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3.9《劝学》(北京版必修5).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05788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3.9《劝学》(北京版必修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3.9《劝学》(北京版必修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3.9《劝学》(北京版必修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3.9《劝学》(北京版必修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3.9《劝学》(北京版必修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3.9《劝学》(北京版必修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3.9《劝学》(北京版必修5).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个人智慧的获取需要不断地学习、丰富、提升,方法不外乎读书、思考、阅历和直观。本单元的阅读和学习活动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开启智慧之门的途径:学习、从师、读书、思考,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一书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我们学习本文,要借鉴其中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态度的论述。 师说是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所作,说明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

2、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已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己然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自读文本谈读书则从个人感受的角度阐发了对读书的目的、关键、方法以及应有的心境等问题的看法,这些都会帮助我们使学习逐渐进入佳境。,标题品韵 劝学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在“劝学”中,“劝”字不再是通常理解的“劝告”之意,而是

3、“劝勉,鼓励”的意思。“劝学”,即劝勉人们努力学习。 作者剪影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实践获得的。

4、 荀子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作品背景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1加点字的形、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跬步(ku) 参省(shn) 骐骥(j) B槁暴(p) 蛇鳝(

5、shn) 其曲中规(zhn) C驽马(n) 二螯(o) 金石可缕(lu) D舟楫(j) 闻者彰(zhn) 锲而不舍(qi) 【解析】 A省xn;B.中zhn;C.驽n,缕镂。 【答案】 D,2下列各句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金就砺则利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A B C D 【解析】 有又;知智;生性;车柔煣;涂途。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B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解

6、析】 B把做成;C.广泛地学习;D.寄居托身。 【答案】 A,4选出加点“而”所表示的关系不同的一项(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解析】 C项“而”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其他三项是表示转折关系。 【答案】 C,人生存于世界上,不论承认与否,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可以说就与学习结下了不解之缘。培垠说:“知识就是力量。”而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就是学习;毛泽东说:“读书需要学习,使用需要学习,而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不啻是阐释学习的至理名言。在这篇课文里,大教育家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过:“学不可以

7、已。”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又何不去忙里偷闲读书学习呢?,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_ _ _ 【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围绕这一论点,文章分三个段落,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文章第二段说明了学习的意义,指出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就是说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品德;第三段说明了学习的作用,能够使一般人成为君子,并指出学习要“善假于物”;第四段说明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指出学习应该注重积累,2鉴赏本文写作上的排比和对比。 _ _ _,【答案】 劝学在写作上的又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

8、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于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本文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

9、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3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_ _ _ 【答案】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文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上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4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从开篇到结尾始终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论述,“

10、人”实质上是反复咏唱的主旋律,透过文字,我们可以发现写了哪些人呢? _ _ _ 【答案】 写了“君子”“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善假于物”;吾“尝终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知道“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的效果。“君子”是“善假于物”的人。“吾”比“君子”低一个境界。,5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理解课文内容之后,你能探究一下本文在设喻方面的特点吗? _ _ _ 【答案】 本文的设喻特点:(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

11、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说明了“学不可以已”才能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车柔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理解。(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

12、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6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观点一 荀子在本文中勉励人们学习,认为后天的学习能改变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这是按封建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观点二 荀子在文中提到

13、的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今天都值得继承和借鉴。不过时代发展了,他的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如“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等。 您的观点_,一、正字音 蓼(lio)蓝 车柔(ru)以为轮 参(cn)省(xn) 靛(din)青 中(zhn)绳 槁(o)暴(p) 砺(l) 跂(q) 须臾(y) 驽(n)马 跬(ku)步 骐(q)骥(j) 镂(lu)刻 螯(o) 鳝(shn) 锲(qi)而舍之,二、通假字 车柔以为轮(“车柔”通“煣”) 虽有槁暴(“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三、古今异义 学不可以已 可以古义:能够,两个

14、词 今义:表许可、肯定,可以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江河古义:先秦时“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大江、大河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四、词类活用 车柔使之然也(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游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用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五、一词多义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

15、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渡过) 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坚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n竭立、勉强) 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 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闻顺风而呼,

16、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识(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臣没死以闻(使闻,禀告),.,.,.,.,.,六、文言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判断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判断句) 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句) 车柔以为轮(省略句,省略动词后的宾语“之”)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判断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判断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用心一也(判断句),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勉 学(节选) (北齐) 颜之推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

17、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B21,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B22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B23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

18、哉! 【注释】 凡庶:凡人庶民。郑重:频繁。切要:紧要,重要。寤:同“悟”,觉悟,醒悟。礼:指礼记。传:指春秋三传。诗:指诗经。论:指论语。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婚:成婚。体性:体质。稍:逐渐。天机:天性,自然的本性。素业:清素之业,这里特指儒家事业。履立:操守,这里特指毅力。堕慢:懒惰。堕:通“惰”。会:合当,应当。业:职业。计量:计划盘算。货贿:财富。贿:财物。工巧:能工巧匠。致精:精心。伎艺:手艺,技巧。伎,通,“技”。法术:方法技术。札:铠甲的叶片,用皮革或铁皮制成。忽忽:恍恍惚惚,内心迷茫。销:通“消”。B21余绪:原指蚕茧上的残丝,后泛指剩余部分;这里特指世家余

19、荫。B22蒙然:懵懵懂懂的样子,蒙昧无知的样子。B23欠伸:打呵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授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

20、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无见者也。 【注释】 专利:专注敏锐。灵光殿赋:东汉王逸的儿子王延寿作,今见萧统文选。灵光殿:西汉宗室鲁恭王建。理:温习。坎壈:困顿,不得志。魏武:魏武帝曹操。袁遗:字伯业,袁绍的堂兄,为长安令,后袁绍用为扬州刺史。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长大而能勤学,惟吾与袁伯业耳。”弥:更加。笃:专一,诚一。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鲁国人。类说“七十”作“十七”。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的学生,作“十七”较当。公孙弘:字季,西汉菑川人。年四十余学春秋公羊传,六十岁为博士。元朔年间,被武帝任为丞相,封平津侯。因循:疲沓,不知进取。面墙:面对,墙壁,一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语本尚书周官:“不

21、学面墙。”“幼而学者”五句:语本说苑建本,“师旷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昩行乎?” 【赏析】 勉学是颜氏家训中最有价值和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篇,文质兼美。 第一段开宗明义,指出:“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用以说明勤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士大夫子弟接受教育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学习的益处,不勤学的危害。 第二段,作者强调读书应当抓住年轻气盛的时机,全身心投入。“人生小幼,精神专利”,年纪大了,各方面的事情多了,就可能“思虑散逸”,,因此必须“勿失机也”,但他仍主张,“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文章风格平易亲切,说理不板起面孔,“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无见者也。”以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终生学习的益处。骈散结合是本文的另一突出特点,本文运用了对偶、排比等句式,又间以散句,收到了灵活自如、富有变化而又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