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建筑群.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43260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当山古建筑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武当山古建筑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武当山古建筑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武当山古建筑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武当山古建筑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当山古建筑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当山古建筑群.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z; p0 + _0 o8 ) y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m$ C4 G/ c I. N. K.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太和山。方圆400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峰奇谷险,洞室幽邃。山上有属于道教的巨大古建筑群,主要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峰顶建于明代的

2、金殿,以铜铸鎏金著称,是我国现有的最大的铜质建筑的珍品之一。武当山为武当派拳术发源地。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景区面积方圆八百里,实测为312平方公里。秦汉以后置郡县皆以武当为名。武当山它头戴三顶桂冠:“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第一山”和“世界文化遗产”。它融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饮誉中外的武当拳于一体。分为:玄岳门、太子坡、南岩、金顶、琼台和五龙宫六大景区。有一句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而在武当山却是道教一统天下。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被无

3、量佛占着,后来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出外云游到此,看到这里群峰林立,主峰天柱峰高耸入云,周围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真武大帝相中了这块宝地,便到天柱峰找无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无量佛见他所要不多就答应了,没想到真武大帝法力无边,他从天柱峰顶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走遍了整个武当,从而赢得了永久居住权,武当山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场地。武当道观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明永乐年间达到高峰。这里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用皇家的建筑方式统一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成为全世界的瑰宝。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当道教,调

4、集军民工匠30余万在此大兴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故事,用十余年的时间建起了三十三个大型建筑群落。建筑线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峰顶,连绵四十华里,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米,宫观庵堂两万余间。他在这里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护他这个北方起兵夺位的皇帝。据说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圆圆的脸庞,批发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乐皇帝的模样塑造出来的。所以民间流传有“真武神,永乐相”的说法。皇家的大力推崇是武当山名声大震,成为我国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游人香客到此观光朝拜。另外,这里不仅是道教的香火胜地,还是武当拳的故乡。中国武林历来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许多人都是未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武当拳的创

5、始人相传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这点我想喜欢武侠的朋友可能通过小说大略了解了一些。据说他在这里修炼的时候看到鹤与蛇争斗的情景,受到启发,领悟出了太极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武当山分为老营景区、太子坡景区、金顶景区、紫霄宫景区、五龙宫景区和南岩景区。老营景区主要包括:冲虚庵、玄岳门、玉虚宫、遇真宫、元和观。武当山冲虚庵冲虚庵位于玄岳门以北约1公里,座落在由山环绕而成的盆地中,背依终南山,面对丹江口水库,坐北朝南,地势向阳避风,环境常年清净幽雅。历史上,武当道教的建筑群中有庵堂36座,冲虚庵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据记载,冲虚庵始建于唐宋时期,是历史上武当道教建筑较早的单元之一。明

6、清又多次修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现存祖师殿、皇经楼、吕祖楼、三官阁等建筑和部分明清碑刻。武当山玄岳门玄岳门是登临武当山的第一道神门,被称为仙界第一关,所以在武当山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的说法。意思是说,凡人进了这神门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祸,就由不得自己了。玄岳门在中国又称为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高20米,宽12.8米,是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构建筑。全部是用巨型青石雕凿成构件后榫卯而成,古代工匠们采用多种手法,雕饰出仙鹤、瑞云、游龙、如意及八仙等图案,结构紧凑而舒展,给人以豪华大气之感,又有稳固磅礴之势。这座巨型石雕建筑,设计之高超,工艺之精湛,代表着当时石雕艺术的最

7、高水平,被誉为我国石雕艺术中的珍品。牌坊正中嵌有明朝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四个大字,笔势刚劲有力,意思是用武当道教和真武神来治理国家,反映了当朝皇帝对武当山和真武神极高的政治企望,也是当时武当山显赫地位的标志。武当山玉虚宫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相传真武神得道升天后曾被玉皇大帝封为“玉虚相师”,故而得名。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嘉靖年间又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当年的玉虚宫共有三城,即外乐城、里乐城和紫金城,城中有城,规模与中国北京故宫不相上下。各种建筑多达2200多间,富丽堂皇,有帝宫威武庄严肃穆的气势,且规模宏大,放眼望去,了无边际。历史上,玉虚宫发生多次火灾和洪涝灾害

8、,大片房屋又在战乱中被毁没,从现存的云堂、宫门、父母殿、碑亭,仍清晰看出当年宏大的规模和风采。玉虚宫是武当山规模最大的一宫。在明代,武当道教为皇室举办规模宏大、气氛庄严的斋醮活动常在这里举行。现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真武祖师的圣诞日,武当山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三月三庙会”,那一天这里张灯结彩、鼓乐暄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武当山元和观元和观,位于玉虚宫东2.5公里的玉皇阁下、316国道旁,是武当山古神道上的第一座道观。其全称“元和迁校府”,因真武神在天界“领元和迁校府事”,故名。在明朝时,皇室为加强对武当道众的管理,严饬道规,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曾下圣旨:“大岳太和山各宫观有修

