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9895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6.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接触网及弓网事故分类,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接触网及弓网事故分类,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接触网及弓网事故分类,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接触网及弓网事故分类,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德国铁路事故分类情况,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I 制造缺陷 - 绝缘子断裂 - 零部件的材料缺陷 II. 安装或维护缺陷 - 安装 - 维护 - 接触网设备上工作,III. 运行缺陷 - 开关设备的故障 - 保护脱扣 - 电压差别 - 错误分合闸 IV. 外界影响 - 运行 - 建筑和信号 - 牵引, 货物 - 外界影响,德国铁路接触网的运营情况,德国铁路列

2、车故障技术分类情况(1995年数据),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由图可见,尽管接触网故障比例较小,但造 成的晚点时间比例确较大,德国,德国铁路接触网的运营情况,按责任方排列的德国铁路接触网故障分类统计表 (1995数据),弓网系统典型案例分析,弓网三十二字令 缺、异、贴、 磨、腐、裂、 短、断、机、电需关切! 杂、坡、隙! 弓 与 网、 乾 坤 结、 脱、打、钻、抬几何决! 动 静 核!,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1)几何:导高、拉出值、始触区、无线夹区 (2)电气:电导率、接触电阻、分相 (3)机械:振动、波动 (4)材料:磨损、温升,弓网系统太极图,弓网关系示意图,受电弓 接触网,几何

3、 电气 机械 材料,弓网关系,网处于坤位的理由 柔顺 无碰打弓的任何景况 具有良好的弹性 具有良好的波动特性, 适应受电弓高速运行 适应地形变化 适应环境变化(地形、气候、建筑),弓处于亁位的理由 刚健 上下走直线、 右不摇摆 举重若轻(升弓力矩适当),近而承者,则贵乎恭顺小心,故刚不如柔之善; 远而应者,则贵乎强毅有为,故柔不如刚之善。,接触线断线 原因:扎断、烧断、刮断、材质不良、接头脱落。 承力索断线 补偿绳断线(偏磨) 吊弦和吊索事故(松脱;锚段关节转换柱处,载流承力索与弹性吊索距离不够) 零部件(断裂或松脱) 中心锚结事故(两边张力差过大,引起偏移;中心锚结绳松弛刮弓;) 地线事故(

4、地线接触主良或载流面积不够) 电连接事故(烧损、分流) 支柱折断(砸断、撞断) 线岔事故(非支抬高不够、调整不当、) 接触网参数超标引发弓网事故(拉出值) 绝缘子(折断、爆裂、污染) 绝缘器,中国铁路接触网典型事故与缺陷,接触网补偿装置安装调整不易到位,补偿装置常见问题: 棘轮补偿装置偏磨、隧道内棘轮补偿装置定滑轮偏磨或磨制动块、棘轮绕圈数不标准,补偿绳绞劲缠绕、散股断股等问题,接触网专业对行车造成干扰的重大问题,接触网专业对行车造成干扰的重大问题,电气绝缘距离不够!,隔离开关引线与接地体的绝缘距离不足300mm,AF线与隧道洞壁绝缘距离不足500mm,AF线与桥墩距离不足,接触网专业对行车造

5、成干扰的重大问题,电气绝缘距离不够!,(1)负馈线对向下锚处与保护线间绝缘距离不足; (2)隧道口负馈线与保护线转换处绝缘距离不足; (3)隧道内负馈线在锚段关节处与接触悬挂、非支腕臂的绝缘距离不足; (4)上网隔开电缆头处接触线与负馈线母排间的绝缘间隙不足; (5)隔离开关引线与接地体的绝缘距离不足; (6)跨线桥处负馈线距梁底静态距离不足; (7)负馈线与隧道口洞壁绝缘距离不足。 建立接触网绝缘间隙检修记录,每季度检查、调整一遍。,定位器防风拉线及吊弦线夹质量和状态不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网专业对行车造成干扰的重大问题,定位器防风拉线为软态材料,自然状态下就出现弯曲变形的情况,无法满足接触网

