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34727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语 文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

2、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

3、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末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

4、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自居易或贾岛、姚合

5、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节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1文中所举事例,不属于宋诗也颇尝过“市价涨落的滋味”的一项是A金国的作者嫌宋诗“衰于前古”。B明代人苏平对宋人近体诗的看法。C李攀龙选上古至明代诗歌时的做法。D晚清“同光体”诗人对宋诗的态度。2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幸”、“大不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大幸“指的是唐代诗人给宋代诗人开拓了宽广的创作领域,“大不幸”指的是宋代诗人无法在唐代诗人的基础上再去开拓。B宋代诗人有接受挑战的机会是“大幸”,而在挑战中难以打破唐代诗人创造的记录,又是宋代诗人的“大不幸”。C“大幸”指的是宋代诗人以唐代诗人为榜样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好的发

6、展,“大不幸”是唐诗的超越之难和宋人因模仿和依赖产生了惰性。D能够模仿唐代诗人创作的作品是宋代诗人的“大幸”,而唐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宋人难以超越又是宋人的“大不幸”。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选宋诗的问题上,作者认为不好的诗歌就不选,选上的也无须过分夸大。B从整体创作成就上看,作者认为宋诗虽不及唐诗,却在元、明、清诗之上。C明诗之所以不如宋诗,是因为它在学唐诗时学得外表十分相像却缺乏个性。D与明诗比,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就在于它的那一点学唐诗又不像唐诗之处。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周节妇传宋濂 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

7、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婿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

8、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选自宋濂散文选,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同邑周本恭,归焉 归:女子出嫁

9、。B节妇相夫饬丧 相:辅助。C市诗书,教诸子 市:街市。D或怠睡首俯 睡:打瞌睡。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3分)A育宗显如子 不暂出户限B含食哺诸儿 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C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剪鬓发示之D及长,遣从名师游 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步显现出来的。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

10、,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7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4分) 译文: (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6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这首诗是郑燮任山东

11、潍县知县时送给山东巡抚包括的一幅墨竹画上的题画诗。8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对“渔家”有着怎样的感情?9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1)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2)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3)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4)胜日寻芳泗水滨, 。 ,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12、完成1114题。怒 绿 刘心武那绿令我震惊。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

13、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大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

14、民族的艺术家,以各种风格,都曾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

15、,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那绿令我景仰。11文中的第一段说:“那绿令我震惊”,请具体说明有哪些“令我震惊”之处。(4分)12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只觉得心灵在充电。(2)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13本文在写国槐的同时,又写了什刹海的一株古柳

16、、国外美术馆的观察、丰子恺的漫画,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14文题用“怒”来形容“绿”,细读原文,你认为好在哪里?请加以探究。(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乾隆二十四年的冬天,在瓜洲古渡口,有人发现了雪芹的身影。 雪芹从五岁上离开江宁,渡江北上,这是他三十年后重来了。面对着长江的逝水,不禁又想起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错,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包括雪芹自己,也包括着他书中的那些非凡的少女。 不巧,冬来得早,一场风雪,冻封了江,这是不多见的天气。渡船停摆了。 雪芹正感无可奈何,岸边一家沈姓老人见他徘徊愁

17、闷,便很热情地邀他到家暂时歇息。老人一家的仁厚慷慨,使雪芹非常感动。叨扰了二三日,相处得越发亲热起来。不久,天色放晴,气暖江开,雪芹要走了,转觉依依不舍。他问老人,有纸笔吗?老人捧出文房四宝,雪芹挽袖提笔在手,不一时,一幅天官图展现纸上。老人惊呆了,半晌说:“我见先生风骨不凡,定非俗士,果然是位大才!”雪芹说:“没有可以报谢的,我画天官,给老人家赐福吧。”宾主作别,雪芹收拾过江去了。这幅画,据镇江沈氏后人说,保存到很晚近的年代,可惜怎么也找不见了。 此番雪芹渡江何事?因何而来的呢?原来他因友人之荐,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礼聘,到江宁做他的西宾幕客。一到江南,雪芹的才华立即受到了尹继善的赏重,并以楝亭

