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脊灰疫情防控工作进展长春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9999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脊灰疫情防控工作进展长春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国内外脊灰疫情防控工作进展长春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国内外脊灰疫情防控工作进展长春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国内外脊灰疫情防控工作进展长春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国内外脊灰疫情防控工作进展长春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脊灰疫情防控工作进展长春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脊灰疫情防控工作进展长春市..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脊灰防控工作进展及AFP病例监测,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12月24日,报告内容,全球消灭脊灰的进程 我国消灭脊灰工作进展 AFP监测相关内容 各级医疗机构在AFP病例监测工作中的职责 长春市2012年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第一部分 全球消灭脊灰的进程,全球消灭脊灰历程,上世纪六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常规免疫消灭脊灰 1962年古巴每年对5岁儿童口服脊灰疫苗(OPV)群体接种实现无脊灰 1980年巴西在常规免疫失败20多年以后,采用了群体接种 1983年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紧跟其后 1985年PAHO(泛美卫生组织)基于成功的群体OPV策略,决定在美洲区消灭脊灰 1988年世界

2、卫生大会决定全球消灭脊灰 消灭脊灰的目标在2000年,全球报告脊灰病例国家,2009年,23个国家报告脊灰病例 19个曾经无脊灰国家发生输入病例,安哥拉、乍得野病毒传播持续超过12个月 2010年,20个国家报告脊灰病例 塔吉克斯坦发生脊灰暴发流行,发生458例 2011年,17个国家报告脊灰病例 四个本土流行国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亚),本土流行国家与脊灰报告病例数 (2000-2011年),病例数,流行国家数,2011年消灭脊灰工作进展,印度13个月无脊灰病毒 安哥拉6个月无病例 脊灰病例10年来最低,比2010年低50% 脊灰病毒III型,历史上最少病例数和地区数 暴发减少,

3、2011年全球WPV病例分布(截至2-21),中国周边国家病例占全球病例43%(279/650),第二部分 中国消灭脊灰工作进展,我国脊灰疫情回顾,60年代初期,每年报告2000042000余例 1988年全国报告脊髓灰质炎667例 1989、1990年连续两年全国出现较大范围流行,两年发病人数近万例 1994年10月以来未发现本土野病毒病例 1995年和1996年云南省发现4例缅甸入境就诊的输入性脊灰病例 1999年青海循化发生1例输入性野病毒病例 2000年我国通过无脊灰证实 2011年7月新疆和田等地相继发生输入性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共21例,中国消灭脊灰历史 1953-2011,4例输入

4、(19951996),21例, 2011,全国OPV强化免疫开展,The number of children immunized in SIAs :,NIDs,SNIDs,One third prefectures in a province,2000年7月17日,国家证实委员会举行签字仪式,2011年8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 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送检4例AFP(均来自和田地区)的型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基因测序结果与疫苗株Sabin1相比差异较大,VP1区189个-193个核苷酸差异,差异率为20.9%-21.3% WHO规定与Sabin株相比VP1区核苷酸

5、变异率15%的脊灰病毒定义为脊灰野病毒。 4例AFP病例脊灰病毒毒株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9.2%-99.6 % (4-7个碱基突变) 该4例病毒均为型脊灰野病毒,新疆脊灰防控-疫情发现,新疆实验室和临床确诊病例地区分布,WPV病例 临床符合病例,新疆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病时间和年龄分布 1岁6例,14岁4例,15 55岁11例,截至3月5日,新疆输入性脊灰疫情应对,卫生部启动II级响应 部领导多次赴现场 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 派遣专家组支持、协助、督导 应急处置 加强AFP监测 新疆 全国:周报、网络直报 风险评估 能力建设 国际合作,全国AFP网络直报和周报,全国AFP网络直报 为及时掌握全国A

6、FP病例情况,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了“AFP病例网络直报系统” 2011年10月份正式运行 全国AFP周报 要求各省每周进行AFP监测系统数据库的报告 对高危AFP病例要立即开展调查 90天以上未分类病例的省,应尽快组织召开专家诊断小组会议对病例进行分类 一个月发生2例及以上AFP病例的县,需尽快核实诊断,形势研判,新疆2011年输入性脊灰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但尚无充足的证据表明已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 新疆2011年911月和2012年4月开展了五轮OPV强化免疫 2011年12月在南疆和乌鲁木齐市开展了OPV查漏补种工作 在我国AFP监测系统保持高敏感性(新疆15岁以下儿童

