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测试卷.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0695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测试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9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测试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9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测试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9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测试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9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测试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测试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测试卷.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语文(三),(文言文阅读 ) 班级_ 姓名_ 学号_,模块一 非史传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南轩记 曾巩 得邻之茆地,蕃之,树竹木,灌蔬于其间,结茅以自休,嚣然而乐。世固有处廊庙之贵,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闲隐奥,吾性所最宜。驱之就烦,非其器所长,况使之争于势利、爱恶、毁誉之间邪?然吾亲之养无以修,吾之昆弟饭菽藿羹之无以继,吾之役于物,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处也,其能无焰然于心邪?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有以为之矣。士固有所勤,有所肆,识其皆受之于天而顺之,则吾亦无处而非其乐,独何必休于

2、是邪?顾吾之所好者远,无与处于是也。然而六艺百家史氏之籍,笺疏之书,与夫论美刺非、感微托远、山镵冢刻、浮夸诡异之文章,下至兵权、历法、星官、乐工、山农、野圃、方言、地记、佛老所传,吾悉得于此。皆伏羲以来,下更秦汉至今,圣人贤者魁杰之材,殚岁月,惫精思,日夜各推所长,分辨万事之说,其于天地万物,小大之际,修身理人,国家天下治乱安危存亡之致,罔不毕载。处与吾俱,可当所谓益者之友非邪?,吾窥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贤人智者所称事引类,始终之概以自广,养吾心以忠,约守而恕者行之。其过也改,趋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内者。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

3、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彼何与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与人者。然则吾之所学者虽博,而所守者可谓简;所言虽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谓重也。 书之南轩之壁间,蚤夜觉观焉,以自进也。南丰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延边人民出版社),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蕃之,树竹木 蕃:繁殖 B然吾亲之养无以修 亲:亲戚 C士固有所勤,有所肆 肆:尽、尽力 D贤人智者所称事引类 称:称赞,【答案讲评】C (A.蕃,同“藩”,屏障,这里是作为屏障,意译为“围上篱笆”。B.亲,指父母亲,根据作者身世这里指母亲。D.称,“称”和“引”在这里都是援引、引证的意思,后面

4、多接言语、事例等。),2下列各句中的“于”字,与“吾之役于物”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答案讲评】C (A.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本句选自荀子劝学。B.于,介词,引进处所或对象,可译为“在”;本句选自班固苏武传。C.于,表被动,可译为“被”或“受”,与例句中的“于”字用法和意义相同;本句选自韩愈师说。D.于,介词,可译为“对”,引进对象;本句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

5、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A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B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C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D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

6、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答案讲评】C (附原文的标点: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4文章开头说“结茅以自休,嚣然而乐”,试结合全文概括“乐”的内涵。 答:_,【答案讲评】居住在南轩,欣赏自然美景,忘掉功名富贵,感到快乐;南轩如同朋友,在这里博览群书,懂得修身养性之道,感到快乐;读圣贤书,明白事理,懂得治国之道,感到快乐。,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固有处廊庙之贵,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译文:_

7、 (2)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闲隐奥,吾性所最宜。 译文:_ (3)其过也改,趋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内者。 译文:_,【答案讲评】(1)世上固然有身在朝廷的显贵,财富与国君匹敌(相当)的富商,但我不愿意和他们互换位置。 (2)世人的性情各不相同,由此而明白处于闲散的生活状态中,隐居在僻静的处所,对我的性情最为合适。 (3)有过错就改正,凭勇敢去对待所要奔赴的事业,靠永不止息来实现最高的目标,这些都是我要从内心来加以索求的东西。,附:参考译文 得到邻近的杂草很多的一块地,围上篱笆,栽上竹木,在里面灌水种蔬菜,搭建起草房来供自己休息,悠闲又快乐。世上固然有身在朝廷的显贵,财富与国君匹

8、敌(相当)的富商,但我不愿意和他们互换位置。 世人的性情各不相同,由此而明白处于闲散的生活状态中,隐居在僻静的处所,对我的性情最为合适。迫使我去做繁杂的事情,原本就不是我那天赋的长处所在,何况还要让人到那势利、爱憎、毁誉中间去争斗呢?然而我母亲的赡养没条件达到最完美的地步,我兄弟们的粗食淡饭也没办法顿顿吃得上,我被解决这些生活问题所驱迫,有时在田地里用饭,有时在野外住宿,不能够经常呆在这草房中,在心里哪能不焦,躁呢?不过冷静一下再想想,大凡像我这样违背自己的性情,劳苦自己的身体,被生活问题所驱迫的情况,也是有理由去做的。读书人原本就有该勤苦的事,也有该尽力的事,明白这些都是从上天那里承受过来的

