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1535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4.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课件.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火灾与燃烧基础理论,培 训 内 容 :,第一章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第二章 燃烧类型 第三章 气体燃烧 第四章 液体燃烧 第五章 固体燃烧 第六章 粉尘爆炸 第七章火灾及其发展与变化,培 训 要 求:,熟练掌握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掌握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了解燃烧分类; 掌握防火灭火原理与方法; 掌握常见灭火剂的种类与灭火机理; 了解火灾的发展过程; 了解烟气危害与防治。,学 习 方 法:,应具有相应基础知识 课前 课堂 课后 测验,第一章 燃烧本质和条件,1.1 燃烧的概念(本质),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人类对燃烧的认识过程,现代学说:燃烧是

2、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素学说:可燃物 都含有“燃素”, 在空气作用下释放出来构成燃烧。,氧学说: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火神”,人类与燃烧的关系,1、正面作用 2、负面作用,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反应的物质。 氧化剂(助燃物)帮助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 着火源 供给发生燃烧的能量。 链式反应(游离基),1.2 燃烧的条件,1.2.1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燃烧条件图形表示,常见可燃物:氢气、烃类(乙炔、甲烷、乙烯、苯、樟脑、酒精)、油、天然气及制品(石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金属(钾、铝、铁)、棉

3、毛木材及制品等。 常见助燃物:空气、氧气、硝酸、发烟硫酸、漂白粉(次氯酸钠 )、硝酸铵、过氧化钠、双氧水等。 常见点火源:明火、高温物体、热能、光能、电能、核能等。,1.2.2燃烧的充分条件,必要必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定的可燃物、 一定的氧气含量、 一定的点火能量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有焰燃烧),1.3 燃烧条件的应用,(一)防火措施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空气 3.消除点火源,点烧防火线是通过烧除林区尤其是林缘可燃物来预防火灾发生和减缓火灾蔓延的一种手段。它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森林防火措施。我国从上个世纪年代开始采取点烧防火线这

4、一措施,目前已形成明确的操作规定和技术要求。这种“以火防火“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缓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也是现有条件下最为省时、省力、有效的森林防火方式。,1.3 燃烧条件的应用,(二)灭火方法 1.隔离法 2.窒息法 3.冷却法 4.抑制法,干粉喷入燃烧区与火焰混合时,粉粒便与火焰中的自由基接触而把它瞬时吸附在自己的表面,形成了不活泼的水。所以借助粉粒的作用,可以消耗火焰中的自由基OH和H。当大量的粉粒以雾状形式喷向火焰时,可以大大吸收火焰中的自由基,使其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中断燃烧的链锁反应,使火焰熄灭。,灭火的方法较多,但我们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灭火方法,尽量减少损失。

5、,1.4 燃烧产物,1.4.1燃烧产物的概念,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通常包括燃烧生成的物体、热量和可见烟。,一、可见的燃烧产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完全燃烧产物:不能再继续燃烧的产物。(CO) 2、不完全燃烧产物:能继续燃烧的产物。(CO2) 3、分解产物:受燃烧高温作用,产物分子可逆地分解为其他分子、原子(团、或离子)。(HCN、COCl2) 4、烟气: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二、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1、缺氧窒息作用 2、毒性、刺激性及腐蚀作用 3、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氧浓度下降对人体的危害,1.4.2几种主要燃烧产物的毒害性质,燃烧

6、生成的有害气体: CO:煤、碳及木材等有机物。 CO2:煤、碳及木材等有机物。 SO2:含硫物质(煤、石油)。 氰化氢:木材、纺织品、尼龙等。 氮化物(NO2):纺织物。 氯化氢、氨气、丙醛等。,不同浓度的CO对人体的影响,CO2不同浓度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浓度的SO2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浓度的HCN对人体的影响,氮的氧化物对人体的影响,2.4.3烟气组成及危害,组成: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的总称。其粒径一般在0.01-10微米。,2.4.3烟气组成及危害,建筑火灾中热烟气的危害性主要反应反映在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毒害性:主要体现在缺氧、有毒气体、悬浮微粒

