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35475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海 2(蛋白质结构) 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 如图 1 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氨基酸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 5 个肽键 B.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空间结构不同 C.肠激酶与限制酶具有相似的作用特性 D.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 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西 1下列关于细胞物质组成、结构及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质粒的化学元素为 C、H、O、N B神经递质和生长激素都属于分泌蛋白 C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放能比糖类多 D毛霉和蓝藻的细胞中

2、均不含有线粒体 西 2.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使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用蛋白酶处理后的生物膜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 D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的膜可以相互转化 东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RNA 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B. 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 分泌功能越强的细胞,高尔基体膜的更新速度越快 D. 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且在膜上均匀分布 海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体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髙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3、 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豌豆的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内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最终由高尔基体形成的溶酶体清除 昌 1.科学家通过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进行的实验发现,细胞内的一种名为“Rab33a”的蛋白质会 将合成细胞膜的成分运到轴突前端,从而使轴突向前生长。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Rab33a”是一种分泌蛋白 B “Rab33a”是一种神经递质 C “Rab33a”蛋白质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D “Rab33a”蛋白质有助于神经纤维修复 石 1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

4、程。 下图中 A、B、C 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细胞通过 C 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 长细胞寿命 图中能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有:自吞小泡与溶 酶体融合、溶酶体吞噬颗粒物 若人工破坏溶酶体膜可阻断细胞自噬进程,受损 的物质和细胞器会在细胞中积累 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 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死亡 的全过程 A B C D 2 通 1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癌变后细胞膜表面出现的异常蛋白质,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应

5、答 D高尔基体可以完成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等生理功能 顺 1. 下列生理过程能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 A肽链的生物合成 B.抗原抗体的结合 C遗传信息的转录 D.细胞中 ATP 的生成 朝 1 下图为部分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的示意图,据图 分析不能说明的是 A分泌蛋白和胞内蛋白的合成场所在细胞中的分布 有差别 B构成线粒体的部分物质的合成受细胞核控制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既参与细胞内也参与细胞外蛋 白的加工 D和部位的核糖体的结构不相同 房 1 美国科学家吉尔曼和罗德贝尔因在 G 蛋白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 1994 年诺贝尔奖。 多年后罗伯特和布莱恩,因在 G 蛋白偶联受体(GPCPs)

6、方面的研究成果,荣获 2012 年诺贝 尔奖。GPCPs 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 G 蛋白和 G 蛋 白偶联受体说法错误的是 A.G 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 B.该条多肽链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 离羧基 C.此多肽链中氨基酸的“R 基”之间形成的 “SS” ,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 D.G 蛋白是在细胞溶胶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 昌 2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分化的细胞,丧失增殖能力 B 细胞增殖所需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 C 同一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 2 个子细胞,核中遗传信息一般相同 D 分生区处于分裂

7、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意义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意义 通 2、细胞分裂是生物体 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 的基础。下列关于二倍体 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 确的是 A图中、属 于有丝分裂图像, 属于减数分裂图 像 B若图为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则该细胞可产生 4 种配子 C图代表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情况,则图位于图的 BC 段 D图所示的细胞是某细胞 X 通过分裂形成的,则 X 内曾出现过 3 个四分体 3 西 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8、期的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C黑猩猩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雌雄性别决定有关 D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是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 密 1 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 珠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 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分别作探针,对 3 种细胞中提取的总 DNA 的限制酶切成的片段进行杂 交实验;用同样的 3 种基因片段作探针,对上述 3 种细胞中提取的总 RNA 进行杂交实验。上 述实验结果如下表: 细胞总 DNA 细胞总 RNA 输卵管细胞红细胞胰岛细胞输卵管细胞红细胞胰岛细胞 卵清蛋白基因 珠蛋白基因 胰岛素基因 注:注:“”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

9、合双链;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合双链;“”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游离的单链。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游离的单链。 根据上述事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中只有胰岛素基因 B.上述 3 种细胞的分化是由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某些基因丢失所致 C.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 珠蛋白基因选择性地表达 D.在输卵管细胞中没有 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 西 2.30 干细胞中 c-Myc(原癌基因) 、Klf4(抑癌基因) 、Sox2 和 Oct-3/4 等基因处于活跃表达 状态,Oct-3/4 的精确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正常自我更新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 毒,将 Oct-3/4、Sox2、c-Myc 和 Klf4 四个