7、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的条件下,距最后1例WPV病例麻痹时间(2011年10月9日)已有8个月未发现新的WPV病例 风险犹存: 历史上我国曾多次发生脊灰输入,但仅本次引起局部流行;一定程度上提示常规免疫工作出现滑坡,存在免疫空白;加之多个脊灰本土流行国家与我国相邻,存在再次发生WPV的输入甚至局限传播的可能性,四川-事件经过,2011年12月7日,中国CDC国家脊灰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 四川省CDC2011年11月26日送检2例AFP病例分离出的型脊灰毒株, VP1区核苷酸序列与P2/Sabin株相比,均有6个核苷酸发生变异(变异位点相同),鉴定为II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 回顾性分析

8、发现,四川省CDC2011年10月24日送检1例AFP病例分离出的II型脊灰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与P2/Sabin株相比,有5个核苷酸变异,且5个变异位点与上述两株脊灰毒株共享。 2012年1月29日,四川省CDC收到1例阿坝州阿坝县的AFP病例大便标本, PCR检出型脊灰毒株, VP1区核苷酸序列与P2/Sabin株相比,有8个核苷酸差异,与前3例AFP病例分离出的脊灰毒株共享5个核苷酸。 4株核苷酸序列相关的II型脊灰疫苗病毒变异株的发现,提示在四川省部分地区可能发生了病毒变异株的循环。,事件进展,2012年3月25日,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报从四川省新近发现的1名来自阿坝州阿坝县

9、AFP病例的标本中检出型脊灰病毒 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与型Sabin株相比,发现有11和12个核苷酸发生变异 与前4例高度同源 接触者中分离到1株II型脊灰病毒 在阿坝县健康儿童中检出1例型脊灰疫苗变异株,第三部分 AFP监测相关内容,背 景AFP监测系统发展史, 1988年我国确定消灭脊灰目标; 1991年我国就实现消灭脊灰目标做出承诺: 1991年开始建立脊灰疫情专报系统; 1992年制定脊灰疫情专门报告系统工作规范 ; 1994年改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 ; 1995年全国非脊灰AFP报告率首次达到1/10万; 2000年完成无脊灰证实; 2000年以来,我国保持

10、着高水平的AFP监测。 2012年7月我国新疆自治区发生了输入性脊灰疫情,AFP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基本概念,1.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常见的AFP包括以下14类疾病,脊髓灰质炎(所有年龄组); 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横断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

11、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神经根炎;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单神经炎; 神经丛炎;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急性多发性肌炎; 肉毒中毒;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短暂性肢体麻痹,基本概念,高危AFP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AFP病例(1)年龄小于5岁,接种脊灰疫苗少于3次或接种史不详,且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2)临床怀疑脊灰,尤其是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3)来自脊灰流行国家或地区,或在发病前35天内曾去过脊灰流行国家或地区。 聚集性高危A

12、FP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在2个月内出现2例或2例以上的高危AFP病例。,基本概念,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聚集性脊灰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在2个月内出现2例或2例以上的脊灰临床符合病例。,基本概念,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VAPP):临床诊断为脊灰,粪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疫苗病毒,该病毒与原始疫苗病毒相比,VP1区基因序列变异1%。,基本概念,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 脊灰病毒分离株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衣壳蛋白1区(VP1区)核

13、苷酸序列变异介于0.5%1%之间(有58个碱基发生变异)。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s): 脊灰病毒分离株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核苷酸序列变异介于1%15%(9个以上碱基变异)。 VDPVs病例: 从AFP病例粪便、咽部或脑脊液、脊髓组织标本分离到VDPVs,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鉴定,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cVDPVs事件: 由相关的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s)(共享4个以上)引起2例或以上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的事件。,AFP监测系统评价指标,监测的敏感性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 监测的及时性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

14、; 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 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 AFP病例大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 省级脊灰实验室28天内完成AFP病例大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 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80%; 国家脊灰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 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应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 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 AFP病例麻痹60天随访75天内送达及时率80%;,第四部分 各级医疗机构在AFP病例 监测工作中的职责,各级医疗机构在AFP

15、病例监测工作中的职责,依据: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卫生部2006年下发)。 职责: 负责本医院AFP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 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展病例的主动监测; 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对预防保健科、儿科、神经内科、传染科、病案室等相关科室和人员的AFP监测培训; 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并开展主动监测工作; 收集、补充AFP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疾控机构。,报告时限和方式,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 各