7、和高温对人的危害。 减光性:火灾中烟粒子对可见光不透明,对光线有遮蔽作用,降低可见度,妨碍疏散和救援。 恐怖性:建筑发生火灾,特别是轰然时,烈火和浓烟造成人员恐慌,加之毒害性和减光性的综合影响,使人失去活动能力或丧失理智,惊惶失措,导致死亡。,能造成新的火源和促使火势蔓延。 烟囱效应-在垂直的围护物中,由于气流对流,促使烟尘和热气流向上流动的效应。 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在建筑物的竖井内(如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中庭等)的空气温度比外界高,密度较低,具有一定浮力,使空气在竖井内向上运动,这一现象就是烟囱效应,通常发生在建筑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 在垂直的围护物中,由于气流对流,促使烟尘和热气流向上

8、流动的效应。建筑物中的各种竖向管井以及楼梯间等在火灾中可能产生烟囱效应。,建规第9章及高规第8章对建筑防排烟做了明确规定。 建规第11.3.4条规定: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到及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 建规、高规、内装修规范对中庭部分的规定。,第二章 燃烧类型,1.1 闪燃,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也包括能蒸发出蒸气的少量固体,如萘、樟脑、石蜡等)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燃原因:在较低的温度下,可燃液体的蒸发速度较慢时,当其小于蒸气燃烧时的消耗速度时,遇火源就只能

9、维持瞬时燃烧。 闪点的应用:以闪点的高低作为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1、闪点小于45为易燃液体,大于等于45 为可燃液体。 2、闪点越低的液体火灾危险性越大。 3、根据闪点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2.2 着火(最常见的燃烧现象),着火:可燃物质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持续燃烧并不断扩大的现象。,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燃点与闪点的关系: 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闪点。(易燃液体的闪点与燃点区别不大) 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具有实际意义。控制这些物质的温度在燃点以下,也是预防

10、火灾发生的措施之一。,2.3 受热自燃,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自燃点: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然点。,(一)概念,2.3 受热自燃,受热自燃的原因:接触灼热物体、直接用火加热、摩擦生热、化学反应、绝热压缩、热辐射作用。,本身自燃的原因:氧化生热、分解生热、聚合生热、吸附生热、发酵生热。,(二)受热自燃与本身自燃,2.3 受热自燃,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共同特点: (1)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同时放热; (2)自燃是一个缓慢过程; (3)在储存过程中散热条件不好。,(三)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预防

11、措施: 保持通风散热,避免强光照射和热源接触,2.3 受热自燃,其它易自燃的物质,1、与水、酸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活泼金属(Na、K)、金属氢化物、硼烷、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电石)、金属粉末(Al、Mg)、保险粉(NaS2O4)等。 2、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黄磷、硝化纤维、赛璐珞等。 3、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强氧化剂(硝酸盐、氯酸盐、浓酸、过氧化物、卤、氧等)与强还原剂(醇、醛、醚、石油产品、木炭、金属粉末等) 4、与氧化剂混合,在摩擦或撞击作用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燃固体:红磷、硫与氯酸钾、过氧化钠与硫粉等,(三)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认真调查所存贮物质的自燃特性和绝热特性。对于容易发

12、生化学、物理反应而产生热量的物质,预先要详细查清处置。对于具有良好绝热性和保温效果的粉状、纤维状或多孔状等形态的物质,储存前应了解清楚,以便存放时采取适当的堆积方式、堆积量以及隔离方法。 二、实行严格的温度计量管理。自燃的先兆为自燃发热并有相当长的着火感应期(着火延迟或诱导期),因此,对具有自燃特性的物质在贮藏中要连续性地测定并记录物质本身的温湿度及环境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倒垛、通风等措施。 三、采取相应分散冷却措施。对容易发热的物质应贮存在能避开太阳照射的地方或冷暗的库内,采取分散贮藏的方式,并要采取常倒垛、限量堆积、改进堆积方式、放置干燥剂等措施,搞好通风换气,创造良好的散热条件。 四、防止