10、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重新变成一 个多功能 iPS 细胞(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Oct-3/4 基因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处于 状态。依据上图所示的原理,体细胞癌变 是 等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是在 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 过程。 (2)研究人员利用小鼠体细胞诱导形成的 iPS 细胞,进一步诱导又获得了心肌细胞、血管平滑 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iPS 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作 。 (3)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转变成多功能 iPS 细胞的过程中,应用了 和 技术。 (4)若利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诱导成 iPS 细胞后,再诱导其发育成为所需要的组织器官, 多功能 iPS 细胞 肿瘤

11、细胞 细胞凋亡 高度分化 的体细胞 Klf4c-Myc Oct-3/4 类似胚胎干细胞 Sox2 染 色 体 打 开 Fas 表达 4 可以解决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人体的排异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两种免疫应 答过程都包括:机体对 的特异性识别;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 产生淋巴细胞群; 淋巴细胞群分化形成 。 答案:(1)未表达或沉默(1 分) c-Myc,Klf4(1 分) c-Myc,Klf4,Fas(1 分) 程序性死亡(1 分) (2)细胞分化 (3)转基因(技术) (基因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4)抗原(外源器官) 分裂 效应(BT)细胞(1 分)和记忆(BT)细胞(1 分)

12、(写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即可) 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凋亡和衰老细胞的凋亡和衰老 西 2.30 细胞癌变细胞癌变 西西 1 科研人员研究了甘氨酸对癌细胞代谢和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以下相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培养方式及检 测结果 细胞类型 在含甘氨酸的细胞培养液中培 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 甘氨酸的含量 从含有甘氨酸的细胞培养液转移到不含甘氨 酸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细胞的分裂速度 慢速分裂的癌细胞增加不变 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减少减缓 A甘氨酸进出两种癌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B慢速分裂的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不需要甘氨酸 C缺乏甘氨酸可延长快速分裂癌细胞的细胞

13、周期 D癌细胞的细胞膜与正常细胞相比粘连蛋白减少 通通 1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癌变后细胞膜表面出现的异常蛋白质,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 D高尔基体可以完成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等生理功能 酶的特性和作用酶的特性和作用 延 1、下列过程不需要酶参与的是 A. DNA 转录成 RNA 的过程 B. 光合作用中 CO2的固定 C. 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D. 细胞质基质内糖酵解过程 丰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菌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人体用于维持体温的热

14、能来自于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 C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增殖 D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与衣物水洗的温度无明显相关性 5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西 1、科研人员研究了甘氨酸对癌细胞代谢和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以下相关叙 述不正确的是 培养方式及检 测结果 细胞类型 在含甘氨酸的细胞培养液中培 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 甘氨酸的含量 从含有甘氨酸的细胞培养液转移到不含甘氨 酸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细胞的分裂速度 慢速分裂的癌细胞增加不变 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减少减缓 A甘氨酸进出两种癌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B慢速分裂的癌细胞内蛋白质合

15、成不需要甘氨酸 C缺乏甘氨酸可延长快速分裂癌细胞的细胞周期 D癌细胞的细胞膜与正常细胞相比粘连蛋白减少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 海 1、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 100 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 萄糖生成 ATP 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 40。此时的花序细胞 ( )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 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丰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菌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人体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来自于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 C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

16、伤风芽孢杆菌增殖 D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与衣物水洗的温度无明显相关性 东 1(实验) 、酵母菌是研究细胞呼吸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 处与氧结合生成水,水中的氢来自于反应物中 的 。适宜温度下,在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并密封(如图 1) , 图 2 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2)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 3 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 读取液面的高度(来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 。 实验步骤: a. 将 10mL 酵母菌培养液和 10mL 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 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b.