6、在大风舞动条件下发挥防风钳制作用。,整体吊弦线夹在小于标准紧固力矩(23N.m)的条件下即出现明显的变形。,每年全面检查一遍,每旬巡视时纳入重点巡视内容,不按要求施工,梅花扳手,施工人员未使用力矩扳手,不按要求施工,施工人员随意踩踏导线,中国铁路接触网典型事故与缺陷,隔离开关动作时开关本体及相关连接设备晃动严重,运行环境不良,危树,中国铁路接触网典型事故与缺陷,运行环境不良,跨线桥排水孔位于线索正上方,在夏季漏水、冬季结冰,运行环境不良,易搭鸟窝,中国铁路接触网典型事故与缺陷,运行环境不良,易搭鸟窝,中国铁路接触网典型事故与缺陷,运行环境不良,中国铁路接触网典型事故与缺陷,安装注意事项: 禁止

7、止动垫圈未掰,或长肢贴向螺母,短肢贴向有环夹板;禁止止动垫片长肢和短肢同时掰向螺母侧。,止动垫片未掰,禁止止动垫片长肢和短肢同时掰向螺母侧。 ,定位线夹安装不正确,中国铁路接触网典型事故与缺陷,禁止用锤子或手钳敲击U型固定销弯曲夹角为90,U型销的掰开方向应朝上60度,定位线夹安装不正确,铝合金定位管,禁止止动垫圈长肢与短肢同时掰向螺母侧,禁止使用活动扳手紧固螺栓、螺母,载流整体吊弦,正确,错误,错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基础及基础拉线缺陷,地脚螺栓缺螺母,螺栓未紧固,H型钢柱地脚螺栓缺失,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拉线基础破损,基础及基础拉线缺陷,拉线基础破损,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

8、问题,下锚拉线松弛,拉线连接板螺栓开口销缺失,基础及基础拉线缺陷,缺开口销,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斜腕臂底座套管双耳销钉安装反向,铁线绑扎斜腕臂底座,腕臂安装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腕臂偏移过大,腕臂安装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定位装置安装缺陷,定位器电气连接散股,定位器电气连接线线鼻子 安装角度不符合要求,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定位器坡度小,定位管安装不合理抬头过高,定位装置安装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定位管支撑安装方向反,定位装置安装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接触线中心锚结松弛,中心锚结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

9、型问题,终端锚固线夹安装缺陷,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销钉方向穿反,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定位线夹安装缺陷,定位线夹U型销钉、止动垫片安装错误,止动垫片掰向同一侧,U型销钉向上掰开角度大于60度,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接触线电连接压接线夹压偏,电连接安装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接触线电连接压接线夹螺纹卡子未插入,电连接安装缺陷,螺纹卡子未插入,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电连接线散股,电连接安装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整体载流吊弦安装缺陷,吊弦松弛,吊弦载流环低于导线面,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整体载流吊弦安装缺陷,非支接触线严重扭面,接触

10、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开口销安装缺陷,开口销未完全插入,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弹性吊索留头过短、散股,弹性吊索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弹性吊索缺陷,弹性吊索线夹内夹胶条,止动垫片未打开,胶条,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补偿装置安装缺陷,棘轮偏斜,平衡轮不水平,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坠坨抱箍脱落、回头未绑扎,坠坨抱箍安装位置错误,补偿装置安装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补偿装置a值过小,补偿装置安装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附加悬挂缺陷,PW线断股损伤,PW线断股损伤,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杆号牌颠倒,其他设备缺陷,接

11、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隔避雷器接地线螺栓未紧固、缺备母,其他设备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避雷器监测器外壳接地线螺栓与线夹不匹配,其他设备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供电设备接地线连接螺栓松弛缺母缺垫片,避雷器与避雷器检测仪连线螺栓未紧固,其他设备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设备接地线连接螺栓未紧固,其他设备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支柱地脚螺栓未紧固、缺螺母、无备母,变电所27.5kV电缆支撑钢柱无防撞措施,其他设备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接触悬挂位于桥下漏水孔处,无防护措施,导线腐蚀,其他设备缺陷,接触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典型

