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9581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18.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课件.ppt(1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3、内呼吸,包括组织换气和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呼吸过程,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肺门,5、肺的血管,4、肺的分叶,2、肺的形态,1、肺的位置,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无数肺泡组成。,肺,第一节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胸膜和胸膜腔 脏胸膜 壁胸膜 胸膜腔,一、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过程。,肋间肌,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胸廓容积缩小, 肺被动缩小,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2、膈肌和肋骨回位,缩小胸廓,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胸廓容积扩大,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 增大胸廓的上下径 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扩大胸廓前后、左右径,吸 气,呼 气,(一)呼吸过程,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二)呼吸型式,1、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2、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为平静呼吸 机体活动时,呼吸将加深加快,称用力呼吸。,6、深呼气:除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外,还有腹肌、肋间内肌等肌肉主动收缩。,3、平静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5、平静呼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4、深吸气:除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

3、外,还有胸肌和腹肌也参与收缩。,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原动力: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三)肺通气的动力,平静吸气初: 肺内压 大气压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二、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一)肺内压:,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用人工的方法改变肺内压,建立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这就是人工呼吸。,(二)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特点: 1、平静呼吸时始终为负压; 2、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 吸气时负值增大,呼气时负值减小。 3、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4、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4、,1、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本身的弹性回缩力(约占1/3)和肺泡内侧液体层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约占2/3)。 2、胸廓的弹性阻力:来自胸廓的弹性成分。,肺通气时需克服通气的阻力才能实现通气。,三、肺通气的阻力,(一)弹性阻力,(二)非弹性阻力,球形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方向是向心的,倾向于使肺泡缩小,产生弹性阻力。根据Laplace定律:P=2T/r,P是肺泡内的压力,T代表表面张力,r是肺泡半径。如果大小肺泡的表面张力相等,则肺泡内的压力与肺泡的半径成反比。小的肺泡内的压力大,大肺泡内的压力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型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维持

5、肺泡的稳定性。,(4)余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残余的气量。,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一)肺容积与肺容量,1、肺容积,(3)补呼气量,(2)补吸气量,(1)潮气量: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2)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2、肺容量,(1)深吸气量,(4)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3)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做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A、解剖无效腔 B、肺泡无效腔 C、生理无效腔,(二)肺通气量,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总量。,2、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1)无效腔,(2)肺泡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6、,一、呼吸气体的交换,(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换气结果: 肺血 组织血 血 血,换气动力:分压差,换气方向: 分压高分压低,O2,CO2,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气体的溶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2)呼吸膜的面积和通透性,(3)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通气量(VA)/每分肺血流量(Q),VA/Q换气效率 VA/Q换气效率,33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2008年 B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 C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肺泡气 D呼出气、肺泡气、肺动脉、组织液,A,A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呼出

7、气,1、物理溶解: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特征:量小 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形式,2、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 量大,主要运输形式。,1、物理溶解(1.5%) 2、化学结合(98.5%),(一)氧的运输,O2与Hb的可逆性结合,血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血氧含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 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1、反应快、可逆、受PO2的影响、不需要酶。,2、是氧合,非氧化:Hb-Fe2+O2Fe2+-HbO2,3、1分子Hb可与4分子O2可逆结合,4、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O2与H

8、b结合的特征,按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或血液氧含量的关系而绘制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250倍,这意味着在极低的下PCO下,CO就可以取代Hb O2的O2 。当CO与Hb分子中的1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O2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影响O2的解离。所以,CO中毒既妨碍Hb对O2的结合,又妨碍其对O2的解离。,(2)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7,(二)CO2的运输,1、物理溶解:5,2、化学结合:95,(1)HCO3-的形式:88,CO2在血液中的运输,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节律性活动,这种活动起源于呼吸中枢,

9、其基本功能是为机体提供代谢所需要的O2,并排出CO2 。因此,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会随着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肺扩张反射感受器位于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肺扩张反射具有种属差异,兔的最强,人的最弱。人在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不参与呼吸调节。,一、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1、肺扩张反射:是肺扩张时抑制吸气活动 的反射。,2、肺萎陷反射:肺萎陷时增强吸气活动或促进呼气转为吸气的反射。一般在较大程度的肺萎陷时才出现,在平静呼吸时并

