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03363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ppt(1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 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福建省地勘局 陈心寿 2009-3-5,一、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一)矿产勘查项目的确立 1、矿产勘查项目定义 指有矿产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在法定的勘查区内,以地质找矿为主要目的,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程、水工环地质、可行性评价等方法和手段,来了解和查明矿产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资源/储量、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并将取得的各类成果,充分地、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到地质勘查报告中去,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及矿产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可靠性的地质资料,这个法定的勘查区即称矿产勘查项目。矿产勘查项目,根据不同

2、的勘查阶段,分别称矿产勘查的预查项目、矿产勘查的普查项目、矿产勘查的详查项目及矿产勘查的勘探项目。,2、矿产勘查项目确立(立项) 矿产勘查项目立项工作一般划分编制和发布立项指南、编写和提交立项申报材料、立项申报材料的初审、项目论证及项目审批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中,地质勘查单位或项目申报单位只进行编写和提交立项申报材料,其它四个阶段工作由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省地勘局等上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进行。 地质勘查单位或项目申报单位,根据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编制和提出的矿产勘查的部署原则、工作重点、鼓励导向矿种和选区方向,即立项指南及编写和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的有关要求,组织人员,编写和提交立项申报

3、材料。经立项申报材料的初审、项目论证后,最后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审批,若被审查批准后,该矿产勘查项目即被确立。 一个矿产勘查项目立项工作是按年度滚动式进行的,下年度的立项工作是在上一年度地质工作成果基础上进行的,由项目承担的地勘单位继续编写和提交立项申报材料,由上级政府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二)矿产勘查项目的任务 在地质勘查单位或大队总工程师领导下,分队、矿产公司或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的直接指导组织下,矿产勘查项目(以下简称地勘项目)要完成如下任务: 1、地勘项目第一份立项申报材料被批准后,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矿产勘查工作任务书,勘查项目要认真吃透、领会立项材料和任务书的精神实质,编

4、写项目地质勘查工作设计书。所编写的设计书要任务明确,工作部署合理,手段方法得当,措施有力,经济可行。总之,要遵循花最少的钱,最少的勘查工作量,取得最大的地质成果的原则。 2、项目地质勘查工作设计书批准后,地勘项目严格按设计书及审查意见书实施各项勘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各勘查工作,取全取准各类原始地质资料,加强质量监控和综合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修改,但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二)矿产勘查项目的任务 3、一般在野外工作结束前一个月,地勘项目按野外验收要求,认真编写文、图、表等有关材料,并向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提出野外验收时间,接受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对

5、地勘项目的控制、研究程度和第一性原始地质资料进行野外验收。对野外验收发现的问题,必须在报告编写前加以处理和解决,未经野外验收的地勘项目,一般不得进行成果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 通过野外验收工作,认为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已达设计要求,即可转入编写勘查报告;若认为地勘项目成矿条件好,找矿前景大,还需继续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即继续编写和提交立项材料,由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4、地勘项目经过野外验收,开始转入勘查地质报告的编写。勘查地质报告要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勘查成果,要层次分明、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结论明确、针对性强,要为下阶段地质勘查工作或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勘查地质报告经有关

6、部门审查批准后,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完成复制汇交和立卷归档工作。,(三)矿产勘查项目人员组成 根据不同工作程度或勘查阶段的目的任务、要求,勘查工作量的大小及具体勘查工作内容,来配备地勘项目的各方面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一般地勘项目配备如下人员: 地质组:项目负责人1名,项目较大时,可配制副项目负责人1人,地质技术人员数一十余名,必要时可建立若干作业小组。 测量组:组长1人,测量技术人员1-2名,测工若干名, 水工环地质组:组长1人,水工环技术人员1-2名 采样技术工:1-2名 测量组、水工环地质组、采样工等若一个地勘项目工作量小,在统一按排下,他们可以承担若干个地勘项目的相应技术工作。 钻探