18、有此嗣孙引为欣慰。初时,宾主相得,情好甚笃。 可是,雪芹的处境到哪里也是复杂的。这次南来的遭遇,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 正如敦敏赠雪芹所说的:“可知野鹤在鸡群。”他的才华出众,易为人知,也易为人妒。同事中间,小人之辈,谮毁之言,久而遂多。尹继善虽然爱才好士,扬风扢雅,但全是正统一派人物,眼见雪芹的一些言谈行径,渐渐心有不乐之意。尹继善是正人,倒出于一片好心,从他自己的正统观念出发,以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无人“导之于正”,他就要设法挽救雪芹,而雪芹对于这种“挽救”,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根本不能接受。这么一来,各无恶意,皆本素怀,可是误会既多,彼此都无法谅解:别人本是一片热心为他好,而雪

19、芹看来那是不能苟从的道路;雪芹如要我行我素,不肯污于流俗,就必然被人视为狂妄无状,负义忘恩。一个不能为世人所理解的伟大的哲士文豪,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正是雪芹的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 当时南京住着一位声气极大的诗家名叫袁枚。有人介绍,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雪芹本是为石头一记而南游的,不想最后事情也就出在这部书上。乾隆的皇八子永璇,年少,不守礼法,他的师傅孙灏在二十三年已然得咎;二十四年秋,永璇的岳翁尹继善也受了指摘。到二十五年春天,为了加强管教,乾隆不得不亲“幸”

20、永璇府第,意在察看。当乾隆查出身有“内病”的永璇竟偷看这种“邪书”,自然十分震惊恼怒,决心要弄清这部“淫词小说”的一切原委。当这事的风波很快传到了永璇岳家尹继善那里,他不觉目瞪口呆,因为著书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间!由是,风声汹汹,人言啧啧,顿时大为紧张。尹继善毕竟还是厚道长者,不肯出卖楝亭的后人,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潜身他往,避免多所株连,将关系的复杂程度尽量缩小。于是,无可回避的雪芹,收拾行装,决意北返。幸而永璇有力,多方弥补遮掩,设法将事搪塞过去,一时未至酿成大案。(节选自周汝昌曹雪芹新传第三十章,有删节)注:天官图:天官,是道教信奉的三神之一,传说天官赐福。天官图,即天官的画像

21、。楝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号。敦敏:曹雪芹的好友。扬风扢雅:指品评诗文。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扢雅。”15第七段中说“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指的是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4分)16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2)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17请联系本文所写曹雪芹经历中的几件事,简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6分)18从节选的这一部分传记内容来看,曹雪芹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中?这对理解曹雪芹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请加以探究。(6分)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3

22、分)19.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难( nn ) 惟妙惟肖(xio) 谛(d)听 憎(zng)恶B怔(zhng)住 伺(s)机反扑 难堪(kn) 冠(gun)冕C角隅(y) 人心惟危(wi) 档(dng)次 恪(k)守D. 斟酌(zhn) 屡见不鲜(xin) 漱(sh)口 当(dn)真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B“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C梦八队的大牌明星科比说北京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奥运场馆

23、十分出色,他在北京的感觉非常好。D这一对乒乓混双选手,在向记者说起比赛时,活泼的女选手先声夺人,男选手始终微笑着未说话。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于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点是否加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目前已经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予以否认。B美国经济疲软除了这次房屋次贷危机的原因外,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实施穷兵黩武的政策耗尽了其国力所致。C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走进社区、学校,开展了近700场讲座,传播了绿色文明理念,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D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世界经济增长总体趋缓、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等情况,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大

24、了。2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记得还是在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朋友饭后散步,不经意间来到岷江边。夕阳洒落了一江金波,一带秋水被微风吹皱。 这幅岷江牧鸭图,就这样沉入了我记忆的海底。一大群鸭,是从江心的舟坝上悠游过来的。赶鸭人手握一根扎了一个尾巴的竹竿,撑着一叶舢舨,紧跟在鸭群的后面,那份豪迈与自在,仿佛是率领百万大军。偶有飘落江里的叶,也是荡悠荡悠,久久舍不得漂去。江面平中带鳞,看上去像是一幅硕大的锦绣。一看便知,这是一群刚趟过秋收田野的鸭子,一只只肥硕,溜圆,摇头摆尾。江边的几株梧桐,肥厚的叶子已开始零落;答: 23随着社会的发展,有

25、些词语也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如“充电”,原来是指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现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再如“放水”,原来是指把水放出去,而现在常指体育比赛中串通作弊,一方故意输给另一方。请在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三个,解释其新产生的词义。(6分)绿色 亮点 登陆 接轨 草根答:(1) (2) (3)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6分)解放日报10月17日刊登余秋雨关于“上海世博会文化构想”的演讲及答问。在谈到世博会的中国元素时,余秋雨认为我们现在活着的每个人都是中国元素的当代的生命载体,我们每个人的高贵、自信、欢乐等就是中国元素的最佳体现。 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

