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4516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也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也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也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也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也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也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高中阶段是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时期,是充满生机积极向上发展的时期。高中生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刻,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所以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但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学校教育尚未根本扭转应试教育的状况,使不少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严重地阻碍着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1、高中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好感,爱慕之心,

2、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末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2、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惘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3、高中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对成人的干预表示强烈的不满(不是所有),不喜欢保姆型的老师,管头管脚,大多数中学生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

3、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常常与父母老师合不来,造成两代人的鸿沟。4、人际关系不协调高中学生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爱又爱别人,把友谊看成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伙伴,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孤独。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安慰、赞扬,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但由于中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5、理性思维不足,情绪化倾向严重高中学生由于处在向成年发展的过渡阶段,但由于相当部分独生子女所受到的溺爱和娇宠,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和临时因素的影响。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以至于感情用事,造成不良后果。6

4、、个性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冲突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本应该是有丰富多彩的个体组成。人们一直在苦苦思索:中国离诺贝乐奖还有多远?追根刨底,谈到中国的教育是模式化的教育,设置一个模子,大家都往里倒,最终成了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才,个性被渐渐地扼杀。在这个冲突过程中,虽然有着抗争、挣扎,但最终以顺从而被招安。如同鲜活的鱼,被绞捏成鱼丸一般。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结论固然有点偏激,但却是我们所应该正视的现实。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储备1、教育观念的改变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现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

5、再是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2、健康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光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的现象。简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3、成熟观念的改变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

6、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经关注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发展快慢之别的表象。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先导:1、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关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

7、与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2、评价方法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保障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

8、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应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应该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对学生不要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得到鼓励。3、家庭教育是实施心理教育的辅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

9、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

10、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四、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1、不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人的生命除了一个躯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一个植物人虽然躯壳仍在,但大脑和神经系统停止了活动,生命的本质就无从体现,也就失去了意义,由此说,心理和身体是生命的基础。按素质说,身心素质是基本素质,所有其它的素质,如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都要构建在身心素质之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得以构建,并能充分发挥,不良的心理素质则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

11、难以构建,构建了也难发发挥。但遗憾的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就是很少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并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去解决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把孤独感、好静的学生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愿暴露自己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纪律,等等。2、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混淆不清学校德育向来有所谓大德育概念之说,就是把一些十分重要的而又没有实际部门承担的各种教育都纳入德育来抓,诸如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乃至于青春期的性教育等,无所不抓。其实德育注重公德,即重视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公德教育;而心理教育侧重于对个人

12、、自身、内在的道德,如自主、自立、自尊、自爱、自信等私德方面的辅导。但由于心理教育目前尚未被广大的教育者所重视,去研究,去应用,往往不承认思想问题外还存在有心理问题,故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常把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问题去处理,把一些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一概当作德育思想工作来处理,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弄糟。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办法: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纪,有人说:七十年代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八十年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九十年代是让学生学会关心,那么进入新的世纪,我们该让学生学会什么呢?学会挑战?学会竞争?学会调节?学会共处?.不管需要学会什么,有一点应该是不能忽略的,

13、那就是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因此,教会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达到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其意义是十分现实和长远的。1、帮助学生创设融洽的集体环境,营造健康、民主、和谐、宽松、进取的氛围如果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调节的土壤的话,那么除了温馨的家庭之外,便是需要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否则,不良的社会集体,低劣、庸俗的网吧,就必然诱惑着意志薄弱,而又急需寻求心理平衡的青少年。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班主任应有意识地通过管理、教导,包括表扬、批评、讨论、奖励、惩罚等评价手段,以及自身的楷模作用,引导集体舆论;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如劳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

14、会调查;同时规范并强化各项行为训练,习惯养成,心理素质培训,促进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直接影响最大的不是老师,不是家长,而是他们的同伴。当我们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责难有加的时候,专家研究表明,问题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影响最大的是同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着黑就十分通俗而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道理。一个融洽的集体,宛如一个温馨的家庭,会创造出健康、民主、和谐、宽松、进取的气氛,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如同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港弯,施展才华的舞台,自我调节的方向盘,孕育着青少年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力量常常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心

