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9274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微生物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病原微生物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病原微生物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病原微生物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病原微生物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原微生物总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微生物总复习资料.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寄生虫总论一、寄生虫:在寄生关系中,寄生于其他动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取营养并给寄生的生物带来损害的生物二、共生三种类型:1、共栖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受益,一方既不收益也不受害 2、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均获益 3、寄生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三、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的条件生活史类型:1、直接型(有性生殖)2、间接型(无性生殖)3、世代交替(既有无性又有有性生殖)四、宿主类别: 1、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则依顺序称第一、二中间宿主。 3、保虫宿主(储存宿主):有些寄生虫即

2、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传给人 4、转续宿主:含有滞育状态幼虫的非正常宿主五、寄生虫对诉诸的作用:1、夺取食物2、机械性损伤3、毒性作用与免疫损伤六、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决定了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存亡及演变1、 宿主的先天性免疫系统构成了天然屏障2、 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宿主抵抗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机制七、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类型1、免疫应答:是指宿主对特异的寄生虫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包括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大致分为两类(1)消除性免疫: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既能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又能对在感染具有完全的、稳定的抵

3、抗力(2)非消除性免疫:是寄生虫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免疫应答,但不能完全清除体内寄生虫,如果用药物将体内的寄生虫清除后,宿主获得的免疫力也随之消失带虫免疫 这种免疫取决于寄生虫的存在伴随免疫 对成虫无害,与感染免疫并存八、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九、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包括感染有寄生虫的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家畜、家养动物或野生动物)类型:人或动物或人和动物2、 传播途径:(1)净水传播(2)经食物传播(3)经土壤传播(4)经空气传播(5)经节肢动物传播(6)经人体直接传播十、影响寄生虫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

4、播病原体的这些带虫者。寄生虫各论似蚓蛔线虫 又称蛔虫 人体最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 ,成虫寄生在小肠,引起的病称为蛔虫病。 一 形态成虫,长圆柱形,似蚯蚓,活体时呈淡红色或微黄色,固定后乳白色。雌虫大雄虫小,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时可见两根伸出的交合刺。 虫卵,宽椭圆形,棕黄色,表面常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壳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棕黄色,蛋白质膜与卵壳均较薄,卵内充满卵黄颗粒。二 生活史 1.人是唯一终宿主 2.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3.感染期 感染性虫卵4.感染途径 经口5.成虫寿命 一年左右6.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

5、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7.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三 致病性幼虫致病,移行致肝、肺时,机械性损伤组织。成虫致病,(1)引起营养不良损伤肠粘膜,蛔虫寄生于空肠掠夺营养。患者常表现为腹部不适、阵发性脐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 (2)引起超敏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结膜炎。 (3)引起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蛔虫性阑尾炎、蛔虫性肠穿孔 蛔虫性肠梗阻四 诊断 直接涂片法五治疗 阿苯咪唑、甲苯咪唑、伊维素蠕形住肠线虫 简称蛲虫,

6、引起蛲虫病,多感染儿童一 形态成虫,细小,乳白色,线头状w 大,8-13mm,尾直而尖细,生殖系统双管型w 小,2-5mm,尾卷曲,有交合刺一根,生殖系统单管型虫卵,一则较平,一则稍凸,柿核形;w 无色透明;w 壳厚,分脂层(内)壳质层(中)蛋白质膜(外)w 内含一幼虫。二 生活史1.寄生部位:主要为回盲部2.感染阶段:含蚴卵。3.感染途径:经口。4.成虫寿命():1月。5.产卵量:500017000个/ .d6.肛周排卵现象:7.食性:肠腔内容物、组织液、血液三 致病性(1)肛周瘙痒(2)异位寄生,蛲虫性阑尾炎、,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四 诊断透明胶纸法、肛周成虫检查五 儿童感染(1)肛门手

7、口的直接接触(2)间接接触或吸入感染(3)逆行感染:蛲虫卵可在肛门皮肤黏膜上孵化出幼虫,后者经肛门进入肠道内发育为成虫,造成患者逆行感染。六 治疗 甲苯哒唑,阿苯哒唑,噻嘧啶和外用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形态鉴别(成虫)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大小较大,雌大雄小较小,雌大雄小体形前端与后端向背面弯曲,呈“C”形前端向背面弯曲,后端向腹面弯曲,呈“S”形口囊腹侧前缘两对钩齿腹侧前缘一对板齿交合伞撑开时略呈圆形撑开时略呈扁圆形背辐肋远端分两支,每支再分3支基部分2支每支远端分2支交合刺两刺呈长鬓状,末端分开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阴门位于体中部略后位于体中部略前尾刺 有无