13、混合接触。对于混合接触后容易发生化学放热的物质要避免混载、混装、混放,存放时与其它可燃物距离不要太近,更要避免直接接触可燃类的油类聚合物、树脂、纸张、木材等。 五、有些在长时间贮存中造成劣化或粉化的物质,也易引起自燃,应尽快烧掉处理。,2.3 受热自燃,(四)自燃的预防措施,成因: 当汽车遭遇到本车电器、线路、供油系统发生故障等自身原因时,不需外界火源作用,只由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影响而积热不散(如夏季炎热的天气),只要达到自燃点就会引起燃烧。燃油的泄漏可说是引发自燃的重要原因,部分普通化油器式汽车上,汽油滤清器多安装在发动机舱内,且距发动机缸体及分电器很近,一旦燃油出现泄漏,混

14、合气达到一定浓度,加之有明火出现,自燃就不可避免。夏季温度较高,汽油滤清器的连接油管因为受热变形变松,是导致汽油泄漏的原因。变速器油与转向助力油泄漏到高温排气管上,也是引发汽车自燃的“同谋”。 其次,汽车使用的年限长久,电源线路老化,也容易发生短路引起自燃;汽车长途行驶,超负荷装载,使发动机各部件长时间不停运转,造成温度升高,加上天气酷热,发动机通风设备不好,会造成电源线短路,引起燃烧起火。 此外,车载货物放置不当相互碰撞,产生火花,也会引起自燃。,2.3 受热自燃,(五)车辆“自燃”的预防与施救,预防: 1由专业的汽车维修人员定期检查电路、油路、排气系统等,如发现线束松脱、导线绝缘损坏、供油

15、系统漏油、排气管漏气等故障及时修理;修理一定要规范,严禁采用假冒伪劣配件、与规定电流不符的保险、乱拉临时电线、油管泄漏用胶布缠绕等图省钱、糊弄、野蛮的修理方法。 2出车前和收车后,打开发动机罩察看是否漏油、漏电、漏气、插头有无脱落等产生自燃的隐患。 3经常检查车上的灭火器,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4不要把打火机、清新剂、发胶等物品放在仪表盘上和车内,因阳光暴晒车内温度很高,这些物品中的气体受热后膨胀,容器爆裂引发气体自燃。 5在行车时还应注意,发动机运转时,不往化油器口倒汽油;保养汽油滤清器时不用汽油烧滤油器芯子;不要经常采用吊火方法;避免油路系统有滴漏;避免汽车停驶后长时间打开点火开关。汽车长时

16、间行驶在高温下时,应在中途多作休息,不要让车子长途暴晒。 6新车发生自燃多是改装不当引起,例如导线与钢板摩擦、汽油管与其它部位干涉、排气管安装不当等;建议改装汽车要慎重。,2.3 受热自燃,(五)车辆“自燃”的预防与施救,施救: 在行车中闻到焦糊味或看到有浓烟冒出,很可能是自燃的前兆。此时,驾驶员一定要冷静,应果断熄火并尽可能将车辆滑行至路边空旷地带,快速离开汽车,观察是否发生火情,视情况实施自救还是打电话请求扑救。 如发动机舱或驾驶室已出现大量浓烟和火苗,不要立即打开机舱盖或车门,避免火源与外部氧气接触增大火势,应迅速取出本车自带的灭火器,拔出保险销,打开舱盖或车门一个小缝,按下压把对准火焰

17、根部扫射。一般汽车携带500700g干粉灭火器,扑救自燃效果不明显,需要向其它车辆借用灭火器,1kg以上于粉灭火器才能扑灭较大的火势。驾驶员应熟知本车灭火器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否则会错过和延迟最佳灭火时机。 若发现时已经较晚,火势又很大,则应尽快远离现场并及时打119报警,同时拨打电话给相关部门求救。 除对起火时的应急处理,有车族也应对汽车自燃这一现象提高重视,在自燃发生时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车辆自燃,保险公司一般都有自燃险即车辆附加自燃损失险。自燃险规定,投保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因本身电器、线路、供油系统发生故障引起火灾的, 保险公司可进行赔付。,2.3 受热自燃,(五)车辆“自燃”的预防

18、与施救,2.4 爆炸,2.4.1爆炸的概念和分类,概念: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声响的现象。,分类: 按照爆炸过程中的变化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核爆炸。 按照爆炸的变化传播速度分为:爆燃、爆炸、爆震。,2.4 爆炸,2.4.2爆炸极限的概念,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爆炸下限:的最低浓度 爆炸上限:的最高浓度,爆炸极限的测定,1、循环泵;2、接水银压力计;3、电极;4、爆炸管;5、阻火网; 6、接空气;7、接试样;8、接真空泵;9、排大气,2.4 爆炸,2.4.3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温度