7、、坑探等勘查工作施工,现在几乎全部对外承包,所需有关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由承担单位配备,项目地质组只负责勘查工程布置、各类原始地质资料收集和勘查工程质量监控。,(四)矿产勘查项目负责人的确定及职责 1、地勘项目负责人的确定 地勘项目负责人由分队、矿产公司、项目部根据学历、职称、工作业绩及技术水平提出项目负责人名单,预查项目、简单矿种的普查项目一般自行确定,报大队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办公室备案。矿种复杂的普查项目及详查项目、勘探项目负责人,由分队、矿产公司、项目部提出项目负责人名单,报大队总工程师批准确定。 2、地勘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1)在分队长和分队技术负责、矿产公司经理和技术负责、项目部主任和

8、技术负责的直接领导指挥下,全面负责地勘项目地质技术业务工作。 (2)直接参与和组织项目组地质技术人员编写项目勘查工作设计书、和项目续项材料。 (3)按设计书及设计审批意见书统筹按排各勘查工作的实施,在各勘查工作实施时,要注意先后及其衔接的关系。,(4)编写或委托有关人员编写项目月、季、年报 (5)参与和组织项目技术人员编写野外验收材料和地质勘查报告 (6)协调各技术业务组、勘查工程施工间关系,做到重型勘查工程布置到现场,重型勘查工程施工结束到现场,重型勘查工程质量验收到现场。 (7)对项目各种地质资料质量全面负责,严格执行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和大队质量领导小组制订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做到原始地质资

9、料室内检查50%以上,重型工程野外检查30%,其它野外检查10-20%,综合资料检查100%。,地勘项目负责人的职责,(五)项目地质组在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范畴 1、钻孔工程施工全过程:地质组据设计赴野外实地布置钻孔孔位,提供平定施工机场机场平好后,由地质和测量组在机场上定孔位,地质组下达安装通知书,钻孔人员安装钻机钻机安装好后,由地质和测量人员对钻机立轴方位及倾角进行校核或直接对钻机立轴进行定向及定斜钻机安装无误后,地质组下达钻孔施工通知书,钻机人员开始施工钻孔正常情况下,钻机施工至设计孔深,已达施工地质目的,地质上下达钻孔终孔通知书,钻机人员终止对钻孔的施工在下达钻孔终孔通知书的同时,

10、地质组同时下达钻孔封孔柱状图,提出封孔要求,钻机人员据封孔柱状图及要求,对钻孔进行封闭。,2、钻孔施工之前由地质组提出钻孔设计柱状图,对钻机人员介绍孔内地质、构造、矿化情况,提出钻孔施工质量要求。 3、钻孔施工过程中,地质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质组发现矿(化)体采取率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设计孔深有变动(原设计孔深减少或增加)时,与钻机协商,下达任务变更通知书,钻机上进行补斜取心或提前或推后终孔。(2)对特殊矿种,如煤矿,提倡“守矿制”,即地质组跟班钻机生产,及时提醒进、出矿孔深及在煤层中钻进的要求。,(五)项目地质组在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范畴,(五)项目地质组在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

11、范畴 (3)地质组现场参与对孔内重要地质现象(如进或出矿层、控矿构造或层位、标志层等)的孔深检查和钻孔弯曲度测量。 (4)日常地质编录中发现诸如班报表记录、岩心牌(票)填写、岩(矿)心丈量不清晰、不准确等质量问题,地质组及时向钻机提出,以便及时纠正。 4、钻孔终孔后,由地质组根据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及时、如实地填写钻孔质量验收报告,并参与由探矿部门或施工单位、钻机人员、水文地质人员等参加的钻孔质量评审(验收)会议,对钻孔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二、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基本准则 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 系统整理、综

12、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用文字、表格和图件的形式,阐明矿区(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总结成矿地质条件、矿化标志及矿化富集规律,以指导地质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地质勘查报告提供资料。 2、地质资料整合整理、整合研究的基本准则 (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整合研究是地质勘查工作中重要环节,必须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做到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点(矿点、矿床或矿区、工程点)与面(区域、矿体、平面、剖面)相结合和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的原则。 (3)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据地质理论与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现象(事

13、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探索和认识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或争论。 (4)整合整理过程中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必须会同当事人到现场复查或经工程验证后,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改。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修改。 (5)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2、地质资料整合整理、整合研究的基本准则,(二)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及内容 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分三个程序:即矿产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 2、地质资料综

