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总部研发办公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研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8425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总部研发办公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09总部研发办公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09总部研发办公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09总部研发办公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09总部研发办公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总部研发办公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总部研发办公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研究.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0 参考文献总部研发办公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研究秦禾国际工作室 2009年11月目 录第1章总体分析41.1 立项依据4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1.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41.1.3 市场前景及可行性分析51.2 研究内容61.2.1 研究对象的确定6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61.3 研究方案61.3.1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61.3.2 预期的成果与研究目标7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7第2章建筑单体设计探讨82.1 室内办公空间的发展历史82.1.1 个室和公共空间办公模式82.1.2 景观办公空间模式82.1.3 电子化办公空间模式82.1.4 智能生态办公空间模式82.2 实例

2、分析日本久米设计东京总社大楼82.2.1 办公家具模数82.2.2 办公个性化空间的营造92.3 办公空间基本需求和设计要求102.3.1 设计要求102.3.2 功能需求112.4 办公建筑单体设计112.4.1 办公家具模数112.4.2 柱网的选择112.4.3 标准层平面122.4.4 建筑层高与层数15第3章组团和规划结构153.1 组团导则153.1.1 单元体163.1.2 连接体163.1.3 组团163.2 组团结构163.2.1 合院式组团173.2.2 开放组团173.2.3 有机组团173.2.4 街区式组团183.3 规划要点183.4 规划结构193.4.1 集中式

3、结构193.4.2 线性结构203.4.3 网格式结构213.5 交通规划213.5.1 园区与周边城市交通213.5.2 园区内部交通223.5.3 园区内部交通的理想模式233.5.4 静态交通(停车场)273.6 景观、绿地规划353.6.1 景观设计要点353.6.2 景观元素的设计363.6.3 景观、绿化的设计宗旨363.6.4 绿化率指标363.7 分期建设373.8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结37第4章功能区划及配套设施384.1 功能分区384.2 配套设施要求394.2.1 园区内服务设施39(7)市政办公424.2.2 园区周边配套设施43第5章独栋办公园区的设计评价标准445

4、.1 单体设计的评价标准445.1.1 单体设计要求445.1.2 功能要求445.1.3 具体指标要求445.2 园区规划的评价标准445.2.1 总体规划的评价标准445.2.2 规划的各项指标标准455.3 园区内配套设施的评价标准455.3.1 功能设施要求455.3.2 各项具体指标45第6章独栋办公园区的理想设计模式466.1 单体设计的理想模式466.1.1 模数的选择466.1.2 柱网的选择466.1.3 单元模数平面图466.1.4 单元组合模式平面图476.2 规划理想模式476.2.1 芯片式486.2.2 叶脉式486.2.3 学院式496.2.4 合院式506.2.

5、5 龙纹式+理想模式51第7章结语52附录1.54参考文献55第1章 总体分析1.1 立项依据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在众多大中城市的开发区中,正逐步形成一种以较大规模的中小企业集群式独栋为主要形态特征,包含企业总部或公司的研发机构、后台区、呼叫中心、金融备份、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类部门等非生产性功能的企业,并具有办公、商业、餐饮、娱乐等全套功能的复合功能体的企业独栋园区。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行业限制,这种园区一般处于地价较低的近郊区和开发区内,由于单个企业的规模较小,需要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和整体形象,同时由于地处市郊和开发区内,周边环境宽松,可以获得较为疏朗、生态的园区环境,因此得到了蓬

6、勃的发展,目前我国迫切需要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的全新企业独栋园区规划和建设理念,本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目前企业独栋园区设计突出而普遍的问题,即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的指导具有现时意义,并有利于完善企业独栋园区的功能。1.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企业园区最初是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城市向郊区扩展中一种自然形成的产物。企业独栋集群的IT化起源于美国的硅谷的研发园区,是由IT创业人员租赁硅谷附近的办公空间而自发形成的,后经微软、甲骨文等企业的发展,结合美国原有的郊区办公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办公类型。这种集群的标准化空间可以适应一般企业的非生产、非物流的几乎所有功能,并且空间灵活,适于切割和组合出租,特别适合于

