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200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2921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200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200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200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200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200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200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2003.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中国地理学会 陆大道 2003.11,自1997年开始,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各地区也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制定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措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系统的过程,信息化和技术创新等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济生长点。也使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产业空间。,一、我国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的变化 区域发展态势的重大变化及部分产业的布局的大尺度转移,一些新的因素的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1、1 传统因素的影响正在下降 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曾经影响乃

2、至决定了我国的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格局。其作用正在下降。以消耗大量矿产资源、水源和能源为特征的资源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战略使相当部分资源型产业愈来愈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全球化、经济和科学技术基础,人才及管理以及反映进入国际经济循环难易程度的区位等,成为这些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1、2 经济国际化成为高速增长地区发展的主导因素 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和正在强烈地导致全球范围和国家层面上的经济空间重组。我国利用外资大幅度增加,大量的资本和产业进入我国,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产业布局转移和新的产业空间形成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3 信息化发展促使我

3、国地区发展差距扩大 信息,已经成为愈来愈重要的生产因子和区位因子。时间成本愈来愈重要。信息化促进了知识的扩散、应用和创新。信息化导致经济和社会的空间重组。对信息依赖性大的产业、部门、机构在空间上的集中。是推动地区发展的最具有活力的因素。 三大地带及各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的差异很大。由此给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以明显的影响。,我国互联网联网计算机及国际出口宽带增长,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发展速度!,资料来源:刘卫东, 2003,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水平的关系,资料来源:刘卫东 2003,1、4 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成为极为重要的发展因素 高新技术产业在一定区域的集聚,成为带动地区整个经济发展的创新

4、空间。这种创新空间,即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的RD机构和必要的信息设施、金融机构及其他一系列服务设施等构成的产业群。这样的创新空间可以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同时又将创新过程和新的技术等扩散到周围地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1、5 生态和环境因素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沿海的经济高速和超高速增长,人口密集,大中城市迅速膨胀,引起突出的环境问题。 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大规模地开发资源和对资源进行大规模加工的地区的污染加剧。 在生态基础本来就很脆弱的地区,产业结构正在作适应性的调整。,1、6 体制创新是近年来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二、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上述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特别是传统的因

5、素和新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了我国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格局。,2、1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全面扩大,大地带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地区人均GDP的变化,2、2 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发生明显的差异 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中西部地区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2、3 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差距明显 产业结构变化最大、且对全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程度最高的有广东、江苏、山东、上海等。贵州、甘肃、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新疆、吉林、江西、广西、青海、宁夏、 西藏、海南、安徽等产业结构变化小,对全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也不明显。,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及其区域竞争态势:在全国高技术产业增加

6、值总体迅速增长的同时,强势省份越来越强,原来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开始出现分化,相对落后的地区也开始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一轮重复建设的重点领域、也必然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规模一直排在全国的前四位,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2、3 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梯度 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为标志的经济技术梯度。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年的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指标利用加权综合和系统聚类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后,形成以下六组区域,中国经济

7、和技术水平的地区差异分组(2001年),四、战略性结构调整下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2、4 基础产业区域布局产生了重大变化 (1)基础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聚 作为基础产业的钢铁工业、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对矿产资源依赖程度很大,发生大尺度的转移。 (2)能源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将达到100GW,西部地区将占到70左右(尚不包括红水河和三峡)。 (3)特色农业和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及形成新的农业产业区,西南地区水电站分布图,黄河上游水电站分布图,2、5 农业生产优势区、产业带、规模化新格局已成刍形 (1)各地区传统种植业结构普遍得到优化,畜牧业发

8、展明显加快 (2)主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油菜、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区的水产品。黄河流域省区、新疆和东北、西南地区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3)区域性“压粮扩经”呈现出新的地区格局。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和黑龙江等省仍是粮食主产区,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减幅最大地区和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增幅最大地区;过去粮食产量所占份额较小的云南、贵州、西藏却成了粮食增产区,但增长量小 (4)2001年,以浙江等八个粮食主销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为标志,中国农业结构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农业资源开始按照比较优势重新进行地区配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区域重点更加明

9、确。,强化区域规模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培育优势产业带,打造中国农业产业新格局: 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产业, 新疆棉花产业, 中原地区牛羊肉产业, “三北”地区奶产业, 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和柑橘产业, 陕西和渤海湾地区的苹果产业、 沿海及重要江河湖泊流域优质水产品产业。 还有山东的蔬菜、海南的热带作物、山西的小杂粮、西南和东北的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带。,2、6 城市聚集区和大都市区迅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与产业集聚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大城市集聚区增加,范围扩展。人口城市化出现了新格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资料来源:周一星 2001年,我国大都市区和城市集聚区(带)

10、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城市化 2、 产业地域分工推动空间重构 3、 开发区和产业簇群是大都市区扩张的新生长点 4、 旧城改造、环境整治与市区工业外迁加快了大都市区的郊区化过程 5、大型基础设施建设,20家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城市(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2001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报告,我国大都市区充满发展活力 2000年,我国有大型城市93座,其中,大城市53座、特大城市27座、超大城市13座,这些大城市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规模经济优势强,“集聚效应”明显,对辐射和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地区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年93 座大城市共计人口1.9亿,创造了2.74万亿元的国内

11、生产总值。 至本世纪中叶,除香港外,我国的北京和上海也将有望相继进入世界城市的行列,成为带领我国城市参与全球事物的桥头堡,全方位地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除以香港、上海和北京为核心的三个巨大都市区外,我国其它层次的大都市区也在蓬勃发展之中,正在成为牵引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极。较为重要或已初具规模的当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大都市带,西南成渝、福建厦漳泉及以武汉为中心的众多都市区等。,中国三大城市集聚区GDP及利用外资 和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三、值得注意的重要倾向,3、1 部分地区产业定位不当,没有培育有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 多数地区应该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我国处于

12、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一系列传统工业部门的产品在我国还有很大的需求。但是,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 有些地区不将具有优势的基础产业部门作为发展的重点,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结果是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又没有取得进展。 一些老工业基地和工业力量强的地区的装备工业 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挥。,3、2一些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3大都市区的发展与规划需要引起重视 半城市化地区已经步入大规模调整与升级阶段,二次再开发重点是围绕着环境、基础设施和空间管理等问题展开。 部分城市化地区的空间管理失控。原有制度障碍对城乡结构调整的挚肘影响仍比较明显。,3、4 部分快速

13、增长地区的环境状况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地区实现了长期高速和超高速经济增长及大规模城市化、国际化。在取得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状况及水土资源利用状况令人担忧; 大部分水体严重污染,许多水体正在丧失作为供水功能。大气污染导致酸雨严重,海域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耕地土壤质量恶化,食物安全存在隐患;大批量的优质耕地迅速消失,水质性缺水现象普遍来临;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有突出缺陷,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不力,缺乏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大家都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上竞赛等,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小 节 将发展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与所形成的空间格局的研究结合起来,是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 自然基础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我国及各地区的发展; 我国关于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是: 影响发展的因素的综合作用 新因素影响下的空间结构及其合理化研究, 大都市区及半城市化研究, 发展与环境关系研究,等,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