26、队伍后来成了“第一中国元素”。他们讲着流畅的外语,为外宾指路,帮助他们搬运行李,甚至帮助他们购物,给他们介绍国内的山川名胜、风物特产他们热情,大方,彬彬有礼,以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感染着外宾,他们成了中国元素的体现者。请你写出一种“中国元素”,并对这一“元素”的主要表现和它所体现出来精神风貌作简要说明。(100字左右)答: 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阿富汗诗人乌尔法特在一篇题为“生活”的文章中说:“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

27、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一、(9分)1A(从题干要求和文意上看,是说元明清人对宋诗的看法,金人不在其内。)2C(从文中看,“大幸”是指唐诗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为宋人提供了榜样,“大不幸”是指唐诗的疆域广阔后人再开拓就很艰难以及给宋人创作上提供了模仿和依赖的可能。A 、B、D三项都存在着内容概括过于狭窄的问题。) 3A(原文的“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是就整个宋代的诗歌来说的,不能理解为宋诗中有好有坏的问

28、题。)二、(36分)4C(购买)5C(A、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B、指喂养年幼的孩子们,教诸子读书,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D、是对诸子的要求。)6B(“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丈夫担心自己死后,赵氏一人不能保全孩子。)7(1)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译出大意给2分,“高”“上”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如果不这样,就生气叹息一整天。(译出大意给2分,“相过”“为之”“竟”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8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

29、官。作者对渔家艰难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一点2分)9示例一:托物言志。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把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的,所以又有几分劝勉之意蕴涵其中。示例二:虚实结合。画中之竹是实,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是虚;画上的一枝一叶是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点示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妙自然且意味深长。(从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如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当官应为民着想”的关心民生的问题。再如丰富的联想、婉转的讽喻等。)10(1

30、)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泉凝绝 (2)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3)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三、(22分)11我看到它冬天被撞,觉得它难以成活;到了暮春,竟窜出绿枝,绿枝长势很快,几乎达到了被撞断前树冠的高度。(前后两个意思,各2分)12(1)感到绿枝对自己有所激励,有所鼓舞,使内心得到充实。(2)在面对艰难生活或遇到坎坷时需要心灵上的慰藉,要思考战胜艰难困苦的方法,诉求获得度过艰难困苦的精神滋养,在这些方面,人们的想法是彼此一致的。(每句3分)13什刹海的古柳给苦闷中的我以极大激励,国外美术馆的观察和丰子恺的漫画使我认识到了树木受创后的再

31、现生机表达了一种相同的观念。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角度开掘题旨,形散而神不散。(内容理解3分,作用分析3分)14“怒”体现了国槐受重创后再生的绿枝条的勃勃生机;(从形象上看)作者由国槐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可战胜的“怒”中,体会到了美的生命是不为邪恶灾难所屈服的,它可以凭借自己的生命力去超越的哲理;使“绿”具有了人的性格特征,使文章由物及人,托物喻理,显得自然含蓄。四、(22分)15曹雪芹的言谈行径不流于世俗,因而不为世人所理解,与尹继善发生了矛盾;因看不上袁枚,不与之交往,因而得罪了南京的文人;所著小说石头记在永璇府被发现,引起皇帝的恼怒。(每点2分)16(1)古今有才能的人都将经受历史的

32、挑选,有的随时间的逝去而消逝,有的被存留下来。(2)曹雪芹才华横溢,做事有悖于传统观念,看不起那些格调低俗的文人,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隔阂,所以孤独、寂寞。(每句3分)17(1)为沈姓老人作画,表现出曹雪芹出众的才华和感恩的性格;(2)在做尹继善西宾幕僚期间逐渐流露出卓尔不群、不同流合污的性格特征;(3)拒绝与风格不高的袁枚交往,体现了曹雪芹率真、清高的性情。(4)石头记在璇府的遭遇,从创作上表现了作者不守礼法的性格。(写出一条得2分。对人物形象特征没有具体分析,只写“才华出众”“不同流合污”“清高”等,得分不得超过2分)18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封建正统思想浓厚、自己的言行不为世人所理解,他的

