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农作物概论复习题.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44513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大农作物概论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农大农作物概论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农大农作物概论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农大农作物概论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农大农作物概论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大农作物概论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大农作物概论复习题.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论1.什么是作物和作物生产? 答:作物:广义概念:是指对人类有应用价值并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即栽培植物(cultivated plants)。狭义概念: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大田作物(field crops),俗称“庄稼”。主要包括粮、棉、油、麻、烟、糖、饲、(茶)、(药)等。作物生产:指在人类的栽培管理下利用作物把环境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的过程。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结合。狭义: 指作物播种到收获产量的过程(产中)广义: 作物生产应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个过程2.何为短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举例说明 答: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日中

2、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有一段时间处于较长日照或较短的黑暗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称为长日(照)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甜菜、豌豆、马铃薯等;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较短日照或较长的黑暗条件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称为短日(照)作物,如稻、玉米、高粱、谷子、大豆、麻、烟草等; 花芽分化受日照长度影响较小,只要其他条件适宜,一年四季都能开花,这类作物称日中性作物,如黄瓜、茄子、番茄、辣椒、棉花、荞麦、菜豆等; 3.何为喜温作物、耐寒作物?举例说明 答: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如稻、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烟

3、草等。 耐寒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3左右,如小麦、黑麦、豌豆等。4.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作物分为哪几类? 答:这是最常采用的分类方法。依此方法,常把农作物分为四大部分、九大类别。粮食作物(1) 谷类作物 禾本科(Gramineae)禾本科的谷类作物又称为禾谷类作物。禾谷类作物又分为2类,即: 麦类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和小黑麦(小麦和黑麦的属间杂种)。 黍类作物:包括玉米、高粱、粟(即谷子)、黍、稻5个属的栽培种。有时薏苡也包括在内。 蓼科(Poligonaceae)荞麦 苋科(Amarantaceae)(粒用)苋菜(籽粒苋)(2)豆类作物 属豆科(Leguminosae)。

4、常见的有: 大豆、豌豆、绿豆、赤豆、蚕豆、小扁豆、鹰嘴豆等。(3)薯芋类作物 甘薯(旋花科) 马铃薯(茄科) 木薯(木戟科) 豆薯(豆科) 山药(也称薯蓣,薯蓣科) 魔芋(天南星科) 蕉藕(美人蕉科) 芋(天南星科) 菊芋(菊科)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4)纤维作物 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常见的有棉花和麻类作物: 棉花(锦葵科,种子纤维作物) 麻类作物。分茎纤维麻类作物和叶纤维麻类作物 茎纤维麻类作物 叶纤维麻类作物黄麻(黄麻科或椴树科) 龙舌兰麻(龙舌兰科)红麻(锦葵科) 蕉麻(芭蕉科)亚麻(亚麻科) 菠萝麻大麻(大麻科)苘麻(锦葵科)苎麻(荨麻科)罗布麻(夹竹桃科或罗布麻科,野生) (5)

5、油料作物 种类多且植物学科属不一。常见的有: 油菜(十字花科) 花生(豆科) 芝麻(也称脂麻,胡麻科) 向日葵(菊科) (油用)亚麻(也称胡麻,亚麻科) 蓖麻(大戟科) 黄芥(十字花科) 苏子(也称紫苏,唇形科) 红花(菊科) (6)糖料作物 主要是南蔗北甜。 其中,南方的甘蔗(Sugar cane)属禾本科。 北方的甜菜(Sugar beet)属藜科。 另外,还有兼用的禾本科的甜高粱。 (7)其他(嗜好等)作物 主要有嗜好作物烟草(茄科)、茶(茶科)、薄荷、啤酒花等。绿肥及饲料作物 (8)绿肥、饲料作物 以豆科居多。包括苕子(毛叶、光叶)、苜蓿(紫花、黄花)、紫云英、草木樨、田菁(jing)

