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教参修订版解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1645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戏活动教参修订版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游戏活动教参修订版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游戏活动教参修订版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游戏活动教参修订版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游戏活动教参修订版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戏活动教参修订版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戏活动教参修订版解读.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游戏活动教参修订版解读,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 玉 20100129,在幼儿园课程中,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四种活动形态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从相互独立中分别理解各自承载的幼儿发展使命,从相互融合中追求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是什么?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指南):“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 如何理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玩得最多的活动 游戏符合幼儿身心特点最适宜的活动

2、幼儿在游戏中实现身心发展最有效的活动,游戏特征,不受外在目标控制,游戏者自主,是一种选择自由度很高的活动 表现已有经验,是一种不在意结果的活动 幼儿游戏是真实生活的情景和虚拟假想世界的融合 幼儿游戏群体是自发学习者的共同体,游戏教参的修订情况,2005年9月上海市二期课改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游戏活动(26岁)独立编册 2009学年始,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游戏活动(36岁)修订版出台。 一、游戏活动教参使用注意事项:再版前言阐述 二、游戏活动教参的修订核心意义 突出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的时间和地位避免游戏被运动、学习所取代 明确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必须尊重幼儿游戏意愿,给幼儿充分自由,以最少的干预,

3、最多的欣赏、鼓励来支持幼儿游戏。,幼儿游戏中教师是什么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教参第一部分(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游戏行为的观察者教参第二部分(游戏活动的观察与记录)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教参第三、四部分(游戏的介入时机和指导方法、主题学习与游戏活动),第一讲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教参书的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创设环境: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景性活动,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 创设怎样的环境:创设弹性化的、丰富的、互动的游戏环境。,一、户外游戏场地,1、幼儿发展:挑战自我、动作、想象力、创造力、社会性情感。 2、年龄特点与物质环境、材料的选择P

4、2 3、户外游戏的安全性:P13,4、答教师问P14 场地上的设施是集中安置好,还是分散安置好? 简答:如果要增加独立器材的复杂玩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们安置在一起。但单一功能的器材设施安置在一起时必须根据活动的可能性考虑它们之间的安全距离。 如何理解幼儿在户外场地上游戏的安全与挑战? 简答:户外运动游戏中常潜伏危险,特别是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场地。教师的作用是在那些比较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和防范危险的意识和经验。另很重要的是,避免一切暗藏的危险因素,设施设备的安全。,二、室内游戏空间,1、年龄特点与活动区的创建P172、案例分析 活动室区隔的基本要求 有些游戏区有特定的发

5、展功能,是明显固定内容的游戏区;有些游戏区没有特定发展功能;。 游戏区隔物 除矮柜外,尽量选择材质轻便、牢固,款式有情趣的区隔物。 各种室内条件的空间利用(过道、门厅、卧室、楼梯拐角、盥洗室、公共走道)。,3、答教师问P27 人多空间小怎么办? 简答:教师合理安排游戏空间,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作更改和随时变动。同一空间可让幼儿自主地变化使用,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要。活动人数加以调整,分批进行户内外活动。 为什么要创设私密空间? 简答:在幼儿园提倡“合作、共享”的教育背景下,为幼儿创设私密空间,其目的是为了更尊重幼儿的个人空间,让某些幼儿在疲劳、厌倦和烦躁不安时,有机会独处、自省和退避。这样会减少

6、到处游荡和攻击他人的行为。 游戏中如何降低噪音? 简答:将大型开放区分隔成小型区域,儿童之间的组群变小,在小型的区域里儿童往往能专心致志地安静游戏,组群之间互不干扰,组群内部小声交流,从而降低了游戏中的噪音。,4、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对园所环境和班级环境的评价标准。 三、游戏材料的投放 1、年龄特点p30 2、案例分析:老教参只提供了20幅照片,新教参上提供33幅。 (1)装扮和表演道具 (2)建构和美工材料 积木类:对孩子的发展价值 接插构造玩具 螺旋类玩具 穿编类玩具 探索和益智材料 辅助类玩具,四、游戏时间的安排,1、年龄依据p49 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时间

