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3209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8.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企业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企业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企业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企业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企业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一、概述,1.1 十一届人大后的形势和任务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着重抓好的九个方面工作时强调: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巩固和发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成果,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害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持续努力、埋头苦干,更加扎实成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向前推进。,一、概述,1.2 200

2、8年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安全生产重要讲话,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理论、推动工作创新,健全保障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强化两个主体、落实治理责任,突出重点行业、深化整治攻坚,加快源头治本、解决深层问题,加快科技进步、提升保障能力,加强自身建设、夯实监管基础,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为到2010年实现明显好转奠定坚实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

3、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815号,一、工作目标 在2007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地区、各行业领域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整改工作,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害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到2010年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排查治理内容:在继续落实2007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

4、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1.3 隐患排查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害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

5、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1.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1.4 名词解释,1.4.1.危害(

6、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危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 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是发生事故的条件。引起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人的失误、 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 1.4.2.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1.4.3.风险: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可认为是潜在的伤害,可能造成致伤、致命、中毒、设备或财产损失等损害。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严重性是指事故

7、发生后带来的损失大小。,1.4.4.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确定:由组织自行决定; 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以降至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法律义务:作为组织,它要承担遵守有关OHS法律、法规的义务。OHS法律、法规是保障从业人员免遭伤害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对组织来说,可允许危险,应是以OHS法律法规为最低要求。 1.4.5.安全: 免遭不可接受的的伤害。 避免带来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为安全。 1.4.6.重大危害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1.4.

8、7.事故隐患: 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生产系统的事故隐患,定义为:人、机、环境三者安全品质匹配上的缺陷,称为事故直接隐患。 另一类是管理系统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安全管理机制及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匹配上的缺陷,即生产安全管理系统表现出来的控制功能缺陷,称为事故间接隐患,或说是安全生产中软件系统的隐患。 1.4.8. 生产场所: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

9、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害。,1.5事故产生原因,1.5.1事故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不同,但从本质上讲,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 所以,只要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就会产生危险和风险。,1.5事故产生原因,1.5.1.失控(一) 1.5.1.1.失控将使能量、有害物质产生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 1.5.1.2.环境因素:温度、湿

10、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环境因素会引起设备故障和人员失误,也是造成失控的间接因素。,1.5事故产生原因,1.5.1失控(二) 1.5.1.3.失控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况: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 人员失误: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是人员失误的主要表现,也有由于不正确态度、技能或工作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影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缺陷: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1.5事故产生

11、原因,1.5.2、事故致因理论(三) 现在事故致因理论为:系统化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联锁论: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每一部分的危害,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害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害。,工伤事故不安全状态分类,工伤事故不安全行为分类,1.5.3事故产生原因,事故,合 并,作业者的 不安全行动 人类心理上 的不安因素,(1)作业动作差 (2)未使用安全装置 (3 )违反规则、制度 (4)作业姿势不良 (5)做他人作业 (6)配

12、置不合理,机械设备不完善 机械设备环境中 潜伏的危险因素,1)机械设备不良(故障、不良发生、 不受控制等误操作)2)安全装置、 安全护罩不合适;3)工器具不良 4)保护工具不良;5)作业环境不良; 6)危险物、有害物;7)表示不全,管理监督职的 管理差 不善管理的原因 管理的问题,1)考虑安全业务,责 任薄弱(与生产活动 形成一体生产优先): 掌握现场实际不够: 管理监督职; 生技人员 安全教育训练不够,2)危险预知能力(感 觉、感受性)不足: 指示不彻底 基准类不具备,安全意识(危险预 知能力)不强,划分辩识单元,危害辨识,评价风险,确定重大危害,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评审风险控制措施,2.1

13、基本步骤,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2.2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需注意四性:,1.科学性。以安全科学理论作指导,揭示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 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3.全面性。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按地域范围划分 工艺流程划分 按作业班组划分 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分析危险、有