9、炼之士,怡神保真,抱一守素,外远身形一应往来浮浪之人,并不许生事喧聒,扰其静功,妨其办道。违者治以重罪,若道士不务本教,生事害群,伤坏祖风者,轻则即时谴责,逐出下山;重则具奏来闻,治以重罪。”此圣旨碑立于玉虚宫、静乐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等五大宫内,碑名为下大岳太和山道士。可见,在明代,对道士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旧时,这里是处罚道众违反清规戒律的地方,因此,有“道教监狱”之称。元和观,始建于宋,元末毁废。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庙房44间;嘉靖三十一年(1552)扩建到一百余间;清康熙年间,又进行修缮,成为三进式四合院建筑。现存庙房37间,建筑面积1479平方米,占地面积10467平方

10、米元和观整个建筑布局严密,院落迭进深重,房屋紧凑有序,给人以阴森恐怖之感。穿过龙虎殿是一个大院,方石墁地,院两侧是配房,正殿在高高的崇台之上,显得庄严肃穆。正殿中央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王善,明代御制,高2.22米,身宽1.9米,虬须怒张,三目圆瞪,手持钢鞭,面容威严,使人触目,心惊胆寒,是镇守山门之神。原置玄岳门前灵官殿内,后移此。两侧为六尊六甲神将,各高2米左右,头戴武冠,身着铠甲,衣带飘逸,造型生动传神,为我国明代铜铸艺术珍品。殿内柱、梁、枋、壁遍饰彩画,绘有“均州八景”和“香山九老图”等,画风纯正,线条流畅,刻画细腻传神,为武当山明代壁画艺术精品。据史书和碑文记载,武当道教的清规戒律成百

11、上千条,对违反者的处罚也是按规量刑,轻则跪香、逐出,重则杖革、烙眉、焚刑等。元和观内,原置大型罚杖,火烙,火盘,颈、手、脚枷,镣铐等各种刑具,专门处罚违规道人,令人毛骨悚然。太子坡景区包括回龙观、磨针井(纯阳宫)、老君堂、八仙观等景点。太子坡古建筑群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炼的故事来精心设计的,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建起犹如波浪起伏的夹道墙,被称九曲黄河墙。进入二道山门,豁然显出一宽阔院落,漫步走进,只见小院重迭、幽静雅适,前有依岩而建的“五云楼”,中有“皇经堂”、“藏经阁”,后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太子坡整体布局左右参差、高低错落、协调而完美,巧妙且富有神秘色彩。置身复真观的最高处,

12、俯视深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竟秀;每逢夕阳西下,还可见武当“太和剪影”的奇观。武当太子坡太子坡,又名复真观,背依狮子峰,右为天池,雨时飞瀑千丈,左为下十八盘,环境清幽,景色秀丽。因“铁杵磨针”的传说,在此修建了一座道院,取太子回心转意再度修行的意思,把这座道观改为复真观。国内的很多建筑都是坐西朝东的,而太子坡却是坐东朝西,这是比较少见的。复真观,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清康熙元年(1662)、二十三年(1684)、二十九年(1690)曾三度重修,1983年湖北省政府拨款维修,恢复了原貌,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有庙房105间,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基本保持了当年的规模,是全山最大

13、的道观。整个建筑布局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富有韵律感。武当山九曲黄河墙门内依山势的回转起伏,建夹墙复道,曲曲弯弯,犹如波浪起伏,称之为“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跟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建“九曲黄河墙”取曲径通幽之意。从进门到出门,布局独特,古往今来,有“一里四道门”之称。进入二道门,便走进了“复真观”。复真观,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绿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前为廊。这里有一幅“复见天心虚危应宿峰峰碧,真成神武旗剑扬烟处处玄”(上联署“甲申季秋”,下联落款“监院洪永寿敬立”。虚危应宿: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各自归位,道教所崇拜的圣神是北方之神。旗剑扬烟:特指真武神。此联的大意

14、是为了表达真武神的功绩,武当山到处都布满了祭祀真武的庙宇,青山作证,有关真武的故事处处可闻,人人皆知。)的对联,二道门内为方石墁地的院落,南边建有石砌祭坛,上边安置一口大钟,击打则万山回应,北边建有造型精巧的砖雕焚帛炉,中间为高大的照壁,镶嵌有“福”、“寿”、“禄”三个大字。武当龙虎殿为什么武当山的道观都建有龙虎殿呢?这是因为武当山的建筑都按照五行四象学说建造(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东为青色,西为白色,南为红色,北为黑色。”龙虎殿是守门神殿,殿内青龙、白虎神像都很威严,店内建有“王灵官”的塑像。相传,王灵官是真武的舅舅,甘愿为真武把门,他长有三只眼睛,手拿兵器。王灵官塑像边有一幅