12、问题,接触网及弓网系统典型案例研讨,接触网及弓网系统典型案例研讨,接触网及弓网系统典型案例研讨,接触网及弓网系统典型案例研讨,接触网及弓网系统典型案例研讨,X年X 月 X日X 车站南端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处发生行车事故,1816 次列车通过时受电弓被刮坏,损坏的受电弓继续运行又刮坏接触网设备, 40 号定位器脱落, 42 号支柱的定位器被打弯, 38 号支柱的腕臂被打坏,电连接线刮断, 42 40 号间导线刮断,受电弓打坏,影响行车 2 个多小时。,接触网及弓网系统典型案例研讨,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在转换支柱处两导线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应是 450mm 士 50mm ,中心柱两导线等高,水平距离450

13、 士 50mm 。这个数值大家都知道,调整时也都能进行测量,而往往忽略两导线或承力索不同的吊弦与吊弦、吊弦与电连接线、吊弦与斜拉线及斜拉线与定位器之间的距离。 两者之间只有 50 mm 。当开关打开,工作支有电,非工作支接地, 25 kv 电压击穿50mm的空气间隙放电烧断吊弦和斜拉线,断的吊弦和斜拉线悬落在导线下方,刮坏受电弓。 事故直接原因; 非支斜拉线与工作支吊弦之间距离不满足绝缘间隙要求,只有 50 mm ,当隔离开关打开后造成空气间隙放电烧断斜拉线和吊弦。 事故间接原因;维修人员对电气绝缘间隙不敏感性,缺少相应电气安全知识。,接触网及弓网系统典型案例研讨,接触网及弓网系统典型案例研讨

14、,接触网及弓网系统典型案例研讨,2010年2月6日,某高铁隧道内75#杆定位脱落、73#杆斜拉线脱落,停时46分钟,影响动车19列。 13:00 行调反映G1031单组司机反映在K2091+588接触网无电,询问相关所亭未跳闸,接触网有电。 13:36 SS213、214断路器跳闸,重合成功,下行T线故障,短路电流1.72=2850A,过流,阻抗一段动作,故标22.96+2065.531=2088.491KM。 13:40 G1033反映受电弓被打。,T073定位管被打掉落在T075-077间,定位器从中间打断挂在接触线上,T075定位管吊线被刮断,定位管下垂,定位器线夹刮脱,定位器根部打脱,

15、由电连接线吊在网上,由于73号杆处用于固定连接定位管定位环与旋转接头的水平销钉下部型开口销脱落,在外力多次作用下,水平销钉脱出,造成定位管及定位器整体下垂,侵入受电弓限界,当1031次通过该处时(单列编组)时击打受电弓,造成受电弓滑板受损;1033次(重联编组)前车通过73号杆时,受电弓撞上定位器,将定位器打断,定位管打落,受损的受电弓继续运行,将75杆处定位管、定位器打变形。,为防止出现弓网故障,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对易发生弓网事故的关键部位,如线岔、锚段关节、拉出值、定位坡度、分段绝缘器及导线上安装的各种线夹等要认真检查及时处理,保证其符合技术要求。加强步行和乘车巡视,在气温突变时要加

16、强乘车巡视和夜间巡视,掌握管内的薄弱设备,进行追踪检查及时处理。 (2)对于一些事故总结出来的规律性问题要组织检查、测试,并制定一些相应的对策和规定。如对分段绝缘器及接触线接头线夹处接触线高度可比正常情况下提高1020mm;对曲线跨中的接触线偏移值及曲线四跨锚段关节更应如此;对定位坡度调整在规定的范围内。,为防止出现弓网故障,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3)为提高接触网的稳定性,在桥上和风口处跨距大的处所增设定位支柱或加装防风支撑等防风措施。 (4)加强接触网和工务维修单位的联系,工务起、拨道一定要有接触网方面的配合,同时进行接触网拉出值的测量和必要的调整。 (5)采用技术先进的检测手段,及时掌握接触

