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1-2-3.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590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260 大小:9.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1-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0页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1-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0页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1-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0页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1-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0页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1-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1-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1-2-3.doc(2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原书序言受国家水产总局的委托,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共同协作拍摄和编写的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淡水鱼类原色照片图集,其所收集内容之广泛,色彩之真实,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中国是世界淡水鱼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总数不下八百种。“它们适应范围的广泛,区系组成的复杂,形态的千变万化,色泽的绚丽多彩,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由于鱼类栖息于江河湖泊之中,其自然环境和天然色彩难以被直接观察和记录,以往的科学描述也难免失真。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采用新的摄影技术,直接拍摄活体标本和模拟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美丽的直观图片,这对开发利用我国的淡水鱼类资源,普及鱼类科学知识,有着较

2、大的实际意义,在鱼类科学的研究和教学上也有一定的价值。采用新的技术,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期待着更多原色动物图集的出版,用色彩鲜艳的彩色照片,去反映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富饶的动物资源。 伍献文1981.5.9原书前言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干流流经九省,汇集无数大小支流,浩浩荡荡地注入东海,整个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宜昌以上的上游江段比降陡削,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出三峡后的长江中游比降和缓,河道弯曲回转,串通了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小湖泊,支流纵横;到了下游,江面宽阔,水流更为平缓,在河口江海相会,形成喇叭口形的三角洲江段。上、中

3、、下游水文地貌千姿百态,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因此鱼类区系组成复杂,水产资源极为丰富。现已记载的长江鱼类近三百种,约占我国淡水鱼的三分之一。为反映我国淡水鱼类的区系特点和淡水鱼类绚丽多采的面貌,我们选用长江鱼类为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一集的内容,其他水系和地区的鱼类拟将陆续再分集出版。本集选自长江流域的鱼类169种,分隶于28科,其中包括长江流域所有的重要经济鱼类,以及上、中、下游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中的不同鱼类区系的代表种类和一些常见种类。图片均系在实地采集活体,模拟相应的生态环境拍摄而成,真实地反映了鱼的原有色彩和它们的自然习性。每种鱼都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描述其主要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4、和经济意义。全书反映了长江流域的鱼类的概貌,将为开发利用长江鱼类资源提供一些科学资料。在照片拍摄过程中,曾得到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合川水产学校、乐山市农水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和新安江渔林研究所等单位及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文稿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副教授审阅,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热诚希望广大读者对我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的编写出版工作提出宝贵意见。编者鲟科1中华鲟2长江鲟白鳄科3白鲟鲱科4鲥鱼是科5短颌鱼齐6刀鱼齐银鱼科7银鱼8大银鱼9太湖短吻银鱼鳗鲡科10鳗鲡胭脂鱼科11胭脂鱼鳅科12中华沙鳅13花斑副沙鳅14武昌副沙鳅15漓江副沙鳅16长薄鳅17紫

5、薄鳅18红唇薄鳅19衡阳薄鳅20短体条鳅21中华花鳅22大斑花鳅23泥鳅24大鳞副泥鳅鲤科25马口鱼26宽鳍鲻27中华鱼旁鱼皮28高体鱼旁鱼皮29彩石鲥鱼旁鱼皮30大鳍刺鱼旁鱼皮31寡鳞刺鱼旁鱼皮32越南刺鱼旁鱼皮33多鳞刺鱼旁鱼皮34峨嵋刺鱼旁鱼皮35兴凯刺鱼旁鱼皮36唇鱼骨37花鱼骨38长吻鱼骨39似刺鳊鲍40似鱼骨41麦穗鱼42长麦穗鱼43华鱼泉44小鱼泉45江西鱼泉46川西黑鳍鱼句47黑鳍鱼泉48短须颌须鱼句49银色颌须鱼句50西湖颌须鱼句51铜鱼52圆口铜鱼53吻鱼句54圆筒吻鱼句55长鳍吻鱼句56似鱼句57棒花鱼58钝吻棒花鱼59小口棒花鱼60洞庭棒花鱼61建德棒花鱼62长须片唇鱼