19、、压力、含氧量、容器、火源等。,2.4 爆炸,2.4.4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应用,(一) 评定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火灾危险性大小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范围越大,火灾危险性越大。 (二) 评定气体生产、储存的火险类别 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火险类别为甲类;应选用隔爆型电气设备;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火险类别为乙类。 (三) 确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1、 密封操作 2、 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 3、 通风换气 4、 惰气保护,第三章 气体燃烧,3.1 气体的燃烧的过程,可燃气燃烧-可燃气+助燃气 可燃气+助燃气的混合方式有: 预先混合-预混气体 边扩散边混合,3.2 气体的燃烧的形式,3.2.1扩散燃烧

20、,可燃气和未燃气没有预先混合,而是边混合边进行的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3.2 气体的燃烧的形式,3.2.1扩散燃烧,火焰外形,燃烧实例,3.2 气体的燃烧的形式,3.2.2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氧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预混燃烧往往会造成爆炸,也称为爆炸式燃烧或动力燃烧。,3.2 气体的燃烧的形式,3.2.3气体爆炸的预防,(一)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1、可燃气体的性质 2、可燃体系的初始温度,(一)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3、可燃体系的初始压力,(一)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主

21、要因素,4、火源能量,(一)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5、容器尺寸和材质; 6、体系中惰性气体含量,3.2 气体的燃烧的形式,3.2.3气体爆炸的预防,(二)爆轰,爆轰的发生:主要依靠冲击波(激波)的高压,使未燃气受到近似绝热压缩的作用而升温着火,从而使燃烧波在末燃区中传播。,(二)爆轰,爆轰波的破坏特点: 1、爆轰波波速快,可能使常用的防瀑泄压装置失去作用; 2、爆轰波波压大,碰到器壁时会产生反射增压现象; 3、爆轰波对生物具有杀伤作用; 4、爆轰波体现为动压冲击作用。,冲击波对砖墙建筑物的破坏,冲击波对动物杀伤作用,3.2 气体的燃烧的形式,3.2.3气体爆炸的预防,(三)预防和控制

22、措施,基本原则: 1、严格控制火源; 2、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切断爆炸传播途径(抑爆技术); 4、防爆泄压(卸压技术)。,(三)预防和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火源 能引起可燃气体爆炸的常见火源:化学火源(明火、自然发热 )、高温火源(高温表面、热辐射)、电气火源 (电火花、静电火花 )、冲击火源(冲击与摩擦、绝热压缩) 选择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分类:防爆安全型(标志A)、隔爆型(标志B)、防爆充油型(标志C)、防爆型(标志C)、防爆充气型(标志D)、防爆安全火花型(标志H)、防爆特殊型(标志T),(三)预防和控制措施,2、防止可燃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预混气 密封操作、浓度监

23、测报警、通风换气、惰气保护,(三)预防和控制措施,3、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安全水封:通常安装在压力低于0.12MPa的可燃气体管线上。 安全水封阻火原理:由于有水封在进出气管之间,在水封两侧的任一侧着火后,火焰均将在水封处被窒息阻断,从而阻止火势蔓延。,安全水封示意图:,(三)预防和控制措施,3、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阻火器:阻火器是阻止火焰传播的火焰阻断装置。 1、阻火器的安装位置:一般安装在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的高热设备、燃烧室、高温反应器和输送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的管线之间,以及有燃烧爆炸危险的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的容器及管道设备的放空末端。 2、阻火器的阻火原理:火焰在充满可燃混气的管道中传播时

24、,如果管径变小,火焰传播速度就会因管壁的散热作用增强和火焰中自由基碰撞器壁销毁的速度增加而减慢,当管径小到一定程度时,火焰在管子中则不能传播。,阻火器的示意图,图4-44 金属网阻火器 1、进口;2、壳体;3、垫圈;4、金属网;5、上盖;6、出口。,(三)预防和控制措施,3、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单向阀:单向阀的作用是仅允许流体向一定方向流动,当遇到回流时即自动关闭,借以防止高压一侧流体倒窜入低压系统而引起管道、容器及其它设备超压操作。在可燃气体或液体输送管线上,单向阀也作为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而起到阻止火焰传播的作用。,(三)预防和控制措施,3、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阻火闸门:阻火闸门是为防止火焰沿通