8、(幼虫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丝状蚴鉴别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外形圆柱形,虫体细长,头端略扁平尾端较顿长纺锤形,虫体较短粗,头端略圆,尾端较尖鞘横纹不显著显著口矛透明丝状, 背矛较粗,两矛间距宽,黑色杆状,前端梢分叉,两矛粗细相等,两矛间距短肠管官腔较窄,为体宽的1/2,肠细胞颗粒丰富官腔较宽,为体宽的3/5,肠细胞颗粒少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薄,无色透明,有24个卵细胞。二 生活史寄生部位:小肠上段丝状蚴为感染期幼虫,在适宜温度下可生存615周。经皮肤接触感染人体。经皮肤小静脉或淋巴管肺泡支气管咽食管胃到达小肠成虫寿命3年产卵十二指肠钩虫1万到3万,美洲钩虫0.5万到1万 三 致病性

9、幼虫(1)钩蚴性皮炎,丝状蚴侵入皮肤。 (2)呼吸系统疾病,丝状蚴在肺部移行时造成的肺部损害。成虫(1)消化道症状 (2)贫血钩虫造成患者慢性失血的原因1.用钩齿、板齿咬破肠粘膜吸血。2.分泌抗凝素使伤口渗血。3.吸血量大于需要量。4.虫体经常更换吸血部位。(3)-异嗜症(4)消化道出血(5)婴幼儿钩虫病四 诊断 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五 治疗 阿苯达唑、甲苯哒唑、噻嘧啶丝虫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成虫微丝蚴两种微丝蚴形态鉴别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有小弯 头间隙(长:宽) 较短(1:1或1:2) 较长(2:1)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

10、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无 有2个,前后排列二 生活史1.寄生部位(成虫):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多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除寄生于浅表部淋巴系统外,还寄生于下肢、阴囊等处的深部淋巴系统。)2.感染阶段:丝状蚴3. 宿主:人是班氏丝虫唯一终宿主,有马来丝虫动物模型,蚊是中间宿主。4.感染方式:经虫媒(蚊叮剌吸血)5.成虫寿命:一般410年 6.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现象称夜现周期性。三 致病性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1)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2)精索炎、附睾炎和睾丸炎(3)丝虫热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1)淋巴水

11、肿和橡皮肿,淋巴系统阻塞时引起丝虫病慢性体征多的重要病因之一 (2)鞘膜积液(3)乳糜尿3隐性丝虫病,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四 诊断病原检查,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海群生白天诱出法免疫学诊断五 治疗 海群生,又名乙阿胺嗪吸虫概论n 形态:复殖吸虫成虫外观呈叶状和舌状,两侧对称,吸虫呈圆柱形。有口、腹吸盘各一个。n 生殖系统:除血吸虫外都是雌雄同体。n 生活史:世代交替型。成虫寄生在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或唯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水生动物或水生植物媒介。n 发育过程: 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经口感染终宿主) 水 螺 无性繁殖肝吸虫:卵入螺体内后发育为毛蚴

12、囊蚴是感染时期,经口感染。血吸虫生活史只需一个中间宿主。尾蚴是感染时期,经皮肤感染。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人体肝脏的胆管内,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一 形态成虫体型狭长,背腹扁平,半透明,口吸盘稍大于腹吸盘肠分二支, 伸到虫体后端, 生殖系统中受精囊和劳氏管明显, 睾丸分支状, 在虫体后1/3处, 前后排列。虫卵卵小,形似芝麻,黄褐色,壳稍厚,卵盖(operculum)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卵后端可见一个小疣状突起,卵内为成熟的毛蚴。囊蚴二 生活史1. 成虫寄生部位 肝胆管内2. 感染期 囊蚴3. 感染方式 生吃了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经口感染。4

13、.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达100%。5. 保虫宿主 哺乳动物匀可以,以犬、猫为最多。6. 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犬与猫需2530天;鼠平均21天;人约1月。7. 成虫寿命 2030年。在犬与猫体内,成虫产卵11002400个/条/日。8. 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三 致病性(1) 带虫者(轻度感染者)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2)消化系统的症状(中度感染者) 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疲劳乏力、肝隐痛、肝肿大、腹痛腹泻、消瘦等。(3)晚期症状(严重感染者)肝硬变,腹水四 诊断 病原诊断,粪便检查