6、句63长蛇鱼句64蛇鱼句65光唇蛇鱼句66湘江蛇鱼句67短身鳅鱼它68宜昌鳅鱼它69异鳔鳅鱼它70裸体鳅鱼它71青鱼72草鱼73鱼宗74鱼感75鱼管76赤眼鳟77似鲛78餐79油餐80长春鳊81红鳍鱼白82银飘鱼83寡鳞飘鱼84三角鲂85团头鲂86长体鲂87四川华鳊88蒙古红鱼白89翘嘴红鱼白90青梢红鱼白91拟尖头红鱼白92短臀近红鱼句93黑尾近红鱼句94高体近红鱼句95四川半餐96黄尾鲴97银鲴98细鳞斜颌鲴99圆吻鲴100逆鱼101鲢102鳙103刺鱼巴104中华倒刺鱼巴105鲈鲤106带半刺厚唇鱼107白甲鱼108四川白甲鱼109小口白甲鱼ll0稀有白甲鱼111瓣结鱼112齐口裂腹鱼1

7、13重口裂腹鱼114华鲮115湘华鲮116泉水鱼117墨头鱼ll8岩原鲤ll9鲤120鲫平鳍鳅科121浙江原缨口鳅122犁头鳅123短身间吸鳅124中华间吸鳅125四川华吸鳅126峨嵋后平鳅鱼危科127大鳍鱼128黄颡鱼129岔尾黄颡鱼130江黄颡鱼131光泽黄颡鱼132钝吻鱼危133粗唇鱼危134长吻鱼危135细体鱼危136短尾鱼危137切尾鱼危138白边鱼危鲶科139鲶140南方大口鲶鱼央科141白缘鱼央142拟缘鱼央鱼兆科143中华纹胸鱼兆鱼箴科144鱼箴鱼将科145青鱼将鳢科146乌鳢合鳃科147黄鳝刺鳅科148刺鳅杜父鱼科149松江鲈鱼旨科150白头鳜151鳜152长体鳜153大眼鳜

8、154斑鳜155暗鳜156鲈鱼甾科157鱼甾158赤眼梭鱼甾塘鳢科159沙鳢160黄鱼幼暇虎鱼科161木节暇虎鱼162成都暇虎鱼弹涂鱼科163弹涂鱼攀鲈科164圆尾斗鱼165叉尾斗鱼鲀科166暗色东方鱼屯167条纹东方鱼屯舌鳎科168窄体舌鳎169三线舌鳎1中华鲟 鲟科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腊子)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一般成熟雄鱼重8

9、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2长江鲟 鲟科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鲟鱼、沙腊子)各行骨板间的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极为粗糙,头背面在幼体具有明显的小刺。背鳍前有1012块骨板。鳃耙3354。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长江上游水流较急、石质河底的十流中。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达到性成熟的个体,雌鱼体

10、重为20市斤左右,雄鱼体重10市斤上下。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鳔和脊索能制作鱼胶。分布于长江上游。可在上游建立人工孵育场培养幼鱼放流,并可作为大型水库的放养对象。3白鲟 白鲟科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象鱼、鲟钻子)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1对。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鳃孔大。鳃膜后缘尖。体表光滑无鳞。栖息于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健游,性凶猛,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春季在长江上游产卵。是著名的珍稀鱼类,为我国所独有,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生长迅速,个体特大,“

11、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象”即指白鲟。曾记录过体长达7米者。分布于长江、钱塘江。4鲥 鲱科Hilsa reevesii (richardson)(三黎鱼、三来)体侧扁,腹缘有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口大,端位,上颌正中有一缺刻。鳞片大而薄,无侧线。洄游性鱼类,生长于海中,每年46月溯河行生殖徊游,67月产卵,卵浮性。产卵后亲鱼即降河归海,幼鱼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以浮游生物为食。910月人海。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久享盛名。产于长江以南各人河流。5短颌鲚 鳀科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毛花鱼)体形长而侧扁。上颌骨后伸不

12、超过鳃盖后缘。无侧线。纵列鳞6877。胸腹部具棱鳞。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为纯淡水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食水生无脊椎动物。生殖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6刀鲚 鳀科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刀鱼、毛花鱼)体极扁薄。上颌骨后伸至胸鳍基部。无侧线,纵列鳞7483。胸腹部具棱鳞。胸鳍前6根鳍条游离呈丝状。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基相连。为洄游性鱼类,春、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卵粒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幼鱼以浮游