7、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建型、租赁型、销售型企业独栋集群更加入了标志性和投资性的功能,受到市场的欢迎。目前国内北京的总部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BDA国际企业大道、大连软件园等项目均为开发商建设后出租或销售给非特定的企业,而深圳华为研发基地、北京联想研发基地、济南浪潮科技园等均为企业发展壮大后的自建自用项目,也存在由城区或郊区的工厂或物流基地在市场需求的影响下建设或改建的小型独栋集群企业空间,如北京青云机械厂的商务会馆等,形成了创意产业等小型服务业的基地。这些业界著名的项目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国各地都有扩展的趋势。虽然国内在企业独栋集群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

8、发展和规划设计实践,但是还缺乏整体的比较、借鉴和提炼,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建设中由于缺乏规划类型和可以依据的指标,规划主管部门往往按照工业用地或商业用地的标准提出指标要求,缺乏对企业独栋集群的认识,也缺乏对交通、休闲服务设施等关键指标的引导。1.1.3 市场前景及可行性分析企业独栋集群的市场存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需要大规模的企业研发,并且需要与生产基地、物流基地和服务职能相结合的高效、集群的指挥、研发、后台服务的综合性基地,这种趋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企业的发展升级将形成一个明显的趋势。中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和组合自由的空间体,适应企业的行政、研发

9、、展示、后台服务等多种功能,并可随着企业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即构筑一个坚实的空间上的基地。随着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国内现有工业园区、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和功能的更新,特别是随着依托城市的扩张造成的地域的城区化和功能的轻型化(向服务业转化),规划主管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希望城市和开发区的产业升级和轻型化转变加速,因此以非生产和物流的企业服务职能(行政、研发、后台等)为主的企业独栋集群获得了较大的空间。上述的市场需求促使开发企业开始研究这些企业的需要和用地空间的需求匹配,通过注入资金和开发主体形成开发项目,开发出以企业独栋集群的独立性、展示性、园区化、高效化的新型建筑产品,如总部基地、总部国际、BDA国际企业

10、大道等,由于用地灵活,造价低廉,城区内的工厂改造中也大量使用这种方法,形成企业独栋、创意产业、服务业的聚集地,并在租售市场上取得了积极的回馈。由于城市开发带来的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和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严重,而上述企业独栋集群一般地处城市边缘或开发区内独立成区,建筑密度虽然较高但环境较好,企业拥有独立性和展示性的研发、办公、中试的空间,作为企业的基地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灵活调整,同时也可提供给员工更好的休闲娱乐设施,因此受到市场的欢迎。1.2 研究内容1.2.1 研究对象的确定目前国内外企业园区按照使用性质分为商务园区、总部园区、软件园区等类型,商务园区主要强调花园式办公、低密度的特色;总部园区

11、强调使用对象为企业总部,具有多个总部的集聚效应;软件园区主要为IT行业使用;另外。企业园区按照使用方式也可以分为出售、租赁以及企业自建自用等类型。根据租用或销售形式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多个企业合租一栋办公楼以及企业独栋办公楼的形式。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企业总部独栋集群,即园区建筑的使用对象为企业总部,使用方式为出售、租赁或企业自建自用,使用形式为企业独栋使用的企业园区。例如目前国内北京的总部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BDA国际企业大道等项目均属于企业总部独栋集群。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将针对企业独栋集群的规划设计与指标体系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独栋集群的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集群园

12、区各种设施的标准,以及外国著名企业独栋集群和研发园区的比较研究企业独栋单体设计与体量规划,产品化、可复制的企业独栋集群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体系,特别是交通、服务配套、功能组群的配套要求研究企业独栋建筑单体与群体的形象问题以及城市设计的个性与共性相统一标准空间单元和家具设备等形成的服务、研发、管理、交通功能模块的研究结构、设备系统的高效与灵活的标准体系研究景观绿化、生态化设计的要求和标准研究,包括绿化率、建筑密度等标准1.3 研究方案1.3.1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我国目前企业独栋集群研究的现状和已建成的案例分析入手;同时对国外可借鉴的研究与实例进行分析,提供我们可以借鉴的内容;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我国