9、,进而顺从它,那我也就没有任何地方不是该欢乐的了,为什么偏偏一定要在这草房里休息才算好呢?回想我所爱好的东西很高远,与身在这草房中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然而六经、诸子百家、史家的著述,注解之类的书籍,以及评定美好事物,讽刺丑恶现象,对细微的东西别有感触而寄托又深远,凿于山崖和镌刻在墓石,浮夸又诡谲怪异的文章,下至用兵谋略、历法星象、乐舞音律、农作物种植、方言和地理书,佛教道教所传授的教义法术,我又全在这草房,中获取到。它们都属于从伏羲以来,往下又历经秦朝汉朝直至当代,圣人贤人和突出的奇才穷尽岁月,付出极大的精密思索,日夜各自推究学问胜过其他学问的地方,分析辨明各种事物的论断。这些论断对于天地万物

10、,小事与大道的关系,修养好自身,治理民众,国家天下治乱安危存亡的最高表现,没有不详尽载述的。这样一来,草房与我在一起,可以够得上人们所说的扩充自己的好友吧?还是并不如此呢? 我窥探圣人主旨用意的出发点,用它来去除疑惑,解开蒙昧。贤人和明智者援引事物,连及类属,勾勒出由始至终的大概情形,用它来扩充自己。拿忠诚来培植我的心性,紧紧约束住节操,按宽容的原则去行,事。有过错就改正,凭勇敢去对待所要奔赴的事业,靠永不止息来实现最高的目标,这些都是我要从内心来加以索求的东西。获得适当的时机就去施行,这时还守身在深山长谷而不出世,显然也是错误的。得不到适当的时机就作罢,这时还要不辞劳苦地去谋求践行自己的主张

11、,显然也是错误的。我在适宜问题的处理上做得还不够,有人喜爱我而对我加以称赞,这是不对的。我在适宜问题的处理上做得很充分,有人厌恶我而对我进行诋毁,这也是,不对的。他们这两种态度,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进退适宜,这是我对上天和世人所应承当的东西。既然如此,那么我所研习的学问虽然很广博,但所持守的却可以称得上简要;所谈论的东西尽管浅近,很容易了解,但所承当的却可以称得上重大。 把以上这些话写在南轩的墙壁上,早晚看看它,用来激励自己上进。南丰曾巩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答祖择之书 欧阳修 修启。秀才人至,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

12、问;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

13、,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由此也。,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

14、者果致。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敢不报 报:答复 B师严然后道尊 严:严厉 C以希禄利为急 希:贪求 D此其病也 病:缺陷,【答案讲评】B (结合上下文,“严”应作动词用,解释为“尊敬、敬重”。可参看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与“而未尝答人之问”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答案讲评

15、】D (A项,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递进关系;C项,第二人称代词;D项,连词,表因果,与例句相同。),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A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B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C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D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答案讲评】C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意断句的能力。),【答案讲评】“本”指“道”,“末”指“文”。(可从文中关键句“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

16、则发为文者辉光”入手,再结合全文尤其是上下文进行分析。),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 译文:_ (2)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 译文:_ (3)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译文:_,【答案讲评】(1)又因为我少年时卑贱,成年后不得志,我向来的所作所为,没有值得称誉来获取人们信赖(的地方)。(“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穷”,古今异义,与“达”相对,指困厄、不得志;“素”,平素、向来;句意。) (2)尽管这样,(你)不远数百里派人亲自找上门来。(“虽然”;“走”;省略的主语“你”需补充完整。) (3)做学问

