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5586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1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崛起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崛起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崛起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崛起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崛起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崛起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崛起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國崛起與東亞區域經濟發展,孫震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臺大校友總會 理事長,2,一、話說天下經濟大勢,全球化與區域經濟形成 在全球化形勢下,歐洲、北美與東亞三個區域經濟逐漸形成鼎足而三的局面。 全球化是商品與生產因素包括資本、技術與人才跨越國界自由移動的形勢。 區域經濟有以下幾種形式: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 、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 、經濟共同體(Economic Community) 。,3,一、話說天下經濟大勢,歐盟的發展 歐洲區域經濟整合始於戰後西德與法國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

2、nd Steal Community)。 歐洲煤鋼共同體於1958年發展為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會員國包括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等六國。,4,一、話說天下經濟大勢,歐盟的發展 後陸續加入丹麥、愛爾蘭、英國(1973)、希臘(1981)、西班牙、葡萄牙(1986)、奧地利、芬蘭、瑞典(1995);1993年11月改稱歐洲同盟(European Union),簡稱歐盟(EU)。,5,一、話說天下經濟大勢,歐盟的發展 2004年加入Cyprus、 Czech Rep.、Estonia、Hungary、Latvia、Lithuania、Malta、Poland、Slovakia與

3、Slovenia等10國,2007年加入者尚有Bulgaria、Romania;共27國。,6,一、話說天下經濟大勢,北美自由貿易區 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形成於1994年,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7,一、話說天下經濟大勢,歐洲與北美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8,二、戰後東亞經濟發展,東亞曾為世界最富有地區 過去500年中,東亞經濟有300年佔世界GDP30%左右;1820年最高,達40%。工業革命後,19世紀中葉被西歐超過,20世紀初期被美國超過。1950年僅佔世界GDP11.4%。 何以如此?開放促進成長,封

4、閉導致停滯。 *Indermit Gill & Homi Kharas,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 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the World Bank, 2007, p.67,9,二、戰後東亞經濟發展,日本、四小龍 1950年代以來,東亞經濟急起直追,成為世界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地區。 首先,日本從戰爭的耗損與破壞中復興,人均GNP於1963年超過當時OECD人均GDP最低的義大利,1964年成為富國俱樂部OECD的一員。 繼而台灣、香港、新加坡和南韓以出口導向帶動經濟快速成長,1970年代後期因經濟表現優異獲得東亞四小龍或四小虎的稱號。它們所

5、採取的發展策略也為後來其他發展中國家所遵循。,10,二、戰後東亞經濟發展,亞洲八傑 緊追在後的是東協原始會員國中的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和四小龍具備大致相同的基礎條件,採取大致相同、順應市場(market friendly)的策略,在外資湧入下迅速成長。 1993年世界銀行在The Asian Miracle,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一書中,稱上述八個經濟體為亞洲八傑(High Performing Asian Economies, HPAEs),分析它們成功的經驗。 在1990年代初以前的30年中,八傑的人均產值年成長率為東亞其他國家的2倍,南亞和

6、拉丁美洲的3倍,非洲的5倍。,11,二、戰後東亞經濟發展,東亞金融危機 1997年7月所謂東亞金融危機(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從泰國開始,迅速席捲東南亞各國以及香港、南韓。 過去大量外資流入東亞新興國家,投資邊際效率降低,甚至已成負值而不自知,一旦外資大量撤出,信用瞬間收縮加以金融系統脆弱,外匯不足,政府無力因應。 1998年各國GDP成長率轉為負值:香港-5.1%,印尼-13.2%,南韓-6.7%,馬來西亞-7.5%,泰國-10.4%(IMF, WEO, May 2000)。,12,三、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發展,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 中國自1978

7、年改革開放以來,從以國有企業為主的中央計劃經濟,經過集體企業、個體企業和私營企業,摸著石頭過河,逐步走向市場經濟。 對外逐步開放城市,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引進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拓展貿易,又拜全球化、資訊化之賜,經濟迅速成長。GDP平均年成長率1980-90:10.2%,1990-2000:10.6%,2000-06:9.6%。唯人均GNI仍低,2006年只有$2,000美元,2007年約2,500美元。,13,三、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發展,經濟規模 2006年中人口為1,312百萬,GNI為$26,210億美元,低於美、日、德而為

8、世界第四,若按PPP計算,則為$61,191億美元,低於美國($131,957億)而為世界第二。 同年貨物出口為$9,689億美元,進口為$7,915億美元,均列世界第三。2007年出口超過美國,但在德國之後,為世界第二;進口低於美國、德國,為世界第三。,14,三、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發展,減貧成果 世界銀行以每日消費(1996年幣值)$1美元以下為赤貧(extremely poor)人口,$2美元以下為貧窮(poor)人口。 1981年改革開放之初,赤貧人口達634百萬,佔人口的63.8%;貧窮人口達876百萬,佔人口的88.1%。 快速成長使貧窮和赤貧人口迅速減少,2004年赤貧人口減為1