13、企业独栋集群的规划、建筑设计的实践研究,一方面汇总近几年的设计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对目前此类建筑规划设计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参考居住区的指标,结合实际调研、图面分析等等,最后总结提炼出此类企业独栋集群的规划设计标准和指标体系。目前,国内专门研究企业独栋办公建筑的文章凤毛麟角,而且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对项目的介绍和分析上,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相关的资料只能散见于建筑实例的分析之中。本次研究中大量借助于对这些具体作品的分析,并结合不同公司的性质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来表达企业独栋建筑设计的特点。未经使用的材料只是材料,只有当这些材料建构起好的建筑作品时,才具有了表现力和生命力。1.3.2 预期

14、的成果与研究目标针对国内在企业独栋集群研究方面的空缺,特别是企业独栋集群规划类型和可以依据的指标,例如单体设计、交通、停车场、休闲服务设施等关键指标的缺乏,本研究试图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独栋集群,总结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指标体系,以此来指导设计和规划,以促进企业独栋集群的发展。本研究的最终研究内容拟汇集成书,争取出版,为地产开发、设计行业及规划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同时形成一套实用的设计参考资料,供相关设计项目借鉴使用。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提出总部独栋集群的设计评价标准2) 说明各种组团结构的特征和优缺点、尺度3) 如何确定单体尺寸、建筑单元和组团尺寸4) 如何确定总部独栋园区内各种配套服

15、务设施的标准5) 通过对空间单元、组合模式、建筑体量、组团形式、规划结构、交通组织、景观绿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提出几种典型情况下的理想模式。第2章 建筑单体设计探讨2.1 室内办公空间的发展历史2.1.1 个室和公共空间办公模式19世纪90年代,近代意义上的具有办公功能的建筑空间的诞生,由于建筑的墙体承重结构的限制,一般采用分隔成个室的办公模式,局部采用大规模的公共办公空间,形成了办公空间的基本模式。2.1.2 景观办公空间模式20世纪60年代开始,景观办公(Landscaping office)逐渐发展,这种模式适应框架结构和高层高密度建筑的开敞大空间,以板式组合家具的半高隔间为单元

16、,体现有限的采光与通风的共享,同时适应了项目管理的组团办公需求。2.1.3 电子化办公空间模式随着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普及,景观办公的模式被加以强化,并出现了对个室化的私密办公空间的尊重和回归,工作单元化的管理和工作站式空间组织逐步完善。2.1.4 智能生态办公空间模式随着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和环境友好观念的普及,以IT等创新产业为代表的SOHO、个性化办公潮流导致办公系统和空间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个室化和个性化办公空间、组团景观办公、网络化多元化的多维交流空间、健康化的小进深大层高空间、环保节能舒适的材料设备技术、高效便捷的办公网络设备等。2.2 实例分析日本久米设计东京总社大楼

17、日本久米设计的东京总社大楼具有办公建筑网络化、个人化、情报化等优点,并规划了丰富的收纳空间、会议空间、提高了办公空间的品质与水平,对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2.2.1 办公家具模数建筑的柱网是9600*10400,办公家具选用了1600*2000的L形家具模数(图 2.1),与柱网相适应。图 2.1办公家具模数(图片来源:网络)办公空间平面布局以具有整体感的前厅为建筑物的中心,创造出U字型、一整楼层的宽敞办公空间,不仅令人感受到室内的舒适感,在视觉上也可以产生共鸣和交流的空间。图 2.2 标准层平面布局(图片来源:网络)2.2.2 办公个性化空间的营造东京总社大楼创造了许多个性化的

18、空间,有景观性的中庭(图2.3)、休息区(图2.4)、讨论区(图2.5),以及适合团队工作的大空间的营造(图2.6),同时办公层高为3.95米,创造了宽敞舒适的办公空间。图2.3 中庭 图2.4 中庭休息区 图2.5 讨论区 图2.6团队大空间2.3 办公空间基本需求和设计要求通过对目前办公发展趋势的探讨和研究,以及结合对日本久米设计的东京总社大楼的分析,可以看出办公空间的基本需求和设计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3.1 设计要求(1)经济性讲求办公空间使用的高效率、 低造价、以及便利性(2)舒适性办公的室内空间应健康、 舒适、 生态,充满活力(3)适应性办公空间应灵活、 短期与长期结合、 办公