6、、柽(cheng)麻、沙打旺直立黄蓍(shi)、紫穗槐药用作物 (9)药用作物 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种类很多,约4 500余种,是种质资源的重要财富。栽培生产过的有200余种。常见栽培药用作物有人参、枸杞、甘草、沙参、颠茄等。5.什么是作物栽培系统?答:第二章 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1. 生长与发育的概念 答:生长(growth):指作物体或其一部分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多,同时伴随着形态有规律的演化。 包括:营养体如根、茎、叶和生殖体如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生长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增大来完成的。即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增大。 生长是一个不可逆、但可以调控的过程。如: 作物生长是基因

7、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中营养和温度条件的影响不容忽视。 发育(development):是指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单一器官及整个植株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发育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的结果,如:花芽分化、穗分化的过程就是细胞、组织和器官不断分化的过程。通过发育,不断形成新的叶、根、乃至茎、花、果实、种子等新器官。 由种子(单一器官)到复杂的成熟植株 在作物的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生长是发育的基础,生长为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发育则为进一步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如:种子的萌发,叶片的长大,茎秆的伸长和增粗,根的伸展等等,为分化更多的营养器官和生

8、殖器官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新器官和组织的分化出现又成为植株进一步生长的前提,还为下一代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2.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q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划分: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无严格界限,且可能同时进行。q 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植株生长健壮,地下根系强大,地上生长旺盛,制造积累有机物质多,就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反之,当温度低,水分养分不足,或受荫蔽时,营养生长弱,会影响生殖生长,降低产量。q 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交错在一起,在同一时间里,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自处于生育进程的不同时期,彼此之间必然会发生相互影响,而且双方对营养物质有明

9、显的竞争。q 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努力提高作物的收获物的产量和质量,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3. 什么是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答:1、生育期:指作物的一生(从作物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成熟)。从作物种子出苗到新的种子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2、生育时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总是呈现阶段性的显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将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区分为不同的生育时期。是采取农艺措施的重要时间指标。4. 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原则有哪些答: 应有利于改善光合性能光合生产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栽培实践中要着力提高作物的光合性能,要从光合观点加以分析,找出关键,采取针对性的

10、措施。 例如:一般产量水平下,光合面积不足和易于早衰(光合时间缩短)是主要问题,在调节生育时应把重点放在努力扩大光合面积与防止早衰上。 而作物旺长的主要问题在于光合产物的分配不当,调节生育时,应注意协调根与冠、及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改变营养运输、分配的方向,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应以改善个体营养为基础虽然作物的生育方式主要受激素等调节物质的支配,但生育好坏营养仍是决定因素。很明确,生产上获得高产优质,根本在营养,条件是肥、水、光。如果舍本逐末,没有良好的营养基础,调节物质就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例如用赤霉素喷涂棉花,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水与光合产物,或因导致枝叶旺长而消耗较多的有机养料,那么虽

11、然蕾铃脱落确有减少,但不一定增产,甚至减产。所以在调节生育时,化学控制只能作为辅助性措施,而把注意重点放在肥、水、光的合理利用和改善营养方面。 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作物本身的积极作用调节生育,绝不是完全凭主观愿望去改变作物的生育习性,而只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它积极的有利方面,适当限制它消极的不利方面,否则会起相反作用。发挥本身积极作用的另一个方面,是充分利用作物的适应性与自动调节能力。苗期不应照顾过多,养成依赖性,而应适当锻炼。例如在抗性方面,如果长期处于保护之下,日后遇到不良条件时,不能适应而易受伤害。应该给予必要的锻炼,以培养作物本身的抗逆能力。又如在肥水方面,如果前期一直处于充分供应条件下

12、,后期一旦供应不上,反而易发生旱象或缺肥;如果在某一阶段适当控制肥水,促使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不但可以更好利用土壤中原有水分和养分,而且抗旱耐瘠能力也增强。 应注意促、控、保相结合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果过快过旺,各个部分间和各种机能间的发展会失调。生产上必需根据需要和作物本身的特性,从光合观点具体分析,进行适当促控。有时促,有时控;对有些部分促,而对另一些部分适当控;也可能促进某些机能,而控制另一些机能。这样才能保证植物有节奏的发展和健全的发育。蹲苗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由此可见,控不是一种消极措施,是与促相辅相成的,是调节手段中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生产上应该促控结合、灵活应用。促控必需适度,在促时要

