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理工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4050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PPT 页数:260 大小:1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理工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0页
自然辩证法理工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0页
自然辩证法理工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0页
自然辩证法理工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0页
自然辩证法理工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理工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理工硕.ppt(2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l l 20122012级理工硕士课程级理工硕士课程 l l 自自 然然 辩辩 证证 法法 概概 论论 l l 主讲主讲 李耀平李耀平 教授教授 l l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l l 邮箱:邮箱:yp_ l l 手机:手机:13648850595 l l Q Q Q Q:805327241 二0一三年二月 l l l 讲 授 大 纲 l绪论(2学时) l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3学时) l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3学时)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学时) l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社会论(3学时) l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与建设创新型

2、 国家(3学时) 讲讲 授授 专专 题题 专题五 在科学与人文的融通中,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l 哲学是科学家的支柱、脚手架、先遣队。 l 薛定谔 l 无论如何,自然科学现在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以 致它再也不能逃避辩证的综合了。 恩格斯 l 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 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l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 有理论思维过程。 恩格斯 l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是一根能思维的苇草。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 在于思考 。 帕斯卡 哲哲 学学 絮絮 语语 l l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 莱辛(德) 敢问前人没有

3、问过的问题,不要怕问错了,错 了就改。可怕的倒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开第一步。 李政道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自然辩证法论文撰写参考题目自然辩证法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1.论科学精神的意蕴 2.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3.当代科学技术的反思 4.论科技创新精神 5.也谈哲学超验思维的培养 6.试论科学起始于问题 7.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哲学思考 8.古代朴素自然观的透析 9.浅析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 10.自然观演变的轨迹追踪与启示 11.试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必然性与局限性 12.试探地缘环境的文化发生机制 13.析实践的对象化活动 14.论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 1

4、5.人与自然的分化与文明进程的演进 16.试析“天人对立”与“天人合一”的互补性 17.科学技术“双刃剑”的理性透视 18.正确评价悲观派与乐观派 19.合理吸取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 20.人与自然怎样走向新的和谐 21.科学划界浅析 22.对 “观察渗透理论”的再思考 23.为什么说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形式 24.论科学技术的精神功能 25.科技创新中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 的互补 26.试析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27.“方法比理论更重要” 28.简论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29.谈谈科学美学中的简单性原则 30.浅谈科学理论的证实与证伪 31.析科学理论社会确认的复杂性 32.简评库恩的科

5、学发展模式 33.试探科学发展的途径 34.当前技术创新中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35.论技术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36.试论技术创新体系的建构 37.技术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一些浅见 38.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启示 39.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探微 40.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原因及其对策 41.论知识社会化与社会知识化 42.论科技兴国与国兴科技 43.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44.传统经济面对新经济的挑战 45.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46.科技发展的文化背景分析 47.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 48.科学传统与科学革命 49.科学发展的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追求 50.弘扬科学精神 掌握科学方法 5

6、1.浅谈科技人才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52.科学是“思想的自由创造” 5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重要” 54.“无知精神”与“障碍在已知”的哲理 透析 55.知识、思想、精神的断想 56.“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57.超越经验世界的理性世界转向 58.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59.精神家园的建构与归宿 60.论科学的功利价值与无功利价值 61.科学越轨行为的校正与控制 62.试论学术道德规范与道德底线 63.学术腐败的防范与治理 64.科研不端行为解析 65.试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l 作业:完成一篇小论文(2000-3000字) l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或从事的科技 l工作,就科技活动

7、中的某一哲学问题, l作出探索。 l 要求: l 1、题目自拟,不超过20字。 l 2、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3、严格按学术规范撰写,有摘要、关 键词(3-5个)、参考文献。 4、4月18日交稿,占总成绩的30。 (1)旧学说新学说(例:地心说 与日心说) (2)旧理论新理论(例:牛顿 力学与量子力学、相对论) (3)旧观念新观念(例:燃素 说与氧化说) 专题一专题一 科学技术的辩证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辩证发展与 科技人才的哲学素养科技人才的哲学素养 一、科学技术辩证发展的图景 (4)波普尔的试错法:P1TTEEP2 问题假说排除错误,建立新理论新问 题 (例:粒子说波动说波粒二相性)证实 证

