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02294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229 大小:1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知识.ppt(2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理论课 基础心理学知识 韩布新 64879731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院重点实验室,开场白为了共同的目标,了解大家 专业背景过去经验 职业背景学习时间 年龄层次学习目的 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继续学习的基础 描述、阐释现象机理 分析比较研究,学习方法 预习、专心听课 复习(课文、习题) 生活例证应用 扩大阅读(上网) 两天吃个“胖子” 串讲(概念体系) 重点复习、提问,日程安排,第一天:1-4节 绪论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感觉和知觉 记忆,第二天:5-9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 意识与注意 需要与动机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基础心理学”课程,教材:国家职业培训心理咨询师(基础知

2、识) 主要参考书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主编,2001,北师大出版社 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1993,上海科技出版社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考试大纲 心理咨询师(辅导习题集),一、心理学概述 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分支:动物、比较、发展、社会、生理心理学 应用分支: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普通(基础)心理学定义: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都有指导意义。,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认知信息加工:指人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 包括感

3、觉、知觉、记忆、思维 情绪、情感和意志调控系统 需要和动机(倾向性)动力系统 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条件和特征,心理过程 动态性 人格,心理现象,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因素,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由初级不断向高级发展。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

4、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例子,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 狼孩 鲁宾逊返回人间 对客观现实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月儿弯弯照九洲,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 心理学家冯特 1879年 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Wilhelm Wundt (1832-1920),二、学派的纷争 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 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意识)的基本元素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 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认为心理(行为)无外乎是肌

5、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John Watson (1878 1958),Edward B. Titchener (18671927),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科勒、考夫卡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Max Wertheimer Wolfgang Khler Kurt Koffka 魏特海墨 科勒 考夫卡,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杜威、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William James 詹姆士,John Dewey 杜威,Sigmund Freud (1856193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意识、前意识、无

6、意识(潜意识),本我(id) 位于底层。 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心理需要。 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Freud称其为libido。 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混乱无序的。 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 位于中间层。 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 其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调节本我,一方面受制于超我。 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超我(superego) 位于最高层。 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遵循道德原则。 作用:抑制本我的冲动,监控自我,追求完善的境界。,Unconscious

7、level,Preconscious level,Conscious level,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Carl R. Rogers 19021987 罗杰士,Abraham Maslow 1908-1970 马斯洛,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的手段和科学(

8、实事求是)的态度 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不能干预活动,不能控制条件。 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 访谈法(提纲) 问卷法(信效度、取样),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 个案法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实验法 主试

9、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无关的额外变量),第一节重点回顾、提问,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一、无创性脑功能(认知)成像技术 脑代谢功能成像 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对区域性脑代谢率、脑血流和葡萄糖吸收率的测定):空间分辨率6mm7mm,时间分辨率40s60s。 单电子发射层描技术(SPECT,对脑血流测定) 功能性磁共振(fMRI,通过氧合血红蛋白顺磁性测动脉血流量):空间分辨率mm级,时间分辨率50ms100ms。 生理功能成像: 自发脑电活动(EEG) 诱发脑电活动(ERP) 脑磁(MEG

10、)场变化 结合计算机控制的断层扫描技术(CT)。空间分辨率:1cm6cm;时间分辨率:实时跟踪认知活动的脑功能变化。 二、清醒动物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单细胞记录,多细胞记录,多维(阵列)电极记录法,手术法,冷却法,药物法。,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信息) 传递信息 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分类 感觉性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胞体,细胞核(能量中心),树突(输入),轴突(输出),髓

11、鞘,按功能分: 兴奋神经元和抑制神经元,神经元的类型,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 联结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 单级细胞 双级细胞 多级细胞 兴奋性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神经冲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大脑,脊髓,躯体神经,植物性神经),二、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躯体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桥脑,延髓,中脑,小脑,脊髓,间脑,端脑,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脊髓和脑(脑干、间脑、小脑、端脑),脑干与中脑,中脑连接脑桥与小脑并连于 间脑,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脊髓(

12、spinal cord),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灰质(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白质(脊神经的神经纤维),(二)脑干 延脑: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脑桥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三)间脑 丘脑:感觉(嗅觉除外) 上丘脑:嗅觉 下丘脑:内脏 底丘脑:肌肉张力,(四)小脑 保持身体平衡。灰质在外,白质在内。,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白质) 脑,脑神经(12) 脊神经(31),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脑干:延脑、脑桥、中脑 间脑:丘脑、上、下、底 小脑 端脑(大脑皮层),四、大脑皮

13、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起来。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分。,大脑皮层的机能 枕叶视 颞叶听 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 额叶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倒立;面积大小与部位的敏感性有关;对侧传导,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 右利手的人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布洛卡发现,左半球额叶损伤(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结论: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Vision-The Visual Pathway,一侧视网膜传入的信息经视交叉传

