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774354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2019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2019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2019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2019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主要内容,记忆: 注意、感知、观察、记忆、遗忘的一般概念 注意和记忆的分类 理解: 中小学生的注意、感知和记忆发展的特点 遗忘的原因及其规律 运用: 运用注意规律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 能结合实际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结合中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记忆力,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案例,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大略篇中说:“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古代有位举国闻名的棋师叫奕秋,他教两个学生着棋。学生甲专心致志地听奕秋教导,眼观、耳听、心思考,领会怎样进攻、怎样防守、把

2、棋艺学到手。学生乙则不然,虽然他也在那里听讲,表面上似乎也在听,可是心不在焉,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当然,他什么棋艺也没学到。,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大,集中性就越差;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小,集中性就越好。 注意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二)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注意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重要信息,同时避开或抑制那些无关信息的干扰,从而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P19:阅读材料) 选择功能是注意的首

3、要功能,注意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它的前提下发生作用的,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注意的保持功能体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 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保持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维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并能提高人的意识觉醒水平,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周围环境。,(三)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 含义 影响因素 注意的稳定性 含义 影响因素 注意的分配 含义 条件 注意的转移 含义 影响因素,什么是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又称为注意的范围。 一般地,

4、注意的广度越大,同样的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因此,扩大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1830年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做了关于注意广度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一把石子,让被试在一瞬间辨认,结果发现被试很难看清六个以上的石子。如果把石子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几乎一样多,因为人们会把一堆看做一个单位。 后来有人用速示器做实验,结果表明:在0.1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注意到89个排列不规则的黑色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34个几何图形。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汉字实验表明,对没有内在联系的单字只能看清34个,对内容有联系的组成词或句子一般可看到5

5、6个字。,实 验 例 证,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反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在注意对象相同的情况下,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个体的知识经验 个体在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这一方面的整体知觉能力就越强,因而对这一方面的注意范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小练习: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小练习: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 一般来

6、说,内容丰富、特征复杂、活动变化的对象更容易使人保持稳定的注意。 但是,如果注意的对象过于复杂、变幻莫测,则容易导致疲劳,从而使注意减弱或分散。 人的主体状态 对活动的意义理解深刻,抱着积极的态度,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高度的责任心,意志坚强,并且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情绪良好时,注意就容易持久稳定。,什么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 注意的分配通常表现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关活动中。,注意分配的必备条件,首先,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者其中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而其他几种则熟练或相当熟练,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程度。 其次,同时

7、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什么是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自觉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任务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任务所代替,是主动的,是注意的优良品质。 注意的分散则是在需要集中注意时,因受无关刺激的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的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是消极被动的,是注意的不良品质。,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P21),先前的注意紧张度 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

8、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 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表3-1 三种注意的对比,二、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注意的目的性不断提高 注意的内容逐步深化 注意的品质逐步改善 注意的广度逐渐扩大 注意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注意的分配能力的发展 注意的转移能力的发展,三、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加强意志锻炼 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 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测测你的注意力,见下图: 用手指按 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世界著名的“舒尔特

9、方格”,注意力测验结果解释,返回,数完25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以12-14岁年龄组为例 能达到16以上为优秀 26属于中等水平 36则问题较大 18岁及以上成年人最好可达到“18”的水平,“20”为中等水平,四、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有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控制与利用(P2527),(一)无意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优化教学环境 注重教师仪表行为 规范学生行为 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教师语言技巧 合理安排板书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

10、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二)有意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第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中小学教学 中的运用,两种注意的相互交替有利于注意长时间地保持集中 如果只依靠学生的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疲劳而出现注意涣散,甚至会产生厌倦的情绪。 如果只依靠学生的无意注意,单凭刺激的外部特点或新异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就会把教学导向为趣味而趣味的误区,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地投入注意而不疲劳,教师就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转化规律来组织教学,引导

11、学生的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使学生的注意张弛有度。,案 例,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期开始了,她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摆上了花草、植物、游鱼,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案例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游鱼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第二

12、节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感知,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感觉是人脑接收信息的过程,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密不可分,人们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一)感知的含义,1感觉的种类 根据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主要接受来自体外的适宜刺激,反应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接受内部刺激,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

13、或内部器官的变化,主要有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觉三种。,(二)感知的种类,感觉剥夺实验,2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火车 似动现象,1、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能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组织规律: 接近规律 相似规律 闭合规律 连续规律,(三)知觉的特性,空间位置较近的刺激物 容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接近规律,相似规

14、律,具有某些相似特性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闭合规律,对于一些并不闭合的刺激图形,人们往往根据经验将它们知觉成闭合的图形,三角和圆,连续规律,具有连续性特点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2知觉的选择性,(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根据当前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以产生清晰的知觉。 在知觉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对象被选择出来,未被选择的对象叫做背景。 双关图形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知觉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对象的运动 主体的需要、目的、任务、期待、兴趣爱好等,双关图形,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们总是借助于已