17、 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 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保持密闭 状态,再分别放入如图实验装置中。 c. 两组装置均放入 20恒温水浴中。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 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d. 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分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 6 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 。 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 ,原因是 。 答案:(1)线粒体内膜 葡萄糖和水 (2)酵母菌是否煮沸 刻度玻璃管液面高度 甲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 O2和产生的 CO2相等,气球体积不变

18、 乙中酵母菌死亡,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上升 甲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使气球体积增大 石 1、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 CO2处理 48h 后,贮藏 在温度为 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 1的冷库内贮藏。从采 后算起每 10 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 CO2释放量和 O2吸 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比值大于 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 20 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 CO2处理组 C第 40 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 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通 2.下表是在我国

19、华北某地农田中测得的马铃薯叶片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值(实际测 算) 。 CO2的平均浓度的平均浓度(百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 日期日期 晚上晚上 8 点至第二天下午点至第二天下午 4 点点上午上午 8 点至下午点至下午 4 点点 7 月 10 日328309 7 月 20 日328299 7 月 30 日326284 8 月 10 日322282 (1)请简要解释表中第 2 列中的数值均高于第 3 列的原因 。 (2)上午 8 点至下午 4 点测定马铃薯根部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预计 (选填“高于” 、 “低于” 、 “等于” )上表第 3 列中的数值,其主要原因是 。 (3)马铃薯落叶中

20、的碳主要经过 (生理作用) ,才能再次成为植物体内的碳。 答案:(1)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 CO2 (2)高于; 根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 CO2 (3)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缺一不得分)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西 1、巨桉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广泛用于人工造林,具有适应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菊苣是生长在林下的、高产优质的饲用牧草。请分析回答: (1)若在巨桉人工林下套种适宜的经济作物,不仅可以充分利用 等资源,还可以提高 群落物种的 。 (2)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为研究这些物质对菊苣幼苗生长的影响, 科研人员采集新鲜凋落的巨桉树叶,与土壤混合后

21、置于花盆中,将菊苣种子播种其中,出苗一 7 段时间后测定菊苣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见下表。 分组 凋落叶含量 (g /盆) 植株干重 (g /10株) 光合色素含量 (mg /g) 净光合速率 (molCO2 /m2/s) C5羧化形成C3效率 (molCO2 /m2/s) 对照组07.782.749.77 0.040 实验组1303.602.287.96 0.040 实验组2901.141.204.76 0.028 植物体内的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 。测定菊苣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时,常用 (试剂)提取光合色素。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菊苣幼苗的净光合速率 。在巨桉凋落叶含量低时,其释放 的某些小分

22、子有机物使 ,直接导致 减弱;在巨桉凋落叶含量高时,这些小分 子有机物还能使 下降,导致植物对 的利用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巨桉凋落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对菊苣幼苗的光合 作用有 。 (3)进一步研究表明,巨桉对某山区的多种植物的影响与对菊苣的影响相同。若在此地区大 面积种植巨桉,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 。 答案:(1)阳光、土壤(无机盐)(2分) 丰富度(多样性、丰度)(2分) (2)类囊体膜上(基粒)(2分) 乙醇(丙酮)(2分) 降低 光合色素含量减少 光反应 C5羧化形成C3效率 CO2 抑制作用 (3)生物多样性(稳态、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 (2分) 东 2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

23、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 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 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 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 O2的消耗 值,结果如下表。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温 度 气体变化值(相对值/mgh) t1t2t3t4 光照下 O2的增加值 2.76.012.512.0 黑暗下 O2的消耗值 2.04.08.012.0 A. 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 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3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 C. 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

24、O2的增加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 O2量相等 D. 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 24 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 0 朝1、在夏季的晴天某科研小组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其二者的杂交后代(杂种沙棘)光合特 性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下图所示。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8 (1)由图可知:清晨到824左右随着_增强,气温升高,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杂 种沙棘的光合速率_。 (2)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_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对午后高温的适应性比较强的是 _。 (3)杂种沙棘兼具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的特性,但又与双亲不完全相同,根本原因主要是 _,此现象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

25、时期。 (4)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我国多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为了计算某地区沙棘林的 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法进行调查。 。 (5)科研人员多年连续跟踪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有白僵菌自然感染死亡现象。白僵菌与沙棘木 蠹蛾的种间关系属于_。 答案:(1) 光照强度 (逐渐)增大 (2) CO2吸收减少 中国沙棘 (3) 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 (4) 样方(5) 寄生 通 2、.用 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关 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中。实验结果如右图。 (1)在给细胞提供 14CO2后,短时间内(OA 段) ,通过 过程,使含放射性的三