15、对联。上联为:“天知地知未有不知善报恶报迟早要报”;下联为:“好大胆敢来见我快回头切莫害人”。紫霄宫有王灵官的塑像,金顶为他建有专门的殿堂。龙虎殿门框上有一幅对联:“五百羽林仪仗分列铁骑鸣处震威远,三千世界名山独峙炉烟霭时流祚多”(上联署“公议诚心胜会”,下联署“众信士顿首百拜敬献。”五百羽林:指真武大帝的五百名官兵;三千世界:道教以为宇宙有亿万世界,极言宇宙世界广大无边。此联意思为真武大帝五百名随从官兵,威武雄壮,所到之处威声显赫,远近皆知,天下名山很多,世界有亿万,但惟独武当山的名气耸立在这些名山的顶峰,这里的香火旺盛,灵气十足,香炉里的烟雾飞向哪里,哪里就会降临福气,闻到香味,就会带来更

16、多的好运。)武当山滴泪池进入龙虎殿后看到的是一个院落,大院中建有饰栏泓池,人们称其为“滴泪池”。相传,太子开始入山修炼时,其母善胜皇后一直从山下追到山上,追不上太子,悲痛欲绝,在此滴泪成池。人们为了纪念真武大帝修行的决心和善胜皇后爱子的慈心,便把这个池子叫做滴泪池。在这里每天上午11:00、下午3:30可以观看中国武当功夫团表演的武当武术。磨针井建筑群居高临下,武当道教认为,每天太阳初升,这里首先接纳到纯一的阳气,故又把它叫做“纯阳宫”。磨针井是武当古建筑群中典型的小品建筑,布局紧凑、小巧灵珑,其建筑主体依据的是真武在武当山修真的故事。相传真武是净乐国太子,十五岁入武当山修道。在深山老林中修了

17、几十年大道未成,心灰意冷,决意弃道还俗,走到这里,遇到紫气元君化做老太婆用铁杵磨针点化他,使他悟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于是又返回深山修炼,终于得道升天。走进磨针井大门,一组小巧精致的清代建筑映入眼帘,这组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中轴线布局,但也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别具匠心。在磨针井大殿内的山墙上,现还存留着八幅壁画,画风古朴典雅,颇具民间风格,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武当山不可多得的文物品类。壁画以细腻传神的笔触,生动描绘了传说中真武从出生到入山修炼到功成正果的全过程。“铁杵磨针”这个美丽的传说,其深刻的哲理赋予了它持久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成为武当文化中的一枝奇芭。祖师

18、殿的殿悬“云岩初步”(云岩:比喻山势高险深邃;初步:起步。匾意为玄天上帝最初在此修炼,初学道法。暗喻玄帝修炼之艰辛,条件之苦,在这种恶劣条件下,仍坚持修道,学习道行。)匾额。祖师殿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建筑,绿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前后为廊,单翘重昂斗拱11组,正面为全开式格扇门。全部柱、梁、枋、门、窗饰彩画,雕梁画栋,涂彩饰金,极为壮观。祖师殿北侧门外是一处幽静雅适的院落,依岩建有五云楼、皇经堂和藏经阁。因有五层,故俗称五层楼。五云楼,修建在崖壁之上,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清康熙年间重修。武当山祖师殿一柱十二梁古代木构建筑杰作“一柱十二梁”,其间有梁坊12根交叉迭搁,下以1根柱子支

19、撑,结构奇特,设计周密,技艺精湛,巧夺天工。传说,这根立柱代表了明朝的武当道教就是国家的中流砥柱的意思。前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此停留三十多分钟,连连赞叹:“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大家试着数数一根柱子上是否架着十二根横梁?从五层楼往上走,大家看到的是皇经堂和藏经阁。皇经堂前有颗桂花树,树高约5米,胸径0.5米,树龄三百多年,每年仲秋,桂花怒放,香气袭人,有“十里桂花香”之说,是太子坡的一大胜景。沿正殿后的夹墙复道攀登数10级石阶,来到的便是观内的最高处太子殿,殿内供奉着太子童年塑像。殿门上有一幅对联:“赤脚常怀赤心爱民如保赤子,青衿每放青眼恩德堪配青天”(上联:真武神披发赤足,常怀忠心,