13、动物为食,肥育至秋后或翌年人海。成鱼食小鱼虾。小型鱼类,但在同属中其个体最大,大者长达40厘米。重280克。为长江下游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7银鱼 银鱼科Heemisalanx prognathus Regan(面条鱼、面鱼)体细长,为体高的11倍左右。下颌缝合处有肉质垂。舌上无齿。胸鳍条89。体透明。洄游性鱼类,34月从海中洄游到江河口咸淡水中产卵。亲鱼产卵后死亡。生活在水体上层。个体虽小,但在生殖洄游期间数量较大,形成鱼汛。味颇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分布于东海、黄海及江河口咸淡水区域。8大银鱼 银鱼科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

14、)体细长。头部上下扁平。吻尖,略呈三角形。具有舌齿。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大十至胸鳍基部。体透明。在海水淡水中都有,一般活动于水体。上层,在江河、湖泊宽阔的水面中产卵,生殖季节为13月。个体小,常见个体体长为150毫米左右。主食小虾、小鱼。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江河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9太湖短吻银鱼 银鱼科Neosalanx tangkehkeii taihuensis Chen(小银鱼)体细长。头部扁平。吻钝,呈弧形。无舌齿。背鳍起点距尾鳍基部小于至胸鳍基部的距离。体透明。纯淡水种类,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繁殖期37月,在湖边水草丛生地区产卵。个体小,繁殖力强,数量较大。味鲜美,经

15、加工鲜冻,或晒成鱼干畅销国内外。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10鳗鲡 鳗鲡科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白鳝、鳗)体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上下颌具细齿。鳞甚小,隐埋于皮下。背、臀鳍低,基部长,后端均与尾鳍相连。胸鳍小,圆形。腹鳍缺失。体无斑点。降河性洄游鱼类。海中产卵。仔鱼为透明的叶鳗,春季,当仔鱼发育成幼鳗时,成群游人江河,在于支流或湖泊中肥育,成熟后降河泅游至海中繁殖,以食小负、蟹、虾和水生昆虫为主。一般夜间活动。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多脂、营养丰富。现已进行人工养殖。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各河流。11胭脂鱼 胭脂鱼科MyxocyprinuS

16、asiaticus (Bleeker)(黄排、火烧鳊)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唇厚,上下唇均具乳头状突起。下咽齿一行,数多,呈梳状。背鳍条多,延全臀鳍的后上方,成熟雄鱼的臀鳍及尾鳍具珠星。体色也随生长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于尾鳍基有1条猩红色的宽条。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要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34月在江河上游急流石滩产卵。多栖息于上游,幼鱼和未成熟个体也见于江河中下游及湖泊中。个体大,生长较快,可长至60市斤以上,是大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胭脂鱼科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种,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应重

17、视资源保护。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12中华沙鳅 鳅科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腹鳍未端不达肛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小型鱼类。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上游。13花斑副沙鳅 鳅科Parabotia fasciata Dabry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较长。眼下刺分叉,未端达眼球中部。颊部被细鳞。腹鳍末端距肛门甚远。肛门位于腹鳍基至臀鳍起点之间的前3/5处。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个体小。广布于北起黑龙

18、江南至珠江的各江河。14武昌副沙鳅 鳅科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短。眼下刺分叉。颊部被细鳞。腹鳍未端后伸到达或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前。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湖底层。分布于长江中游。15漓江副沙鳅 鳅科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径等于或小于眼间距。眼下刺分叉,未端达到或稍超过眼中央。颐部无突起。须3对;口角须长度稍短于眼径。颊部具鳞。腹鳍未端达到肛门。尾柄较高。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底层。分布于漓江和湘江上游。16长薄鳅 鳅科Leptobotia elongata

19、 (Bleeker)(花鱼、花斑鳅)体长,侧扁。头长而尖。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58条垂直带纹或不规则斑纹。生活于江河底层,性凶猛,主食小鱼。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长至56市斤,具有捕捞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17紫薄鳅 鳅科Leptobotia taeniaps (Sauvage)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间距与眼径之比大于2.5倍。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蠕虫形花纹。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18 红唇薄鳅 鳅科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颐下有1对钮状突起。须3对。眼下刺不分叉。腹鳍未端超过