14、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2.3 危害辨识,2.3.业务活动分类: 1.按场所分类(例如: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库等,按建筑物或场地划分);风向、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各通道等; 2.生产工艺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进行分类; 3.特定的作业活动(如叉车 运行)及有计划的保养作 业(如设备维修保养); 4.紧急时的修缮、急救措施 及消防等确定的任务。,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例:划分某轻型汽车制造厂作业单元为:,例:某公司遥控器制造工艺流程图,2.4. 危害、风险的分类,2.4.1、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

15、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可分六类: 2.4.1.1物理性危害、风险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粉尘与气溶胶; 11.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2.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害和风险因素。,2.4. 危害、风险的分类,2.4.1.2.化学性危害、风险因素: 1.易燃易爆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害、风险因素; 2.4.1.3.

16、生物性危害、风险因素: 1.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物质;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害、风险因素;,2.4. 危害、风险的分类,2.4.1.4.心理、生理性危害、风险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危害、风险因素; 2.4.1.5.行为性危害、风险因素: 1.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害和风险因素; 2.4.1.6.其他危害、风险因素。,2.4. 危害、风险的分类,2.4.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2.4.2.1.按企业职工

17、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 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2.4.2.2.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风险因素分为: 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 5.低温;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7.其他风险因素。,2.5 危害辨识,生产工艺过程设备、设施的识别内容: 1)物料:毒性、腐蚀

18、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受控状态; 2)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高、低温、腐蚀、高、低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 3)作业环境: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4)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5)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

19、素等。,职业健康安全设施: 以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 (1)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 机床、提升设备、机车、农业机器及电气设备等传动部分的防护装置;在传动梯、吊台上安装的防护装置及各种快速自动开关等。 电刨、电锯、砂轮及锻压机器上的防护装置;有碎片、屑末、液体飞出及有裸露导电体等处所安设的防护装置。 升降机和起重机械上的各种防护装置。 锅炉、压力容器、压缩机械及各种有爆炸危险的机器设备的安全装置和信号装置。 各种联动机械之间、工作场所的动力机械之间、建筑工地上为安全而设的信号装置,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为安全而设的信号装置。 各种运转机械上的安全起动和

20、迅速停车装置;各种机床附近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而专门设置的附属起重设备。 电气设备的防护性接地或接零,以及其他防触电设施。 在生产区域内危险处所设置的标志、信号和防护装置。 在高处作业时,为避免工具等物体坠落伤人以及防坠落摔伤而设置的工具箱或安全网。 防火、防爆所必需的防火间距、消防设施等。,(2)职业卫生方面的设施 为保持空气清洁或使温度符合职业卫生要求而安设的通风换气装置和采光、照明设施。 为消除粉尘危害和有毒物质而设置的除尘设备及防毒设施。 防止辐射、热危害的装置及隔垫、防暑、防温设施。 为改善劳动条件而铺设各种垫板。 为职业卫生而设置的对原材料和加工材料消毒的设施。 为减轻或消除工作中的

21、噪音及震动的设施。 (3)生产辅助设施 专为职工工作中的饮水设施。 为从事高温作业或接触粉尘、有害化学物质或毒物作业人员专用的淋浴设备或盥洗设备。 更衣室或存衣箱,工作服洗涤、干燥、消毒设备。 女士卫生室及洗涤设备,以及食物的加热设备。 为从事高温作业等工种工人修建的倒班休息室等。,机器设备的危害因素,静止的危害,切削刀具与刀刃,突出较长的机械部分,毛坯、工具和设备边缘 锋利飞边及表面粗糙部分,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平台,旋转运动的危害,单旋转 部件,内旋转 咬合,轴,凸块和 孔,研磨工具和切削刀具,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 部件面的咬合,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往返运动 的危害

