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9080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8.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PPT课件.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神 经 系 统,神经系统的重要地位,1、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司令部 (对内)协调各大系统 2、接受刺激,做出反应 3、大脑的特殊结构所承担的特殊功能使人类与动物产生本质区别,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灰质 gray matter 和皮质 cortex 2、白质 white matter和髓质 medulla 3、纤维束 fascicules 和神经 nerve 4、神经核 nucleus和神经节 ganglion,神经系统的构成,神 经 系 统,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躯体神经,脑神经,脊神经,

2、内脏神经,脑,脊髓,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大脑 小脑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周围神经系统,周 围 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脑神经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副一、舌下全。,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分,脊神经(spinal nerves)共31对 颈神经(cervical nerves):8对 胸神经(thoracic nerves):12对 腰神经(lumbar nerves):5对 骶神经 (sacral nerves): 5对 尾神经(coccygeal nerves):1对,脊

3、神经的典型分支 1、前支-粗大,形成臂丛和胸N 2、后支-细小 皮支: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皮肤 肌支:布于项背、腰、骶部肌肉,神经系统的组成,基本单位:神经元 neuron nerve cell 神经元的分类: 1)(结构)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2)(功能)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3)(递质) 胆碱能神经元 单胺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 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功能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的五个部分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径路,鼻侧半纤

4、维交叉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端脑距状沟两侧的皮质(视区),视锥C视杆C,双极C,节C,轴突形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内囊后肢,外侧膝状体,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N副核,动眼N,睫状N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瞳孔缩小,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脑 (高级),脊髓(低级中枢),大脑 小脑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脊髓 spinal cord,脊髓 spinal cord 一、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前后稍偏,外包被膜,它与脊柱的弯曲一致。脊髓的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成人)

5、 ,长约4045cm。 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腰髓第二至骶髓第三节称腰膨大,脊髓的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 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织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脊髓被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分为对称的两半 前面的称前正中裂,较深,后面的后正中沟,较浅。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 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由运动神经纤维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入脊髓,由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组成。 每条后根在与前根会合前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腰、骶、尾部的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

6、段较长距离,它们共同形成马尾。在成人(男性)一般第一腰椎以下已无脊髓,只有马尾。,二、分节 颈【C】-8 胸【T】-12 腰【L】-5 骶【S】-5 尾-1 -共 31节,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gray matter 前角 anterior horn 后角 posterior horn 侧角 lateral horn 白质 white matter 前索 anterior funiculus 后索 posterior funiculus 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 中央管 central canal 第四脑室 终室,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前、后角之间的宽阔

7、区域为中间带,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将左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 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胞,其轴突贯穿白质,经前外侧沟走出脊髓,组成前根。 后角内含有联络细胞,有痛觉和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并在后角底部有小脑本体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 灰质周缘部和其联合细胞以其附近含有纤维的白质构成所谓的脊髓的固有基束,贯穿于脊髓的各节段,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完成各种复杂的脊髓反射性活动。,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 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 白质籍脊髓的纵沟分为三个索 前索-前正中裂与前

8、外侧沟之间 外侧索-前、后外侧沟之间 后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前 索 位于前外侧沟的内侧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前束(锥体束) 顶盖脊髓束(视听反射) 内侧纵束(联络眼肌诸神经核和项肌神经核以达成肌肉共济活动) 前庭脊髓束(参与身体平衡反射)。 两侧前索以白质前连合相互结合。,侧 索 位于脊髓的侧方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之间 有上行和下行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 脊髓丘脑束(痛觉、温度觉和粗的触觉纤维所组成) 脊髓小脑束(本体感受性冲动和无意识性协调运动) 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侧束亦称锥体束(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姿势调节),皮质脊髓侧束 位于外侧索后部 皮质脊髓前束 位于前索最内侧,仅存在于中胸

9、部以上;大部分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共同特征: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行止于脊髓,管理人体随意运动,故又称为皮质脊髓束,后 索,位于后外侧沟的内侧 主要为上行传导束(本体感觉和一部分精细触觉) 颈部脊髓的后索分为内侧薄束和外侧楔束。,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此处称为网状结构。, 特别提示,不同节段脊髓的灰、白质构成形态是不同的!,在成人脊髓与脊柱的长度是不相等的,脊髓的节段与脊柱的节段并不完全对应。 在创伤中,可凭借受伤的椎骨位置来推测脊髓可能受损的节段。,上颈髓(C14)同序数椎骨相对应 下颈髓(C58)上一节椎体平对 上胸髓(T14)上一节椎体平