14、、十二指肠布氏姜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是寄生人体最大的吸虫,其成虫寄生人体的小肠,引起布氏姜片吸虫病,又称姜片虫病。一 生活史1. 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2. 感染期 囊蚴 3. 感染方式 经口生吃了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 4. 中间宿主 扁卷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5 . 水生媒介植物 菱角、荸荠、茭白、水浮莲、水花生、浮萍等。 6 . 保虫宿主 猪,包括野猪。 7 . 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需13月。 8. 成虫寿命 在人体内1年左右,长的可达4年半。在猪体内,不超过2年。 9 . 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二 致病性1.带虫者 轻度感染可无症状。2.消化道功能紊乱 中度感染。被吸附的粘

15、膜可发生炎症3.合并症 重度感染、肝硬变,腹水。(1)肠梗阻(2)大量虫体寄生引起:消瘦、贫血、下痢、水肿、腹水。 (3)儿童可出现侏儒症。卫氏并殖吸虫 简称为肺吸虫一形态成虫 幼虫卵盖大二 生活史1. 成虫寄生部位 肺2. 感染期 囊蚴3. 感染方式 人生吃了含有囊蚴的石蟹、蝲蛄,经口感染。4.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石蟹(溪蟹)、蝲蛄5. 童虫移行 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穿过膈肌后侵入肺部。6. 童虫或成虫可异位寄生。7. 保虫宿主 哺乳动物类、如犬、猫、豹等。8. 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需23个月。9. 成虫寿命 56年或更长。10. 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三

16、 致病性童虫或成虫在皮下、肝、脑、肾、脊髓、眼眶、腹等器官组织内移行窜扰(机械损伤)虫体移行进入肺后病变,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四 治疗 吡喹酮血吸虫雌雄异体,雄虫腹面有抱雌沟,雌雄合抱虫卵,无卵盖,卵壳一侧有小刺毛蚴,周身披纤毛,有锥状小刺称顶突尾蚴,叉尾型一 生活史成虫在终宿主体内寄生及产卵 幼虫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 尾蚴侵入皮肤后由童虫发育为成虫1. 成虫寄生部位 肠系膜静脉,肝门静脉。2. 感染期 尾蚴。3. 感染方式 人是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后,尾蚴经皮肤侵入人体。4. 中间宿主 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5. 童虫移行:皮肤右心-肺-左心动脉静脉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6. 可异

17、位寄生7. 保虫宿主:各种哺乳动物8. 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需4963天9. 成虫寿命:平均4.5年,长的可达因2046年二 致病性致病的原因:机械性损伤。如尾蚴侵入皮肤、童虫移行。变态反应(Allergy)。是血吸虫病理病变的重要机制。1尾蚴及童虫,尾蚴性皮炎童虫移行时,损伤器官,特别是肺、引起血管炎、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2成虫所致损害,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损伤3虫卵所致损害,是主要的致病阶段,其沉着在宿主的肝和肠壁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的主要病变。干线型肝纤维化为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何博礼现象在宿主组织内多成簇聚集,肉芽肿的急性期易液化而出现嗜酸性

18、脓肿,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伴以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经过H.E染色后,虫卵周围可见红色放射状条纹的现象。4免疫复合物所致损害 ,急性血吸虫病血吸虫病肾炎5异位寄生或损害,日本血吸虫成虫在门静脉系以外的静脉内寄生称为异位寄生。常见的异位损害:肺、脑、罕见的异位损害:皮肤、甲状腺、心包、肾、肾上腺皮质等。三 诊断 环卵沉淀试验四 治疗 特效药:吡喹酮绦虫(雌雄同体)曼氏迭宫绦虫l 成虫偶然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曼氏迭宫绦虫病。l 幼虫称为裂头蚴,寄生于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引起裂头蚴病 。发育阶段,成虫原尾蚴裂头蚴虫卵l 成虫寄生终宿主:猫、犬等。l 原尾蚴寄生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l 裂头蚴寄生于第

19、二中间宿主:蛙、蛇、人等。l 转续宿主:蛇、鸟、兽、人等。1. 感染期 裂头蚴、原尾蚴2. 感染途径 (1)皮肤或粘膜侵入 (2)经口感染:误食原尾蚴或裂 头蚴 3. 感染方式 (1)局部敷贴生蛙肉。 (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 蛇或猪肉。(3)偶尔误食感染的剑水蚤。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猪囊尾蚴的危害比猪带绦虫成虫大发育过程,成虫虫卵幼虫(猪嚢尾蚴)一 生活史1. 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人是唯一的终宿主。2. 幼虫称为猪囊尾蚴,寄生于猪或人体内各器官(囊虫病)。中间宿主是猪或人。 3. 感染期 绦虫病的感染期:猪囊尾蚴 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期:猪带绦虫虫卵 。4. 猪带绦虫病的感

