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东西冷战的由来与终结.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9658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与和平东西冷战的由来与终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战争与和平东西冷战的由来与终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战争与和平东西冷战的由来与终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战争与和平东西冷战的由来与终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战争与和平东西冷战的由来与终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争与和平东西冷战的由来与终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与和平东西冷战的由来与终结.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戰爭與和平、東西冷戰的由來與終結,外交系系主任 李 明教授,一、戰爭發生的原因,可以四種層次來加以分析: 1個人層次(individual level): 有學者認為參與國政的決策 者未必是理性主義者,施政 也常背離理性原則。教育背 景、宗教信仰、個人主義、學養不 足、剛愎自用、資訊的不當過濾、 認知的偏差、以及集體思維 (groupthink)等等,都可能由於 決策者的施政不當,造成國際敵 對、甚或戰爭。,2國內層次(national level):,著重探索國內政治、社會的特質。冷戰期間,民主 共產兩陣營相互批判,謂對方的政情特質,會傾向 動武。共產陣營指出,資本主義國家貪婪又具侵略 性;

2、民主陣營則反駁,共產國家都有漠視民意、領 袖獨裁、意識型態掛帥、窮兵黷武以利對內統治的 通病。事實上,雙方都經常在國際衝突中動武。然 民主國家當中甚少發生戰爭,則是不爭的事實。有 學者謂,當全球大多數的國家都成為民主國家時, 戰爭的機率將減到最小,此即為民主和平 (Democratic Peace)。,3國際層次(international level):,依據國際政治極化(polarity)的程度,以及當時流 行的思維,探索戰爭的可能性。通常認為兩極化 (biplolar)的國際政治雖然對立嚴重,但也不易出現戰 爭。最可能發生戰爭的國際體系,根據Morton A. Kaplan 的看法,是單

3、元否決(unit veto),也就是誰都可單憑 自身的力量打翻協議、誰都不服誰的情勢。至於流 行的思維,則有集體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 以及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兩種作法以維持 國際秩序。權力平衡的方式雖可短暫維持和平,但通常是 強者支配、弱小犧牲,長遠而言並非穩定;但集體安全常 流於空談,不易成功。,4全球層次(global level):,有人認為,全球過一段時間就會發 生戰爭,如康德拉提耶夫循環 (Kondratieff Cycles)理論,認 為大戰與世界經濟的撥動起伏必切 相關。但有些則較樂觀,認為國際 戰爭已有減少趨勢,且戰爭無用 論的

4、說法大行其道。又武器的殺 傷力太大,嚇阻(deter)了 一些國家以動武解決爭端的意願。,二、戰爭的動因:,戰爭來自於衝突,衝突 來自於彼此利益的矛 盾和不相容。 1政治衝突: 如爭奪領土、意識型 態的對抗、民族衝 突、強權的擴張、勢 力範圍的爭奪等。,2種族衝突: 世界上有不同種族和諧相處的國家,有些則不幸陷 於種族主義的內亂、或招惹國際勢力的干涉。多數 國家都不是一個種族組成一個國家,在憲政體制不 彰、或領導人有意推動民粹主義時,特別容易引發 動亂。 3軍事衝突: 為爭奪支配權或安全的因素,都會引發軍事衝突。 由於自身的不安全感,會購買更多武器,但又刺激 對方的不安全感,如此則造成軍備競賽

5、(arms race),終究得不到安全。此現象稱之為安全兩 難(security dilemma)。另外,新武器的發 明、或者為本國的軍火工業推銷產品,也會助長軍 事衝突。,4文明衝突: 以美國學者Samuel P. Huntington 為代表人物,認為文 明衝突正在勃興。指出文明之間的差異是根本的問題, 短期內不易消失,也很難調和;世界各國的距離縮短, 交流增加,但更突顯出差異性,自我意識又被強化;宗 教意識和文明差異常被運用作為強化敵我意識的工具; 西方國家的科技軍事力量令人稱羨,但也造成他國的嫉 妒與不安;西方國家常對小國頤指氣使,更激化彼此的 不滿。但如能加強法治、提升教育、社會開放