17、网的技术状态,并进行检修调整。积极推行技术状态修,推广接触网不停电检修等作业方式,也是提高接触网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 (6) 在机务段派驻供电技术人员,对出入库机车实行例行检查,实行受电弓准入制度。,设备检修不到位之一分段器绝缘击穿故障 一、故障概况 1月19日22时35分,供电臂跳闸,重合不成功,接触网巡视检查发现专线3#分段器绝缘击穿,且隔离开关打开,23时24分合上开关后送电成功,中断供电51分钟。 二、故障原因 该分段绝缘器因下雪,主绝缘积雪,绝缘性能降低,加之隔离开关长期处于分闸状态,致使分段器主绝缘长期处于对地耐压,导致击穿。 三、对策措施 1. 加强接触网重点设备巡视检查,对货场

18、、专用线、机库线等日常容易忽略处所设备要安排专人定期进行专项巡视检查。 2.货物线、专用线和机库线等线路分段绝缘器禁止长期处于对地耐压状态,逐步将以上处所菱形分段器更换为消弧式分段绝缘器,提高绝缘性能,并实施寿命管理。 3.完善应急抢修预案,当故障地点发生在站场时,应重点排查货物线分段器设备状态。,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设备与零件,4月18日,上海动车客车段向上海客专维修基地、南京供电段、杭州供电段传递联控信息单。反馈信息:4月11日至4月18日,管内上海南动车所、上海虹桥动车所、南京动车所动车组接连发生多起碳滑条破损超限的现象。,沪宁城际高铁受电弓碳滑条破损案例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设备与零件,受

19、电弓滑板破损图片,受损动车组受电弓交路,0G7121-G7121-G7124-0G7124-0G7015-G7015-G7020-G7021-G7084-0G7084; 0G7001-G7001-G7006-G7131-G7134-G7143-0G7154; 0DJ5625-DJ5622-G7123-G7126-G7013-G7018-G7101-G7104-0G7104; 0DJ5621-DJ5621-G7122-G7129-G7132-G7141-G7142-0G7142; 0G7127-G7127-G7130-G7017-G7256-G7255-G7080-0G7080。,高速铁路接触网

20、的设备与零件,沪宁城际高铁受电弓碳滑条破损案例分析,4月19日客专维修基地安排技术人员全线添乘检查(上海南京G7006,南京上海虹桥G7131),并未发现明显异常。 利用4月19日、20日相关天窗,结合作业对宝华山、丹阳丹徒、常州丹阳、昆山南阳澄湖、仙林仙林线路所、戚墅堰、花桥昆山南、南翔北线路所-安亭北线路所进行夜间巡视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同步还安排4月20日4月22日各工区对管内大站咽喉区开展重点监测,查看分段绝缘器过弓情况,汇报未发现明显异常。,前期查找情况,二、故障信息及分析过程,4月23日,信息反馈至路局后,供电处会同车辆处召开受电弓碳滑板异常专题分析会,与上海动车客车段、供电段等单

21、位联合分析故障范围。具体如下:,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设备与零件,由于南京动车所的动车组不进上海南动车所,上海南动车所的动车组不进虹桥动车所,故判断打弓区段应在上海南动车所与南京动车所动车组运行路径的交集处。故故障范围锁定在虹桥至仙林仙林站间,排除南京站、出入库线及虹桥相关联络线等。,分析结论2,分析结论1,经了解,受电弓碳滑条破损超限的动车均为上行方向车次,破损位置靠中心偏左110mm附近。按该信息推断为上行接触网存在隐患。,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设备与零件,根据4月份铁道部综合检测车检测情况来看,共计对沪宁城际高铁2次检测(分别为4月5日,4月15日)。其中,4月5日无缺陷数据,4月15日共计15个高

22、差,无硬点缺陷,且不是所有沪宁城际上车辆受电弓都受损,则可以初步确定管内沪宁城际正线存在问题可能性不大,打弓区段重点锁定站场的侧线。,分析结论3,针对上述受损动车组车次,进行交路统计和分析,发现镇江站、常州站、无锡站、苏州站、昆山南的侧线为重点排查对象。,分析结论4,初步分析结果,经过上述分析,沪宁城际高铁打弓位置初步判断在虹桥站至仙林站间上行线站场接触网中类似分段绝缘器的有断口设备引起超限刮蹭动车组受电弓。,方案: 一是上海动车段23日晚继续重点检查上述交路动车组受电弓情况。 二是上海客专维修基地利用23日晚天窗点对苏州、无锡、镇江、虹桥4个站的所有分段绝缘器进行检查。 三是23日晚天窗点杭