8、伪 (5)库恩的 “科学革命模式”:前科学常 规科学反常 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6)科技与社会互动(近代以来三次技术 革命机遇的痛失与追赶) 二、什么是自然 辩证法? (一)产生的缘由 18731883年,恩格斯写 下了自然辩证法一书, 标志着自然辩证法的产生。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从思想和出发点来看: 恩格斯 (1820-1895) 关注自然科学的进展并研究之相关的哲学问题 2,从理论成果来看:自然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 3,从书中的预言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来看: (关于自然界的报复问题,关于科学的高度专门化问 题,以及考察科学思想的历史方法等) 4,总而言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并完成了

9、重要的奠 基性的工作 l(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l (自然哲学与科技哲学) l 1、客观辩证法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 (1) 质 量 (15)无机 有机 (2)进化 退化 (16)原因 结果 (3)遗传 变异 (17)现象 本质 (4)偶然 必然 (18)精确 模糊 (5)运动 静止 (19)线性 非线性 (6)绝对 相对 (20)平面 立体 (7)突变 渐变 (21)离散 聚合 (8)个性 共性 (22)收敛 发散 (9)整体 部分 (23)正向 逆向 (10)层次性 系统性 (24)可逆 不可逆 (11)多样性 统一性 (25)平衡 不平衡 (12)简单性 复杂性 (26)对称 非对称

10、 (13)清晰 混沌 (27)组织 自组织 (14)有序 无序 (28)春夏秋冬变换, 日月星辰运动。 2、主观辩证法科学技术的辩证法 科学技术本身充满了运动、变化、 联系、发展的辩证过程,在继承、丰富、 发展、突破、超越、扬弃、创新中,不断 实现自身的进化。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辩证发 展并由此揭示自然界辩证发展过程的科学。 l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哲学 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 l 1、自然辩证法按照其学科性质属于马克 思主义理论。哲学的二级学科。 l 2、就其地位或学科位置,属于哲学与具 体科学之间一个独立层次,是哲学与具体科学 技术的中介和桥梁。 l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

11、系中,它与历史 唯物主义相互并列。 l 4、自然辩证法又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 l它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进行交叉, l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沟通,架设桥梁。 自然界的辩证法 (1) 自然界的进化过程 (客观辩证法) (2) 自然观的演变 (自然哲学) (3)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 (1) 科学技术观:科技的价值、 功能、理论发展等 (2)科技方法论:理性方法、 经验方法、技术方法、非理 性方法 (3)科技与社会:运行、体制、 学派、经济、文化、教育、 政治等 四四. .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范围与内容 自自 然然 辩辩 证证 法法 科学技术的辩证 法 (主观辨证法) (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 ) 体系结构体系

12、结构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自然观 科学技术方 科学技术方 法论法论 科学技科学技 术术 观观 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的部门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的部门辩证法 五、从哲学的本性看五、从哲学的本性看 科技人才的哲学素养科技人才的哲学素养 1、哲学是什么? l l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是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学问。 (3)哲学是指导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艺术和智慧 。 (4)哲学是一条路,我们常在上面走,却未曾注 意、也不知是一条什么路。 (5)哲学只能是少数人懂的一门学问,多数人懂 就不叫哲学。 (6)哲学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7)哲学是无用之学,“哲学烤不出

13、面包” 。 (8)哲学没有答案,是无解的。凡是有明确答案的 都不是哲学,只能是科学。 (9)哲学是玄学,玄之又玄,不可捉摸,虚无缥缈。 (10)哲学是这个时代的弃妇和人们的梦中情人。 (11)罗素:“哲学是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一片无人区” (12)柏拉图:“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 l l 子学(先秦)经学(两汉) 玄学 l(魏晋)理学(宋元)实学(明清) 哲学:聪明、智慧、贤达的学问。 Philosophy :爱智慧、追求智慧、探寻事理。 哲学是爱智慧、使人聪明的一门学问。 哲学是探索世界最本原、本质、一般、普遍 东西的学问。 苏格拉底的美诺篇 2、哲学的起源 康德:世上最让人敬畏的有两样东西

