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治疗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0137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的治疗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概 述,温病的治疗,是在温病的诊断、辨证基础上确立相应治法,选用适宜方药,以达到邪去正安。 治疗基础:明确诊断,准确辨证 治疗关键:确立治法,选用方药 治疗目的:祛除外邪,扶助正气,举 例,提 纲,一、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 二、确立温病治疗的原则 三、温病主要治法 四、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五、温病瘥后调理,一、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温病治法确立的主要依据是病因和病机 1、审病因:明确病邪性质。 温病病因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热等病邪,不同性质病邪侵袭人体,具有不同致病特点。 根据温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等因素,寻求温病的病因种类,这就是“辨证求因”。在此基础上就可以“

2、审因论治”。,2、辨证:通过辨病机变化,明确病变阶段、病变部位及气血脏腑变化,施行治法。 卫气营血辨证:“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辨证: “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3、针对特殊症状:动风者宜息风;窍闭者宜开窍;腑实者宜通腑;迫血者宜凉血止血。 4、根据特异性病原体:在辨证施治为主体基础上,可从辨病角度在用药中选择一定具有抑制、杀灭作用的中药。,二、确立温病治疗的原则,1、正确处理邪正关系 (1)重在祛邪:祛邪以扶正,针对主因是温热与湿热,分别清凉解毒(卫、气、营、血)和宣透、清利;宣上、畅中、渗下。 (2)注意扶正:

3、温病后期,正虚为主,扶正以祛邪。如:养、补、滋、扶。 (3)掌握邪正消长情况:邪盛正强、邪盛正减、邪衰正虚,不同病势,采取不同程度的祛邪扶正治法。,2、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在掌握整体大局基础上,不忽视局部症状。 3、重视病理变化要点:调整气血,消除病理产物,如调气(升降与出入)、化痰、化瘀治法广泛应用。 4、按病证性质,发病类型施治:温热类温病主以寒凉;湿热类温病主以祛湿,合用清热。,5、顺势调节脏腑功能:不同脏腑有不同生理功能特点,温病发生后,治法中体现相关脏腑病理状态的恢复。 6、重视病人的体质:肾水素虚,先安未受邪之地;阳虚者,清法只应用到十分之六七;阴虚者,须防“炉烟虽熄,灰中有火

4、” 。 7、知常达变:灵活掌握治疗原则,正确使用。,三、温病主要治法,温病的治法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以祛邪为主的治法 二是以扶正为主的治法 三是用于急救治标的治法,(一)泄卫透表法,本法具有疏泄腠理,透邪外出,汗出散热的作用。 适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现代报导:本法促进汗腺分泌及血管舒张,通过发汗、扩张血管,加快散热,达到退热目的。改善循环,有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和人体功能恢复。,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忌用辛温发汗,解表并非都要发汗:无汗者,因腠理郁闭,宜微汗,如荆芥、豆豉、香薷等;重在宣解,“辛凉宣肺,便是汗剂”、“汗之应为得汗”、“不在乎升表,而在乎开其郁闭,和其阴阳”、“妙之导邪外出”。

5、此法常要配合清气法、滋阴法。,(二)清气解热法,本法具有清热逐邪,生津护阴的作用。 适用于热病气分阶段。 现代报导:本法对病原微生物有抑杀作用;具有解毒作用,可对抗中和内毒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解热、抗炎、镇静、强心、升压、止血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温邪未入气分者不宜早用,以免寒凉冰伏邪气。 气分湿热证不宜单用,应与化湿法同用。 素体阳虚者不可过用,应中病即止。 苦寒药有化燥伤津之弊,热盛阴伤或素体阴虚者慎用。,(三)和解祛热法,和解祛热法具有宣通气机,疏解气分半表半里之痰热湿浊,清泄少阳,分消走泄,开达膜原的作用。 适应于邪已离表又尚未入里的半表半里证。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解热、抗菌、

6、消炎、疏泄利胆、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适合于邪热痰湿郁阻于少阳,对气分里热炽盛不宜用。 分消走泄、开达膜原以疏化湿浊为主,热偏重者不宜用。,(四)祛湿清热法,具有调畅气机,健运脾胃,通利水道作用。 适应于气分湿热证。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一定抗感染、调节胃肠功能、利尿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对于湿邪已经化燥者,不可再用; 中焦湿热证候,若湿盛者,苦寒药当慎用或不用; 虽有湿邪而阴液亏损者慎用 。,(五)通下逐邪法,具有通腑泄热,排除邪毒,通瘀破结的作用。 适用于有形实邪与热互结于肠腑。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增强胃肠蠕动,改善肠胃血液循环;抗菌,消炎,排除毒素,促进新陈代谢