13、考虑到以后发展的可能趋势,不能无限制的促,以免发生以后控不住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适当控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促,所以控也必需适度,以免以后促不起来。促控还要和保结合,不论那些部分,如果促起来以后保不住,对增产作用不大,甚至起反作用。如前期叶面积和分蘖促的偏大偏多,而后来肥水供应不上或因群体过大,光照不足,则叶面积迅速下降,分蘖大多无效,无积极作用,甚至浪费养料或影响通风透光,而削弱个体营养和破坏群体结构,对生产有害无益。在某种意义上,促控是手段,保是目的。 应以培育壮苗和促进产品器官发达为重点作物的生长涉及许多方面,不同器官功能不同,不同生育阶段中,各种生育器官的生育情况又有差异,特别是不同

14、器官间又密切相关,不同生育阶段间也互相联系,因而在栽培管理上,必需瞻前顾后,全面考虑。从生理观点分析,培育壮苗和促进产品器官发达,是争取高产优质的两个关键。前者是改善光合性能的基础,后者是夺取高产的保证。从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系上分析,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奠定基础时期,主要是搭好高产架子;另一是产量形成时期,主要是发展产品器官。培育壮苗正是发展产品器官的基础,也是前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所以培育壮苗和促进产品器官发展,是生产上调节生长发育的两个重点。 5、作物产量分析的理论有哪几个?基于这些理论,谈如何提高作物产量?答:(一)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理论与产量形成产量 = 单位面积株数 单株产

15、量= 单位面积株数 单株产品器官数 单个产品器官重u 产量构成因素是作物在不同阶段形成或决定的,依次并有重叠。 u 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往往存在负相关关系,相互制约,后者对前者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源自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自动调节)。 u 在不同条件下,不同产量因素对产量的相对作用是不同的。发挥主导因素作用。(二) 作物的物质生产和分配理论与产量形成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 (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消耗收获指数经济产量 =(花前贮藏物质量 + 花后物质积累量)转运率 (三) 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分析理论“源”(source)指作物光合产物的供应,是作物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源强度 = 源的

16、大小 源的活性 包括: (1)光合源,如:叶与穗、果实和茎(枝)等非叶光合器官 (2)暂存源,茎杆和叶鞘具有暂时贮藏光合产物、并最终调运到产品器官的功能。 “库”(sink)指接受和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和器官, 如:种子、果实或块根、块茎等产品器官。产量=产品库容库容物生产 “流”(path;transporation)指同化物从“源”到“库”的运输过程。 增产原理:u 限制因子定律与要素互作u 协调三大关系:作物与环境关系 群体与个体关系 个体内部(器官间)关系u 高产的本质是增加花后物质生产与积累增产途径:三种观点或途径:1)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生物产量;2)改进物质分配,增加收获指数;3)根

17、据源库限制类型,或增源或增库或源库共增6、作物库源关系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答:(1)源限制型:源小库大,结实率低,空壳率高。增源增产。(2)库限制型:库小源大,结实率高且饱满,但粒数少,产量不高。增库增产。(3)源库互作型:产量由源库协同调节,可塑性大。只要栽培措施得当,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孤立地分析,强源、扩库、畅流都可高产。产量是源、库、流协同互作决定的,源、库互相协调(平衡)才可获得最佳产量。 源和库是产量形成中互相限制、互相促进的两个重要方面; 源充足可以促使库发展大一些,库大又能提高源的能力; 作物灌浆期源库之间存在一个微妙平衡关系; 当源和库都得到相当发展,而且互相协调,便可获得最

18、佳产量。7、收获指数答: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即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是作物收获时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反映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收获指数 = 经济产量 / 生物产量第九章 麦类作物及小麦生产1. 概述麦类作物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答:种类:指禾本科中在生物学上有相同形态特征的一年生、越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包括小麦(冬小麦、春小麦)、大麦(裸大麦、皮大麦)、燕麦(裸燕麦、皮燕麦)、黑麦及小黑麦,分别属小麦属(Triticum)、大麦属(Hordeum)、燕麦属(Avena)、黑麦属(Secale)及小黑麦属(Tritica