20、爱护天下百姓和保护婴儿一般。下联为:读书人对真武大帝十分喜爱,其恩德和品行可与天同鉴。)这里是道教朝圣和古建筑修学旅游的胜地。在太子殿前凭栏俯视沟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竞秀;远眺金顶,烟云迷离,大家可以看到“鸟向日边度,人从天上回”的奇景。老君岩是武当山发现的雕凿年代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座石窟。据记载,宋天圣九年,在这里创建了太玄观。宋末毁于兵火,元代重建,设有山门庵等建筑。至明永乐十年又敕建山门、廊庑、道房23间。到了清代,洞外建筑全部荒废,现仅存半圆形岩洞。石窟正中凿刻老君像一尊。老君像座姿端庄,呈天盘修炼状。老君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太上老君,他的名字叫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五千

21、字的道德经被道教奉为圣典,他本人也被道教尊奉为始祖。老君岩现存遗址面积约两千平方米,它当年所营造的是道教最高尊神居住的环境,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寓所,也被称为“三清境”。因此当年这里的设置十分考究,明朝皇帝派遣到武当山的第一任提点任自垣对此地大为赞叹,曾长时间在此居住,编纂太和山志并付梓成书。在老君岩石窟的左边有一摩崖石刻群,上面有“太子初入武当”、“蓬莱九仙”等石刻,均为浅浮雕造像。蓬莱九仙都腾云驾雾,飘飘欲落,他们脚下是一条四爪龙。在武当山上有这样大面积的石窟及摩崖石刻,同时又汇集了宋、元、明、清四朝宗教祀典文字,这在研究武当山宗教及历史是难得的实物。武当山皇经堂皇经堂,明永乐

22、年间始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建,1915年再建,赐额“白玉京中(道教认为天有黄金阙,白玉京居中,为天帝所居。意思是皇经堂是天帝的寓所,众神“朝觐”的圣地。)”。皇经堂为砖木结构,搭梁式木构架,小青瓦屋面。皇经堂是道士念经的地方,所以,原来叫诵经堂。为啥叫皇经堂呢?各位猜猜看?对,与皇帝有关,经书是皇帝御批恩准的。门上这块“生天立地(此匾旨在申明道光皇帝为真龙天子,与天有源,乃为仙根,在地为国之父,真正的“顶天立地”,喻吾既是人民的福星,天下人应以我为表,应以道宗旨虔诚洁身,行善遏恶,为天下臣民造福,只有这样,其思想与行为将永存。)”匾是清朝道光皇帝亲笔写的,跟皇经堂一样,是珍贵的文

23、物。我们今天来得很巧,有幸见到武当道士作法事。一般,除了早晚功课外,每月初一、十五都要举行正规的法事,很多信士几乎每月都要千里迢迢到皇经堂参加法事。武当山八仙观八仙观,位于去武当山中观的路上,这里地势深幽平整,聚气藏风,冬暖夏凉。相传因吕洞宾等八仙在这里相聚,因而后人在此建庙并得名。据记载,元代这里就建有庙宇,明永乐十年又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方丈,斋堂、仓库等,清代又进行了重建。八仙观的第一重殿是龙虎殿,穿过龙虎殿为一院落,两侧是配房,正中为正殿,正殿原供奉有真武和八仙造像,因年代久远,这些造像现已不知去向。武当山的八仙观、财神庙、关帝庙、泰山庙等建筑,形成武当山皇家庙观的兼容性和全局性特

24、征。明朝,皇家在开辟武当山真武道场的同时,也为历史上在道教和民间影响较大的神仙建筑庙观,使善男信女的各种祈求心愿得以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武当山古建筑群更具有道教文化上的研究价值。金顶景区: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金顶景区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铜殿等古代建筑。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各朝代制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历史见证,是无价之宝。武当山黄龙洞相传黄龙洞为黄龙所居,

25、故名。洞内有一个小巧的石殿,玲珑剔透,殿内供奉药王孙思邈神像。殿旁边有泉水,水质甘冽清甜。民间传说:黄龙洞泉水能治百病。洞外林木参天,掩映一座丹亭,额书“黄龙洞”,亭内悬挂“天下驰名”金匾,是对以前在这里出售“黄龙洞眼药”、“紫金锭”等药物的高度赞扬。在黄龙洞亭内还镶着一块黑色木板,上面刻着“天下驰名黄龙洞眼药在此”,还有各种症状眼病的治疗方式和药价。这是清同治年间武当云霞道人制作的“医药广告牌”。据专家分析,在武当山出现这种“医药广告牌”既说明道教医术在当年集一时之盛,印证了武当山“十道九医”之说,也说明道教医术并非一般的方术奇技,而是与武当武术、道教音乐具有同等发掘与研究价值的文化瑰宝。武