15、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做出解释,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知识经验、言语的指导作用和定势等因素的影响。 请看下图,你看到了什么?,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恒常性以视知觉的表现最为明显,主要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等。 知觉恒常性主要是过去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二、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中小学生感知的有意性逐渐增强 中小学生感知的精确性日益提高 中小学生感知的概括性和逻辑性逐渐发展,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6、。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是与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紧密联系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 观察力是人在观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指人对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重要细节进行准确、迅速和全面反映的能力。它是一种发展水平较高的知觉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观察与观察力,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 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二)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P30-31),第三节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17、。 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因此,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记忆是人的经验积累和心理的发展的重要前提。,(一)记忆的含义,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将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可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根据记忆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二)记忆的种类(P323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18、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又叫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类别 形象记忆电影 逻辑记忆考试 情绪记忆高峰体验 运动记忆打球,机械记忆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记忆。 意义记忆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内在联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 从记忆效果来看,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但它们并非相互排斥和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湖苇摇志兴水钓专芦鱼波垂边不底游轻浅致心其

19、漫浮清洗旁澈鸭舞在柳水衣溪小中乐激条流 请你把上面这40个字从头到尾读5遍,然后默写,看能默写出多少来。,湖边垂钓 水波不兴 鱼游浅底 芦苇轻摇 专心致志 溪旁洗衣 激流清澈 小鸭浮水 柳条漫舞 乐在其中 请你按刚才的“读5遍、默1次“的程序,识记上面这段话,并同时记录朗读的次数。 现在效果好多了吧,这就是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的区别!,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无意记忆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 有意记忆是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像的记忆,信息储存时间极短,但信息量极大。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钟之内的记忆。保持时间最

20、长不超过1分钟;容量一般为72组块。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终身的记忆。记忆容量无限。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共同构成了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 0.25-2秒 注意后,感觉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 1530秒 72个组块 复述后,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超级找茬王郑才千,指纹达人吴天胜,短时记忆的测试1,7 5 9 2 8 7 2 6 8 9 1 4 3,短时记忆的测试2,桌子、板凳、地板、屋顶、窗户、阳台、衣柜、鞋架、大门、茶几,记忆是指记和忆的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识

21、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过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三)记忆的过程,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初始环节,是保持、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和基础。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识记的方法,1.识记,保持并不是一成不变、消极被动的存储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过程。 保持是已经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在量上的变化,呈现两种倾向 在质上的变化,大致呈现三种变化,2、保持,一种倾向是保持量随时间推移日趋减少,有一部分回忆不起来。 另一种倾向是记忆回涨现象,即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得

22、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在量上的变化,呈现两种倾向:,内容变得简略、概括,不重要的细节逐渐趋于消失; 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原材料中某些特点更加突出和夸张。,在质上的变化,大致呈现三种变化:,巴特莱特识记变形图,再认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关信息的作用,使这些事物的形象和内容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再认和回忆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多的是在感知过程中进行,后者更多的需要借助思维活动来进行。 一般而言,再认比回忆简单容易。,3、再 认 和 回 忆,4、遗 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

23、回忆或再认,或者错误的回忆或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遗忘就是记忆信息提取不出来或者提取错误。 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类 暂时性遗忘是指那些已转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当条件下还可能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经过重新学习则永远不能恢复的现象。,遗忘的进程和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该曲线图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的数量

24、,遗忘的原因(P3637),衰退理论 干扰理论 动机性遗忘理论 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衰退理论,该理论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退的结果。 记忆过程是刺激信息在人脑留下痕迹的过程,若这些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干扰理论,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系列位置效应,当学习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好,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 因为,最先呈现

25、的材料仅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动机性遗忘理论,遗忘是由于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在回忆痛苦经验时会产生痛苦和不愉快,于是便将意识中痛苦的经验压抑在潜意识中而回忆不起来。,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在信息提取时,由于缺乏恰当的提取线索而产生了遗忘,遗忘是由检索困难引起的,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所致。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 如TOT 现象,提个醒即可 (tip of the tongue),记忆的敏捷性 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

26、的特征 记忆的持久性 指识记的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记忆的准确性 指再认和回忆原来识记的材料正确与否方面的特征 记忆的准备性 指能及时地从大脑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记 忆 的 品 质,是指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它是曾经感知的事物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简称表象。 记忆表象有三个基本特征 直观性 概括性 可操作性,(五)记忆表象,二、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有意记忆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记忆的主导地位 意义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记忆的主导地位 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三、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树立

27、记忆的信心 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记住 立足现实基础,积累微小的成功 回忆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 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加深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使记忆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 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 (P4041),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1、联想记忆法: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 接近、相似、对比 2、形象记忆法:利用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 比喻、图解、描写 3、PQ4R法:preview-question-read-reflect-repeat-review,反思与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识记讲课的内容? 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1.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等主编第五章(85168页) 2.心理学与生活格里格,津巴多等著,第四、五、八章(78-221页 ) 【预习作业】什么是思维?什么是问题解决?,建议进一步阅读书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