14、:一个是 我们头上满天的繁星;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l哲学探索世界之“公理”包括两个层面: l一是追求真理性的普遍知识,回答是什么; l二是价值层面,体现深刻的人文关怀,回 l 答应该是什么。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庄子 为了思想而思想,为了思想而思想, 为了学问而学问,为了学问而学问, 为了学术而学术,为了学术而学术, 无功利的追求。无功利的追求。 每个人距离自己最远 尼采 叔本华:“拘泥于功利,我们的人生注 定要与痛苦和无聊结伴。功利不满足时会 感到痛苦,得到满足时又会觉得无聊,并 又陷入新的痛苦之中。只有无功利的追求, 使人从事的事业才会有更持久的动力

15、” 。 3、哲学的追问 两 大 领 域: 4、哲学的功用 “哲学是无用之大用”庄子: “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哲学是无用之学:“哲学烤不出面包”,哲学是最没 有实用价值的一门学科。哲学越是实用,哲学的含量就 越少,就越不是哲学。 亚里士多德:“非实用性正是哲学优于其他一切学 术所在” 。 哲学之大用:冯友兰说,哲学的功用就在于使人成 其为人,哲学就是人学或仁学。不懂得哲学,就不懂得 什么是真正的人。 哲学引领我们去追问生命的终极目标和意义 ,寻找安身立命的处所,找到幸福的源头活水, 真正过上人的生活。构建起我们灵魂栖息、安祥 、徜徉、游弋、安顿、放飞的精神家园。 哲学之所以使人成其为人,就在于

16、使人有了 思想,去善待、维护、浇灌、丰富、发展人的思 想,是思想、精神使人变得伟大、神圣、尊严。 5、哲学的本性 爱智爱智:就是追求智慧,用理性的触角 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从感性走向理性,从 经验走向理论 例:曹冲称象与阿基米德 的浮力定理 即:概念、判断、抽象、推理、证 明、反驳、归纳、演绎、分析、综合。 命题:康德“人是目的” 。 公孙龙子“白马非马” 。 哲学爱智在古希腊人那里就是逻各斯(logos) 精神和努斯(nous)精神。 逻各斯精神:言说、说话,引伸为理性、逻辑, 即理性精神。 努斯精神:就是能动、超越、自由的精神。 反思:反思:黑格尔认为,反思就是思想对 思想的思想。即思想的自

17、觉或精神的自觉, 自我检审,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 。 做思想的主人:自主、自由、自尊。 科学是“思想的自由创造” ,思想是“爱 的运动” 笛卡尔的“精神呕吐法” 。 超验:超验:就是超越经验,发掘经验现象背后稳 定的、不变的、确定的本质、规律。 超验也就是柏拉图的可知世界、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二分世界: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经 验世界和理念世界) 经验世界是可变的、不确定的、虚假的、事实 真的世界。 理念世界是不变的、确定的、稳定的、逻辑真 的世界。 超验就是探寻天下之公理,天下之公器。 孔子:“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 柏拉图会饮的精神恋:人的爱恋有两个 方面:一是肉欲;一是情

18、欲。要由肉欲之爱、身 体之爱,上升到精神之爱,这就是爱情。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外在的、感性的,还是 内在的、感悟的?为什么贾宝玉、释迦牟尼选择 了出家? 什么是自由?是内在还是外在? 超验就是形而上学地在,形而上学地 思,形而上学地言。 叔本华:人是形而上学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世界第一人,是他开创了哲学 形而上学的道路,从此哲学就走上了形而上学的一条 悲剧的不归之路,在这条路上到处充塞着: 精神的痛苦精神的裂变 精神的磨难精神的呼唤 精神的不安 精神的跳跃 精神的下沉精神的挣扎 精神的苦旅 6、怎样学哲学? “吾日三省而吾身” (1)“三思而行” :勤思、独思、慎思 王国维做学问必经三个