17、的人就应当(直接)学习经书,学习经书首先要探求它的真意。(“学者”,古今异义,“求学的人”;“师”,动词,“学习”;“求其意”,探求经书的真意。),附:参考译文 欧阳修禀告。秀才派的人已到,承蒙你托他带来书信一封和诗赋两册,告诉我说:“看一看,写得怎么样?”我自己既孤陋寡闻,不值得承蒙爱好学问的人的下问; 又因为我少年时卑贱, 成年后不得志, 我向来的所作所为,没有值得称誉来获取人们信赖(的地方)。也曾经有人向我请教,因为有了不值得人问的想法,因而从来没有给予答复。足下突然之间寄来书信,因此惶愧畏惧不知道说什么好。尽管这样,(你)不远数百里派人亲自找上门来,情意深厚,礼节殷勤,怎敢不作答复。,

18、我听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先敬重老师,老师受到敬重,他传授的学问道理才受尊崇;学问道理受到尊崇,学习的人才会深怀敬意;深怀敬意,才会坚守不移;坚守不移,才能敢于施行;敢于施行,才无所畏惧而不改变操守。(当)夏商周三代衰落(的时候),学校(也就)被废弃了。到了两汉,尊师之道还能够保存,因此当时求学的人还能坚守老师传授的经学来供自己运用。因此,汉代的政治、文章及当时的各种措施,后世没有能比得上的,它的原因是很深远的。后世尊师的风气逐渐败坏,现在可以说没有老师了。求学的人不尊重老师,所以往往自己,轻视自己所学的道。轻视所学的道,就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就不能深信不疑;不能深信不疑,就不

19、知道有所坚守;所守不稳固,就容易有所畏惧,为外物所动摇。因为这样,做学问的人只好随波逐流,追随时俗,把追求利禄作为当务之急,以至于忘本逐末,像水之趋下而不知回头。以不坚定的信仰,不稳固的心志,抱着并未透彻了解的所谓学问,即使敢于有所作为,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行动,何况还有利禄的引诱,刑罚的威胁在动摇他的意志呢?这就是你所说的立志效法古人、并懂得道的读书人现在太少,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原因就在于此。,你写的文章,用意很高,卓然独立而不顾世俗的成见,简直要径直达到古人的高度。现在的人像你这样用心的能有几个?那么乡下的人能称作你的老师的又有谁呢?交往的朋友中能引发你的议论的又有谁呢?做学问没有老师

20、,所坚持的见解就不专一,议论不广博,就无所发现和阐明,达到一定的深度。你的言论高雅,志趣远大,很好,但是见解还不专一,议论还未精辟,这是你的不足。私下想,你的朋友中能为你称扬赞誉的人一定不少,现在你不找他们,远道找到我,可见你一定是要寻求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是古代君子的用心,所以我便直说而不敢隐瞒。,既然社会上没有老师,做学问的人就应当(直接)学习经书,学习经书首先要探求它的真意。领会了它的真意,自己的心才会踏实坚定;心里踏实坚定,所追求的学问道理就能纯粹专一,学问道理纯粹专一,那么心胸就会充实,心胸充实写成文章就能光彩绚烂,运用于社会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夏商周三代以及两汉的学术,也不过如此。你

21、忧虑社会上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而不嫌弃我的愚笨,把我当作同道,所以才敢说这些。不知道是否合你的心意?,模块二 史传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刘)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 绍军大震。太祖还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

22、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太祖军不利,复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太祖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又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候夜潜往攻琼。 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余众伪降,尽坑之。,初,绍之

23、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 自军败后发病,(建安)七年,忧死。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天子之立:指董卓废除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太祖迎天子都许 都:迁都 B绍渡河,壁延津南 壁:修筑工事 C再战,禽

24、绍大将 禽:通“擒”,捉住 D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 简:精简,【答案讲评】D (“简”应为“挑选”之意。),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讲评】A A.而:转折连词,却。B.以:连词,相当于“而”,来;连词,因为。C.其:代词,他们的(袁绍运粮队);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译为“可要,一定”。D.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今 释 庙 胜 之 策 而 决 成 败 于 一 战 若 不 如 志 悔 无 及 也,【答案讲评】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5、 (1)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 译文:_ (2)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 译文:_ (3)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 译文:_,【答案讲评】(1)田丰劝说袁绍袭击太祖后方,袁绍借儿子有病来推辞,不同意。 (2)北方(我们)的军队数量虽多,但战斗士气和勇敢精神比不上南方(曹操)的军队,而南方(曹操)的军队粮食短缺、后勤物资供应不如北方(我们)的军队。 (3)田丰恳切劝谏,袁绍非常生气,认为他扰乱军心,(于是)用脚镣手铐囚禁了他。,15从全文来看,你认为袁绍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_,【答案讲评】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企图速战速决,急于求成;多次不采纳谋士正