15、,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在不可小视。另外,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2、教会学生一分为二看社会,认清时代主流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新

16、旧观念的猛烈碰撞,产生许多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然而,传统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严重脱节,往往使中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面关感到疑惑不解、无所适从。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常常受消极面的影响,表现为怀疑、偏激、悲观的情绪,久而久之,其中的少数人就有可能形成反社会的人格,给社会和自身带来严重的危害。教育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一分为二看社会,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是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品质的关键,也是实现自我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3、引导学生认识曲高和寡的道理,善待他人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多大的变化,都不充许,也不可能使任何一个正常人封闭自己,孤立于他人

17、存在。经验表明,不少具有心理缺陷、人格障碍或行为非常的学生,起始都是由于没有能够正确认识他人,对待他人,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而造成的。如学生*,曾一度十分苦恼,对班主任说:老师,这个社会到底要不要实话实说,我说真话,但同学们总不喜欢,甚至连家长也这样。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次是对一位女生,他指着女生的英语试卷说:倒霉,都是因为粗心白白掉了几分,不然你也可以得九十分以上。结果那位女生狠狠瞪了他一眼,从此互不搭讪。另一次是父母说,奶奶不懂得使用电饭煲,给烧坏了,被他知道了。于是等奶奶回家,他就对奶奶说:你以后使用电饭煲小心点,刚买来的又弄坏了,几十元钱白花了。结果,奶奶生气,父母也生气,还被痛骂了一

18、顿。这位的同学实话实说却讨人嫌。显然,学生*不被接纳的原因,不是在于实话实说,而是由于言语不恰当,常有居高临下,教训他人的口吻,而使他人产生反感和疏远。善待他人就应该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善待他人,首先应有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善待他人,应该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应该懂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人生哲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善待他人,应该牢记祖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能够实施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4、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鲁迅先生曾言,我的确时常在解剖别人,但却更严格的解剖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处于成长时期的

19、青少年,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并开始深入到自己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够清晰、全面,甚至认识中的自己已经是哈哈镜中被扭曲变形的自己还不以为然,或者根本不想去认识自己。然而,人之与社会,宛如一艘船之与大海。如若不知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需要驶往那个目的地,其危险当不言自明。因此,认识自我即要首先知道,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应该怎么办?,一个人生说到底就是这三个简单的问题,在不断地认识和调节中,时时纠正自己的偏差,逐步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它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价值、目标、动机,计划,希望、要求的认识,他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地位、人际关系、交往水平

20、的认识。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中起到行为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和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使学生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达到内化为学生心理需求和行为养成的自觉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转变为学生内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时,才能说取得了真正、积极的效果。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

21、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对象,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6、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

22、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观随意滥施乱用,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可以自成系统的,这个系统既有灵活运用传统思想教育方法的继承性,又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的新颖

23、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是赋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在心理理论指导下创造新的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分年龄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会更明显。比较初中学生来说,高中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主观性显露得较为明显,他们的独立性意向十分

24、强烈,常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他们有更强的求知欲,更广的活动面,他们开始憧憬未来,着意为自己的理想意愿刻苦奋斗,但各学生的性格、气质的不同,加之成熟期的不一致,便产生较多的焦虑、困惑、情绪的不稳定,而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不平衡状态,甚至出现不健康状况。为此,我们必要根据不同的学年阶段,有目标地进行序列心理品质教育活动,大致可这样划分:高一年级: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行心理保健指导、学习,懂得心理保健知识,自觉地抵制淫秽书刊、不健康小报的精神污染。高二年级: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继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高三年级:加强心理保健指导,培养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总之,高中三年的心理教育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能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上真正成熟的学生,无论社会如何挑选,都能良好的适应,愉快的接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达到自我意识日趋完善的新境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能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的成熟的人。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特别声明: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1244131248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