19、le)。 小麦:主要用途是食用,也是酿酒、饲料、医药、调味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未成熟小麦可入药治盗汗等,小麦皮能治疗脚气病 。大麦:1/2用作饲料,其馀供人类食用,或用以制麦芽糖。啤酒主要用大麦芽制造,需求占大麦总产量的10以上。燕麦:籽粒大部分食用,另有少量普通燕麦为饲用。黑麦:用作青饲料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也可以加工成饲用品质优良的草粉。小黑麦:可收获鲜草作为青饲料。2. 小麦的分类方法与普通小麦的进化过程。答: 比较形态学分类:是传统的方法,依据是种的独特形态特征;有种内多样性,有一定分布区域(如.将小麦属分为26个种)。 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从形态上辨认各个种,比较直观;缺点是种的划分

20、过细,有时种与种之间只有一两个形态特征的差异,有时则难免有所遗漏。 根据染色体组成或来源进行分类,如MacKey将小麦属分为5个种,然后将种内形态和分布有明显差异的不同类群分为亚种(subspecies简写为ssp.)或变种群(convariety简写为conv.)。此分类的优点是能反映种的遗传本质;缺点是将带有同样染色体组的野生种和栽培种划为一个种,另外学名书写太繁琐。 将比较形态学与染色体组分类结合起来进行分类,是目前世界上常采用的方法。 进化过程:3. 我国小麦的分布与区划。答:分布:1)小麦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北起寒冷的黑龙江漠河,南到热带的海南岛,西至新疆的天山脚下,东抵沿海诸省(包

21、括台湾),海拔高度由不及10m的沿海至4460m的西藏,都有小麦种植。2)全国小麦生产以冬小麦种植为主,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0以上和总产量的85以上。大体上在长城以南,岷山、大雪山以东,以冬小麦为主;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则以春小麦为主。3)冬小麦主产区集中在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市,以及苏北、皖北、关中平原,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0%和总产量的85%以上。其中,河南、山东两省约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3。4. 小麦感温、感光特性以及生育期的划分答:小麦的一生(全生育期):种子萌发新种子成熟。冬小麦大多在230280天,春小麦大多在100120天。 小麦的生育期:包括出苗期、分蘖期、(

22、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小麦的生育阶段:几个生育期构成一个生育阶段。从出苗拔节期称为幼苗阶段(或营养生长阶段),拔节开花期称为器官建成阶段(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开花成熟期称为籽粒形成阶段(或生殖生长阶段)。小麦的一生中,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每个阶段需要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抽穗、开花,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发育过程称为阶段发育。 根据前苏联李森科的阶段发育理论,小麦在开花前必须依次通过春化(感温)阶段和光照(感光)阶段。小麦春化阶段的特性 1)春化阶段可以开始于种子萌动(如果条件适宜),结束于二棱期;

23、接受日长反应的器官是叶片。 2)通过春化阶段后,小麦植株在生理上发生如下变化: 蒸腾强度提高,水分代谢速度加快; 糖含量增加,干物质积累速度加快; 呼吸强度显著提高,各种酶的活力增强; 原生质透性增加,根系吸收离子加快; 抗寒性和抗旱性显著下降,通过春化阶段植株保持低温则抗寒力保持,温度回暖则抗寒力下降。3)春化作用的可逆性:春化过程完成前,遇到高温将使低温春化的效果减弱或消失,即发生去春化现象,如冬小麦,30以上35d即可解除春化。 4)小麦春化阶段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温度:春化适温高的品种通过春化所需时间短;同一品种在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春化时间短;当气温低于0时,春化速度显著降低,-4时停