23、州供电段对虹桥站所有分段绝缘器进行检查。,三、故障点查找,4月23日检查结果,一是上海动车段23日晚检查南京动车所CRH2085C(G7124)、虹桥动车所CRH2003A(D3056)、上海南动车所CRH2007A(D5482),经查CRH2085C和CRH2003A动车组受电弓破损过限并进行了更换。 二是当日G7124当日再次刮弓,重点对G7124经过进路进行排查,确定刮弓隐患排查的重点站场为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个城际站场。上海客专维修基地利用23日晚临时申请天窗点对苏州、无锡、镇江、虹桥4个站的所有分段绝缘器进行了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三是杭州供电段23日晚申请临时天窗,对上海虹

24、桥站所有分段绝缘器进行了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情况。,在4月24日凌晨天窗点内,维修基地针对镇江站、无锡站、苏州站进行分段绝缘器的全面检查和测量,以及所拍摄照片情况均为发现明显异常点,分段绝缘器均外观完整良好,无特别撞击痕迹。,4月24日昼间,上海客专维修基地再次安排人员至镇江站、常州站、苏州站针对G7124的后弓碳滑板进行录像抓拍,从录像截图上看,G7124行驶至苏州站后,碳滑板无异常,行驶至常州站时碳滑板上有明显破损,由此可以排除镇江站,将范围缩小至常州上海端苏州南京段端区段,其中包含无锡站6道。(苏州、常州录像抓图如下),4月24日白天检查情况,苏州站观察情况,常州站观察情况,上海客专维修基

25、地4月24日晚根据以上范围再次申请临时计划对苏州、无锡站进行检查,同时对苏州出站和无锡进站方向的分段绝缘器进行了试探性微调。 25日凌晨,维修基地经过分析研究,判断无锡站上行上海侧分段绝缘器与苏州4道南京侧分段绝缘器存在问题可能性最大,虽未发现明显异常点,但决定尝试进行动网参数调节,以争取减少受电弓的受损数量。当夜利用天窗点,将无锡站46#48#分段绝缘器弛度由原来的12mm调整至48mm。苏州162#-164#分段绝缘器弛度为11mm,因过于定位点,而该定位点为线岔内定位,一时难以调整。现场尝试将分段绝缘器平均高度由5282mm调整至5300mm,但依然难以调整出理想份负弛度,较近的定位点导

26、高由5304mm变化为5313mm,为避免大幅变动线岔参数,决定暂保持现状。,4月24日晚处理情况,上海动车客车段4月24日晚对南京动车所CRH2088C(G7122)、CRH2069C(G7130)、CRH2062C(G7134)3列动车组的受电弓进行检查,确保25日出库前无破损;并对CRH2087C(G7124)动车组受电弓进行更换用于25日对比观察。,4月24日晚处理情况,4月25日观察情况,4月25日昼间,对G7124车底换过受损受电弓,派人员分别在苏州、无锡、常州对该车受电弓进行录像抓拍和观察,以进一步确定缩小刮弓隐患点范围和并确认天窗点内的调整是否有效。 结果苏州、无锡、常州均监测

27、到受电弓完好。(如下图),常州站,苏州站,无锡站,故障查找结论,经过上述多日的排查和试探性的调整,初步推断该次连续刮弓隐患点最有可能为无锡站046#-048#分段绝缘器和苏州站162#-164#分段绝缘器。,四、存在问题,本次隐患事件存在时间长,造成弓损坏多,而隐患点排查存在范围大、不明显、排查难的特点,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1、初期动车客车段提供的信息量不足,排查的范围较大,且局限于传统的排查方式,排摸范围难以及时缩小。 2、一线职工及年轻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经验缺乏,对于隐患点的排摸手段、方法掌握不足,对较隐蔽的隐患点现场不能第一时间判断出问题,也未具备对涉及动网的现场设备进行调