14、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 现将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三个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阐述如下: (1)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 野外资料系统整理是把野外地质编录中提交的单项原始资料,按有关的技术要求(诸如有关规范、规程、工作细则、统一图式图例等),系统整理、综合及检查,为综合研究提供资料。,1)各类标本、样品鉴定及测试成果资料 将岩石、岩相、古生物、矿石、矿物及构造等样品成果进行校核、分类、统计及列表。 选择代表性剖面及重要地质现象的标本、薄(光)片,结合野外特征系统观察补充描述,对有重要地质意义的重要标本,必要时应照相或录像。 收集补充完善矿区(床)内地层(地层层序、古生物、岩相或岩浆岩单元)

15、、构造(构造性质、容矿构造、导矿构造),含矿带或含矿岩系、标志层等实物资料。 选取矿区(床)成套标本(岩石、矿物、岩相、古生物、矿石、蚀变岩石、标志层、构造等标本)陈列保存。其余标本待阶段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处理。,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2)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成果资料 收到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后先校对,如发现缺号、缺项,应通知测试单位补齐。若发现错乱或与实际不符,应到现场查明原因补救和纠正。在确认无误后,才能抄录到有关表册中交付使用。 对各类成果进行系统校核、检查及分类整理,审查各类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按季(批)计算内外检分析结果,编制计算结果对

16、照表,以掌握采样、加工及分析测试质量。如发现偶然误差或有系统误差时,应与测试单位联系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分析测试结果应分类列表及编图,校正有关资料中岩石、矿石名称。修改原始资料或综合图件中矿体与围岩界线、矿石类型及品级界线、矿石自然类型界线。 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后,确定组合分析项目和组合方法,确定全分析项目。,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在收到为解决某项专门地质问题而采集的标本、样品(技术样品、选矿样品、同位素样品、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样品、包体测温、古地磁等)成果后分类登记,并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 3)地质填图资料 提供的综合整

17、理图件及资料,必须经过野外验收或质量检查合格。 将完工的勘查工程及时或分批投绘到地质图上,并根据工程中实际资料对各种地质现象(如地质界线、标志层、矿体界线、蚀变带、脉岩、断层等)进行连接或修正。 根据规定的图式、内容,编制矿区(床)地形地质图。,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4)勘查工程资料 系统检查、补充原始资料。如地层及代号,矿体界线及编号,断层编号,采样位置及样号;对岩石、矿石名称及内容补充或修正。 将完工的勘查工程投绘到有关的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工程分布图、中段地质图、投影图、采样平面图、勘查线剖面图等)。 列表计算各勘查工程矿体真厚度、平均品位(分

18、矿体或矿层、矿石类型及品级)。 列表统计钻孔弯曲度测量成果(方位角及顶角),计算钻孔偏斜及方位,主要矿体(层)顶板、底板、标志层及终孔坐标。 投绘钻孔偏斜资料、地质资料于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勘查线剖面图、投影图、底板等高线图),分析对矿体(层)厚度、品位及资源/储量类型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指导钻探工程的布置及施工。 对典型矿床或勘查工程中揭露的重要地质现象补充素描、照相,必要时系统录像。,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5)物化探资料 根据化探样品分析数据,统计计算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编制化探综合平面图及剖面图,圈定异常范围,结合地质条件对异常进行解译,

19、指导验证工程的布置。 依据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矿体(层)厚度、深度、地温、井径、钻孔偏斜等数据。 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系统检查补充原始编录资料。如水文地质图、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坑道水文地质图、坑道工程地质图等图件中有关地层代号、矿体(层)编号、水质资料等。 对动态观测资料、气象资料,抽水、注水、涌水资料,水质资料,岩、土物理力学资料进行整理、编图。,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2)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1)综合研究的基本要求 综合研究所使用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齐全、准确,尽量使用先进理论、方法和手段。 各类综合图件编制方法及内容按有关规定进行,