26、碳化 合物浓度迅速上升。 (2)实验中,若提供过量的 14CO2,请简要解释 AB 时间段内三碳化合物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的原因。 (3)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中,由于没有 的供应,无法继续进行 过程,在 短时间内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迅速上升。 答案:(1)CO2的固定 (2)三碳化合物生成的量等于其被还原的量(或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等于三碳化合物还原 的速率) 。 (3)ATP 和 NADPH(或H ) ; 三碳化合物还原(写“暗反应”不得分) 丰 2(实验) 、绣线菊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栽培灌木,花色绚丽,品种繁多。为研究金山绣线菊和 金焰绣线菊对弱光照的耐受能力,研究者完成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

27、1)研究者利用遮荫网控制不同组别的透光程度,对照组应采取的处理是 。各处理条件 9 下,图中所示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刻是 。 (2)处理条件为 时,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在全天只出现一次高峰,此条件主要影响光合 作用发生在 部位的 阶段。 (3)恢复处理是指撤掉遮荫网,常规条件培养 15 天后测定的指标。从图 1 两种绣线菊恢复处 理的曲线可知,对弱光耐受能力更强的是 绣线菊,理由是 。 (4)本实验每种处理条件几乎都在 12:00 左右出现“低谷” ,此时细胞间隙中的 不足, 直接产物 下降。 (5)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透光处理是否影响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实验操作步骤应包 括 (填选项前的

28、符号) 。 a称取等量各组叶片分别加入等量无水乙醇,用研磨过滤法获取色素提取液 b制作各组叶片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c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色素提取液的紫外 吸收光谱 d利用毛细吸管反复多次向滤纸条上转移色素提取液 e利用移液管在无菌条件下向 滤纸条上转移色素提取液 f将带有色素提取液的滤纸条底端浸于层析液中一段时间 g比较各组滤纸条上色素条带的数量、宽度和颜色差异 答案:答案:(1)自然光照(或:完全不遮荫) (1 分) 16:00(1 分) (2)透光 20%25% 基粒(或: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 (3)金焰 透光 20%25%条件处理的金焰绣线菊恢复处理后,在(8:00)光照较弱的条件

29、 下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合理给分) (4)CO2 C3(或:三碳化合物) (5)a、d、f、g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 朝 1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均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C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所含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房 1 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 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研究: (1)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 F1,再从 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 F2,如此自交多代, 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50%的单瓣紫罗兰和 50

3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 雄蕊发育不完善) 。 对照透光 60%65%透光 40%45%透光 20%25% 图 1 不同弱光处理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日变化 10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遗传遵循_定律, _为显性性状。 (2)取上面实验中 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 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_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 有_基因的花粉可育。 (3)继续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 失造成的(B 基因和 b 基因不缺失) 。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 失的_

31、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_不育。 下图是 F2中单瓣紫罗兰花粉母细胞中发生联会的一对染色体, 请在染色体上标出相应的基因。 若 B、b 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 B_ _、b b_ _ 表示该基因所在 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 是_,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_。 (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 BB、Bb、bb、B_b、bb_等 5 种紫罗 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_的亲本组合进行 _实验。 答案:(1)孟德尔分离(1 分) ;单瓣(1 分) 。 (2)B(或 B B_ _ 显性)显性) (1 分) ;b(或隐形) (1 分) 。

32、 (3)雌配子(2 分) ;花粉(2 分) 。 B_ :b =1:1(2 分) ; 只有 b 一种配子(2 分) 。 (4)BbBBbB_ _b b(2 分) ;正交和反交(2 分) 西1、为了研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 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1)无论正交反交,实验一和实验二 F1卷翅个体中,雌雄比例接近 1: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 因位于 染色体上;紫眼卷翅和赤眼卷翅个体均为 。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 2 对基因的传递符合 定律。 实验一 P 赤眼卷翅 赤眼长翅 F1 赤眼卷翅 赤眼长翅 F2 赤眼

