子寄存于土壤中越冬而提高萌芽率。一年生的草木樨,当年即可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二年生的草木樨当年仅能处于营养期,翌年才能开花结实。二年生草木樨在

38、温带地区一般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返青,6月初至7月初开花,7月中旬至8月底结实,生育期为98118天;在亚热带地区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返青,5月中旬至7月底开花,8月初至9月中旬结实,生育期长达183230天。草木樨为直根系草本植物,地上分枝能力依靠茎枝叶腋的芽点,故放牧或刈割时留茬不宜太低。一般留茬以15cm左右为好,每年可刈割23次。【水土保持功能】草木樨是绿化荒坡、荒沟、荒山的先锋草种,它能迅速恢复地面植被、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地力、拦蓄径流、防止冲刷、保持水土,对改善生态环境有显著的作用。种植草木樨后可使土壤中小于0.001mm和0.0010.005mm的微团聚体数量明显减少,0.050

39、.25mm的微团聚体数量增加,孔隙度增大,土壤结构和能透性明显改善;同时可使土壤中盐分含量、pH值、交换性钠和碱化度明显降低,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各地试验站历年来小区径流观测结果表明,在坡地上种植草木樨可较荒地和休闲地减少地表径流12.5%54.2%,减少土壤冲刷量16%43.0%。草木樨与农作物轮作,较一般倒茬减少地表径流量66.8%69.7%,减少土壤冲刷量64.68%,且轮作可提高后茬作物产量。草木樨与玉米带状间作(带宽10m),比不间作草木樨的玉米可减少径流量42.0%,减少土壤冲刷量52.0%。此外,草木樨对红土泻溜面堆积和防止沟床冲刷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因此,草木樨在黄河中游黄土丘

40、陵沟壑区治理荒山、荒沟、荒坡可发挥重要作用。在荒漠风沙地区草木樨的防风固沙能力也较强。【资源利用价值】草木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良退化土壤的一种优良牧草。草木樨开花前,茎叶幼嫩柔软,马、牛、羊、兔均喜食;开花后经加工调制成干草或青贮可喂养牲畜。草木樨既可青饲、青贮,又可晒制干草、制成草粉,其饲料或干物质中含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可消化蛋白含量较高,尤其籽实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31.2%,是一种良好的蛋白质饲料。草木樨除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外,草木樨还含有挥发油,还作为蜜源植物。草木樨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故可用作水土保持植物。草木樨根系发达,根瘤多,且根、茎、叶等富含氮、磷、

41、钾、钙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草粮轮作、间种品种或压制绿肥的优良植物种。此外,草木樨能清热解毒、杀虫化湿,主治暑热胸闷、胃病、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口臭和头痛等多种病症;其根(别称臭苜蓿根)能清热解毒,主治淋巴结结核,因而也可用于中医药。【繁殖栽培技术】草木樨靠种子繁殖。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它喜阳光,最适于在湿润肥沃的沙壤地上生长,山区、平原均可栽种。播种前必须采取措施擦破种皮,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效果,或模拟其天然繁殖方式,采取冬季播种,以使翌年春季出苗整齐一致。播种方式可采取穴播、条播、撒播和飞播等方式,一般在早春顶凌播种,也可在春雨前后或晚秋播种(立冬前,地温低于2),条播行距

42、3050cm,播深以23cm深为宜,播种后要及时镇压。播种量视播种方式而定,一般每公顷1537.5kg,撒播和条播要多些,穴播要少些。草木樨出苗一个月后要除草,当年封冻前和次年返青后要中耕一次,有条件的地方可灌溉一次。图7-9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6.9 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又名草木樨状紫云英、扫帚苗、马梢【科属名称】豆科Leguminosae,黄耆属Astragalus【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根深,茎直立,多分枝,具条棱。叶较稀少,单数羽状复叶,具小叶3

43、7片,小叶长圆形或条状长圆形,先端截形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短柔毛;托叶离生,三角形或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小,多数而疏生;花冠蝶形,粉红或白色,旗瓣近圆形,翼瓣比旗瓣稍短,龙骨瓣带紫色。荚果近圆形,表面有横纹,无毛;种子45颗,肾形,暗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与习性】草木樨状黄芪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从东北到西北各省区均有野生分布,在山西西部、河北、河南、山东也有分布。草木樨状黄芪为广旱生植物,从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带到荒漠草原带都有分布。常作为伴生种出现在宁夏中部的花针茅、戈壁针茅荒漠草原区;也见于黄土高原丘陵、低山坡地的长芒草、大针茅群落;在内蒙古东部沙地,可混生在