20、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图表化。 综合研究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提供报告编写使用。,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重点: a、普查阶段:以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找矿标志、矿床规模、矿石质量为主,收集邻区类似矿山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资料,进行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b、详查阶段:以研究工业矿体的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及展布特征;矿石质量、类型、品级及分布;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为重点。收集研究开采技术条件,做好矿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工作(即预可行性研究)。 c、勘探阶段:对勘探地段(国家和社会拟定近期开采地段)进行全面综合研究。以矿床地质构造特征;矿体产状、形

21、态及厚度变化;矿石质量(类型、品级);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矿床综合评价为重点。并做好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水工环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床技术经济的研究和评价。,(2)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2)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 矿床(区)地层的综合研究 a、建立区内地层层序和含矿地段或含矿岩系的层序,指出矿区(床)地层层序在区域地层格架上的位置,编制综合柱状图。 b、研究含矿地层或含矿岩系与地层、岩相及其化学成分间的关系。 矿床(区)岩石的综合研究 a、统一区内岩石划分及命名。岩浆岩区应确定岩浆岩的单元、系列,对侵入机制、火山期次、矿化富集特征还应配合同位素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

22、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变质岩区除按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外,还应对变质相带及原岩进行研究。 b、配合主干剖面测制,研究区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矿床(区)构造的综合研究 a、研究矿床(区)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控制矿床(区)构造的性质、序次、产状形态, 区分控矿构造、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 b、对节理、裂隙、面理(线理)、层理构造进行测量统计及作图分析,指示与成矿有关或与构造配套有关的特征及方向。 c、对破坏矿体的断层、破碎带及挤压带在研究确定其规模、位置、产状后,根据勘查阶段的要求,布置工程进行控制。 d、用底板等高线图研究褶皱的形态、轴向及产状,对控制矿体较大褶皱

23、的轴向、拐点设计工程控制。 e、在褶皱、断裂发育时,可沿地表走向或倾向一定范围内统计其发育程度及规律,即研究褶皱的长度及弧度,断裂的产状、性质及断距。 f、划分构造复杂类型 g、结合矿床特征,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开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古地磁方面的研究。,(2)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3)矿体(层)的综合研究 对矿体(层)的数量、产状、形态、规模沿走向及倾向的变化进行统计,计算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区分主要矿体、次要矿体及小矿体,划分矿体群,确定矿体(层)的稳定性。 用地质图、中断图、横剖面图、纵剖面图、纵投影图、矿体等厚度图及矿体底板等高线图来研究矿体三维

24、空间的变化特征。明显受一定层位、岩相、构造控制的矿体(层),应研究其控矿作用与厚度变化的关系。对多层矿体的矿区,应确定标志,进行矿层对比,编制矿层对比图。对首采区主矿体上盘小矿体,应研究其产状、形态及赋存规律。 对矿体中的夹石、无矿天窗,破坏矿体的侵入岩、脉岩,应研究与沉积建造、岩相或构造裂隙的关系,根据需要,设计工程圈定其分布范围。,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4)矿石质量及其加工选冶性能的综合研究 研究矿体主要有益组分(品位)、共生组分、伴生组分及有害组分的含量、变化。选择主干剖面编制品位变化曲线图或区内品位等值线图,品位变化系数等图件来反映品位变化及规律。 研究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包

25、括矿物种类、含量、粒度、形态、嵌布方式、结晶时代、矿物生存顺序和共生组合关系,选择与研究品位相同的主干剖面系统采样鉴定。 研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应用相关分析、表格及变化曲线图分析矿石中矿物成分与有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 研究矿体(层)厚度与主要组分相关关系,主要组分与共生组分、伴生组分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有害组分超过规定的地段,应单独圈定其范围。 某些非金属矿床除研究品位外,还须研究矿石物理性质及其变化,以确定矿石质量,其研究项目可据矿种具体情况确定。,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研究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和品级。根据矿种工业指标、矿物成分、品位及物相分析资料划分其类型、品级,分别将

26、界线标绘在有关综合图件上。根据工作程度高低及需要,可重点设计工程控制其界线。 以国内当前技术条件下可行,指标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来研究矿石的选冶性能。从矿石类型的化学成分、选矿技术经济指标(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选矿比、原矿品位)及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等统计分析入手,来判别流程的合理性及选矿效果。具体做法可与已知矿床或附近矿山相同类型选(冶)加工资料类比评述,或确定选(冶)加工试验的种类及样品件数、采样方法。 对矿石中共生、伴生的元素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矿石全分析资料及选矿试验资料分析,确定这些共伴生组分利用的可能性,并作出综合评价。 除研究矿石中组分外,还应对围岩中、或顶底板及夹石中的有益、有