19、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2)保持“五清”的精神状态,进入哲学的境界之学 清心: 排除干扰 潜心独处 心明如镜 空灵淡定 清醒: 坐怀不乱 宠辱不惊 审时度势 警钟长鸣 清正: 堂堂正正 一身正气 大义凛然 刚直不阿 清廉: 廉洁自律 洁身自好 守身如玉 一尘不染 清静: 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 吾门如市 吾心如水 专题专题二二 自然观的演变及其人与自自然观的演变及其人与自 然关系的演化然关系的演化 它们解释大自然的美妙方法使我不由

20、得心醉神驰。 莱布尼兹 大自然到底能否究诘? 歌德 1、在古希腊人那里,哲学和科学起始 于什么?有何启迪? 2、古代对世界本原的探讨,从具体 到抽象,特殊到普遍,说明了哲学是什 么? 3、把握哲学的超验有何意义? 4、为什么说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其“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是十分有害的 ? 思 考 题 5、人是什么?人的生活怎样才美 好? 6、怎样看待中西文化差异? 7、怎样认识和谐社会? 8、自然观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9、怎样确立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 ? 一、自然观的演变一、自然观的演变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 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演变轨迹:原始宗教自然观古 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宗教神

21、学自 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主 要特征是图腾崇拜。 l 原始宗教自然观就是一种 自然崇拜,是人们对难以理解 的自然界的一种寄托。 l合理性:向往美好,追求幸福 。 l局限性:主观、唯心、虚构、 唯意志论。 。 (一)原始宗教自然观 (二)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5世纪) 总特征:从本体论追问万物的始基。 1、古希腊人第一次追问始基(苏格拉底、泰勒斯、 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拉斐尔:雅典学院、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打着灯笼找人” (狄欧若恩) “寻找你自已” (赫拉克里特)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2)

22、阿拉克西美尼:认为万事万物的始基是“气” (3)赫拉克里特:认为万事万物的始基是“火”;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流变哲学” a、“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泰勒斯:认为万事万物的始基是“水” (7)德谟克利特:认为万事万物的始基是“原子”; (5)亚里士多德:认为万事万物的始基是 “四性质说”;(热干火;热湿气; 湿冷水;冷干土;) (6)巴门尼德:认为万事万物的始基是“存在”; (4)恩培多克勒:认为万事万物的始基是 “四根”;(火气水土火) l(8)柏拉图:认为万事万物的始基是“理念”; (9)毕达哥拉斯:认为万事万物的始基是“数” 数生1,1生2

23、,2生无数。 数点线面体万物 1:神;4:正义;5:婚姻;9:爱情。 忌讳: 13. 格言:“什么最智慧?数目”; “什么最美好?和谐” 2、中国先哲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4)“元气说”:认为气生出万事万物 。 l (5)“阴阳说”:天为阳,地为阴,二者 对流,生成万物。 l 阳: 阴: l (6)“八卦说”。 l (7)老子的“道”。 l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l 道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道无名、无声、无边、无形。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形而上谓之道, 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中谓之规则”。 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24、。 “无为而治”:“人皆自修而不治天下,则天下 治”。 “天不变,道亦不变”。 (8)庄子的“自由” 世界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生命的最 高价值,是生命的最高赞歌。 思想的自由、自主、自尊,是庄子哲 学的主题和实质。 “逍遥游”:游天、游地、游世、游心, 云游四方,上天入地,出神入画,独往独来,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忘腰,带适之”。忘记了的自由,才是最好 的自由。 庄子: 人生三境: 有己无己无待(无 名、无功、无我、无求) 黑格尔: 人有三态:正人非人(反人) 合人 弗洛伊德: 人有三个我: 本我自我超我 。 古希腊自然观的主要特征: 1、朴素的自然观。 2、主张对存在的自然界作本原性

25、(即第一 性的探索。) 3、强调自然界变化的形式动因(即 “自然 界内在的普遍性、统一性”)。 4、与以前的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差别: 原始自然科学的成份。 古代中西自然观的差异古代中西自然观的差异 古 希 腊 古 代 中 国 关于规律的可认识、可言 说的性质 可言说性强不可言说性强 把自然观作为认识自然的 框架还是作为社会行为实 用基础 以认识自然本身的特征更 强 以为社会服务的特征更强 案例:社会中自由与王权 的关系在自然观中的反映 差别天文与人文的关 系 结果在天象的解释方面, 天文故事体现了自由城邦 的社会性 中央集权的社会特征同样 反映在天象的解释体系中 ,中央集权的秩序性特别 强