14、到大脑枕叶对侧,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失语症的研究发现,失语症更多与大脑左半球某些脑区的病变相联系。 60年代,斯佩里(Sperry)对癫痫病人进行了切断胼胝体的外科手术。这就产生了所谓割裂脑。,割裂脑的研究发现,手术后病人的视力、听力和运动能力均正常,而命名和知觉物体空间的能力、语言的理解力出现了选择性障碍。例如,把单词“戒指”呈现在病人右视野中,由于它的视觉信息投射左半球上,病人可以正确地读出来;如果把单词“钥匙”呈现在左视野中,由于信息投射到右半球,病人读不来。这些事实都说明,语言活动主要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分裂脑知觉实验,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

15、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 垂体腺,控制泌尿、血压及生长速度等。与生长有关。 甲状腺,胸腺,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从静息状态到活动状态、从弱到强; 抑制则相反。,Ivan Pavlov 18491936,(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

16、应器活动的过程。,反射弧,(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肉 流唾液(无条件反射) 铃声+ 肉 流唾液 铃声 流唾液(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 条件反射学说,恐惧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被动 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主动(桑代克、斯金纳),条件反射,Burrhus F. Skinner 19041990,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物为信号刺激 井绳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 蛇,二、巴甫洛夫发现的

17、几个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 消退抑制: 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 分化抑制: (二)扩散和集中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基本形式 扩散:一个地方神经细胞的兴奋引起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泛化) 集中:不引起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分化),(三)相互诱导 正诱导:一部位抑制引起周围兴奋 负诱导:一部位兴奋引起周围抑制 同时性诱导 继时性诱导 (四)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形成的固定组合。如骑自行车。 动力定型是人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 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第二节重点回顾、提问,第三节 感觉和

18、知觉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内脏感觉),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感觉,第二单元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一、定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 二、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下限上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变化量。 也叫最小可觉差,j.n.d (just noticeable diffe

19、rence),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定律: I / I=K 即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费希纳定律: S=K logR 即人感受到的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两定律都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适应:快(一两分钟) 暗适应:慢(3040分钟)。 戴波长在620纳米以上的红色眼镜,视紫红质不会分解,可以保护暗适应。 二、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像 负后像 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强度呈正比。,三、感觉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

20、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 相继对比 四、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380780纳米光波 (赤橙黄绿青蓝紫),(二)视觉器官 角膜前房瞳孔 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 (最外一层是视细胞层)视神经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 视细胞有锥体细胞(明视觉)和杆体细胞(暗视觉)两种。,(三)颜色视觉 色调(波长) 颜色的特性 明度(光的物理强度) 饱和度(灰色所占的比例),色弱 色觉异常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 全色盲 大多由遗传原因造成:隔代遗传,隐性基因,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不同光同时作用于眼睛

21、) 颜料混合:相减混合(颜料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颜色混合,380780nm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域,五、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 声波:16 20000赫兹 1000 4000 Hz 最敏感 老年人听觉丧失首先是高频声音,(二)听觉器官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 声波科蒂氏器官颞上回和颞中回,Hearing,What is Sound? Compression & Rarefaction of air molecules.,Sound Waves,Amplitude (Loudness) Strength or height of the wave,Frequency (Pitch)

22、 Distance twixt consecutive peaks,Mix (Timbr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waves,1 Hertz = 1 Cycle/Sec,Human Hearing 20 20,000 Hz,malleus,cochlea,incus,pinna,auditory canal,tympanic membrane,auditory/8th nerve,外耳 Outer Ear,Tympanic Membrane - collect “sound” & vibrate ossicles,Pinna - collect and direc

23、t “sound” into auditory canal,Auditory Canal - amplify & funnel “sound” to tympanic membrane,中耳Middle Ear,Malleus - vibrate & move the Incus Incus - vibrate & move the Stapes Stapes - vibrate against Oval Window of Cochlea,内耳 Inner Ear,Cochlea - filled with fluid & contains receptors for hearing (Ha

24、ir Cells),Basilar Membrane - divides length of cochlea & holds the hair cells,Auditory Pathway,(三)听觉的特性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三、嗅觉和味觉 嗅觉:(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味觉: (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 感受器是味蕾。 最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 四、皮肤感觉 (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五、平衡觉:静觉, 感受器为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六、运动觉:动觉 七、内脏感觉 饥饿、饱胀和渴、窒息、疲劳、便意、疼痛和性的感觉

25、 八、痛觉 内脏痛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的现象。 痛觉的意义在于保护机体;痛觉最难适应。,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知觉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 X X X O O O X X X O O O X X X O O O,选择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恒常性:又叫知觉的常性 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看图过程中体验两种加工过程。,Bottom-Up Pro