26、确的建议(不纳忠言);错失良机。,附:参考译文 当初拥立皇帝并不是袁绍的意愿,等到(献帝)逃到了河东,袁绍还是派遣部下颍川人郭图前去朝拜。郭图回来后劝说袁绍恭迎献帝迁都邺城,袁绍不同意。不久,太祖(曹操)迎接献帝迁都许县,(曹操)收复了河南一带的土地,关中(诸州、郡县)也都亲附(曹操)太祖。袁绍这才后悔,他想让太祖(曹操)把献帝送到鄄城,以便自己就近接触(天子和公卿百官),但太祖拒绝了他。建安五年,太祖亲自东征刘备。田丰劝说袁绍袭击太祖后方,袁绍借儿子有病来推辞,不同意。田丰以手杖击地说:“遇到这样一个难得的良机,却因为婴儿生病而错失这个机会,可惜呀!”,袁绍渡过黄河,在延津以南地区修筑工事,

27、派刘备、文丑去(向曹操)挑战。太祖打败了他们,斩杀了文丑,接着再战,俘获了袁绍的大将,袁绍军队大为震动。太祖回军官渡。沮授又劝袁绍说:“北方(我们)的军队数量虽多,但战斗士气和勇敢精神比不上南方(曹操)的军队,而南方(曹操)的军队粮食短缺、后勤物资供应不如北方(我们)的军队。因此对曹军来说速战速决有利,可对我军来说却是徐缓战斗更有利。应该慢慢地打一场持久战,拖延时日。”袁绍不听。指挥大军进逼官渡,与曹军交锋,太祖军队没有打赢,退回营地坚守。袁绍修造(多座)高楼,又垒起了高高的土山,(弓箭手)用箭射到曹营中。曹营中士兵都要持盾牌遮挡身体,大家都非常害怕。太祖于是制作了发石车,抛射石块摧毁了袁绍修

28、建的高楼。,袁绍又挖地道,想袭击太祖的军营。太祖就在军营内挖掘了一条长长的壕沟来截断袁军的地道,又派一支奇兵袭击袁绍的运输车队,打败了他们,把运输的粮食全部烧毁了。太祖与袁绍两军对峙日久,百姓们受战争之苦也疲惫不堪,很多人都叛变到袁绍那里去了,曹军的粮草很缺乏。这时,恰逢袁绍派淳于琼等率领一万多兵马北上迎接运输车队,沮授劝袁绍说:“可以再派遣蒋奇另外带一支军队在外围(配合行动),以防备曹操的偷袭。”袁绍又没有采纳。淳于琼夜宿在乌巢,距离袁绍的大军四十里。太祖于是留下曹洪守卫军营,亲自率领步骑五千等到夜晚偷偷地去攻击淳于琼。,袁绍派骑兵去增援,被打败了。曹操大胜了淳于琼等,把他们全杀了。太祖回军

29、,还没有到达营地,袁绍的将领高览、张郃等便率领他们的部队来投降了。袁绍的军队崩溃,袁绍与长子袁谭各自骑马渡过黄河逃跑了。他剩下的部队假装投降,(发现后)全部被活埋了。 当初,袁绍率军南下的时候,田丰劝袁绍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多端,他的军队虽然数量少,但不可轻视,不如从长远计议与他相持。将军你占据险要的山河地势,拥有四个州的土地与百姓,对外可以结交英雄豪杰,在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操练兵马,然后挑选出其中的精锐部队,分编成几支奇兵,乘(曹,操)空虚的时候轮流出来,骚扰黄河以南地区。曹操救援右边则攻击他的左翼,救援左边则攻击他的右翼,使敌军疲于奔命,(他的)百姓不能安居和从事生产,我军没有劳顿而敌军已经困顿了,用不了两年,可以坐等着打败他。现在放弃长远计策,而想倾全力毕其功于一役,万一不如你的心愿,后悔也来不及了。”袁绍没有听从。田丰恳切劝谏,袁绍非常生气,认为他扰乱军心,(于是)用脚镣手铐囚禁了他。 自从官渡之战兵败后,袁绍便发病不起。建安七年,在忧郁中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