20、染方式 食入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经口感染。5. 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方式 (1)自体内反复感染:最严重 (2)自体外反复感染 (3)异体感染6. 成虫寿命 长达25年。二 致病性 成虫致病l 机械性损伤肠粘膜l 夺取营养l 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 幼虫致病 囊尾蚴致病的危害远远大于成虫,它的感染方式有三种:(1)自体内感染;绦虫病患者呕吐使孕节反入胃中感染(2)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感染感染(3)异体感染,别人误食患者排出的虫卵而感染。患者可因虫体寄生部位和寄生数量不同其危害和症状也不同。l 肌肉囊虫病l 脑囊虫病l 眼囊虫病l 皮下结节三 治疗 灭滴灵、吡喹酮、阿苯哒唑,

21、中草药南瓜子、槟榔嚢尾蚴病,手术摘除,吡喹酮、丙硫咪唑。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幼虫不寄生于人体,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牛带绦虫病。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形态鉴别区别点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体长 2-4米4-8米头节 球形,顶突和小钩 有4个吸盘 方形,无顶突和两圈小钩有4个吸盘 成节 卵巢分3叶 卵巢分2叶孕节 子宫侧支7-13支 子宫侧支15-30支 囊尾蚴 可寄生于人体 不可寄生于人体 生活史l 终与猪带绦虫的生活史相似,主要区别有:l 宿主是人,中间宿主是牛。l 成虫寄生于人体,而囊尾蚴不寄生于人体;也即,牛带绦虫的囊尾蚴为感染期,而虫卵不感染人体。l 孕节多自动逸出,而很少有虫卵从粪便排

22、出。治疗 中草药,南瓜子、槟榔合剂服用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寄生于食肉动物,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称棘球蚴病或包虫病1. 成虫 2. 虫卵3. 幼虫(棘球蚴)生发层、子囊、原头蚴 生活史1. 终宿主 犬、狼等。 2. 中间宿主 人、羊、牛、骆驼等。 3. 棘球蚴在人体内常发部位是肝、肺,其次为肾、骨、脑、其他组织。 4. 感染期 虫卵。 5. 感染方式 虫卵经口。 生活史属世代交替型(有性与无性世代)。致病性1. 棘球蚴对人体危害主要是机械损害2. 继发性棘球蚴感染。 3.毒性和过敏反应 治疗:丙硫咪唑医学原虫学基本形态: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细胞器)

23、、细胞核生殖 :1无性生殖(二分裂和多分裂、出芽) 2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3世代交替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进行生活史:活动、摄食、增值阶段的原虫叫滋养体,是主要致病阶段。卵囊是重要传播阶段。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红细胞和肝细胞,主要的致病时期为红细胞内期。 通常在外周血中,我们可以查见间日疟原虫的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4时期。 只能见到恶性疟原虫的环状体和配子体两个时期。一 生活史包括在人体内的发育和在蚊体内的发育在人体内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部分发育为雌雄配子体,为有性生殖的开始。 在蚊体内疟原虫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主要的有性生殖阶段

24、在蚊体内进行,因而蚊为疟原虫的终宿主。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在肝细胞内和在红细胞内的发育 : 1. 红细胞外期(红外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裂体增殖。间日疟原虫孢子有两种不同类型,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与疟疾的复发有关。2. 红细胞内期(红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环状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 、 配子体 。 间日疟原虫约须48小时,恶性疟原虫约须36-48小时。3. 配子体形成:部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直接发育为雌雄配子体。二 致病性1 . 潜伏期2 . 疟疾发作:典型的发作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与疟原虫红内期的裂体增殖有关。3 . 再燃与复发 疟疾再燃:疟疾初

25、发停止后,由于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增殖而引起的发作。疟疾复发:疟疾初发停止后,如血液中的疟原虫被彻底清除,而肝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开始红外期发育,然后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引起的临床发作。4 . 贫血:原因,红细胞的直接破坏;脾功能亢进对红细胞的吞噬;免疫性溶血等。5 . 脾肿大:早期因吞噬和充血而肿大;晚期因巨噬细胞和纤维细胞增生而肿大。6 . 凶险型疟疾:多见于恶性疟患者,也可见于间日疟引起的脑型疟,发病急骤、死亡率高。常表现为:持续性高热、昏迷、抽搐等。7 . 疟性肾病: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8. 其它: 输血性疟疾:潜伏期短,无复发。先天性疟疾。婴幼儿疟疾:症状