25、风管道或生产管道蔓延而设置的阻火装置。其主要原理:在正常的情况下,阻火闸门受易熔金属元件的控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着火时,易熔金属或塑料元件在高温作用下,迅速熔断或失去强度,使阻火闸门在重锤作用下翻转而将管道封闭。,(三)预防和控制措施,3、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水封井:水封井设置在含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或油污的污水管网系统上,用以防止燃烧或爆炸沿污水管网蔓延扩展。,(三)预防和控制措施,4、泄压防爆 安全阀:安全阀是通过阀瓣的开启泄放出介质而降低容器内压力的一种特殊装置。 1、特点:仅仅泄放出容器内高于规定部分的压力,一旦压力达到或低于容器可允许的压力时,阀瓣即自行关闭,使容器仍维持正常操作

26、,因而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容器。 2、缺点:阀瓣和阀座的接触面上,密封性能有时不良,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微量泄漏;安全阀上的压紧弹簧有惯性作用,致使阀的开启与闭合均有滞后作用,不能适于急剧的化学反应迅速升压所需的快速泄放情况;对各种腐蚀性介质适应能力差,对于黏性较大或有结晶体的液态介质,有时会黏住阀瓣,影响启跳压力的精度等。 3、适用场所:适用于容易产生物理过程超压的操作,容许介质存在微量泄漏,且介质黏度不大,以及不含固体微粒的场所。,(三)预防和控制措施,4、泄压防爆 爆破片:爆破片是通过爆破片(帽)的破裂而泄放介质,以降低容器内的压力。爆破片装置适用于高、中、低压的压力容器泄放,也用

27、于超高压容器上。 1、特点:爆破压力精度高,动作迅速,泄放量大,能满足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爆炸性气体超压泄放,且可用耐腐蚀性强的材料制造。 2、缺点:膜片破裂后操作中断,且其制造质量要求高。 3、适用场所:一般用于泄压要求灵敏,介质不容许泄漏或其它不宜装设安全阀的压力容器上。,(四),4、泄压防爆 安全阀:安全阀是通过阀瓣的开启泄放出介质而降低容器内压力的一种特殊装置。 1、特点:仅仅泄放出容器内高于规定部分的压力,一旦压力达到或低于容器可允许的压力时,阀瓣即自行关闭,使容器仍维持正常操作,因而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容器。 2、缺点:阀瓣和阀座的接触面上,密封性能有时不良,易造成不同程度

28、的微量泄漏;安全阀上的压紧弹簧有惯性作用,致使阀的开启与闭合均有滞后作用,不能适于急剧的化学反应迅速升压所需的快速泄放情况;对各种腐蚀性介质适应能力差,对于黏性较大或有结晶体的液态介质,有时会黏住阀瓣,影响启跳压力的精度等。 3、适用场所:适用于容易产生物理过程超压的操作,容许介质存在微量泄漏,且介质黏度不大,以及不含固体微粒的场所。,3.2 气体的燃烧的形式,3.2.3气体爆炸的预防,(三)气体爆炸典型火灾案例及教训,陕西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基本情况:现有2个25m3的残液罐(1、2罐),10个100m3的卧式储罐(310号、13、14号罐),2个400m3球形储罐(11、12

29、号罐),2个1000m3球形储罐(15、16号罐),最设计容量3580m3。泄漏前8号罐储气18吨,9、10号罐各储气37吨,11、12号罐各储气170吨,15、16号罐各储气369吨,13号罐有少量储气,其它为空罐。,起火经过和扑救:1998年3月5日下午,11号罐根部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 16时51分,“119”接警后,调出11辆消防车、77名消防队员迅速赶赴现场。16时57分辖区中队抵达现场,了解情况:作出指示,切断电源,关闭警戒区内通讯器材,设立警戒线,禁止火种带入警戒区。 17时38分至18时12分:成立现场指挥部,再次明确下列措施:(1)设立警戒区,严防人员带火种进入现场。(2)禁