27、害组分取样评价。,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矿石质量及其加工选冶性能的综合研究,5)矿床(区)勘查研究程度的综合研究,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根据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的稳定性、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勘查类型。 研究主矿体的厚度、品位及构造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是否达到相应勘查程度(阶段)的要求。用综合图件(纵、横剖面图、纵投影图、底板等高线图、厚度等值线图、品位厚度关系曲线图)进行对比研究,或选择一定块段用不同网度(工程间距)验算资源/ 储量误差对比论证,以此来分析研究勘查网度(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根据地貌条件,可能的开拓方案及技术经济因素

28、,研究确定矿体(层)延伸大的矿床(区)合理的勘查深度,必要时修改设计。 研究矿床工业指标,在可能的条件下,根据矿石品位、选冶资料、技术经济资料,统计分析(可选用统计法、类比法、价格法或方案法)提出矿床工业指标、共伴生元素综合性指标方案,提供工业部门作为下达工业指标的依据。 研究各类型资源/ 储量的分布、比例,首采地段资源/ 储量类型是否达到生产部门的需要。,6)矿床(区)水文地质综合研究 确定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含水层、隔水层,依据各类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图、剖面图。 分析研究矿床(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充水因素、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水力联系及矿坑进水和边界。预测矿坑涌水量,提出矿坑防排水

29、措施和地下水综合利用,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意见或建议。对缺水地区,提出供水源方向。,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7) 矿床(区)工程地质综合研究 研究矿床(区)工程地质条件。从岩石特征及力学性质,软弱岩层,岩溶、滑坡、塌陷、泥石流、氧化带、岩体风化及蚀变程度,构造带(破碎带、挤压带宽度、裂隙及节理发育程度),变质矿床的片理及线理等特征及分布来进行研究。统计规律性,编制工程地质图、剖面图,划分工程地质类型及工作类别。 对矿体(层)顶底板岩石、矿石、夹石力学性质进行统计分析,论证矿体(层)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 对露天开采的矿床(区)要论证采场边坡的稳定性。据岩石、土壤类型及结构、物理力学资料分析边坡稳定

30、条件及影响因素,预测边坡可能滑动变形地段、范围,为确定采场边坡稳定性提供依据。,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8)矿床(区)环境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对矿体(层)、围岩中含有害气体(瓦斯、硫化氢、汞等)及粉尘时,要研究含量、赋存形态、逸出因素及产生的地质条件,并圈定影响范围。 对危害人体超限量的元素种类、含量及分布(或异常范围)进行研究评述。 对矿体(层)埋藏较深或在地温较高的地区或特殊矿种煤、硫铁矿,要研究地温资料,圈出地热灾害区。对煤、硫铁矿、自然硫要研究其自然性。 研究灾害地质(如地震、滑坡、山崩、塌陷等)现象及分布,采、选矿活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提出预防措

31、施及建议。 收集停采矿井、老硐资料,圈定分布范围及采空区范围。 研究与开采技术有关的参数,采集相关的具代表性样品进行测试(定),如体重、湿度、块度、粉化性、松散系数等。,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9)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 研究成矿作用与地层、岩石、岩浆作用及构造作用的时间、空间关系,研究沉积岩相、围岩蚀变及矿化作用与矿化富集分布的规律。 用地球化学、矿物学、热力学的方法对矿床(体)形成的机制及物质成分进行研究。 对成矿环境、成矿物质来源、运移和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大、中型矿床应有同位素及包体测温资料。 从物探、化探及地质特征方面来研究找矿标志。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盲矿体赋存条件、形成规律、找矿标志进

