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求是杂志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学习心得体会1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坚持
2、人民至上,深化共产党人的利益观。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共产党人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有效克服局部利益、本位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局限。要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对新时代共产党人同样适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不仅是他自己的铮铮誓言与率先垂范,同样是对全党同志的殷殷期待和严格要求。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扎牢坚持人民至上思想根基,私欲膨胀,最终落得身陷囹圄的悲惨
3、下场,令人警醒。可见,坚持人民至上,是扎牢共产党人正确利益观的思想根基。坚持人民至上,深化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共产党人要虚心做人民的小学生,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做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用好权、掌好舵。公权力只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知边界、明底线。延安时期,我们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一一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今天,我们党又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一一自我革命,以大无畏的勇
4、气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赢得人民的心。可见,深化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性结论。坚持人民至上,深化共产党人的生死观。生死观探求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问题。共产党人终极意义在于是否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否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苏联文学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著作中刻画了保尔柯察金的高尚形象,以极大的感染力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才有资格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作的斗争。”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这篇经典文献中,为共产党人生死观找到了触及灵魂深处的答案,“为人民
5、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坚持人民至上,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关切到共产党人的生命真谛。坚持人民至上,深化共产党人的幸福观。共产党人的真正幸福观是什么?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在马克思眼里,为千百万人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新时代,共产党人作为劳动人民的一分子当然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同时还应有一种更高尚的境界和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6、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要求我们应从心灵依归的向度推动达成共产党人的最大幸福。每位党员要深刻理解“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立意高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真正悟透共产党人的奋斗意义。2024求是杂志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学习心得体会2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
7、志。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从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句句来自总书记的寄语,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执政理念背后深厚的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倾听百姓声音。作为
8、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我生活在百姓之中,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我工作在百姓身边。我知道,只有切切实实的感受百姓所感受,了解百姓所需求,解决百姓所存在的问题、难题,才能让百姓心里记住你。顺了民心,得了民意,群众脸上有了笑意,我们的工作也算是做到了位。这也正是我们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敢于负重前行。我曾经反复地对自己说:“现在的你已经不是你自己J你有担子,有责任,虽然很普通、也很渺小,但是作为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就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除了信念和坚守,还要时刻准备好面对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镇定的心态和睿智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在这条基层工作的道
9、路上,我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为人民群众的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人生价值追求也化作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不竭动力。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扎根基层。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我们听到的多,也各有理解。而我理解的扎根基层,也不再简简单单的指工作在基层,而是要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逐渐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锐意进取的面貌、磨砺艰苦奋斗的意志,真正地让自己勇负使命、投身基层。让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也让我们自己工作地更加有动力。此时的奉献便是我们用耐心、决心、苦心和真诚、努力、实干组合而成。2024求是杂志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学习心得体会3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10、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民为邦本,本固邦
11、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常有,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切的头等大事,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要前提。柏格森说:“藕发莲生,必定有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我们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
12、涉重大斗争;面对国际局势剧烈变化,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人民的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党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我们始终秉持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唯有“人民至上”才能融入群众。一、坚持人民至上,强化政府沟通渠道孔子曰:“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工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们是群众的“领航者”,存有“爱民之心”,有“为民办实事”的情怀和高瞻远瞩的能力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在社区工作中,我们直接面对群众,可以听到很多居民的诉求,无论是否合理都是在表达他们的“心声”。面对不同的心声,我们是沟通渠道,渠道
13、畅通、多元化,是了解民声的重要前提。只有听到群众的真实声音,政府的民生举措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赢得群众的满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着一颗真诚的心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唯有用心待民,才能换来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奠定群众幸福生活的根基。二、坚持人民至上,引导群众参与治理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中曾言:“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共建共治共享不是政府的“独角戏”,需要广大群众一起参与。社区人员流动大,管理难度高,基础设施落后,长期无物业管理之类的现实问题是最大的呼声。面对类似问题,不能想当然、“一刀切”,应该充分听取意见。既要自上而下的精细管理,又要