19、空间模数具有适应性和可变性(4)展示性满足企业的展示需求,使企业具备成就感,使企业家庭化、 风格化。2.3.2 功能需求办公建筑单体需要有个人办公、讨论区、图书资料区、会议接待、OA设备、服务空间(咖啡角、厕所、交通核等)等多种功能空间。2.4 办公建筑单体设计2.4.1 办公家具模数办公家具模数系列的选择,一般以50mm为家具模数,并采用50mm的3倍作为扩大模数,系列数为150,300,450,600,750,900,1050,1200,1350,1500,1650,1800等数列。结合对国内外办公实例的分析,以人体尺度为根据,考虑到办公家具的灵活组合以及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划分,并保留未来发

20、展和舒适化的变化可能,选择以最小的L型办公尺寸1350mm作为基本模数,可发展成为2700mm的个人办公和4050mm的会议和高级个人办公;同时1350mm的基本模数也可适应未来发展的1800mm,2700mm的舒适化办公尺寸,满足持有物业的普遍适应性和前瞻性(图2.7)。图2.7 办公家具模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4.2 柱网的选择(1)经济性国内办公建筑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经济跨度是69米,超过9米的柱网将使梁高过大而导致室内净高降低。但是有些地方也采用了9m的柱网,由于建筑采用了钢结构,所以大跨度也是合理的。(2)结合办公家具模数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合办公家具的基本

21、模数,选择以最小的L型办公尺寸1350mm作为基本模数,建议采用1350mm*6=8100mm的柱网,每个办公单元的布局如下图2.8所示。 图2.8 办公单元布局 图2.9停车单元布局 (3)结合停车的经济性要求8.1米柱网也符合停车场的经济性要求,计算依据:普通小汽车车宽1800mm,两侧预留600mm下车空隙,加上柱子的宽度600mm,柱网轴线距离8100 mm左右。在建筑为多层或小高层的前提下,地下层平面若采用8.1米的柱网,扣除柱子尺寸后可保证2.4米*3辆=7.2米,正好可以停放3辆小汽车。因为停车的经济柱网尺寸为8.1米(柱间停车3辆)。如图2.9所示。2.4.3 标准层平面(1)

22、 进深选择一般开敞的景观办公室的采光通风进深应小于16米,郊区化、园区化办公一般在12米以内。欧美软件企业办公空间的发展、国内都市中心区办公环境的变化也证实了这种生态性和舒适性需求的趋势,微软目前使用的建于70年代的办公室虽然还是大进深,但目前兴建的新建筑的进深已经大大减小。许多办公建筑目前虽然有大进深空间,但必然在整个行业竞争加剧、办公环境健康化要求增大的情况下面临出租市场的压力,因此独栋办公园区的建筑单体进深需采用具有前瞻性的小进深办公空间。(2) 体量选择首先,根据国内外实例分析与总结,目前企业园区的体量如下表所示:项目名称标准层面积建筑层数单栋建筑面积北京天香生物科技园20030045

23、8001000东盟科技企业孵化基地400500平均5.5层15003500北京丰台总部基地160、260、40010005000美国GatewayBusinessPark最小单元面积为23019006000其次按照现行企业的规模分类,小型企业的人数约在100500人以下,每人办公面积按照10平方米计算,则小型企业的规模需要按照10005000平米的要求,层高为5层左右,单体标准层面积最好控制在2001200平方米。再次,通过对办公空间租用面积的调查,租户面积如下图所示,55%的租用面积为300平方米以下,都是以小面积为主。 图2.10租户面积调查(图片来源:网络)(3) 平面一般布局综上所述,

