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概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0675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章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章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章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章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概述.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概 述,1.1 单片机的基本概念 1.2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3 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 1.4 常用单片机系列介绍,1.1 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图1.1 微机组成结构框图,图1.2 单片机组成框图,(1) 单板机: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以及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组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称其为单板微型计算机,简称单板机。 (2) 单片机: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相应实时控制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其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3) 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由总线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整体,称为微型计算机。 (4) 微

2、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电源、系统软件一起构成的系统,称为微型计算机系统。,(1) 通用微机的CPU主要面向数据处理,其发展主要围绕数据处理功能、计算速度和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例如,现今微机的CPU都支持浮点运算,采用流水线作业,并行处理、多级高速缓冲(Cache)技术等。CPU的主频达到数百兆赫兹(MHz),字长普遍达到32位。单片机主要面向控制,控制中的数据类型及数据处理相对简单,所以单片机的数据处理功能比通用微机相对要弱一些,计算速度和精度也相对要低一些。例如,现在的单片机产品的CPU大多不支持浮点运算,CPU还采用串行工作方式,其振荡频率大多在百兆赫兹范围内;在一些简单应用系

3、统中采用4位字长的CPU,在中、小规模应用场合广泛采用8位字长单片机,在一些复杂的中、大规模的应用系统中才采用16位字长单片机,32位单片机产品目前应用得还不多。,(2) 通用微机中存储器组织结构主要针对增大存储容量和CPU对数据的存取速度。现今微机的内存容量达到了数百兆字节(MB),存储体系采用多体、并读技术和段、页等多种管理模式。单片机中存储器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存储器芯片直接挂接在单片机的总线上,CPU对存储器的读写按直接物理地址来寻址存储器单元,存储器的寻址空间一般都为64 KB。,(3) 通用微机中I/O接口主要考虑标准外设(如CRT、标准键盘、鼠标、打印机、硬盘、光盘等)。用户通过

4、标准总线连接外设,能达到即插即用。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外设都是非标准的,且千差万别,种类很多。单片机的I/O接口实际上是向用户提供的与外设连接的物理界面。用户对外设的连接要设计具体的接口电路,需有熟练的接口电路设计技术。,1.2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14位单片机阶段 自1975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次推出4位单片机TMS-1000后,各个计算机生产公司竞相推出4位单片机。例如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COP402系列,日本电气公司(NEC)的PD75XX系列,美国洛克威尔公司(Rockwell)的PPS/1系列,日本松下公司的MN1400系列,富士通公司的

5、MB88系列等。 4位单片机主要用于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等。,28位单片机阶段 1976年9月,美国Intel公司首先推出了MCS-48系列8位单片机以后,单片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8位单片机纷纷应运而生。例如,莫斯特克(Mostek)和仙童(Fairchild)公司共同合作生产的3870(F8)系列,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的6801系列等。 在1978年以前各厂家生产的8位单片机,由于受集成度(几千只管/片)的限制,一般没有串行接口,并且寻址空间的范围小(小于8 KB),从性能上看属于低档8位单片机。,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的提高,在1978年到1983年期间集成度提高到几万只管/

6、片,因而一些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相继问世。例如,1978年摩托罗拉公司的MC6801系列,齐洛格(Zilog)公司的Z8系列,1979年NEC公司的PD78XX系列,1980年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这类单片机的寻址能力达64 KB,片内ROM容量达48 KB,片内除带有并行I/O口外,还有串行I/O口,甚至某些还有A/D转换器功能。因此,把这类单片机称为高档8位单片机。,在高档8位单片机的基础上,单片机功能进一步得到提高,近年来推出了超8位单片机。如Intel公司的8X252、UPI-45283C152,Zilog公司的Super8,Motorola公司的MC68HC等,它们不但进一

7、步扩大了片内ROM和RAM的容量,同时还增加了通信功能、DMA传输功能以及高速I/O功能等。自1985年以来,各种高性能、大存储容量、多功能的超8位单片机不断涌现,它们代表了单片机的发展方向,在单片机应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8位单片机由于功能强,被广泛用于工业控制、智能接口、仪器仪表等各个领域。,316位单片机阶段 1983年以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可达十几万只管/片,16位单片机逐渐问世。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有1983 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系列,1987年Intel公司又推出的80C96,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推出的HPC16040和NEC公司推出的783XX系列等。 16位单

8、片机把单片机的功能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如MCS-96系列的集成度为12万只管/片,片内含16位CPU、8 KB ROM、232字节RAM、5个8位并行I/O口、4个全双工串行口、4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8级中断处理系统。MCS-96系列还具有多种I/O功能,如高速输入/输出(HSIO)、脉冲宽度调制(PWM)输出、特殊用途的监视定时器(Watchdog)等等。 16位单片机可用于高速复杂的控制系统。,432位单片机 近年来,各个计算机生产厂家已进入更高性能的32位单片机研制、生产阶段。由于控制领域对32位单片机需求并不十分迫切,所以32位单片机的应用并不很多。 需要提及的是,单片机的发展虽