33、卷翅 赤眼长翅 301 只 149 只 实验二 P 紫眼卷翅 赤眼长翅 F1 赤眼卷翅 赤眼长翅 230 只 251 只 F2 赤眼卷翅 赤眼长翅 紫眼卷翅 紫眼长翅 516 只 254 只 137 只 80 只 bB d1 bB d2 紫眼卷翅品系 赤眼卷翅品系 单瓣紫罗兰 单瓣紫罗兰(50%) 重瓣紫罗兰(50%、均不育) 重瓣紫罗兰(50%、均不育) 单瓣紫罗兰(50%) PF1 F2 11 (2)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卷翅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并设计了转基 因实验进行验证。 提取卷翅品系个体 DNA:利用 DNA 和蛋白质等成分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 不 同,使

34、 DNA 与其他物质分离;为了进一步提纯和析出 DNA,可用 处理含 DNA 的滤 液。获得较纯净的 DNA 样品后,应用 PCR 技术扩增含卷翅基因的 DNA 片段。 重组和导入基因:将上述扩增片段与病毒重组,导入赤眼长翅品系果蝇的受精卵。其中病 毒的作用是 ,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 。 体外培养受精卵至成虫,选择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雌雄果蝇交配。若以上假设成立,则后 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 (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蝇 在卷翅基因(B)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该基因纯合致死。 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d 基因的存在 (能

35、,不能)解释 F2卷翅与长翅的数量比。 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者又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 赤眼卷翅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 d1和 d2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其中 d1d1和 d2d2致死,d1d2不致死。d1和 d2 (属于,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 。 若以上假设成立,则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杂交,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 _。 答案:(1)常 杂合子 自由组合 (2)溶解度 95%的冷酒精 作为基因载体,携带目的基因 受精卵的全能性强 2:1 (3)能(2 分) 不属于(2 分) d1d2没有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2 分) 3:1(2 分) 海 1、小鼠的 M

36、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由位于 17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群控制,科学家利用 基因群组成为 aa 的 A 品系小鼠和基因群组成为 bb 的 B 品系小鼠进行了如图 17 所示的杂交实 验,并获得了 X 品系小鼠。请据此图回答:(注:不考虑 MHC 基因群内各基因通过染色体交叉 互换进行基因重组) (1)小鼠 MHC 的遗传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群组成 为_。 (2)研究表明,器官移植时受体是否对供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只取决于两者的 MHC 是否 完全相同。从 F2、F3、或 F20中选出基因群组成为 ab 的小鼠的方法是:将每只小鼠的皮肤 移植到 A 品系小鼠身上,选

37、择_ 。 (3)F21中 X 品系小鼠占的比例是_,获得的 X 品系小鼠的遗传物质除了 MHC 基因群 外,其他与_品系小鼠的基本一致。若将 X 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到_品系小鼠时会 发生免疫排斥。 (4)已知小鼠对 M、N 抗原免疫应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 品系小鼠对 M 应答,对 N 不应 答;B 品系小鼠对 M 不应答,对 N 应答;F1对 M、N 均应答。 F21小鼠的表现型有_种。 若 X 品系小鼠的表现型为_,则能确定小鼠针对 M、N 免疫应答的基因属于 MHC 基因群。 12 答案:(1)不遵循 ab (2)会发生免疫排斥的小鼠 (3)1/4 A A(4)1 或 3 对 M 不应

38、答,对 N 应答 朝 1、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群养时一般异体受精,单个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椎 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可以是左旋的,也可以是右旋的。以下是以纯合椎实螺为亲本对其外壳旋 向的遗传方式所做的研究: 实验一 实验二 亲本 右旋 左旋 左旋 右旋 F1 全部右旋 全部左旋 F2 全部右旋 全部右旋 F3 右旋:左旋=3:1 右旋:左旋=3:1 (1)有人根据上述实验做了如下推理:若椎实螺外壳旋向只由一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则应该出现的结果是两组实验中 F1性状表现应_,F2应出现_的现象,且比 例为_。 (2)后经实验证实:椎实螺外壳旋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下一代螺壳的表现

39、型决定于上 一代母本的基因型。由此推测: 实验一中_代个体全部为杂合子,且亲本中雄性个体的母本为_; 实验二 F2椎实螺群体中,外壳左旋基因的频率为_,具有左旋基因的个体占 _。 答案:(1) 相同性状分离3:1 (2) F1 隐性纯合子 50% 3/4 丰1、野生型家蚕翅为白色,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有的个体翅为黄色,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 研究者设置了6组家蚕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IIIIIIIVVVI 交配组合 黄翅白 翅品种甲 黄翅白 翅品种甲 第I组F1 自交 第I组F1白 翅品种甲 黄翅白 翅品种乙 第V组 F1自交 黄翅5976641364346017