20、肛们,体色变化较大,全身具不规则的斑块,或仅背部具斑纹,或全身无斑纹而呈褐色。栖息在江河底层。个体不大。为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常见鱼类。19衡阳薄鳅 鳅科Leptobotia hengyangensis Huang et Zhang(花泥鳅)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背鳍起点约位于吻端至最后一个鳞片问的中点。背部自吻端至尾柄未端具78个大黑斑。肛门位于腹鳍至臀鳍问的中点,腹鳍未端超过肛门。底层小型鱼类,数量少。分布于湘江上游。20短体条鳅 鳅科Nemachilus potaneni Gunther体圆筒形,尾部侧扁。尾柄上皮褶棱发达。尾柄高稍大于或等于尾柄长。头宽远超过头高、上、下颌具角质。须3对

21、,无眼下刺。背鳍起点位于体中部。尾鳍截形。肛门靠近臀鳍起点。生活于石底河溪浅水处。个体小,体长通常在100毫米以下。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21中华花鳅 鳅科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fy(花泥鳅)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距离相等。尾柄较短,尾鳍稍圆或平截。体侧沿纵轴有1015个斑块,尾鳍基上侧具一黑斑。小型底栖鱼类,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以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江河。22大斑花鳅 鳅科Cobitis macrostigma Dabry(花泥鳅)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

22、近。尾柄较长,尾鳍后缘平截或稍圆。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尾鳍基具一黑斑。底栖鱼类。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23泥鳅 鳅科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鳅)须5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圆形。肛门靠近臀鳍。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人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植物为食。分批产卵,繁殖期主要在5

23、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24大鳞副泥鳅 鳅科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泥鳅)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数量较少。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25马口鱼 鲤科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bidens Gunther(桃花鱼、山鱼感)口大,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两侧各有一凹陷,与上颌的凹凸处相嵌合。雄鱼的头

24、部,胸鳍及臀鳍上均具有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体色较为鲜艳。栖息于山涧溪流,尤以水流较急的浅滩和砂砾底的小溪为多见。生殖期在36月。是一种小型凶猛鱼类。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26 宽鳍鱼鼠 鲤科Zacco platpus (Schlegel)(桃花鱼、七色鱼)口略大,上下颌两侧无缺刻。下咽齿3行或2行。侧线鳞4149枚。生殖季节雄鱼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延长达尾鳍基部,头部和臀鳍上均出现珠星。体色鲜艳。与马口鱼生活习性相仿,杂食,但主食无脊椎动物和小鱼。生殖期在46月,急流中产卵。个体小。分布广,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水系都有。27 中华鳑鲏 鲤科Rhodeus

25、sinensis Gunther(鳑鲏)体侧扁,头小。口角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平滑。侧线不完全,仅前面的37片鳞:上具侧线孔。生殖季节雄鱼色彩异常鲜艳,吻部及眼眶周缘具珠星。雌鱼具长的产卵管。个体小,最大体长80毫米。繁殖期为5月。卵产于蚌的鳃瓣中。食藻类。分布于黄河、长江等水系。28高体鳑鲏 鲤科Rhodeus ocellatus (Kner)(火片子)体扁薄,呈卵圆形。口角无须。下咽齿l行,齿面平滑。侧线不完全,仅在前面46片鳞上具有侧线孔。个体小,最大者体长90毫米。繁殖期在4月底5月初,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常见于湖泊、池塘以及河湾水流缓慢的浅水区。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29彩石鲥 鲤

26、科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u体高,扁薄,卵圆形。口角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具锯纹。侧线不完全,仅在前面36枚鳞片上具侧线孔。生殖期雄鱼的吻部具珠星,色泽鲜艳。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草丰盛的环境内。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为食。5月产卵。卵长圆形,产于蚌的鳃瓣中。个体小,最大不超过60毫米。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30大鳍刺鳑鲏 鲤科Acanthorhodeus macropterus Bleeker(猪耳鳑鲏)体扁薄,卵圆形。具短须一对,下咽齿1行,齿面具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均具硬刺。小型鱼类,但在鱼旁鱼皮鱼类中属最大的一种,大者体长130毫米。在静水或缓流、水草丛生的环境