7、(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试行)规定) 每周的游戏安排中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不能缺位。 各类游戏每次确保的时间P50 2、幼小衔接的准备阶段,大班自主性游戏时间减少一周内的安排次数,但确保每一次的游戏时间。在减少的自主性游戏时间换成教学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2、分类游戏和游戏分类 游戏的分类是出于研究的需要,有助于我们指导幼儿游戏时的不同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通过分类。关键在于为幼儿创设一个“可选择性的环境”,提供各种材料,结构的、主题角色的、科学探索的、美术手工的、玩沙玩水的等等,给一个较长时间的自由活动,由幼儿自行选择。这既不偏废任何一种游戏,也达到了个性发展的目的,

8、同时,材料运用的转换也有利于幼儿发展。,3、答教师问P56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是否需要分“自由活动”时间与“游戏”时间? 简答:作为活动之间过渡环节的短时间自由放松,不该列入游戏时间,而作为专门安排的较长时段的自选游戏可称为自由活动。 各年龄段幼儿游戏时间与时段如何安排为宜? 简答:小年龄幼儿一次游戏时间较短,在一日活动编制时可分段安排。大年龄幼儿一次游戏时间较长,在一日活动时间编制时可集中安排。小年龄幼儿的游戏可以陆续开始陆续结束,大年龄幼儿则可以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教师需要多少时间用于游戏开始的组织? 简答:教师的组织尽量简短。,第二讲 游戏活动的观察和记录,一、游戏活动的观察和记录 为什么

9、游戏活动要进行观察和记录? 帮助我们看见儿童行为背后的意义;帮助我们清晰自身教育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教师个体解读、集体教研。与家长沟通。,2、如何观察和记录游戏活动? 观察得来的资料本身并不具有太大信息,必须透过记录的行为进行推论才显其意义。 对观察和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教师专业解读,赋予教育意义。 年龄依据P60,记录过程+分析。 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分析,理解孩子发展水平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P15 二、游戏的计划与记录 1、游戏计划 每学期一份。具体内容:a、游戏开展现状分析(本学期学习主题有哪些)b、游戏环境创设(空间安排和材料投放)c、游戏时间安排,针对游戏类别,不预设游戏内容。d、计划调整

10、,写明调整理由。 案例61P84大班上学期游戏计划是问题案例,不是样板。 2、游戏记录 内容:游戏材料的使用看案例62 P86(一);班级游戏水平看案例63 P90;个体游戏行为看案例62 P86(二)(三)。 方式:便笺记录再整理;相机、摄像。,3、记录运用 评价幼儿、反思自己、用于教研、用于与家长沟通。 4、记录样式:4种记录样式,案例64 事件描述式计量分析P94 评价式记录分析P96 分类描述式记录分析P98 表格统计式记录分析P99 各有优缺点,看观察记录运用的权重,进行取舍。,5、答教师问 P102 幼儿的作品能直接作为教师的观察记录吗? 简答:幼儿结构游戏成品的照片是最原始的观察

11、,但没有教师的记录、分析,也就无法体现你选择观察的价值。 观察记录频率多少为宜? 简答:各园自定,一方面,取决于教师教育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对儿童个体发展的关注。对职初教师而言,有时间就应该记。记录是为了积累资料,哪怕每次只记录一个案例,教师都会有收获的,量的积累能促成质的变化。,第三讲 游戏的介入时机和指导方法,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判断P108 1、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关注游戏中的安全、卫生。案例71P109 回应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案例76P113 游戏行为的进入负面意义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案例710P116;过激行为;纠纷难以解决案例73P1

12、10;遭遇困难或放弃原来构思的游戏情节,案例75P112,案例79P115;无所事事。案例: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学大人抽烟P154. 当教师发现游戏中可以提升幼儿经验而并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意愿时。案例78P114 当教师处于了解幼儿或出于研究的需要进行反思性实践时。,2、介入游戏的效果判断 有效介入顺应幼儿的游戏构思,推进幼儿的游戏进程。 无效介入幼儿对教师的介入不理会。 负效介入干扰或转移了幼儿的游戏构思。 后两者需要退出介入。,3、答教师问P141 幼儿意外冒出新主题,怎么办? 简答:随时提供可供选择的材料;“怎么玩”“用什么玩”让孩子协商解决。 游戏中幼儿无所事事怎么办? 简答:教师提醒(直接