10、不发挥调节作用。,1、化学感受器:指适宜刺激是CO2、H+和O2等化学物质的感受器。,(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1)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适宜刺激是动脉血中氧分压下降、二氧 化碳分压上升和氢离子浓度的增高。,外周化学感受器,(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区,生理刺激是局部细胞外液和脑脊液中的H+。,一定水平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CO2浓度增高中枢(主)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气增加。,2、CO2、H+、O2对呼吸的调节,(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2)H+对呼吸的影响:H+浓度增高中

11、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气增加,(3)低O2对呼吸的影响:缺O2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气增加,动脉血液PCO2、PO2、PH值改变对肺泡通气的影响,A血液中的CO2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因此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主要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 C血液中低浓度的O2完全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 D血液中低浓度的O2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B血液中的H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因此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主要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114下列关于呼吸调节的叙述正确的

12、是 ( )2009年,ACD,高等哺乳动物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不同动物泌尿系统的组成不同。,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机能,(1)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异物 (2)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3)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内分泌,肾小体,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近端小管曲部,远端小管曲部,髓袢降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肾单位,髓袢,集合管,泌尿小管,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近球小管,远端小管,袢升细段,袢升粗段,远曲小管,袢降粗段,近曲小管,袢降细段,肾单位,肾小囊是肾小

13、管的盲端,包括在肾小球外面,肾小囊有二层上皮细胞,内层紧贴肾小球,称脏层;外层称壁层,与肾小管管壁相连。二层之间有狭小的空隙,称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1、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肾小球是入球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然后再汇合成出球动脉离开肾小体。,肾小体,3、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分泌及排泄功能,对尿的生成和浓缩起重要作用。,2、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皮质肾单位和髓质肾单位的比较,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数量,多(85-90%),少(10-15%),体积,较大,较小,分布,外、中皮质层,内皮质层,在尿生成 中的作用,主要参与尿的生成,与尿的稀释和浓缩有关,入球和出

14、球小动脉口径比,2:1,1:1,髓袢长度,短,长,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1)远曲小管起始部分,此处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斑状突起。 (2)对远曲小管中的Na+、Cl-敏感,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肾小球旁器,1、球旁细胞:,2、致密斑:,3、球外系膜细胞:,(1)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 (2)具有吞噬功能。,(1)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内含分泌颗粒即肾素。 (2)对牵张刺激敏感,类似感受器。,球旁器,1、流量大,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两肾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1/41/5。 2、血液分布不匀:约94%的血液供应皮质层,约5%供应外髓,不到1%供应内髓。 3、

15、压力高低不同: 皮质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压力高利于肾小球的滤出 髓质肾小管毛细血管网压力低利于肾小管重吸收,肾脏血液循环特征,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第一节 尿生成过程,尿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血浆经过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所跨越的膜性结构,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基础。,(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1、滤过屏障:,(1)机械屏障:滤过膜的三层组织构成。 (2)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2、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1)机械屏障与溶质分子的半径 (2)静电屏障与溶质分子所带电荷,滤过膜,(二)有效滤过压,1、有效滤过压=(肾

16、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囊内压),入球端:有效滤过压=45 (25+10) =10mmHg 0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有效滤过压=45 (35+10)= 0mmHg 0无滤液生成,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每昼夜生成原尿量约180L,而终尿量却只有1L-2L。为原尿的1,这是由于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将99的液体又重吸收回血液。,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重吸收: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某些成分重新返回血液的过程。,分 泌: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物排入管腔的过程。,(1) Na+分别与葡萄糖、氨基酸、HCO3-、PO43-等同向偶联转运 (2) N

17、a+与H+逆向偶联转运。,(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1、Na+的重吸收机制,近端小管前半段:主动过程(2/3),近端小管后半段:被动过程(1/3),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管两侧电位差 Na+顺电位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以Na+2Cl-K+同向转运体方式的继发主动转运,髓袢降支细段:,对Na+不通透,髓袢升支细段:,对Na+高度通透:顺浓度差被动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1)远曲小管初段: Na+在管腔膜由Na+-Cl-同向转运进入细胞内,然后在管周膜由Na+泵泵出细胞而被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Na+是主动重吸收,(2)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Na+在管腔膜主要通过Na+通