10、对 中胸部的脊髓上2节椎体平对 下胸部脊髓约上3节椎体平对 腰髓第11及第12胸椎范围平对 骶髓和尾髓约平对第1腰椎,脊髓功能,脊髓的活动受脑的控制 (一)传导 1、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 感觉冲动,通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 2、脑的活动(指令),再通过脊髓的下行纤维束,调整脊髓神经元的活动。 (二)反射 脊髓本身完成许多反射活动,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脑的结构,脑,大脑,小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脑的外侧,脑的内侧,小脑的外形,小脑半球 小脑蚓 小脑扁桃体,脑的底面,脑的矢状面(模型),一、大脑,一)概述 1、端脑的外形 端脑telencephalon与间脑同自前脑发

11、展而来 端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在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有大脑纵裂将其分开,纵裂的底为胼胝体。 在大脑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隔开。 由于大脑半球皮质的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一、大脑,一)概述 2、端脑的沟 每侧半球以3条恒定的沟 外侧沟 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上外侧面; 中央沟 起于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 顶枕沟 位于半球内侧面后部,自下向上。,一、大脑,一)概述 3、端脑的分叶 1、额叶 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 2、

12、颞叶 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3、枕叶 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自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4cm处)的连线; 4、顶叶 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 5、岛叶 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大脑皮质分区(外侧面),在半球背外侧面,中央沟的前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前沟,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自中央前沟向前,有两条与半球上缘平行的沟,为额上沟和额下沟,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的分界线。 在中央沟后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后沟,此沟与中央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在中央后沟后方,有一条与半球上缘平行的顶内沟。顶内沟的上方为顶上小叶

13、,下方为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分为包绕外侧沟后端的缘上回和围绕颞上沟末端的角回 在外侧沟的下方,有与之平行的颞上沟和颞下沟。颞上沟的上方为颞上回,内有几条短的颞横回 。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为颞中回。颞下沟的下方为颞下回,一、大脑,二)大脑皮质 大脑不同的皮质区具有不同的功能。 一般将这些具有一定功能的脑区称为“中枢”,这些中枢是管理某种功能的核心部分 除了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中枢外,还存在着广泛的脑区,它们不局限于某种功能,而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完成更高级的神经精神活动,称为联络区,罗杰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功能分区,左脑在做什么?,右脑在做什么?,大脑皮质

14、功能定位(模式图),功能分区,前額叶皮质 (Prefrontal Cortex) 解決问题, 情緒, 复杂性的思考 运动联合区 (Motor Association Corte) 复杂性运动的协调,例如:舞蹈 主要運動皮質區 (Primary Motor Cortex) 自主性动作的启动 主要自体感覺皮質區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由身體接收觸覺訊息 感官联合区 (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多重的感官訊息 视觉联合区 (Visual Association Area) 复杂的视觉信息处理 视觉皮质 (Visual Cortex) 偵

15、測简单的視覺刺激,皮质区功能,1、第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影特点为: 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运动有关。 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但一些与联合运动有关的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如面上部肌、眼球外肌、咽喉肌、咀嚼肌、呼吸肌和躯干、会阴肌,故在一侧运动区受损后这些肌不出现瘫痪。 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大脑皮质分区(外侧面),人体各部在第一躯体运动区的定位,2、第1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

16、叶后部, 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 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是: 上下颠倒,但头部也是正的。中央旁小叶的后部与小腿和会阴部的感觉有关,中央后回的最下方与咽、舌的感觉有关。 左右交叉,一侧躯体感觉区管理对侧半身的感觉 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也与形体的大小无关,而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人体各部在第躯体感觉区的定位,3、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经外侧膝状体中继传来的视觉信息。 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视觉传导 通路受损 会有哪些 表现?,4、听区,位于大脑外侧沟下壁

17、的颞横回上 每侧听区接受自内 侧膝状体传来的两耳听觉冲动。 因此,一侧听区受损,不致引起全聋。,5、平衡觉区:在中央后回下端头面部代表区附近。 6、味觉区:可能位于中央后回下方的岛盖部。 7、嗅觉区:位于海马旁回的钩附近。,8、语言中枢,在一侧半球发展起来,即善用右手(右利)者在左侧半球,善用左手(左利)者其语言中枢也在左侧半球,只有一部分人在右侧半球。故左半球被认为是语言 区的“优势半球”。 临床观察证明,90以上的失语症都是左侧大脑半球受损伤的结果。 语言区包括说话、听话、书写和阅读4个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Broca区 位于额下回的后部 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即丧失了说话能力,

18、但仍能发音。 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此区受损,患者虽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也不能理解自己讲话的意义,称感觉性失语症。,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的上肢代表区。 此区受损,虽然手的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正确的文字,称失写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角回,靠近视区。 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也属于感觉性失语症,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区域,韦尼克区(Wernikes Area),布洛卡区(Brocas Area), 特别提示,大脑皮质机能定位的概念是相对的! 当某一中枢损伤后,其他有关脑区可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该项功能,一、大脑,三)大脑的髓质

