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御到进攻: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分析.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0231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防御到进攻: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防御到进攻: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防御到进攻: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防御到进攻: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防御到进攻: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防御到进攻: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防御到进攻: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从防御到进攻: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作者:_单位: _邮码: _) 摘 要 本文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对中国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发达国家实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农业产业竞争战略,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从防御战略转向进攻战略,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失去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准入机会的同时,发达国家正在以发展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依托谋求对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全面控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安全面临潜在威胁。 关键词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竞争战略 防御 进攻 农业产业安全 一

2、、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主要竞争战略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讲,WTO自由贸易体制可以使本国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但在实践上,市场份额的增加依靠贸易伙伴的同类产品之间竞争实现,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取决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价格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构成。 加入WTO以后,中国具有相对生产成本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屡屡因遭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要凭借其在农产品有毒有害成分检验检测技术方面的先进性而掌握了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判断标准的话语权,对中国利用低成本优势创造的高水平价格

3、竞争力进行竞争,从而有效地抵消了中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 本文认为,标准贸易壁垒竞争战略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防御性战略,即通过采取提高检验检疫标准和增加检测项目等方法来控制本国农产品市场准入机会,以保护本国农产品销售和本国农业产业安全免受进口农产品竞争的不利影响;其次是进攻性战略,即通过谋求以本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标准对农产品出口国的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实际控制,最后实现对农产品出口国的农业产业进行控制的目的。发达国家近年来已经实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从防御性战略过度到进攻性战略的转变。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使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获利能力被严重削弱 中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其中,

4、贸易顺差自2000年的55.7亿美元下降至2003年的25亿美元;2004年首次出现逆差,贸易逆差自2004年的46.4亿美元逆差上升至2008年1月5月的75.7亿美元。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与中国农产品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直接关系。据统计,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累计达到1000项以上,有90的农业和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有关资料表明,对中国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最多的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占到95以上。因此,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标准贸易壁垒是使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盈利能力被严重削弱的主要原因。 三、发达

5、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从防御性战略向进攻性战略的转变进程分析 1.发达国家对与中国农产品进口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竞争战略具有长期准备的明显迹象 在加入WTO以前,一些传统上一直进口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发达国家,利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压缩中国出口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倾向就已现端倪。 1993年,欧盟以中国茶叶农药残留超过限量标准为由,增加检测项目,大幅度提高标准,使中国茶叶出口持续下降。1997年,欧盟又以中国海洋环境不断恶化为由,决定不再进口中国贝类产品,造成中国直接出口损失2750亿元。1997年12月,日本重新颁布大米标准,规定对进口大米必须检测91项安全、卫生指标

6、,造成中国出口日本的大米数量严重下滑。 1999年9月,美国规定必须对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物采取严厉的检验,要求所有纯木材都经过指定工艺流程处理,涉及到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大约100万个集装箱,显著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2000年欧盟提高茶叶的农药残余限量标准,禁用的农药品种从过去的29种增加到62种,部分农药标准提高100倍以上,当年即造成中国茶叶出口大幅度下降。 2.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农产品标准贸易壁垒的防御性功能,对本国农产品市场进行高水平保护 在中国加入WTO最初几年,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农产品进口采取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大幅度提高特定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以及

7、增加检测项目,通过有选择地减少特定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来达到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目的。如2002年欧盟提高蜂产品中氯霉素、抗生素和重金属残留量的限量标准,美国和日本也采取了相同措施,从而使当年中国蜂产品出口下降近50。2004年,日本以中国进口的鸭肉中检出禽流感病毒为由,禁止从中国进口禽肉及其制品,已经达到日本港口但尚未通关的相关产品全部运回,使得全国上千家肉禽企业遭受巨额损失。2005年8月,欧盟启动新的进口茶叶农残检验标准,其中硫丹的残留限量从30毫克/公斤提高到0.01毫克/公斤,比原来标准提高了3000倍。 自2006年以来,发达国家开始对所有进口农产品及食品制定和实施全面提高检验检疫

8、标准和增加检测项目的新的法规制度,即通过建立高水平、永久性和普遍性的市场进入门槛来全面压缩进口农产品的市场进入机会。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是发达国家相互间参照各国检验检疫标准和方法制定的,因此这种新标准本身意味着对发达国家的优惠和对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苛刻。典型的事例是日本自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农业化学品几乎涉及到中国对日出口的全部食品和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所设定的新标准与此前执行的旧标准相比提高很多,如对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264种食品和农产品中设立53862个限量标准,分别是过去全部规定的3倍、1.