18、道进入细胞内,然后在管周膜由Na+泵泵出细胞而被重吸收。,(3)远端小管初段: 管腔膜由Na+-Cl-同向转运进入细胞内,然后在基侧膜由Cl-通道移出细胞。(被动转运),2、Cl-的重吸收,(1)近端小管后半段: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被动重吸收,(2)髓袢升支粗段:以Na+2Cl-K+同向转运体方式的继发主动转运,(4)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小管液的负电位,使Cl-顺电位梯度经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具球-管平衡现象,即重吸收量始终为滤过量的6570%。 重吸收量不随机体的需要而被调节,故近曲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3、H2O的重吸收,(1)近端小管,通过细胞旁路和H2O通道被重

19、吸收。,重吸收特点:,A、髓袢降支细段:经水通道以渗透方式重吸收,(2)髓袢,B、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C、髓袢升支粗段:对水通透性很低,远曲小管后半段和集合管:管腔膜有ADH调控的水通道,调节水的重吸收。,(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前半段:水不通透,重吸收的特点: 重吸收量根据机体的需要而被调节; 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很大,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1)以CO2的形式重吸收的 (2) HCO3-的重吸收优先于Cl-的重吸收 (3) HCO3-的重吸收与Na+-H+逆向交换呈正相关(H+分泌重吸收HCO3- ),4、 HCO3-是被动重吸收(85%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重吸收

20、的特点:,HCO3-的重吸收,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65)在近端 小管被重吸收入血,少部分在髓袢升支粗段(25%)、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被重吸收。,5、K+的重吸收是主动过程(机制尚不清楚),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2)重吸收机制:继发主动转运,6、葡萄糖的重吸收,(1)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3)葡萄糖重吸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正常值:160180mg(8.910.1mmol/L),葡萄糖,小管上皮细胞内,载体,管周膜泵,Na+,K+,A、氨基酸的重吸收同葡萄糖。微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吞

21、饮作用被重吸收。 B、HPO42-、SO42-是与Na+同向转运重吸收的。 C、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和大多数利尿药等,由于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均在近曲小管被主动分泌。,其它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1、 K+的分泌: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由于Na+的重吸收,使管内外出现电位差,K+就顺着电位差被动扩散到小管液中,形成Na+ - K+交换。,(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Na+ - K+交换,(1)近端小管是分泌H+的主要部位。细胞内的H+通过Na+ - H+交换与小管液内的Na+发生交换。 (2)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以H+泵的形式主动转运H+ 。,2、H+的分泌

22、: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能分泌H+ 。,H+的分泌既可促进Na+的吸收又可促进HCO3-的吸收,而NaHCO3又是人体的储备碱,这种排酸保碱的作用对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有重要意义。,当Na+-K+增多时,Na+ -H+交换减少;反之,当机体酸中毒时,H+生成增多,Na+ -H+交换加强,从而抑制了Na+-K+交换,所以酸中毒时,常伴有血增高的现象。,3、NH3的分泌:氨是脂溶性物质,可扩散到小管液中与H+结合成NH4+,降低小管液H+的浓度,有利于H+的再分泌。,(一)尿液浓缩的原因: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然留在小管液中造成的。重吸收水的动力来自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建立,即髓质的渗透浓度从

23、髓质外层向乳头部不断升高。,第二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一、尿液的浓缩,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物质 外髓质:主要是NaCl 内髓质:主要是NaCl+尿素,1、肾小管各段对水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二)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原因,2、逆流倍增现象,尿液的稀释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被重吸收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 在体内水过多而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非常低,因此髓袢升支粗段的小管液在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NaCl被重吸收而水不被重吸收,形成低渗尿,造成尿液的稀释。,二、尿液的稀释,当全身血压在80-180mmHg之间变化时,通过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4、,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变化不大,有效滤过压也变化不大。,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一)肾内血流量调节:,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如果小管液渗透压高就会妨碍对水的吸收,小管液中的Na+浓度也会降低, Na+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NaCl排出也增多。,(二)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临床上给病人使用可被肾小球滤过而又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借以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这种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如甘露醇。,指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量是定比重吸收的:重吸收量/滤过量6570%,(三)球-管平衡,球-管平衡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会因G

25、FR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1、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前者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滤过减少。,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肾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引起尿量减少。,2、刺激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导致循环血中的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增加,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1、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二)抗利尿激素(ADH),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和动脉血压,2、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ADH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管周膜V2受体结合,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c-AMP,激活 蛋