24、止。 水分:种子含水量低于45时,因胚的生长停止而春化过程停顿;干燥种子无萌动基础,不能春化。 营养:种子饱满能促进种子(幼芽)的春化;Cu、Zn、Mo、B等能促进麦苗生长,因而能加快春化过程,而N有延缓春化的作用。 光照:光照对种子春化无影响;幼苗春化时,光照强度对苗体糖分积累有直接影响,因而光能促进幼苗春化。 氧气:春化过程与生长过程紧密相连,伴随着糖的氧化和分解,因此缺氧会严重影响春化的进行。 苗龄:幼苗春化效果比种子春化效果好,处于2/0-3/0叶期的幼苗比出苗时和分蘖期春化快。小麦光照阶段的特性1)光照阶段开始于二棱期,结束于雌雄蕊分化期。 2)小麦光照阶段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光照:

25、光强不足影响光合产物积累,光照阶段进行缓慢;长光波有促进作用,短光波则有延缓作用。 温度:最适15-20,起点4,低于10/高于25时通过的速度减慢。在光照阶段,冬性品种对低温的反应比春性品种敏感,所以尽管在越冬期间通过了春化阶段,但由于气温低,不能转入光照阶段,以保证一定的抗寒性。 水分:水分不足影响小麦植株生长,光照阶段则加速进行;但缺水超过一定限度,又会延缓光照阶段的进行。 营养:N过多延长光照阶段进行时间,磷则有促进作用。 苗龄:幼苗阶段无日长反应,达到一定苗龄后,才能感受日长反应,苗龄增加敏感性增强。 5. 影响小麦分蘖成穗的生理基础。答:6. 何谓Zadoks code,简述其编码

26、特点。7.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答: 产量 = 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穗数主茎穗分蘖穗基本苗(1单株有效分蘖数=基本苗(1单株最大分蘖数分蘖成穗率) 穗粒数可育小花数结实率(分化小花数退化小花数)结实率小穗数(每小穗小花数退化小花数)结实率 千粒重灌浆速度灌浆长度(天数) 先形成的因素对后形成的因素有制约作用;后形成的因素对先形成的因素有补偿作用。 穗数与分蘖生育 分蘖形成:理论上符合Fibonacci(菲波那奇)数列(图表);实际生产条件下,单株分蘖数通常很有限。 最大分蘖数(或单位面积茎数)出现在拔节期前后;苗期阶段长、生育条件(如密度、肥水等)优,有利于分蘖的形成。 分

27、蘖两极分化:开始于拔节期前后,主要与群体内竞争加剧有关;分蘖能否成穗取决于分蘖本身参与竞争的能力、生育条件的优劣等因素(图)。穗粒数与幼穗分化 幼穗分化:从生长锥基部开始依次向上进行,分为:伸长期、单棱期(穗轴分化期)、二棱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 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 和四分体形成期 幼穗发育:从幼穗中上部开始依次向上、向下进行,通常发育越早(而非分化越早)的小花,成为可育小花、开花后成为强势粒的可能越大。 穗粒数:就增加穗粒数而言,通常减少小花退化数比增加小花分化数更为有效,器官建成阶段长、生育条件好,有利于大穗的形成。 幼穗分化与穗粒数形成千粒重与籽粒灌浆 灌浆速度:与光合生产能

28、力和源库关系(如叶/粒比、根/粒比等)有关。 灌浆期长度:受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和日夜温差的左右。 一般情况下,灌浆期长度对粒重有决定性的影响。灌浆过程与粒重形成8. 小麦器官建成阶段的田间管理目标和基本原则。答:器官建成阶段田间管理 主攻目标: 根据苗情,合理调节个体与群体、地下部与地上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建立合理群体结构;达到穗足、穗齐、穗大、壮秆不倒;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结实粒数。 管理原则: 控制肥水(或清沟排水):药隔期前控制肥水,促进无效分蘖分化,抑制茎秆伸长和上三叶生长,防止徒长。施肥灌水:拔节期能增加有效分蘖、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小穗数;药隔期孕穗期能起

29、到保花增粒的作用。孕穗期后应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第十一章 玉米及玉米生长1、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 答:起源:禾本科玉米属,起源于美洲大陆,对起源中心有争论。 关于玉米的祖先,经生态习性、形态特征、细胞遗传和考古学的研究和长期论争,现在大多认为其野生祖先是一种名为类玉米(Zea mexicana)的植物,俗称大刍草。 类玉米分布于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的广大区域内,其植株外形和花序器官等与玉米有相似之处(图)。传播: 在美洲大陆被发现前,印第安人驯化和种植玉米的历史已有四五千年;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大陆后,将玉米果穗带到了西班牙,16世纪开始在欧洲传播。 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玉米通过

