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探究实验非选择题2.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6198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探究实验非选择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探究实验非选择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探究实验非选择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探究实验非选择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探究实验非选择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探究实验非选择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探究实验非选择题2.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而思网校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2)1.(2012年怀化)樟树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试管编号加入物质处理情况馒头碎屑+唾液充分搅拌馒头碎屑+清水充分搅拌馒头块+唾液充分搅拌馒头碎屑+唾液不搅拌其中第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种处理都是的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与进行对照实验。(2)与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唾液的作用。(3)在设计方案时,有的同学建议:“除了以上这四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五种处理,即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五种

2、处理有必要吗?没必要。(4)处理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试管内液体是否会变蓝?不会。2.(2012年淄博)请根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装置,回答问题:(1)甲图表示用消毒棉棒在自己漱净得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2)乙图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其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3)丙图中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用湿棉絮包裹起来的目的是能保证小鱼能正常的呼吸。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3.(2012年淄博)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些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

3、、B。在A缸和B缸中分别加入2000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A缸每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B缸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每两天换1000ml河水,每天喂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要素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A缸47260.7B缸59371.3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A缸和B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B缸的作用是对照。(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发育有影响。(3

4、)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可再选择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胰腺切除,其他条件应与A缸相同(填“A”或“B”)。4.(2012年黄冈)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请完成下列问题:(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唾液(或唾液的有无、或有无唾液)。(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观察到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变蓝、不变蓝)。(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馒头)有影响

5、吗?(温度是否影响唾液消化淀粉?)。(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馒头碎屑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搅拌不充分;试管保温时间不够;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不够;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写出一种即可)。5.(2012年滨州)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是利用菜豆种子进行的五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菜豆种子随即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数目并记录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组别甲乙丙丁戊场所光下光下光下光下黑暗处温度252502525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干燥潮湿水淹没种子潮湿种子发芽情况19粒0粒0粒0粒18粒(1)乙组实验中种子

6、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适量的水分。(2)对照甲、丙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3)对照甲、戊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不是种子萌发必需的条件。两装置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种子失去了活性。(4)本实验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丁、戊两组实验可以形成对照吗?不可以。为什么?变量不唯一(或有光照和温度两个变量)。6.(2012年聊城)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标号馒头形态加入的物质温度环境实验现象1碎屑2毫升唾液;2滴碘液37;10分钟

7、2碎屑2毫升清水;2滴碘液37;10分钟3小块2毫升唾液;2滴碘液37;10分钟4碎屑_2滴碘液0;10分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2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2)分析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1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部分变蓝。(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2毫升唾液,对照实验是1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实验结论是

8、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7.(2010长沙)302009年8月以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结果如下表: 饮酒量测定次数A不饮酒B饮一杯啤酒C饮二瓶啤酒第一次24.427.248.7第二次25.529.253.0第三次25.130.051.3测量平均值2528.851注: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的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1)请帮林子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条形图(2分)(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

9、值越,人的反应速度越(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答案:(1)(2)大 慢 (3)实验对象8.(2010长沙)31下面是某课外活动小组以鸡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的探究实验方案。组别甲乙丙丁实验处理1用医用注射器将适量某物质注入鸡卵钝端的气室内,将窗口封闭用医用注射器将等量清水注入鸡卵钝端的气室内,将窗口封闭用医用注射器造成鸡卵钝端创口后封闭,不注入物质。不作任何处理2将以上四组鸡卵分别放入孵化箱中人工孵化21天左右,统计孵化率请回答:(1)实验处理2中的孵化箱能提供孵化时所需的适宜、湿度和通

10、风等环境条件。(2)如果丙组与组的孵化率基本相同,则说明创口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如果丙组与组的孵化率基本相同,则说明注入清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3)该课外活动小组要探究污染的河水对鸡卵孵化的影响,则甲组注入鸡卵钝端气室内的某物质是。如果统计的孵化率为:甲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则证明污染的河水会(填“降低”或“提高”或“不影响”)鸡卵的孵化率。答案:(1)温度 (2)丁 乙 (3)污染的河水 降低 9.(2010威海)37(6分)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

11、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4)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

12、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 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 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10203040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025105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 (1)A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C (4)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者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者先量取清水再量取唾液) (5)多 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10.(201