19、 大脑半球的髓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实现皮质各部之间以及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联系 可分3类:连合系、联络系和投射系。,1、连合系: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A胼胝体 为强大的白质纤维板,连接两侧半球广大区域的相应部位,纤维向前、后和两侧放射,联系两半球的额、枕、顶、颞叶。 B前连合 位于穹窿的前方,呈“X”形,连接左、右嗅球和颞叶。 C穹窿和穹窿连合 穹窿是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两侧穹窿经胼胝体的下方前行并互相靠近,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边,连接对侧的海马,称穹窿连合。,2、联络系: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 其中短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称弓状纤

20、维 长纤维联系本侧半球各叶,其中主要的有 钩束,呈钩状绕过外侧裂,连接额、颞两叶的前部; 上纵束,在豆状核与岛叶的上方,连接额、顶、枕、颞四个叶; 下纵束,沿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壁行走,连接枕叶和颞叶; 扣带,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深部,连接边缘叶的各部。,3、投射系: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包括基底核、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的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 内囊由宽厚的白质纤维板构成,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V”形,可分为3部: 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内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 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

21、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上辐射、顶枕颞桥束、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 内囊腰:位于前、后肢会合处,有皮质核束通过。内囊损伤可导致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上辐射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损伤)和偏盲(视辐射受损),即所谓“三偏综合征”。,二、小脑,小脑总体积约占整脑的10,然而其所含的神经元数量却超过全脑神经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大量的神经元胞体集中于小脑的表层,形成小脑皮质 接受大量的感觉信息 小脑的功能主要与运动控制有关,即维持人体平衡并协调骨胳肌的运动。 小脑的损伤不会引起随意运动的丧失(瘫痪),但可表现有平衡失常以及肌张力特别是运动协调的障碍。,三、脑 干,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一

22、个较小部分 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 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室腔为第四脑室 脑干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神经核团、长的纤维束和网状结构,后者是各类神经元与纤维交错排列而相对散在分布的一个特定区域。,1.感觉传导通路 the sensory pathways 2.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数级神经元效应器 effector,感受器数级神经元大脑皮质或 receptor 皮质下中枢,大脑皮质或 皮质下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视觉 vision 听觉 hearing 平衡觉 嗅觉 smell 味觉 taste,感觉传导通路,痛觉 pain s

23、ense 温觉 temperature s. 触觉 touch s. 压觉 press s. 本体觉 proprioception 内脏感觉 visceral s.,一般感觉 特殊感觉,(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 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

24、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注)。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到大脑,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 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周围突,脊N,第一级N元,脊N节,中枢突,后根内侧部,薄束、楔束,第二级N元,薄束核、楔束核,交叉,丘系交叉,第三级N元,丘脑腹后外侧核,投射纤维,丘脑上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大脑皮质,内侧丘系,对 侧,(内囊后肢),S5,C8,T4,L3,延髓,脑桥,中脑,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

25、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 来自第4胸节以下的升支走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 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 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 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侧素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

26、脚止于旧小脑皮质。,将躯干和下肢的本体感觉传入小脑 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 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侧索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由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注)。 第2级神经元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上升l2个节段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内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侧束的纤维传导痛、温觉,前束的纤维传导

27、粗触觉)。 脊髓丘脑束上行,经延髓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它们发出纤维称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周围突,脊N,第一级N元,脊N节,中枢突,后根外侧部,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第二级N元,交叉,白质前连合,第三级N元,丘脑腹后外侧核,投射纤维,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大脑皮质,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系,对 侧,脊髓 I、V、VII、VIII层,中脑,脊髓,延髓,脑桥, 特别

28、提示,脊髓丘脑束纤维的排列有一定的次序:自外向内、由浅入深,依次排列着来自骶、腰、胸、颈部的纤维。,思考,当脊髓内有肿瘤压迫脊髓时,会有何表现? 确定肿瘤位置! 当脊髓内肿瘤压迫一侧脊髓丘脑束时,痛、温觉障碍首先出现在身体对侧上半部,逐渐波及下半部。 若受到脊髓外肿瘤压迫,则发生感觉障碍的次序相反。,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腔粘膜的有关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传导痛、温觉的纤维再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的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它们

29、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三叉丘系,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感受器,头面部皮肤粘膜感受器,周围突,三叉N,第一级N元,三叉N节,中枢突,三叉N根,三叉N脊束,第二级N元,三叉N脊束核,交叉,第三级N元,丘脑腹后内侧核,投射纤维,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大脑皮质,三叉丘系,对 侧,脊髓,中脑,脑桥,延髓,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受损会导致哪些表现? 若三叉丘系以上受损,则导致对侧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障碍; 若三叉丘系以下受损,则同侧头面部痛、温觉 和触觉发生障碍。,(三