30、绝警戒区内一切火源、电源和储配站周围的生产、生活用电、用火。(3)进入现场参加排险的所有人员必须关闭随身携带的各类通讯工具。(4)尽快将气站周围的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5)除进入少量人员进行驱散液化石油气、协作堵漏外、其它人员区外安全地带待命。(6)抢险人员佩戴呼吸器。(7)铺设供水干线,确保前方用水不间断。(8)通知120急救中心赶赴现场。 18时35分:市公安局领导到达现场,堵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400m3储罐倒灌已接近一半。有关领导听取汇报后,现场指挥部正在研究下一步方案, 18时45分:罐区泄漏的液化石油气突然发生闪爆,霎时整个罐区一片火海。,起火经过和扑救: 19时23分:罐区又

31、发生第二次大爆炸,火焰将整个罐区上空照得通红,“119”指挥中心又调6个公安消防队、6个企业队的12辆消防车、100余名战斗员赶赴现场。 第二次大爆炸后,各级领导赶赴现场,成立了火场总指挥部,先后调动44辆消防车,190名官兵赶赴增援,并采取如下措施:(1)公安干警继续疏散3公里范围内的群众。(2)扩大警戒区,封锁重点交通道路,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警戒区。(3)通知电力部门,紧急关闭危险区的一切电源。 20时10分:现场又发生了第三次大爆炸,只见一股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西郊上空一片通亮。总指挥部再次作出决策:(1)继续疏散群众;封锁交通要道,控制警戒区;(2)组织侦察小组进行认真侦察,明确任

32、务和目的。 23时30 分:总攻开始,经过参战人员4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 3月7日19时5分:罐区最后一个燃烧的100m3储罐熄灭。 3月8日8时:决定进行“分离”、“残液排放点燃”、“吹扫”。 3月9日11时30分:排险完毕。 3月9日12时5分:撤离现场。,火灾原因:贮量为400立方米的11号球形贮罐下部的排污阀上部法兰密封局部失效,造成大量的液化石油气泄漏。 火灾损失:直接财产损失477.8万元,12死亡(官兵7人、职工5人),30人受伤(官兵11人、职工19人)。 主要教训:(1)未制定抢险预案,缺乏对突发事故抢险的演练。(2)巡查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不落实,对职工缺乏安全教育和培训。(

33、3)未增设内置式紧急切断阀,致使管道泄漏时难以进行有效的止漏。(4)液化石油气易泄漏的地点(如储罐区烃泵房、压缩机房、液瓶等)未增设石油气浓度报警装置。,4.1 液体的特性,蒸发性 易燃易爆性 流动扩散性和渗透性 受热膨胀性,第四章 液体燃烧,4.2 液体燃烧过程,可燃液体 受热 液体蒸气 分解、氧化 蒸发燃烧,可燃、易燃液体的蒸气与可燃气体的燃烧特点相同,也分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4.3 液体燃烧的形式,4.3.1蒸发燃烧(扩散燃烧),可燃液体边蒸发边燃烧,蒸气边扩散混合边燃烧,一般的液体稳定燃烧(煤油打火机),4.3 液体燃烧的形式,4.3.2动力燃烧(预混燃烧),可燃液体蒸气与氧在燃烧前混

34、合,点燃后燃烧,内燃机原理、汽油爆炸,4.3 液体燃烧的形式,4.3.3沸溢和喷溅(现象而不是形式),常发生在含有水分、黏度大、沸点在100以上的重油、原油火灾事故中,4.3.3沸溢和喷溅,(一)沸溢 1、沸溢:热波在油品中传播时,乳化水或自由水蒸发,形成大量油包气气泡,最后发生向外溢出的现象。 2、沸溢的发生条件: (1)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 (2)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或自由水; (3)原油的粘度较大。,4.3.3沸溢和喷溅,(一)沸溢 3、沸溢发生的时间: 发生沸溢的时间与原油的种类、水分含量有关。根据实验,含有1%水分的石油,经4560分钟燃烧就会发生沸溢。 4、 发生沸溢的征兆: (1