32、行研究,指出找矿方向。 对典型的大、中矿床,要对成矿模式或成矿系列进行研究。 以上矿产勘查过程中综合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齐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各勘查阶段具体目的、任务、内容、要求有所侧重及选择。,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3)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 1)最终综合整理的要求 最终综合整理是将野外系统整理和勘查过程中综合研究的资料、图件,按照地质报告要求编制成图件、表册及文字。 最终综合整理的资料(原始编录资料、综合整理资料)必须正确齐全,综合图件的内容必须重点突出,所反映的各种地质现象必须相互吻合。 图件的内容、图式、图例、文字必须符合规定、规范要求,做到表格化、规范化、标准化。 组织

33、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对图件、表册及文字进行检查验收。,2)原始地质编录的最终综合整理 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最终校核、定稿、分类编号,然后登记造册。 根据报告要求,将列入勘查报告附图的原始编录资料(槽、井、硐素描图、钻孔柱状图)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整理后清绘、复制。 3)综合图表的编制 综合图件的编制 a、根据勘查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结合矿床(区)勘查阶段及矿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综合图件的种类。 b、图式、内容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进行编制。 c、综合图件编制好后,经最终检查校对无误后编号,复制清绘。,(3)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综合表册的编制 根据地质报告的性质、矿种、资源/ 储量估算

34、方法来确定附表的种类及格式。各类表格经检查、校对无误后方能复制。 基础数据的精度和修约原则 a、基础数据的精度应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各图件、表册和文字中采用同一数据应相同,修约按GB8170-87数据修约规则进行。 b、最终资料及图件中的数据一般不能修正,若发现明显错误需要修正时,应说明原因,报请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同意后方能修正。对原始资料数据不能改动。 c、编图、绘图精度。图上每一界线(含图框线)相对误差,综合或累计不大于0.5毫米。 d、少数民族文字使用。工作区隶属自治区(相当于省级单位)时,图名下标注少数民族文字。,(3)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综合图表的编制,4)资源/储量估

35、算 资源/储量估算是根据勘查阶段或某一阶段(设计、年终总结)的要求进行的。 资源/储量估算按照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进行。若工业部门未下达工业指标的矿床(区),则按1987年9月地质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修订版)及相应各矿种勘查规范中提出的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储量。 加强对矿体(层)圈定、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划分的研究,使其更趋合理性。 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原始数据(品位、厚度)必须与原始资料一致。体重的使用应与矿石类型、品级相适应。对特高品位、特大厚度的处理,提出合理的方法。各种数据计算应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铀矿等特殊矿种准确到小数点后

36、三位)。手工测定面积、两次测定值差不大于3-5%为合格,采用电子计算机测定不作具体规定。数据修约、图件表册的精度要求同上3) 点。,(3)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原始数据不能改动,综合数据检查如有错误,当事人查对后改正,若有重大错误或最终成果需改动时,应报请技术负责人批准,查明原因后纠正。 根据矿体产状、形态、厚度、品位及变化、勘查方法、勘查工程分布来确定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方法时,应尽量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根据资源/ 储量估算方法,编制相应的图件和表册。 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时,计算方法及结果录于磁盘中,汇同勘查报告资料一起提交。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应选择10%有代表性的块段,

37、采用第二种资源/ 储量估算方法再进行检查估算,二者相对误差不大于10%。,(3)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4)资源/储量估算,5)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根据矿种、勘查阶段要求来确定评价项目 资源形势分析:分析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形势。国际市场资源形势包括产品的供需量、市场价格;国内市场资源形势包括产品在国内的需求量及保证程度、矿产开发政策、中长远规划、市场价格等。 研究矿床地质评价及勘查投资效果。从矿床主要地质、矿产特征来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资源量及远景、地勘投资效果。 矿床开采建设条件分析 a、综合分析矿山建设条件。如自然地理、交通运输、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水电供应等,确定矿山建设利弊。,(3

38、)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b、对矿山开发及开采技术经济的分析。综合分析地质、采矿及技术经济因素,研究矿山可能的开采方案、规模、生产服务年限等。根据可能的开采技术方法进行综合估算,或采用扩大指标分析估算来研究矿山开采技术经济。 c、选矿工艺流程和技术经济指标的研究。分析选矿工艺流程在现时技术条件下的可行性、合理性;精矿品位、回收率是否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共生、伴生元素综合回收利用的可能性是否已评价。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可利用勘查阶段提供的选矿结果,采用扩大指标分析估算。 d、按现行市场价格与财务制度,从矿山企业角度计算、分析和评价矿山投资预期经济效果。 e、综合分析评价: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勘查阶