28、整的能力。,3.维修基地虽高度重视弓网联控信息,也意识到可能为分段绝缘器问题,但高铁线长人少,难以开展像既有线一样的短时大范围普查,在目前队伍的隐患排摸能力较弱的情况下,策略调整有所延迟,导致时间有所拖延。 4.根据各工区测量分段绝缘器的数据来看,施工单位安装分段绝缘器时,普遍存在负弛度过小的情况。经过两年多的运行,设备运行虽基本稳定,但留下了隐患。 5、上海客专维修基地在运营维护过程中,也发现多次多处分段绝缘器本体故障,多次联系厂家但一直未明确给出相关标准,导致在检修过程中,未能及时整改,而一线工区日常作业多以检查为主,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参数的调整缺乏实战能力,给此次事件留下了隐患。 6、无

29、锡城际站一直存在路基下沉问题,侧线整治多次,可能线路超高存在变化,将利用近期红横线及超高进行复测。,四、存在问题,五、整改措施,1、针对此次碳滑条破损超限事件,要“举一反三”,针对可能造成同类事件的隐患,进行归和总结,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2、强化人员培训,针对分段绝缘器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调整方法,将组织各工区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 3、针对分段绝缘器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制定整改方案。 4、积极组织协调,力争沪宁城际分段绝缘器专项整治活动早日开展。 5、加大考核力度,有效落实记名检修制度。 6、借鉴本次隐患排查经验,针对高铁特点,应充分利用先进工装开展

30、隐患排查,降低人为因素对排查过程的干扰。,设备检修不到位之一弓网故障 一、故障概况 2011年8月5日XX供电臂跳闸,重合不成功,1时10分行调反映:XX站42191机车刮弓,司机申请停电处理受电弓后于1时59分恢复供电,接触网抢修人员扩大范围巡视检查发现打弓点在列车运行前一车站XX站179#支柱分相处。 二、故障原因 XX站179#电分相检修不到位,导致中性区提速分相绝缘器消弧角长孔调节板固定螺栓因长期震动松动下移,造成分相器消弧角低于绝缘滑道打弓,受损受电弓继续运行至XXX车站天台山隧道内第7#定位处发生弓网故障。 三、对策措施 1.加大接触网电分相、分段器巡视检查力度,严格按检修周期进行

31、检修,对长期冲击、震动容易松动的各部螺栓要采取可靠防松动措施。 2.发生弓网故障后,台上指挥人员和现场抢修负责人要安排人员适当扩大故障查找范围,防止未检查发现故障点引发二次故障。,主导流回路不畅之一弓网故障 一、故障概况 2011年8月30日2时52分,XX变电所供电臂跳闸、重合不成功,客车K9493次在XX站道发生弓网故障,经供电抢修人员和机车司机共同处理,于4时07分恢复供电,中断供电75分钟。 二、故障原因 XX站道分段器处未按检修工艺标准安装股道电连接,最近一组股道电连接距分段器有250米,从而导致软横跨下部固定绳长期载流,定位环线夹与定位器连接处长期受流烧断定位钩,造成定位器脱落打弓

32、。 三、对策措施 1 各段认真组织开展车站道发线安装有分段器处所主导流回路检查,严格按检修工艺要求加装股道电连接。 2 按规定在电力机车经常起动取流之处同一供电臂的各股道悬挂之间,装设一组股道电连接,同时定期对机车经常起动取流处所软横跨状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进行处理。,鸟巢短路供电设备影响行车事故分析,事故概况 2011年1月31日8时50分,XX牵引所211、212断路器动作,阻抗段出口,613、614供电单元接触网停电,613单元重合闸成功,614单元重合闸失败,故标显示0.4 km。 随后路局供电调度立即通知XX综合维修工区出动巡视并进行分段试送,确认故障点在K96K109区段之