35、)火焰由红变白变亮,高度突然增加; (2)烟气由浓黑变稀白; (3)油面蠕动,有轻微呼隆和嘶嘶声响。,4.3.3沸溢和喷溅,(一)沸溢,4.3.3沸溢和喷溅,(二)喷溅 1、喷溅:热波下降到水垫层,使其中的水大量蒸发,蒸气压迅速升高,把上部的油品抛出罐外的现象。 2、喷溅的发生条件: (1)原油具有热波特性; (2)原油底部存在水垫层; (3)高温层与水垫层接触。,4.3.3沸溢和喷溅,(二)喷溅 3、喷溅发生时间: 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以及油的燃烧线速度有关。 4、喷溅发生的征兆: (1)火焰由红变白变亮,高度突然增加; (2)罐体发生轻微的振动沸溢。,4.4 液体燃烧速度

36、及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内烧掉的液层厚度。,1、燃烧线速度(V):,表达式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烧掉的液体重量。,2、重量燃烧速度(G) :,表达式 :,4.4 液体燃烧速度影响因素,1、液面接受的热量,(1)容器直径大小的影响,(2)容器中液体高度的影响,(3)风的影响,4.4 液体燃烧速度影响因素,2、挥发性的影响,液体的密度可以反映液体的挥发性,密度越小,燃烧速度越快。,3、热容的影响,液体中的含水量的影响,含水量增加,使热容增大,燃烧速度下降。,4、液体初温的影响,初温升高,燃烧速度加快。,4.5 油罐火灾燃烧特性,沈阳9.1大龙洋油库火灾案例,5.1 固体的特性,熔点、燃点低,易

37、点燃 自燃危险性 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性 毒害性 遇湿易燃性,第五章 固体燃烧,5.2 固体燃烧的形式,5.2.1蒸发燃烧(扩散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典型物质:石蜡、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5.2 固体燃烧的形式,5.2.2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典型物质:木材、纸张、棉、麻、毛、丝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5.2 固体燃烧的形式,5.2.3表面燃烧,蒸气压力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

38、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的现象。,典型物质:木炭、焦炭以及铁、铜、钨等。,5.2 固体燃烧的形式,5.2.4阴燃,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有水分较高时,发生无可见光(火焰)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典型物质: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等。,6.1 粉尘的定义,粉尘爆炸: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第六章 粉尘爆炸,6.2 粉尘爆炸的主要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条件: 粉尘本身是可燃性的 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 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于空气混合形

39、成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 有足够的点火能量,影响因素:颗粒的尺寸、粉尘浓度、空气的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等。,6.3 粉尘爆炸的特点及其预防,特点: 连续性爆炸 所需最小点火能量较高 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6.3 粉尘爆炸的特点及其预防,典型案例: 1987年“315”黑龙江省哈尔滨亚麻丁发生重大爆炸事故(死亡58人、受伤178人):亚麻粉尘悬浮爆炸。 2007年5月26日,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杨桥村杨桥木屑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粉尘爆炸(4人死亡) 。 2007年广东汕头糖果厂 “1121”爆炸事故 (21人受伤,其中10人重度烧伤 )

40、:淀粉爆炸。,6.3 粉尘爆炸的特点及其预防,预防: (1)作好除尘工作。水对防止粉尘爆炸有良好的作用。例如,为减少悬浮着的煤粉尘,采煤时,先往煤层上注水。在粉尘较多的地方,在生产允许的条件下,喷洒雾状水,粉尘会因吸附水分后粘结成颗粒,从而迅速沉降。 ()控制粉尘的含氧量。在研磨机内充灌一定的惰性气体,如氮气,使含氧量相对减少,这样粉尘就不可能发生爆炸。 ()消除引爆粉尘的着火源。凡是能够产生可燃粉尘的车间、仓库等工作场所,应严禁烟火,电气设备要符合防爆的要求,被研磨的物质,必须经过筛选、去石和吸铁处理,以免杂质进入研磨机内产生火花。 (4)发生粉尘爆炸后,为能有效的把爆炸控制在较小的范围能,

41、阻止其继续传播和发展,还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在矿井巷道内设置岩粉棚,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棚震翻,使不燃烧的岩粉在巷道内悬浮,大量吸收煤尘爆炸后产生的热量,并隔断火焰;还可以设置自动水幕、水带等,阻止爆炸延伸,7.1 火灾的定义,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GB5907),第七章 火灾及其发展与变化,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平均每年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60年代平均每年为1.2亿元,70年代平均每年为2.5亿元,80年代平均每年为3.2亿元,90年代平均每年高达11.6亿元。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发生火灾8005