22、,往返运动或滑动 和固定部分,接近类型,通过类型,单向滑动,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振动,其他危 害因素,飞出的刀具或机械部件,飞出的切屑或工件,运转着的加工件打击或绞轧的伤害,非机械的危害因素 指机械加工设备生产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造成伤亡(非机械性损伤)事故 或导致职业病的因素,电击伤触电危险和静电危险,热烫伤热体灼烫和高温辐射,振动危害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 流体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射线辐射危害电离辐射危害 和非电离辐射危害,化学物危害工业毒物危害、酸碱 等腐蚀性物资的危害和化学可燃物的 烫伤、火灾及爆炸危险,作业区环境危害气温过高过低 或突变、温度过大或过小、气压过高

23、过低或突变和照明过强过弱或眩光,粉尘危害加工或粉碎固体物资 产生的粉尘、加热物资产生的蒸汽 危害、有机物资的不完全燃烧、爆 炸烟尘和机械加工中的二次扬尘,2.5危害辨识,6.4.业务活动的信息要求: 1.执行中的任务(期限和频度); 2.开展工作的场所; 3.通常/偶尔执行任务的人员; 4.受工作影响的其他人员(如参观者、承包商等); 5. 接受任务人员的培训; 6.为完成任务而制定的书面工作制度和/或持证上岗程序; 7.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 8.可能用到的电动手持工具; 9.制造商或供应商对于机械、设备、电动手持工具的使用和保养说明;,10.可能要搬运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特征和重量; 1

24、1.材料须用手移(搬)动的距离和高度; 12.用到的服务(如压缩空气) 13.工作期间用到或遇到的物质; 14.用到或遇到物质的物理形态(烟气、气体、蒸汽、液体、防尘/粉末、固体、高低温、腐蚀); 15.所有遇到物质危害明细表的内容和建议; 16.工作和所用机械设备,所用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令、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7.被认为合理的控制措施; 18.事后监测资料:从组织内外以信息形式获得的与正在进行的工作,所用的设备、物质相关的意外事件、事故以及疾病的经历; 19.与业务活 动有关的任何现有评估。,2.5 危害辨识,6.5.危害识别: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1.是否存在危害?

25、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3.伤害如何发生? 4.危害分类:危害、风险分类(参见四) 危害辨识(见五)。,2.5 危害辨识,6.6危害辨识方法 6.6.1、直观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 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调查法 现场观察 专家风暴头脑 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检查表等。 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而出现遗漏。 2、类比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 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2.6风险评估的实施

26、,7.3.危害识别方法: 7.3.1.定性评价: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如安全检查表等; 7.3.2.半定量评价: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风险大小,如物质特性指数、人员素质指标等; 7.3.3.定量评价: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 风险评价的内容非常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不相同。,人、机、物 管理环境,系统,2.6.风险评估的实施,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火灾、爆炸危 险指数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

27、2.6.1.安全检查表(SCL):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 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 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 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检查表要明确:检查人、时间、直接责任人,以明确责任。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根据系统、子系统、部件、构成要素和人、机、 物、管理、环境诸方面,对照法律法规、规程,提出是否符合规范, 回答“是”或“否”,“否”表示存在不安全因素, 需进行改善并提出改善措施。,子系统,子系统,部件,部件,构成要素,构成要素,标准规范规程 事故情报资料,设想危险可能、推算事故发生概率、伤害程度、应急

28、处理方法,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检查表,2.6.2 风险评价的定义,紧急应变,风险(R) = 频率(F) 严重度(C),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该法以危害性事件的严重性等级作为“列”项目,可能性等级作为“行”项目,“行”与“列”的交点所示的加权指数即为“风险指数”,根据风险指数的大小,确定该事件的风险级别。,表一 危害性事件的严重性等级,表二 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评价结果:18-20,安全的,不需评审即可接受;10-17,临界的,处于事故状态边缘,暂时尚不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是有控制接受的危险,应予排除或采取措施;6-9,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是不希望的危险,要立即采取措施;1-