26、当山小莲峰在小莲峰的岩壁上镶嵌有民国书法家宗彝所书的“一柱擎天”四个遒劲大字。李宗仁在此提有“整军经武”四字,书于1939年,正是日军侵华猖獗之时,通过这四字道出了李宗仁在国家危难之时的焦虑之情,表达出他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和理想。武当山小莲峰转运殿转运殿的殿内供奉真武、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均为铜铸鎏金,工艺精美,令人称奇。殿内有一座我国最早的古铜殿,它铸造于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距今已600多年了。殿为铜铸仿木结构,悬山式顶,高2.4米,宽2.7米,深2.5米,略呈方形,结构严谨朴实,正面角柱间使用四抹球状十字花隔扇,隔扇上置一横枋承托瓦顶。瓦底和隔扇均铸有铭文,铭文记载,元代武汉各地信

27、士捐资铸殿事宜。殿通体榫卯,可拆可合。原在天柱峰极顶,明永乐年以规制弗称,转于小莲峰,置于1.3米高的雕花须弥石座上,外罩一砖瓦小殿叫转辗殿,殿内有真武大帝、金童、玉女、太乙、天罡银质金饰神象,造型古朴,体型健壮,面容饱满,衣纹线条自然流畅,有宋代雕塑之遗风。朝山信士来到这里都要朝拜,转运也就成了道教信仰的习俗。这座铜殿有“华夏第一铜殿”之称,它具有佛教建筑风格,在此却与道教建筑巧妙结合,被无数善男信女视为“转运殿”。这座华夏第一铜殿又是如何成为殿中之殿的呢?大家猜猜看。这座殿之所以叫转运殿,是因为寄托着人们盼望好运到来的心情。希望好运常在的朋友进去转转,提醒进去的朋友,在你转的时候,会听到老

28、道长问:“转过来没?”你要大声喊“转过来了,转过来了。”运气就会随着你的转动越转越好。灵官殿建于明代。依岩建造的小石殿,殿内置锡制小殿。殿内锡制灵官像于1975年被吴某盗走砸毁,后吴某依法判刑。殿门横联是道光十八年拾眩“北极通枢”,是指金殿供奉着北极玄天上帝,凡过往信士都要经过灵官爷的识别检验。入殿口放置数根重达百余斤的钢鞭,是灵官爷的刑具;道教称灵官爷有三只眼,能识人间善恶,且铁面无私。过去,在信士中有过之人,欲钢鞭吓得魂飞魄散,有楹联文证:上联天知地知未有不知,下联善报恶报迟早要报,横联善恶分明。殿内陈列有6块历代皇帝在武当山举行斋醮活动的记事碑。第一块碑记洪熙元年二月,仁宗皇帝遣礼部侍郎

29、胡莹致祭于真武神。胡莹,在永乐年间受朱棣秘旨,在鄂、川、滇一带查证建文皇帝的下落。常有锦衣卫在武当山一带活动。据史载,胡莹在一次上朝前,与永乐皇帝耳语了几句话,朱棣表现得十分兴奋,当朝宣布胡 任礼部侍郎。大臣们猜测,都认为是有关建文皇帝下落的结案,但结案如何,谁也无法知道。第二块碑记载,宣德元年,宣宗皇帝遣太常寺丞袁正安致祭于北极真武之神。第三块碑刻记载,正统元年英宗皇帝遣平江北左镇致祭于北极真武之神。第四块碑记载,天顺元年英宗皇帝遣定西候蒋琬致祭。第五块碑记载,景泰元年,景帝朱祁钰遣翰林院侍讲徐瑾之祭。第六块碑记载,成化元年宽宗皇帝遣沈瑶致祭。从以上碑刻记载中可以看出武当山的政治地位,明朝历

30、代皇帝都在登基之年(即元年)朝拜、致祭真武大帝。尤其是英宗皇帝,两次任帝都是元年致祭。由此可见,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明朝时期影响极深。武当山太和宫太和宫,全称“大岳太和宫”。位于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的顶端。天柱峰海拔1613米,众峰拱拥、直插云霄,被誉为“一柱擎天”,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信士香客,还是游人墨客,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距今600年前,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历时4年,在险峻陡峭的峰顶建成了这雄伟瑰丽的建筑群,并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在中国一跃而成为五岳之首。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殿堂道房多达520间。太和

31、宫整体建筑依居天险、随山就势,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达到了肃穆庄严、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有着神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宫正面是朝圣殿。殿内供奉真武、金童、玉女及八尊从官神像。殿外两旁放着两块铜碑:一块是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铸造,碑通高1.8米,碑帽镂雕二龙戏珠,下刻“御制”二字,碑上部及两边镂刻龙、云、珠等图案,碑文为遣工部右侍郎陆杰致祭北极佑圣真君的圣旨。另一块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立,碑高1.7米,碑文记载着在天柱峰北天门外建雷坛、造金像的经过。朝圣殿往上正对着南天门,南天门往上,正对着金殿。金殿又是整个武当山古建筑的核心。武当山所有的古建筑都是围绕着它布局的,与它遥相呼