33、小说被封建帝王视为“邪书”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2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曹雪芹不为社会中强大的压力所左右,保持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这就更显示出了他在社会上的孤独、寂寞,也显示出了他的伟大,具有强烈的反衬效果。(4分)五、(23分)19(B、冠冕,读gun;、档次,读dng;D、屡见不鲜,读xin) 20(、“卓尔不群”,形容人物优秀卓越。这里用于“艺术精品”不妥。、“好大喜功”,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指办事不切实际,喜欢铺张浮夸。这里应为“好高骛远”。、“先声夺人”,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这里属望文生义。)21(、不合逻辑。“是否”与“予以否认”前后不搭配。、句式杂糅,删

34、掉“所致”。、“开展”与“讲座”搭配不当,改为“举办讲座”)2223绿色: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 亮点: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登陆:比喻商品等打进某地市场。接轨:比喻两种事物彼此衔接起来。草根:比喻最贴近基层民众的事物。(每个词2分)24汶川大地震中的当事者和救援者是一大“中国元素”。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们与死神搏斗,他们互相鼓励、救助,他们舍己为人,无私无畏在这里,中国元素表现得顽强,表现得慈善,表现得高贵。这种中国元素表现了人类学上的最高原则,改变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中国元素”,即例子恰当、典型(2分);说明,要求说明这一类人的主要表现(2分)和精神风貌(

35、2分)。还可以写奥运火炬传递、奥运会开幕式、“神七”发射等。)六、(60分)25作文评分参照标准(2008年辽宁考试说明)基础等级50分一等(5041)二等(40-31)三等(3021)四等(200)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没有什么内容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体工整 字体较工整字迹清楚字迹难辨发展等级1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问题产

36、生的原因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4、材料丰富5、形象丰满6、意境深远7、用词贴切,句式灵活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9、文句有表现力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2、有个性色彩评分建议:将试卷分为四大类:一类卷:6050分,二类卷:4943分,三类卷:4236分,四类卷:35分以下。以4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语文成绩好些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5分上下,语文成绩一般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2分上下,语文成绩弱些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0分上下。参考译文: 周节妇,姓赵,名淑。她的父亲叫周孟德,精通文献经典,有二个女儿。节妇年长而且贤惠。尤其喜爱她,教授她论语、孝经、列女传,都能通晓书的

37、文义。十八岁时,父亲寻找适合作女婿的人,找到了同县的周本恭,把女儿嫁给了他。刚出嫁婆婆就去世了,不久,公公和丈夫的哥哥嫂子也相继死去。哥哥的儿子宗显年纪还小,节妇辅助丈夫办理丧事,办理丧事都符合礼法,养育宗显如同自己的儿子。出嫁十一年,生育三个男孩:叫做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刚出生时,天下大乱,丈夫被疾病缠绕,病得很厉害,担心自己的病不能好,面对着节妇说:“现在兵革四起,孩子们这样孤单柔弱,我死后你保全他们吗?”节妇把手指咬出了血,哭着说:“老天在上,如果我不能保全这些孩子的话,老天就让死我!”丈夫死时,节妇年二十九,号啕大哭,哭泣间,含着食物喂养孩子们,从没有迈出过家门槛。 第二年,国朝与张

38、士诚建立的吴国对抗作战,两兵相交烧杀掳掠,家里没有剩下丝毫财产,节妇抱儿子和侄子宗显跟随一妾外逃,到处逃走躲避。只拿着官府登记自家田地的簿册,在深山和幽邃的山谷间行走,忍饥挨饿跌跌爬爬,削树皮、采野菜来吃。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意思是让她改嫁)?”节妇很生气,不和这个人说话,剪下鬓发给他看,声色俱厉,使人不敢靠近。 战乱结束回到家里,富民几乎把她家的田地全侵占了,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节妇极力推辞不愿上报,于是免除她家的徭役。节妇感动落泪,每天纺麻线织布,来接济困乏。购买诗经书经等儒家书籍,教诲孩子们,夜里在屋子里点燃松脂,坐在孩子们两旁而亲自教授他们。有人懈怠低头打瞌睡,就打扳子呵斥一点也不宽恕。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否则,就愤慨叹息一整天。 节妇因为丈夫的哥哥死得早,只有儿子宗显在,给他娶媳妇,比自己的儿子早,吃穿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别人分辨不出来。儿子们谦虚友爱,都有士大夫的操行。宗祚入太学为太学生,以文章与德行扬名,人们都称节妇善于教导孩子所致。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