29、5,不可接受的危险,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进行排除。,表1 危险评价指数矩阵,2.6.3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2.6. 风险评估的实施,2.6.3.1业务活动期间是否存在下列危险(可能性) 1、在平地上滑倒/跌倒; 2、人员从高处坠落; 3、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4、头上空间不足; 5、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害; 6、与装配、试车、

30、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 械、设备的危害; 7、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 ; 8、火灾与防爆; 9、对员工的暴力行为; 10、可吸入的化学物质; 11、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 12、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13、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 14. 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 15、照明度; 16.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 17.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 18.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 19.楼梯护栏或手栏不足; 20.承包人的活动。 21.其他内容的危害。,2.6风险评估的实施,伤害的可能性:确定伤害的可能性时,要考虑已实 施的

31、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及是否符合要求(法律法规及其规程)。除要考虑业务活动分类的内容外,还要考虑以下问题: 1.暴露人数; 2.个体防护用品所能提供的保护及其使用率; 3.异常(如水、电中断); 4.设备和机械部件以及安全装置失灵; 5.持续暴露时间和频率; 6.暴露于恶劣气候; 7.人的不安全行为(不经意的错误或故意违反操作程序), 如下述 人员:(1)不知道危害究竟是什么? (2)可能不具备开展工作必备的知识、体能或技能; (3)低估所暴露的风险; (4)低估安全工作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这些主观风险评估时,要考虑暴露于某种危害中的所有人员。 但某些较大的风险可能只与个人承担的临时性任务

32、有关。,2.6.3.2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2.6.3.3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2.6 风险评估的实施,2.6.3.3 确定伤害程度(C): 通过估算可造成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来确定危险的风险。 伤害的严重程度:收集到的与业务活动有关 的信息是风险评估的关键性输入。当寻求确定伤害的潜在严重程度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身体可能受到伤害的部位; 伤害的性质,从轻微伤害到极严重的伤害; 1).轻微伤害:表面伤害:轻微的割伤和擦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 烦噪和刺激(如头疼);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 2)伤害:划伤;烧伤;脑

33、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 耳聋;皮炎;哮喘;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 3)严重伤害: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命伤害; 职业癌;其他导致寿命严重缩短的疾病;急性不治之症。 4)死亡:,危险性分值 表4 危险等级划分(),总述:危害辩识程序如图,危害辩识,实验室,图1,4.4.6 危害辨识评价实例分析, 观察 访谈 个别交流 查阅记录 现场检测 被评价单位:化学工业公司 编号:SP431-01,辨识、评价人员: 辨识、评价日期:2002/7/2,表:LEC评价方法取值范围,危害的识别,请大家都来找一找,你能发现哪些不安全因素?,典型作业场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34、 部门: 识别时间,危害的识别,典型作业场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部门: 识别时间,危害的识别,典型作业场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部门: 识别时间,危害的识别,典型作业场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部门: 识别时间,危害的识别,典型作业场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部门: 识别时间,建筑工地,图2, 观察 访谈 个别交流 查阅记录 现场检测 被评价单位:建筑公司 编号:SP431-01,辨识、评价人员: 辨识、评价日期:2002/7/2,公司食堂,图3, 观察 访谈 个别交流 查阅记录 现场检测 被评价单位:公司项目部 编号:SP431-01,辨识、评价人员 辨识、评价日期:2002/7/1,办公室,图4,

35、观察 访谈 个别交流 查阅记录 现场检测 被评价单位:公司安监部 编号:SP431-01,辨识、评价人员: 辨识、评价日期:2002/7/2,填表说明,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务院今年隐患排查的要求和开发区“平安奥运行动”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方案要求,我们编制了一套隐患排查的表格,希望各单位按表格要求认真填写,为我们单位、为开发区、为首都建设和谐社会找出我们的贡献!,一、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从业人员状况调查表,由三个子表组成,分别为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现状调查 (二)从业人员现状调查 (三)企业应急能力状况调查 1.企业应急能力调查表 2企业应急管理状况调查表,(一)安全生产