9、然按先后顺序经历了4位、8位、16位的阶段,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并没有出现推陈出新、以新代旧的局面。4位、8位、16位单片机仍各有应用领域,如4位单片机在一些简单家用电器、高档玩具中仍有应用,8位单片机在中、小规模应用场合仍占主流地位,16位单片机在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中才有应用。,1.3 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1.3.1 单片机的特点,(1) 单片机的存储器ROM和RAM是严格区分的。ROM称为程序存储器,只存放程序、固定常数及数据表格。RAM则为数据存储器,用作工作区及存放用户数据。这样的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单片机用于控制系统中,有较大的程序存储器空间,把开发成功的程序固化在ROM中,而把少量的随

10、机数据存放在RAM中。这样,小容量的数据存储器能以高速RAM形式集成在单片机内,以加速单片机的执行速度。但单片机内的RAM是作为数据存储器用,而不是当作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使用。,(2) 采用面向控制的指令系统。为满足控制的需要,单片机有更强的逻辑控制能力,特别是具有很强的位处理能力。 (3) 单片机的I/O引脚通常是多功能的。由于单片机芯片上引脚数目有限,为了解决实际引脚数和需要的信号线的矛盾,采用了引脚功能复用的方法。引脚处于何种功能,可由指令来设置或由机器状态来区分。 (4) 单片机的外部扩展能力强。在内部的各种功能部分不能满足应用需求时,均可在外部进行扩展(如扩展ROM、RAM

11、,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与许多通用的微机接口芯片兼容,给应用系统设计带来极大的方便和灵活性。,1.3.2 单片机的应用,(1) 体积小,成本低,运用灵活,易于产品化,它能方便地组成各种智能化的控制设备和仪器,做到机电一体化。 (2) 面向控制,能针对性地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控制任务,因而能获得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3) 抗干扰能力强,适用温度范围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可靠地工作,这是其它类型计算机无法比拟的。 (4) 可以方便地实现多机和分布式控制,使整个控制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大为提高。,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的应用领域有: (1) 工业控制。单片机可以构成各

12、种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如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控制、电机控制、温度控制等。 (2) 仪器仪表。如智能仪器、医疗器械、数字示波器等。 (3) 计算机外部设备与智能接口。如图形终端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绘图仪、磁盘/磁带机、智能终端机等。 (4) 商用产品。如自动售货机、电子收款机、电子秤等。 (5) 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录像机、音响设备等。,1.4 常用单片机系列介绍,1.4.1 MCS系列产品,第一阶段(19711976年):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1971年11月,Intel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000只晶体管/片的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并配有

13、RAM、ROM和移位寄存器,构成了第一台MCS-4微处理器。它的推出拉开了单片机研制的序幕。 第二阶段(19761980年):低性能单片机阶段。这一阶段以1976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产品。,第三阶段(19801983年):高性能单片机阶段。这一阶段以1980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51系列为代表产品。 第四阶段(1983年至今):16位单片机阶段。这一阶段以1983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系列为代表产品。,表1.1 INTEL主要单片机系列,1.4.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特点,就CPU的结构来说,通用微机的CPU内部有一定数量的通用或专用寄存器

14、,而MCS-51系列单片机则在数据RAM区开辟了一个工作寄存器区。该区共有4组,每组8个寄存器,共计可提供32个工作寄存器,相当于通用微机CPU中的通用寄存器。除此之外,MCS-51系列单片机还有颇具特色的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要理解MCS-51系列单片机的工作,就必须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工作有清楚的了解。SFR使仅具有40条引脚的单片机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扩展。由于这些SFR的作用,每个通道在程序控制下,都可有第二功能,从而使得有限的引脚能衍生出更多的功能。而且,利用SFR可完成对定时器、串行口、中断逻辑的控制,这就使得单片机可以把定时/计数器、串行口、中断逻辑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15、MCS-51系列单片机在存储器结构上与通用微机也有不同之处,通用微机中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是一个地址空间,而单片机把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成两个独立的地址空间,采用不同的寻址方式,使用两个不同的地址指针,PC指向程序存储器,DPTR指向数据存储器。采用这种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工业控制的特点。一般工业控制系统中,需要较大的程序存储器空间和较小的随机存储器空间,不同于通用微机需要较大的数据存储器空间。,MCS-51系列单片机在输入输出接口方面的特点是,通道口引线在程序的控制下都可有第二功能,可由用户系统设计者灵活选择。比如数据线和地址线低8位可分时合用通道0,而地址线高8位与其它信号线也可合用通道

16、2。由于存储器和接口都在片内,就给应用提供了方便,往往只在其引脚处增加驱动器即可简化接口设计工作,提高单片机与外设数据交换的处理速度。同时,功能变换和选择由相应的指令来控制实现,而不是靠硬件上的跳线短接等方法实现。MCS-51系列单片机I/O引脚一线多功能的特点方便了用户,但在组成应用系统时,也应根据其特点分时使用。,MCS-51系列单片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内部有一个全双工串行口,即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有两个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发送缓冲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在程序的控制下,串行口能工作于四种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设定为移位寄存器方式以扩展I/O口和外接同步输入输出设备,或用作异步通信口,以实现双机或多机通信,极为方便地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功能相对独立的位处理机(即布尔处理机),因而其具有较强的位处理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