30、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往来,传播到非洲。 从16世纪30年代开始,玉米通过陆路进入西亚,开始向亚洲传播;同时葡萄牙人通过海路(经非洲好望角)将玉米传播到了印度和东南亚各国2、 玉米的主要分类方法。答:按籽粒形态和胚乳淀粉结构分: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粒型、粉质型、甜质型、有稃型和甜粉型。 马齿型为主要栽培类型,硬粒型和半马齿型也有较大面积,其它大多为零星种植;糯质型为玉米引入我国后,在广西或云南形成的新类型。 按玉米用途分:普通玉米(食用或饲用)、油玉米(胚榨油用)、甜玉米(蔬菜或食用)、青饲玉米(饲料)等。 按生育期长短分: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按播种季节分:春玉米、夏玉米、秋玉

31、米、冬玉米。 按株型分:平展开型、紧凑型。 3、 我国玉米的分布特点与区划。答:分布: 从南(海南岛)到北(黑龙江黑河),周年都能生产玉米。春玉米:北纬40度以北的东北,西北高海拔丘陵、干旱地区;夏玉米:黄淮海平原区;秋玉米:南方沿海及内陆丘陵山地;冬玉米:北纬24度以南的云南、广西和海南岛等地。 主产区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带状分布,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13个省区,总产量占到全国的85以上。 全国1/2的玉米分布在丘陵旱地和平原旱地;只有黄淮海平原和西北部分地区具有灌溉条件。4、 玉米的生育期与生育阶段。 答:生育期: 出苗期:幼苗

32、第1片叶出土,苗高23cm。 拔节期:茎基部有2个节间伸长,雄穗茎尖进入伸长期,叶龄指数为30左右。 大喇叭口:棒3叶大部伸出,但尚未全部展开,心叶丛生,形似大喇叭口;雄穗进入四分体期,雌穗处于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约60。 抽雄(或抽穗)期:节根层数、基部节间基本固定,雄穗主轴露出顶叶35cm。 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花开花散粉;雌穗分化发育接近完成。 吐丝(或抽丝)期:雌穗化丝露出苞叶2cm左右;一般与雄穗开花散粉期同时或迟12天(大喇叭口期遇到“卡脖旱”时,会使间隔天数增加,导致花期不遇)。 成熟期:苞叶松散,籽粒变硬、出现固有的形状与颜色,籽粒胚下端出现黑层生育阶段: 苗期:播种(或出苗期

33、)拔节期,主要形成根、茎和叶等营养器官,为营养生长阶段;此期形成的节根层数约占总节根数的50,展开叶占总叶数的30以上,叶和茎节的分化已经完成。 穗期:拔节期抽穗期(或开花期),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和生殖器官(雄穗、雌穗)的分化同时进行,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此期节根层数增加35层,占总层数的50以上,各节间长度与粗细基本定型,70的叶片伸出并展开;同时,雌、雄穗的分化过程接近(或全部)完成。 花粒期:抽穗期(或开花期)成熟期,植株进入以开花散粉、受精结实和籽粒建成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此期绿色器官开始减少,根系功能也进入衰退期,营养器官内的贮藏物质开始输出;籽粒干物质的8590来

34、自于此期的光合产物。5、 玉米产量结构形成的特点及高产挖掘途径。答:玉米产量构成因素: 玉米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其中穗粒数变化最大。 穗数:受播种(定苗)密度、双穗率和空秆率的影响。 穗粒数:与每穗分化籽粒数、受精率和结实率的影响。分化籽粒数与密度和营养条件(雌穗小穗分化小化分化期)有关,受精率与授粉、受精期间的环境条件有关,结实率与吐丝后的营养条件等有关。 粒重:与灌浆期长度和灌浆强度(或速度)有关。 高产挖掘:选用优良品种 合理补水施肥提高播种质量 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管理合理密植 适时收获6、 玉米确定播种密度的原则。 答: 品种特性:株型紧凑、矮秆、生育期较短的早、中熟品种,