42、7起,死862人,伤332人,直接财产损失6亿元(上述火灾统计数字均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发生的火灾),1950-1999年50年间火灾伤亡人数统计图,1950-1999年50年间火灾损失统计图,我国与外国火灾情况的比较,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火灾700多万起,每年有70000人左右死于火灾。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火灾造成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 表1-表3为90年代中期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火灾统计情况(有关数字是90年代中期的平均数)。我国的数字为1997年至2001年的平均数。,0002005

43、年中国的年均火灾损失已达到亿元。,加强火灾预防工作刻不容缓,7.2火灾的类别,(一)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划分,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2、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3、C类火灾(气体火灾) 4、D类火灾(金属火灾),7.2 火灾的类别,(二)根据火灾危害严重程度划分 依据: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和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公消2007234号),1、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

44、: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7.2 火灾的类别,(二)根据火灾危害严重程度划分 依据: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和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公消2007234号),1、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

45、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7.3 热的传播,火灾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7.3 热的传播,定义: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或物体中温度不同的各个部分,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叫做热传导。 影响因素:温度差、导热系数、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接触时间 应用:热传导可引起与高温或燃烧物体接触的可燃物燃烧。(防火

46、涂料),7.3.1热传导,7.3 热的传播,定义: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从空间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热对流。 影响因素:通风孔洞面积和高度、温度差、通风空洞所处位置的高度 应用:气体对流(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液体对流(重质油品),7.3.2热对流,7.3 热的传播,定义: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热辐射。 影响因素:辐射物体的温度及辐射面积、辐射热源与受辐射物体的距离、辐射物体与受辐射物体的相对位置(角度)、物体表面情况 应用:火灾温度高时,热辐射是热传播的主要形式。,7.3.3热辐射,7.4 火灾发展的过程,(一)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用室内平均温度随时间变化来描述 初起阶段 发展

47、阶段 下降阶段,7.4 火灾发展的过程,1、火灾初起阶段 (1)三种情况:隔离;通风不足;可燃物充足, 通风条件良好 (2)特点:火灾范围不大;室内温差大;火灾发展速度慢; 火灾发展时间受点火源、可燃物、通风条件影响 (3)消防对策:不用或少用可燃的装修材料;配灭火器;安装报警装置;及时疏散,7.4 火灾发展的过程,2、火灾发展阶段 (1)轰燃:室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过渡的现象。 特点:室内可燃物猛烈燃烧;温度直线上升,达到最高点;燃烧稳定,80%可燃物在这个阶段被烧掉;火灾持续时间取决于室内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通风条件 (2)回燃:累计的烟气与新鲜空气接触发生的强烈气相燃烧。 (3)消防对策:

48、 1)在建筑物内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防烟分隔物 2)选用耐火程度高的建筑结构作为建筑物的承重体系 3)组织强大的灭火力量,7.4 火灾发展的过程,3、火灾下降阶段 (1)特征:室内可燃物减少,温度开始下降;下降速度与火灾持续时间有关(1小时内,衰减12度/分钟;1小时以上,8度/分钟); (2)消防对策: 1)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和倒塌破坏。 2)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物蔓延。,一、生产和生活用火不慎 二、违反生产安全制度 三、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不当,过负荷,接触不良,短路 四、自然现象引起 五、纵火 六、其它,7.5 起火原因,一

49、、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 (一)生活用火不慎 1、吸烟不慎 2、炊事用火 3、取暖用火 4、灯火照明 5、小孩玩火 6、燃放烟花爆竹 7、宗教活动用火 (二)生产用火不慎,二、违返生产安全制度 1、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动用明火 2、将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在一起 3、气焊焊接和切割 4、机器运转磨擦发热 5、电熨斗过热起火 6、化工生产设备失修,跑、冒、滴、漏,三、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不当 1、电气设备:过负荷、线路接头接触不良、电气设备短路 2、照明灯具设置使用不当 3、在易燃易爆车间使用非防爆型设备,四、自然现象引起 1、自燃 2、雷击 3、静电 4、地震,五、纵火 六、其它,典型火灾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