24、标准层平面最小单元面积最好控制在300平方米左右,因此若柱网选择8.1米*8.1米,综合考虑进深的选择,标准层平面最小单元一般选择两跨的柱网。平面功能一般具有个人办公、讨论区、图书资料区、会议接待、OA设备、服务空间(咖啡角、厕所、交通核等)等多种空间。因为单体面积较小,交通核设计一个,厕所面积为15平方米左右。平面图如下所示。图2.11 最小单元标准层平面图模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 平面组合模式探讨图2.12 平面组合模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由最小单元平面通过变换组合,可以形成不同面积的建筑单体平面。最小单元平面的面积约为260平方米,经过组合,可以形成面积为5001000平方米左

25、右的标准层面积。为了方便出租,且符合独栋企业的特点与优势,每个最小单元保持独立性。2.4.4 建筑层高与层数(1)层高采用8.1米的钢筋混凝土经济柱跨,若采用普通梁,梁高700mm;若使用宽扁梁则梁高可降为550-600mm;空调等设备占高500-550mm;楼板和地面OA架空面层厚50mm。综上所述,层高4200mm的建筑可做到3000mm净高(宽扁梁),以保证办公空间品质,这也是目前园区办公空间的基本要求。(2)层数园区建筑单体总高度控制最好在24米以内,因为24米是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分界线,根据建筑消防规范,与高层建筑相比,多层建筑的规划和建筑的消防要求低,有利于建筑的经济性。由于绿化

26、和停车的压力,采用半地下停车 将在本文第三章详细论述,首层抬高至地坪上2米左右,停车层底板为地坪下1米左右,建筑层高4.2米*5层+ 2米高的半地下停车层=23米。因此,建筑层数尽量限制在5层,极少数重点建筑可作50米以下的二类高层(11层)。第3章 组团和规划结构3.1 组团导则组团是由多个单元体组合而成的,而它们之间的连接体就是各种功能空间,三者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形成灵活性的组团形式(图 3.1) 图 3.1 单元体与连接体的组合方式举例3.1.1 单元体从企业独栋办公园区的现有状况和对市场的调研出发,出租单元的最小面积为300-600平米,建筑单层面积为1000-3000平米,组团

27、建筑的总面积为10000-30000平米。3.1.2 连接体从主体使用空间中将交通、卫生、管井等辅助功能空间(连接体)分离出来是为了便于简化空间的构成、提高利用效率。连接体是建筑群体组合中的公共部分与活跃元素之一。由于连接体联接建筑组团中的各单体,实现了建筑组团中连续有致的网络,它使基本单元灵活组合,同时本身也具备无限的可能性,便于建筑空间的生长和灵活发展。连接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布置电梯、楼梯、设备管道、卫生间等辅助使用功能。3.1.3 组团组团是单体到园区之间的一种空间层次,便于规划的组织、空间的认知、地域的识别性、企业的定制及适应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合院式、开放式、有机式等都是建筑组合中典型

28、的空间组织类型,城市肌理也是空间类型的典型形态。3.2 组团结构组团结构是各建筑单体之间的连接与组合方式,与建筑单体的使用性质密切相关,组团结构也影响着整个园区的总体规划,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组团结构的模式,本文主要是对各种组团结构的适应情况以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为以后的园区规划提供可以参考的方式。3.2.1 合院式组团合院式组团(图 3.2)时将建筑单体围合成一个院落,领域感很强,适合需要相互配合,联系密切的公司。优点:功能布局受企业大小及规模的影响;内部能够形成完整而私密的半院落空间,能够提供良好的室内外交流空间;有利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内庭集中景观,效果良好,缺点:部分房间采光不理想。图

29、3.2合院式组团3.2.2 开放组团开放式组团(图 3.3)是将建筑单体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区域内,灵活自由的布局方式,平面较为松散、灵活,每栋建筑单体的体量较小,适合小型工作室租用及中小型企业整楼租用。优点:建筑功能布局灵活自由,景观连续性强。缺点:缺少室外交流空间,难以形成集中绿地。图 3.3 开放式组团3.2.3 有机组团有机组团是将建筑单体有规律的布置在规划的园区内,形成有机增长的形态,每栋建筑单体的体量也较小,适合小型工作室租用及中小型企业整楼租用。优点:建筑功能布局灵活自由,景观连续性强;建筑以小体量为主。缺点:缺少室外交流空间,难以形成集中绿地。图 3.4 有机组团3.2.4 街区式