33、间,通过下行环供将故障区段隔离。 因现场未能及时发现故障点,为及时恢复行车,9时30分路局调度所指挥高速动车组利用动能带速冲过无电区段。 下午13时15分,基地高铁部在路局机务处的带领下,申请上道巡视,13时35分,巡视发现在接触网电分相救援隔离开关上部本体底座有一巨型鸟窝,地面有一段烧损的树枝,判断故障点位于该处。14时15分申请要令,14时30分故障处理完毕恢复。 本次故障共停电5小时49分,影响动车组39趟,构成一般D21事故。,故障设备照片,鸟巢短路供电设备影响行车事故分析,故障排查及抢修处理 基地高铁部牵引供电技术部接驻所电话通知后立即通过复视系统调阅跳闸数据,通过分析跳闸数据初步判

34、断故障性质为近端接地,立即通知XX工区班长前往XXX牵引变电所从出所电缆开始往XX方向进行巡视排查; 随后牵引供电技术部通知XX综合维修车间供电专业副主任从XX地出发登乘下行动车组对接触网设备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线索状态、隔离开关、避雷器及异物侵线等项目。 同时基地副主任及牵引供电技术部部长赶赴现场指挥抢修。 在赶赴现场的途中,接XX综合维修车间主任反馈添乘上下行动车组均未发现设备故障。接XX工区工长反馈已经到达XXX分相初步检查设备无异常,因受河阻断无法达到XXX牵引所出所电缆处。基地勒令工区一定要过河从出所电缆开始往回巡视检查,但是班长回复说接通知要求人员赶回XX新区站申请轨道车出动检查。基

35、于该情况基地指挥工区携带足量的人员赶赴XX新区站准备轨道车出动,同时留守部分人员继续赶赴XXX牵引变电所往回巡视。,鸟巢短路供电设备影响行车事故分析,故障排查及抢修处理 路局供电处反复强调故障点在分相处附近,要求对该区段供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但是工区回复还是外观检查没有异常。 期间,上海维管处浒墅关工区人员按照路局电调的指挥出动协助巡视检查,参加抢修作业。 随后,所有抢修组人员按照路局机务处赵处长的组织将人员分为两组从K93上桥口分别往两端巡视检查。 13时15分赵处长通知上行检查组故障点已经找到,要求赶回汇合。 14时15分抢修人员、工具、材料准备到位申请要令,14时30分处理完毕,恢复供

36、电。,鸟巢短路供电设备影响行车事故分析,故障处理流程图如下图所示(红色为主线),各项安全措施完毕后,工区人员上杆对鸟窝进行处理并拍照取证。,故障处理照片,引起短路烧焦树枝,引起本次故障的原因为鸟类将由树枝构建的鸟巢搭建在支柱隔离开关底座平台上,并短接TF线,形成永久性接地短路。,三、故障原因分析,设备管理单位应急处理人员7人与邻近线路 设备管理单位工区5人到达该处分两小组 分别往两边巡视,邻近线路设备管理单位工 区5人到达该往箭头方向巡视,故障范围巡视线路图,在本次故障处理过程中,路局电调指挥得当,处理果断,通过分段试送、环供及利用动车组动能闯故障区段等措施,及时疏散堵塞的动车组,为及时恢复运

37、输秩序提供了条件。,打开此开关,故障开关,四、经验总结及教训,2. 沪宁城际高铁故障判断装置可靠性得到了验证,为今后的故障查找提供了依据。 3. 沪宁城际发生故障时,及时向既有线临近的工区请求救援既加快了故障查找的速度,又充分发挥了既有线工区的经验和抢修能力,为及时排查处理故障提供了保障。 4. 基地高铁部虽然在对待鸟害的防范工作上能够做到提前防治,但是手段单一,仅安排车间工区涂抹驱鸟剂,没有做到人防与机防两手抓两手硬。 5. 高铁部添乘人员的业务素养不足,在添乘中发现缺陷的能力不强,虽然基地高铁部每天安排了人员进行添乘检查,但是督促力度不大,体现出了重数量轻质量的缺点。 6. 工区抢修指挥者