44、榆树、黄柳、冷蒿或叉分蓼、褐沙蒿群落中,形成草原带的沙地草场;在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等地区,则与柠条锦鸡儿、黑沙蒿、沙鞭、老瓜头及一年生沙生植物组成沙地放牧草场;在蒙古高原东部近草甸草原地带,散生在羊草、大针茅草原刈草场中,也可见于碎石质、砾质轻砂或沙壤质的山坡、山麓、丘陵坡地及河谷冲击平原盐渍化的沙质土上或固定、半固定沙丘间的低地。草木樨状黄芪5月返青,6月下旬至7月上旬现蕾,78月开花,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水土保持功能】根深耐旱,可作为沙区及黄土丘陵地区水土保持草种。【资源利用价值】草木樨状黄芪为中上等豆科牧草。春季幼嫩时马、牛、羊喜食;开花后茎秆粗老,适口性降低。骆驼四季均

45、喜食,为抓膘牧草。另可作为沙区及黄土丘陵地区水土保持草种,茎秆可做扫帚。【繁殖栽培技术】种子繁殖。整地要求精细,地面要平整,土块要细碎。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春播宜在3月中旬到4月初进行,无论春播或夏播,都会受到荒草的危害,秋播时墒情好,杂草少,有利出苗和实生苗的生长。冬季寄籽播种较好,省时省力又省工,且翌年春季出苗齐全。播深以1.52cm为宜。播种方法可条播、穴播和撒播。条播行距以2030cm为宜,穴播以株行距25cm为宜,条播播种量为11.25kg/hm2,穴播为7.5kg/hm2,撒播为15kg/hm2。为了播种均匀,可用45倍于种子的沙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图7-10沙打旺Astraga

46、lus adsurgens Pall.(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6.10 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又名斜茎黄芪、直立黄芪、沙打旺、地丁、麻豆秧、薄地强、沙大王【科属名称】豆科Leguminosae,黄耆属Astragalus【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较粗壮,暗褐色,侧根较多,主要分布于2030cm土层内,根幅达150cm左右,根上着生褐色根瘤。茎多数或数个丛生,直立或斜上,有毛或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25片,叶柄较叶轴短;小叶长圆形、近椭圆形或狭长圆形,基部圆形或近圆形,上面疏被伏贴毛,下面较密;托叶三角形,渐尖,基部稍合生或有时分离。总

47、状花序长圆柱状、穗状、稀近头状,生多数花;总花梗生于茎的上部,较叶长或与其等长;花梗极短;花萼管状钟形,被黑褐色或白色毛或黑白混生毛;花冠近蓝色或红紫色,旗瓣倒卵圆形,翼瓣较旗瓣短,瓣片长圆形,龙骨瓣瓣片较瓣柄稍短;子房被密毛。荚果长圆形,两侧稍扁,顶端具下弯的短喙,被黑色、褐色或黑白混生毛,假2室,内含褐色种子10余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栽培沙打旺与野生直立黄芪相比,在外形上有很大差异。栽培种植株高达1.52m,枝叶茂盛,开花结籽较迟,因此,北方许多省区种子难以成热,不能天然更新。【分布与习性】原产我国黄河故道的华北、苏北等地,是经过多年驯化和人工栽培所形成的栽培种群,是我国特有的草

48、种。野生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沙打旺分布广泛,抗逆性极强,对环境适应性很强,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沙等特点。沙打旺喜温暖气候,同时具有抗寒能力,在年均气温815,年降水量350mm以上地区生长良好;茎、叶能忍受地表最低气温为-30.0。沙打旺喜光,但也能耐一定程度蔽荫。沙打旺最适宜在富含钙质的中性到微碱性排水良好,疏松通气的沙壤土上生长,但它对土壤要求不严,即使在瘠薄的山地、沙丘、滩地、砾石河床也能生长,但不耐涝,积水环境易造成烂根死亡。沙打旺耐盐碱性强,其适宜的土壤PH为68。但在PH9.510.0,全盐量0.3%0.4%的盐碱地上,也可正常生长。沙打旺属旱生、中旱生植物,具有明显的旱生结构和落叶休眠特性;根系发达,可吸收深层水分,抗旱性极强,可在50cm绝干土层持续30天而不死。沙打旺因其吸水能力强,故种过沙打旺的土地易形成干土层。沙打旺种子发芽后,56月生长很快,7月分枝增多,10月生长停滞。结实量大,种子产量很高,春播当年可收种子150300kg/hm2,第二年可达375450kg/hm2,第三年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