26、 自然的始基比较有形,如水,土,原 子等。比较抽象:如数 比较无形,如气。 3、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1)坚持了本体论,物质性,整体性; (2)直观、思辩、猜测 (三)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三)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 观观 (公元(公元5 5世纪到世纪到1515世纪)世纪) 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上帝创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上帝创 世说,经院哲学,大兴文字狱,禁世说,经院哲学,大兴文字狱,禁 锢人们思想。锢人们思想。 (四)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7世纪至18世纪) l 1、文艺复兴: 1)“十字军东征”欧洲人发现古希腊 2)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3)学术空气活跃,破除“信条”,恢

27、复人类理 性的权威,培植自由研究精神 恩格斯说: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 、进步的变革,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 1 1)1616世纪,马丁世纪,马丁 路德(德)领导的路德(德)领导的 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核心:核心:“ “信仰可以获救信仰可以获救” ”、“ “廉价教会廉价教会” ” 2 2)加尔文教:人实现上帝使命,提倡)加尔文教:人实现上帝使命,提倡 私有财产,发家致富光荣私有财产,发家致富光荣 3 3)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的关系:)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同路关系: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同路关系: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反传统神学反传统神学 势不两立:和旧教一样迫害科学家,

28、塞尔维特势不两立:和旧教一样迫害科学家,塞尔维特 韦伯:韦伯: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2 2、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五)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8世纪下半 叶开始至今十九世纪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总结三大发现:能量守恒、细胞学说和进 化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由种种联系和 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 东西是不动和不变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着和消失着”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显著特征: 1、普遍联系的观点 2、发展变化的观点 (1 1)Niles BohrNiles Bohr: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

29、,郁韬译郁韬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964 (2 2)Max v LaueMax v Laue:物理学史物理学史,范岱年等译,北京,范岱年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19781978 (3 3)吴国盛:)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2002 (4 4)李佩珊、许良英主编:)李佩珊、许良英主编:20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世纪科学技术简史 ,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999 (5 5)Ervin LaszleErvin Laszle: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闵家胤,闵家胤 译,中国社

30、会科学出版社,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98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 参考文献: (1) 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7年 (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 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清华大 学 出版社,2001年 (4)余谋昌:生态学哲学,云南人民出版 社,1991 地球纵观: 自然之友:http:/ (一)原始自然和谐 人依赖自然,被动地适应 自然,处于“自在之 物”状态 。 (二)人与自然的分化 1、人是什么? 2、人与自然的分化 一、被现代化抛弃的人们; 二、大量的环境问题

31、、人口、O3 、土地、酸雨。 近代以后,人类取得了征服自 然的巨大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 代价,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马克思、恩格斯名言:“我们 不要过分陶醉在对大自然的征服。 ” (三)人与自然的对立 l 案例 DDT从应用到禁止 l DDT在20世纪被称为是“万能杀虫剂”名扬 全球。DDT最早是德国化学家蔡德勒1874年在 实验室制得,1939年经瑞士化学家米勒人工合 成,发现其有杀虫的奇效,且生产成本低,易 于制造,很快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灭杀害 虫功效显著,不仅使农作物获得丰收,而且阻 断了疟疾、伤寒等疾病的蔓延,拯救了成千上 万人的生命,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 米勒获得了19

32、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l然而,DDT在铸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在破坏 自然,危害人类,其风险和负面效应也是在使 用了几十年后才显现出来。由于其不易溶于水 而易于溶于油,其毒性通过食物链传播: DDT植物鱼类、鸟类、动物人食用,在 体内积聚,当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给人和 动物造成危害,中毒严重则死亡。此外,DDT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大量益虫,违背 了生态规律。因此,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 DDT在世界范围内宣布停止使用。 1931年爱因斯坦曾对美国加利福利亚工学院的 青年学生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 于社会,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 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