6、、尊重諒 解,不同文明之間也不必以衝突或戰爭收場。 5經濟衝突: 貿易利益衝突、爭奪海外市場、甚至科技競爭,都可能 造成衝突,對他國的經濟歧視、保護主義、經濟制裁、 經濟封鎖等,都曾經是引發戰爭的原因。不過最近較少 基於經濟動輒以武力解決的事例。,6分離運動(secession): 則成為近年國際常見的和平威脅,但通常出現 在不穩定的、開發中的、或新成立的國家。俄 國有車臣分離主義、印尼有東帝汶獨立運動, 前者激烈衝突仍未停止,東帝汶則成功獨立, 但付出重大代價。 7恐怖主義: 主張以不對稱的方法,對敵方施以謀殺、爆 破、劫持、威嚇,造成敵對國家難以因應、付 出重大傷亡代價、又造成民眾恐慌的戰

7、爭方 式。典型的恐怖主義攻擊為2001年的911事 件,小布希總統認為這是對美國的宣戰 (A war against America)。,三、達成和平的方式:,和平(peace)不容易,通常需 敵對雙方同時願意化干戈為玉 帛,才有和平希望,只靠單方 面有意願,尚嫌不夠。由和平 走向戰爭易,由戰爭走向和平 難。為達成和平、並非都會有 成效,有些曠日廢時幾十年, 還得不到和平。和平不只是 免於戰爭或戰爭的結 束,更重要的,對現代人來 說,是要獲得最終的安全感和 心靈的自由平和。,1預防外交(preventive diplomacy): 以外交的方式,事前的防範國際均勢衝突,做 法包括高峰會議、穿梭

8、外交、完備信心建立措 施、中立國的介入、事實調查、早期預警等。 2衝突解決: 會議外交、國際組織的介入、調查、調停、仲 裁等等,主要靠談判解決。 3衝突處理: 實質的介入爭端或衝突,是危機處理的施行。 方法包括壓制、建立彼此互信、建立衝突國家 間達成和平的規範、以及使這些規範制度化。,4和平維持(peace-keeping): 由國際組織或經授權的國家,進行對衝突 的干預行為。通常是派出軍隊或文職人員 至爭端地區,一方面壓制、另方面引導, 終止衝突,並為和平的來臨創造有利的條 件。 5製造和平(peace-making): 採取積極且長期性的做法,使衝突國願 意、且能夠維持長遠的互信與和平。,

9、四、冷戰(Cold War)與東西衝突 (East-West Conflict)來由:,1.美蘇的意識型態鬥爭。 2.雙方的利益衝突。 3.集團對抗助長雙方的僵 持。 4.不敢熱戰,改用冷戰。 5.以代理人戰爭、宣傳戰、 心理戰、經濟戰、顛覆戰 等削弱對方陣營。,若干歷史的回顧: 1946年邱吉爾的著名演說:冷戰已經開始。 1947年George Kennan 發表在 Foreign Affairs的 “The Source of Soviet Conduct”以及之後他主張的圍堵政策 (containment policy) 1947年的馬歇爾計畫 1948年的柏林危機 1949年中國陷共

10、1949年NATO成立 1950年6月爆發韓戰,1953年結束並簽訂停戰協定 1952年美日簽訂安保條約 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協定簽訂 1955年匈牙利抗暴被蘇聯壓制 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 1958年台海危機 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1965年美國擴大參與越戰 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被蘇聯鎮壓 1969年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尼克森總統倡議和解政策 1972年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美蘇達成第一次戰略核子武器談 判協定 1975年越南統一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中共與美國建交 1983年蘇聯戈巴契夫執政、韓航客機被蘇聯擊落 1987年美蘇達成中程彈道飛彈協議 1989年東歐民

11、主化浪潮席捲、中國大陸發生天安門事件 1990年德國統一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告終,五、關於冷戰的理論爭議:,1.正統理論(Orthodox Theory): 認為蘇聯的意識型態和侵略行為應為冷戰 負責。 2.修正主義理論(Revisionist Theory): 認為蘇聯固然失當,但美國也有責任。在 幾個議題上,美國並未處理妥當,遭致蘇 聯集團疑慮。如美蘇之間關於原子彈科技轉移、 NATO、日本、德國等議題,使雙方的敵對升級。,六、冷戰結束的意義:,1.世界幸運並無更大型的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也並未發生。 2.美蘇雙方的自制,使冷戰不致形成熱戰。 3.原子彈結束第二次大戰,但原子武器的擴散越發嚴重。 4.意識型態的對抗已經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另外形式的國際衝突。 5.德國、越南已經統一,前者為和平競賽的結果,後者則是以血腥 方式達成國家統一。有些地區還出現冷戰的遺緒,尚未解決。 6.世界並未獲得更多的安全,不能對未來過分樂觀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