9、4倍和5.6倍。中国大部分农产品和食品的残留限量标准比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标准要超出上百倍。根据“肯定列表”制度,中国每种输日农产品平均检测项目达到200项,不少大宗农产品在日本港口每批检测费用比过去增加了近20倍,在中国港口出口活检的检测费用比过去增加了10倍。“肯定列表”制度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使中国大部分主要经营对日出口农产品的涉农企业的利润普遍下降20%30左右,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肯定列表”制度的最大受害国。 此外,自2007年3月1日起,欧盟开始实施关于食品污染物最高限量的新法规(EC1881/2006号条例),对各类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新法规事实上

10、要求对绝大部分的欧盟各种进口食品都要实施全面严格的检验检疫,从而使出口国的食品生产成本和技术成本相应增加,显著地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市场进入门槛。例如在2007年,欧盟进口的中国苹果要经过360项药残项目检测,其检测费用增加之巨可想而知。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迅速从限制特定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的应急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战略过度到全面限制所有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的永久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战略,从而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竞争战略对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的防御性功能发挥到最高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对进口农产品实施可控制的市场准入的目的。 3.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标准贸易壁垒由防御战略转变为进攻战略

11、,谋求控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业发展 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即从过去的防御性战略发展到进攻性战略。传统的标准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出口国生产经营链条终端针对出口农产品本身实施市场准入机会限制性措施,现在的标准贸易壁垒发展到将本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标准要求延伸到对出口国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和生产过程本身的要求上,并根据一系列所谓的国际标准认证体系逐步实施对出口国农产品生产者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 2003年,美国农业部决定建立“家畜追溯体系”;2005年,美国又对进口水产品实施“原产地标签”制度,欧盟同年也对进口水产品实施“可追溯标签制

12、度”。上述关于农产品原产地的标签制度实际上对生产者可能形成有力控制,它通过将终端销售市场的准入要求和原产地的生产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实际上是将进口国的单方面的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标准要求加诸于出口国生产者,要求生产者必须严格按照进口国的要求进行生产,这样一来不但显著地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使得事实上出口国的生产行为置于进口国的监管之下,其实质是使外国标准代替本国标准,最终使得本国失去自主技术标准制定与实施方面的主导权。 此外,欧盟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食品卫生法规体系,其内容除了进一步强调对食品生产实施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和食品生产的可追溯性以外,突出特征是将食品生产过程中动物福利水平纳入

13、到食品的质量安全性标准和要求进口国政府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性方面负有更大责任。美国在2007年试行对进口产品的SA8000认证标准体系,其特征是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劳工利益保障水平都纳入到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标准。上述要求实际上是一方面谋求通过对食品出口国政府施加压力而加强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性标准对出口国生产者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动物福利、劳工利益等道德标准而在出口国设置了更高的生产者准入门槛,实际上是以本国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性标准为依据来谋求实施对出口国农业产业的全面控制。很显然,这种反映发达国家根本利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程度已经达到了威胁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安全的地步。 四、对策建议

14、1.充分认识标准贸易壁垒竞争战略的科学内涵,始终保持维护国家农业产业安全的警觉和意识 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并坚持本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标准的自主性发展方向,防范外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标准对本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提高国家对农产品的检疫检测技术水平 对农产品的精密检验检疫技术及其技术装备技术是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的核心竞争优势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应当大力增加专项资金投入,以尽快全面增加和更新自主研发的农产品检疫检测设备,培训足够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对农产品的检疫检测水平。 4.建立全面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合理、科学的生产方式 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和价格

15、竞争力共同构成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缺少足够质量水平保证的价格水平即使再低也不能形成竞争优势,而产品质量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因此必须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注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水平,这种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是创造真正的国际竞争力的源泉。 5.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降低质量管理成本 充分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是提高农产品总体质量安全性水平和有效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全体,而实现中国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期应当尽快制定较为全面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标准,加大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尽力将国家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水平的标准要求和农业生

16、产过程衔接起来。 6.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长抓不懈 农业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重要保证。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的投资属于受WTO规则保护的“绿箱政策”,因此,应当充分利用“绿箱政策”的有利规定,重点对具有比较优势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进行环境治理,近期治理重点应当是减轻土壤污染,以逐步降低农产品的有害物质残留。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企业执行食品安全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农业质量标准,2007(3) 2吴翠霞 郭 红:欧美日对中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比较.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3崔野韩 许学宏 陈 能 吴建坤: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能力调查与对策研究.农业质量标准,20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