27、栖息。杂食性。生殖期46月。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见右上图)。分布广泛,在浅水湖泊内数量较多。31寡鳞刺鳑鲏 鲤科Acanthorhodeus hypsefonotus Bleeker体扁薄,极高,几近圆形。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侧线鳞3133。背、臀鳍具硬刺。生殖时期雄鱼吻部有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为生活于江湖中的一种小型鱼类,一般常见体长为507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32越南刺鳑鲏 鲤科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Vaillant体较高,扁薄,呈椭圆形。须1对,长度小于眼径。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具硬刺。生殖期间雄鱼吻部有珠星

28、,雌鱼具产卵管。常栖息于湖泊及河流的浅水区。个体小,常见体长为60100毫米。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体。33多鳞刺鳑鲏 鲤科Acanthorhodeus polylepis Woo体较长,扁薄。须1对,长度小于眼径之半。下咽齿(行,齿面具锯纹。侧线完全,侧线鳞3839。背、臀鳍具硬刺。生殖季节雄鱼吻部有白色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栖息于溪流缓水区,以藻类为食。为小型鱼类。体长130毫米以下。分布于浙江、湖南等地?34峨嵋刺鳑鲏 鲤科Acanthorhodeus omeiensis Shih et Tchang体扁薄,呈椭圆形。口须1对,长度大于眼径。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具硬刺。

29、生殖期间雄鱼的吻部出现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常生活于山涧溪流的缓水区。个体小,体长不超过90毫米。分布于四川岷江水系。35兴凯刺鳑鲏 鲤科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Dybowsky)体扁薄,呈椭圆形。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站有硬刺。生活于“江湖浅水区。主食藻类和植物碎屑。生殖期在45月,雄鱼吻部具珠星,雌鱼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卵粒大,椭圆形。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37 花鱼骨 鲤科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麻鲤、吉花鱼)头长小于体高。吻长小于活等于眼后头长。下唇两侧叶狭窄,颐部中央有一小三角形突起,须1对。体

30、侧有711块大黑斑。为江湖中常见的中、下层鱼类。以水生昆虫的幼虫为主要食物,也食软体动物和小鱼。生殖季节在45月,分批产卵。卵粘性,附着于水草上发育。最大个体达4市斤左右。分布广,全国各个要水系都有分布。38 长吻鱼骨 鲤科Hemibarbus longirostris (Regan)头长远超过体高。吻细长,尖而突出;下唇两侧叶狭,颐部正中有三角形小突起。须1对。背鳍刺较弱。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小型鱼类,栖息于底质为砂砾的流水中。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产卵期在56月。分布于东北、浙江各水系及广东的北江水系。39似刺鳊鱼句 鲤科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

31、r(金鳍鲤、罗红)头后背部明显隆起,背鳍位于体的前半部。头长小于体高。吻长小于眼后头长。须1对。背鳍具有粗壮而光滑的硬刺,长度大于头长。生活在江湖中、下层。主食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56月产卵。中型鱼类,个体不大,最大达1.5市斤。分布于长江中下游。40似鱼骨 鲤科Belligobio nummlfer (Boulenger)外形和口的构造与长吻鳃极相似,主要区别点为背鳍无硬刺。雄鱼臀鳍延长。未端可达到或超过尾鳍基部。小型鱼类,常见个体体长约12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41麦穗鱼 鲤科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罗汉鱼、麻嫩子)头尖,略平

32、扁。日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深黑,吻部、颊部出现珠星。为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常见的小型鱼类。生活在浅水区。杂食,主食浮游动物。产卵期46月。卵椭圆形,具粘叶成串地粘附于石片、蚌壳等物体上,孵化期雄鱼有守扩的习性。42长麦穗鱼 鲤科Pseudorasbora elongata Wu头部细长,头高几与头宽相等。吻端尖细,平扁。口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体侧具有1条较宽的黑色纵纹。为一种种稀有的小型鱼类。分布于漓江、富春江等水系。43华鱼泉 鲤科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sinensis Bleeker(花石鲫、山鲤子)体粗短,口小,呈马蹄形。下颌前