13、、间接);平时的其它活动中多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讨论。 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教师该怎么做? 简答:当幼儿游戏行为的意义是积极的,而游戏的动作和道具潜伏着不安全隐患时,教师可采取保护措施;当幼儿的游戏动作和材料直接有损于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时,教师可以直接制止或转移幼儿的游戏内容。,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选用,1、平行游戏的方法:在幼儿视线范围内,教师有目的有趣的游戏行为吸引孩子模仿。案例81P126 2、合作游戏的方法: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中。案例82P127 3、直接建议的方法:对中、大班而言,游戏行为目的性、自主性强,在游戏过程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和调整行为,因此,教师介入游

14、戏的时候完全可以采取直接建议的方法,但这种建议必须是试探性的。教师的语气和态度也是婉转与温和的。案例89P133,三、游戏后的分享活动,1、年龄特点 (1)游戏分享的时间多久? 托班可不进行;小班510分钟;中、大班530分钟。 (2)游戏分享的内容? 交流游戏中带给幼儿快乐小班:游戏中的表现、表达。案例92P145 交流游戏中幼儿自己的创造新主题、新玩法、新经验。中大班合适。案例94P147 探讨游戏中碰到的问题。中大班合适。案例97P150;案例98P151,2、游戏分享的方法 分组交流和讨论:依据分享的内容分组。案例95P148 再现局部游戏情景:可借助道具重现一次,也可以看教师即兴拍的

15、照片。 作品分析和展示:作品完整呈现,并由幼儿自己介绍“为什么做”“怎么做”。案例94P147 小班集体分享简单问题发表看法;中大班集体分享有价值的问题开展讨论。 3、游戏分享中“回忆”活动的建议P159 虽然,游戏后的分享活动是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但是如果教师并没有选择到有值得分享交流的内容,或者没有强烈意识到当次分享活动的价值所在,则不必专门组织。,第四讲 主题学习与游戏活动 一、源于游戏的教育回应活动 教育回应活动1、实践提示 (1)生成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根据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判断:a自发的探索行为;b持续热衷的话题和行为。(案例101P164);c解决问题的行为与问题情境的认

16、知有冲突(案例108P170);d幼儿在游戏中直接向教师提出,教师难以三言两语说得清;e幼儿在游戏行为中表现的错误经验和消极行为(案例1010P172)。 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来判断:与课程预设的发展目标和内容相关时,就成为有价值的生成点。,(2)生成教育活动的时机判断 无需回应:从幼儿游戏行为中提升的经验太难;教师对回应正确性没把握。案例1011P173 即时回应:个别幼儿的行为和需求;托、小班幼儿思维随意性大,容易转移,因此,游戏中的发展契机,以即时回应为主。案例105P167 延后回应:难以通过即时回应而实现的价值,缺少回应所需的材料和把握,需要教师作准备才能回应。有个体的回应(案例10

17、3P165)和集体的回应,集体的就是教学活动(案例104P166)。,二、源于主题学习的游戏活动 1、实践提示 (1)配合主题学习投放游戏材料:投放的材料必须是低结构的。P180案例111,112,113 (2)为主题学习设置游戏活动区:必须是低结构的游戏区。P183案例114,115,116 (3)学习的预先经验准备:集体教学活动的“调研”。P186案例117,118,119 (4)学习后的经验巩固:学习材料转化为游戏区的材料。P188案例1110,1111。,2、答教师问P191 如何界定“游戏性区角”和“学习性区角”? 简答:游戏性区角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等各类游戏。教师不预设特定的学习目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活动。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适时介入,推进幼儿的发展。 学习性区角,教师投放的材料有预设的教育目的,高结构的材料,目的单一、鲜明;低结构、非结构的材料,目的隐蔽。 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的关系是什么? 简答:角色游戏中的主题主要来源两种渠道:一是原有生活经验的展现,二是由游戏材料诱发。角色游戏的主题是否一定与主题学习活动相关,取决于幼儿是否对该学习主题有充分的经验和兴趣,也取决于教师为孩子提供的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是否符合孩子游戏的愿望。,边做游戏 边看游戏 乐在其中,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