26、cessing Based upon properties of the stimulus (e.g., patterns of light & dark areas,Top-Down Processing Based upon higher-order information (e.g., prior knowledge & context),图片中是什么?,主观轮廓(Subjective Contours),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一)大小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大小、距离、参照物 (二)形状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动觉、触觉、生活经

27、验 (三)方位知觉 (四)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对象的重叠 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 阴影 运动视差 眼睛的调节作用 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双眼视轴辐合 双眼视差 立体电影,二、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钟: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像一个时钟,调节人的行为节律性,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三、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视 似动现象(动景现象,现象)电影、霓虹灯 错 诱导运动 觉 自主运动 四、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形重错觉、视听错觉、倒飞错觉,感觉与知觉:一致与不一致,朝霞不出门,

28、晚霞行千里 桃饱李伤人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瓜田李下 举头三尺有神灵 宗教信仰,第三节重点回顾、提问,第四节 记忆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 动作记忆,三、记忆过程 识记 保持 回忆(再认)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遗忘(保持)曲线:先快后慢。,时间,保存量,(艾宾浩斯提出;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第二单元 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过去感知过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表象; 对象不在面前时

29、,头脑中浮现出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直观形象性 片段不稳定性 可操作性 概括性 表象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例子,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枫桥夜泊 日落鸟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歌声到客船。,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根据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来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语义、形象,1分钟,长时记忆,无限大 不能,72个组块 能,920bit,容量 信息能否被意识,斯波林的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自然的衰退和干扰。 干扰分为: 前摄抑制:前面对后面的干

30、扰。 倒摄抑制:后面对前面的干扰。 系列位置效应:两头记忆效果比中间好。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第四节重点回顾、提问,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其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概括性:抽取共同属性(鸟) 结绳纪事 vs. 概念形成 间接性:眼不见为实(原子核、大爆炸、天气预报,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分析与综合 事物整体(禽类)部分属性(飞/不飞) 抽象与概括 共同属性、本质属性(有羽毛)=结合(禽类),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形态,可分为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搭积木)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表象

31、为支柱(画家画画) 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思维最本质特征(诗词),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二、根据方向,可分为 辐合思维:求同思维用已知信息/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从不同方向解决(应用题) 三、根据是否有创造性 再造性思维:用已知方法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用独创方法解决问题,思维的力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大国博弈 政治:雅尔塔协定 军事:二次大战 经济:广场协议、狙击东南亚,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

32、维过程 一、概念 概念是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内涵:深度本质属性(质) 外延:数量/范围(量) 禽类、家禽/飞禽 概念形成:借助语言,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三、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迷宫、三点)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骑车摩托/三轮) 原型启发:瓦特、鲁班、牛顿、阿基米德 思维定势:从事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 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策略:穷尽搜索找存折、钥匙、票 启发式(运用已有经验,在问题空间中少量搜索)策略:循环子目标、逆向搜索、计划简

33、化,与b图比较,a图表征方式下的问题解决难于b图表征下问题的解决。,河内塔问题目标: 将盘从柱1移到柱3,且保持原大小顺序。 河内塔问题规则: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大盘不能放在小盘上; 在移动时可利用柱2。,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言语。,二、 言语活动的形式 外部言语:用于交际,说、听、写、读等形式 口头言语:对话言语交往 独白言语表述 书面言语 严谨性、规范

34、性、可理解性 内部言语:用于思维而非交际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图8-4,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 若受损伤,则产生表达性失语症不会说。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 若受损伤,则产生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 若受损,失读症看不懂 书写性言语中枢:失写症不会写 听说读写,第五单元 想象 想象: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注意:想象是思维创造新形象,表象是记忆)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无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梦 幻觉 再造想象:读金庸 有意想象:有目的的想象。 创造想象:作家、设计师 幻想 理想(积极的动力

35、) 空想(缺乏努力) 与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第五节重点回顾、提问,第六节 意识和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察),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Science,2005.7.1, 125个科学问题) 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调节的作用。 二、无意识: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超生物钟,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像一个“超生物钟”,令其他的内部“生物钟”互相

36、保持同步。 视交叉上核促进或抑制松果腺(pineal gland)的活动; 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 褪黑激素是一种影响很广的荷尔蒙,起镇静剂的作用,可以降低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 脑白金的成分,超生物钟,视交叉上核对视觉刺激输入很敏感 白天的光线可以激活该神经核,从而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 我们在白天会感到精力充沛。 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 我们在夜里感到疲倦。 当视交叉上核受损伤或它与眼睛的神经通路被破坏时,这种日夜交替的生理周期会消失。,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周期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影响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

