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绪论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599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6.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绪论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中国建筑史绪论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中国建筑史绪论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中国建筑史绪论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中国建筑史绪论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绪论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绪论2.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观看幻灯,注意观察各个建筑的特点, 然后回答问题。,布达拉宫藏族人心目中的圣殿,西藏碉楼,新疆清真寺穹隆顶,徽州民居,苏州留园,侗族风雨桥,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新疆民居,福建客家土楼,广州陈家祠,山西乔家大院,北京四合院,蒙古毡包式住宅,窑洞,问题: 1、什么是建筑特征? 2、影响建筑特征的因素是什么? 3、建筑特征和建筑特色的关系是什么?,建筑特征是一个建筑在功能和形式上有别于另一个建筑的特点,它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建筑特征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空间)(气候、地理、地质、水文),社会条件(时间)(政治、经济、制度

2、、历史、传统、民俗、习惯),建筑特征的积累和延续形成了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从以上幻灯中可以知道:虽然中国建筑丰富多彩,但是从时空上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是木构架体系建筑。 面最广广泛分布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 民族。 量最大宫殿、住宅、坛庙、陵墓、宗教建筑等。 延续时间最长从萌芽、发展到顶峰持续三、四千年。,问题: 1、木构架体系建筑为什么在中国成为主流? 2、木构架建筑有什么优势? 3、木构架建筑有什么缺陷?,1、木构架体系建筑为什么在中国成为 主流? 就地取材说 经济水平低下说 早期缺乏大量奴隶劳动说 适者生存说 李允鉌华夏意匠,2、木构架建筑有什么优势?,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施工速度快 便于修缮、搬迁,3、木构架建筑有什么缺陷?,材料的稀缺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 易燃、易腐蚀 木材的结构上的缺陷,无法满足复杂空间的需要,二、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 2、抬梁式 3、井干式,1、穿斗式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传力途径:屋面荷载、椽、檩、柱、柱础、地基,2、抬梁式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短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传力途径: 屋面荷载、椽、檩(梁)、柱、柱础、地基,3、井干式 木承重结构墙,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榫口,组合成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为墙壁。,斗栱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

4、,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木构架结构有以下特点: 1、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2、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3、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4、材料供应较方便。 5、防火、防腐有严重缺陷。,三、单体建筑的构成 不论殿堂、亭、廊, 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型式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有十几种名称,但大多数形式差别不大,主要的有三种: 1、殿堂,基本平面是长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圆形,很少单独出现; 2、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圆、六角、八角等形状,可以独立于群体之外; 3、廊,主要作为各个单座建筑

5、间的联系。,四、建筑群的组合,组群布局:中国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具有简明的组 织规律。 1、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以单座建筑构成庭院,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庭院组成多采用均衡对称方式,沿着纵轴及横轴发展这种方式可分为四合院或廊院二种型态,园林建筑多为不对称之平面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型式 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庭院,共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是: 1、十字轴线对称 2、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 3、轴线曲折,或

6、没有明显的轴线,1、十字轴线对称 主体建筑放在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2、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 主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宫殿小至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3、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的轴线 多用于园林空间。,空间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别,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宫殿。,明清北京宫殿,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融于山水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林。,苏州网师园 月到风来亭,不论哪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

7、抑扬顿挫一气贯通。,五、建筑与环境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古代的建设者处理建筑与环境的指导思想。,善择基址 因地制宜 整治环境 心理补偿,六、建筑类型,建筑类型是因其特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的类型消失,一些新的类型产生。 社会发展的速度决定了建筑类型变化的速度。,中国古代建筑的十大类型,七、工官制度,工官: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官制度: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主要掌管城市和建筑设计、征工、征料与施工组织管理,总结经验、统一做法,实行建筑标准化,营造法式编著是工官制度的产物。工官制度是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在工官制度下

8、的匠人,匠人的职责(引自考工记) 1、用水测法测量城市用地水平高程 2、用日影和北极星测定城市建筑物的方位 3、规划和建设城市 4、建造宫室建筑 5、划分郊甸田亩并建造沟洫 6、建设仓库等储藏建筑 当时的建设活动,设计和施工没有严格的分工,匠人主要是指木工工种(传统建筑的建造中,木工的技术最复杂,是施工的关键,一般来讲,木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领班)。,工官制度的演变:,工官的职能范围:,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 工官制度积极的一面:历史上规模巨大、用工繁多、技术复杂的大型建筑物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是政府干预建筑工程的结果。 工官制度消极的一面:政府管制太多,广大匠

9、人的智慧受到抑制。,历史上著名的工官:,隋 宇文恺 宋 李诫 明 蒯祥 徐杲从工匠到工官,八、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总结: 地方民族风格 类型风格 时代风格,地方民族风格,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八类:,(1)北方风格 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2)西北风格 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

10、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3)江南风格 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4)岭南风格 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装修、

11、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5)西南风格 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利用山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不太讲究装饰。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6)藏族风格 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牧民多居褐色长方形帐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为23层小天井式木结构建筑,外面包砌石墙,墙壁收分很大,上面为平屋顶。石墙上的门窗狭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顶部檐端加装饰线条,极富表现力。喇嘛寺庙

12、很多,都建在高地上,体量高大,色彩强烈,同样使用厚墙、平顶,重点部位突出少量坡顶。总的风格是坚实厚重。,(7)蒙古族风格 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牧民居住圆形毡包(蒙古包),贵族的大毡包直径可达10余米,内有立柱,装饰华丽。喇嘛庙集中体现了蒙古族建筑的风格,它来源于藏族喇嘛庙原型,又吸收了临近地区回族、汉族建筑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8)维吾尔族风格 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区。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全用平屋顶,内部庭院尺度亲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绿化点缀。房间前有宽敞的外廊,室内外有细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饰。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类型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

13、为四种基本风格。,(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 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 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 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4)自由委婉的

14、园林风格 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以上 四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 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三种类型。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时代风格,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材料和结构长时期变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审美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或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术风格发生变化。 根据这两点,可

15、以将商周以后的建筑艺术分为三种典型的时代风格:,(1)秦汉风格 秦统一全国,将各国文化集中于关中,汉继承秦文化,全国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代表秦汉风格的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 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2)隋唐风格 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 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3)明清风格 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筑艺术特有的规律,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型风格雍容大度,严谨典丽,机理清晰,而又富于人情趣味。,秦汉、隋唐、明清三个时期相距时间基本相等,它们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融合的三个时代,也是封建社会前、中、后三期的代表王朝。作为正面地、综合地反映生活的建筑艺术,这三种时代风格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艺术范围;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意义和它们的反映功能,显然也远远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