33、缘具发达的角质。须l对,细小。侧线鳞4041。体侧有4条垂直的宽黑斑。生殖季节雄鱼头部出现珠星,体色浓黑。雌鱼具短的产卵管。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最大体长不到200毫米。多栖息于水体中下层。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着生藻类及植物碎屑。45月间产卵。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44小鱼泉 鲤科Sarcocheilichys parvus Nichols口小,下位,呈马蹄形。下颌有角质边缘。下唇限于口角。具短须。侧线鳞3536。体侧有一黑色纵纹。生殖手节雄鱼吻部具珠星,雌色产卵管稍延长。中下层鱼类,喜生活在水质清澈的石底山溪和小河中。雌鱼体长50毫米达性成熟。繁殖季节约在4月。为鲸类中最小的一种。分布

34、大长江以南各水系。45 江西鱼泉 鲤科Sarcocheilichthys kiangsiensis Nicho1s(五色鱼、火烧鱼)体较长,口下位,呈马蹄形。下颌角质较发达。具短须1对。胸、腹部鳞片显著变小或隐埋皮下。侧线鳞4244。体侧具不规则黑斑。生殖季节雄鱼体色鲜艳,头部出现珠星,雌鱼延伸出产卵管。个体不入,一般常见体长为80150毫米。分布于长江以内各水系。46川西黑鳍鱼泉 鲤科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davidi (Sauvage)头长小于体高。口小,弧形,亚下位。下唇侧叶前伸不达下颌前缘。下颌具角质边缘。无须。侧线鳞3839。背鳍起点至吻端与个尾

35、蛤基的距离相等。肛门位置近臀鳍。在生殖期间雄鱼吻部出现珠星,体色鲜艳。小型鱼类,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下游。47黑鳍鱼泉 鲤科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nigripinnis(Gunther)(花腰、花玉穗)口小,弧形。下颌角质层薄。下唇侧叶前伸几达下颌前缘,无须。侧线鳞3840。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肛门位于腹鳍与臀鳍之间。生殖期间雄鱼体色鲜艳,雌色产卵管延长。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分布十黄河以南各水系。48短须颌须鱼句 鲤科Gnathopogon imberbis(Sauvage et Dabry)吻钝圆。口端位。唇细狭。眼径小于吻长。须一

36、对,极短。侧线鳞3940。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相等。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尾柄粗短。小型鱼类,多生活于山涧溪流。分布于长江水系。49银色颌须鱼句 鲤科Gnathopogon argentatus (Sauvage et Dabry)(亮壳、亮幌子)口亚下位。唇简单。须1对,其长度与眼径相等。眼径等于吻长。侧线鳞3842。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肛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之间的后13处。为常见小型鱼类,栖息于水体中、下层生殖季节在5月。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藻类和水生植物。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50西湖颌须鱼句 鲤科Gnathopogon sihuensis (Chu)口近端位,上颌稍长。唇简

37、单。须1对,极微小。吻长稍大于眼径。侧线鳞3536。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肛门位于腹鳍与臀鳍起点之间的后13处。尾柄较细长。小型鱼类,通常体长不及10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51铜鱼 鲤科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金鳅、水密子)体前段圆筒状,后段侧扁。头锥形,吻尖,口狭小,下位,呈马蹄形。眼小于鼻孔。须1对,较长。胸鳍短,未端下达腹鳍。栖息于江河流水环境,为下层鱼类。喜集群,在深潭或深水河槽越冬。45月间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漂流性卵。杂食,主食淡水壳菜等软体动物。肉鲜嫩,富含脂肪,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的于支流和通江湖泊,黄河水系也有分布。5

38、2圆口铜鱼 鲤科Coreius guichenoti (Sauyage et Dabry)(方头水密子 肥沱)体形似铜鱼,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吻较宽圆。口宽,呈弧形。眼径小于鼻孔。须1对,粗长,向后伸至胸鳍基部。胸鳍长,后伸远超过腹鳍起点。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产卵期从4月下旬到7月上旬。产漂流性卵。杂食,食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植物碎片等。富含脂肪,肉质鲜美。最大个体可达78市斤,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53吻鱼句 鲤科Rhinogobio typus Bleeker(秋子、长鼻白杨鱼)体细长。头大,吻肉质,很突出。口呈深弧形。须1对,