26、不典型。三 实验诊断厚薄血膜四 治疗间日疟:氯喹、伯喹,伯喹抗复发。恶性疟:氯喹,因恶性疟无复发。如耐药,则用青蒿素和乙胺嘧啶。鞭毛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在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 四核包囊是感染期阴道毛滴虫,主要寄居在人体阴道及泌尿道引起滴虫性阴道炎。本虫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期,无包囊期。治疗注意配偶的治疗。常用药物为甲硝咪唑。局部可用滴维净。刚地弓形虫寄生于所有有核细胞变态:节肢动物从卵发育到成虫,要经历形态,生理功能和生后习性等一系列改变完全变态:昆虫在其发育过程中,卵七之后有幼虫、蛹和成虫3个时期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其发育过程中没有蛹期,且幼体与成虫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相似。微

27、生 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区别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酶,一种核酸拟核,无核仁、核膜只有核糖体细胞核,有核仁、核膜,细胞器完整种类病毒细菌(狭义)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体 放线菌(广义)真菌 细 菌 总 论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n 狭义概念:单指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n 广义概念:所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微米(m)为单位一 按外形分类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或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细菌的多形性 细菌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基本形态往往发生变化,常出现梨形、气球形、分枝

28、形等不规则的形态,称为细菌的多形性二 细菌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一) 细胞壁根据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类,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1两种细菌共有的成分为肽聚糖革兰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50层,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阴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12层,二维平面结构)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化学结构:由核糖醇和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连接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中类别:壁磷壁酸- 与细胞壁中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连接;膜磷壁酸- 与细胞膜相连;作用:具有抗原性,储存磷元素;提高细胞膜酶的活性;有一定致病作用.3革兰阴性菌细胞

29、壁特殊组分.外膜(G-的肽聚糖很薄,外包裹着一层外膜是G-的主要结构)化学组成(由外到内)脂蛋白连接肽聚糖与脂质双层;脂质双层结构类似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也可作为噬菌体、性菌毛、或细菌素的受体;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内毒素脂多糖有三部分组成:脂类A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主要成分;核心多糖有属或组特异性;特异多糖(O抗原) 具有种的特异性,此糖如果缺失,细菌菌落将发生S(有毒性)R(无毒性)变异G+ 菌与G- 菌细胞壁的比较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肽聚糖组成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

30、层 1-2层肽聚糖含量 50%-80% 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细胞壁的破坏物质n 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主要作用于+菌。n G-菌肽聚糖含量少,有外膜保护,青霉素 和溶菌酶对其作用微弱。细胞壁的功能n 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n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n 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n 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G+和G-菌的差异及与细胞壁的关系项目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关系染色性紫色红色细胞壁对酒精的通透性抗原性主要为磷壁酸主要为外膜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毒性无内毒素有内毒素内毒素为阴性菌细胞壁成分 脂多糖对青霉素的作用有效无效青霉素作用部位为肽聚

31、糖 五肽交联桥对溶菌酶的作用有效无效溶菌酶作用部位为肽聚糖 聚糖骨架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n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在一般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将会涨破死亡。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n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体。n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原生质球。(二) 细胞膜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者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细胞者类似,主要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细菌细胞膜向细胞浆内陷,并折叠形成囊状物称作中介体为细菌提供能量,又称拟线粒体。(三)

32、 细胞质核糖体 抗菌素作用部位质粒 致育质粒 R质粒与耐药性有关 毒性质粒与毒力有关 Col质粒胞质质粒 储存碳水化合、无机盐、糖原、淀粉等营养物质和能量(四) 核质(拟核)决定细菌各种遗传性状。三 细菌特殊结构(一)荚膜 某些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形成条件 在动物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形成荚膜具有抗原性可作为细菌分型依据和鉴别功能 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粘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如溶酶体、补体(二) 鞭毛 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种类 双鞭毛 单边毛 丛鞭毛 周鞭毛 鞭毛是运动器官。有鞭