30、)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1视觉传导通路 双极细胞为第1级神经元。 节细胞为第2级神经元,其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形成视交叉后,延为视束。视束绕大脑脚向后,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optic radiation,经内囊后肢投射到端脑距状沟两侧的视区,产生视觉。 在视束中,还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和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的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完成视觉反射。顶盖前区与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有关。,视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视锥、杆细胞,周围突,第一级N元,视网膜双极细胞,中枢突,第二级N元,

31、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交叉,视交叉,第三级N元,两侧外侧膝状体,投射纤维,两侧视辐射(内囊后肢),两侧距状沟两侧皮质,大脑皮质,视N,两侧视束,视网膜双极细胞周围突,视网膜双极细胞中枢突,睫 状 N 节,外 侧 膝 状 体,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 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交叉后加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视束。因此,左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半的纤维。,视觉传导 通路受损 会有哪些 表现?,当视觉传导通路在不同部位受损时,可引起不同的视野缺损: 一侧视神经损伤 该侧视野全盲; 视交叉中交叉纤维损伤 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一侧视交

32、叉外侧部的不交叉纤维损伤 则患侧视野的鼻侧半偏盲; 一侧视束以后的部位(视辐射,视区皮质)受损,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右侧受损则右眼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的反应称直接对光反射,未照射侧的反应称间接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如下: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使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双极细胞 周围突,双极细胞 中枢突,节 细胞,视 N,视 交叉,两侧 视束,两侧 上丘臂,顶盖 前区,两侧动 眼N副

33、核,两侧 动眼N,两侧睫 状N节,两侧睫 状短N,两侧 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双极 细胞,光 线,睫 状 N 节,外 侧 膝 状 体,神经损伤时的表现 一侧视神经受损时,传入信息中断,光照患侧瞳孔,两侧瞳孔均不缩小;但光照健侧瞳孔,则两眼对光反射均存在(此即患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一侧动眼神经受损时,由于传出信息中断,无论光照哪一侧瞳孔,患侧对光反射都消失(患侧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但健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四)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的第1级神经元为蜗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 器(Corti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道,在延髓、脑

34、桥交界处入脑,止于蜗 神经前核和后核。 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蜗神经前核和后核,发出纤维大部分 在脑桥内经斜方体交叉至对侧,至上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称外侧丘系。外侧丘系的纤维 经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大多数止于下丘。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下丘,其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 第4级神经元胞体在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acoustic radiation,经内囊后肢,止于大脑皮质颞横回的听区。,听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螺旋器,周围突,第一级N元,蜗N节,中枢突,第二级N元,蜗N核,交叉,外侧丘系,第四级N元,内侧膝状体,投射纤维,听辐射(内囊后肢),颞横回,大脑皮质,斜方体,下丘,蜗N,第三级N元,下

35、丘臂,两 侧,运动传导通路 包括锥体系 和锥体外系 锥体系主要支配人体四肢肌肉的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径路,人类锥体外系的主要机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例如走路时双臂自然协调地摆动)等,(一)锥体系,锥体系由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组成。上述神经元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束称皮质脊髓束;止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束称皮质核束。,l皮质脊髓束 由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半部等处皮质的锥体细胞轴突集中而成 下行经内囊后

36、肢的前部、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和脑桥基底部至延髓锥体,在锥体下端,约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继续于对侧脊髓侧索内下行,称皮质脊髓侧束,此束沿途发出侧支,逐节终止于前角细胞(可达骶节),支配四肢肌。 在延髓锥体,皮质脊髓束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脊髓前索内下行,称皮质脊髓前束,该束仅达胸节,并经白质前连合逐节交叉至对侧,终止于前角细胞,支配躯干和四肢骨胳肌的运动。, 特别提示,皮质脊髓前束中有一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止于同侧脊髓前角细胞,支配躯干肌。所以,躯干肌是受两侧大脑皮质支配的。,一侧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交叉前受损,主要引起对侧肢体瘫痪,躯干肌运动没有明显影响。实际

37、上,皮质脊髓束只有1020的纤维直接终止于前角细胞,大部分纤维经中间神经元与前角细胞联系。,2皮质核束 主要由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下行经内囊膝部至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由此向下,陆续分出纤维 大部分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运动核支配面上部肌的细胞群、疑核和副神经脊髓核),支配眼外肌、咀嚼肌、面上部表情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咽喉肌。 小部分纤维完全交叉到对侧,终止于面神经运动核支配面下部肌的细胞群和舌下神经核,支配面下部表情肌和舌肌。因此,除支配面下部肌的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为单侧(对侧)支配外,其他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一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表现为病灶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低垂并向病灶侧偏斜,流涎,不能做鼓腮、露齿等动作,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 一侧面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可致病灶侧所有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一侧舌下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可致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