16、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 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 (卫发明电201140号),AFP病例报告方式和内容,报告方式-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 各级具备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对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者传真形式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内容 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

17、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 县级疾控机构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AFP病例网络直报方式,1.具备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主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按钮即可进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主页。直报系统(医院)如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其他传染病”中选择“9825,AFP”;,3.填写其他信息:病例归属(本地、异地)、麻痹日期、麻痹

18、症状、来现就诊地日期、现就诊地住址等,异地病例填写内容较本地病例多:来现就诊地日期和现就诊地住址,填报AFP病例报告卡注意事项,发病日期 指AFP疾病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症状的日期 病例分类 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 疾病名称 AFP病例归类为【其他传染病】,下拉菜单中选择【9825,AFP】 特别提醒:任何医疗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未经省级专家组讨论和审核的AFP病例以“脊灰”进行网络报告。 任何单位未经省级审核和认证不得自行否决医疗机构上报的AFP病例。,AFP主动监测医院,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医院,每

19、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各省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主动监测医院范围。(乡级医院现由本级防保人员每旬进行监测,现农安和德惠已经将乡级医院维护到监测系统里,但是否监测填的否,要填是),如何开展主动监测?,监测医院要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 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20、AFP主动监测医院应于次旬2日前、以报表形式向辖区县级疾控机构报告“AFP监测医院旬报表”(监测方案中表2);AFP主动监测医院如经过核实未发现就诊AFP病例,应进行 “零” 病例报告,AFP病例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病例调查,完善神经系统检查信息。 肌力、肌张力、感觉、病理征、腱反射等。 协助疾控机构开展粪便标本采集工作。,AFP病例便标本采集要求,对所有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 合格便标本的采集要求 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 2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 对于麻痹超过14天,但在45天内的病例,也要采集

21、双份便标本,标本采集前准备 准备好无菌或专用粪便采集盒(瓶)、直肠吸管、脱脂棉、记号笔、一次性手套、口罩、塑料袋、废报纸、冷藏包(视情况多带几块冻好的冰排)等,采样的部位及方法 一般情况:嘱患者在干燥的容器内或塑料袋/报纸上排便,用采便管内小勺取适量粪便放在专用粪便采集盒内。 水样便: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或用消毒脱脂棉吸附放在专用粪便采集盒内。 注意事项: 采集量约为58克 采集时避免混入尿液 在患者发病后越早采集越好 间隔2448小时收集两份粪便标本,注意事项,在干燥的容器内排便避免混入尿液,用采便管内小勺取适量粪便放在专用粪便采集盒内,标本不易采集时: 使用直肠吸管 轻轻插入直肠稍微移动几下

22、,获得适量的粪便 取出后将吸管放在专用粪便采集盒内 使用开塞露、甘油栓 排便后按前述采集,标本的包装和标识,将粪便标本装入专用粪便采集盒内 盒上注明:患者姓名、编号及采样日期 每一份标本独立包装,放入可密封的塑料袋中。 完善急性弛缓性麻痹个案调查表,填写完整的标本送检单。,标本的保存,标本采集后立即将标本采集盒放入冷藏包或冰壶中,尽快运送到有冷冻设备的疾控部门,在上送省级脊灰实验室前,-20 冻存 。 标本采集后严禁置于室温和不及时冻存 。,重点强调,必须使用统一下发的螺旋口采便瓶 螺旋口要旋紧 标本采好后必须冷冻保存 标签必须完整填写,包括姓名、采集日期、第几份。,第五部分 长春市2012年

23、AFP监测系统 运转情况,2012年长春市AFP报告发病率,注:包括县级15岁以下人口大于10万的县(市):农安、德惠、九台、榆树,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AFP监测:2012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24例,分布9县市区,2012年长春市AFP报告发病率,注:包括县级15岁以下人口大于10万的县(市):农安、德惠、九台、榆树,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AFP监测:2012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59例,2012年长春市AFP报告发病率,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AFP监测:2012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59例 详见明细 2012年我们两次 对 某大医院进行了病例主动搜索,通过搜索病案、查阅儿科出入院登记,发现有严重漏报情况发生 ,一旦出现疑似脊灰或疑似脊灰病例的 接触者在漏报病例其中,将追究责任医生法律责任。,让脊髓灰质炎最终走进历史!,免疫预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