35、适当密播;反之则稀播。 土壤肥力、施肥和灌溉条件:地力较差、施肥水平较低、又无灌溉条件的,种植密度应低一些;反之则加大。? 气候条件:日照短、气温高,可促进发育、缩短生育期,因此可适当增加密播;反之则降低。 其它:宽窄行、夏玉米、地膜玉米和移栽玉米可适当增加密度;等行距、春玉米、露地玉米和直播玉米则适当降低密度。7、 大喇叭口时期重点管理的原则及措施。答: 8、玉米杂交制种的技术关键。 答: 规格播种:母本与父本相间种植;父母本的行数,在保证父本花粉充足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数,一般为3:1、4:1或6:2等。 播期调整:播种期应根据父母本生育期的长短加以适当调整。父母本开花期相同,或母本抽

36、丝较父本散粉期早23天,可同期播种。 彻底去雄:抽雄前要经常到杂交制种区检查,当母本雄穗露出1/2左右时将雄穗拔掉,去雄时做到不带顶叶、不漏分枝、及时彻底干净。 收获贮藏:父母本分别收获、凉晒、脱粒、贮藏;先收母本、后收父本,以免出错第三章 生态环境资源与生产1.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试举几例例说明生产中如何进行调控。答:气候因子:光(强弱、日照长短、光谱成分),温(高低、变化、极值),水(降水量、降水分布、蒸发量、空气湿度),气(02/CO2、风速)土壤因子 :土(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水分、养分、空气、温度),土壤化学(PH、含盐量、有害元素含量)。生物因子 :植物(

37、间套作及搭配作物、杂草),动物(有害或有益昆虫、哺乳动物,原生动物),微生物(病原菌,固氮菌,土壤微生物)生物化学因子:生化互作物(植物分泌物(气态、液态)、淋溶物,植物分解产物,微生物分解植物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 (间接) 调控:农业技术措施是调控和利用作物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必要手段。通过栽培耕作措施协调作物和环境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克服环境的不利因素,优化作物生育进程。根据作用对象,调控措施可分为:(1)直接作用于作物,如整枝、打杈、喷洒激素等。(2)直接改善作物的生活因子,如合理密度、施肥、灌水等;或者通过改变某一生态因子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如中耕、除

38、草、防病、灭虫等。(3)同时作用于作物和改善作物生活因子,如深耕断根。2.什么是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如何?答:光合有效辐射: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波长为300-3000nm,其中波长在400-700nm的辐射能可以被作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这一波长范围的辐射能就是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占太阳总辐射的40-50%。 3.光周期现象在作物引种中有什么作用?答:光周期现象在引种工作中有实际意义 一般来说,短日照作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种时,由于北方生长季节内日照时数比南方长,气温比南方低,往往出现营养生长期延

39、长,开花结实推迟的现象,要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反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时,要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长日照作物正好相反,由南向北生育期缩短,由北向南生育期延长,应选择适合的品种。一般在同纬度地区,在肥水等生长环境相似的条件下,引种容易成功。 4.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温度概念有哪些?答:平均温度:日、旬、月、年、多年平均。 极端温度:在作物生育期间,出现反常的低温或高温,即使时间不长,也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强烈影响。这种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的温度(低温或高温)常称作温度逆境,即作物生长发育的极端温度。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与品质,需要采取一些抵抗或躲避极端温度(热害和冷害)的措施。温度的最高值或者最

40、低值。 界限温度:反映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育与温度条件之间的关系。例如0表示土壤冻结、解冻、冬小麦停止生长与春季开始生长,5表示多数树木开始生长,10表示高粱、玉米、大豆等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三基点温度: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在最低和最高温度时作物停止生长,但仍可维持生命活动。如果温度再下降或上升,就发生危害,直至死亡。低温危害又分为冷害和冻害。0以上低温称冷害,0以下低温危害称为冻害。 积温:农作物生长发育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而且完成某个生育时期或全部生育时期,还需一定温度的积累,通常称为积温。积温有两种表达方式:活动积温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有效积温指高于生物学最低