30、组团街区式组团是将建筑单体沿街道布置,整个组团规律的布置在规划好的区域内,沿路布置。优点:交通顺畅,单体建筑的可达性好,建筑单体灵活,独立性强,适合中型或大型企业整栋出租,增加了沿街的商业面积。缺点:建筑单体之间的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集中绿地,不便于企业之间的交流。 图 3.5街区式组团3.3 规划要点在当今信息时代,企业选择办公地点源于五个基本准则:员工的分布状况,员工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质量,成本因素、灵活的办公空间 引自胡烨,李钊.总部经济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实践.建筑学报.2005(9).,正是因为在过去二十年里,位于郊区的企业园区在这些方面更好的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欢迎。

31、针对上述五个原则,可以得到在企业独栋集群的整体规划上应满足以下要点:“交通便利与良好的可达性”:企业独栋园区一般位于城郊区和开发区,距市中心较远,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交通的便捷性。一般考虑在园区内或园区周边设置配套的员工公寓,以减轻城市交通“钟摆型”压力。花园式办公:企业园区用地面积一般比较大,环境设计优美,应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绿化率很高,体现花园式办公的优点。经济性与高效率:企业园区的空间组织应具有较高的使用率,使其灵活高效,园区的结构应简明便于管理的直接有效,交通应简捷而通畅以保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可靠快捷。弹性与灵活性:由于业主的不确定性,要求办公空间的规模有一定自由度,为发

32、展和变化预留条件;单体与组团体量应设计不同的规模,并通过灵活的组合与拆分适应不同大小的企业需求;建筑形态、建筑风格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且考虑分期建设,使园区达到较大限度的弹性与灵活性。3.4 规划结构规划结构是指企业独栋园区内各建筑组团、道路、景观绿化等之间的组织关系。企业独栋园区的功能分区一般较为复杂,各个功能空间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全面而整体的审视不同功能区的组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企业园区实例规划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独栋园区的规划可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模式:集中型结构、线性结构、分散结构和组团式结构四种组织结构。3.4.1 集中式结构集中式结构(图 3.6)

33、通常是以中心花园或者交通空间为中心,组织各功能空间的结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基地条件,也适用于不同性质公司的空间组织方式。集中式结构的规划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各栋建筑单体的均好性,同时交通流线便捷,各功能空间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实例:中关村软件园二期(图 3.7) 图 3.6 集中式结构图 3.7 中关村软件园二期规划图3.4.2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图 3.8)通常是将组团沿内部街道或大尺度的走廊展开。一般用于基地选址条件较为宽裕的总部基地内的功能空间展开,线性结构比较适合以个人办公或团队办公为主的公司。线性结构又可以细分为直线型、指状或鱼骨型等具体组织方式。实例:上海张江新希望半岛科技园(图3.9

34、)图 3.8线性结构示意图 图 3.9上海张江新希望半岛科技园3.4.3 网格式结构网格式结构(图 3.10)通常是将各组团建筑分散布置,通过道路相连,一般位于较大的办公园区内部或者用于功能构成比较复杂的企业园区,这种网格式结构布局较为灵活,可以分期建设,无限增长。实例:北京丰台区总部基地(图 3.11)图 3.10网格式结构示意 图 3.11总部基地平面3.5 交通规划企业独栋办公园区的交通规划首先要和城市交通有良好的连接关系,其次园区作为一个较大区域,内部的交通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着整个园区的功能布局和使用状况,本文试图从上述两个角度分析企业办公园区的交通规划。3.5.1 园区与周边