40、6子代家蚕 总数(只) 白翅00463359956792 (1)前四组的子代家蚕中黄翅和白翅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 体上,遗传符合 定律。 (2)V、VI 组结果说明的翅色显隐关系似乎与前四组矛盾,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翅品种乙中另 13 有一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此有关,该基因可能会对黄翅基因的表达起 作用,导致 V 组子代全为白翅,VI 组子代黄翅:白翅接近于 3:13。若该解释合 理,第 VI 组子代中白翅家蚕应该有 种基因型。 (3)家蚕是二倍体,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 ZZ,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 ZW,通过适当剂量的 射线处理,研究人员筛选到黄翅基因插入 W 染色体

41、上的品种,该变异属于 ,若变 异品种中黄翅基因不会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则亲本性状为 时,能直接利用子代翅 的颜色区分雌雄。 (4)研究发现,家蚕体色为黄色与类胡萝卜素有关,但家蚕自身不能合成该类色素,只能从食 物中摄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断家蚕体内一定存在能与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结合的 ,协助色素分子向细胞内转运。为证实此推断,科学家可采用一定的技术抑制 表 达出产物,然后观察家蚕体色变化,若 ,则支持该推断。家蚕体色这一性状是 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常(1 分) 基因的分离(1 分) (2)抑制(1 分) 7(1 分) (3)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黄翅雌蚕、白翅雄

42、蚕 (4)受体(或:载体) 受体(载体)蛋白基因 黄色变浅 基因和环境因素 石 1、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第一组:黄鼠黑鼠黄 鼠 2378黑鼠 2398;第二组:黄鼠黄鼠黄鼠 2396黑鼠 1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 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 1/4 左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不能稳定遗传 第二组的结果表明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黄鼠和黄鼠交配,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 若种群中黑鼠个体占 25%,则黑鼠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50% A B C D 顺 1、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 6 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N,n)控 制,正常情

43、况下紫 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某科学家将紫株 A 用 X 射 线照射,然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 732 株、绿株 2 株(绿株 B) 。为研究绿株 B 出现的原因,她让绿株 B 与 正常纯合的紫株 C 杂交, F1再严格自交得 F2,观察 F2的表 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X 射线照射紫株 A 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此假设正确,则上图中 F1的基 因型应为 ;F1自交得到的 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 。 (2)假设二: X 射线照射紫株 A 导致其 6 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 N 在内的片段缺失。 (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

44、片段个体死亡) 如果此假设正确,则上图中绿株 B 能产生 种配子,上图中 F1的表现型为 ;F1自交得到的 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 。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 规律。 (4) 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 是否正确。操作时最好选择上图中的 植株,在显微镜下对其 (有丝、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 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 。 (1)Nn(2 分) 3/4(2 分) (2)2(2 分) 全部为紫株(2 分) 6/7(1 分) (3)基因的分离(2 分) (4)二(2 分) 绿株 B(1 分) 减数/有丝(1 分) 14 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态,可以观察 6 号染色体是否相同/有

45、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 清晰,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比较 6 号染色体是否相同(1 分) 丰 2、下图为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 (1)该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不位于 Y 染色体上,从该系谱图中找到两点依据 。 (2)仅根据该系谱图 (填“能”或“不能” )确定该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理由是 。 (3)依据 IV-1 个体的性状和 IIII 代中相关亲代的性状表现,可以确定该病的致病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 )X 染色体上,理由是 。 (4)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2 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个致病基因;III-1 的基 因型为 ,III-1 和 III-2 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 (显性基因用 A 表示、隐性基 因用 a 表示) (5)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 III-1 的基因型为 ,IV-1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 I 代中的 号个体。 (显性基因用 A 表示、隐性基因用 a 表示) 答案:(1)有女性患者;男性患者的的父亲有的不患该病(合理给分,可分点给分) (2)不能 每一有患儿的父母双方仅有一人患病,若为隐性遗传病时携带者表现正常, 与患病个体可生出患儿(合理给分) (3)不位于 若位于 X 染色体上,IV-1 的致病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