26、白激酶A,水通道从胞浆 镶嵌到管腔膜上,水重吸收,内髓集合管尿素通透性 袢升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内髓高渗梯度,尿浓缩,小管液,血液,适宜刺激,下丘脑 释放 A D H,ADH,尿 量 ,ADH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血浆晶渗压 (1-2),循环血量 (5-10),ABp,低血糖 疼痛、应激,中枢渗感器,心房容感器,动脉压感器,下丘脑: 视上核 (主) 室旁核 (次),+,+,+,A D H,+,下丘脑-垂体束,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管周膜V2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激活蛋白激酶A,水通道从胞浆镶嵌到管腔膜上,内髓集合管尿素通透性 袢升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内髓高渗梯度,尿浓缩

27、,尿 量 ,水重吸收,+,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饮用等渗盐水,则尿量不出现饮清水后那样的变化。这种饮用大量清水后出现的尿量增多现象称为水利尿。,1、大量饮清水后血液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ADH释放明显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2、血容 GFR尿量,水利尿的原因,循环血量 等适宜刺激,(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血K+、Na+,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最小浓度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NaCl; 中等浓度进一步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与释放醛

28、固酮; 较高浓度进一步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另外:刺激肾上腺髓质和交感N分泌释放NE、E;刺激ADH、ACTH释放。,醛 固 酮,ACTH,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血管紧张素对尿生成的调节,管腔膜钠通道数量;增加ATP生成量;增强基底侧膜钠泵活性。,醛固酮,小管上皮细胞内,单纯扩散,胞浆内形成 激素-受体复合物,细胞核内调节 特异mRNA转录,醛固酮诱导蛋白,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2K+、保3Na+、保H2O,2、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36下面关于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2008 ANa+既有主动重吸收又有被动重吸收 B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 C葡萄糖、氨基酸等几乎被

29、全部重吸收 D某些药物分子可被分泌到管腔中,66给家兔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ml后,家兔的尿量增加,你认为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009年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肾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A带鱼会比鲤鱼随尿液失去更多的水 B带鱼缺少肾小球这样可以除去更多的水分 D带鱼的肾小管对盐分的重吸收要大于鲤鱼的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C肾小球帮助鲤鱼除去多余的水分,C,110下面关于鲤鱼和带鱼水盐代谢和 渗透压调节的叙述,哪些项是正确的? ( )2009年,(1)淡水硬骨鱼,其血液渗压高于环境,需要进行高渗压调节。它们多具发达的肾小球,能排出大量低渗的尿液,

30、鳃上皮能从环境中摄取氯离子以补偿由于体液高渗压而被动丢失的离子和进入体内的多余的水。 (2)海洋硬骨鱼,血液渗压低于环境渗压,需要进行低渗压调节,它们经常吞饮海水,肾小球退化,排尿量很少,借此补偿由于体液低渗压而被动的失水,同时通过鳃上皮排出多余的离子。,(一)内生殖器:睾丸、输精管道和附属腺体。,男性生殖系统,(二)外生殖器:阴囊和阴茎,生殖系统,(二)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前庭球、前庭大腺和阴道前庭等。,女性生殖系统,(一)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1)精原细胞增殖期: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2)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经过一次复制和两次减数分裂,先后形

31、成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 (3)精子分化期:精子细胞变成精子。,一、雄性生殖功能,(一)睾丸的生精作用,2、精子发生过程:,1、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经过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1)支持细胞:为精子生成提供营养和支持作用。能分泌抑制素,对腺垂体FSH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睾丸间质细胞:细胞表面有LH受体,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合成与分泌雄激素。 (3)生殖细胞:睾丸内有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二)睾丸的功能,1、睾丸内的细胞,生精上皮与睾丸间质模式图,A、维持生精作用 B、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男性副性征出现并维持。 C、维持正常性欲 D、促进蛋白质

32、合成,特别是肌肉和生殖器官的蛋白质的合成。 E、促进骨骼生长与钙磷沉积和红细胞生成。,睾酮的生理作用,(1)垂体对睾酮分泌的调控:腺垂体分泌的LH促进间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 (2)垂体对精子生成的调控:腺垂体分泌的FSH对生精过程具有启动作用,而睾酮则有维持生精的效应。,内分泌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调控腺垂体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分泌,进而影响睾丸的功能。,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1、附睾:在附睾内精子进一步发育成熟,并获得运动能力。 2、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三者的分泌物混合而成精液的主要成分。 3、阴茎、阴囊:阴囊保护内容物,并调