33、毛的细菌能主动运动,使细菌做趋向性运动。鞭毛有抗原性。鞭毛的成分为鞭毛蛋白,并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称为鞭毛抗原(H抗原),可作为细菌分类、分型的依据;鉴别细菌:鞭毛的有无、数目、位置、排列、抗原性有的细菌其鞭毛与致病性有关(穿透粘膜表面粘液层,利于细菌粘附于上皮细胞)。(三) 菌毛种类及功能 普通菌毛 多,短而细 粘附,致病性菌毛(F菌毛)由F质粒编码 少,粗、长、中空 遗传物质(四)芽胞芽胞的抵抗力强,可在自然界中存在多年,是重要的传染源芽胞抵抗力强,故应以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2

34、)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透入。 (3)含有的DPA与钙结合的盐能提高芽胞中各种酶的稳定性。细 菌 生 理 学一细菌物理性状 带电现象 革兰阳性菌 pI 23 革兰阴性菌 pI 45 中性环境带负电荷光学性质 半透明表面积 体积小表面积相对较大 利于与外界物质交换渗透压 革兰阳性菌 2025大气压 革兰阴性菌 56大气压(细胞壁的差异)半透性 细胞壁、膜有半透性二细菌生长代谢(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总和)细菌营养类型 自养菌: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的细菌 异养菌:分为腐生型和寄生型 大多数病原菌都是异养菌细菌的营养物质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运 简单扩散:高

35、浓度 低浓度 促进扩散:高浓度 低浓度,载体蛋白参与 主动运输:低浓度 高浓度,载体蛋白参与(依赖于周浆间隙结合蛋白的转运系统、化学渗透驱动转运系统 基团转移: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修饰)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1.热原质即 G- 菌细胞壁中脂多糖,注入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特点:耐高温(耐受121 20分钟)去除方法:吸附法、蒸馏法、高温干烤2毒素和侵袭性酶 毒素外毒素 内毒素;侵袭性酶细菌在机体内生长时产生如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等 3色素 分为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有助于细菌的鉴定。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它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5 细菌素 由一些菌株产生的具

36、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但抗菌谱窄,只能作用于同种或近缘关系的菌种,故只能用于细菌的分型。6 维生素 如大肠杆菌可合成VitB、K等四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物质、适宜酸碱度(大多中性或弱酸,个别偏碱如霍乱弧菌,偏酸结核分枝杆菌)合适温度 37C必要气体环境 对氧气要求: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 对CO2要求: 5% CO2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多数细菌每2030分钟繁殖一代,少数细菌如结核杆菌的代时为1820小时。细菌各个生长时期的比较生长特点 迟缓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维持时间 1-4h 8-18h 24h左右 24小时之后活菌数量 稳定增加少 对

37、数增长 维持平衡 逐步减少 生长速率 迟缓 最大速率 速率降低 死亡增加细胞代谢 非常活跃 活性高 活性稳定 活性降低, 而稳定 衰老适用范围 培养初期 形态、染色 产生外毒素 不用于研究 药物敏感 抗生素,芽胞 保存菌种细菌的生长情况n 固体培养法是最常见的培养方法,主要在平板和斜面培养基上接种;n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菌大量繁殖所形成的细菌群体,称为菌落。n 菌苔: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连成一片的纯培养物称为菌苔,常用于菌种的保存。液体培养法有三种生长方式1沉淀生长2浑浊生长3表面生长半固体培养法n 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层次 界、门、纲、目、科、属、种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使微生物

38、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使其物种得以保存。变异: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基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可遗传生物学功能单位.基因组:是指某一生物种类的遗传信息总和.基因型:一种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构成该生物的基因型.表性:由基因表达产物决定,生物所表现的生物学性状。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菌落变异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细菌染色体 质粒 噬菌体 转位因子质粒 定义: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带有遗传性息,能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并非细菌生长所必需噬菌体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

39、微生物的病毒。噬菌体的特点:具有病毒的特点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 噬菌体很小,不同的噬菌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有三种形态,即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培养特性抗原性 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抵抗力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几个阶段。从噬菌体吸附至细菌溶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称为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周期。在固体培养基上,将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菌混合后接种培养基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透亮的溶菌空斑,称为噬斑。噬斑形成单位每

40、一个噬菌斑一般系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后形成,若将噬菌体按一定倍数稀释后感染细菌,通过噬斑计算,可测知一定溶剂内的噬菌斑形成单位,代表噬菌体数目。.温和噬菌体 n 是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称为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n 带有溶原性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n 整合到宿主菌核酸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n 温和噬菌体有时可以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n 温和噬菌体可有三种存在状态: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前噬菌体。转位基因n 转座因子(transposzble element)又称跳跃基因(jumping gene):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