14、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量身定制“需求清单”,共建共管,精准施策推动,唯有依靠人民,才能换来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奠定群众幸福生活的根基。三、坚持人民至上,提高创新服务意识儒家著作大学中曾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从社区居民意见箱到12345市民热线;从调解矛盾、诉说家常到住房保障、就业帮扶、民政低保;从单一窗口办理到“全能社工,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改进服务方式,探索路径,我们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致力于创造更多的惠民生、暖民心的创新举措。唯有服务于民,才能换来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奠定群众
15、幸福生活的根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心中有民,永葆为民服务本色。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至上、为民服务,需要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和创新举措,像弹古筝一样,高音、低音交相辉映,长音、短音相得益彰,才能弹出美妙乐章。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守初心,一定会谱写好一心向民,服务于民,增进民生福祉的美好篇章。2024求是杂志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学习心得体会4求是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指出,文章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
16、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要从中感悟“人民”真义,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立场观点方法,以实际行动谱写不负初心使命、不负人民的华彩篇章。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17、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价值遵循,更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价值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
18、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是一切工作的目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理论继承、实践和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J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书写着世所罕见的
19、人间奇迹,描绘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二、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信仰追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霜磨砺,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明,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靠的就是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起,就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20、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最大底气。为谁立命、为谁谋利是一个政党的立场性、根本性问题。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最大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
21、的心。”三、始终厚植为民造福的工作情怀站稳人民立场。“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民盟盟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政协前面有“人民”,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当好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不断厚植凝聚共识的民意基础。聚焦民之关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广泛了解民意民情,认真倾听民声民智,切实为民分忧解困。通
22、过专题政治协商、专项调研、课题协商会、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方式和载体,把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真实愿望、真知灼见和重大关切及时反映给党委和政府,助力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反映民心。关注民生实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要坚持把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作为民主监督的重点内容,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项视察、专项监督、民主评议等方式,反映群众诉求,助力破解民生难题,切实增强民主监督深入度和实效性,全力助推惠民利民决策部署落在实处。增进民生福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坚持把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民盟所长相结合,组织
23、动员联系委员深入田间地头、乡村一线,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积极回应人民的呼声,面对面地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继承发扬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以“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务实作风,积极开展教育帮扶、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尽心助力增进人民福祉。面向未来,我们更要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2024求是杂志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学习心得体会5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
24、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作为一名市委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一名市政协委员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加强研究阐释,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一是要学出“人民至上”真感情。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到不负人民,就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多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到群众中去,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
25、正做到“带着问题去调研,带着感情真调研”,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自觉利用“有事好商量”这个平台,“有话如实说“,带着感情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多做事,自觉地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事情。二是要学出“人民至上”的真自觉。坚持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定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知行合一。真自觉首先是思想自觉,就是要在认识上悟深悟透“人民至上”的丰富内涵和极端重要性,经常问问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群众做事情?经常想想群众在我们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经常查查自己是不是做到讲的做的一个样?真自觉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身体力行,当好理论宣讲员,到机关、乡镇、
26、企业、农村、社区,用生动故事、身边案例,诠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今年,借助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深入推动党史学习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打造“个十百千万“党史学习教育品牌工程,即:建设一个红色党史街,开发十条教学路线,推动百堂党史宣讲,实施千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能力提升计划,实现万名党员进党校学习。特别是利用建成的“党史一条街”为兴化市党员群众提供可以“边行走、边打卡、边学习”的“体验式”现场党课,让更多的人了解兴化红色历史,在感受“革命红”转化成“发展红”的进程中,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三是要学出“人民至上”真作为。学史力行,就是要立足岗位为兴化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我们立足干训“主阵地”、资政“智囊团”的职能定位,抓基础,补弱项,促转型,创特色,合力推动“四型”党校建设。坚持党校姓党,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主课程,全面贯穿于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之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聚焦主责发挥优势、强化主业积极作为,交出一份彰显“党校力量”、体现“党校效率”、展现“党校担当”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