33、为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 目标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时,千万不要 忘记这一点。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 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 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能成为祸害。” 1、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2、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 3、既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又要反对自然中心主义。 4、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 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一 致。 (四)人与自然和谐走向可持续发展 5、依靠科技进步,节能减排,推行减量 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立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文化觉醒,提倡生态道德与生态良知 ,吸取天人合一的合理内核,高扬人文主义关 怀的旗帜。 7

34、、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制度创新,扼制 生态环境恶化。 专题三专题三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发展的的历程历程 l参考文献: l1. 何祚庥主编:伪科学曝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6年 l2. 陈健:科学划界,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 l3. Karl Popper:科学知识进化论,纪树立编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l4. Matin Curd eds.: Philosophy of ScienceThe Central Issues, W.W. Norton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内涵”;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生机” 这种文化不张扬,不狂躁,不虚妄。平平的、轻轻的 、细细的、软软的、柔柔

35、的、缓缓的、静静的、淡淡的、 悠悠的。 亚文化: l 以成都为中心的巴蜀文化和天府之国美称; l 以西安为中心的长安文化和关中经济昌盛; l 以沪杭为中心的吴越文化和江南鱼米之乡; l 以温州为中心的瓯越文化和商贸经济繁荣; l 以济南为中心的齐鲁文化和胶东半岛兴隆; l 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文化和珠江文明崛起。 2、西方文化缘起的地理环境 西方文化源流:圣经;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处于欧洲南部,一面内陆,三面临海,东接 亚洲大陆,西、南、北环海,地中海、爱琴海。大多 由海岸、半岛、岛屿组成,海岸线蜿延绵长,港湾林 立,依山傍海。小国寡民,移民迁徙频繁,切断血缘 关系,形成城邦制国家。 希腊半岛土地

36、贫瘠,山丘起伏,山峦重叠,没有广 袤的草原,也没有千里沃野,可耕地很少,不适合农 业生产,面对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古希腊人要生存 ,就必须征服大海,打开海上贸易的通航,刺激商品 经济的发展。 古希腊人主要发展加工业,手工业,金银器 皿,皮革,武器等,通过海上贸易换取农产品。 商品交换就得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这就确立 了古希腊人平等、自由、独立、个体的意识。大 海也给了古希腊人宽广、包容、开放、自由、冒 险、抗争的文化秉性和民族性格。 西方文化的三大特征:理性主义、个人主 义、英雄主义。 (二)、中(二)、中 西西 方方 文文 化化 比比 较较 中 国 西 方 1、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2、

37、家族本位 个人本位 3、 官本位 能力本位 4、 熟人社会 生人社会 5、 情理法 法理情 6、 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 7、 重道义,轻功利 重功利,轻道义 8、 重伦理,轻规则 重规则,轻伦理 (伦理即知识) (知识即伦理) 中 国 西 方 9、追求共性:求同排异 追求个性:求同存异 10、耻感文化 罪感文化 11、天人合一、主客相依 天人对立、主客相分 12、以治家的方式治国 以治国的方式治家 13、利他 利己 14、求和 竞争 15、人性善:德治 人性恶:法治 16、讲私德,少公德 讲私德,少公德 17、稳定、自谦、忍耐 流动、自信、坦率、 含蓄、 冒险 中中 国国 西西 方方 18、 尚

38、中庸 崇创新 19、 内心体验、感悟 外在求索、传承 20、 对社会人生的探讨 对自然本体的追求 21、 道德规范原则的叠加 知识体系的建构 22、 直观性思维的构想 理论性思维的突破 23、 农耕主义 重商主义 24、 在此岸 在彼岸 (现实、经验、可见世界) (理念、知识 可知世 界) (三)、创造先进文化,搭建科技发展平台(三)、创造先进文化,搭建科技发展平台 1、荟萃中西文化精华,凝炼时代先进文化 2、打造团队精神,和而不同,增强凝聚力 3、提倡多样性,丰富个体性 4、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5、大胆创新,宽容失败 6、理性思考,开辟探幽入微之路 专题六专题六 掌握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方法

