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70391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年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年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年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年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主赏析,伶官传序,背景助读,基础梳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 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 文忠公,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 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 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 州将领皇甫晖发动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朝廷军队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一百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

2、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背景助读,基础梳理,背景助读,基础梳理,背景助读,基础梳理,背景助读,基础梳理,5.明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结构后置句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省略句 6.积名句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014湖北高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

3、点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几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 参考答案(1)紧接这句话作者首先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 (2)第2段叙述晋王三矢的事例,第3段从庄宗极盛时和极衰时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3)第4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由此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问题导思,多维探究,

4、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参考答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这样强调既可以扣住题目,又可以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二】 感受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论证方法 1.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例证法。本文论点来自史据,在论

5、证时又重点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2)对比论证法。全文以“盛”“衰”二字贯串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

6、,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文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发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各种句式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

7、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们的事,是否显

8、得有些文不对题? 参考答案不是,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正反对比,说理鲜明 伶官传序采用正反对比推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使读者读后深感道理确凿。 文章开篇采用反诘句式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然后依据史实

9、对比推理,自然得出结论:晋王临终授矢庄宗,告以遗恨,叮嘱庄宗不忘世仇,实现遗愿。是时,庄宗重任在肩,兢兢业业,用兵时负矢直前,唯恐有负先王,终于获得成功;及至如愿以偿,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衰败随之。文章以成功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失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十分鲜明地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对此,作者并未直陈己见,而是用反诘句式予以表达:“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揣测之中饱含感慨,增强了感染力。文章到此,本可结束,但作者又用古训“满招损,谦得益”,追本求源,指出“忧劳可以

10、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照应上文,揭示了人事的含义。最后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着眼于历史教训,收束全文。,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写给秋天 佚 名 寂然的夜万籁无声,将睡未睡之际,窗外忽然响起了“唧唧”的虫鸣,不似白昼的蝉鸣那么尖锐,也不像傍晚的蛙鸣那么嘈杂。“唧唧”“唧唧”的虫声此起彼伏,婉转柔和,富有节奏,它们是秋天的精灵。 暗夜中我想象不出它们的模样,据说这种秋虫生命十分短暂,朝生暮死。若真是这样,今夜的鸣叫,该是一曲挽歌了。这些小可爱让人无端生出怜惜和一丝敬意,它们唱着歌和这个世界告别,同时用歌声告知这个世界,秋天到了。 万物有灵,而这灵一定是被一颗

11、心包裹着的,即使草芥一般的秋虫,也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是秋天了。清晨的风带着宜人的清爽,阳光不似前些日子火辣辣、亮晃晃地让人四处躲闪,而是蜜一般透过窗户上的栅栏涂抹在雪白的墙壁上,给人亲近的愿望。洗漱间被这金色的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垂直挂着的发梳底端,几根落发挂在肩头,摇摇欲坠,它们是另一个秋天的见证。林荫小道上,一片落叶以和落发同样的姿势飘摇而下,借着风力不偏不倚落在我的手上。落叶锯齿的边缘是枯褐色的,像痊愈过后细细的伤痕。 杂志上一个中年人的感悟短文十分漂亮、隽永。中年人的心境其实就像这浅浅的秋,热烈中有一抹妥协和内敛。像一条出了山涧的溪流,注入平原的河道,不再跌跌撞

12、撞,不再奔突跳跃。视野变得很宽,心胸变得豁达。行走在秋天,对于生活和事业,有了一份释怀的从容。对于心爱的人,不求全责备,唯在心里祈祷平安幸福。对于所得不求完美,对于付出不问结果。,美文品读,素材开发,不是每一棵秋天的树都有果实,沉甸甸的记忆以及哪怕不是十分明晰的觉悟不也一样属于秋天,不也一样是收获吗?回忆一朵荷花在夏日池塘打开的惊喜,回忆漂泊的云朵在心湖投影的甜蜜。和智者一起体会真和善的含义:知人之艰难却不退化为物,知神之无所不能却不梦想成仙。让爱和思念在心头燃烧,用理性把它置换成温暖,走在秋意蔓延的长路上,不言后悔也不诉离殇。 (摘自南湖晚报,有删改) 品读提示 这是一篇富有哲思的随笔散文,

13、文章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作者选取了窗外的虫声、木梳上的落发、林荫道上的落叶、杂志上中年人的文章,来体悟秋的静美、恬淡、安详。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材料,在作者情感的贯串下,有机地成为一体,绘成了一幅温润的“秋景图”。,美文品读,素材开发,一言难尽唐庄宗 唐庄宗不忘父亲遗命,将晋王所赐三矢“受而藏之”,然后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三矢于先王。但取得胜利后的唐庄宗却又马上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宠幸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后来,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近卫兵攻打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曾经意气风发的唐庄宗竟然一时之间无计可施,最后被乱箭射死。 逆境时,唐庄宗恭谨克己,身先士卒,终于一胜再胜,大获成功。而成功后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贪图享乐,以致政事废弛,衰败继之。变化如此之大,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运用方向 这则材料可用在“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兴衰全由我”“保持清醒”“防微杜渐”“祸患常积于忽微”等话题的作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