32、应。而且,很多宫观的轴心都与金殿的轴心在一条线上,所以很奇妙。朝圣殿左边,我们的右边是钟楼。钟楼里那口大钟称为“飞来钟”,传说是真武从峨眉山借来的。钟鼓楼之间的亭子,顶上布满了神秘的壁画。武当山南天门连接南天门的城墙叫紫金城。紫禁城亦名红城,又名皇城,因金殿在上而得名。明永乐十四年,武当山天柱峰绝顶上建成了金殿。而那时,天柱峰四周并没有城墙。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成祖朱棣下了一道敕建紫禁城圣旨,敕隆平候张信、驸马都尉沐昕:“今大岳太和山顶砌造四周墙垣,其山本身不要分毫修动;其墙务在随地势,高则不论丈尺,便人过不去为止;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故敕”。整个城墙周长344.

33、43米,高因依山就势数丈不等。南城门基厚2.4米,城墙顶厚1.26米,金城占地面积34443平方米。均用石条砌成,每块石条重达千余斤。该墙利用古代建筑中的力学收分方法而砌。从里看往外倾斜,从外看往里倾斜,历经600年它确悍然不动。四周设有东、西、南、北四座天门,全是青石雕制,造型庄严,象征天阙。工程浩大而艰巨,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全城东、西、南、北四座天门只有南天门可通,其它三门均为妆饰。南天门处设有三座门,中为神门,只有斋醮大典时才能启用。右边是鬼门,无门可开。左边是人门,凡进入紫禁城朝拜者,均从这里经过。人门内中线石墁有一鱼纹。内设有一机关,设定机关启开时间,凡在这里失足者被认为

34、是有过之人。武当山古建筑群金顶金顶最主要的建筑物就是金殿了,左边是签房,右边是香房。金殿是武当山的精华。明成祖对金殿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从金殿构件铸造到护送安装等每个环节,他都亲自安排。工匠们按其“冶铜为殿,重檐叠拱,羽飞瓦立,饬以黄金范,玄帝金像,左右灵官玉女,捧剑执旗天将”的圣旨,在北京将全部构件铸造成以后,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九月初九下“敕都督何浚”圣旨:“今命尔护送金殿船只至南京,沿途船只务要小心谨慎。遇天道晴明,风水顺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洁。故敕。”构件由运河经南京溯长江、汉江,一直被护送到武当山,然后插榫、焊接安装。那么,明朝工匠们是怎样把这些铜铸构件拼接安装在一起,

35、形成整体宫殿的呢?据专家分析,他们采用了一种至今已失传的工艺方法。工匠们在天柱峰顶,把水银加热溶化到一定温度,再将金子锤成金片扔到加热的水银中慢慢沉淀,然后在用木炭轻轻搅动水银,金子在沉淀的过程中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就形成了金泥。工匠们取金泥涂在金属构件卯榫组接部位。最后,架起炭伙烘烤,使金泥中的水银挥发,只留下纯金。这样,金子便堵住了各部件的接口缝隙。如今,金殿仍丝毫看不出任何焊接的痕迹。可见,工艺相当精湛,达到了明朝代铜铸艺术的最高境界。金殿高5.54米,宽4.4米,进深3.15米,殿顶脊上有兽头、龙、凤、海马、天马、仙人等吉祥物。殿身刻成木头的门窗形式,非常逼真。金殿有12根铜柱,有14

36、8根外护栏,是云南的民众奉献的。金殿坐落在须弥座崇台上,殿前装饰精雕石栏院子,是由光滑细腻的石材叠砌而成,以整块紫色纹石墁地,台四周绕以同一石质雕刻的莲花柱饰栏。历经600年来一直以“玉石院子”著称。突然有一天,中国旅游地质学研究会会长、建筑地质学家陈安泽教授对这座五颜六色、做工精细,被触摸的光油油、滑溜溜,赛过天宫瑶台的崇台和须弥座考证后,断言此“玉石”是竹叶状化石和三叶虫化石,距今约5亿年,像这样的化石作为古建筑材料,在我国尚属罕见。可谓,千古一绝。(这么大的化石是从何而来?有是怎么搬上山的呢?)金殿里面正中这尊铜像就是真武大帝,庄严伟岸;两边是金童玉女,闲雅俊逸;背后是捧剑执旗二将,勇猛