35、城市交通1) 入口设置导则入口的设置要确保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出入口的数量与位置)和足够的道路断面,确保交通流量。入口定义了园区的内与外,同时也是内外交通系统连结的交点,因此其位置的选择要便于人流、车流的疏散,而且根据流量的大小分为主次入口。主入口的设置与园区内主要道路的布置有关。2) 流线设置导则园区的交通流线应与周边的城市道路相互和谐、呼应,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园区的主要车行道路应方便车的进出,设置在城市道路相近的一侧。3.5.2 园区内部交通园区内部交通分为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及休闲步行道。园区内部交通规划直接影响着园区使用的便捷性与舒适性,因此应仔细研究,多方面比较,做出合理的内部交

36、通规划。结合前面所述的三种规划结构,即集中式结构、线性结构以及网格式结构,本文分别论述在以上三种情况下的交通规划可行的模式,试图为以后的园区交通规划提供参考。a) 集中式结构的交通规划集中式规划结构以中心花园或者交通空间为中心,组织各功能空间的结构。因此交通规划应突出中心,富于层次感。这种规划结构的交通规划适合环式的交通形式。即设计成内外两环的交通,外环为主要的车行道路,内环为次要的车型路,两环之间以次要道路相连,使得交通规划层次分明,保证了各个建筑组团的交通便捷性。集中式规划的交通模式图如下图所示。图 3.12集中式结构交通规划模式图 图 3.13线性结构交通规划模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7、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b) 线性结构的交通规划线性结构的交通规划结合每个组团的区域位置以及园区主要出入口的位置,一般设置一条连接主要出入口的主干道,再设置一条或多条与其平行的和垂直的次要道路,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之间的连接一人行道为主,很好的做到了人车分流。c) 网格式结构的交通规划网格式结构的交通规划应结合组团结构的特征,道路形态呈网状分布。首先划分主要干道和多条次要道路,次要道路应能便捷的到达各个区域,结合分区规划道路。每个网格区域内的交通与主干道相呼应,形成有机的道路交通网(图 3.14)。图 3.14网格式结构交通规划模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5.3 园区内部交通的理想模式(1)

38、 总体原则园区内应做到交通体系层次清晰、联系紧密,做到人车分流明确。在整体上园区内部道路体系应划分为行车路、人行路、紧急消防路以及景观休闲步道等。园区内以步行交通为主,因此应抑制在园区内行走的车辆的行车速度,确保园区的安静与安全。由于园区上下班时间集中,且园内交通以步行为主,为提高道路使用效率,采用人车共用道路。通过设置减速带等技术手段抑制车行速度。主干混合交通与景观步行交通相结合,增大日常动线的灵活性和舒适性。紧急交通主要利用主干机动车道路,部分地段利用步行道路。园区内部的休闲步道在现代企业里,紧张工作与彻底放松两种状态同时存在,这似乎是创新所必需的张力。在一个工作日中,园内的咖啡厅、散步道

39、及自然的环境便成为片段放松和休闲的最佳场所。在这“后院”中,流线、自然的道路则更合情理。园内休闲步道可以结合内部庭院与景观合理设计。(2) 理想模式的探讨大连软件园的周边城市交通状况如下所述。五一路及软件园路是城市干路,在项目南面通过,是目前的主要交通道路,因此园区主要出入口设在南侧的软件园路上。沿五一路和软件园路有公共汽车及小型公共汽车,通往软件园一期、大连理工大学东门、北门和市中心方向。园区内部现有通往山顶雷达站土路,地段南侧与软件园路有接口、 地段北侧在城市规划中预留了与城市道路的接口。如图 3.15所示为大软件园内的交通系统规划图,其中蓝色线路代表主要机动车道,粉色线路代表公交系统,桔

40、黄色线路代表主要步行道路,桔黄色点状线路代表景观漫步系统,红色线路为紧急消防车道。图 3.15 大连软件园交通规划图A、 道路体系结构分析大连软件园的规划结构为线性规划结构,道路系统的规划充分与规划结构相和谐,以一条贯穿南北的主干道为骨干,次要道路从主要道路向两边发散,能够很好的到达各建筑组团,主要道路又划分为机动车道和人行路,做到了人车分流。其次考虑到景观的要求,沿中央主干道的方向又设计了景观漫步系统,成为贯穿南北的次要道路。大连软件园的道路规划充分考虑了与城市道路之间的关系,主入口设置在主要城市道路一侧,园区主干道与城市主干道相连,交通便捷。B、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道路通行能力涉及到精确地规