39、 提高科研效率提高科研效率 l参考文献: 孙小礼:科学方法论史纲,北京出版社,1988年 C.G. Hempel:自然科学的哲学,三联出版社,张 华夏等译,1987年 R. Carnap:科学哲学导论,张华夏等译,中山大 学出版社,1987年 施雁飞:科学解释学,湖南出版社,1991年 卢嘉锡:院士思维,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2001 年 n n 跛足而不迷路能赶上虽健跛足而不迷路能赶上虽健 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弗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弗 朗西斯朗西斯 培根培根 n n 科学是随着研究法而获得的科学是随着研究法而获得的 成就向前进的巴甫洛夫成就向前进的巴甫洛夫 n n 理论诚可贵,方法价更高

40、理论诚可贵,方法价更高 无题无题 n n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胡适胡适 学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方法比理论更重要”? 2、结合科研选题原则,谈谈硕士生研究课题的选择 ? 3、怎样理解“观察渗透理论”?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5、联系自身实际,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6、在科技创新中,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是怎样发 挥作用的? 7、举一例说明创造技法的运用。 一、“方法比理论更重要” “ “方法方法” ”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的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的 天志天志篇中,指的篇中,指的 是度量方形之法。以后它的含意逐渐扩展和演变为做任是度量方形之法。以

41、后它的含意逐渐扩展和演变为做任 何事情所需要的手段和办法。何事情所需要的手段和办法。 MethodMethod来自希腊文,由来自希腊文,由(沿着)和(沿着)和 (道路)组成,意即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道路)组成,意即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所必经的途径。所必经的途径。 拉普拉斯: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拉普拉斯: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 进步,甚至对于他本人的荣誉,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进步,甚至对于他本人的荣誉,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 处。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处。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 . 巴甫洛夫: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巴甫洛夫:方法掌握着研究

42、的命运。 黑格尔: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黑格尔: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 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与客体发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与客体发 生关系。生关系。 毛泽东: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毛泽东: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 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和船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和船 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 (一)科学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一)科学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方法的体系结构(二)科学技术方法的

43、体系结构 科科 学学 技技 术术 方方 法法 体体 系系 结结 构构 归纳 法 类比法 理性方法 演绎法 比较法 (逻辑方法) 分析法 收敛法 综合法 数学法 分类法 系统法 灵感思维方法 侧向思维方法 非理性方法 直觉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方法 (非逻辑方法) 想象思维方法 怀疑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方法 求异思维方法 争论思维方法 实验方法 实证方法 经验方法 观察方法 资料收集法 调研方法 检索方法 试验方法 列举法 技术发明方法 智力激励法 设问法 (创造技法) 组合法 综摄法 移植法 模拟法 二、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科学问题科研选题科学事实 科学假说实践检验科学理论 (一)科学问题 1、科学

44、问题的来源 2、科学问题的分类 3、科学问题的选择 l 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l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l 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 步从问题到越来越深刻的问题 波普 l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 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 衰亡或中止希尔伯特 (二)科研选题的原则(二)科研选题的原则 2、科学 性原则 科研选 题原则 1、必要 性原则 4、可行性 原则 3、创新 新原则 (三)科学事实的获取 1、什么是科学事实? 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 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45、。可区分为: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可区分为: 事实事实:对象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的表征,:对象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的表征, 如观测仪器上记录和显示的数据、图象等。如观测仪器上记录和显示的数据、图象等。 事实事实:对观察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的陈述和:对观察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的陈述和 判断。判断。 科学事实属认识论范畴,体现为客观实践在科学事实属认识论范畴,体现为客观实践在 科学认识主体中的记述和判断。内容客观,形式主科学认识主体中的记述和判断。内容客观,形式主 观。观。 科学事实是一种文本,需要科学解释学科学事实是一种文本,需要科学解释学。 特点:特点: (1)(1)个别陈述性:单称判断个别陈述性:单

46、称判断 (2)(2)选择性选择性 一个经验事实被接受为科学事实是因为它有一个经验事实被接受为科学事实是因为它有 价值价值 (3)(3)精确系统性精确系统性 考虑多种因素,得出精确结果考虑多种因素,得出精确结果 (4)(4)可重复性可重复性 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 作用:作用: 1 1、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 2 2、对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进行检验与评价的、对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进行检验与评价的 基础基础 2、科学事实获取的两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l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 述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 实验是人们根据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