41、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值总和。积温也可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热量资源的指标。根据积温,可以合理安排作物布局,确定种植制度。 无霜期:指一个地区连续大于0天数的总和,也就是在晚霜之后,到早霜之前一段时间。5.什么是作物的需水临界期,生产中如何进行水分管理。 答: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大多数作物需水临界期与花芽分化旺盛期相联系。、6.生产上常见的3种土壤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沙土: 华北平原分布较广,山前平原、冲积平原近水流处较多。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故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保水保肥力差,水蒸气容易蒸发散失,潜在养分低,施入肥料养分转化快,肥效猛而不稳,有效期

42、短,漏水漏肥。 表层水分蒸发快,利于地下水上升的可能性小,容易受旱。 砂性土利于耕作出苗,昼夜温差大,利于西瓜,薯类等作物。 早春升温快,称为热性土。但晚秋温度下降也快,不利于冬作物 适耕性好,有利于耕作出苗,但后期容易脱肥早衰,发小苗不发老苗。 通气性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有机物质分解释放迅速,土壤有机质积累困难,含量低。 生产上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引洪放淤等措施进行沙土改良。粘土: 粘性土细土粒含量多,比表面积大,土粒间的孔隙主要是小孔隙,故而通透性差,土内排水不畅,作物易受涝,土壤粘紧氧气不足,作物不易扎根。 粘性土保蓄性强,养分含量高,分解缓慢,易于有机质积累。 通透性差,水多气

43、少,土温平稳,早春回温缓慢。不利于作物早期发苗,称为凉性土。苗的生长慢于一般土壤。 粘土比较紧实板结,湿时泥泞,干时坚硬,耕作费力,宜耕期短,种子不易出苗,小苗生长也差,但在生长后期,根系开始扩展,由于水多养分足,生长旺盛。属于发老苗不发小苗。 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大量种植绿肥,客土掺砂,引洪漫砂来改良。壤土: 由于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比例适宜,因此其性状兼有沙土和粘土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农业生产最理想的土壤。既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还有相当数量毛管孔隙,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土温比较稳定,耕性良好,宜耕期长,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既发小苗也发老苗。7.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中的作用有哪些?答:

44、 是植物C、N、P等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 促进土壤团粒形成;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善耕性和通透性; 增加土壤保水性; 提高保肥性和缓冲力,土壤腐殖质是一种胶体,可吸附一些养分分子,利于保存。另外,由于胶体分子上有许多正负离子基团,可以缓冲土壤酸碱性变化,对作物生长有利。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对植物有刺激作用。8.什么是植物生化互作?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答:植物生化互作是指植物向环境中释放生化物质,从而影响生境共享其它植物的生长发育。(1)连作与轮作一些作物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后,往往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和产量下降。原因:连作后病原生物(如线虫、细菌或真菌)增加。营养贫乏或者

45、酸碱度变化。植物生化互作物质的影响。连作后这些物质富集,影响下作生长,这种现象称为土壤衰竭。l 有些作物种类对这些物质反应不大,称为耐连作作物,如玉米、小麦等。l 有些则反应强烈,连续种植后产量下降很大,为不耐连作作物,如大豆等。(2)间混套作 负效应:大麻对大豆生长发育不利;荞麦虽然植株矮小,却对植株高大的玉米起抑制作用;鹰嘴豆对玉米、马铃薯等 多种作物起强烈的抑制作用 正效应:羽扇豆、大豆对玉米有促进作用;大豆与小麦混种时,小麦产量不受影响。(3)病虫害防治 有些作物中所含的生化物质对病虫害有抑制作用。 大蒜中挥发性分泌物大蒜素可抑制棉蚜。 蓖麻分泌的某种化学成分产生的气味能抑制马铃薯主要害虫蛴螬 大麻中也有一些物质具有杀菌能力,并能抑制害虫的传播。 小麦中的氧亏酸,大麦中的芦竹碱,据研究为抗蚜虫物质。(4)作为除草剂 植物和微生物产生许多具有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