41、划园区内部道路的宽度和道路的各项指标,对于规划园区的交通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道路交通能力的计算需要掌握园区的工作人数、停车要求等多方面的数据,本文以大连软件园为实例,通过计算大连软件园内的机动车通行能力,试图为以后的道路规划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计算方法。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大连软件园项目建筑面积40万平米,按照办公建筑停车要求0.3-0.5辆/百平米,由于周边有较发达的城市公交系统,通勤用机动车的数目不会较大,取0.4辆/百平米建筑面积计算,地段内共有机动车1600辆。软件园区上下班高峰集中,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为1600辆。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为:计算行车

42、速度km/h50403020可能通行能力pcu/h1690164015501380园内车速限制在60km/h,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1640pcu/h,道路小时交通量为1600辆,考虑到半小时内集中疏散完成,因此每个方向设置两条机动车道、上下共四车道(机动车道路截面宽度1214米)即可满足要求,并留有富余。人行道的通行能力园区预计建筑面积40万平米,按照目前园区10平米建筑面积/人计算,园区内预计最大容纳量为4万人,未来随着办公条件的提高人数会相应减少。在规划设计提案中按照园区内4万人的交通量考虑。园区内4万人同时上下班,减去开车上下班的人数(按照每辆车2人)和执勤等留守人员,步行人数约有3

43、6000人,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每条宽0.75米的人行带的最大通行能力为2400p/h,由于上下班时间集中,按照规范要求通行能力应乘折减系数0.85,人行道设计通行能力为2000 p/h,每条人行带宽0.75米,18条人行带*0.75m=13.5米,因此需要总宽13.5米的人行道。需沿着主要车行道设置4条2.5米宽的人行道(每条道路两侧),同时增加一条3.5米宽的步行专用道路;或沿着主要车行道设置2条2.5米宽的人行道,另设计两条4米宽的步行专用道路。园区穿梭巴士导则大连软件园的地段狭长,建议采用园内小型循环公共交通系统,满足通勤人流的需求。按照人的步行速度计算,800-1000米为合理步行

44、半径,园内大多数人以步行为主,公交通勤,因此园区内应可考虑设置环保型园内穿梭巴士,在园内间隔300米左右设置停靠站。3.5.4 静态交通(停车场)1、停车的模式 常用的停车方式有地面停车场、地下集中停车库、半地下停车库等主要类型,由于园区容积率较高、建筑密度较大、景观化办公环境要求等因素,应充分考虑各种停车方式的优缺点,探讨最适合的停车模式。本文对常用的停车方式进行探讨比较,试图提供各种条件下的理想的停车模式。2、停车方式的探讨企业独栋园区内停车方式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在经济性原则(建筑物限高)和停车压力下如何保证建筑空间的高度。在第二章建筑层高的探讨中提到过,从建筑消防和造价的角度考虑

45、,24米为园区办公建筑的经济高度,对于室内办公空间而言,需要有充足的高度保证办公人员的舒适性,净高2.7米层高4米以上的办公空间是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常作为企业宣传的卖点。在24米的限高要求下,我们对地下停车和半地下停车两种模式进行如下比较:半地下停车方式:图 3.16半地下停车示意图按照前面所讲,若按照多层建筑来计算,24米是多层建筑的限高;若局部或者某些特殊建筑需要做成高层建筑,则32米以下不需要设置防烟楼梯间,32米是高层建筑的经济高度。在满足室内舒适度即4.0米的层高条件下,半地下停车可以满足以上所述的24米和32米的经济限高要求。可以由以下计算得出半地下停车的经济性:4.0*7层(首层5.0)+半地下2.0米+女儿墙0.6米=31.6米4.0*5层(首层5.0)+半地下2.0米+女儿墙0.6米=23.6米因此在保证室内净高2.8米的条件下,采用半地下停车可以保证57层多层建筑的经济性。地下停车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