36、管理制度现状调查,附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指导细则(102表),(二)从业人员现状调查,“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指导细则(103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的若干意见(京政发2004 24号)的第五部分:明确要求:煤矿的专职安管人员不得少于3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得低于2.5。建筑施工单位专职安管人员的配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专职安管人员的数量不得低于从业人员总数的l,附表,(三)企业应急能力状况调查 1.企业应急能力调查表,2企业应急管理状况调查表,关于企业应急能力的说明,企业应急预案包含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

37、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 应急预案如报送上级或政府有关部门备案,请填写报送备案单位。 企业应急机构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应急队伍等。 应急装备包括监测(控)系统、报警和警报装置、急救装备、个体防护设备、通讯设备、消防设备、泄漏控制和清除设备、维修工具等。,应急救援(207表),三、企业危害(事故隐患)排查与风险分析表,2.5 相关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4.1 选址 4.1.3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4.1.4 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学校、

38、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 4.1.5 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严禁在饮用水源上游建厂,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必须避免选在废弃物扬散、流失的场所以及饮用水源的近旁。 4.1.6 属于第一、二类开放型同位素放射性工业企业严禁设在市区内。 4.1.7 工业企业和居住区之间必须设置足够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按GB11654GB11666、GB18053GB18083及其它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4.1.8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应避免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产生交叉污染。 4.1.9 食品工业和精密电子仪表等工业应设在环境洁净,绿化条件好、水源清洁的区域。,4

39、.2 总体布局 4.2.1.4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应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产生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业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有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4.2.1.5 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低和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散发有害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应位于相邻车间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厂前区和生活区(包括办公室、厨房、食堂、托儿所、俱乐部、宿舍及体育场所等)布置在当地最小频率风向的

40、下风侧;将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 4.2.1.6 在布置产生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应急通道。,表48易燃物品库房与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表410 厂房、库房、煤气调压站等与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1. 第1类 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2.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

41、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a. 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 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 第3类 易燃液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4.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

42、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5.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6.

43、 第6类 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 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7.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 Bq/kg的物品。 8. 第8类 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

44、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可燃固体分类,:,禁 止 一 起 贮 存 的 物 品,关于易燃液体的分类标准的说明,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规定 易燃液体:本类货物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但不同运输方式可确定本运输方式适用的闪点,而不低于45。 本类货物按闪点分为三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本项货物系指闭杯试验闪点低于18的液体。 第2项中闪点液体:本项货物系指闭杯试验闪点在18至23的液体。 第3项高闪

45、点液体:本项货物系指闭杯试验闪点在23至61的液体。,(4)特种设备构成重大危害临界值对照:,1工业压力管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2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

46、量大于等于10 t/h。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 MW。 3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部门: 典型作业场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识别时间 对于所具有的伤害潜能,明显可以忽略的危害,不用记录或进一步考虑。,(3)危险物质构成重大危害临界量对照表:,危险物质构成重大危害临界量对照情况见 表2、表3、表4、表5:,表2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表3 毒性物质分级 (GB15258199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

47、写规定),表4 危险物质库区(库)临界量表,表5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五、企业事故状况调查分析表,填报要求,各企业首先根据区安监局的部署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填写本表。 各企业应将“危害及隐患风险矩阵分析”结果中,“危险的”和“不可接受的危险”等级的隐患如实填写并报告,其它等级的隐患由企业组织整改,可不填报; 各企业应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中,D值大于70的危险作业活动如实填写并报告,低于此值的作业活动由企业加强管理,可不填报; 企业应如实填报各类别危险物品“厂区内日最大存有量(含使用和储存)”,此项内容不以单一物质数量填报,而是按照物质特性归类总计填报; 填报本表过程中,应注意报表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以保证隐患排查的充分性; 企业自查结束后,将组织专家组现场指导,对隐患排查结果进行现场辨识与复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