33、节睾丸的温度,有利于精子的生成。,(三)附属性器官,(1)卵巢由外层的皮质层和内部的髓质组成。皮质由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组成。 (2)卵泡由位于中央的卵细胞和周边的颗粒细胞组成。,二、雌性生殖功能,(一)生殖细胞的变化,1、卵巢,卵巢结构模式图,(2)卵巢周期:青春期开始,卵巢开始具有周期性排卵的功能。每个周期平均为28天。每个周期中约有15-20个卵泡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其中的卵细胞。正常女性一生中平均只排出约400个成熟的卵细胞。,2、卵子的生成,(1)卵泡的数量:女性在出生时卵巢内含有100-200万个原始卵泡。,(1)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由一个

34、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构成。初级卵母细胞停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初期,至排卵前才完成分裂。,3、卵泡的发育,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四个阶段。,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实物图 ( P原始卵泡 G初级卵泡 透明带),从青春期开始,原始卵泡在促卵泡激素(FSH)的作用下,发育为初级卵泡。卵泡细胞由一层扁平变为多层立方,最里面的一层卵泡细胞为柱状,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在初级卵母细胞与放射冠的卵泡细胞之间是一层透明带。,(2)初级卵泡,初级卵泡,透明带模式图,卵泡细胞增至6-12层,其中细胞之间的小腔隙逐渐融合成一个大腔,称卵泡腔,内含卵泡液。随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

35、明带和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形成卵丘。卵泡细胞改称颗粒细胞。,(3)次级卵泡,次级卵泡光镜像,卵泡由于卵泡液急剧增多而体积显著增大,卵泡壁越来越薄,卵泡相卵巢表面突出。在排卵前36-48小时,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并迅速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停滞在分裂中期。,(4)成熟卵泡,卵泡腔,卵泡膜外层,卵泡膜内层 基膜 颗粒层,次级卵母细胞 放射冠 透明带,卵丘,成熟卵泡模式图,(二)卵泡发育过程的调节,1、排卵和黄体的形成:,(1)排卵:成熟卵泡壁发生破裂,卵细胞、透明带与放射冠随卵泡液冲出卵泡,称为排卵。,成熟卵泡排卵模式图,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的血管破裂

36、,血液流入腔内凝成血块而形成血体。塌陷卵泡内的颗粒细胞与内膜细胞转变为黄体细胞而形成黄体。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维持两周即退缩,称为月经黄体。退缩后8-10周,黄体细胞变性,组织纤维化而呈疤痕状,称为白体。如卵子受精,黄体继续长大,则称为妊娠黄体。,(2)黄体的形成,29排卵后,卵泡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下面哪一项?( ) 2008年 B黄体血体白体 C黄体白体血体 D血体白体黄体,A血体黄体白体,A,卵泡成熟发育过程中,在腺垂体分泌的FSH(促卵泡素)作用下,颗粒细胞大量合成和分泌雌激素,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不断升高,雌激素以负反馈方式作用于腺垂体,抑制FSH的分泌,使循环中FSH下降。但雌激素浓度并

37、不下降,反而持续增加,是因雌激素可以作用于内膜细胞,加强雄激素的合成,进而在颗粒细胞内转变为雌激素。,2、促性腺激素,当卵泡发育接近成熟,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达到高峰,高浓度的雌激素呈正反馈方式作用于下丘脑,促进GnRN(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其进一步促进腺垂体形成LH和FSH分泌高峰。在LH分泌高峰的作用下,成熟卵泡发生排卵。排卵后卵泡内的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迅速增殖,使破裂卵泡转化为黄体。卵巢周期进入黄体期。,在LH的作用下,黄体细胞具有强大的合成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功能。排卵后,如未受精,在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下,LH和FSH分泌减少,卵泡发育受到抑制。黄体逐渐萎缩,成为白体