39、段要求,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f、国民经济评价: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考虑矿山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行评价。,(3)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5)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1、矿体变化性及其研究意义 矿体是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也是矿床勘查的主要对象。矿体地质主要是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两类标志的地质规律。矿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矿体的厚度、长度、延深、形状及产状;矿体内部结构包括矿石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有益成分和有害成分的含量、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级和类型、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石的体重和比重等。 矿体的变化性包括变化性质及变化强度。矿体变化性质一般指矿体

40、的标志值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彼此联系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而矿体变化强度指这些标志值的相对变化幅度及变化速度。 矿体的变化性质分为规则的坐标性变化及偶然或不规则变化和总体变化及局部变化两大部分。,规则的坐标性变化是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平稳性。如典型的沉积矿床的厚度变化往往具有稳定变化的特点,在剖面上的变化不仅保持着同一增符号,而且还保持着大致稳定的增长率。 偶然或不规则变化是矿体的内部某一区段或某一方向上,相邻测点所获得的标志值相互之间既无局部联系,在整体区段内也无总体联系,呈现出无规律的急剧跳跃或不连续的杂乱变化,如贵金属矿床中有用组分品位沿走向、倾向及其它方向的变化就是有这种特征。 总体变化是在较大范

41、围内表现出的一种具有趋势性的根本变化,也就是说矿体不同地段各种标志值的“背景值”(平均值)的变化,它反映了矿体总的变化特征,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要用工程竭力去查明。,(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矿体变化性及其研究意义,局部变化是指某一观测点的标志值与其背景值的离差,属于影响范围较小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由于工程密度的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一一查清,但要掌握和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 由于形成矿体的地质作用不同,矿体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等标志的特征及其变化性也不同。研究矿体的这些标志的特征及其变化性,从而为选择合理的勘查方法及矿床的工业评价提供地质依据。矿体的各种标志的变化性,其中尤其以矿石品

42、位、矿石类型、矿体厚度、形态等的变化,对矿床的勘,(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1、矿体变化性及其研究意义,查及开采影响最大。如海相沉积矿床,因矿体品位、厚度及产状等标志的变化一般都较小,只要通过少量的工程点对矿体各标志进行观察、测量、取样、分析,就可以较准确地获得平均品位、平均厚度、平均产状值。这些数值能代表测量矿体的真实情况,当然勘查方法也就简单,资源/储量估算误差也小,以后矿山开发也较容易。但某些内生金属矿床,矿体的形态很复杂,产状也不稳定,厚度和品位的变化也很大,因此对矿床的勘查和矿山开发工作也增加了难度,只有通过增加工程点、增加观察、测量、分析的数量,才能较正确地判断矿体

43、各种标志的变化情况,这样势必要增加勘查的工作量和勘查经费,否则就会影响勘查精度,资料的误差也大,因而常会给今后矿山开发造成巨大损失。,(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1、矿体变化性及其研究意义,(1)矿体特征变化曲线 1)自然分布曲线及变化性指数 自然分布曲线是研究矿体变化性质最常用而简便的方法。,它是沿剖面 (走向上)或钻孔(倾向上)方向上的观测点位置及其标志值所作的曲线。图 2-1就是某铁矿沿走向方向的矿体厚度自然分布曲线。,(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2、矿体变化性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提出用变化性指数来反映矿体的变化性质,变 化性指数公式:t

44、=,式中:t变化性指数;M相邻的矿体标志值在自然分布曲线中数值上升、下降的(符号)变化次数;n观测点个数。,根据t值的大小,将矿体的变化性分为四类(表2-1)。如图2-1矿体厚度 自然分布曲线中,n=10,M=7,,据表2-1中,该矿体厚度变化性属第四类,即不规则变化。由于变化性指数只与自然分布曲线的升降符号变换数有关,而未考虑到总体趋势值升降符号变换数,故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则t=,=0.875 。,(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自然分布曲线及变化指数,2)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 由于自然分布曲线上每个观测点的矿体标志值,往往包含有一定的随机误差,这种误差也就掩盖了趋势值,