37、威严。殿内金匾上刻“金光妙相”四字,是清朝康熙皇帝手书。“金光妙相”赞美玄天上帝圣容光彩照人,委婉含蓄地宣扬武当道教高深莫测,妙不可言,含有清王朝与真武神同存,让世袭家业永昭万世之义。金殿及塑像都是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仅仅是每平方米所含黄金就有7.44两,历经400年历史风霜依旧光华灿烂。关于金殿,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与真实的故事。一盏油灯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点燃,无论风多大,总是火苗熊熊,不摇不摆,长明不灭,一直延续到现在。600多年没有熄过一次。这盏神灯就供奉在金殿的供桌上,它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参拜武当山,向荡魔天尊玄武大帝求助的那颗定风仙珠下的神灯。到底是定风仙珠镇住了山风,还是

38、其它原因保住了神灯五百多年长明不灭呢?实际上是金殿构造巧妙,密不透风,形不成对流,灯自然不会灭了。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数不清的飞蚂蚁聚集与金殿四周,而且越聚越多,前仆后继,寻殿而来继而后殁(m),金殿四周落得黑压压的一层,很是壮观,这就是飞蚁来朝奇观。这些飞蚁又为何集聚金顶呢?在金顶,有很多自然奇观与人文奇观相互辉映,成为胜景。如祖师映光、海马吐雾、陆海奔潮等。南岩景区:南岩,又名“紫霄岩”,因为朝向南方,所以又叫南岩。这里峰岭奇峭,林木苍翠,有武当山36岩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建筑群。南岩的古建筑,在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模式,使其与环境风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武当山

39、朝天宫朝天宫是是天庭与人间的分界线,古时朝山进香的人走到这里,就认为是走进了天界,因此,他们都要在这里先礼拜后再继续登金顶。武当道教认为,这里是神仙云游观视人间的最低界线,也是凡人登临的最高境地。 朝天宫主殿内供奉玉皇、真武等神像。现在,宫内设有“历代皇帝与武当山”的专题展览,荟萃了历代皇帝为武当山所下的圣旨、题字等文物,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武当道教在历代皇室扶持下逐步走向鼎盛的武当道教历史。游人在此歇息,顺便观赏浏览,可以大概了解武当历史,看出武当山在各个朝代的地位。 此外,朝天宫还有供奉真武神系中其它神仙的东配殿和西配殿的殿堂,以及朝天宫主要神灵区庙堂的朝天宫道院等。南岩宫,全称“大

40、圣南岩宫”,位于南岩,因其南向金顶而得名,道教尊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南岩宫有“气吞泰华银河尽,势压岷峨玉垒高”的之境,为武当山“三十六岩”之首。观赏南岩必须分清晴雨远近,还得依据四时节令。晴天观山景,峰岭奇峭,林木苍翠,美不胜收;雨天观仙景,云缠雾绕,虚无飘渺,晃若蓬莱。近处观险景,上接碧霄,下临绝涧,险象环生;远处观画景,亭台楼榭,玲珑剔透,眩人眼目。此外在南岩有春观花、夏观树、秋观叶、冬观雪和正观崖、侧观峰、早观金、午观银、晚观火、夜观水之说。南岩宫始建于元代,唐宋之前已有道士在此建茅庵、石室修炼。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时曾昭令在南岩建造宫殿,因工程难度大,没能如愿。元世祖至

41、元二十二年(1285年),武当道士募捐营建南岩“天乙真庆宫”宫殿,历时二十七年,建成玄帝石殿、圣父母殿等殿宇祠庙百余间,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赐额“大天乙真庆万寿宫”;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殿宇扩建到460间,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南岩石殿,又名天乙真庆宫,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建,为石砌仿木结构建筑,面阔、进深均为3间,殿顶铺着石板瓦,梁、柱、门、窗、斗拱等全部用青石雕凿而成。整个石殿结构精巧,雕工精细,重达数百吨,堪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绝”。殿内正脊桁上楷书阴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其内立有四根石雕圆柱,倚岩筑神龛,供奉着许多铜铸

42、饰金灵官像,高尺许,神态各异。被世人称为“挂在悬崖上的故宫”。该殿是如何建造的?可谓千古之谜。武当山飞升崖飞升崖一峰突起,三面绝壁,山脊上一条小径直达峰巅,跃顶眺望,胜景尽收眼底,被古人誉为武当山的第一仙境。飞升崖是真武大帝升天的地方。相传,真武大帝年轻时就在此修炼,他面壁数十年,静如古井,坐如盘松,甚至连鸟儿在头上筑巢他都纹丝不动。三月初三的那一天,真武大帝大道将成,他师傅紫气元君下凡来考验他,化作一位美女为真武梳妆,真武逃避到绝壁的一块岩石上,美女羞愧情急,跳下万丈深渊,真武见状也纵身跳下救人。这时,峡谷中五条龙腾空而起,捧拥着真武升天而去 飞升崖上的梳妆台,是依据真武大帝在此修炼和飞升的