38、。循环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下降,使其对LH和FSH的抑制解除,故LH和FSH又开始回升,卵泡又开始发育,新的周期开始。,月经周期形成的原理及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孕激素主要为孕酮。卵巢也分泌少量的雄激素和抑制素。 1、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合成:卵巢在排卵前由卵泡分泌雌激素,排卵后由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三)卵巢的内分泌功能,2、在月经周期中,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呈现周期性的波动。雌激素随卵泡的发育而升高,在排卵前一天,雌激素达到高峰,旋即下降。在黄体期雌激素再次升高,所以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形成两个高峰。血中孕激素的水平在卵泡期很低,排卵后5-10出现高峰,以后下降

39、。,A、对生殖器官的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 B、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的增生。 C、对副性征的作用:促进女性在青春期出现副性征。 D、对代谢的影响:促进骨骼生长和钙盐的沉积,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导致体内水钠潴留。,3、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1)雌激素的作用,A、对子宫的影响:在月经周期中,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发生分泌期的变化,有利于孕卵着床;孕卵着床后,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转化为蜕膜细胞;妊娠期,孕激素使子宫平滑肌兴奋性下降,为胎儿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B、对乳腺的影响:促进乳腺小叶和腺泡发育,为分娩后排乳做好准备。 C、对脑的影响:作用于

40、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女性的基础体温在排卵前短暂降低,在排卵后升高0.5左右,并在黄体期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2)孕激素的作用,1、月经:黄体期如未受孕,卵巢黄体萎缩,致使子宫内膜失去雌孕激素的支持而萎缩、坏死,引起子宫内膜脱落和出血,即月经。,(四)生殖周期,2、月经周期:两次月经时间的间隔称为一个月经周期,即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作为一个周期。正常为21-36天,平均为28天。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记。,(1)增生期:卵泡开始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迅速增生变厚,腺体变长。 (2)分泌期:排卵后,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血液供应也更加丰富,腺体变的迂回曲折,开始分泌粘液

41、。 (3)月经期:未受孕,随着黄体的萎缩,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量急剧减少,子宫内膜开始变薄,子宫螺旋动脉发生痉挛,从而子宫内膜和螺旋动脉出现局部坏死,发展为整个子宫内膜的脱落出血。,3、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形成的原理及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1)卵泡期:FSH水平开始升高,刺激初级卵泡成熟。 (2)排卵期:排卵前一天,血中雌激素浓度达到高峰,下丘脑增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形成LH和FSH高峰, LH和FSH促进排卵。 (3)黄体期: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上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腺垂体LH和FSH分泌。随着黄体退化,血中孕激素和雌激素浓度明显下降,使腺垂体F

42、SH和LH的分泌又开始增加,重复另一个周期。,4、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形成的原理及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精子由射精部位、卵子由排出部位达到受精部位的过程。,第三节 有性生殖过程,一、受精过程: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一)配子的运行,(二)精子获能,精子接受雌性生殖道分泌物,才具有受精的能力,这种作用称为精子获能。,精子的顶体表面在和卵结合时,从顶体中释放出来的特异酶使精、卵质膜融合,精子得以进入卵中,激起卵子的反应,最终雌雄原核形成并融合,成为一个受精卵。,(三)顶体反应,(四)受精,成熟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是单倍体精子与卵子恢复二倍体的过程。,64下列有关人

43、类生殖过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2009年 A成熟精子遇到卵子便可发生受精作用 B排出成熟卵子的过程即为排卵 C卵子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D,D卵子产生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中完成的,卵裂:受精卵经过分裂,将卵质分配到子细胞的过程,分裂产生的细胞叫分裂球。,二、受精卵发育,排卵、受精与卵裂过程,胚泡附着于子宫内膜上皮光镜像,植入过程伴二胚层胚盘形成,第16天胚盘 (示三胚层形成),三、胎膜和胎盘:是胚胎的附属结构,不参与胚胎本体的构成,有的结构还有内分泌功能。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即与子宫分离并被排出体外,总称胞衣。 (一)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二)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圆盘状结构。 1、胎盘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相当于成体的小肠、肺和肾的功能。母体血液位于绒毛间隙,胎儿血位于绒毛内,两者血液在各自封闭的管道内循环,不相混,但可进行物质交换。,2、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妊娠第二周开始分泌,第八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促进母体黄体生长发育。 (2)人胎盘催乳素:妊娠第二个月开始分泌,第八个月达高峰,促进母体乳腺发育,促进胎儿生长。 (3)雌、孕激素:妊娠第四个月开始分泌,以后逐渐增多。继续维持妊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