13、0中山)36(6分)某生物小组准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甲、乙、丙、丁四个同学一人一个主意,请你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1)甲提出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做 。(2)丙的观点说明每组对照实验应探究_ _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3)丁的实验方案中,B处理探究_ _在游泳中的作用。(4)假设鱼主要靠尾鳍控制运动方向。请你设计一组对照实验验证: 将鱼分成两组,实验组的处理:_ _,对照组的处理:_ _。预计实验结 果是:_ _组的鱼不能正常转弯。答案:(1)模拟实验法 (2)一 (3)胸鳍、腹鳍 (4)将尾鳍捆扎 不做任何处理 实验11.(2010长春)23.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

14、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施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瓶,而将其瓶颈打 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答案:(1)A、细菌 (2)B、煮沸杀菌(高温灭菌) (3)B12.(2010海南)28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

15、“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8分)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右图)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答案:(1)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

16、不喜欢甜食(2)糖(3)蚂蚁喜欢甜食(4)实验蚂蚁数量太少或没有设置重复实验(答对其中一点都给2分)13.(2010莱芜)21(5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 (2)制定并实施计划: 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 。 (3)分析实验现象,

17、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答案:(1)气体交换 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 (2)相同 不采取任何处理 (3)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14.(2010宿州)7.(7分)实验探究,分析回答: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18、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2分)(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2分)(4)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2分) 。答案:(1)甲组 (2)黄粉虫喜欢吃塑料 (3)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 (4)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15.(2010)32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

19、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汽车尾气污染; 家居装饰用品污染;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下表:组别A组B组注射溶液类别含1.83醋酸铅的5

20、葡萄糖溶液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剂量10mg/kg10mg/kg血红蛋白含量初始测量6061第一次(g/L)5350第二次(g/L)4740第三次(g/L)3529(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响?(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3)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4)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答案:(1)血红蛋白(2)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10只家兔不写得1分);(3)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

21、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给分)16.(2010潮州)3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

22、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分)(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2分) (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2分)17.(2010聊城)6(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实验设计: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

23、,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设计3号的目的是 ,它最适合与 号实验组合成对照试验,其实验变量是 。(3)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 ,理由是 (2分)。答案:(1)手和教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 (2)形成对照 2 是否接种细菌 (3)不能 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有两个变量18.(2010杭州)30(5分)2010年5月,杭州某中学九(1)

24、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九年级10个班共100 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调查人数患病人数患病时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男生52168125女生48145216总人数10030133311请回答下列问题:(l)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2)上述调查是通过 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3)去年春季,该校九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为 (4)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九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5)流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l)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和性别)的关系(2)随机抽样(3)15.4%(4)春、冬季发病率较高;(男女生发病率

25、没有明显差异)(5)必须具备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19.(2010巢湖)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完“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便把两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他将马铃薯块取出比较,惊讶地发现了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1)根据你学的知识,你认为他发现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 。A.死了 B.没有带芽眼 C.块太小 D.没有根(2)为了验证该原因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 种在甲花盆

26、内,将 种在乙花盆内。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是 。预计 花盆中的马铃薯块茎会发育成幼苗,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 。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B (2)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或不带芽眼的马铃薯小块) 不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或带芽眼的马铃薯小块) 排除因大小不等造成的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甲(或乙) 形成对照 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没有带芽眼 注意:处答案要一致20.(2010衢州)32鼠妇(如图甲)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有同学发现用不同的瓶装收集到的鼠妇时,瓶内的明暗程度可能会影响实验

27、的结果。因此,又做了如下实验:八个研究小组在野外阴暗的地方各自收集了10只鼠妇,第一组至第四组将鼠妇装在无色透明的塑料瓶中,第五组至第八组将鼠妇装在褐色的瓶中,带回实验室。实验时,各小组都把10只鼠妇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如图乙所示的纸盒中,阴暗处中央放5只,明亮处中央放5只,然后观察鼠妇的分布。下表是各小组在几分钟后观察到的鼠妇分布数及平均值:无色瓶褐色瓶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平均值五组六组七组八组平均值明亮处只87988.012131.8阴暗处只23122.098978.2(1)观察上表中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鼠妇喜欢明亮处”的结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回实验室的路上,用无色瓶带回的鼠

28、妇已经与明亮环境相 ;(2)为了减少对“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的干扰,在将收集到的鼠妇带回实验室时应选用 瓶。答案:(1)适应 (2)褐色(或深色)21.(2010绍兴)29小敏观察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即叶片的边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陷陷)小;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小敏猜想: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 选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 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 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荫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预测实验结果】 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_。 【交流与讨论】 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_同时进行实验。 【拓展】 , (1)实验用蒲公英根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由于性状是由_决定的,因此蒲公英的叶型还与遗传因素有关。 答案:A组长出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的叶;B组长出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的叶 长在荫蔽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 (1)无性 (2)基因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