43、传说而修建的。站在梳妆台上,眺望南岩美丽的风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在梳妆台围栏外,有一块伸出岩壁的巨石,叫“试心石”,相传真武就是从这块巨石上跳下而升天的。巨石下临万丈深渊,十分危险,如果您到此游玩,勿请注意,不要涉足在这块巨石上。南岩两仪殿的殿壁上嵌着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香龙头香,又名龙首石。石长2.9米,宽0.3米。且不说这个重达百吨的石头是如何被安装上去的,单就古代龙被视为圣物,可是这个经镂雕、浮雕、圆雕等手法雕凿而成的两条神龙及祥云,龙头顶着个香炉,却被香客冒天下之大不韪,踏在脚下朝拜金顶,这本身就是个谜。从前许多香客冒险进龙头香,坠崖殉命者不计其数。清康熙年间,总督蔡毓荣下令立“禁烧龙

44、头香”碑,劝戒人们不要烧龙头香,并设栏加锁。这到底是因为坠崖殉命者不计其数被封,还是因为触犯了“龙颜”而被封呢?南岩石殿内现供奉原始天尊、玄天上帝、四御(玉皇大帝、北极紫薇大帝、勾陈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砥)、灵官等神像数十尊,多为明代御制铜铸饰金,庄严肃穆,神奇各异,气韵生动,殿旁木制神龛内,盘着一条丈余长的金龙,张牙舞爪,附着一位粉面星眼,圆庞朱唇的少年和衣而卧头枕金龙,神态自若,这就是著名的“太子卧龙床”。相传,太子入山修炼时,夜间睡觉忘不了人间杂事,紫气元君便送给他一根龙头拐杖,嘱咐他睡觉时放在身边,以定心安神,后来台子成仙,拐杖便成了龙床。石殿壁间环列铁铸饰金500灵官像,是国内罕见的道

45、教群组塑像。天乙真庆宫是南岩最负盛名的一座石殿。传说,真武大帝修炼升天后,在天上的住所就叫“天乙真庆宫”。显然,这座石殿就是信徒们在人间为真武大帝而建造的。天乙真庆宫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绝世之作,是中国古代石建筑的代表。天乙真庆宫为石砌仿木结构,殿梁、柱、枋、门窗、斗拱、吻饰等等,全部是用青石雕凿成构件,然后榫卯拼装而成。整个石殿设计精确,结构精巧,刻工精细,是中国的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并建于悬崖之上,其工程之大,难度之高,超乎人们的想象。天乙真庆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七年,建了二十多年才竣工。它的建造者是武当著名道人张守清。张守清三十岁入武当山,率徒众数千人,垦田种地,开凿崖谷,为后人留下了这座独冠武

46、当的“天下奇观”。武当山龙头香在南岩万寿宫外的绝崖旁,有一雕龙石梁,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约30厘米,上雕盘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到处巡视。龙头顶端雕一香炉,被称为“龙头香”。 龙头香面对金顶,若朝拜之状,长3米,宽0.55米,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浑为一体的两条龙。龙头上置有一小香炉,下临陡峭的绝壁。这种建在悬崖上的石构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传说这两条龙是真武大帝的御骑,真武大帝经常骑着它们到处巡视。正因为龙头香的神秘和其地位,从前,许多信士香客为表虔诚,每次来朝武当,都要冒险烧“龙头香”。由于下临万丈深渊,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

47、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坠崖殉命,粉身碎骨。龙头香自打明朝建成以来,从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计其数。清康熙年间,川湖部院总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设栏门加锁,立碑告诫。碑文说,神是仁慈的,心诚则灵,不一定非要登到悬崖绝壁上烧香才算是对神的崇敬;所以不要复蹈前辙,毁掉宝贵的生命。 武当山榔梅祠榔梅祠,全称“榔梅仙翁祠”,在南岩对面。相传,榔梅是玄武大帝在武当修练时,曾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榔树上,说:“吾若道成,开花结果”。后来,他果然得道成功,梅枝在榔树上也插栽成活。据说,人吃后祛病压灾、延年益寿。关于榔梅树开花时候的情景,明朝魏良辅有诗一首:“冻梅偷暖著枯芽,石径云封第几家。雪

48、色风香尤意会,青鸾御出过墙花。”明永乐年间,武当道士李素玺曾多次将武当榔梅仙果敬献朝廷,永乐四年,李素玺又派道士吕正中到京城敬献榔梅,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赏赐。皇帝认为,榔梅结果是个“瑞兆”,是玄武大帝对他登基即位的赞美,近而也成了明皇室大修武当、酬谢神恩的理由之一。于是,永乐皇帝下旨,封李素玺为“榔梅真人”。武当山紫霄宫紫霄景区:紫霄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

49、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紫霄宫,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传说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杉”;又因在一端轻轻扣击,另一端可听到清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