45、于是提出平差曲线方法。所谓“平差”就是表示各观测点数值时,以该点为中心将相邻若干点标志值的平均值取代之,此平均值即为趋势值。按各观测点趋势值绘制的坐标曲线即为平差曲线。经过一次平差所得的曲线称谓一次平差曲线,经过二次或三次平差所得的曲线称谓二次或三次平差曲线。一般认为,二次平差曲线就可以反映矿体标志值的总体变化趋势。 观测点的平均值,是采用滑动平均法求得的。滑动平均法可以是等权的,也可以是不等权的。,等权滑动平均公式:,=,=,(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2、矿体变化性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式中:,中心项的趋势值;,中心项观测值;,第i 项的观测值;,距中心项的最大项数;,参加滑

46、动平均点数。,例如采用5点平均时,则m=2,公式可写成:,=,设,=3.5,,=4.5,,=3.0,,=7.0,,=3.8,,=,=,=4.36。,等权滑动平均分离趋势能力较强,m越大则修匀效果超强,但滑动平均后的值与原始观测值差别较大。故m值的选择不宜太大,一般选择1或2。,(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不等权滑动平均是按周围各点与所计算中心项的距离大小给予不同的权,距离越近,权数越大,距离越远,权数越小。修匀公式与周围取点多少有关。现列出五点修匀公式(由一元三次回归方程推得)如下:,=,采用上述滑动平均公式,便可求出与各观测点相对应的一次或二次滑动平均趋势值,

47、然后用这些趋势值绘出一次或二次滑动平均曲线。如图2-2所示。,(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金品位值的自然分布升降、起伏跳跃比较剧烈,无明显变化规律,但从一次平差曲线可以看出,其品位趋势值却具有一定方向性变化逐渐降低,反映了金矿品位的一种变化性质。 平差曲线消除了自然分布曲线中局部随机性成分的干扰,突出了总体趋势性变化规律,但它仍不能定量地表征矿体变化性。因而采用矿体标志值空间序列相依系数来定量地表征矿体变化性质。它是根据自然分布曲线和平差曲线,分别计算局部相依系数和总体相依系数,来判断矿体标志值的趋势和随机部分变化性质的一种方法。,(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

48、分析方法-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局部相依是指某观测点与相邻二观测点的标志值具有线性或单调函数关系,即某点的数值高,其相邻的取样点数值亦高,反之亦然。如图2-1自然分布曲线上,5点厚度大于4点厚度,而低于6点厚度,也就是说,5点厚度界于4、6点二者之间,因此,5点厚度与相邻的4、6点厚度呈现局部相依关系;而8点厚度较相邻的7、9点厚度都大,因此,8点与7、9点厚度呈现局部不相依关系。,(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局部相依系数按下列公式求得:,式中:,局部相依系数;,局部相依个数;,总体相依指空间序列的观测值,经过二次滑动平均处理后,每个观测点的相应趋势值,在空间上与

49、相邻二点趋势值之间具有线性或单调函数关系。其相依系数计算公式为:,式中:,总体相依系数;M总体相依个数,样品数或观测点数。,或,在0-1之间变化。相依系,样品数或观测点数。,(相依系数),(三)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数愈大,相依程度愈高,矿体变化的规律性也就愈强;相依系数愈小,相依程度就愈低,矿体变化规律性也就愈弱,而随机变化愈显著。据局部及总体相依系数的大小,将矿体变化特征分为五类(表2-2)。,3)频率分布曲线,矿体的许多标志值往往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规律,因此可以用频率分布曲线来表征矿体的总体特征和变化特征。 根据样品分析数据,按不同的组距分别统计各组的频数(即各组的样品数),计算相应各组的频率(每组样品数统计样品总数),将各组的含量及频率的对应关系用直方图表示,然后采用数学方法拟合成一条近似的经验曲线,这条曲线就是频率分布曲线(如图2-3)。,所拟合的曲线可以是单峰或多峰混合分布,也可以是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这些曲线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