37、黑激素有镇静剂的作用,可以减少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白天光线激活视交叉,抑制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所以不会感到那么疲劳。 人的意识状态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三、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一)睡眠 清醒和警觉状态:波(14-30赫兹,波幅小) 安静和休息状态:波(8-13赫兹,波幅稍大) 睡眠状态:波(频率低、波幅更高),脑电波类型,波(Beta wave)。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下的重要脑电波。相对频率较高,每秒钟有14到30个周期,波幅较小。 波(Alpha wave)。在安静和休息状态下,波则由波取代。波相对频率较低,每秒钟3到13个周期,波幅稍大。 波(Theta wave

38、)。在睡眠的第一阶段出现;波比波频率更低。 纺锤波 (Sleep spindles)。在睡眠的第二阶段出现;特点是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 波(Delta wave)。在深度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波;比其它波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浅睡眠,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20分钟 第三阶段:出现波,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20分钟 快速眼动期(做梦) :510分钟,睡眠各阶段的脑电图,成年人的睡眠模式,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内分泌、神经递质活动、摄食、情绪、注意) (二)梦 梦发生在快速眼动期。 梦的特点:

39、梦境的不连续性 不协调性 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剥夺的后果 Freud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手段。,第二单元 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只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了。,二、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无预定目的, 不需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有意注意,有目

40、的,不需意志努力(骑车) 开始需要意志努力,是有意注意,后来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称为无意注意。 听课 vs. 广告 注意的重要性:学习、人际交往、工作、年老化 注意的大脑定位:额叶、痴呆患者脑波特点,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72,刺激特点、任务难度 注意的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起伏或动摇(坐禅) 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任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 注意的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注意分配的条件: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自动化,不同感觉道,不同心理/生理负荷(骑车听音乐、

41、画圆),第六节重点回顾、提问,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定义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二)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二、动机 (一)定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以激发活动的动机。 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 诱因是动机的外部条件。,动机和行为的关系是复杂的: 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考研 经商 从事艺术事业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

42、起 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Yerkes-Dodson Law),心理学家Yerkes & Dodson(1908)的研究表明, 各种动机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图示,(二)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也叫驱力或内驱力;如性、饮食、睡眠、保暖 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43、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都是社会性动机。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范围)、持久性、效能(力量) 兴趣和爱好(兴趣指向某种活动),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 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动机; 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 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有影响。 印象分、姚明现象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

44、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第二单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缺失性需要: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低) 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高),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理想。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认知、审美需要,第七节重点回顾、提问,达到自我实现层次者的特点,正确认识并适应现实; 自发性、简朴、自然 有使命感 有独立性需要 自主,不受所在文化或环境的左右 不断重新评价,有惊人和颠峰式的经历 向全人类认同并有亲情 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执友 有健全的民主思想 在是与非、手段和目的问题上有很强的道德判断力 哲学式的、无敌意的幽默平衡的个性,自我实现

45、者?,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关系反映: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主观体验 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喜怒哀乐)、身段表情(手舞足蹈/手足无措)、言语表情(音调、语速、节奏) 世界性、民族性;先天性、后天性 生理上的变化,母亲和10周婴儿交流,婴儿的表情有:,网络表情标签,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对于种族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识别某些情绪比识别另一些情绪更重要。,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是过

46、程,可用于动物和人类,较为低级;而情感指内容,则较为高级,只能用于人类。 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 重要手段。 (两面三刀) 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 和增强的作用,从而能更有力地激发有机体 的行动。 (共情) 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 情绪状态与记忆:证人心理(Don Thompson) 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脸色,

47、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认为机体变化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兴奋/抑制导致血管扩张/收缩)是情绪产生的原因。 哭愁、动手打生气、发抖害怕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快乐中枢”,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快乐中枢”(Olds, 1954)。 老鼠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脑的刺激,能引起快乐和满足,所以老鼠不断地按压杠杆,通过“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p364) 按压杠杆的频次可达每小时5000

48、次; 并能连续按压杠杆15-20小时。 人的下丘脑也存在“快乐中枢”。,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沙赫特认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63页实验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就是一种动机,情绪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随着生命进化,情绪种类越来越多。只有情绪的分化,才能使情绪具有了各种各样的适应功能,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4个维度及其两极性 动力性:增力减力(提高还是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激动度:激动平静 强度: 强弱 紧张度:紧张轻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从情绪的内容来分 基本情绪: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人和动物共有的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敌意=愤怒+厌恶+轻蔑;焦虑=恐惧+内疚+痛苦+愤怒,情绪分类语言中的分类,礼记中提出“七情”说 喜、怒、哀、惧、爱、恶、憩 白虎通中提出了“六情” 喜、怒、哀、乐、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