9、28百萬(9.9%),貧窮人口減為452百萬(34.9%)。,15,三、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以世界五分之的人口參加世界生產與購買,有促進世界經濟成長、緩和世界經濟波動的效果;近年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成長最大的引擎。 以低廉之製造品供應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等高工資、高所得國家,有平抑世界製造業產品價格的效果。唯亦有加速世界自然資源耗竭、使能源、礦產、糧食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的效果。 大量勞動力投入世界市場,有壓低工資所得,導致分配不均的效果。,16,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威脅與機會 中國經濟興起對東亞發展中國家而言,取代了若干機會,也提供了新的機會,最能適應這些變動

10、的國家或經濟體,獲得最大的利益。 取代的機會主要為外來的資金,原來投資於東亞各國的資金投資到中國,隨之而來的尚有人才、技術和國外的市場。到2007年底,累積吸收FDI已超過$7,500億美元,1993年以來,一直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外資流入國,全球500大跨國公司中有450多家到中國投資。,17,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貿易的凱因斯效果與李嘉圖效果 貿易順差創造需要、就業與所得,是凱因斯 (John M. Keynes)效果;貿易促進分工專業與創新,使生產力提高,是李嘉圖 (David Ricardo)效果。 中國對歐美經濟先進國家貿易為出超,對東亞區域內國家貿易為入超,以2004年為例,中

11、國對區域內各國出口只佔其出口總額的26%,但自區域內各國進口佔其出進口總額的51%。2000-04年和1990-94相比,東亞所有國家對中國出口佔各該國出口總額比率都大幅增加。對中國出口大幅增加是這些國家在這段時期經濟成長的主要來源。,18,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貿易的凱因斯效果與李嘉圖效果 從李嘉圖效果看,貿易自由化、關稅降低、資訊化,以及港口、道路等基礎建設不斷改善,使產業間與產業內貿易擴大,發揮分工、專業與規模經濟的利益,使生產力不斷提高,也進一步促進對區域外的貿易。,19,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東南亞國協 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始於東南亞國協,簡稱東協(Association o

12、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東協成立於1967年,原始會員國為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續加入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成為現在的10國。,20,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東南亞國協 東協10國2006年GNI雖然只有$9,738億美元,佔世界GNI 2%,按PPP計算也只有$22,436億美元,佔世界3.7%,但人口5億5千餘萬,佔世界8.5%。人多勢眾,發展潛力大,鄰近經濟大國,包括南方的澳洲和北方的中國、南韓、日本都尋求加入。 *(人口未包括汶萊,GNI未包括汶萊和緬甸),21,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東協加一、加三與加六

13、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後,中國與東協經貿關係日趨密切。2002年11月中國與東協簽署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rporation between ASEAN and PRC),形成東協加一。,22,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東協加一、加三與加六 2003年10月東協召開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reaty of Amity and Corporation in Southeast Asia)會議,中國由溫家寶總理代表簽約加入,雙方關係更形穩固。 東協加一再加日本、南韓為東協加三,再加印度、澳洲和

14、紐西蘭為東協加六。,23,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從東協共同體到東亞共同體 2005年12月12日,東協加三之政府領袖齊聚馬來西亞首府吉隆坡舉行高峰會,宣示東協加三之合作為實現東亞共同體(East Asian Community, EAC)之主要載具(Vehicle)。 2005年12月14日東協加六舉行高峰會,並邀俄羅斯以地主國貴賓身分列席,宣佈充分支持東協共同體,並以東亞共同體為長期目標,以促進本區域內自由、安全與繁榮。,24,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從東協共同體到東亞共同體 2007年1月20日,東協10國在新加坡慶祝40週年,簽訂東協憲章(ASEAN Charter),宣佈同一

15、願景,同一認同,同一群體(One vision, one identity, one community )的信念,限定新會員國必須位於東南亞地區,並得到現有10國之共同承認。 20日之會議並簽訂東協經濟共同體藍圖,希望於2015年達成東協共同體之目標,使貨物、勞務、資本與人力在區域內自由移動,以壯大東協經濟。東亞經濟共同體尚有一段長路要走。,25,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東協加三、加六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26,五、其他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提議,2006年美國在APEC之年會中,主導與澳洲、加拿大、智利、日本、紐西蘭和新加坡等7國,倡議成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16、 Asian Pacific, FTAAP),未來發展尚待觀察。,27,五、其他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提議,最近(今年6月)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提議成立亞太共同體(Asia-Pacific Community),會員國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印尼和區域內的其他國家,當然還有澳洲。 亞太自由貿易區和亞太共同體都是從已有19年歷史的APEC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概念構思,將東亞地區整合延伸到大洋洲和太平洋東岸的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澳洲和美國是APEC的共同發起國,APEC不含印度,但包括台灣;其所通過的議案並無拘束力。,28,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