7、;增强免疫力;利胆、利尿。,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里实未成者不可用; 平素体虚者,应配合扶正药同用; 津枯肠燥便秘,忌用苦寒通腑泄热。,(六)清营凉血法,清营凉血法具有清营养阴,凉血解毒,散血活络之功。 适应于温病热入营血分。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抗感染、消炎、中和内毒素、改善微循环、减轻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镇静、强心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温病未入营血分者不宜早用; 兼夹湿邪者慎用; 热入营血,易致伤阴、闭窍、动风之变,须分别配合养阴、开窍、息风药。,(七)开窍醒神法,开窍醒神法具有清心化痰,醒神通窍作用。适应于温病神昏窍闭的证候。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镇静、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作用

8、。,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仅有热扰心神或营热证偶有谵语者,不可早用清心开窍法; 神苏即止,不可过用,因辛窜药易耗气; 本法适用于闭证,元气外脱、心神外越的脱证禁用。,(八)息风止痉法,具有平肝息风,解除挛急的作用。 适用于温病动风证。 现代报道:本法具有解热、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纠正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镇静、强心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壮火尚盛,不得用滋阴息风法。 小儿卫分证表气郁闭重者,可因热而淫及肝经,引起动风,治当清热透邪为主,不可早用凉肝息风法。 不同证候都可出现动风症,要随症加减。若气分热盛动风,加气分清热药;若气分腑实,加大黄、芒硝等;若营血分证,加犀角地黄汤;神昏、动风,

9、手足厥阴病,加开窍药等;痰壅,加竹沥、胆南星等;若虚风欲脱,滋阴熄风合育阴潜阳,用大定风珠。,(九)滋阴生津法,滋养阴津法具有润燥生津,滋养真阴,壮水制火的作用。 适应于温病后期邪热渐退、阴液耗伤之证 。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一定的直接补充多种营养素和电解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损伤修复,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善微循环和凝血功能,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抑制病原微生物,中和内毒素,促进胃肠蠕动,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温病伤阴兼有湿邪未化者,禁用本法; 气热壮甚而阴伤不明显者,不可用本法。,(十)固正救脱法,具有益气敛阴,回阳救逆的作用。 适应于温病正气外脱证,气阴

10、外脱及亡阳。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一定的强心、抗休克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用药应及时、快速、准确; 用本法治疗,一旦阳回脱止,应再及时予以辨证施治 。,四、温病兼夹证的治疗,(一)夹痰饮 1、痰湿内阻,加燥湿化痰行气之品。 常用药如陈皮、半夏、枳壳等。 2、痰热壅肺,加清化痰热之药。 常用药如瓜蒌、贝母、胆星、竹沥等。 3、痰热闭窍,加清心豁痰之品。 常用药如牛黄、胆星、天竺黄等。,(二)夹食滞 1、在胃脘,加消食和胃之品。 药如莱菔子、陈皮、山楂等。 2、在肠,加导滞通腑之品。 药如枳实、槟榔、厚朴等。,(三)兼气滞:加开郁顺气之药。 药如香附、郁金、青陈皮、枳壳等。 (四)兼血瘀:加活血散血之品。 药如赤芍、丹皮、桃仁、红花等。,五、温病瘥后调理,温病瘥后多体虚未复,机能不调,余邪未清,应结合精神、饮食、起居、药物等综合调理。 1、精神调理 闲情逸志,舒畅恬静,节制七情。 2、 起居有节,3、饮食 防止食复,湿温病后,胃气不醒,食油腻或饮食过饱,又生湿热复发旧病。 忌食辛辣伤阴化燥,助热;忌食煎炸、肥甘厚味助湿生热;忌食生冷易伤脾阳。 食疗,肺燥阴伤后服梨水冰糖,荸荠、百合汤;肺胃阴伤服苡米糊,小米粥,莲子粥,银耳汤,鲜山药,红薯粥;湿温病后多食蔬菜,嚼桔皮,少食粘品。,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 (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