38、经验不足,对设备部熟悉,应变能力不强,在遇到望虞河大桥的时候不能及时找到路径绕开。 7. 基础管理相对滞后,没有形成抢修用的地形地貌图,应急预案不细。 8. 故障处理过程中添乘人员及现场巡视人员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信息反馈部准确,给故障的准确判断设置了障碍。,1.丰富防鸟手段,从原来的单一涂抹驱鸟剂向驱鸟剂结合驱鸟器、鸟刺等多手段并用的方法进行鸟害防治; 2.在做好驱鸟剂、驱鸟器的装设工作的同时,加强日动车组添乘及线外巡视工作,目前,高铁部每天安排技术人员反复添乘动车组,及时发现鸟害。同时按照苏州工区一日一覆盖,常州、镇江工区两日一覆盖的频次进行线外巡视检查。 3.完善应急预案和抢修用地形地

39、貌图。 4.加强日常培训及演练工作,通过案例教育、故障判定专题讲解及日常演练工作,全面提升职工对故障的判断及应急处理能力 5.以安全大检查为契机,深刻反思查找设备、管理、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展开表,落实整改全面提升管理及设备质量。,五、整改措施,三孔桥冰凌引起接触网跳闸故障 2004年3月16日8:00:17王岗变212断路器跳闸,哈站B05报警,自动重合成功。巡视发现康庄桥下,60#支柱哈尔滨侧,距定位点3.5m处有一处冰柱与导线相距5公分,67#-63#支柱间均有小冰柱。 10:17:28王岗212断路器跳闸,哈站B05报警,重合成功。巡视反馈哈站安发桥、霁虹桥设备正常。 12:25:0

40、2王岗变212断路器跳闸,哈站B05报警,重合成功。巡视人员反馈,三孔桥下90#-92#有两处冰凌,90#附近距导线1公分,哈站侧50公分。 原因:2004年3月16日7:16:29、7:57:00、8:00:17、10:17:28、12:25:02、17:12:34、17:31:51王岗变电所212断路器先后7次发生故障跳闸。由于15日哈尔滨地区降雨,户外气温低,夜间雨水结成冰。白天气温回升后,桥面上的冰融化渗漏到桥下,在桥梁下形成冰柱。如在康庄桥下60#-62#号、三孔桥下90#-92#号间冰柱已经与承力索接触,造成接地短路跳闸。,入冬涵洞漏水哈南一场19道桥下承力索断线 2004年11月

41、6日19:15:57王岗215断路器跳闸,自动重合成功;19:16:22再次跳闸后手动重合成功。供电通知调度要求巡视王岗至哈南一场间接触网设备。19:17:41王岗215断路器再次跳闸,19:17:56手动重合不成功,19:18:11手动恢复成功。 19:48供电调度通知哈南八场反映哈南一场至八场转线处19道桥下有断线,要求人员到现场确认。20:09现场反馈:哈南一场19道桥下哈南八场机122-哈南一场169支柱间承力索断线。轨道车01-044出场抢修。21:15抢修组人员对断线进行抢修。21:45抢修结束,恢复哈南一场19道供电及行车。 2004年11月7日2:48分王岗215断路器跳闸,重

42、合闸成功。人员出场巡视。4:23巡视人员反馈一场19道桥下有冰柱距接触网过近,已进行处理。 原因:哈南一场19道桥下由于雨雪后气温下降在桥底面缝隙处滴水形成冰柱,造成承力索与桥体间空气间隙不足,形成承力索对地放电,将承力索烧断。,春融桥下渗漏造成承导线烧断 2005年3月17日18:32分王岗变212断路器跳闸,哈站B05开关报警,现场检查发现,三孔桥下长春侧第一个桥缝有滴水结冰现象,19:14分处理完毕。22:57分王岗变212断路器跳闸,哈站B05开关报警,巡视人员23:11分到达三孔桥,发现桥缝滴水不断,承力索有断股,死看死守,每隔15分钟处理一次结冰,凌晨3点50分左右,检查发现承力索本线断线,备线起作用,当日“天窗”处理。 原因:桥下滴水结冰,与承立索绝缘距离不够,造成放电,引起变电所跳闸,烧断承立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