39、眼大。鳃耙1014。栖息于泥沙底的江河下层。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最大个体可长达440毫米。分布于长江和闽江水系。54四同吻鱼句 鲤科Rhinogobio cylindricus Gunther(尖脑壳)体长。头长于体高。吻突出。口呈深弧形。眼稍小,须1对。鳃耙89。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个体不大,一般在半斤以下。分布于长江水系。55长鳍吻鱼句 鲤科Rhinogobio ventralis Sauvage et Dabry(土耗儿、洋鱼)头长小于体高。口呈深弧形。须1对。鳃耙1721。背鳍最长鳍条显著大于头长。胸鳍未端到达或超过腹鳍起点。在江河的底层生活,主食水生昆虫。个体不大,

40、数量较少。分布于长江下游。56似鱼句 鲤科Pseudogobio vaillanti vaillanti (sauvage)(马头鱼)头大,吻扁,唇厚。下唇为3叶,中叶椭圆形,具发达的乳突;后缘游离。须1对,约等于眼径。腹部在胸鳍基之前裸露。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下层。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57棒花鱼 鲤科Abbottina rivularis (Basi1ewsky)(爬虎鱼、沙锤)体粗壮。鼻孔前方下陷。唇厚,上唇的褶皱不显著;下唇侧叶光滑。侧线鳞3539。生殖时期雄鱼胸鳍及头部均有珠星;各鳍延长。小型鱼类,生活在静水或流水的底层,主食无脊椎动物。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为巢,产卵其中,雄鱼有筑

41、巢和护巢的习性。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58钝吻棒花鱼 鲤科Abbottina obtusirostris (Wu et Wang)(棒花鱼)体粗短。吻短钝,鼻孔前方凹陷。上唇具乳突,下唇两侧叶有小乳突。上下颁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536。在生殖期间雄鱼体色浓黑,胸鳍不分枝鳍条变川,并具珠星。为小型底层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59小口棒花鱼 鲤科Abbottina guentheri Banarescu体纤小,尾柄细长。头切、吻略尖,口小,上唇无褶皱,下唇不发达,中央具一对圆形肉突,上布细小颗粒突起。须一对,粗短。侧线鳞3638。为小型底层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60洞庭棒花鱼 鲤科Abbot

42、tina tungtingensis (Nichols)体较细,吻背面无明显凹陷。唇发达,密布小乳突,下唇两侧叶发盲。上下颌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839。底层小型鱼类,数量较少。分布于洞庭湖和沅水系。61建德棒花鱼 鲤科Abbottina tafangensis (Wang)体较粗壮,尾柄较高。唇发达,具乳突,上唇乳突尖形;上、下颌均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334。背鳍条特别延长。胸鳍未端几达腹鳍起点。为底层小型鱼类,数量不多。分布于富春江水系。62长须片唇鱼句 鲤科Platysmacheilus longibarbatus Lo,Yao et Chen体前部浑圆,后邻稍侧扁。口下位

43、。上下颌均具角质边缘。上唇具褶皱,边缘有细缺刻;下唇连成一片,具乳突,后缘游离,分裂成流苏状,中央有深缺刻。须1对,较长。胸腹部裸露。生活在流水中的小型鱼类,底栖;数量甚少。分布于长江水系。63长蛇鱼句 鲤科Saurogobio dumerili Bleeker(猪尾巴、麻条鱼)体较长,头小,腹面平坦,尾柄细长。唇厚,具小乳突。须1对。侧线鳞5761胸部具鳞。背鳍位于体的前半部。底层鱼类。生活于江河及大湖泊中。主食底栖动物。为同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体长约250毫米。肉厚,含脂量高。分布广,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水系均产。64蛇鱼句 鲤科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船钉子、白杨鱼)头较长,吻部在鼻孔前下凹。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唇发达,具显著小乳突,下唇后缘游离。须1对。侧线鳞4749。胸部裸露。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湖泊的底层、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繁殖期46月,漂流性卵。体较肥壮,数量较多。分布广,全国主要水系均产。65光唇蛇鱼句 鲤科Jaurogobio gymnocheilus Lo,Yao et Chen(钉公于)体较短小,吻长小于眼后头长,眼径与眼间距相等。唇简单,无乳突,须1对。侧线鳞4044。胸部裸露。小型鱼类,栖息于河流下层,数量少。分布于长江水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